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植物学报 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2014, 49 (1): 120–126, www.chinbullbotany.com
doi: 10.3724/SP.J.1259.2014.00120
——————————————————
收稿日期: 2013-03-11; 接受日期: 2013-07-23
基金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No.2012AA101202)、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央级基本科研业务费预算增量项目(No.2013ZL007)和国际
原子能机构项目(RAS/5/056)
* 通讯作者。E-mail: liuluxiang@caas.cn
一种小麦叶片气孔保卫细胞观察样品的制备方法
赵林姝, 刘录祥*, 古佳玉, 郭会君, 李军辉, 谢永盾, 赵世荣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农作物航天诱变技术改良中心, 北京 100081
摘要 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花粉植株的叶片为材料, 利用整体透明技术制备小麦叶片气孔保卫细胞的观察样品, 比
较了4种透明剂的样品制备效果。结果表明, 利用整体透明技术制备小麦叶片气孔保卫细胞观察样品, 无需经过叶片撕取和
刮制步骤, 样品制备方法简便且高效; 用甘油溶液、饱和水合三氯乙醛及水合三氯乙醛与甘油的混合液3种透明剂处理小麦
叶片后, 在普通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清晰的气孔保卫细胞。
关键词 花粉植株, 倍性鉴定, 保卫细胞, 小麦, 整体透明技术
赵林姝, 刘录祥, 古佳玉, 郭会君, 李军辉, 谢永盾, 赵世荣 (2014). 一种小麦叶片气孔保卫细胞观察样品的制备方法. 植
物学报 49, 120–126.
小麦(Triticum aestivum)叶片气孔器由2个哑铃
状的保卫细胞组成。有研究表明, 小麦叶片气孔保卫
细胞的长度可作为鉴定花粉植株倍性的一个指标(王
培等, 1989; 范光年和王培, 1990)。此外, 根据水浇
地及旱地条件下小麦旗叶叶尖气孔保卫细胞长度的
差值还可初步判断小麦不同基因型的耐旱性(王培等,
1990; 范光年, 1991; 范光年和王培, 1993)。因此, 小
麦叶片气孔保卫细胞长度观察方法的研究对倍性鉴
定和耐旱性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叶片气孔保卫细胞观察样品的制备一般采
用直接撕取法(刘沛和顾沛雯, 1993)、刮制法(王培等,
1989)、透明胶带粘取法(陈佰鸿等, 2004; 段云峰等,
2008)和离析法(封涛和胡东, 2008; 师长海等, 2010)。
由于小麦叶片表皮与叶肉结合紧密, 在实际应用中使
用这些方法一方面需要操作者掌握熟练的表皮撕取或
刮制技巧; 另一方面叶片样品的长度需符合要求, 否
则不易进行操作, 由此导致成功率低和定位性差。
整体透明技术是植物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技术,
多用于植物花粉粒、胚、子房和病原物的观察(Koga
and Kobayashi, 1980; Bruzzese and Hasan, 1983;
Keane et al., 1988; 赵世绪等, 1993; Van Baarlen et
al., 2002; 陈庆亮等, 2005; Liberato et al., 2005;
Noyes and Allison, 2005; 李彦坤等, 2011)。经常使
用的透明剂有强碱、冬青油、甘油、“Herr41/2”、
水合氯醛、二甲苯、氯仿和丁香油等(Herr, 1971; 郝
建华和强盛, 2007)。近年来, 有研究者(赵志敬等,
