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Metabolic trait of Scheffersomyces stipitis based on genome sequence

基于基因组序列的树干毕赤酵母生理特性解析



全 文 :第 13卷第 1期
2015年 1月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Chinese Journal of Bioprocess Engineering
Vol􀆰 13 No􀆰 1
Jan􀆰 2015
doi:10􀆰 3969 / j􀆰 issn􀆰 1672-3678􀆰 2015􀆰 01􀆰 013
收稿日期:2013-06-09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 10 0456);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BK2012002);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作者简介:刘  婷(1988—),女,江苏淮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业微生物;史仲平(联系人),教授,E⁃mail:zpshi@ jiangnan.edu.cn
基于基因组序列的树干毕赤酵母生理特性解析
刘  婷1,2,刘立明1,史仲平2
(1􀆰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无锡 214122;
2􀆰 江南大学 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无锡 214122)
摘  要:树干毕赤酵母作为一种潜在的纤维素乙醇生产菌株,有其独特的生理优势。 然而与酿酒酵母生产乙醇相
比,树干毕赤酵母生产纤维素乙醇还存在着诸多阻碍。 为了从细胞整体水平进一步解析树干毕赤酵母的生理代谢
特征,基于树干毕赤酵母的全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的分析算法,分别解析了树干毕赤酵母与酿酒酵母代谢
网络的异同;利用流量平衡分析(FBA)验证了 C源生长表型;预测了 158个生长必需反应;鉴定了 364个转录因子
并对重要调控蛋白的功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树干毕赤酵母;基因组序列;生理特性;流量平衡分析
中图分类号:Q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678(2015)01-0075-07
Metabolic trait of Scheffersomyces stipitis based on genome sequence
LIU Ting1,2,LIU Liming1,SHI Zhongping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China;
2􀆰 The Key Laboratory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China)
Abstract:As a potential cellulosic ethanol producer, Scheffersomyces stipitis has its unique metabolic
traits. However,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 for Scheffersomyces stipitis cellulosic ethanol production
compared with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ethanol production. Based on the genome data of Scheffersomyces
stipitis, we did a further syst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tabolic traits of Scheffersomyces stipitis was by
