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 on sterile-type cooling injury in ric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

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水稻障碍型冷害的影响



全 文 :第 36 卷第 3 期
2016年 2月
生 态 学 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Vol.36,No.3
Feb.,2016
http: / / www.ecologica.cn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经费项目(GYHY201306036)
收稿日期:2014鄄05鄄22; 摇 摇 网络出版日期:2015鄄06鄄12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E鄄mail:hljjlx@ 163.com
DOI:10.5846 / stxb201405221059
曲辉辉, 姜丽霞, 王冬冬.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水稻障碍型冷害的影响.生态学报,2016,36(3):769鄄777.
Qu H H, Jiang L X, Wang D D.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 on sterile鄄type cooling injury in ric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6,36(3):769鄄777.
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水稻障碍型冷害的影响
曲辉辉1, 姜丽霞1,*, 王冬冬2
1 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哈尔滨摇 150030
2 黑龙江省气象局后勤服务中心, 哈尔滨摇 150030
摘要:明确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水稻孕穗期和抽穗期障碍型冷害的影响,可为水稻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黑龙江省 70
个台站 1971—2012年的气象资料和 10个台站 1980—2011年水稻生育期数据,结合水稻障碍型冷害指标,分析了气候变化对黑
龙江省水稻障碍型冷害的影响。 结果表明:(1)水稻孕穗期障碍型冷害 1990s 发生频率最低,2000s 发生频率最高;抽穗期障碍
型冷害 1970s和 1980s发生频率高,1990s和 2000s发生频率低。 (2)抽穗期障碍型冷害发生程度大于孕穗期障碍型冷害。 (3)
不同熟型水稻品种可种植北界逐渐北移东扩,极早熟、早熟和中熟品种可种植范围分别缩小了 5、21和 11个县(市),中晚熟和
晚熟品种可种植范围分别扩大了 14和 23个县(市)。 (4)随着水稻种植格局的变化,不同熟型水稻障碍型冷害均在 1990s发生
频率最低,2000s发生频率最高。
关键词:气候变化; 黑龙江省; 水稻; 障碍型冷害
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 on sterile鄄type cooling injury in ric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
QU Huihui1, JIANG Lixia1,*, WANG Dongdong2
1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stitute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Harbin 150030, China
2 Logistic Service Center,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Meteorology Bureau, Harbin 150030, China
Abstract:Climate change and its effects are the major concerns among researchers in a variety of fields. A large quantity of
rice is produced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 however, the yield and quality can be adversely affected by low
temperatures. Heilongjiang Province shows obvious signs of climate warming. Therefore, in the context of climate change,
understanding the causes cold damage of rice at booting and heading stages leading to sterility coul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reliable rice produc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e analyzed the influences of climate change cold鄄damage induced
sterility in ric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Using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70 weather stations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1971
and 2012 and rice phenology data from 10 of these stations between 1980 and 2011, rice phenological parameters for the
other 60 stations were estimated. This was done by applying the phenology law proposed by A. D. Hopkins combined with
indices of cold鄄damage induced sterility in rice (following meteorological standard QX / T101鄄2009:degrees of cooling injury
of rice and maize, Chinese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2009). (1) The frequency of cold鄄damage induced sterility at
booting stage of rice was highest in the 2000s, followed by the 1970s and 1980s, and was the lowest in the 1990s. The
widest distribution of cold鄄damage induced sterility at booting stage ( approximately 5—20 counties) happened in 1971,
1986, 1990, 1991, 2001, 2006, and 2009. The frequency of cold鄄damage induced sterility at heading stage was higher
during the 1970s and 1980s, and lower during from the 1990s to 2000s. The widest distribution of cold鄄damage induced
http: / / www.ecologica.cn
sterility at heading stage (more than 20 counties) occurred in 1971, 1972, 1977, 1981, 1990, 1992, and 2012. (2) Both
the frequency and geographical extent of cold鄄damage induced sterility at booting stage were higher than that at heading
stage. (3) Rice planting patterns, which are determined based on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changed with changes in
climate. The potential area of cultivation of each variety extended northward and eastward gradually. The potential areas of
cultivation for very鄄early鄄maturating, early鄄maturating and middle鄄maturating varieties were reduced to 5, 21, and 11
counties,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potential areas of cultivation of middle鄄late鄄maturating and late鄄maturating varieties
expanded to 14 and 23 counties, respectively. Therefore, the change in potential cultivation area for late鄄maturating
varieties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4) With the changes in planting distributions of rice, the frequency of cold鄄damage
induced sterility in rice was variable, with the lowest occurrence in the 1990s and the highest occurrence in the 2000s.