2010)将整体透明技术用于半夏(Pinellia ternate)叶
表皮的形态观察, 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本实验探索利
用整体透明技术制备小麦叶片气孔保卫细胞观察样
品的可行性, 比较氢氧化钾等4种透明剂的透明效果,
期望找到一种操作方便、定位性好且清晰度高的小麦
叶片气孔保卫细胞观察样品的制备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以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获得的未进行加倍处理的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花粉植株叶片为试材。全
部花粉植株种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
圃场实验田(北京)。于花粉植株拔节前(3月20日左右)
取样并挂牌标记。
1.2 实验方法
1.2.1 化学试剂
使用乙醇/乙酸混合液(6份无水乙醇与1份冰醋酸混
合)对样品进行固定; 用10%氢氧化钾溶液(1 g氢氧
·技术方法·
赵林姝等: 一种小麦叶片气孔保卫细胞观察样品的制备方法 121
化钾溶于10 mL蒸馏水)、甘油溶液(1 mL甘油溶于2
mL蒸馏水)、饱和水合三氯乙醛溶液(4 g水合三氯乙
醛溶于1 mL蒸馏水)以及三氯乙醛和甘油混合液(8 g
水合三氯乙醛溶于1 mL甘油和2 mL蒸馏水)对样品进
行透明处理。所用试剂均购自北京化学试剂公司。
1.2.2 叶片处理方法
本实验中小麦叶片样品的制备分为3步。(1) 利用乙醇
和乙酸混合液对叶片样品进行固定, 其方法是用剪刀
剪取已挂牌小麦花粉植株的倒二叶叶片叶尖部分约
1.0 cm, 放入装有乙醇乙酸混合液的离心管中室温固
定24小时, 以使叶片样品停止分裂并保持活体状态;
(2) 去掉乙醇乙酸混合液进行脱水处理, 先用70%乙
醇室温浸泡30分钟, 再用无水乙醇室温浸泡2次, 每
次30分钟, 以利于下一步的透明处理获得较好效果;
(3) 去掉乙醇溶液, 用10%氢氧化钾溶液、甘油溶液、
饱和水合三氯乙醛溶液以及三氯乙醛和甘油混合液4
种透明剂对固定和脱水后的小麦叶片样品分别处理
2、4、6、24和48小时。为了获得较好的透明效果, 透
明处理前可用手术刀将叶片切成0.5 cm×0.5 cm的
小块。
1.2.3 叶片观察
使用OlympusSZX16体式显微镜对固定、脱水和透明
各步骤处理后的小麦叶片样品进行观察(背景为黑色)
并拍照。
用OlympusBX51显微镜对叶片的气孔及其保卫
细胞进行观察。观察样品的准备方法如下: 首先将不
同透明剂处理过的叶片样品置于载玻片上, 用手术刀
将叶片切成约1 mm大小, 之后在样品上滴一滴透明
液并盖上盖玻片。
1.2.4 保卫细胞长度测量及倍性分析方法和花粉植
株育性统计方法
使用DP2-BSW软件对花粉植株叶片气孔保卫细胞的
长度进行测量, 每个叶片测量4个气孔, 以4个气孔保
卫细胞长度的平均值作为该样品值。根据王培等
(1989)对小麦花粉植株叶片保卫细胞长度的测量结
果进行分析, 将保卫细胞长度大于65 μm的小麦花粉
植株归为二倍体, 其成熟期植株应表现可育; 保卫细
胞长度小于65 μm的小麦花粉植株归为单倍体, 其成
熟期植株应表现不育。
于成熟期调查统计田间育性。鉴于小麦自然异交
率小于5%, 故以结实率5%为划分标准。花粉植株全
部分蘖结实率均小于5%为不育株, 均大于5%为可育
株。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步骤处理后的小麦叶片样品观察
小麦叶片经过固定处理后肉眼可见叶片完全褪色, 变
成黄色并且变脆(图1B)。进一步脱水处理后叶片仍为
黄色, 但变软, 易于用手术刀片进行切割(图1C)。
小麦叶片经4种透明剂——10%氢氧化钾溶液、
甘油溶液、饱和水合三氯乙醛及水合三氯乙醛和甘油
混合液处理后效果各不相同。透明剂处理时间对叶片
颜色无影响, 经10%氢氧化钾和甘油溶液处理2、4、
6、24和48小时后, 叶片均呈浅黄色(图1D, E); 经饱
和三氯乙醛溶液透明处理2、4、6、24和48小时后, 叶