bioinformatic algorithm. Genome⁃scale metabolic model ( GSMM)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between
Scheffersomyces stipitis and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was compared. Cell growth phenotype on different
carbon sources was validated with flux balance analysis. Furthermore, 158 growth essential reactions were
predicted on glucose minimal medium. Finally, 364 transcription factors were identified and the function
of important regulatory proteins were discussed.
Keywords:Scheffersomyces stipitis;genome sequence;metabolic trait;flux balance analysis
    传统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由于
具有较高的乙醇产率、成熟的分子改造手段等一系列
优点而成为乙醇工业化生产的最佳模式微生物[1]。
乙醇生产的另一种优势菌株是运动发酵单胞菌
(Zymomonas mobilis),其最高乙醇得率可达理论得率
的 97%,且对乙醇的耐受性高达 120 g / L[2]。 但对于
纤维素乙醇的生产,上述 2种微生物均存在的一个难
以克服的缺陷,即不能天然发酵戊糖(半纤维素的主
要成分)。 尽管大量代谢工程改造工作以尝试导入木
糖代谢途径,但是效果却不够理想[3]。
树干毕赤酵母 ( Scheffersomyces stipitis),又名
Pichia stipitis[4],是一种单倍体同宗配合的半子囊酵
母,最早从腐木和寄生于林木的甲虫幼虫中分离得
到[5]。 树干毕赤酵母因其广泛的 C 源代谢能力而
成为纤维素乙醇的潜在生产菌,在细胞中广泛存在
的糖类分解酶系使得树干毕赤酵母能够代谢各种
糖类分子。 在所有从自然界中筛选出的木糖乙醇
生产菌株中,树干毕赤酵母的代谢优势也十分显
著:①木糖发酵能力强。 单独发酵木糖生产乙醇的
产率高达 57 g / L[7],得率达 0􀆰 47 g / g[8];②代谢副产
物少。 控制溶氧在一定水平内几乎检测不到木糖
醇、甘油、乙酸等代谢物;③营养物质的需求简单。
在无维生素的培养基中也能正常发酵;④对杂质的
抵抗能力强;⑤能够代谢木质纤维素降解物中的毒
性物质[6]。
与现今较为成熟的酿酒酵母乙醇发酵技术相比,
树干毕赤酵母生产纤维素乙醇还存在着诸多阻碍:
①与酿酒酵母的无氧发酵(crabtree⁃positive)生产乙
醇的代谢方式不同,树干毕赤酵母在溶氧充足的条件
下不能合成乙醇,只有控制溶氧在较低的水平(<1
mmol / (L·h))此菌株才能高效的生产乙醇[9],对溶氧
精确的要求为工业化生产控制带来了难度;②树干毕
赤酵母的底物发酵速率过低,以葡萄糖为例,酿酒酵
母发酵速率达 1􀆰 78 g / (g·h),而树干毕赤酵母葡萄糖
发酵速率仅有 0􀆰 39 g / (g·h) [10],木糖的发酵速率则
更低,仅为 0􀆰 23 g / (g·h) [11],过低的糖耗速率延长了
发酵周期,提高了生产成本,不利于工业化生产;③与
酿酒酵母相比,此菌株的遗传和生化背景不够清晰,
代谢改造的成功率低。 上述这些瓶颈问题需要一个
系统水平的平台加以理解和解决,而微生物基因组规
模代谢网络模型 ( genome⁃scale metabolic model,
GSMM)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
GSMM的一般研究思路是根据公布的测序结
果进行基因组注释,建立详细的生化反应列表后
转换为计算机可读的语言格式,再运用各种模拟
算法对模型进行模拟预测和验证。 自 1999 年流
感嗜血杆菌的 GSMM 构建完成至今,相关研究工
作广泛地在原核、真核微生物甚至人类基因组中
