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Forest microclimate change along with the succession and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in south subtropical region

南亚热带森林演替过程中小气候的改变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全 文 :
摇 摇 摇 摇 摇 生 态 学 报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渊杂匀耘晕郧栽粤陨 载哉耘月粤韵冤
摇 摇 第 猿源卷 第 员园期摇 摇 圆园员源年 缘月摇 渊半月刊冤
目摇 摇 次
前沿理论与学科综述
景观可持续性与景观可持续性科学 赵文武袁房学宁 渊圆源缘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的诊断框架及案例剖析 朱文博袁王摇 阳袁李双成 渊圆源远园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湿地植物根表铁膜研究进展 刘春英袁陈春丽袁弓晓峰袁等 渊圆源苑园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水生生态环境中捕食信息素的生态学效应 覃光球袁卢豪良袁唐振柱袁等 渊圆源愿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脊椎动物传播植物肉质果中的次生物质及其生态作用 潘摇 扬袁罗摇 芳袁鲁长虎 渊圆源怨园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个体与基础生态
中亚热带天然林土壤 悦匀源吸收速率对模拟 晕沉降的响应 陈朝琪袁杨智杰袁刘小飞袁等 渊圆源怨愿冤噎噎噎噎噎噎
塔里木盆地南缘旱生芦苇生态特征与水盐因子关系 贡摇 璐袁朱美玲袁塔西甫拉提窑特依拜袁等 渊圆缘园怨冤噎噎噎
黄刺玫叶片光合生理参数的土壤水分阈值响应及其生产力分级 张淑勇袁夏江宝袁张光灿袁等 渊圆缘员怨冤噎噎噎噎
亚热带杉木和米老排人工林土壤呼吸对凋落物去除和交换的响应 余再鹏袁万晓华袁胡振宏袁等 渊圆缘圆怨冤噎噎噎
施钾提高蚜害诱导的小麦茉莉酸含量和叶片相关防御酶活性 王摇 祎袁张月玲袁苏建伟袁等 渊圆缘猿怨冤噎噎噎噎噎
高浓度 韵猿及太阳辐射减弱对冬小麦 孕杂域光合活性及光能耗散的影响
孙摇 健袁郑有飞袁吴荣军袁等 渊圆缘源愿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蜡样芽孢杆菌 月猿鄄苑在大田小麦根部的定殖动态及其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黄秋斌袁张摇 颖袁刘凤英袁等 渊圆缘缘怨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有限供水下冬小麦全程耗水特征定量研究 张兴娟袁薛绪掌袁郭文忠袁等 渊圆缘远苑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抗真菌转基因水稻生态适合度评价 李摇 伟袁郭建夫袁袁红旭袁等 渊圆缘愿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花生叶片蛋白组对 哉灾鄄月辐射增强的响应 杜照奎袁李钧敏袁钟章成袁等 渊圆缘愿怨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南海南部悬浮颗粒物脂肪酸组成 刘华雪袁柯常亮袁李纯厚袁等 渊圆缘怨怨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年龄尧集群尧生境及天气对鄱阳湖白鹤越冬期日间行为模式的影响 袁芳凯袁李言阔袁李凤山袁等 渊圆远园愿冤噎噎噎
咱树暂麻雀羽再生的能量预算和水代谢散热调节 杨志宏袁吴庆明袁杨摇 渺袁等 渊圆远员苑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低剂量杀虫剂对星豹蛛捕食效应的影响及其机理 李摇 锐袁李摇 娜袁刘摇 佳袁等 渊圆远圆怨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空心莲子草叶甲对越冬保护的响应与控害效能 刘雨芳袁王秀秀袁李摇 菲袁等 渊圆远猿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种群尧群落和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对鄱阳湖白鹤越冬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李言阔袁钱法文袁单继红袁等 渊圆远源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不同退耕年限下菜子湖湿地土壤磷素组分特征变化 刘文静袁张平究袁董国政袁等 渊圆远缘源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查干湖湿地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多元分析 李然然袁章光新袁张摇 蕾 渊圆远远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闽江河口区淡水和半咸水潮汐沼泽湿地土壤产甲烷菌多样性 曾志华袁杨民和袁佘晨兴袁等 渊圆远苑源冤噎噎噎噎噎
环境及遗传背景对延河流域植物叶片和细根功能性状变异的影响 郑摇 颖袁温仲明袁宋摇 光袁等 渊圆远愿圆冤噎噎噎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恢复阶段土壤特性的演变 杨摇 宁袁邹冬生袁杨满元袁等 渊圆远怨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海平面上升影响下广西钦州湾红树林脆弱性评价 李莎莎袁孟宪伟袁葛振鸣袁等 渊圆苑园圆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中国南方 猿种主要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动态变化 杜摇 虎袁曾馥平袁王克林袁等 渊圆苑员圆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杉木人工林土壤真菌遗传多样性 何苑皞袁周国英袁王圣洁袁等 渊圆苑圆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科尔沁固定沙地植被特征对降雨变化的响应 张腊梅袁刘新平袁赵学勇袁等 渊圆苑猿苑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地刺槐人工林碳储量及分配规律 申家朋袁张文辉 渊圆苑源远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景观尧区域和全球生态
南亚热带森林演替过程中小气候的改变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刘效东袁周国逸袁陈修治袁等 渊圆苑缘缘冤噎噎噎噎噎
黄淮海平原典型站点冬小麦生育阶段的干旱特征及气候趋势的影响 徐建文袁居摇 辉袁刘摇 勤袁等 渊圆苑远缘冤噎噎
资源与产业生态
基于 郧陨杂的山西省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刘摇 伟袁杜培军袁李永峰 渊圆苑苑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基于效益分摊的水电水足迹计算方法要要要以密云水库为例 赵丹丹袁刘俊国袁赵摇 旭 渊圆苑愿苑冤噎噎噎噎噎噎噎
学术信息与动态
全球土地计划第二次开放科学大会渊郧蕴孕 圆灶凿 韵责藻灶 杂糟蚤藻灶糟藻 酝藻藻贼蚤灶早冤会议述评 段宝玲袁卜玉山 渊圆苑怨远冤噎噎噎
期刊基本参数院悦晕 员员鄄圆园猿员 辕 匝鄢员怨愿员鄢皂鄢员远鄢猿源愿鄢扎澡鄢孕鄢 预 怨园郾 园园鄢员缘员园鄢猿远鄢圆园员源鄄园缘
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
封面图说院 鄱阳湖越冬的白鹤群要要要白鹤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袁世界上白鹤东部种群的迁徙路线是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雅库
特袁向南迁飞 缘员园园噪皂到中国长江下游的鄱阳湖越冬袁其中途经俄罗斯的雅纳河尧印迪吉尔卡河和科雷马河流域袁进
入中国后主要停歇地有扎龙尧林甸尧莫莫格以及双台河口尧滦河口尧黄河三角洲和升金湖等地遥 多年的监测表明袁世
界 怨园豫以上的白鹤种群都在鄱阳湖越冬遥 越冬初期和末期是白鹤补充能量的关键阶段袁因此袁研究鄱阳湖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越冬白鹤种群数量和当地气候变化的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遥
彩图及图说提供院 陈建伟教授摇 北京林业大学摇 耘鄄皂葬蚤造院 糟蚤贼藻泽援糟澡藻灶躁憎岳 员远猿援糟燥皂
第 34 卷第 10 期
2014年 5月
生 态 学 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Vol.34,No.10
May,2014
http: / / www.ecologica.cn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973) (2009CB4211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SFC31170375)
收稿日期:2013鄄07鄄23; 摇 摇 网络出版日期:2014鄄02鄄20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E鄄mail: gyzhou@ scib.ac.cn
DOI: 10.5846 / stxb201307231934
刘效东,周国逸,陈修治,张德强,张倩媚.南亚热带森林演替过程中小气候的改变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生态学报,2014,34(10):2755鄄2764.
Liu X D, Zhou G Y, Chen X Z, Zhang D Q, Zhang Q M.Forest microclimate change along with the succession and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in south
subtropical region.Acta Ecologica Sinica,2014,34(10):2755鄄2764.
南亚热带森林演替过程中小气候的改变
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刘效东1,2,周国逸1,*,陈修治1,张德强1,张倩媚1
(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广州摇 510650;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摇 100049)
摘要:区域水热格局变化和系统演替深刻影响森林内部小气候,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内部水热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作用
有待进一步认识和评估。 以南亚热带地区的 3 种不同演替阶段代表性森林生态系统统(人工恢复的马尾松针叶林(Pinus
massoniana coniferous forest, PF)、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mixed Pinus massoniana / broad鄄leaved forest, MF)和季风常绿阔叶林
(monsoon evergreen broad鄄leaved forest, MEBF))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林内小气候林型间差异以及时间序列上的动态变化,
探讨森林系统内部水热环境的改变机理。 结果表明:演替驱动下,随着 PF寅MF寅MEBF的正向发展,林内温度条件如气温、土
壤温度逐渐降低,林内相对湿度、土壤层及凋落物含水量等水分状况逐步升高。 不同林型在“雨热同期冶的南亚热带地区其“降
温效应冶有差,演替初期的 PF干、湿季“降温效应冶分别为 7.9%和 3.6%,中期 MF分别为 11.6%和 6.4%,顶级群落 MEBF干、湿
季“降温效应冶可达 15.7%和 10.5%。 总体上,随演替“降温增湿冶效应越来越显著,且“降温冶表现为干季更明显,而“增湿冶表现
为湿季明显。 此外,演替驱动下后期森林对高温及土壤温度的调节作用更为突出。 时间序列上,区域降水趋于“极端化冶的格
局影响下,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分固持能力下降。 主要表现为:自 1984年以来,3种林型 0—50cm土壤含水量均呈显著降低的趋
势(P<0.001),且湿季土壤含水量下降速率高于干季,林型间在全年及湿季均为 MF>MEBF>PF,干季为 MEBF>MF>PF。 虽然研
究期间 3种林型林内气温、土壤温度无明显趋势性变化,但顶级群落 MEBF林内相对湿度(P= 0.021)、凋落物自然状态下含水
量(P= 0.003)在年际尺度上均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 与土壤含水量干、湿季下降速率的格局一致, 二者也均为湿季大于干季。
研究认为,成熟森林可能在当前南亚热带区域气候变化及水热格局改变背景影响下更为敏感和脆弱。
关键词:鼎湖山; 小气候; 水热环境; 森林演替; 气候变化
Forest microclimate change along with the succession and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in south subtropical region
LIU Xiaodong1,2, ZHOU Guoyi1,*, CHEN Xiuzhi1, ZHANG Deqiang1, ZHANG Qianmei1
1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50, China
2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Abstract: Forest microclimate is deeply affected by the regional water鄄thermal pattern change and ecosystem succession.