片均呈白色(图1F); 经水合三氯乙醛和甘油混合液透
明处理2、4、6、24和48小时后, 叶片均变得完全透
明(图1G)。甘油溶液、饱和水合三氯乙醛及水合三氯
乙醛和甘油混合液3种透明剂处理时间对叶片结构均
无影响, 不同时间透明处理后叶片结构均保持完整。
10%氢氧化钾透明剂处理时间对叶片结构有影响, 处
理2或4小时后叶片结构完好, 但处理6小时后叶片结
构受到破坏, 必须用镊子轻轻夹取才能保持叶片完
整, 处理24和48小时后叶片受损加重, 特别是处理
48小时后叶片严重受损, 镊子轻轻一夹即破损。
2.2 不同透明剂处理后小麦叶片样品的显微观察
使用OlympusBX51显微镜对经过4种透明剂处理2、
4、6、24和48小时后的小麦花粉植株叶片样品进行
观察。结果表明, 叶片经不同时间的透明剂处理后,
在10倍(图2)和40倍(图3)物镜下的观察结果均无差
异。
不同透明剂的透明效果差异明显, 10%氢氧化钾
溶液透明处理2、4、6、24和48小时后, 10倍物镜下
均可观察到清晰的叶片表皮长细胞和长细胞之间的
短细胞、维管束、气孔器及表皮绒毛结构(图2A–E); 40
倍物镜下均可观察到气孔器结构, 但保卫细胞边界不
清, 不利于准确测量保卫细胞的长度(图3A–E)。甘油
122 植物学报 49(1) 2014
图1 OlympusSZX16体式显微镜下各步骤处理后的小麦叶片
(A) 新鲜叶片; (B) 固定处理后叶片; (C) 脱水处理后叶片; (D) 10%氢氧化钾处理后叶片; (E) 甘油溶液处理后叶片; (F) 饱和三氯乙
醛溶液处理后叶片; (G) 三氯乙醛和甘油混合液处理后叶片。Bar=500 μm
Figure 1 Wheat leaf profiles of different agent treatments via dissecting microscope OlympusSZX16
(A) Fresh leaf; (B) The leaf after fixing treatment; (C) The leaf after dehydration processing; (D) The leaf after treatment with
10%KOH; (E) The leaf after treatment with glycerite; (F) The leaf after treatment with saturation chloral hydrate; (G) The leaf after
treatment with mixed solution of chloral hydrate and glycerin. Bar=500 μm
赵林姝等: 一种小麦叶片气孔保卫细胞观察样品的制备方法 123
图3 不同透明剂处理后小麦叶片的显微观察(40倍物镜)
(A)–(E) 10%氢氧化钾处理2、4、6、24和48小时后叶片; (F)–(J) 甘油溶液处理2、4、6、24和48小时后叶片; (K)–(O) 饱和三氯乙
醛溶液处理2、4、6、24和48小时后叶片; (P)–(T) 三氯乙醛和甘油混合液处理2、4、6、24和48小时后叶片。Bar=50 μm
Figure 3 Microscopic profiles of wheat leaf surface after whole clearing with different clearing agents (objective 40×)
(A)–(E) The leaf surface after treatment with 10%KOH for 2, 4, 6, 24, 48 hours; (F)–(J) The leaf surface after treatment with
glycerite for 2, 4, 6, 24, 48 hours; (K)–(O) The leaf surface after treatment with saturation chloral hydrate for 2, 4, 6, 24, 48 hours;
