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Metabolic flux nodes analysis of inosine biosynthesis during mid-last fermentation period

肌苷发酵过程中后期的代谢流节点分析



全 文 :肌苷发酵过程中后期的代谢流节点分析
徐咏全,马 雷,关章军,刘淑云,陈 宁!
(天津科技大学 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天津 !""###)
摘 要:应用代谢流分析方法,实验测定副产物的积累速率,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 $%&’%(软件计算肌苷发酵
中后期代谢流分布。通过分析代谢网络中重要的节点,提出了优化肌苷生物合成途径的建议。
关键词:肌苷;代谢流;节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0)"#.""1+."0
!"#$%&’() *’+, -&."/ $-$’0/(/ &* (-&/(-" %(&/0-#1"/(/ .+2(-3
4(.5’$/# *"24"-#$#(&- 6"2(&.
23 4567.89:6,$% ’;<,=3%> ?@:67.A96,’B3 C@9.D96,EFG> ><67
(E5HH;7; 5I J55K CL<;6L; :6K (<5;67<6;;M<67,&<:6A<6 367%/#2$)#:Q;TU;MR;P:S5HS<5OD6P@;O8"0 9&2./:<65O<6;;R;P:S5H代谢网络的化学计量分析法已经成为研究微生
物体内生物化学反应体系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特
别是其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该方法的重点
是代谢流分析($J%),即代谢物质平衡法($()[!,0]。
代谢流分析方法是近年来代谢工程研究中用以指导
遗传操作和代谢过程控制的重要工作,是代谢网络
分析的基本方法。代谢流分析围绕胞内代谢反应,
使用物料衡算方法,对所有主要的胞内反应建立一
个基于化学计量的代谢流平衡模型,并利用该模型
计算不同途径的代谢流分布。代谢流分析的最大优
点是不需要知道代谢途径中各种酶的动力学特征就
可以得到关于微生物代谢的许多重要信息。通过分
析可以确定胞内途径的刚性节点及存在的不同分支
途径;计算胞内未知通量;验证其他代谢途径对代谢
网络通量分布的影响;计算最大理论转化率等。这
对于代谢工程的遗传改造工作和发酵控制具有很大
的指导意义。
肌苷是在食品和医药行业中广泛应用的一种产
品,它是食品增鲜剂.1’.肌苷酸的前体物,在医药领
域可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和肝脏疾病,并且是多种
抗病毒药物的前体物[1]。国内外对肌苷生产菌的选
育及发酵条件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本文在已建立的肌苷生物合成的代谢流平衡模
型和计算出的肌苷分批发酵中后期的代谢流分布[-]
的基础上,对代谢网络中的重要节点进行了定量分
析和网络优化分析,以期对肌苷产生菌的发酵控制
! 收稿日期:#""0."#.#+
作者简介:徐咏全(,*-#.),女,天津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代谢控制发酵。
联系人:陈 宁,G.R:$:D #""0
·1+·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E@<6;O; Z59M6:H 5I (<5UM5L;OO G67<6;;M<67