Key Words:climate change; Heilongjiang Province; rice; sterile鄄type cooling injury
黑龙江省生产的稻米因颗粒饱满、色泽清白、香味浓郁、口感极佳而广受国内消费者欢迎。 2003—2012
年 10 a时间内,黑龙江省水稻播种面积从 1.295伊106 hm2直线上升至 3.82伊106 hm2,总产量从 8.428伊109 kg快
速增加至 2.171伊1010 kg[1],均增加近 2 倍。 同时,黑龙江省水稻的播种面积和产量近 5 年来均居全国前
列[2鄄5],对保障国内优质稻米供应至关重要。
近年来,气候变化已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IPCC第 4 次评估报告[6]指出,气候变化会增加农业生产不稳
定性、改变种植布局和结构,并加剧局部地区农业气象灾害。 黑龙江省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份,低温冷害是主
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低温冷害的频繁发生导致粮食产量不稳定、年际波动大[7];同时,黑龙江省也是我国受
气候变化影响最显著的地区之一[8],1961年以来平均每 10 a气温上升 0.38 益,降水增加 0.49%[9]。
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导致水稻种植面积、生育期和产量均发生较大变化[10鄄16],水稻障碍型冷害的时
空分布特征同样受气候变化影响[17鄄20],这些成果在合理指导水稻生产、有效规避冷害等方面的研究中具有重
大意义。 然而,随着气候变暖,理论上低温事件发生频率降低,水稻遭受障碍型冷害的影响也应相应减小,但
由于极端气候事件趋于频繁,水稻生长季内温度变幅增大[21],同时人类对变暖做出了适应行为,一定程度上
选取了更长生育期的水稻品种进行播种,以求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最终导致水稻障碍型冷害呈现频繁的趋
势[17],对水稻产量及品质影响严重。 可见,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仍面临严峻形势,因
此,亟待加强本方面研究。 本文基于黑龙江省逐日气象数据及水稻生育期资料,结合水稻障碍型冷害指标,分
析气候变化情景下黑龙江省水稻障碍型冷害变化特征,以实现为黑龙江省水稻安全生产及合理布局提供理论
依据的目的。
1摇 数据与方法
1.1摇 资料来源
本文使用的黑龙江省 70个台站 1971—2012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来源为黑龙江省气象局整编资料,水稻
发育期为 10个农业气象试验站 1980—2011年的观测资料。
1.2摇 水稻发育期推算
由于黑龙江省水稻发育期观测台站仅有 10个,其余 60 个气象台站无水稻发育期观测数据,为解决这一
问题,本文根据美国森林昆虫学家 A. D. Hopkins 的物候定律[22]推算无观测数据站点的水稻发育期,该物候
定律主要内容为:在北美洲温带内,当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每向北移动 1毅,向东移动 5毅或上升 121.92 m,
植物的发育期在春天和初夏将延迟 4 d,在秋天则相反,提早 4 d。
1.3摇 水稻障碍型冷害指标
水稻孕穗期和抽穗期对低温敏感,在这两个时期出现一定强度低温会严重影响生殖器官的形成、发育和
结实,出现障碍型冷害。 本研究所使用水稻障碍型冷害指标采用中国气象局 2009 年发布的气象行业标准
077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6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QX / T101—2009水稻、玉米冷害等级》 [23],具体内容见表 1。
1.4摇 黑龙江省水稻不同熟型品种积温指标及积温计算
关于黑龙江省水稻不同熟型品种积温指标的研究比较少见,本文采用南瑞等人提出的逸10 益积温指
标[24],详细内容见表 2。
表 1摇 水稻障碍型冷害指标
Table 1摇 Rice sterile鄄type cooling injury indexes
致灾因子
Disaster鄄inducing
factors
时段
Times
致灾指标
Disaster鄄inducing indexes
日平均气温
Average daily
temperature
孕穗期 日平均气温连续 2 d以上低于 17 益
抽穗期 日平均气温连续 2 d以上低于 19 益
表 2摇 黑龙江省不同熟型水稻品种积温指标
摇 Table 2 摇 Th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for different maturating鄄
