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s of vegetation cover and precipitation on the process of sediment produced by erosion in a small drainage basin of loess region

黄土地区小流域植被覆盖和降水对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



全 文 :第 26卷第 1期
2006年 1月
生 态 学 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Vo1.26.No.1
Jan.,2006
黄土地区小流域植被覆盖和降水对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
余新晓 ,张学霞 ,李建牢 ,张满良 ,谢媛媛
(1.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2.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 100083
3,黄河水利委员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甘肃天水 741000)
摘要:以 1982—2000年吕二沟地区的水文气象观测资料与遥感资料为数据源,进行流域产沙强度与径流指标、降水指标、植被
覆盖指标之间的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流域产沙强度随径流指标、降雨指标的增加而增大,随植被覆盖指标的增加而
减小。为了区分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对侵蚀产沙的影响,采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之后再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来确定
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植被盖度和降水变化对吕二沟流域土壤侵蚀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45.7%和54.3%,可见土壤侵蚀量
受降水的影响要略大于受植被覆盖的影响。
关键词i植被覆盖;降水 ;产沙强度
文章编号:1000—0933(2006)01.0OOl一08 中圈分类号:P333.4,P463,O14,S157,X17 文献标识码:A ‘
Effects of vegetation cover and precipitation on the process of sediment produced by
erosion in a smal drainage basin of loess regi0n
YU Xin—Xiao 一,ZHANG Xue-Xia 一,LI Jian.Lao3,ZHANG Man.Liang3,XIE Yuan.Yuan (1
.嘶 6。 ofSoil&阮衙
Conservation and Desert Prevention·Ministry of Education,Be~ing 100083,China;2.Colege D,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China;3.Scientifc Trial Station ofSoil&Water Comervation in Tianshui City,Water Comervancy Commitee ofYelow River,Tianshai City,
741000,China).ActaEcologlca Sinica,2OO6,26(1):1—8.
Abstract:With growing concerns on changes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more and more scholars have
focused their researches on understanding how vegetation covers and atmospheric conditions respond to soil erosion in drainage
basins.And former studies showed that both the natural factors such as precipitation,vegetation。slope of terrain,soil properties
and human activities were the main factors to afect the amount of Sediment Produced by Erosion in the water basin.And there
were special conditions of clima te and soil that were unique to loess areas for works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s.So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il erosion and vegetation& precipitation were very complicated and interesting.
As a loess area,the Ltiergou basin with the area of 12.1 km2 lies in west of China
. The basin was a key area of high water
and soil erosion forty years ago,but the area of vegetation cover became larger and larger because of highly efective works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In the factors afecting the amount of sediment produced by erosion in the study area,which was more
important for soil erosion:vegetation cover or precipitation?This question has been discussed in the expert’s community since long
time.And the Ltlergou basin was the natural and ideal test basin.
Based Oil water observation data,clima te data and NOAA/AVHRR NDVI images collected from 1982a to 2000a in the
Ltlergou basin of loess areas,analyses of the correlation and multi-variable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discuss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mount of sediment produced by erosion and water indexes,precipitation factors and vegetation cover.The conclusions
8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precipitation indexes,with the decrease of plant indexes,the amount of sediment produced by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课题(973项目)资助项 目(2002CB111502)
收稿自期:2005—03—01;修订日期:2005-09-21
作者简介:余新晓(1961~),男,甘肃人,博士,教授 ,主要从事水土保持研究与教学.E—mail:yuxinxiao@bjfu.edu.cn
Foundation item:State Key Basic Research and Planning Project(No.2002CB111502)
R~Aved date;2005-03-01:Accepted date:2005—09-21
Biography:YU Xin-Xiao。Ph.D.,Profesor,mainly engaged i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E-mail:yuxinxiao@bjfu·edu.13n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 生 态 学 报 26卷