(P)–(T) The leaf surface after treatment with mixed solution of chloral hydrate and glycerin for 2, 4, 6, 24, 48 hours. Bar=50 μ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图2 不同透明剂处理后小麦叶片的显微观察(10倍物镜)
(A)–(E) 10%氢氧化钾处理2、4、6、24和48小时后叶片, 箭头示表皮绒毛; (F)–(J) 甘油溶液处理2、4、6、24和48小时后叶片, 箭
头示表皮绒毛; (K)–(O) 饱和三氯乙醛溶液处理2、4、6、24和48小时后叶片, 箭头示表皮绒毛; (P)–(T) 三氯乙醛和甘油混合液处
理2、4、6、24和48小时后叶片, 箭头示表皮绒毛。Bar=200 μm
Figure 2 Microscopic profiles of wheat leaf surface after whole clearing with different clearing agents (objective 10×)
(A)–(E) The leaf surface after treatment with 10%KOH for 2, 4, 6, 24, 48 hours, showing the leaf epidermal hairs; (F)–(J) The leaf
surface after treatment with glycerite for 2, 4, 6, 24, 48 hours, showing the leaf epidermal hairs; (K)–(O) The leaf surface after
treatment with saturation chloral hydrate for 2, 4, 6, 24, 48 hours, showing the leaf epidermal hairs; (P)–(T) The leaf surface after
treatment with mixed solution of chloral hydrate and glycerin for 2, 4, 6, 24, 48 hours, showing the leaf epidermal hairs. Bar=200 μm
124 植物学报 49(1) 2014
表1 整体透明技术应用于小麦花粉植株倍性鉴定的准确率
Table 1 Accuracy of identified chromosome ploidy by wholemount clearing techniques in wheat pollen plants
The length of stomatal guard cell (μm) The number of plants Fertile plants Sterile plants Accuracy (%)
65.0–90.6 87 83 4 95.40
35.6–60.0 144 2 142 98.61
溶液透明处理2、4、6、24和48小时后效果均不理想,
10倍物镜下图像均不清晰(图2F–J); 40倍物镜下可观
察到清晰的气孔、保卫细胞、副卫细胞及气孔结构(图
3F–J), 可准确测量小麦叶片气孔保卫细胞的长度。饱
和三氯乙醛、水合三氯乙醛和甘油混合液2种透明剂
处理2、4、6、24和48小时后叶片显微图像清晰, 在
显微镜物镜放大倍数为10倍时可清楚地观察到小麦
叶片表皮的长细胞和长细胞之间的短细胞、维管束、
气孔器及表皮绒毛结构(图2K–T); 在显微镜物镜放
大倍数为40倍时可观察到清晰的气孔、保卫细胞、副
卫细胞及气孔结构(图3K–T), 可准确测量小麦叶片
气孔保卫细胞的长度。
2.3 整体透明技术应用于小麦花粉植株倍性鉴定
的效果
使用OlympusBX51显微镜对用水合三氯乙醛和甘油
混合液透明处理6小时后的231株小麦花粉植株叶片
的保卫细胞进行观察, 结果全部小麦花粉植株的叶片
样品均观察到了清晰的气孔器图像, 说明此样品制备
方法不仅在个别样品的制备观察中可获得较好效果,
而且对大批量的样品观察同样适用。根据所测花粉植
株气孔保卫细胞的长度进行倍性分析(表1), 结果有
144株花粉植株预测为单倍体(图4A), 87株花粉植株
预测为二倍体(图4B); 成熟期在田间对这231株花粉
植株的育性进行了调查, 结果根据保卫细胞长度预测