开展,由此获得的数百个 GSMM 在生物、医药、食
品等行业的基础研究方面产生良好效果[12] 。 基于
约束的分析算法( constaint⁃based modeling,CBM)
为 GSMM提供了一个模拟平台,最大限度地了解
微生物细胞的生理和代谢功能;通过流量平衡分
析( FBA)、不同底物生长表型分析、基因敲除分
析、流量可变分析、系统鲁棒性分析等不同的模拟
算法,对细胞的表型进行量化预测[13] 。 笔者在前
期研究中通过对树干毕赤酵母基因组注释并结合
生物化学数据库和文献信息建立了以基因 蛋白
质(酶) 生化反应关联为核心的基因组规模代谢
网络模型 iTL885[15] 。 该模型从糖类转运、C 源代
谢途径注释、溶氧角度阐述乙醇生成的影响因素,
并提出了潜在的基因敲除靶点提高乙醇的生成速
率。 本文借助于树干毕赤酵母的基因组信息,利
用生物信息学的分析算法,在细胞整体水平上进
一步解析树干毕赤酵母的代谢特征。
1  材料与方法
1􀆰 1  基于 COBRA工具箱的分析算法
从 In Silico Organisms 数 据 库 ( http: / /
gcrg􀆰 ucsd􀆰 edu / InSilicoOrganisms / OtherOrganisms)中
下载最近发表(截至 2013年 6月 10日)的树干毕赤
酵母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模型 iTL885。 在 Matlab
平台上利用 COBRA (constraint⁃based re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16]进行模拟分析。 作为目前应用最广
泛的代谢网络模型分析手段,COBRA工具箱包含很
多常用的分析算法。 如流量平衡分析( flux balance
analysis,FBA)主要用于预测细胞最大比生长速率
和产物合成速率,而 optimizeCbModel 是 COBRA 工
具箱中最常用的 FBA 算法。 生长必需反应是指对
细胞生长必需的、敲除则导致细胞不能存活的代谢
反应,是一定生长条件下合成细胞组分所必需的反
应集。 生 长 必 需 反 应 的 预 测 原 理 是 运 用
singleRxnDeletion依次限制通过每个反应的流量为
0,考察此时细胞最大比生长速率的变化。 如果反应
敲除后的比生长速率小于原菌的 1􀆰 0×10-6,则被敲
除的反应是必需反应,否则为非必需反应。
1􀆰 2  模拟条件选择与设定
对细胞生长表型的模拟需要预先设定模拟条
件。 模拟条件是实际生物学实验中细胞的培养环
境。 参考酿酒酵母等真核微生物的模拟条件,设置
树干毕赤酵母模拟的基本培养基组分,包含基本营
养元素(NH+4、SO2

4 、PO3

4 、Na
+、K+和 Fe2+ )、C 源和
O2。 其中,对基本营养元素的供给没有限制,即对
它们的交换反应的上下界分别设置为 - 1 000 和
1 000 mmol / (g·h),而对 C源和 O2则依据不同的培
养条件需要限制它们所对应的不同的吸收速率。
67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3卷 
1􀆰 3  转录因子(TF)的鉴定
①真菌转录因子数据库 ( Fungal Transcription
Factors Database, FTFD, http: / / ftfd􀆰 snu􀆰 ac􀆰 kr /
index􀆰 php? a=view)运用标准的注释程序注释真菌
基因组中的转录因子( transcription factors,TFs) [17],
该数据库已收录 171 种真菌的 66 392 个假定转录
因子 (截至 2013 年 6 月 10 日)。 在 FTFD 中以
Pichia stipitis 为关键词检索并下载所有的转录因
子,整理包括在 FTFD 数据中的名称(FTFD name)、
所属 TF 家族名称(TF Family name)、基因座位名
(Locus name)、序列长度 ( Length ) 和蛋白名称
(Protein name)等信息。 这些转录因子只是基于生物
信息学算法的预测,准确性还有待验证。 ②在公布树
干毕赤酵母测序结果的数据库(DOE Joint Genome
Institute)树干毕赤酵母主页 ( http: / / genome􀆰 jgi⁃
psf􀆰 org / Picst3 / Picst3􀆰 home􀆰 html)中根据 GO分类,查