So, it needs to be further studied and assessed about the responses and feedbacks of different successional forests to the
current climate change. In this study, we focused on three undisturbed forests in the Dinghushan biosphere reserve Pinus
massonniana forest (PF), Mixed Pinus massonniana / broad鄄leaved forest (MF), Monsoon evergreen broad鄄leaved forest
(MEBF), which forming a natural successional sequence in the south subtropical region of China. By analyzing the
microclimates in the three different successional forests and their time鄄series dynamic trends, the changing mechanisms of
http: / / www.ecologica.cn
forest water鄄thermal environment were explored.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riven by the succession from artificial
planted PF to transitional forest MF to climax forest MEBF, forest air temperature and surface soil temperature both reduced
significantly. Contrarily, the relative air humidity and water content of surface soil and litter increased gradually. In the
south subtropical region, where rain and heat appears at the same period, the “ cooling effects冶 of the three forests were
different. The air temperatures within PF were 7.9% and 3.6% less than the CK in dry and wet season, respectively;
Transitional period MF were 11.6% and 6.4% lower, and climax forest MEBF were 15.7% and 10.5%, respectively. On the
whole, the forest “cooling and damping effects冶 had been strengthened over succession. In particular, the “cooling effect冶
was more prominent in dry season than in wet season, while the “damping effect冶 was more obvious in wet season. What is
more, the later period forest was more advantageous in regulation of maximum air temperature and soil temperature. Seen
from the time鄄series data, the moisture holding ability of forest also declined due to the global warming and regional
precipitation pattern change, especially the intensification of rainfall storms and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annual no鄄rain
days. Mainly shows that the 0—50cm depth soil moisture of three forests all declined significantly from the year 1984 (P<
0郾 001), and the average decreasing rate in wet season was faster than that of dry season. Besides, the average decreasing
rate of three forest soil moisture presented the follow order in both annual and wet seasons: MF>MEBF>PF, while in dry
seasons it was MEBF>MF>PF order, similarly. Finally, although the air temperature, soil temperature of the three forests
changed little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relative air humidity (P= 0.021) and natural water content of litter (P= 0.003)
of climax community MEBF both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nsistent with the variation trend of soil moisture, the average
decreasing rate of relative air humidity and litter water content also presented to be faster in wet seasons than in dry seasons.
We concluded that the mature forest tends to be more sensitive and vulnerable to the regional climate and water鄄thermal
pattern change in south subtropical region of China.
Key Words: Dinghushan; microclimate; water鄄thermal environment; forest succession; climate change
摇 摇 水热问题历来是生态系统环境研究、生物与环
境交互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生态学在环境研究方面
的重要内容[1]。 森林内部水热环境控制着生态系统
内部一系列理、化、生过程,并最终决定着系统生产
力及其系统的长期稳定。
广义而言,森林内部水热环境受植被演替与气
候变化两种驱动力的影响。 对于特定区域,森林水
热环境根本上受控于以生物多样性为表征的系统演
替及其影响下的生态系统水、热过程。 基于热带北
缘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实践经验是:以水热为代表
的环境条件逐步改善以带动生物多样性指数提高,
而后者又加速中生化环境的过程[2]。 大尺度上,森
林水热环境决定于区域水热条件,并受气候变化的
综合影响。 不同类型或演替阶段生态系统由于其内
部相互补偿和自组织调节能力不同,森林水热环境
也会产生不同的响应和适应,对气候变化的反馈和
调节作用亦不同[3]。
森林小气候的监测及内部水热环境的研究是开
展其他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基础[4]。 然而国内真正系
统的研究则是在解放后[5]。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生
态系统内部水热问题的研究多集中在林内外小气候
差异比较(或通过梯度观测来研究林内小气候的垂
直梯度分异) [6鄄8]、森林系统内部水热环境影响生态
系统过程和功能,以及基于林外气温等外界水热条
件改变来模拟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过程的可能影响
等方面[9鄄11]。 在此,本研究认为生态系统过程主要
发生在生态系统内部,气候变化是通过影响森林内
部环境而间接作用于生态系统过程,森林内部与外
界环境的水热变化格局存在差异,不同演替阶段的
森林内部水热环境的响应亦不相同。 因此,以地带
性顶级群落为对照开展系统演替及区域水热格局改
变对森林内部水热环境的影响研究有其特殊意义。
选取该地区代表性顶级群落季风常绿阔叶林
(MEBF) 及其演替序列上的初期马尾松人工林
(Pinus massonniana forest, PF)、中期马尾松针阔叶
混交 林 ( mixed Pinus massonniana / broad鄄leaved
forest, MF)为研究对象,依托其森林林内小气候监
测以及系统下垫面土壤、凋落物层水分状况的长期
6572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4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测定数据,对其演替 /恢复过程中系统内部水热环境
变化及其时间序列上的动态进行了分析,试图阐明
“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对外界环境的屏蔽作用不同冶这
一观点。 以期为有关生态系统过程对气候变化响应
的模拟研究及未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等
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1摇 研究区及 3种林分概况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2毅 30忆39义—112毅
33忆41义 E, 23毅09忆21义—23毅11忆30义 N)地处我国南亚热
带, 位于广东省肇庆地区境内。 本区大部分为低山
丘陵,海拔在 100—700m。 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湿
润型气候,水热资源丰富,干季(10—翌年 3 月)、湿
季(4—9月)分明。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 1 678 mm,
其中 80%的降水分布在湿季。 年平均气温 21.4 益,
最冷月(1 月)和最热月(7 月)的平均气温分别为
12.6和 28.0 益。 年平均蒸发量为 1 115 mm,年平均
相对湿度为 82%,偶见灾害性天气(主要为寒潮和台
风) [12]。 该保护区由两个相对独立的集水区组成:
东沟(613.2 hm2)和西沟集水区(542.8 hm2)。 土壤
类型主要为赤红壤和黄壤,平均土层厚度约 50—80
cm。 PF和 MF下为赤红壤,土层浅薄;MEBF下为水
化赤红壤,局部地区土层厚度在 100 cm 以上。 这里
分布着包括演替初期的 PF、过渡阶段的 PBF和演替
后期的 MEBF[10]在内的多种植被类型, 其中 MEBF
群落外貌终年常绿,垂直结构复杂,为本区地带性顶
级群 落。 优 势 树 种 主 要 为 锥 栗 ( Castanopsis
chinensis )、 木 荷 ( Schima superba )、 厚 壳 桂
( Cryptocarya chinensis ) 和 华 润 楠 ( Machilus
chinensis)等。
表 1摇 研究区 3种森林类型的基本特征
Table 1摇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forests in the study area
森林类型
Forest types
马尾松针叶林
Pinus massoniana
coniferous forest (PF)
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
Mixed Pinus massoniana /
broad鄄leaved forest (MF)
季风常绿阔叶林
Monsoon evergreen broad鄄
leaved forest (MEBF)
演替阶段 Successional stage 初期 过渡 顶极
海拔高度 Altitude / m 200—300 220—300 220—300
坡向 Slope aspect 西南 西南 东北