type varieties of rice varieti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品种熟型
Maturating鄄type
逸10 益积温 / 益·d
逸10 益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极早熟 Especial鄄early鄄maturating <2200
早熟 Early鄄maturating 2200—2400
中熟 Midseason鄄maturating 2400—2700
中晚熟 Middle鄄late鄄maturating 2700—2800
晚熟 Late鄄maturating >2800
摇 摇 本研究采用 5日滑动平均法[25]判定逸10 益温度的起止日期,即从一年中最长的一段逸10 益的 5 日滑动
平均温度序列中,选取第 1个逸10 益的 5日滑动平均组中的第 1个逸10 益的日期作为起始日期,选取最后一
个逸10 益的 5日滑动平均组中的最后一个逸10 益的日期作为终止日期。 逸10 益积温为起止日期时段内逸
10 益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采用经验频率法[23]计算得到的 80%保证率下积温判定播种品种熟型。
1.5摇 时段划分、数据处理及结果表达
本文研究时段为 1971—2012年,并通过逐年代比较的方式分析障碍型冷害和种植格局的变化特征,文中
划为 4个时段:1970s、1980s、1990s及 2000s。
本文通过 ArcGIS软件 10.0版本的画图功能,采用反距离权重法插值,并按掩膜提取,实现计算结果的空
间表达。
2摇 结果分析
2.1摇 水稻孕穗期障碍型冷害时空分布特征
根据 A. D. Hopkins物候定律对黑龙江省水稻孕穗期的推算结果,结合水稻孕穗期障碍型冷害指标,逐年
判定黑龙江省 70个台站水稻孕穗期障碍型冷害的发生情况;利用 ArcGIS 软件 10.0 版本分别绘制 1970s、
1980s、1990s及 2000s 4个时段孕穗期障碍型冷害分布图。
图 1为黑龙江省水稻孕穗期障碍型冷害各年代发生频率。 可以看出,黑龙江省水稻孕穗期障碍型冷害发
生频率多为 1%—10%,个别地区达 10%以上;其中 1970s水稻孕穗期障碍型冷害主要发生在黑龙江省北部及
东南部地区;1980s水稻孕穗期障碍型冷害主要发生在北部地区,与 1970s 相比,发生区域有向西向北移动的
趋势;1990s水稻孕穗期障碍型冷害主要发生在西北部地区,2000s全省水稻普遍发生孕穗期障碍型冷害。 结
合表 3可见,1970s和 1980s水稻孕穗期障碍型冷害的发生范围虽然从图中直观略有变化,但经检验无显著差
异,1990s水稻孕穗期障碍型冷害发生频率显著减小,2000s较 1990s水稻孕穗期障碍型冷害发生频率极显著
增大。
为进一步确定冷害大面积发生的年份,下文对黑龙江省水稻孕穗期障碍型冷害发生县(市)个数进行了
逐年统计。
从图 2可以看出,在 1971—2012年,2006年水稻孕穗期障碍型冷害发生范围最广,共有 34 个县(市)发
生,约占研究区域的 50%;5—20 个县(市)发生孕穗期障碍型冷害的年份有 1971、1986、1990、1991、2001 和
2009年;有 3—4个县(市)发生孕穗期障碍型冷害的年份有 1972、1981、1982、1983、1992、2003 和 2012 年;
177摇 3期 摇 摇 摇 曲辉辉摇 等: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水稻障碍型冷害的影响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1978、1984、1985、1989和 1996年发生孕穗期障碍型冷害的县(市)为 1—2个;其余年份未发生孕穗期障碍型
冷害。
图 1摇 黑龙江省水稻孕穗期障碍型冷害发生频率
Fig.1摇 Frequency of sterile鄄type cooling injury at booting stage of rice during each decade ( 1970s, 1980s, 1990s, and 2000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图 2摇 黑龙江省水稻孕穗期障碍型冷害发生范围年际变化
Fig.2摇 Annual series of the numbers of counties with sterile鄄type cooling injury at booting stage of ric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2.2摇 水稻抽穗期障碍型冷害时空分布特征
基于对水稻抽穗期的推算结果和抽穗期障碍型冷害指标,逐年判定黑龙江省 70 个台站水稻抽穗期障碍