找 GO为 0003700 的 transcription factor activity,获得
139个比对的潜在转录因子。 ③为获取更加可靠的
转录因子信息,运用本地 BLAST 对树干毕赤酵母全
基因组进行比对(图 1)。 酿酒酵母专门的转录因子
数 据 库 yeastract ( http: / / www􀆰 yeastract􀆰 com /
index􀆰 php) 收录了酿酒酵母 112 个经过验证的 TFs
及其调控的靶基因。 下载该网站上所有酿酒酵母的
转录因子,将该转录因子输入到 Uniprot 中通过 ID
Mapping 将转录因子名称转化为 Uniprot ID,再通过
Retrieve下载相应 fasta 格式的蛋白质序列。 将该序
列与树干毕赤酵母的基因组蛋白质序列进行双向比
对 (BLASTp),比对结果的筛选条件设置为氨基酸序
列相似度>35%和期望值(E值)<10-10。
图 1  树干毕赤酵母转录因子预测的流程
Fig􀆰 1  Flow chart of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s
prediction in S􀆰 stipitis
2  结果与讨论
2􀆰 1  代谢网络特征分析
树干毕赤酵母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模型
iTL885 由 885 个代谢基因、1 240 个反应和 870 个
代谢物构成[15](表 1)。 iTL885 完整的内容已上传
于 In Silico Organisms 数据库。 由表 1 可知:选定
酿酒酵母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模型 iMM904,比较
2 个模型注释出的基因总数目,发现 iTL885 的开
放阅读框(ORFs)覆盖率是 15􀆰 2%,高于 iMM904
(13􀆰 7%),证实了 iTL885 采用的整合基因组注释
方法的全面性。 由于酿酒酵母是一种典型的模式
菌株,相关研究较为透彻,故 iMM904 包含的基因、
反应、代谢物数目均大于 iTL885(表 1)。 iTL885
中约 92%的代谢反应有基因关联,在 760 个有基
因关联的反应中,118 个代谢反应由多酶复合体构
成的蛋白质催化,192 个反应由同工酶催化,其余
的 450 个反应由单个基因催化。 不同于 iMM904
中的 8 个细胞分区, iTL885 中的 870 个代谢物仅
分布于细胞质(552 个)、线粒体(148 个)和细胞
外(170 个)3 个区间,其中 281 个代谢物存在于不
同的细胞区间。
表 1  树干毕赤酵母和酿酒酵母模型比较
Table 1  Model contents comparison of S􀆰 stipitis iTL885
and S􀆰 cerevisiae iMM904
模型参数 S􀆰 stipitis( iTL885) [15]
S􀆰 cerevisiae
( iMM904) [18]
基因组大小 / Mb 15􀆰 4 12􀆰 1
总 ORFs 数 5 841 6 607
基因覆盖率 / % 15􀆰 2 13􀆰 7
总反应数 1 240 1 577
细胞内部反应数 832 1 018
转运反应数 250 395
交换反应数 158 164
总代谢物数 870 1 228
唯一代谢物数 589 713
模型分区 3(c,e,m) 8(c,e,m,x,n,r,v,g)
2􀆰 2  树干毕赤酵母对 C源的利用分析
通过 FBA模拟了树干毕赤酵母在 27种 C源(15
种糖类、9种醇类和 3 种酸)上的细胞生长表型。 定
性分析发现模拟结果和实际 C源利用情况完全一致
性(表 2)。 由表 2 可知:其中 20 种能够支持树干毕
赤酵母生物量中所有前体物质的生成,证实了树干毕
77  第 1期 刘  婷等:基于基因组序列的树干毕赤酵母生理特性解析
表 2  树干毕赤酵母对不同 C源底物的利用
Table 2  Utilization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by S􀆰 stipitis
C源底物 in silico 模拟结果 in vivo 细胞生长∗
葡萄糖 生长 生长
半乳糖 生长 生长
蔗糖 生长 生长
麦芽糖 生长 生长
纤维二糖 生长 生长
海藻糖 生长 生长
乳糖 生长 生长
果糖 生长 生长
木糖 生长 生长