坡度 Slope gradient / (毅) 25—30 28—35 25—33
林龄 Forest age / a 50—60 70—80 >400
生物量 Biomass / ( t / hm2) [14] 122 260 380
乔木密度 Tree density (No. / hm2) [15] 767 1933 1729
平均树高 Mean tree height / m[15] 5.8 5.5 7.0
平均胸径 Mean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 cm[15] 12.2 7.3 10.2
叶面积指数 Leaf area index[14] 3.6 4.8 6.2
郁闭度 Canopy coverage / %[14] 50 >90 >95
土壤类型 Soil type 薄中赤红壤 厚薄赤红壤 水化赤红壤
优势种 Dominant species 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木荷 Schima superba,
锥栗 Castanopsis chinensis,
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锥栗 Castanopsis chinensis,
木荷 Schima superba,
厚壳桂 Cryptocarya chinensis
2摇 研究方法
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在 3个代表性林型内设
置百叶箱和仪器(ZJ1-1温湿度计, 上海气象仪器厂)
24h连续记录各林型林内气温和相对湿度。 林内百
叶箱干湿球湿度表感应端距地 1.5m,并结合人工观
测气温(包括干湿球、最高、最低温度)和地温(地表
温度、地表最高温和最低温,5、10、15、20cm 深处的
土温),每天观测 3 次,8:00、14:00、和 20:00,2:00
时缺,但在统计时已按气象观测规范所规定的订正
方法对 2:00的值进行了订正[16]。 自动记录中缺测
时段的数值用内插补法。 以定位站气象监测数据为
林外空地对照,其与 3林型样地相距均较近。 MEBF
林内小气候的监测为 1993 年 10 月—2001 年 3 月,
MF和 PF小气候监测为 1994年 7月—2001年 9月。
1984—2009年 3个林型林内土壤含水量结合使用烘
7572摇 10期 摇 摇 摇 刘效东摇 等:南亚热带森林演替过程中小气候的改变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重法和中子水分仪(CNC503B, 北京超能科技公司,
北京)两种方法测定。 1999—2011 年,3 林型凋落物
含水量测定方法为在 3 个林型分别设置 6 个 0.3m伊
0.3m的小样方,并于 60益烘箱烘干,称重求算。
3摇 结果分析
3.1摇 演替驱动下的森林水热环境变化
3.1.1摇 林内气温
3种林型内气温,包括平均气温、最高温和最低
温 3个温度指标的比较列于表 2。 研究期间,林外空
地(CK)气象站监测年均气温为 22. 7益。 林型间,
MEBF年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均为 3种林分最低,相较
于 PF“降温效应冶分别为 8. 5% (1. 8益)和 25. 0%
(5郾 8益)。 而年平均最低温表现为 MEBF略高于 MF
和 PF,这表明在日尺度上低温的夜间 MEBF 林分可
能存在一定的“保温效应冶。 就 3种林型的平均温度
的干、湿季格局而言,干季平均温度 PF、MF和 MEBF
比临近空地气象站(CK)分别低 1.4、2.1益和 2郾 9益,
而湿季三者分别为 1.0、1.7益和 2.8益;此外,MEBF
林内平均最高温在干季、湿季低于 PF 更显著,分别
达 5.1益和 6.3益。 “降温效应冶在干季更明显,这无
疑与干季南亚热带地区相对充足的热量较之相对匮
乏的降水背景下 MEBF完善的系统结构及优越的水
热调蓄功能有关。 “保温效应冶针对于平均最低温而
言,在干、湿季 MEBF较 PF分别高 1.7益和 0.9益,干
季更加显著。 总的来讲,随着林型 PF寅MF寅MEBF
演替的进行,林内平均气温、最高温逐渐降低,森林
调节温度的能力逐步增强。
表 2摇 3种林型林内气温的比较(1993—2001年)
Table 2摇 Comparison of monthly air temperatures of the three forests in 1993—2001
月份
Month
月平均气温
Monthly averaged air
temperatures
MEBF MF PF CK
月平均最高温
Monthly averaged maximum
air temperatures
MEBF MF PF
月平均最低温
Monthly averaged minimum
air temperatures
MEBF MF PF
1 11.2 11.1 12.1 14.4 16.5 21.8 23.9 9.5 6.3 6.3
2 10.3 12.5 13.2 14.9 12.5 16.4 17.5 9.1 6.7 6.6
3 16.4 16.6 17.8 18.3 19.4 20.5 25.8 14.3 11.0 12.6
4 18.2 21.0 22.2 22.8 20.3 26.5 28.9 15.8 16.3 14.5
5 23.6 24.2 25.1 25.9 29.1 30.1 33.0 18.2 19.5 21.0
6 25.5 26.6 26.7 28.1 29.8 30.6 32.8 23.2 23.8 22.6
7 26.1 26.8 27.3 28.7 30.0 32.1 35.7 23.6 24.3 23.4
8 25.5 27.5 27.7 28.8 28.5 30.3 34.5 23.9 24.3 20.9
9 24.2 24.5 25.7 27.4 28.1 30.5 31.9 22.3 21.5 19.3
10 21.7 23.1 23.5 25.4 25.9 26.3 30.9 18.6 18.5 18.5
11 18.0 20.4 19.0 21.2 22.3 27.8 27.7 14.6 13.5 12.7
12 13.7 14.8 15.0 16.6 16.2 23.2 25.6 10.9 9.3 10.0
均值 Average 19.5 20.8 21.3 22.7 23.2 26.3 29.0 17.0 16.2 15.7
3.1.2摇 林内相对湿度
3种林型林内相对湿度季节变化见图 1。 MEBF
年均相对湿度最高, 林型间间表现为 MEBF
(89郾 7%)>MF (81.9%) >PF (80.6%)。 在干、湿季
尺度上,林内平均相对湿度表现为干季(10—翌年 3
月) MEBF (84.3%)>MF (78.1%)>PF (77.3%),湿
季 MEBF (95.0%)>MF (86.5%)>PF (84.0%)。 顶
级群落 MEBF相比于初期阶段 PF 林内“增湿效应冶
分别为 8.3%和 11.6%,湿季效应大于干季。 相对湿
度的高低与降雨量有关 (图 1),以 MEBF 为例
Pearson相关系数 80.7%。 降雨量大的月份,湿度也
相对较大,但相对湿度的年内变异(CV < 10%)远小
于降水量变化,尤其是湿季(4—9 月)。 此外,就干
季林内相对湿度的格局来看,10—12 月林内相对湿
度较之 1—3月更低,这主要是由于除该时期均受控
于较少的降水量之外,1—3月该区域低温背景下驱
动蒸散的热量较少,水分散失更少。
8572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4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图 1摇 3种林型林内相对湿度的比较
Fig.1 摇 Comparison of monthly air relative humidity of the
three forests
MF: mixed Pinus massoniana / broad鄄leaved forest; PF: Pinus
massoniana coniferous forest, MEBF: Monsoon evergreen broad鄄
leaved forest;
3.1.3摇 林内土壤温度
图 2显示了 3种林型地表 5cm深处土壤温度的
季节变化情况。 随初期 PF 到顶级群落 MEBF 的正
向演替,与林内气温的变化格局一致,表层土壤温度
逐步降低。 林型间,年均土壤温度表现为 MEBF
(19.1益) < MF (20.3益) < PF (22.5益);在干季,
MEBF (15.6益) < MF (16.6益) < PF (18.9益),湿
季 MEBF (22.7益) < MF (23.9益) < PF (26.2益)。
可见,随演替土壤温度降低幅度湿季略高于干季。
此外,各林型林内湿季土壤温度均显著高于干季,差
值在 7.1— 7.3益。 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同一区域不
同林分土壤温度愈加趋近多有报道,在此不再敖述。
图 2摇 3种林型土壤 5cm深处土层温度的比较
Fig.2 摇 Comparison of soil temperatures in 5cm depth among
the three forests
3.1.4摇 林内下垫面水分状况
随系统正向演替的进行,土壤有机质逐渐积累
的同时土壤层含水量逐步增加等有关生态系统土壤
界面碳、水耦合的研究已不少见。 以 0—15cm 土壤
层为例,由 PF寅MF寅MEBF其下垫面土壤层含水量
显著升高,年平均土壤含水量林型间表现为:MEBF
(36.6 mm)>MF (31.3 mm)>PF (31.0 mm),同时土
壤含水量年内变异系数则表现为 MEBF (9.5%) <
MF (11.9%) < PF (14.0%),顶级群落 MEBF 在稳
定土壤层及生态系统水分方面更加成熟。 凋落物直
接接触于土壤表层,其自然状态下含水量同时受控
于降水和林内小气候特征。 3 林型凋落物含水率亦
表现为MEBF (42.1%)>MF (35.4%)>PF (32.7%)。
凋落物含水率的年内变异大小排序与土壤层含水量
的一致,但其变异系数在各林型高于土壤层含水量
的相应值,具体为 MEBF (21.4%) < MF (26.2%) <
PF (30.4%)。
图 3摇 3种林型 0—15cm土壤层含水深及地表凋落物含水率
Fig.3摇 Comparison of soil temperatures in top 15cm and litter
water content among the three forests
3.2摇 时间序列上森林内部水热环境的变化趋势
3.2.1摇 林内温度
有关鼎湖山区域自 1950 年以来林外气温在年
及干、湿季尺度上的已有研究表明均在显著升高,分
别为(1.0依0.1)益、(1.3依0.6)益和(0.6依0.2)益 [17]。
然而,鼎湖山自然区内不同林分类型的林内小气候
9572摇 10期 摇 摇 摇 刘效东摇 等:南亚热带森林演替过程中小气候的改变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的连续监测仅开展于 1993—2001 年底。 由图 4 可
以看出,3种林型林内温度在研究期的时间序列上无
论全年还是干、湿季尺度上均无显著趋势性变化(P
>0.05)。 此外,林内土壤温度与林内气温具有很好
的相关性,且在缓解和稳定林内气温变化上发挥重
要作用。 研究期间,土壤温度在全年及干、湿季亦均
无显著变化,图略。 这一方面可能与监测周期短等
有关,另一方面也为当前有关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
变化的响应及调节作用等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
要求和挑战。
图 4摇 时间序列上 3种林型林内气温的动态
Fig.4摇 Dynamic of monthly air temperatures of the three forests in time series from 1993 to 2001
3.2.2摇 林内湿度
研究期间,3林型林内气温时间序列上尽管没有
显著变化,然而 MEBF 林内相对湿度却在显著降低
(P= 0.021),且湿季(P = 0.001)较干季(P>0.05)更
为明显(图 5)。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历来受到严格保
护,很好的排除了人类活动的干扰。 此背景下系统
内部相对湿度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主要受外界区域
水热格局改变及系统自身结构的自然变化影响。 这
也很好的解释了演替初、中期阶段的 PF、MF 为何不
同于 MEBF林内相对湿度的显著趋势性变化。 在演
替后期较为成熟的 MEBF其林内小气候则更显著的
受以湿季暴雨形式降水的增加等为表征的区域降水
格局的改变影响。 暴雨形式降水的增加,无疑不利
于系统水分的固持。
3.2.3摇 土壤含水量(0—50cm)
鼎湖山 3种不同演替阶段林型 MEBF、MF和 PF