第 #卷第 #期
#""0年 1月
万方数据
优化和遗传操作提供指导。
! 材料与方法
!"! 出发菌株
枯草芽孢杆菌(!"#$%%&’ ’&()$%$’)#$%&,天津科技
大学代谢控制发酵研究室保存菌株。
!"’ 培养基
!"’"! 种子培养基(( ) *)
葡萄糖 ’+,蛋白胨 !+,玉米浆 !+,酵母膏 !+,尿
素 ’,味精 ,,-./0 ,,12 3"+ 4 3"’,+"! 56.压力下灭
菌 !+ 789。
!"’"’ 发酵培养基(( ) *)
葡萄糖 !’+,豆饼水解液 ,+,酵母粉 !:,
(-2;)’<=; !,,5(<=;·32’= ;,>2’6=; ’,味精 !+,/.%
/0’ ’,12 3"+ 4 3"’,+"! 56.灭菌 !, 789。
!"& 发酵设备
, *自动控制发酵罐 上海高机实业总公司。
!"; 方法
!";"! 种子培养
菌种活化和种子培养方法见文献[3]。
!";"’ , *罐发酵
按 ,?接种量将种子液接入 , *自动控制发酵
罐(发酵液溶氧自动显示,温度和 12值自动控制)
中,装液量 & *,通风量 ! 4 !"& * ) 789,搅拌转速
:++ @ ) 789,培养温度 &’ A!&: A,通过自动流加浓
氨水溶液控制 12 :"; B +"+&。发酵过程泡沫较多
时,通过消泡泵手动或自动加入已灭菌的泡敌数滴
即可迅速消泡,发酵 :; C。
!", 分析方法
!","! 12:采用酸度计测定。
!","’ 菌体生长:吸取样品菌液 +", 7*,摇瓶发酵
液用蒸馏水稀释 ’+倍,, *发酵罐发酵液用蒸馏水
稀释 ,+倍,摇匀后测定 *:’+值。
!","& 葡萄糖:采用 析仪测定。
!","; 肌苷:采用离子交换法测定[F]。
!",", 发酵液中副产物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
谱仪测定[3]。
" 结果与讨论
’"! 肌苷发酵中后期的代谢流分布
代谢流以拟稳态假设为基础:假设细胞内的中
间代谢物均处于拟稳态,即其浓度变化速率为 +。
采用 G.0089H的方法[F],根据物料平衡计算代谢物的
积累速率,有
+$(I)J"",-,(I)% "". -.(I) (!)
式中,-,(I):第 , 步反应的反应速率(77H0 ) *·C);-.
(I):第 . 步反应的反应速率(77H0 ) *·C);",:第 , 步
反应的反应计量系数;".:第 . 步反应的反应计量
系数;+$(I):中间代谢物 $ 的积累速率(77H0 ) *·C)。
由拟稳态假定可得 +$(I)J +。代谢网络中的 /
个中间代谢物构成/ 个代谢流平衡方程式,可写成
如下矩阵形式:
*-(I)J + (’)
式中,*:/ K 0 维矩阵;-(I):0 K !维矩阵;0:选定
的速率总数目。
这样由 / 个中间代谢物即可得到 / 个关于速
率的约束条件,待解问题的自由度为:1 J 02/,通过
实验测出 1 个不相关速率即可确定胞内整体流量
分布,从而对其生理行为进行定量的描述。肌苷产
生菌枯草芽孢杆菌(!"#%%&’ ’&()$%$’)#$%&代谢网络及
代谢流平衡模型的建立见文献[:]。根据副产物鸟
苷酸、次黄嘌呤、天冬氨酸、丙氨酸与乳酸,和产物肌
苷的积累速率和葡萄糖的消耗速率,应用 5E#*ED
软件可计算出发酵中后期代谢流分布如图 !所示。
在进行代谢流分析时,本文主要对发酵中后期
这段时间进行,主要原因是:其一,这个时期是肌苷
积累速率最大的时候;其二,这段时间接近细胞的平
衡生长阶段,关于细胞内代谢产物积累的拟稳态假
设更接近成立。
’"’ 肌苷发酵中后期代谢节点分析
细胞本身不可能适合于任一特定代谢物的超量
生产。要使某种代谢物超量生产,就要求代谢中的
流量分配作出较大的改变,代谢工程的目的就是通
过改变代谢流的方向以提高产率。为此,必须仔细
分析代谢网络中的一些节点。
本文对发酵中后期肌苷合成载流途径的主要节
点 :%磷酸葡萄糖(L:6)、&%磷酸甘油酸(L/6)、肌苷