阿拉伯糖 生长 生长
棉子糖 不生长 不生长
核糖 生长 生长
蜜二糖 不生长 不生长
鼠李糖 生长 生长
山梨糖 不生长 不生长
乙醇 生长 生长
甘油 生长 生长
甲醇 不生长 不生长
赤藻糖醇 生长 生长
木糖醇 生长 生长
核糖醇 生长 生长
肌醇 不生长 不生长
甘露醇 生长 生长
半乳糖醇 不生长 不生长
琥珀酸 生长 生长
柠檬酸 生长 生长
乳酸 不生长 不生长
  注: ∗National Collection of Yeast Cultures 数 据 库 ( http: / /
www􀆰 ncyc􀆰 co􀆰 uk / search􀆰 html)中报道的底物利用情况。
赤酵母广泛的 C源代谢能力。 有 7种(棉子糖、山梨
糖、蜜二糖、半乳糖醇、肌醇、甲醇和乳酸)不能支持生
长,说明相关底物在树干毕赤酵母细胞中缺乏后续的
代谢反应,致使生物量组分不能全部合成。 上述模拟
结果与数据中报道的树干毕赤酵母细胞在不同底物
中的实际生长情况相一致。
选取 3 种典型 C 源(葡萄糖、木糖和鼠李糖),
利用 iTL885 定量预测树干毕赤酵母的生长表型。
由于缺乏准确的糖耗速率,在进行模拟时设定糖耗
为相同的碳原子数。 FBA 预测的细胞生长和产物
合成见表 3。 由表 3可知:无论限制 O2的吸收与否,
细胞生长速率由大到小顺序为葡萄糖、木糖、鼠李
糖,即葡萄糖为菌株生长最佳 C源。 当不限制 O2的
吸收速率时,树干毕赤酵母表现为完全的呼吸代
谢,3 种 C 源的代谢产物中除生物量和 CO2外均没
有其他代谢副产物,生物量生成速率快。 当限制 O2
的吸收速率为 4 mmol / (g·h)(以细胞干质量计)时,
利用葡萄糖和木糖为 C 源可合成产物乙醇,且在模
拟条 件 下 木 糖 生 成 乙 醇 的 速 率 ( 0􀆰 254 8
mmol / (g·h))比葡萄糖(0􀆰 139 0 mmol / ( g·h))更
快,而鼠李糖则不能生成乙醇,是不可发酵 C 源,这
与文献[19]的研究结果一致。
2􀆰 3  树干毕赤酵母生长必需反应分析
基于 iTL885预测在以葡萄糖为 C 源的基本培
养基上树干毕赤酵母共有 158 个生长必需反应,占
模型代谢反应总数的 14􀆰 6%,此数值与报道的相同
条件下酿酒酵母必需反应比例(13%)较接近[20]。
树干毕赤酵母中,必需反应在 6 亚系统中分布情况
见图 2。 由图 2 可知:氨基酸代谢(62 个)、核苷酸
代谢(22 个)、脂质代谢(27 个)、碳水化合物代谢
(27个)、转运代谢(19 个)辅因子和维生素代谢(1
个)。 其中氨基酸代谢占有的生长必需反应占必需
         
表 3  在葡萄糖、木糖和鼠李糖 3种培养基上细胞生长表型
Table 3  Predicted growth phenotype of S􀆰 stipitis in glucose,xylose and rhamnose
模拟条件 C源吸收速率(mmol·g-1·h-1)
O2吸收速率 /
(mmol·g-1·h-1)
生物量生成速率 /
h-1
乙醇生成速率 /
(mmol·g-1·h-1)
葡萄糖不限氧 1 0􀆰 044 79 0
葡萄糖限氧 1 4 0􀆰 041 25 0􀆰 139 0
木糖不限氧 1􀆰 2 0􀆰 038 68 0
木糖限氧 1􀆰 2 4 0􀆰 032 20 0􀆰 254 8
鼠李糖不限氧 1 0􀆰 026 01 0
鼠李糖限氧 1 4 0􀆰 010 27 0
87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3卷 
图 2  树干毕赤酵母(a)和酿酒酵母(b)在葡萄糖基本培养基上细胞生长必需反应分析
Fig􀆰 2  Percentage of essential reactions in each subsystems on glucose minimal medium
for (a) S􀆰 stipitis and (b) S􀆰 cerevisiae
反应总数的 40%,它与 C 源核心代谢途径关联紧
密,因而是最具刚性的代谢亚系统。 树干毕赤酵母
碳水化合物代谢所占生长必需反应的比例(14%)
比酿酒酵母酿酒酵母比例(17%)小,表明 2 株菌在
代谢特征上的差异,树干毕赤酵母比酿酒酵母拥有
更广泛和活跃的代谢能力,存在较多相连通的支路
途径,故对生长必需的反应数目较少。
图 3  BLAST、GO、FTFD预测的转录因子及
转录因子家族数目
Fig􀆰 3  Number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 and