为单倍体的144株中有142株不育, 准确率为98.61%;
根据保卫细胞长度预测为二倍体的87株中有83株可
育, 准确率为95.40%。说明本实验建立的小麦叶片样
品制备方法用于保卫细胞长度测量, 进而进行花粉植
株倍性鉴定是可行的。
2.4 讨论
小麦叶片细长, 直接撕取法(刘沛和顾沛雯, 1993)往
往会将叶肉带下, 无法准确观察; 胶带粘取法(陈佰
鸿等, 2004; 段云峰等, 2008)也存在表皮粘着叶肉的
图4 单倍体及二倍体小麦花粉植株的气孔保卫细胞
(A) 单倍体花粉植株气孔保卫细胞的长度为53.86 μm; (B) 二
倍体花粉植株气孔保卫细胞的长度为81.44 μm。Bar=50 μm
Figure 4 Stomatal guard cells in haploid and diploid an-
ther-derived plants of wheat
(A) Length of stomatal guard cells in haploid is 53.86 μm; (B)
Length of stomatal guard cells in diploid is 81.44 μm. Bar=50
μm
问题 ; 铬酸离析法(封涛和胡东 , 2008; 师长海等 ,
2010)是先将叶片中的叶肉破坏掉, 再剥离表皮, 在
表皮剥离过程中容易造成支离破碎。以上几种方法均
需要经过撕取叶片表皮的步骤, 都存在表皮与叶肉难
分离的问题, 不易撕取成功, 从而影响样品的观察效
赵林姝等: 一种小麦叶片气孔保卫细胞观察样品的制备方法 125
果。刮制法(王培等, 1989)在刮制时力度和角度不易
掌握, 会出现叶肉刮除不彻底的现象, 从而影响样品
观察的清晰度。本实验利用整体透明技术制备小麦叶
片气孔保卫细胞观察样品, 只需对叶片进行固定、脱
水和透明3个步骤即可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免去了
表皮撕取或叶肉刮制步骤, 操作简便易行, 取材少、
成本低、定位性好、压片清晰度高且气孔真实性好, 适
用于幼嫩和成熟叶片的气孔观察, 为小麦花粉植株倍
性鉴定研究中大量的、成批的气孔保卫细胞观察提供
了一种方便、快捷且高效的样品制备方法。
本实验选用4种透明剂, 每种透明剂选用5种处
理时间(2、4、6、24和48小时)对小麦花粉植株叶片
进行处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 经不同时间透明处理
后的叶片, 其气孔保卫细胞清晰度无差异。因此在实
际工作中进行大量样品观察时, 可以不受时间限制,
为大量样品的观察提供了方便。经不同透明剂处理后
的叶片, 其气孔保卫细胞清晰度差异明显, 其中甘油
溶液、饱和三氯乙醛及水合三氯乙醛和甘油混合液3
种透明剂处理叶片后, 40倍物镜下均观察到了清晰的
气孔结构, 可精确地进行气孔保卫细胞长度的测量。
由于水合三氯乙醛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气味, 从环保安
全角度考虑, 在制备小麦叶片气孔保卫细胞观察样品
时建议选用甘油作为透明剂。
参考文献
陈佰鸿, 李新生, 曹孜义, 姚庆荣 (2004). 一种用透明胶带粘
取叶片表皮观察气孔的方法. 植物生理学通讯 40, 215–
218.
陈庆亮, 翟志席, 杨重军, 王华磊, 周海鹰, 郭玉海 (2005).
肉苁蓉种子和胚的整体透明染色技术研究 . 中草药 36,
1559–1561.
段云峰, 王幼宁, 李霞 (2008). 一种获得叶片表皮观察气孔
的简易方法及其应用. 华北农学报 23(增刊), 73–76.
范光年 (1991). 保卫细胞是鉴定小麦耐旱性基因型的一个指
标. 生物学杂志 (2), 13–15.
范光年, 王培 (1990). 小麦植株叶片不同部位保卫细胞长度
观察. 植物学通报 7, 70–70.
范光年, 王培 (1993). 小麦旗叶保卫细胞长度的分布. 植物学
通报 10, 57–57.
封涛, 胡东 (2008). 单子叶植物叶片气孔观察方法改良的研
究. 植物研究 28, 82–84.
郝建华, 强胜 (2007). 整体透明技术在植物生物学中的应用
实例及其剖析. 植物学通报 24, 490–497.
