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esearch in directed evolution of enzymes

酶定向进化的研究进展



全 文 :第4卷第1期
2006年2月
生物加工过程
ChineseJoumalofBi叩rocessEn舀neering
Feb.2006
· 9 ·
酶定向进化的研究进展
罗巅辉,方柏山
(华侨大学 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泉州362021)
摘要:定向进化在改造酶的性质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各种建立突变库的方法不断涌现。对新近发展的几种突
变技术(如寡核苷酸设计型装配重组技术AD0、非序列同源蛋白重组旺既REC等)进行了简要地介绍与分类。与突
变技术相对应的筛选方法也在逐渐改变和完善,这里仅介绍高通量筛选方面的一些最新进展。
关键词:定向进化;突变库;高通量筛选
中图分类号:Q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78(2006)0l一0009一cr7
R鹤earchindirectedevolutionofem万瑚陀s
UJODiaJl一hui.FANGBai—shan
(Institute《IndustIialBiotechnolo舒,HllaqiaouI iversit)r,QI培n小ou36202l,CIlim)
Abs钉act:Directedevolutionhask.en奶delyusedtochaI]哩-etllecharacteristicsoferl巧me.田1efe鹊iblemet}l—
odsforgenemtingge elibraIiessuchasADOandSHIPRECwereintmducedint}lis枷cle;andrecentdevel.
opmentsinhigh-thmu曲putscreen(}rrS)forenz)硼eactiv时werediscussed.
KIeywords:directedevolution;咖tantlibraq;hi曲一thmu曲putscreen(HTS)
定向进化作为改造蛋白质的有效手段已被广泛
应用。通过定向进化可以使蛋白具备所需的各种性
质,应用于不同反应过程中。从该领域文章的增加
速度可以看出,在过去10a中,该技术已经逐渐渗透
到化工、医药、农业等各个领域,甚至已经成为生物
研究者的常用工具之一⋯。
1定向进化的建库策略
定向进化包括两个基本步骤:(1)建立目的酶
基因的突变体库;(2)对不同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
进行筛选,找到有益突变体。目前,建立突变库的策
略主要有随机突变、改组、和区域选择性突变。其中
随机突变与改组属于非理性设计,而区域选择性突
变属于半理性设计。
1.1随机突变
建立突变体库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随机突变,这
种方法不需要知道蛋白质的结构信息,能够得到无
法预知突变位置的有益突变体。易错PCR是其典
型代表。它通过改变传统PcR反应体系中某些组
分的浓度,利用低保真DNA聚合酶,使碱基在一定
程度上随机错配而引入随机的点突变。然后,通过
筛选或选择,找到性质提高的突变体。
该技术可以应用在结构未知的对映体选择性催
化酶类的改造中,例如仅经过一轮易错PCR就可以
产生几十个R型或S型的环己烷单加氧酶突变
收稿日期:2006-01—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76026,20446004);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0516009);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课题基金
资助项目(20031020)。
作者简介:罗巅辉(1977一),男,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联系人:方柏山,教授,博导,主要从事生物反应工程和酶工程研究。E—nlail:‰gbs@I哪.edu.cn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12· 生物加工过程 第4卷第1期