型冷害的发生情况,并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进一步分析。
277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6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图 3为黑龙江省水稻抽穗期障碍型冷害各年代发生频率。 从图中可见,黑龙江省大部水稻种植区均不同
频率发生抽穗期障碍型冷害。 1970s除西南部部分县(市)外,其他大部地区均发生抽穗期障碍型冷害,发生
频率多在 10%以上,东北部地区发生频率高于 30%,个别县(市)发生频率高于 50%;1980s水稻抽穗期障碍型
冷害分布更为广泛,全省约 90%县(市)水稻发生抽穗期障碍型冷害,西北部地区及小兴安岭东侧地区发生频
率达 20%以上,其他大部地区发生频率低于 20%;1990s南部部分地区水稻未发生抽穗期障碍型冷害,其余约
80%地区均有发生,且大部地区发生频率高于 10%;2000s 抽穗期障碍型冷害发生范围较 1990s 有所缩小,西
北部地区发生频率高于 20%,其他地区发生频率低于 20%。 结合表 3可见,1970s至 1980s水稻抽穗期障碍型
冷害发生频率无显著变化,至 1990s水稻抽穗期障碍型冷害发生频率极显著减小,2000s与 1990s水稻抽穗期
障碍型冷害发生频率无显著差异。
图 3摇 黑龙江省各年代抽穗期障碍型冷害发生频率
Fig.3 摇 Frequency of sterile鄄type cooling injury at heading stage of rice during each decade ( 1970s, 1980s, 1990s, and 2000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图 4为黑龙江省水稻抽穗期障碍型冷害发生县(市)个数逐年变化情况。 可以看出,2008 年和 2011 年黑
龙江全省水稻未发生抽穗期障碍型冷害;1973、1980、1988、1994、1995、1998、1999、2005和 2010 年发生抽穗期
障碍型冷害的县(市)为 5个以下;6—10 个县(市)发生抽穗期障碍型冷害的年份有 1974、1975、1978、1979、
1984、1996和 2004年;11—20个县(市)发生抽穗期障碍型冷害的年份有 1976、1983、1987、1989、1991、1993、
2000、2003、2006、2007和 2009年;1971、1972、1977、1981、1990、1992和 2012年黑龙江省发生抽穗期障碍型冷
害的县(市)多于 20个。
2.3摇 水稻孕穗期与抽穗期障碍型冷害比较
图 5为黑龙江省 1971—2012年水稻孕穗期和抽穗期障碍型冷害发生频率。 从图中可见,1971—2012年
377摇 3期 摇 摇 摇 曲辉辉摇 等: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水稻障碍型冷害的影响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图 4摇 黑龙江省水稻抽穗期障碍型冷害发生范围年际变化
Fig.4摇 Annual series of the numbers of counties with sterile鄄type cooling injury at heading stage of ric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表 3摇 显著性检验
Table 3摇 Significance test
对比项目 Comparison program F F0.05 F0.01
孕穗期频率 1970s与 1980s 0.25 3.84 6.63
Frequency at booting 1980s与 1990s 4.42* 3.84 6.63
stage 1990s与 2000s 28.81** 3.84 6.63
抽穗期频率 1970s与 1980s 0.14 3.84 6.63
Frequency at 1980s与 1990s 8.53** 3.84 6.63
heading stage 1990s与 2000s 0.01 3.84 6.63
发生频率
Frequency 孕穗期与抽穗期 95.91
** 3.84 6.63
县(市)个数
Number of county 孕穗期与抽穗期 25.13
** 3.96 6.95
黑龙江省 85%以上地区水稻发生孕穗期障碍型冷害,
近 100%地区水稻发生抽穗期障碍型冷害。 孕穗期障
碍型冷害发生频率多低于 10%,而抽穗期障碍型冷害
发生频率呈现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升高的趋势,北部地区
发生频率达 20%以上。 经检验(表 3),黑龙江省水稻障
碍型冷害发生频率抽穗期高于孕穗期,且达极显著
水平。
同时,本研究的黑龙江省 70 个县(市)中,抽穗期