transcription factors families obtained
from BLAST,GO,and FTFD
2􀆰 4  转录因子的鉴定与功能分析
为获取最全面的树干毕赤酵母的转录因子信息、
基于在线数据库和本地 BLAST 3处数据来源对树干
毕赤酵母的转录因子进行了预测(图 3)。 由图 3 可
知:在 FTFD中检索获得 350个转录因子,约占基因组
大小 6%,分布在 39个转录因子家族。 同时在 JGI树
干毕赤酵母主页中根据 GO 信息查找获得 139 个转
录因子。 对二者的比较发现,GO获取的转录因子有
6个不存在于 FTFD中。 运用 BLASTp蛋白质序列双
向比对,获得分布于 16个转录因子家族的 87个转录
因子,比较发现有 8个是 FTFD未包括在内的。 综合
上述 3种来源的转录因子,共计获得 364个树干毕赤
酵母转录因子,这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备选转录因
子库。 不同来源获取的转录因子的可信度大小依次
为 BLAST、GO、FTFD。 上述转录因子中还存在诸多
功能未知的假定蛋白(putative proteins),因此对每个
转录因子的准确功能和众多功能不明确的假定蛋白
还需要生物学实验的验证。
图 4  预测的转录因子数目及其家族分类
Fig􀆰 4  Predicted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 some
transcription factors families
上述方法获得的是所有可能存在于树干毕赤酵
母中的转录因子,共分布于 39个转录因子家族 (TF
Family),分布范围广。 统计发现其中有 6 个转录因
子家族包含的转录因子数目≥10 个(图 4)。 由图 4
可知:锌簇转录因子(zinc finger)数目最多,共有 10
种类型构成的 156 个转录因子。 排在其次的依次是
OB折叠的核酸结合位点(nucleic acid⁃binding,OB⁃
fold)转录因子家族(42 个)、同源域(homeodomain⁃
97  第 1期 刘  婷等:基于基因组序列的树干毕赤酵母生理特性解析
like,30个)、翼状螺旋的 DNA 结合结构域(winged
helix repressor DNA⁃binding, 20 个)、 Myb ( 15 个)、
bZIP(10个)这 5个转录因子家族。
进一步对注释的树干毕赤酵母转录因子与酿
酒酵母相关转录因子的功能进行比较,阐述在树
干毕赤酵母中部分核心转录因子的代谢调控机
制。 按照序列同源相似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不同
转录因子及其调节功能列于表 4。 由表 4 可以发
现:最具保守型的调控蛋白(氨基酸合成转录激活
因子)GCN1、GCN4 与酿酒酵母呈现一一对应的关
系;树干毕赤酵母中与葡萄糖浓度感受相关的调
节蛋 白 质 有 RGT2、 GRR1、 SNF1、 SKS1、 SNF3、
MIG2、MIG2􀆰 2 和 NRG1,这些调节蛋白与酿酒酵
母中相对应的蛋白质表现出高度的序列结构相似
性;同样具有高度保守性的有 O2调节相关的蛋白
质 HAP5、HAP3 和 HAP2;不具有保守性或者保守
性很低的蛋白质包括 MIG1 / CREA、ADR1、HAP1
和 HAP4。
表 4  树干毕赤酵母与酿酒酵母同源的调控转录蛋白
Table 4  Regulatory proteins in S􀆰 cerevisiae with corresponding proteins in S􀆰 stipitis
S􀆰 cerevisiae S􀆰 stipitis 转录因子功能       
GCN1 GCN1 GCN4的转录激活因子
HAP5 HAP5 CCAAT结合的转录因子
DAL80 GZF3 多种 N源降解途径基因的负调节因子
SNF1 SNF1 AMP 激活的丝氨酸和苏氨酸蛋白激酶
GRR1 GRR1 参与 C源代谢抑制效应;葡萄糖依赖的二价阳离子转运;高亲和力葡萄糖转运
YAP1 YAP1 / CAP1 应对氧化压力和氧中毒
REB1 REB1 参与 pol II和 pol I转录,抑制因子
HAP2 HAP2 转录激活因子
GCN4 GCN4 氨基酸合成的转录激活因子
HAP4 HAP4 细胞色素 c正调节因子