物水解进而得到的产物,而产物可通过电荷作用耦
合到噬菌体颗粒上,之后通过一个能够亲和最终产
物的层析柱,带有产物的噬菌体被分离出来。采用
这种策略,cesaro.Tadic等人旧1即经过两轮筛选,从
超过109个突变体库中,得到一个催化活性提高
1000倍的突变体。另一个利用噬菌体展示进行筛
选的策略是将底物连接到表达目的酶的噬菌体上,
有活性的突变体转化噬菌体连接的底物成为产物,
而产物依然连接在噬菌体表面。再通过能够特异吸
附产物的层析柱时,带有活性酶的噬菌体被分离出
来(见图1)。这种策略最近被应用在腺苷酸环化酶
的筛选上,展示的酶将连接在噬菌体上的A1P催化
形成cAMP,用抗cAMP的抗体进行固相吸附,得到
一个活性提高70倍的突变体∞J。
图1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选择突变体
Fig.1High-thmughputscreen(HIS)ofenzymesusir唱phage-
displaylibr嘶es
细菌细胞表面展示技术与荧光激活细胞筛选仪
(nuorescenceA tivatedCellSorting,FACS)相结合是非
常有效的高通量筛选方法。Geo硒ou等人Ⅲ1利用革
兰氏阴性细菌表面带有的高负电荷,结合荧光共振
能量转换(nourescenceresonanceneq科t啪sfer,
FRET)底物的多阳离子尾巴,使底物附着在大肠杆
菌的表面。展示在大肠杆菌表面的酶剪切底物的淬
灭基团从而产生相应荧光,通过FACS进行检测,得
到了活性提高约60倍的蛋白酶突变体。流式细胞
仪结合细胞表面展示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
点:能够定量分析酶活性,同时测定多个参数,并且
对每个观察到的克隆进行记录。
2.2核糖体展示(RibosomeDisplay,RD)瞄o
RD技术是一种完全在体外合成蛋白质分子并
进行选择与进化的新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
PCR扩增建立突变的DNA文库,置于具有藕联转录
/翻译的无细胞翻译系统中孵育,使目的基因的翻译
产物展示在核糖体表面,并形成“rIlRNA.蛋白质.核
糖体”三元复合体,最后利用常规的免疫学检测技
术,通过固相化的靶分子直接从三元复合体中筛选
出感兴趣的核糖体复合体,再利用RT—PCR扩增,进
行下一循环的富集和选择,最终筛选出高亲和力的
目标分子。
目前,RD技术作为功能蛋白质的筛选工具主要
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州A.核糖体.蛋白质”以
非共价键形式形成三元复合体,称之为核糖体展示;
另一种类型是以共价键形式构成的耐州A.蛋白质
融合体,称之为谳州A一蛋白质融合展示。rr·RNA.蛋
白质融合体主要是借助一种蛋白合成抑制剂嘌呤霉
素形成的。
核糖体展示技术具有库容量大的优点。由于该
技术完全在体外进行,不受克隆和细胞转染效率的
限制,库容量可以达到10¨,超过噬菌体展示库的容
量。RD技术采用体外无细胞系统,目的蛋白展示在
细胞外的核糖体表面。因此,RD技术可以应用于任
何有细胞毒性分子的筛选与研究。另外,在体外核
糖体展示系统中蛋白的表达环境可精确控制,更有
利于目标蛋白的展示。利用此技术,对单链抗体可
变区片断进行表达文库的筛选,得到了亲和力提高
40倍的突变体ⅢJ。
2.3基因作用机制筛选
基因作用机制筛选或体内筛选是定向进化的传
统工具,从进化目标的广泛程度来讲,这种方法的应
用是有限的,毕竟这种选择方案是基于进化产生的
活性与缺陷型宿主互补。然而,利用酵母三杂交系
统,将酶的催化活性与报告基因的转录联系起来,大
大扩展了体内选择机制的应用范围仞J。
Han等人协1利用该思想建立了一个酵母蛋白酶
筛选模型,可以有效的筛选底物特异性蛋白酶突变
体。利用分泌蛋白必须经过高尔基体的特性,将转
化酶INV与高尔基体膜附着蛋白SrIEl3通过连接蛋
白链相连,而底物特异性表现在连接蛋白链的氨基
酸序列上,将突变基因转入酵母体内,如果表达的蛋
白酶突变体能特异性识别该序列,INV就会被从高
尔基体膜上切除下来,分泌到胞外,转化利用蔗糖,
酵母细胞生长。如果蛋白酶突变体不能识别并切断
该序列,则该酵母细胞在蔗糖培养基上不能生长(见
图2)。
万方数据
2006年2月 罗巅辉等:酶定向进化的研究进展 ·13·
图2利用酵母筛选模型选择突变体