酸(M56)进行了代谢流分析(以流向节点的代谢流
作为 !++,其它的代谢流以此为基准得到相对值)。
各节点代谢流分布情况见图 ’、图 &和图 ;,其中不
带括号的数据为肌苷发酵实际代谢流分布的计算结
果,括号内的数据为理想代谢流分布的计算结果。
理想代谢流分布由 5E#*ED计算得出[:]。
’++;年 ,月 徐咏全等:肌苷发酵过程中后期的代谢流节点分析 ·,3·
万方数据
图 ! 肌苷发酵中后期代谢流分布
"#$%! &’()*+,#- .,/0 1#2(3#*/(#+4 +. 56#4+2#4’ .’37’4()(#+4 1/3#4$ (8’ 7#11,’ )41 ,)(’ 9’3#+1
:%:%! ;<=节点代谢流分析
;<=节点代谢流分布如图 :所示。
图 : ;<=节点代谢流分布
"#$%: &’()*+,#- .,/0 1#2(3#*/(#+4 +. ;<= *3)4-8 9+#4(
从代谢流分布图中可以看出,葡萄糖主要经 >
条途径代谢:糖酵解途径(?&=)、单磷酸己糖途径
(@&=)和三羧酸循环(ABC)。由图 !和图 :可看出
在发酵后期葡萄糖转化成 <6磷酸葡萄糖(;<=)后,
在 <6磷酸葡萄糖的代谢节点处产生分支途径,一条
生成 <6磷酸果糖("<=)进入 ?&=途径;另一条生成
D6磷酸核酮糖(ED=)进入 @&= 途径。进入 ?&= 途
径的代谢流为 DF%>>(以葡萄糖代谢流的总碳架为
!GG 计算得到),而进入 @&= 途径的代谢流为
HG%HG%> K G%例较大。进入 @&=途径的碳架又有 >D%I: 的代谢
流由 E#*D=进入 =E==而形成肌苷(ME),其余由 @&=
途径产生的磷酸戊糖全部转化成 ?&=途径的中间
产物进入糖酵解途径中,因此在这里 @&=途径的主
要作用是为肌苷的合成提供大量的前体物质 =E==,
并为产物合成提供大量的还原力 NCO=@。比较理
想代谢流分布我们可看出,理想的 @&=途径代谢流
应为 FF%FF,对应的 ?&=途径代谢流仅为 G%G!。因
此,实际的肌苷发酵过程中的 @&=途径代谢流远小
于理想值。?&=途径的代谢流强于 @&=途径造成
肌苷合成途径中前体物的减少,从而严重制约了肌
苷的大量生成。
从 ;<=到戊糖途径的调控酶是 <6磷酸葡萄糖
脱氢酶,该酶催化 ;<=脱氢生成 <6磷酸葡萄糖酸内
·DL· 生物加工过程 第 :卷第 :期
万方数据
酯的不可逆反应,受 !"#$%的反馈抑制。如能从基
因水平解除 !"#$%对该酶的反馈抑制,则该酶活性
可大大增强,使代谢流尽可能多的转入戊糖途径。
我们也可以利用基因手段扩增该酶的表达基因,增
强酶合成的能力,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
从 &’$生成 (’$的反应是同分异构化反应,被
磷酸葡萄糖异构酶所催化。适量降低该酶的活性也
可以减弱糖酵解途径的代谢,使 %)$途径代谢流得
到加强。
*+*+* &,$节点代谢流分析
&,$节点代谢流分布如图 -所示。
图 - &,$节点代谢流分布
(./+- )012345.6 7589 :.;1<.381.4= 47 &,$ 3<2=6> ?4.=1
糖酵解途径中的另一个重要节点是 -@磷酸甘
油酸(&,$),它由 -@磷酸甘油醛(&"$)生成,然后一
部分生成丝氨酸,另一部分继续 A)$途径生成丙酮
酸($BC)。该节点在肌苷生物合成途径中占有重要
作用的原因是由于它生成的丝氨酸可进一步形成甘
氨酸(&DB),甘氨酸与 $C$$生成 &"C,从而生成肌
苷。甘氨酸作为肌苷合成的前体物之一,应尽量增
加其生成量。从图 -可看出,在肌苷发酵中后期,从
&"$到 &,$的碳架有 E-+’F形成 GAC,另外的 *H+IF
的碳架形成 $BC进入三羧酸循环。比较理想状态
代谢流,从 &,$到 GAC的代谢流为 IJ+’K,大于实际
代谢流。而实际中丝氨酸又生成了少量(J+FJL)的
副产物半胱氨酸(,BG),这造成了甘氨酸合成量的
进一步减少,仅有 -I+J*L的碳架形成了甘氨酸。