土壤水分的连续监测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前后。 如
图 6,1984—2009年,演替序列上林型间 0—50cm 土
壤含水量尽管在全年及干、湿季尺度上其平均含水
量亦都表现为 MEBF>MF>PF,然而在时间序列上均
呈显著降低的趋势(P<0.001),且下降速率在全年及
湿季表现为 MF>MEBF>PF,干季为 MEBF>MF>PF。
同时,3 林型土壤含水量下降速率均表现为:湿季>
干季。 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其对区域气温升高和降水
格局的变化响应有差,从生态系统下垫面的土壤层
含水量来看,演替后期(林龄>400 a)的季风常绿阔
叶林以及过渡阶段的针阔叶混交林较初期阶段马尾
松林敏感。
3.2.4摇 凋落物含水量
自 1999 年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成
为首批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试点站)以
来,开展了包括凋落物输入量、凋落物现存量、凋落
物组成以及凋落物自然状态含水量等凋落物及其它
相关生态学过程的系统、全面监测。 1999—2011 年,
MEBF凋落物含水量在全年(P = 0.003)和湿季(P =
0.012)尺度上显著降低,而在干季下降趋势并不显
著(P= 0.090),这与其林内相对湿度的时间序列上
相关格局一致。 此外,演替初期 PF 和过渡阶段 MF
0672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4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在研究期间无论全年还是干、湿季尺度上的变化均 未达到显著(P>0.05)。
图 5摇 时间序列上 3种林型林内相对湿度的动态
Fig.5摇 Dynamic of relative humidity of the three forests in time series
图 6摇 时间序列上 3种林型 0—50cm土壤含水量动态
Fig.6摇 Dynamic of soil water content in top 50 cm of the three forests in time series
4摇 讨论与结论
森林的存在和林冠的遮幕及其随演替的变化在
很大程度上创造和改变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内环境,
形成并继续完善独特的林内小气候。 同时,鼎湖山
流域气候变暖和区域降水格局趋于“极端化冶及其影
响下流域下垫面生态水文过程与格局的显著变化也
在深刻影响着该区域森林内部水热环境[17鄄18] ,继而
1672摇 10期 摇 摇 摇 刘效东摇 等:南亚热带森林演替过程中小气候的改变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图 7摇 时间序列上 3种林型凋落物含水量动态
Fig.7摇 Dynamic of litter water content of the three forests in time series
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一系列过程、并综合体现于生
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不可逆转性改变[19]。 此背景
下本文基于鼎湖山区域严格保护下系统发育程度不
同的马尾松人工林(Pinus massonniana forest, PF)、
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 ( mixed Pinus massonniana /
broad鄄leaved forest, MF)以及地带性顶级群落季风常
绿阔叶林 ( monsoon evergreen broad鄄leaved forest,
MBF) 3种代表性林型试图从演替驱动和气候变化
驱动两个维度来阐释森林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环境的
改变机理有其天然优势。
研究区 3种林型距离、海拔等较接近,同时由于
鼎湖山小流域地处我国湿润的南亚热带地区,降水
量大且山体不高,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加之,
3种林型均有一定的覆盖面积,森林生物量大,因此
坡向等因素对降水量和温度的影响很小。 演替驱动
下,随着 PF寅MF寅MEBF 的正向发展,温度条件如
林内气温、土壤温度逐渐降低,湿度条件如林内相对
湿度、土壤层及凋落物含水量逐步升高。 从 3 林型
林内平均气温与临近空地气象站监测气温比较来
看,顶级群落 MEBF干、湿季“降温效应冶可达 15.7%
和 10.5%,MF 干、湿季“降温效应冶分别为 11.6%和
6.4%,PF 则分别为 7.9%和 3.6%。 总体上,随演替
“降温增湿冶效应越来越显著,且表现为干季更为明
显以及对林内高温、土壤温度的调节作用更为突出。
就低温而言,MEBF相对于演替初、中期的 MF 和 PF
同时又存在一定的“保温效应冶。 此外,下垫面土壤
及凋落物层自然状况含水量随演替的进行亦逐步升
高,且其年内变异逐渐减小。 总的来讲,植被演替过
程中,不断地改变立地的局部气候特征,对水热因子
进行调节和重新分配,并为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存
和发育创造愈加有利的环境条件。 地带性顶级群落
MEBF完善的系统结构下水热调蓄功能较优越,林
内较低的气温,较高的大气相对湿度,加之林冠的郁
闭作用,水汽不易散失,整体系统的保水性较强,尤
其缓和了系统在干季时的水热供需矛盾[20]。
鼎湖山区域自 1950 年以来林外气温在年及干、
湿季尺度上分别上升了(1.0依0.1)益、(1.3依0.6)益
和(0.6依0.2)益。 同时,年降水量虽然无显著变化,
但暴雨形式降水量所占比例显著增加[17]。 撇除林
内小气候以往监测资料的相对不足,研究期间 3 种
林型林内气温、土壤温度在时间序列上均无显著变
化,而 MEBF林内相对湿度、土壤含水量以及地表凋
落物层含水量均在显著下降,且整体上呈现湿季“干
化冶较干季强烈。 如前所述,暴雨形式化的强烈降水
不利用系统的水分固持,鼎湖山小流域尺度下游地
下水位的上升也印证了此观点[18]。 除 MEBF外,MF
和 PF林内土壤含水量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也在
显著下降,而林内相对湿度、凋落物含水量等指标在
2672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4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研究期间并没有显著变化。 这一方面可能与 MF 与
PF乔、灌、草层的自然更新驱动下郁闭度的提高有
关,另一方面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MEBF 凋落物
的输入量和现存量均显著下降,而 PF凋落物输入量
和现存量均显著增加,而 MF二者均无明显变化[21]。
基于上述考虑,相比其它两种林型,地带性顶级群落
MEBF其传统意义上的成熟林稳定中生化系统可能
在当前气候变化及水热环境“极端化冶背景下有着天
然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这也在 Zhou 等运用样地长
期监测资料及树干液流方法有关季风常绿阔叶林
(MEBF)群落结构和组成的趋势性变化的报道中得
到印证[19]。 作为森林生态系统“水、土、气、生冶之常
规监测的凋落物含水量在指示系统水热环境变化等
方面有其特殊意义。
过去国内基于不同地形、植被或者林型下有关
森林小气候或林业气象的比较研究多有报道。 当前
气候变化和区域水热格局改变的形势下,森林生态
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基于不同林型、不
同林龄等的生态系统直接温湿响应、反调节作用及
未来服务功能的评估等问题被赋予了更多内涵。 此
外,近年来国内外基于林外气温等外界水热条件改
变的未来气候情景来模拟气候变化(增温或者改变
降水)对生态系统过程的可能影响颇有商榷余
地[22鄄23]。 本研究认为生态系统过程主要发生在生态
系统内部,气候变化是通过影响森林内部环境而间
接作用于生态系统过程,森林内部水热变化与外界
环境存在差异,需要考虑森林所处的演替阶段。 同
时,由于森林植被与水热因子间的作用过程是相互
的,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动态的,从而形成了动态的影
响和反馈过程。 因此,森林与水热因子的长期监测
及有关生态系统过程响应等的模拟研究有待进一步
开展和完善。
References:
[ 1 ]摇 Zhou G 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Water and Heat in
Ecosystem. Beijing: 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 1997.
[ 2 ] 摇 Zhou G Y. The importance of hydro鄄thermal effects on degraded
ecosystem in the area of water鄄thermal unevenly distributed.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Network for Natural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1996, 7(1): 26鄄30.
[ 3 ] 摇 Bonan G B. Forest and climate change: forcings, feedbacks, and
the climate benefits of forests. Science, 2008, 320, 1444鄄1449.
[ 4 ] 摇 Lin Y B, Shen W J, Peng S L, Ren H, Li M H. Comparison of
microclimatological effects of three plantations in Heshan of the
lower subtropical, 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3, 23(8):
1657鄄1666.
[ 5 ] 摇 He Q S. Advances in forest meteorology. In: Chinese Society of
Forest Meteorology, ed. Collection of Forest Meteorological Papers
of China. Beijing: 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 1989.
[ 6 ] 摇 Zen Y T, Yu Z Y, Zhang W Q.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characteristics of man鄄made mixed tropical forest in Xiao Liang,
Guang Dong Province. Acta Ecologica Sinica, 1995, 15 ( Supp.
A): 204鄄210.
[ 7 ] 摇 Peng S L, Shen W J, Dai Z M, Lin Y B, Ren H. Temporal and
spatial dynamics of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in Acacia mangium
plantation. 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 2001, 9
(4): 277鄄283.
[ 8 ] 摇 Chang J, Pan X D, Ge Y, Chen Z H, Liu K, Chen Q C.
Microclimat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sub鄄tropical evergreen broad鄄
leaf forest. Acta Ecologica Sinica, 1999, 19(1): 68鄄 75.
[ 9 ] 摇 Boddy L. Microclimate and moisture dynamics of wood
decomposing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1983, 15(2), 149鄄157.