李彦坤, 藏巩固, 赵立宁, 李育君, 唐蜻, 程超华 (2011). 整
体透明技术观察悬铃叶苎麻胚胎发育的方法研究. 中国麻
业科学 33, 142–146.
刘沛, 顾沛雯 (1993). 利用保卫细胞长度对小麦花粉植株的
倍性进行鉴定. 宁夏农学院学报 14, 49–55.
师长海, 李玉欣, 董宝娣, 乔匀周, 刘孟雨 (2010). 禾本科植
物叶片表皮气孔观察的样品制备方法改良. 植物生理学通
讯 46, 395–398.
王培, 陈玉蓉, 方仁, 吴兰佩, 朱至清 (1989). 用保卫细胞鉴
定花粉植株倍性方法的研究.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5, 141–
145.
王培, 方仁, 范光年 (1990). 基因型和灌溉对小麦旗叶保卫
细胞长度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5, 24–28.
赵世绪, 杜中, 凌祖铭 (1993). 用子房整体透明法和微分干
涉差显微镜研究水稻的胚胎发育. 遗传 15(4), 33–33.
赵志敬, 郑道光, 严师节, 陈集双 (2010). 用透明法观察三种
叶型半夏叶的表皮形态. 科技通报 26, 413–416.
Bruzzese E, Hasan S (1983). A whole leaf clearing and
staining technique for host specificity studies of rust fungi.
Plant Pathol 32, 335–338.
Herr JMJ (1971). A new clearing-squash technique for the
study of ovule development in angiosperms. Am J Bot 58,
785–790.
Keane PJ, Limongiello N, Warren MA (1988). A modified
method for clearing and staining leaf-infecting fungi in
whole leaves. Aust Plant Pathol 17, 37–38.
Koga H, Kobayashi T (1980). A whole-leaf clearing and
staining technique to observe the invaded hyphae of blast
fungus and host responses in rice leaves. Jpn J Phyto-
pathol 46, 679–681.
Liberato JR, Barreto RW, Shivas RG (2005). Leaf-clearing
and staining techniques for the observation of conidio-
phores in the Phyllactinioideae (Erysiphaceae). Aust Plant
Pathol 34, 401–404.
Noyes RD, Allison JR (2005). Cytology, ovule develop-
ment, and pollen quality in sexual Erigeron strigosus
(Asteraceae). Inter J Plant Sci 166, 49–59.
Van Baarlen P, de Jong JH, Van Dijk PJ (2002). Com-
parative cyto-embryological investigations of sexual and
apomictic dandelions (Taraxacum) and their apomictic
hybrids. Sex Plant Reprod 15, 31–38.
126 植物学报 49(1) 2014
A Method to Improve Sample Preparation for Observing Stomata
Guard Cells in Triticum aestivum
Linshu Zhao, Luxiang Liu*, Jiayu Gu, Huijun Guo, Junhui Li, Yongdun Xie, Shirong Zhao
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National Center of Space Mutagenesis for Crop
Improvement,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We developed an efficient whole-leaf clearing method for observing stomata guard cells of anther-derived
plants in Triticum aestivum. We compared the effect of 4 different clearing agents. With this method, we could obtain a
sample for observing stomata guard cells in wheat without mesophyll tearing and shaving. After leaf treatment with glyc-
erite, saturation with chloral hydrate and mixed solution of chloral hydrate and glycerin revealed clear images of stomata
guard cells by microscopy.
Key words anther-derived plant, ploidy identification, guard cells, Triticum aestivum, whole-leaf clearing technique
Zhao LS, Liu LX, Gu JY, Guo HJ, Li JH, Xie YD, Zhao SR (2014). A method to improve sample preparation for ob-
serving stomata guard cells in Triticum aestivum. Chin Bull Bot 49, 120–126.
———————————————
*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liuluxiang@caas.cn
(责任编辑: 孙冬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