发生障碍型冷害的县(市)数量多于孕穗期发生障碍型
冷害县(市)数量,同样达极显著水平(表 3)。 可见,抽
穗期障碍型冷害的发生程度明显大于孕穗期障碍型
冷害。
2.4摇 气候变化背景下水稻种植格局变化
随着气候变暖,作物生长季逸10 益积温增加,作物生育期延长,水稻种植格局发生相应变化。 依据不同
熟型水稻品种所需积温指标,以 80%保证率下的积温条件对黑龙江省水稻的种植格局做出判定。
图 6为黑龙江省不同熟型水稻品种种植格局的年代际变化。 从图中可以看出,1970s 黑龙江省 6 个县
(市)适宜种植极早熟水稻品种,早熟和中熟水稻品种的种植北界分别为逊克县(N49毅34忆,E128毅25忆)和甘南
县(N47毅56忆,E123毅3忆),适宜种植范围分别为 25和 38个县(市),仅泰来县(N46 24忆,E123毅25忆)可种植中晚熟
水稻品种。 1980s早熟水稻品种可种植北界变化不明显,中熟水稻品种可种植北界北移至讷河市(N48毅29忆,
E124毅51忆),中晚熟水稻品种最北可种植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N46毅52忆,E124毅26忆),极早熟和早熟水稻品
种适宜种植范围分别缩小为 3和 18个县(市),中熟和中晚熟品种适宜种植区域分别增至 44 和 5 个县(市)。
至 1990s,早熟品种可种植北界略有南退,中熟水稻品种可种植北界东扩至抚远县(N48毅22忆,E134毅17忆),早熟
和中熟水稻品种适宜种植区域分别缩小至 11和 42个县(市),极早熟和中晚熟品种种植范围分别扩大至 6和
8个县(市),西南部 3 个县(市)可种植晚熟水稻品种。 2000s 以来水稻种植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早熟品种种
植北界北移至黑河市(N50毅15忆,E127毅27忆),中熟品种种植北界北移至五大连池市(N48毅3忆,E126毅11忆),西部地
区北移明显,中晚熟品种种植界限北移至甘南县(N47毅56忆,E123毅3忆),东扩至绥滨县(N47毅17忆,E131毅51忆),晚
熟品种种植界限明显北移东扩,最北可达富裕县(N47毅48忆,E124毅29忆),最东可达宝清(N46毅19忆,E132毅11忆),极
早熟、早熟和中熟品种适宜种植区域分别缩小了 5、21和 11个县(市),中晚熟和晚熟品种适宜种植范围分别
扩大了 14和 23个县(市),其中晚熟品种可种植范围变化最为显著。
477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6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图 5摇 1971—2012年黑龙江省水稻障碍型冷害发生频率
Fig.5摇 Frequency of sterile鄄type cooling injury of rice from l971 to 2012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图 6摇 黑龙江省不同熟型水稻品种种植格局年代际变化
Fig.6摇 The planting distributions for each maturating鄄type variety of rice during each decad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2.5摇 水稻种植格局与障碍型冷害关系
黑龙江省水稻的种植北界和产量均显著地受温度条件限制,气候显著变暖为水稻种植提供了条件[7],使
生育期更长、产量更高的水稻品种适宜种植北界不断北移东扩,相对于 1970s,1980s 由于气候变暖带来的水
577摇 3期 摇 摇 摇 曲辉辉摇 等: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水稻障碍型冷害的影响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稻单产增加量为 3.9%—4.9%;相对于 1980s,1990s气候变暖使水稻单产增产 9.9%—12.3%[20]。 气候变暖在
使水稻单产增加的同时,障碍型冷害的发生频率也相应变化。
表 4摇 黑龙江省不同熟型水稻障碍型冷害发生频率 / %
摇 Table 4 摇 Frequency of sterile鄄type cooling injury for each
maturating鄄type of rice during each decad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品种熟型 Maturating鄄type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极早熟 Especial鄄early鄄maturating 45 47 33 42
早熟 Early鄄maturating 28 29 23 31
中熟 Middle鄄maturating 17 21 14 24