[10] 摇 Anderson J M.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decomposition
processes in grassland and coniferous forests.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1991, 1(3): 326鄄347.
[11] 摇 Liu G H, Fu B J. Effect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on forest
ecosystems.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1, 16(1): 71鄄78.
[12] 摇 Yan J H, Zhou G Y, Wei Q. Environmental of microclimate of
moon evergreen broad鄄leaves forest in Dinghushan. Journal of
Wuhan Botanical Research, 2000, 18 (5): 397鄄404.
[13] 摇 Peng S L, Wang B S. Forest succession at Dinghushan,
Guangdong, China. 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
2, 34鄄42.
[14] 摇 Zhang D Q, Ye W H, Yu Q F, Kong G H, Zhang Y C. The
litter鄄fall of representative forests of successional series in
Dinghushan.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0, 20(6): 938鄄944.
[15] 摇 Fang Y T, Mo J M, Zhou G Y, Xue J H. Response of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Increment to N Additions in Forests of Dinghushan
Biosphere Reserve. 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
2005, 13(3): 198鄄204.
[16] 摇 Central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China. ed. Standard Methods for
Surface Meteorological Monitoring. Beijing: Chinese
Meteorological Press, 1979.
[17] 摇 Zhou G Y, Wei X H, Wu Y P, Liu S G, Huang Y H, Yan J H,
Zhang D Q, Zhang Q M, Liu J X, Meng Z, Wang C L, Chu G
W, Liu S Z, Tang X L, Liu X D. Quantifying the hydrological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in an intact forested small watershed
in Southern China.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11, 17:
3736鄄3746.
[18] 摇 Liu X D, Zhou G Y, Zhang D Q, Meng Z, Zhang Q M. Dynamic
features and mechanisms of shallow groundwater in the downstream
3672摇 10期 摇 摇 摇 刘效东摇 等:南亚热带森林演替过程中小气候的改变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of Dinghushan Biosphere Reserve. Ecological Science, 2013, 32
(2): 137鄄143.
[19] 摇 Zhou G Y, Chang H P, Li Y L, Liu S Z, Zhang Q M, Tang X L,
Liu J X, Yan J H, Zhang D Q, Chu G W. A climate change鄄
induced threat to the ecological resilience of a subtropical monsoon
evergreen broad鄄leaved forest in Southern China.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13, 19(4): 1197鄄1210.
[20] 摇 Yan J H, Zhou G Y, Huang Z L. Evapotranspiration of the
monsoon evergreen broad鄄leaved forest in Dinghushan.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01, 37(1): 37鄄45.
[21] 摇 Huang Y H, Li Y L, Xiao Y, Wenigmann K O, Zhou G Y,
Zhang D Q, Wenigmann M, Tang X L, Liu J X. Controls of litter
quality on the carbon sink in soils through partitioning the products
of decomposing litter in a forest succession series in South China.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11, 261(7): 1170鄄1177.
[22] 摇 Solomon S, Qin D, Manning M, Chen Z, Marquis M, Averyt K
B, Tignor M, Miller H L, IPCC. Climate Change 2007: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ambridg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23] 摇 Aronson L E, McNulty S G. Appropriate experimental ecosystem
warming methods by ecosystem, objective, and practicality.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009, 149: 1791鄄1799.
参考文献:
[ 1 ] 摇 周国逸. 生态系统水热原理及其应用. 北京: 气象出版
社, 1997.
[ 2 ] 摇 周国逸. 水热分配不均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水热联合作用研究
的意义. 资源生态环境网络研究动态, 1996, 7(1): 26鄄30.
[ 4 ] 摇 林永标, 申卫军, 彭少麟, 任海, 李明辉. 南亚热带鹤山三种
人工林小气 候效 应 对比. 生 态学 报, 2003, 23 ( 8 ):
1657鄄1666.
[ 5 ] 摇 贺庆棠, 林业气象学的研究与进展. 中国林学会林业气象专
业委员会, 中国气象学会农业气象专业委员会编. 中国林业
气象文集.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89.
[ 6 ] 摇 曾友特,余作岳,张文其. 小良热带人工混交林早期的温湿效
应. 生态学报, 1995, 15(增刊): 204鄄210.
[ 7 ] 摇 彭少麟, 申卫军, 戴智明, 林永标, 任海. 马占相思人工林温
湿效应的时空动态.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1, 9( 4):
277鄄283.
[ 8 ] 摇 常杰, 潘晓东, 葛滢, 陈增鸿, 刘珂, 陈启常. 青冈常绿阔叶
林内的小气候特征. 生态学报, 1999, 19(1): 68鄄75.
[11] 摇 刘国华, 傅伯杰. 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自然
资源学报, 2001, 16(1): 71鄄78.