因此要增加甘氨酸的生物合成必须增加丝氨酸
的合成量,即提高丝氨酸合成途径中的磷酸甘油酸
脱氢酶、磷酸丝氨酸转氨酶和磷酸丝氨酸磷酸酶的
活性。另外,如能从代谢控制方面减少半胱氨酸的
生成,使两者共同的前体物丝氨酸的代谢流尽可能
合成甘氨酸,同时与增强 $C$$合成的措施相结合,
应更有利于肌苷的生成。
另外,由 &,$生成的 $BC进一步进入三羧酸循
环。三羧酸循环为细胞的生存和产物合成提供大量
能量,因此在理想代谢流中有很大比例的碳架流入
三羧酸循环。在发酵控制中应控制适当的高溶氧水
平,提供 M,"循环所需的氧气。而且由 M,"循环中
生成的天冬氨酸是形成 G"N,"C的前体物质,但同
时 G"N,"C生成 N)$的反应又提供了天冬氨酸的前
体物———延胡索酸。因此这几个代谢流中间产物处
于一个反应循环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同时影响肌
苷的合成,这与基因工程中必须同时改造多个关键
酶的表达基因才能大幅度提高代谢产物生成量的理
论是一致的。
*+*+- N)$节点代谢流分析
N)$节点代谢流分布如图 E所示。
图 E N)$节点代谢流分布
(./+E )012345.6 7589 :.;1<.381.4= 47 N)$ 3<2=6> ?4.=1
肌苷发酵法生产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肌苷的直接
前体物———肌苷酸转化为肌苷的能力。因此肌苷酸
(N)$)成为肌苷生物合成途径中最重要的一个节
点。由于嘌呤核苷酸之间存在相互转变的代谢控制
机制,从 N)$到 ")$和 O)$形成两个循环相互转
变。本试验菌株为腺嘌呤缺陷型,因此生物代谢网
络中不考虑由 N)$到 ")$的分支途径。由图 E 可
看出,肌苷发酵中后期有 *K+H-的碳架形成肌苷,同
时有 J+’F的碳架形成 O)$,比理想代谢流的肌苷生
成量(IJ+’J)小很多。如用代谢控制手段选育出黄
嘌呤和腺嘌呤双重缺陷型的菌株,将使代谢流集中
流向肌苷的生成途径。另外,通过减少肌苷进一步
转化为次黄嘌呤的生成量,也可进一步提高肌苷的
产量。
综上所述,A)$途径、%)$途径和三羧酸循环
分别为肌苷的合成提供必须的前体物质,因此菌体
的代谢途径必须经过糖酵解、三羧酸循环与磷酸戊
糖途径。而这三种途径的代谢流的合理分配是最大
程度发挥菌体的肌苷合成能力的关键。而且减少副
产物的生成也是提高肌苷产量的重要因素。
(下转 J-页)
*HHE年 I月 徐咏全等:肌苷发酵过程中后期的代谢流节点分析 ·IF·
万方数据
[!"]#$%&$’()* +&$ ,-#. /)0(1223[4]* ,)%520)6 7518)89 2: 4$(5;50$
(<=),,-#.,>""> ?
[!!],2%8$()@$ -,/5AA50’ B,/$850A) C* +D-2::$$:E 02F$6 @$%&2( :28
@G6%5H6$ ’$IG$0;$ )65A0@$0%’[C]* C 426 #526,>""",J">:>"KD>!L ?
[!>]=)@18223 C,M85%’& N M,4)05)0%5’ +*426$;G6)8 -62050A:E 7)128)%289
4)0G)6[4]? >0( $(* ,$O P283,-26( =H850A &)8128 7)128)%289 Q8$’’,
!RSR ?
[!J]75G T 4(刘晓敏),#)0 U(班睿),V&)2 T 4(赵学明)* B$%$8@50)%520
2: U512:6)F50 50 M$8@)0%$( 75IG28 2: U512:6)F50 #9 U.Q/Q7-(反相离
子对色谱法测定核黄素发酵液中的核黄素)[E]*Q82;$$(50A’ 2:
%&$ R%& ,)%520)6 -20:$8$0;$ 20 #52;&$@5;)6 N0A50$$850A(第九届全国
生物化工学术会议论文集)[-],>""" ?