MIG1 MIG1 参与葡萄糖抑制的序列特异的 DNA 结合蛋白;受 SNF1 激酶和 GLC7磷酸酶的调控
SWI14 SWI14 介导细胞周期依赖的 HO 的转录
SWI16 SWI16 与 Swi4p 一起形成 SBF因子
XBP1 XBP1 压力诱导的抑制因子
NRG1 NRG1 葡萄糖抑制效应的转录抑制因子
MSM4 MSM4 调节 C源利用
HAP1 HAP1􀆰 1,1􀆰 2,1􀆰 3 真菌的转录调控蛋白,与 CYP1 / HAP1 转录激活因子功能相似
HAP3 HAP3􀆰 1,3􀆰 2 CCAAT结合因子,亚基 A
GAL4 GAL4,LAC9 激活 GAL 基因的 DNA结合转录因子
MIG2 MIG2,MIG2􀆰 2 葡萄糖抑制效应的转录因子
ADR1 ADR1􀆰 1,ZMS1 C源响应的锌指蛋白
GLN3 GLN3 受 N源抑制效应调控的相关基因的转录激活因子
INO2,INO4 — 磷脂合成基因抑制作用的转录激活因子
RGT1 — 调控 HXT葡萄糖转运子的葡萄糖响应转录因子
GCR1 / GCR2 — 糖酵解基因的 DNA结合二聚体转录激活因子
VID22 — 参与果糖 1,6 二磷酸酶的转运和降解的糖基化膜蛋白
  注:—表示在树干毕赤酵母中没有与酿酒酵母相对应的同源蛋白。
    鉴于酿酒酵母与树干毕赤酵母代谢调节的差
异,部分重要的调节蛋白只存在于酿酒酵母中,而
在树干毕赤酵母中没有相对应的基因。 这些酿酒
酵母独有的调节基因包括 INO2 / INO4、RGT1、VID22
08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3卷 
和 GCR1 / GCR2。 其中,INO2 / INO4 是磷脂代谢的
转录激活因子,与乙醇耐受性相关[21];RGT1 诱导葡
萄糖转运蛋白(Hxt)表达;VID22 参与糖酵解代谢
途径中的果糖 1,6 二磷酸酶(FBP1)的转运和降
解;而 GCR1 / GCR2则能够激活糖酵解相关基因的
表达。 较高的乙醇耐受性和糖酵解流量是酿酒酵
母为适应高糖浓度发酵进化出来的机制。 而树干
毕赤酵母长期生存在低糖浓度环境中,其乙醇耐受
性和糖酵解能力明显不足。
3  结论
基于作者前期构建的树干毕赤酵母基因组规
模代谢网络模型 iTL885 从基因、反应、代谢物 3 个
层次对树干毕赤酵母的代谢网络特征进行了分析。
以 iTL885 为平台,运用 FBA 定性分析了树干毕赤
酵母利用 27种不同底物时细胞生长情况,与报道的
细胞生长结果完全一致。 选取木糖、葡萄糖和鼠李
糖 3种典型 C 源定量分析细胞生长和乙醇生成能
力,发现细胞生长速率由大到小是葡萄糖、木糖、鼠
李糖,且葡萄糖和木糖能发酵生成乙醇,鼠李糖是
不可发酵 C 源。 单反应敲除共预测到树干毕赤酵
母有 158个生长必需反应,与酿酒酵母在同样条件
下的生长必需反应进行比较,证实了 2 株菌在代谢
特征上的相同和差异之处。 基于在线数据库和本
地 BLAST,获取分布于 39个转录因子家族的 364个
树干毕赤酵母转录因子。 通过与酿酒酵母相关转
录因子的功能进行比较,证实酿酒酵母与树干毕赤
酵母代谢调节的异同。
参考文献:
[ 1 ]  Matsushika A,Inoue H,Kodaki T,et al.Ethanol production from
xylose in engineered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s:current state
and perspectives[ J] .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2009,84(1):
37⁃53.
[ 2 ]   Seo J S,Chong H Y,Park H S,et al.The genome sequence of the
ethanologenic bacterium Zymomonas mobilis ZM4 [ J ] . Nat
Biotechnol,2005,23(1):63⁃68.
[ 3 ]   Kuhad R C,Gupta R,Khasa Y P, et al. Bioethanol production
from pentose sugars: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 [ J ] .
Renew Sust Energ Rev,2011,15(9):4950⁃4962.