[12] 摇 闫俊华,周国逸, 韦琴.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小气候特征分
析.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0, 18(5): 397鄄404.
[13] 摇 彭少麟, 王伯荪. 鼎湖山森林群落演替之研究. 热带亚热带植
物学报, 1993, 2: 34鄄42.
[14] 摇 张德强, 叶万辉, 余清发, 孔国辉, 张佑倡. 鼎湖山演替系列
中代表性森林凋落物研究. 生态学报, 2000, 20 ( 6 ):
938鄄944.
[15] 摇 方运霆, 莫江明, 周国逸, 薛璟花. 鼎湖山主要森林类型植物
胸径生长对氮沉降增加的初期响应.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5, 13(3): 198鄄204.
[16] 摇 中央气象局.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79.
[18] 摇 刘效东, 周国逸, 张德强, 孟泽, 张倩媚. 鼎湖山流域下游浅
层地下水动态变化及其机理研究. 生态科学, 2013, 32 (2):
137鄄143.
[20] 摇 闫俊华,周国逸, 黄忠良. 鼎湖山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蒸散
研究. 林业科学, 2001, 37(1): 37鄄45.
4672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4卷摇
粤悦栽粤 耘悦韵蕴韵郧陨悦粤 杂陨晕陨悦粤 灾燥造援猿源袁晕燥援员园 酝葬赠袁圆园员源渊杂藻皂蚤皂燥灶贼澡造赠冤
悦韵晕栽耘晕栽杂
云则燥灶贼蚤藻则泽 葬灶凿 悦燥皂责则藻澡藻灶泽蚤增藻 砸藻增蚤藻憎
蕴葬灶凿泽糟葬责藻 泽怎泽贼葬蚤灶葬遭蚤造蚤贼赠 葬灶凿 造葬灶凿泽糟葬责藻 泽怎泽贼葬蚤灶葬遭蚤造蚤贼赠 泽糟蚤藻灶糟藻 在匀粤韵 宰藻灶憎怎袁 云粤晕郧 载怎藻灶蚤灶早 渊圆源缘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粤 凿蚤葬早灶燥泽贼蚤糟 枣则葬皂藻憎燥则噪 燥枣 责葬赠皂藻灶贼泽 枣燥则 藻糟燥泽赠泽贼藻皂 泽藻则增蚤糟藻泽 葬灶凿 葬泽泽燥糟蚤葬贼藻凿 糟葬泽藻 泽贼怎凿蚤藻泽
在匀哉 宰藻灶遭燥袁 宰粤晕郧 再葬灶早袁 蕴陨 杂澡怎葬灶早糟澡藻灶早 渊圆源远园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孕则燥早则藻泽泽 蚤灶 则藻泽藻葬则糟澡 燥枣 蚤则燥灶 责造葬择怎藻 燥灶 则燥燥贼 泽怎则枣葬糟藻 燥枣 憎藻贼造葬灶凿 责造葬灶贼泽
蕴陨哉 悦澡怎灶赠蚤灶早袁 悦匀耘晕 悦澡怎灶造蚤袁 郧韵晕郧 载蚤葬燥枣藻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圆源苑园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耘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藻枣枣藻糟贼泽 燥枣 责则藻凿葬贼燥则 糟澡藻皂蚤糟葬造 糟怎藻泽 蚤灶 葬择怎葬贼蚤糟 藻糟燥泽赠泽贼藻皂 匝陨晕 郧怎葬灶早择蚤怎袁 蕴哉 匀葬燥造蚤葬灶早袁 栽粤晕郧 在澡藻灶扎澡怎袁 藻贼 葬造 渊圆源愿员冤噎噎
杂藻糟燥灶凿葬则赠 泽怎遭泽贼葬灶糟藻泽 葬灶凿 贼澡藻蚤则 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藻枣枣藻糟贼泽 燥灶 泽藻藻凿 凿蚤泽责藻则泽葬造 蚤灶 增藻则贼藻遭则葬贼藻鄄凿蚤泽责藻则泽藻凿 枣造藻泽澡赠 枣则怎蚤贼 责造葬灶贼泽
孕粤晕 再葬灶早袁 蕴哉韵 云葬灶早袁 蕴哉 悦澡葬灶早澡怎 渊圆源怨园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粤怎贼藻糟燥造燥早赠 驭 云怎灶凿葬皂藻灶贼葬造泽
砸藻泽责燥灶泽藻泽 燥枣 悦匀源 怎责贼葬噪藻 则葬贼藻泽 贼燥 泽蚤皂怎造葬贼藻凿 晕 凿藻责燥泽蚤贼蚤燥灶 蚤灶 葬 灶葬贼怎则藻 枣燥则藻泽贼 蚤灶 皂蚤凿鄄泽怎遭贼则燥责蚤糟葬造 悦澡蚤灶葬
悦匀耘晕 悦澡葬燥择蚤袁 再粤晕郧 在澡蚤躁蚤藻袁 蕴陨哉 载蚤葬燥枣藻蚤袁 藻贼 葬造 渊圆源怨愿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耘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糟澡葬则葬糟贼藻则蚤泽贼蚤糟泽 燥枣 孕澡则葬早皂蚤贼藻泽 葬怎泽贼则葬造蚤泽 葬灶凿 贼澡藻蚤则 则藻造葬贼蚤燥灶泽澡蚤责 贼燥 憎葬贼藻则鄄泽葬造贼 蚤灶凿蚤糟葬贼燥则泽 蚤灶 凿则赠 澡葬遭蚤贼葬贼泽 燥枣 贼澡藻 泽燥怎贼澡藻则灶
皂葬则早蚤灶葬造 扎燥灶藻泽 燥枣 贼澡藻 栽葬则蚤皂 月葬泽蚤灶袁 悦澡蚤灶葬 郧韵晕郧 蕴怎袁 在匀哉 酝藻蚤造蚤灶早袁 栽粤杂匀孕韵蕴粤栽窑栽蚤赠蚤责袁 藻贼 葬造 渊圆缘园怨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栽澡则藻泽澡燥造凿 藻枣枣藻糟贼 燥枣 泽燥蚤造 皂燥蚤泽贼怎则藻 燥灶 责澡燥贼燥泽赠灶贼澡藻贼蚤糟 葬灶凿 责澡赠泽蚤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责葬则葬皂藻贼藻则泽 蚤灶 砸燥泽葬 曾葬灶贼澡蚤灶葬 蕴援 葬灶凿 蚤贼泽 责澡燥贼燥泽赠灶贼澡藻贼蚤糟
责则燥凿怎糟贼蚤增蚤贼赠 糟造葬泽泽蚤枣蚤糟葬贼蚤燥灶 在匀粤晕郧 杂澡怎赠燥灶早袁 载陨粤晕郧 允蚤葬灶早遭葬燥袁 在匀粤晕郧 郧怎葬灶早糟葬灶袁 藻贼 葬造 渊圆缘员怨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悦燥灶贼则葬泽贼蚤灶早 则藻泽责燥灶泽藻泽 燥枣 泽燥蚤造 则藻泽责蚤则葬贼蚤燥灶 贼燥 造蚤贼贼藻则 皂葬灶蚤责怎造葬贼蚤燥灶 蚤灶 泽怎遭贼则燥责蚤糟葬造 酝赠贼蚤造葬则蚤葬 造葬燥泽藻灶泽蚤泽 葬灶凿 悦怎灶灶蚤灶早澡葬皂蚤葬 造葬灶糟藻燥造葬贼葬
责造葬灶贼葬贼蚤燥灶泽 再哉 在葬蚤责藻灶早袁宰粤晕 载蚤葬燥澡怎葬袁匀哉 在澡藻灶澡燥灶早袁藻贼 葬造 渊圆缘圆怨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孕燥贼葬泽泽蚤怎皂 葬责责造蚤糟葬贼蚤燥灶 枣燥则 蚤灶糟则藻葬泽藻凿 躁葬泽皂燥灶蚤糟 葬糟蚤凿 糟燥灶贼藻灶贼 葬灶凿 凿藻枣藻灶泽藻 藻灶扎赠皂藻 葬糟贼蚤增蚤贼蚤藻泽 燥枣 憎澡藻葬贼 造藻葬增藻泽 蚤灶枣藻泽贼藻凿 遭赠 葬责澡蚤凿泽
宰粤晕郧 再蚤袁 在匀粤晕郧 再怎藻造蚤灶早袁 杂哉 允葬灶憎藻蚤袁 藻贼 葬造 渊圆缘猿怨冤
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悦燥皂遭蚤灶藻凿 藻枣枣藻糟贼泽 燥枣 藻造藻增葬贼藻凿 韵猿 糟燥灶糟藻灶贼则葬贼蚤燥灶 葬灶凿 则藻凿怎糟藻凿 泽燥造葬则 蚤则则葬凿蚤葬灶糟藻 燥灶 责澡燥贼燥泽赠灶贼澡藻贼蚤糟 葬糟贼蚤增蚤贼赠 葬灶凿 藻灶藻则早赠 凿蚤泽泽蚤责葬贼蚤燥灶
燥枣 憎蚤灶贼藻则 憎澡藻葬贼 杂哉晕 允蚤葬灶袁 在匀耘晕郧 再燥怎枣藻蚤袁 藻贼 葬造 渊圆缘源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悦燥造燥灶蚤扎葬贼蚤燥灶 凿赠灶葬皂蚤糟泽 燥枣 月葬糟蚤造造怎泽 糟藻则藻怎泽 月猿鄄苑 燥灶 憎澡藻葬贼 则燥燥贼泽 葬灶凿 糟燥灶贼则燥造 藻枣枣蚤糟蚤藻灶糟赠 葬早葬蚤灶泽贼 泽澡葬则责 藻赠藻泽责燥贼 燥枣 憎澡藻葬贼
匀哉粤晕郧 匝蚤怎遭蚤灶袁 在匀粤晕郧 再蚤灶早袁 蕴陨哉 云藻灶早赠蚤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圆缘缘怨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匝怎葬灶贼蚤贼葬贼蚤增藻 泽贼怎凿赠 燥枣 憎葬贼藻则 糟燥灶泽怎皂责贼蚤燥灶 糟澡葬则葬糟贼藻则蚤泽贼蚤糟泽 燥枣 憎蚤灶贼藻则 憎澡藻葬贼 怎灶凿藻则 凿藻枣蚤糟蚤贼 蚤则则蚤早葬贼蚤燥灶
在匀粤晕郧 载蚤灶早躁怎葬灶袁 载哉耘 载怎扎澡葬灶早袁 郧哉韵 宰藻灶扎澡燥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圆缘远苑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粤泽泽藻泽泽皂藻灶贼 燥灶 贼澡藻 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枣蚤贼灶藻泽泽 燥枣 葬灶贼蚤鄄枣怎灶早葬造 贼则葬灶泽早藻灶蚤糟 则蚤糟藻 蕴陨 宰藻蚤袁郧哉韵 允蚤葬灶枣怎袁再哉粤晕 匀燥灶早曾怎袁藻贼 葬造 渊圆缘愿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