中晚熟 Middle鄄late鄄maturating 0 6 1 17
晚熟 Late鄄maturating - - 3 13
由 2.4结果可知,1970s—2000s 不同熟型水稻的适
宜种植范围不断变化,各年代不同熟型水稻品种适宜种
植区内障碍型冷害平均发生频率统计结果如表 4 所示。
从表 4可以看出,黑龙江省水稻极早熟、早熟、中熟和中
晚熟品种自 1970s起,生育期内障碍型冷害的发生频率
呈现出增大鄄减小鄄增大的变化趋势,晚熟品种自 1990s
至 2000s障碍型冷害的发生频率增大。 可见,在水稻种
植格局调整和气候变化的双重作用下,黑龙江省水稻遭
受障碍型冷害的几率呈波动趋势,且波动趋势较一致,
1990s水稻障碍型冷害的发生频率最低,2000s 年障碍
型冷害发生频率最高。
2001年以来,虽然气候变暖显著,各熟型品种水稻适宜种植北界明显北移东扩,但各熟型品种适宜种植
区域内遭受障碍型冷害的频率亦达到了近 4个时代的最高峰。 可见,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在通过种植格
局调整获得水稻高产的同时,还面临着遭受障碍型冷害的高风险。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要慎重调整水稻种植
格局,适当配比不同熟型品种进行播种,降低水稻遭受障碍型冷害的风险,在获得高产的同时还应达到稳产的
目标。
3摇 结论与讨论
本文以黑龙江省水稻为研究对象,基于《QX / T101—2009 水稻、玉米冷害等级》 [22]制定的北方水稻障碍
型冷害指标,利用 A. D. Hopkins物候定律,通过 Excel、ArcGIS等技术,明确了气候变化背景下黑龙江省水稻
障碍型冷害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1)在研究时段内,黑龙江省水稻孕穗期障碍型冷害在 1990s 发生频率最低,2000s 发生频率最高,1970s
和 1980s居中。 水稻抽穗期障碍型冷害 1970s和 1980s发生频率高,1990s和 2000s发生频率低。 方修琦等人
在 2005年研究表明,黑龙江省水稻孕穗期、花期障碍型冷害发生频率 1970s和 1980s均高于 1990s[17],与本研
究结论较一致。
(2)黑龙江省水稻孕穗期障碍型冷害发生范围较广的年份有 1971、1986、1990、1991、2001、2006 和 2009
年,此结论与姜丽霞等人[20]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抽穗期障碍型冷害发生范围较广的年份有 1971、1972、
1977、1981、1990、1992和 2012年。
(3)在研究时段内,抽穗期障碍型冷害较孕穗期障碍型冷害更为严重发生。
(4)气候变暖为黑龙江省种植长生育期水稻品种提供了有利条件,各熟型品种适宜种植北界在不断变化
中逐渐北移东扩。 极早熟、早熟和中熟品种适宜种植范围在波动中缩小,分别从 1970s 的 6、25 和 38 个县
(市)缩小至 2000s的 1、4和 27个县(市),中晚熟和晚熟品种可种植范围快速扩大,分别从 1970s的 1和 0个
县(市)增至 15和 23个县(市)。 这一研究结论与赵俊芳等人对东北玉米的研究结果比较相似[26]。
(5)随着种植格局的不断变化,各熟型水稻品种适宜种植区内障碍型冷害发生频率变化规律较一致,
1990s发生频率最低,2000s发生频率最高。 虽然气候变暖,但是随着种植格局改变水稻生产遭受障碍型冷害
的风险并未减小,因此水稻种植格局必须与气候变化相适应,减少障碍型冷害对水稻产量造成的影响。
所得结论可为水稻生产规避障碍型冷害提供科学指导,对黑龙江省水稻播种品种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
义。 但是,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除时常遭受障碍型冷害外,延迟型冷害或混合型冷害同样严重影响水稻产
量。 目前对延迟型冷害及混合型冷害的研究相对薄弱,因此在今后研究中,需综合考虑障碍型冷害与延迟型
677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6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冷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提出更加合理的水稻生产格局,进一步提高对水稻生产指导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摇 黑龙江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 黑龙江统计年鉴-2013.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3.