Fig.2High-tllrou曲putscreen(HrS)ofen巧mesbyyeast.based
model
2.4 体外区室化(溉秽i£r0companmentalization,
IvCP3
体外区室化是将水相混入油相体系中,形成较
小的水相区室,建立一个水/油体系。平均每个液滴
包含单个基因,液滴的体积容许单个DNA分子进行
转录、翻译及酶分子的检测。周围的油相惰性较大,
限制了基因和蛋白在不同区室间的扩散,其高容量
(>10m在1—11L混合液中)、易制备和在各种温度下
的稳定性使Ⅳc在酶的高通量筛选体系中特别吸引
人的注意。
IVC提供了一个简便的方法,使基因和其编码
的蛋白共同区室化于一个空间中,但是酶活的选择
需要将基因与反应的产物联系起来。一个可行的选
择方案是将酶催化的底物与起始基因合二为一,进
而再来分析产物的有无,这样编码酶的基因就可以
通过对产物的捕捉而被挑选出来。这个策略最经典
的应用是针对DNA修饰酶类的筛选。如限制性内
切酶、甲基化酶和DNA聚合酶,此时编码酶的基因
和底物是同一个分子,事实上,Ⅳc第一次就是应用
在DNA甲基化转移酶的选择上㈨J,当反应完成后,
将基因从微液滴中回收,再用同源的限制性内切酶
切割,以去除未被甲基化的DNA,从而进行选择。
一个HaeⅢMT鼬e经过Ⅳc改造,获得的突变体对
原先识别的序列(GGcc)活性提高了9倍‘31。。但是
这种选择模式在选择酶活的种类上受到限制。
第一个应用Ⅳc于非DNA修饰酶筛选的例子
是用IvC筛选细菌磷酸丙糖酯酶b引,选择的策略是
两步区室化:第一步,将转录基因固定到液滴中的微
珠上,再通过亲和标记捕获翻译产生的蛋白,使微珠
上带有一个基因和多个该基因编码的蛋白突变体。
第二步,将微珠抽提出来,置于含有修饰过的底物溶
液中,再次形成区室化。产物可与微珠结合,使具有
较高酶活的微珠被产物所包被,再用加有荧光标记
的抗产物的抗体进行结合检测,通过FAcs进行筛
选,从超过107的突变体库中筛选得到一个突变体,
其Kcat有较大提高(>105/s)。
Ⅳc筛选模式的优点在于这个体系是纯体外筛
选系统,这样底物、产物和反应状态不会受到体内系
统的干扰。然而,无细胞翻译体系必须在确定的
pH、缓冲体系、离子浓度和金属离子成分等条件下
进行,在上面的例子中,通过两步连续区室化,使翻
译过程与酶催化过程分离,这样使催化过程的筛选
不受翻译过程的影响。那么,是否可以只采用一步
区室化就完成整个筛选过程呢?即在翻译完成后,
不破坏微液滴而能够调节微液滴内的物质成分。最
近,已经有若干个相应技术被开发出来,用来在不破
坏液滴完整性的前提下,对其内含物进行调节,包括
疏水底物在油相中传递,酸的运输使液滴pH恢复,
液滴中底物的光激活等等[3|。此外,一种纳米微球
运输技术最近被用来向微液滴中运送各种物质,甚
至包括金属离子。如在选择DNA核酸抑制因子中,
未激活的DNA核酸酶与突变基因被共同区室化,当
翻译完成后,向微液滴中运输镍离子或钴离子,使核
酸酶激活,此时能编码合成核酸酶抑制因子的基因
存留下来不会被降解,这些基因还可以进一步被抽
提出来进行扩增Ⅲo。
在酶活检测中必须将产物与基因联系在一起,
使我们在利用Ⅳc对非DNA修饰酶类进行筛选时
受到巨大限制。最近,_个改进的策略被建立起来,
可以将基因、酶以及被催化形成的荧光产物共同区
室化,并进行筛选。这项技术利用双区室化系
统b5。,即水/油/水系统,结合FAcS进行分选。该方
法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并且在制造和分选水/油/水
双区室时,不会打破原来的水/油微液滴。
3展望
全基因随机突变的方法直接有效,改组和区域
性选择突变可以得到更多的突变组合。日益增加的
蛋白结构与化学信息,使选择区域性突变的地位变
得越来越重要,半理性设计使我们在蛋白质定向进
化过程中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过去几年,对酶活
高通量筛选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有了巨大的进步,这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2006年2月 罗巅辉等:酶定向进化的研究进展
[32]
[33]
[34]
嘣Ⅱit}lsAD,Ta倘kDs.Directedev01utionofaIl既tIerrlely胁phos—
photriesteraseby汛口i抛删np咖entali脚ion[J].EMB0J,2003,
22:24—35.