[!W]=%$50@$%X 4,7$ -2I B,E9@$85;& =* $% )6*+&$ B,E ’$IG$0;$ 2: %&$
A$0$ :28 %&$ ’$;8$%$( !"#$%%&’ ’&()$%$’ $0X9@$ 6$F)0’G;8)’$ )0( 5%’ A$D
0$%5; ;20%826 ’5%$’[C]* 426 Y$0 Y$0$%,!RSK,>"":>>" Z >>S ?
[!K] Q&)8@);2H2$5) 2: Q*U*-&50)(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4]*
!RRKNB? #$5[50A:-&$@5;)6 .0(G’%89 Q8$’’,!RRK ?
[!\]458202F E=,YG’)82F .,U):532F U,$% )6* =$0’50A ’@)66 @26$;G6$’ 19
0)’;$0% U,E:) @$;&)05’@ %2 ;20%826 %8)0’;85H%520 50 1);%$85)[C]*
-$66,>""J,!!!:LWLDLK\ ?
[!L]4)0()6 4,#2$’$ #,#)885;3 CN,$% )6* U512’O5%;&$’ ;20%826 :G0()@$0D
%)6 152;&$@5;)6 H)%&O)9’ 50 !"#$%%&’ ’&()$%$’ )0( 2%&$8 1);%$85)[C]*
-$66,>""J,!!J:
!!!!!!!!!!!!!!!!!!!!!!!!!!!!!!!!!!!!!!!!!!!!!!!
KLLDKS\ ?
(上接 KR页)
参考文献:
[!] N(O)8(’ C =,. 1)88) U<,Q)6’’20 #]? .0 ’565;2 H8$(5;%520’ 2: *’+
#,-.$#,$" #/%$@$%)1265; ;)H)1565%5$’ )8$ ;20’5’%$0% O5%& $^H$85@$0%)6 ()D
%)[C]? ,)% #52%$;&026,>""!,!R:!>KD!J" ?
[>] =;&G’%$8 =,M$66 B,B)0($3)8 +? E A$0$8)6 ($:505%520 2: @$%)1265;
H)%&O)9’ G’$:G6 :28 ’9’%$@)%5; 28A)05X)%520 )0( )0)69’5’ 2: ;2@H6$^
@$%)1265; 0$%O283’[C]? ,)%G8$ #52%$;&026,>""",!S:J>\DJJ> ?
[J] #20)85G’ /QC,=;&@5( Y,+8)@H$8 C? M6G^ )0)69’5’ 2: G0($8($%$8D
@50$( @$%) 1265; 0$%O283’:+&$ IG$’% :28 %&$ @5’’50A ;20’%8)50%’[C]?
+8$0(’ #52%$;&026,!RRL,!K:J"SDJ!W ?
[W] =%$H&)02H2G62’ Y,,E85’%5(2G EE,,5$6’$0 C? 4$%)1265; $0A50$$850A
[4]? =)0 B5$A2:E;)($@5; Q8$’’,!RRS*
[K] 黄耐容 ?肌苷的发展状况和市场前景[C]? 化工医药工业信息,
!RRL,!J(!):JWDJ\ ?
[\] 张克旭,陈 宁 ?代谢控制发酵[4]?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RRS:JSL?
[L] 张 蓓,张克旭,陈 宁,等 ? E0)69’5’ 2: @$%)1265; :6G^$’ 50 1)%;&
;G6%G8$’ 2: .02’50$D2F$8H82(G;50A !"#$%%&’ ’&()$%%$’[C]? 南开大学学
报,>""J,J\:!!\D!>> ?
[S] 王艳萍,韩英素,刘淑云,等 ?发酵液中肌苷含量测定方法的讨
论[C]? 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RRL,>:JSDW! ?
[R] _)66502 C C, =%$H&)02H2G62’ Y? 4$%)1265; :6G^ (5’%851G%520’ 50
;2890$1);%$85G@ A6G%)@5;G@ (G850A A82O%& )0( 69’50$ 2F$8H82(G;%520
[C]? #52%$;&026 )0( #52$0A,!RRJ,W!:\JJD\W\ ?
>""W年 K月 王靖宇等:蜡样芽孢杆菌 E+--!WKLR核黄素操纵子的克隆及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 ·LJ·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