粤 责则燥贼藻燥皂蚤糟 葬灶葬造赠泽蚤泽 燥枣 粤则葬糟澡蚤泽 澡赠责燥早葬藻葬 造藻葬枣 蚤灶 则藻泽责燥灶泽藻泽 贼燥 藻灶澡葬灶糟藻凿 怎造贼则葬增蚤燥造藻贼鄄月 则葬凿蚤葬贼蚤燥灶
阅哉 在澡葬燥噪怎蚤袁 蕴陨 允怎灶皂蚤灶袁 在匀韵晕郧 在澡葬灶早糟澡藻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圆缘愿怨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悦燥皂责燥泽蚤贼蚤燥灶 燥枣 枣葬贼贼赠 葬糟蚤凿泽 枣则燥皂 泽怎泽责藻灶凿藻凿 责葬则贼蚤糟怎造葬贼藻 皂葬贼贼藻则 蚤灶 泽燥怎贼澡藻则灶 杂燥怎贼澡 悦澡蚤灶葬 杂藻葬
蕴陨哉 匀怎葬曾怎藻袁 运耘 悦澡葬灶早造蚤葬灶早袁 蕴陨 悦澡怎灶澡燥怎袁 藻贼 葬造 渊圆缘怨怨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栽澡藻 蚤灶枣造怎藻灶糟藻 燥枣 葬早藻袁 枣造燥糟噪 泽蚤扎藻袁 澡葬遭蚤贼葬贼袁 葬灶凿 憎藻葬贼澡藻则 燥灶 贼澡藻 贼蚤皂藻 遭怎凿早藻贼 葬灶凿 贼澡藻 凿葬蚤造赠 则澡赠贼澡皂 燥枣 憎蚤灶贼藻则蚤灶早 杂蚤遭藻则蚤葬灶 悦则葬灶藻泽
蚤灶 孕燥赠葬灶早 蕴葬噪藻 再哉粤晕 云葬灶早噪葬蚤袁蕴陨 再葬灶噪怎燥袁蕴陨 云藻灶早泽澡葬灶袁藻贼 葬造 渊圆远园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栽澡藻 藻灶藻则早赠 遭怎凿早藻贼 葬灶凿 憎葬贼藻则 皂藻贼葬遭燥造蚤泽皂 澡藻葬贼 则藻早怎造葬贼蚤燥灶 燥枣 贼则藻藻 泽责葬则则燥憎泽 孕葬泽泽藻则 皂燥灶贼葬灶怎泽 燥枣 贼燥遭葬 糟燥皂责藻灶泽葬贼燥则赠 则藻早藻灶藻则葬贼蚤燥灶
再粤晕郧 在澡蚤澡燥灶早袁 宰哉 匝蚤灶早皂蚤灶早袁 再粤晕郧 酝蚤葬燥袁 藻贼 葬造 渊圆远员苑冤
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栽澡藻 藻枣枣藻糟贼 燥枣 造燥憎鄄凿燥泽藻 燥枣 责藻泽贼蚤糟蚤凿藻 燥灶 责则藻凿葬贼蚤燥灶 燥枣 泽责蚤凿藻则 葬灶凿 蚤贼泽 责则藻造蚤皂蚤灶葬则赠 皂藻糟澡葬灶蚤泽皂泽 蕴陨 砸怎蚤袁 蕴陨 晕葬袁 蕴陨哉 允蚤葬袁藻贼 葬造 渊圆远圆怨冤噎噎
砸藻泽责燥灶泽藻 燥枣 贼澡藻 葬造造蚤早葬贼燥则 憎藻藻凿 枣造藻葬 遭藻藻贼造藻袁 粤早葬泽蚤糟造藻泽 澡赠早则燥责澡蚤造葬 渊悦燥造藻燥责贼藻则葬院 悦澡则赠泽燥皂藻造蚤凿葬藻冤 贼燥 燥增藻则憎蚤灶贼藻则蚤灶早 责则燥贼藻糟贼蚤燥灶 葬灶凿
蚤贼泽 糟燥灶贼则燥造造蚤灶早 藻枣枣藻糟贼 燥灶 葬造造蚤早葬贼燥则 憎藻藻凿 粤造贼藻则灶葬灶贼澡藻则葬 责澡蚤造燥曾藻则燥蚤凿藻泽 渊粤皂葬则葬灶贼澡葬糟藻泽藻院粤造贼藻则灶葬灶贼澡藻则葬冤
蕴陨哉 再怎枣葬灶早袁宰粤晕郧 载蚤怎曾蚤怎袁 蕴陨 云藻蚤袁藻贼 葬造 渊圆远猿愿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孕燥责怎造葬贼蚤燥灶袁 悦燥皂皂怎灶蚤贼赠 葬灶凿 耘糟燥泽赠泽贼藻皂
栽澡藻 藻枣枣藻糟贼 燥枣 糟造蚤皂葬贼藻 糟澡葬灶早藻 燥灶 贼澡藻 责燥责怎造葬贼蚤燥灶 枣造怎糟贼怎葬贼蚤燥灶 燥枣 贼澡藻 杂蚤遭藻则蚤葬灶 糟则葬灶藻 蚤灶 孕燥赠葬灶早 蕴葬噪藻
蕴陨 再葬灶噪怎燥袁 匝陨粤晕 云葬憎藻灶袁 杂匀粤晕 允蚤澡燥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圆远源缘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悦澡葬则葬糟贼藻则蚤泽贼蚤糟泽 燥枣 泽燥蚤造 责澡燥泽责澡燥则怎泽 枣则葬糟贼蚤燥灶泽 蚤灶 憎藻贼造葬灶凿泽 憎蚤贼澡 增葬则蚤燥怎泽 则藻泽贼燥则葬贼蚤燥灶 葬早藻 蚤灶 糟葬蚤扎蚤 造葬噪藻袁 粤灶澡怎蚤 孕则燥增蚤灶糟藻
蕴陨哉 宰藻灶躁蚤灶早袁 在匀粤晕郧 孕蚤灶早躁蚤怎袁 阅韵晕郧 郧怎燥扎澡藻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圆远缘源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酝怎造贼蚤增葬则蚤葬贼藻 葬灶葬造赠泽蚤泽 燥枣 贼澡藻 则藻造葬贼蚤燥灶泽 遭藻贼憎藻藻灶 责澡赠贼燥责造葬灶噪贼燥灶 葬泽泽藻皂遭造葬早藻泽 葬灶凿 藻灶增蚤则燥灶皂藻灶贼葬造 枣葬糟贼燥则泽 蚤灶 悦澡葬早葬灶 蕴葬噪藻 宰藻贼造葬灶凿
蕴陨 砸葬灶则葬灶袁 在匀粤晕郧 郧怎葬灶早曾蚤灶袁 在匀粤晕郧 蕴藻蚤 渊圆远远猿冤
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阅蚤增藻则泽蚤贼赠 燥枣 皂藻贼澡葬灶燥早藻灶 糟燥皂皂怎灶蚤贼蚤藻泽 蚤灶 贼蚤凿葬造 枣则藻泽澡憎葬贼藻则 葬灶凿 遭则葬糟噪蚤泽澡 皂葬则泽澡 泽燥蚤造 蚤灶 贼澡藻 酝蚤灶 砸蚤增藻则 藻泽贼怎葬则赠
在耘晕郧 在澡蚤澡怎葬袁 再粤晕郧 酝蚤灶澡藻袁 杂匀耘 悦澡藻灶曾蚤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圆远苑源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栽澡藻 蚤灶枣造怎藻灶糟藻 燥枣 藻灶增蚤则燥灶皂藻灶贼 葬灶凿 责澡赠造燥早藻灶蚤糟 遭葬糟噪早则燥怎灶凿 燥灶 增葬则蚤葬贼蚤燥灶 蚤灶 造藻葬枣 葬灶凿 枣蚤灶藻 则燥燥贼 贼则葬蚤贼泽 蚤灶 贼澡藻 再葬灶澡藻 砸蚤增藻则 糟葬贼糟澡皂藻灶贼袁
杂澡葬葬灶曾蚤袁 悦澡蚤灶葬 在匀耘晕郧 再蚤灶早袁 宰耘晕 在澡燥灶早皂蚤灶早袁 杂韵晕郧 郧怎葬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圆远愿圆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悦澡葬灶早藻泽 燥枣 泽燥蚤造 责则燥责藻则贼蚤藻泽 蚤灶 则藻鄄增藻早藻贼葬贼蚤燥灶 泽贼葬早藻泽 燥灶 泽造燥责蚤灶早鄄造葬灶凿 憎蚤贼澡 责怎则责造藻 泽燥蚤造泽 蚤灶 澡藻灶早赠葬灶早 燥枣 匀怎灶葬灶 孕则燥增蚤灶糟藻袁 杂燥怎贼澡鄄糟藻灶贼则葬造
悦澡蚤灶葬 再粤晕郧 晕蚤灶早袁在韵哉 阅燥灶早泽澡藻灶早袁再粤晕郧 酝葬灶赠怎葬灶袁藻贼 葬造 渊圆远怨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灾怎造灶藻则葬遭蚤造蚤贼赠 葬泽泽藻泽泽皂藻灶贼 燥灶 贼澡藻 皂葬灶早则燥增藻 藻糟燥泽赠泽贼藻皂泽 蚤灶 择蚤灶扎澡燥怎 遭葬赠 怎灶凿藻则 泽藻葬 造藻增藻造 则蚤泽藻
蕴陨 杂澡葬泽澡葬袁 酝耘晕郧 载蚤葬灶憎藻蚤袁 郧耘 在澡藻灶皂蚤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圆苑园圆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阅赠灶葬皂蚤糟泽 燥枣 遭蚤燥皂葬泽泽 葬灶凿 责则燥凿怎糟贼蚤增蚤贼赠 燥枣 贼澡则藻藻 皂葬躁燥则 责造葬灶贼葬贼蚤燥灶 贼赠责藻泽 蚤灶 泽燥怎贼澡藻则灶 悦澡蚤灶葬
阅哉 匀怎袁 在耘晕郧 云怎责蚤灶早袁 宰粤晕郧 运藻造蚤灶袁 藻贼 葬造 渊圆苑员圆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云怎灶早葬造 凿蚤增藻则泽蚤贼赠 蚤灶 悦怎灶灶蚤灶早澡葬皂蚤葬 造葬灶糟藻燥造葬贼葬 责造葬灶贼葬贼蚤燥灶 泽燥蚤造 匀耘 再怎葬灶澡葬燥袁 在匀韵哉 郧怎燥赠蚤灶早袁宰粤晕郧 杂澡藻灶躁蚤藻袁藻贼 葬造 渊圆苑圆缘冤噎噎噎噎噎
砸藻泽责燥灶泽藻 燥枣 泽葬灶凿赠 增藻早藻贼葬贼蚤燥灶 糟澡葬则葬糟贼藻则蚤泽贼蚤糟泽 贼燥 责则藻糟蚤责蚤贼葬贼蚤燥灶 糟澡葬灶早藻 蚤灶 匀燥则择蚤灶 杂葬灶凿赠 蕴葬灶凿
在匀粤晕郧 蕴葬皂藻蚤袁 蕴陨哉 载蚤灶责蚤灶早袁 在匀粤韵 载怎藻赠燥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圆苑猿苑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悦澡葬则葬糟贼藻则蚤泽贼蚤糟泽 燥枣 糟葬则遭燥灶 泽贼燥则葬早藻 葬灶凿 泽藻择怎藻泽贼则葬贼蚤燥灶 燥枣 砸燥遭蚤灶蚤葬 责泽藻怎凿燥葬糟葬糟蚤葬 枣燥则藻泽贼 造葬灶凿 糟燥灶增藻则贼藻凿 遭赠 枣葬则皂造葬灶凿 蚤灶 贼澡藻 匀蚤造造赠 蕴燥藻泽泽
孕造葬贼藻葬怎 砸藻早蚤燥灶 杂匀耘晕 允蚤葬责藻灶早袁 在匀粤晕郧 宰藻灶澡怎蚤 渊圆苑源远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蕴葬灶凿泽糟葬责藻袁 砸藻早蚤燥灶葬造 葬灶凿 郧造燥遭葬造 耘糟燥造燥早赠
云燥则藻泽贼 皂蚤糟则燥糟造蚤皂葬贼藻 糟澡葬灶早藻 葬造燥灶早 憎蚤贼澡 贼澡藻 泽怎糟糟藻泽泽蚤燥灶 葬灶凿 则藻泽责燥灶泽藻 贼燥 糟造蚤皂葬贼藻 糟澡葬灶早藻 蚤灶 泽燥怎贼澡 泽怎遭贼则燥责蚤糟葬造 则藻早蚤燥灶