GrimthsAD,Ta舶kDS.MarI-删ldeenzymes-fmrndesi印to讥秽如r0
c咖panm蜘talisation[J].CurropinBiot耐mol,2000,1l:338—353.
Be眦t}IK,M日gdassiS,7ra倘kDs.Directedevoluti叩of弘懂eini出b-
itoIsofDNA—nucleasesby讯础r0c唧咖entalization(IVC)and
nanodropletdeliver)『[J].JM0lBiol,2005,345:1015—1026.
[35]BemanlK,HaiM.加矗泐compaItInent8Iizationbydoubleenmllsions:
sortinga dgene耐chmentbyfluoI髓cenceactivatedceusoning[J].
AnalBiochem.2004。325:151—157.
●“●●“●●‘
(上接第8页)
[43]DickⅡlaIlM,uoydRc,J蚰esJB.cheIIlicalrrlodified枷tantsofsubtili—
sinB撕Z如坫Ze眦蛐.CataIyze咖sesteIificationreactionsbe ter山an
wildtype[J].7relr}led啪:As珊metry,1998,9:40094102.
[44]Mats咖toK,DavisBG JonesJB.GlycosylationoftllepriI瑚ryb nding
pocketofasubtilisinproteasecausesareInarkablebroadeninginste-
reospecificityinpep idesynthesis[J].Cllemcommum,200l,903-904.
[45jNeetI(E,Kos}ll肿dD日r.neconve商帆ofserineattheactivesite0f
subtili8intocysteine:a’cherllicalmutation’[J].ProNaflAcadSci
USA,1966,56:l606一611.
[46]PolgarL,BenderMIJ.Anew朗可珈屺containing8yndleticallyR)m ed
activesite.Thiol-subtilisin[J].JAmchemsoc,1966,88:3153—
3154.
[47]NakatsukaT,sasal【iT,Kaiser盯.P印tidese乎r瑚tcouplingcatalyzed
byt}lese嘶syn山esisnzymet11iolsublilisin[J].JAmchemS0c,1987,
109:3808.3810.
[48]wuP,HilvertD.conversionofapmteaseintoa11acyl 姗如rase:sel—
enosubtilisin[J].JAmchemsoc,1989,111:45 3-4514.
[49]wuP,HilvertD.sd即0subtilisinasadutat}lionepe删dase血IIlic
[J].JA111ch㈨lsoc,1990,112:5647·648.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ⅡuJQ,JiallgMs,hoGM,eta1.c叫version0ftrypsinintoaseleni—
urn—containing目L2ymebyusingcheIllicalnmtation[J].BiotechLett,
1998.20:693—696.
ⅡanG,DingL,ChenM,eta1.AselenjllITl-containi“gatalyt ca lti—
bodywidltypeI deiodinaseactivily[J].BiochemBi叩hysResCom一
Ⅱmn,2001,283:10ar7—1012.
KaiserET.Catal”icactivity0fenzymesalteredattheiractivesites
[J].AngewchemIntEdEn蒈,1998,27:913·922.
SinhaRR,IⅡlperi址B.喇dox锄ine一锄inoacidchiⅡlerasinsellli8yn-
meticaIllinotransferasellliJllicslJJ.ProteinE嘿,1997,lO:69l一698.
HarrlachiI.鼬nkaiS.Ch咖icalmodi6cafi叩0fthestmcturesand
fhnctionsofpmteinbyt}lecofactorrec衄stitutionrnet}】odlJJ.EurJ
吨Chem,1999,539—549.
Davi8RR,Distef抽oMD.As鲤试synt}letic瑚融aUoenz).rr把basedona
pmteincavityt}latcatalyzestlle肌明tiodectivehydmlysisofesterand
aIIlidesIlbstrateslJJ.JAmchemS0c,1997,119:11643—11652.
罗贵民.酶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53.
RobertsMJ,BentleyMD,HarrisJM.Che“stryforp印tidea11dpmtein
PEGylation[J].AdvancedDmgDeliveryReviews,2002,54:459—476.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