[ 4 ]   Kurtzman C P, Suzuki M.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ascomycete
yeasts that form coenzyme Q⁃9 and the proposal of the new genera
Babjeviella, Meyerozyma, Millerozyma, Priceomyces, and
Scheffersomyces[J] .Mycoscience,2010,51(1):2⁃14.
[ 5 ]   Toivola A, Yarrow D, van den Bosch E, et al. Alcoholic
fermentation of D⁃xylose by yeasts[ J] . Appl Environ Microbiol,
1984,47(6):1221⁃1223.
[ 6 ]   Agbogbo F K,Coward⁃Kelly G.Cellulosic ethanol production using
the naturally occurring xylose⁃fermenting yeast,Pichia stipitis[J] .
Biotechnol Lett,2008,30(9):1515⁃1524.
[ 7 ]   Ferrari M,Neirotti E,Albornoz C,et al. Ethanol production from
eucalyptus wood hemicellulose hydrolysate by Pichia stipitis[ J] .
Biotechnol Bioeng,1992,40(7):753⁃759.
[ 8 ]   Ligthelm M E,Prior B A,du Preez J C.The oxygen requirements
of yeasts for the fermentation of D⁃xylose and D⁃glucose to ethanol
[J]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1988,28(1):63⁃68.
[ 9 ]   Grootjen D,van der Lans R,Luyben K.Effects of the aeration rate
on the fermentation of glucose and xylose by Pichia stipitis CBS
5773[J] .Enzyme Microb Tech,1990,12(1):20⁃23.
[10]   Jeffries T W. Emerging technology for fermenting D⁃xylose [ J] .
Trends Biotechnol,1985,3(8):208⁃212.
[11]   Slininger P,Bothast R,Okos M,et al.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ethanol production by xylose⁃fermenting yeasts presented high
xylose concentrations[J] .Biotechnol Lett,1985,7(6):431⁃436.
[12]   Oberhardt M A,Palsson B Ø,Papin J A.Applications of genome⁃
scale metabolic reconstructions[ J] . Mol Syst Biol,2009,5( 1) .
320.doi:10.1038 / msb.2009.77.
[13]   刘立明,刘婷,邹伟.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模型的约束算法及
其应用[J] .生物加工过程,2012,10(6):70⁃77.
[14]   Feist A M, Palsson B Ø. The growing scope of applications of
genome⁃scale metabolic reconstructions using Escherichia coli[J] .
Nat Biotechnol,2008,26(6):659⁃667.
[15]   Liu T, Zou W, Liu L, et al. A constraint⁃based model of
Scheffersomyces stipitis for improved ethanol production [ J ] .
Biotechnol Biofuels,2012,5(1):72.
[16]   Becker S A,Feist A M,Mo M L,et al.Quantitative prediction of
cellular metabolism with constraint⁃based models: the COBRA
toolbox[J] .Nat Protoc,2007,2(3):727⁃738.
[17]   Park J, Jang S, Kim S, et al. FTFD: an informatics pipeline
supporting phylogenomic analysis of fungal transcription factors
[J] .Bioinformatics,2008,24(7):1024⁃1025.
[18]   Mo M L, Palsson B Ø, Herrgard M J. Connecting extracellular
metabolomic measurements to intracellular flux states in yeast[J] .
BMC Syst Biol,2009,3:37.
[19]   Du Preez J, Bosch M,Prior B. The fermentation of hexose and
pentose sugars by Candida shehatae and Pichia stipitis[ J]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1986,23(3 / 4):228⁃233.
[20]   Widiastuti H,Kim J Y,Selvarasu S,et al.Genome⁃scale modeling
and in silico analysis of ethanologenic bacteria Zymomonas
mobilis[J] .Biotechnol Bioeng,2011,108(3):655⁃665.
[21]   Ambroziak J,Henry S A. INO2 and INO4 gene products,positive
regulators of phospholipid biosynthesis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form a complex that binds to the INO1 promoter[ J] . J
Biol Chem,1994,269(21):15344⁃15349.
(责任编辑  荀志金)
18  第 1期 刘  婷等:基于基因组序列的树干毕赤酵母生理特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