蕴陨哉 载蚤葬燥凿燥灶早袁 在匀韵哉 郧怎燥赠蚤袁 悦匀耘晕 载蚤怎扎澡蚤袁 藻贼 葬造 渊圆苑缘缘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阅则燥怎早澡贼 增葬则蚤葬贼蚤燥灶泽 燥枣 憎蚤灶贼藻则 憎澡藻葬贼 蚤灶 凿蚤枣枣藻则藻灶贼 早则燥憎贼澡 泽贼葬早藻泽 葬灶凿 藻枣枣藻糟贼泽 燥枣 糟造蚤皂葬贼藻 贼则藻灶凿 蚤灶 匀怎葬灶早鄄匀怎葬蚤鄄匀葬蚤 孕造葬蚤灶袁 悦澡蚤灶葬
载哉 允蚤葬灶憎藻灶袁允哉 匀怎蚤袁蕴陨哉 匝蚤灶袁藻贼 葬造 渊圆苑远缘冤
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砸藻泽燥怎则糟藻 葬灶凿 陨灶凿怎泽贼则蚤葬造 耘糟燥造燥早赠
粤 皂藻贼澡燥凿 燥枣 藻灶增蚤则燥灶皂藻灶贼 葬泽泽藻泽泽皂藻灶贼 燥枣 皂蚤灶藻则葬造 则藻泽燥怎则糟藻泽 责造葬灶灶蚤灶早 枣燥则 泽澡葬灶曾蚤 责则燥增蚤灶糟藻泽 遭葬泽藻 燥灶 郧陨杂
蕴陨哉 宰藻蚤袁 阅哉 孕藻蚤躁怎灶袁蕴陨 再燥灶早枣藻灶早 渊圆苑苑缘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粤 灶藻憎 葬责责则燥葬糟澡 贼燥 葬泽泽藻泽泽 贼澡藻 憎葬贼藻则 枣燥燥贼责则蚤灶贼 燥枣 澡赠凿则燥责燥憎藻则院 葬 糟葬泽藻 泽贼怎凿赠 燥枣 贼澡藻 酝蚤赠怎灶 则藻泽藻则增燥蚤则 蚤灶 悦澡蚤灶葬
在匀粤韵 阅葬灶凿葬灶袁 蕴陨哉 允怎灶早怎燥袁在匀粤韵 载怎 渊圆苑愿苑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园园愿圆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猿源卷摇
叶生态学报曳圆园员源年征订启事
叶生态学报曳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袁中国生态学学会尧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生态学
高级专业学术期刊袁创刊于 员怨愿员年袁报道生态学领域前沿理论和原始创新性研究成果遥 坚持野百花齐放袁百家
争鸣冶的方针袁依靠和团结广大生态学科研工作者袁探索生态学奥秘袁为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搭建交流平台袁
促进生态学研究深入发展袁为我国培养和造就生态学科研人才和知识创新服务尧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遥
叶生态学报曳主要报道生态学及各分支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原始创新性科研成果遥 特别欢
迎能反映现代生态学发展方向的优秀综述性文章曰研究简报曰生态学新理论尧新方法尧新技术介绍曰新书评价和
学术尧科研动态及开放实验室介绍等遥
叶生态学报曳为半月刊袁大 员远开本袁圆愿园页袁国内定价 怨园元 辕册袁全年定价 圆员远园元遥
国内邮发代号院愿圆鄄苑袁国外邮发代号院酝远苑园
标准刊号院陨杂杂晕 员园园园鄄园怨猿猿摇 摇 悦晕 员员鄄圆园猿员 辕 匝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袁也可直接与编辑部联系购买遥 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尧科研单位尧高等院校尧图书
馆等订阅遥
通讯地址院 员园园园愿缘 北京海淀区双清路 员愿号摇 电摇 摇 话院 渊园员园冤远圆怨源员园怨怨曰 远圆愿源猿猿远圆
耘鄄皂葬蚤造院 泽澡藻灶早贼葬蚤曾怎藻遭葬燥岳 则糟藻藻泽援葬糟援糟灶摇 网摇 摇 址院 憎憎憎援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援糟灶
本期责任副主编摇 祖元刚摇 摇 摇 编辑部主任摇 孔红梅摇 摇 摇 执行编辑摇 刘天星摇 段摇 靖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渊杂匀耘晕郧栽粤陨摇 载哉耘月粤韵冤渊半月刊摇 员怨愿员年 猿月创刊冤
第 猿源卷摇 第 员园期摇 渊圆园员源年 缘月冤
粤悦栽粤 耘悦韵蕴韵郧陨悦粤 杂陨晕陨悦粤摇渊杂藻皂蚤皂燥灶贼澡造赠袁杂贼葬则贼藻凿 蚤灶 员怨愿员冤摇灾燥造郾 猿源摇 晕燥郾 员园 渊酝葬赠袁 圆园员源冤
编摇 摇 辑摇 叶生态学报曳编辑部
地址院北京海淀区双清路 员愿号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园愿缘
电话院渊园员园冤远圆怨源员园怨怨憎憎憎援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援糟灶泽澡藻灶早贼葬蚤曾怎藻遭葬燥岳 则糟藻藻泽援葬糟援糟灶
主摇 摇 编摇 王如松
主摇 摇 管摇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摇 摇 办摇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地址院北京海淀区双清路 员愿号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园愿缘
出摇 摇 版摇
摇 摇 摇 摇 摇 地址院北京东黄城根北街 员远号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苑员苑
印摇 摇 刷摇 北京北林印刷厂
发 行摇
地址院东黄城根北街 员远号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苑员苑
电话院渊园员园冤远源园猿源缘远猿耘鄄皂葬蚤造院躁燥怎则灶葬造岳 糟泽责早援灶藻贼
订摇 摇 购摇 全国各地邮局
国外发行摇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地址院北京 猿怨怨信箱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园源源
广告经营
许 可 证摇 京海工商广字第 愿园员猿号
耘凿蚤贼藻凿 遭赠摇 耘凿蚤贼燥则蚤葬造 遭燥葬则凿 燥枣
粤悦栽粤 耘悦韵蕴韵郧陨悦粤 杂陨晕陨悦粤
粤凿凿院员愿袁杂澡怎葬灶早择蚤灶早 杂贼则藻藻贼袁匀葬蚤凿蚤葬灶袁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园愿缘袁悦澡蚤灶葬
栽藻造院渊园员园冤远圆怨源员园怨怨
憎憎憎援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援糟灶
泽澡藻灶早贼葬蚤曾怎藻遭葬燥岳 则糟藻藻泽援葬糟援糟灶
耘凿蚤贼燥则鄄蚤灶鄄糟澡蚤藻枣摇 宰粤晕郧 砸怎泽燥灶早
杂怎责藻则增蚤泽藻凿 遭赠摇 悦澡蚤灶葬 粤泽泽燥糟蚤葬贼蚤燥灶 枣燥则 杂糟蚤藻灶糟藻 葬灶凿 栽藻糟澡灶燥造燥早赠
杂责燥灶泽燥则藻凿 遭赠摇 耘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杂燥糟蚤藻贼赠 燥枣 悦澡蚤灶葬
砸藻泽藻葬则糟澡 悦藻灶贼藻则 枣燥则 耘糟燥鄄藻灶增蚤则燥灶皂藻灶贼葬造 杂糟蚤藻灶糟藻泽袁 悦粤杂
粤凿凿院员愿袁杂澡怎葬灶早择蚤灶早 杂贼则藻藻贼袁匀葬蚤凿蚤葬灶袁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园愿缘袁悦澡蚤灶葬
孕怎遭造蚤泽澡藻凿 遭赠摇 杂糟蚤藻灶糟藻 孕则藻泽泽
粤凿凿院员远 阅燥灶早澡怎葬灶早糟澡藻灶早早藻灶 晕燥则贼澡 杂贼则藻藻贼袁
月藻蚤躁蚤灶早摇 员园园苑员苑袁悦澡蚤灶葬
孕则蚤灶贼藻凿 遭赠摇 月藻蚤躁蚤灶早 月藻蚤 蕴蚤灶 孕则蚤灶贼蚤灶早 匀燥怎泽藻袁
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园愿猿袁悦澡蚤灶葬
阅蚤泽贼则蚤遭怎贼藻凿 遭赠摇 杂糟蚤藻灶糟藻 孕则藻泽泽
粤凿凿院员远 阅燥灶早澡怎葬灶早糟澡藻灶早早藻灶 晕燥则贼澡
杂贼则藻藻贼袁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苑员苑袁悦澡蚤灶葬
栽藻造院渊园员园冤远源园猿源缘远猿
耘鄄皂葬蚤造院躁燥怎则灶葬造岳 糟泽责早援灶藻贼
阅燥皂藻泽贼蚤糟 摇 摇 粤造造 蕴燥糟葬造 孕燥泽贼 韵枣枣蚤糟藻泽 蚤灶 悦澡蚤灶葬
云燥则藻蚤早灶 摇 摇 悦澡蚤灶葬 陨灶贼藻则灶葬贼蚤燥灶葬造 月燥燥噪 栽则葬凿蚤灶早
悦燥则责燥则葬贼蚤燥灶
粤凿凿院孕援韵援月燥曾 猿怨怨 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园源源袁悦澡蚤灶葬
摇 陨杂杂晕 员园园园鄄园怨猿猿悦晕 员员鄄圆园猿员 辕 匝 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邮发代号 愿圆鄄苑 国外发行代号 酝远苑园 定价 怨园郾 园园元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