[ 2 ] 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10.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 3 ] 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11.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1.
[ 4 ] 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12.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2.
[ 5 ] 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13.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3.
[ 6 ] 摇 IPCC.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 / Climate Change 2007: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195鄄199.
[ 7 ] 摇 袭祝香, 马树庆, 王琪. 东北区低温冷害风险评估及区划. 自然灾害学报, 2003, 12(2):98鄄102.
[ 8 ] 摇 赵俊芳, 延晓冬, 贾根锁. 东北森林净第一性生产力与碳收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生态学报, 2008, 28(1):92鄄102.
[ 9 ] 摇 高永刚, 温秀卿, 顾红, 姬菊芝. 黑龙江省气候变化趋势对自然植被第一性净生产力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6):171鄄178.
[10] 摇 方修琦, 盛静芬. 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看人类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适应. 自然资源学报, 2000, 15(3):213鄄217.
[11] 摇 刘桃菊, 殷新佑, 戚昌瀚, 唐建军, 陈美球. 气候变化与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关系的模拟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6(3):
486鄄490.
[12] 摇 罗群英, 林而达. 区域气候变化情景下气候变率对我国水稻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生态学报, 1999, 19(4):557鄄559.
[13] 摇 张宇, 王馥棠. 气候变暖对我国水稻生产可能影响的数值模拟试验研究. 应用气象学报, 1995, 6(增刊):19鄄25.
[14] 摇 刘晓菲, 张朝, 帅嘉冰, 王品, 史文娇, 陈一, 陶福禄. 黑龙江省冷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地理学报, 2012, 67(9):1223鄄1232.
[15] 摇 方修琦, 王媛, 徐锬, 云雅如. 近 20年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增产的贡献. 地理学报, 2004, 59(6):820鄄828.
[16] 摇 邓振镛, 王强, 张强, 倾继祖, 杨启国, 袁志鹏, 刘文婧, 徐金芳. 中国北方气候暖干化对粮食作物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生态学报, 2010,
30(22):6278鄄6288.
[17] 摇 方修琦, 王媛, 朱晓禧. 气候变暖的适应行为与黑龙江省夏季低温冷害的变化. 地理研究, 2005, 24(5):664鄄672.
[18] 摇 郭晓丽, 王立刚, 邱建军, 李金华, 祝必琴, 肖金香, 高懋芳. 基于 GIS的东北地区水稻低温冷害区划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9,
31(3):494鄄498.
[19] 摇 矫江, 许显滨, 孟英. 黑龙江省水稻低温冷害及对策研究. 中国农业气象, 2004, 25(2):26鄄28.
[20] 摇 姜丽霞, 李帅, 闫平, 纪仰慧, 朱海霞, 王萍, 郭建平. 黑龙江水稻孕穗期障碍型冷害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气象, 2009, 30(3):
463鄄468.
[21] 摇 王绍武, 马树庆, 陈莉, 王琪, 黄建斌. 低温冷害. 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9.
[22] 摇 Hopkins A D. Periodic events and natural laws as guides to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U. S. Dept. Agr. Monthly Weather Rev, 1918, 9
(Suppl):10鄄12.
[23] 摇 霍治国, 马树庆, 柏秦凤, 贺楠. QX / T 101—2009 水稻、玉米冷害等级. 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9.
[24] 摇 南瑞, 高永刚, 闫平, 韩俊杰. 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热量指标鉴定及应用. 黑龙江气象, 2005, (4):18鄄20.
[25] 摇 曲曼丽. 农业气候实习指导:农业气候分析方法 30例.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1.
[26] 摇 赵俊芳, 杨晓光, 刘志娟. 气候变暖对东北三省春玉米严重低温冷害及种植布局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09, 29(12):6544鄄6551.
777摇 3期 摇 摇 摇 曲辉辉摇 等: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水稻障碍型冷害的影响 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