erosion in the study area would become larger.
In order to distinguish in the influences of erosion between human activity and natural factors.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multi-
variable regression metho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data tO deteJ~nine the relative contributing ratio to soil erosions in the study area.
The conclusions showed that the contributing ratio of vegetation cover and precipitation changes were 45.7% and 54.3% .It was
obvious that the influences of precipitation wen larger than those of vegetation for the soil erosion in the study area.
Key words:vegetation cover;precipitation;amount of sediment produced by erosion
流域是相对完整的自然单元。它既是地表径流泥沙输移的基本单元 ,也是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的单元,形
成了相对完整、有序的生态系统n。J。流域土壤侵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土壤侵
蚀量主要受降雨、植被、坡度、土壤性状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 。比较而言,坡度、土壤性状是地质
作用的结果,形成以后很难改变。植被覆盖和降雨的变化相对较大。对同一地区而言,在较小的时间尺度上,
植被与降水是影响水土流失的关键因子。
植被可以削弱雨滴的能量,植被冠层可以直接截流降雨,耗散降水径流的侵蚀能量。植被根系同样可以
削弱土壤侵蚀,减少流域产沙量。主要表现在,第一,植被根系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其孑L隙度,增加雨水入渗,
减少径流。第二,植被根系对土壤的缠绕支撑和串联等作用,可以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
降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动力,雨量、雨强、雨型及其历时等降雨特征与土壤侵蚀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
明 ,雨强越大、历时越长、雨量越大,对下垫面提供的侵蚀动能越大,对土壤的侵蚀能力越强。
多数研究表明 ” ,湿润、半湿润地区径流量随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森林覆盖率增加而减少,与雨强关
系不密切。干旱、半干旱地区径流量与降雨量、植被、地形等关系比较复杂,彼此问相关性较差。总的来讲,在
一 定条件下,土壤侵蚀量与雨量为正相关关系,与植被盖度为负相关关系。但对在同样的地质地貌条件下,究
竟是植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更为显著,还是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显著,本研究就此问题,展开相关讨论。
运用统计方法来建立流域产沙强度(以输沙率、含沙量和土壤侵蚀量来标度)与影响因子的定量关系,可
以填补观测过程中的数据缺失,同时预测未来流域的产沙强度,计算土壤侵蚀量。这虽然是论文进行的工作
之一,但并不是主要目的。论文视流域为侵蚀.产沙系统,产沙强度为该系统的输出变量,降水量、植被覆盖状
况为该系统的输入变量,试图通过多元统计方法建立输出变量和输入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模拟水土流失在
输入变量变动下的响应。判定各影响因子的变化对产沙强度变化的相对贡献率。
1 研究区概况
吕二沟位于典型的黄土地区,是渭河支流藉河右岸
的一级支沟(图 1)。面积 12.01km2,干燥少雨的大陆性
气候。在20世纪50年代吕二沟流域水土流失现象非
常严重 ,经过近 50a的综合治理,截止 2000年年底,
流域 内实 际治理 面积 6.88 km ,占流域 总 面积 的
57.3% ,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 。
吕二沟流域上游(石门以上)农田较少,植被较好,
被覆度达70%以J二,石门以下被覆度较差,主要农作物
有小麦、玉米、洋芋等。无原生林木,上游局部地方残存
小片沙棘灌丛,人工林多系幼林 ,郁闭度差。自然荒坡
约占流域总面积的 18%,野生草本植物主要有白草、鹅
冠草、硷草、蒿类等,因过度放牧生长不良。
图 1 吕_二沟地区地理位置
Fig.1 A map showing the study rea
流域土壤侵蚀的外营力主要是水蚀和重力侵蚀,风蚀轻微,年均径流模数 3.026万 m /km ,年均侵蚀模数
2577.4t/kin ,其中汛期输沙量占年输沙总量99.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期 余新晓 等:黄土地区小流域植被覆盖和降水对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
流域的多年平均降水量 574.1mm,且降水季节分布
很不平衡,主要集中于汛期(6~9月份),该时段降水占
全年降水量的63.22%(图2),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
流域 内耕地 面积 576.74hm (图 3),人均耕 地
0.31lhm 。其中林地面积 401.91hm (多系新造幼林),
牧草地面积94.73hm2,水平梯田191.72hm2。
流域为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第三副区,近20a因植
被覆盖明显增加,水土流失治理也初见成效。因此,该
流域是研究黄土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理想的天然试验场,得出的结论对于其他流域有一定的
借鉴意义。
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水文数据、植被数据、降水数据综合分
析吕二沟地区土壤侵蚀量与植被覆盖、降水因素、水文
要素的关系。所涉及到的植被、降水和水文资料的年限
为 1981~2000年。
2.1 植被数据
本研究采用目前国内外最常使用、遥感监测植被覆
盖状况的指标 NDVI(The Normalized Di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归一化植被指数) 衡量植被与土壤侵蚀量之间
的关系。采用 的遥感数据源为 NOAA/AVHRR,其中,
NDVI计算方法如下:
NDVI=(CH2一CH1)/(CH2+CH1) (1)
NOAA/AVHRR遥感数据由5个波段组成,其中 CH1和
CH2分别为可见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
NOAA/AVHRR NDVI数据采用采用每旬一幅的叠
加合成图像,即每旬 lOd(或 l1d)的图像资料剔除云和
其它噪声的影响,通过叠加合成得到一幅基本无云和其
它干扰的、主要反映植被生长状况的遥感图像。该影像
与区域矢量图叠加,选取与吕二沟流域相邻的4个像元


I量


图 2 近 20a吕二沟流域降水季节变化曲线
Fig.2 Sea~nal changing CHFVeS of in Ltiergou basin during J981—2000
圆 城镇村庄 Town
_ 经济林Economic fl0rest
[j坡耕地Field on hilside
圆 疏林地 Sparseforest
E 梯 田Teracefield
L 灭然草地 Inartifcial grasland
圆 有林地 Forestry
_ 幼林地Springwood
图3 吕二沟地区2000年土地利用I冬j
Fig.3 Land—USe type map of Luergou basin in 2000 year
点,以上述4个像元点的 NDVI均值标度该流域实际 NDVI值①。
本研究选取以下 2个指标衡量植被生长状况n “J:①年 NDVI最大值( ),反映当年地表植被生长的最
好状况;②年 NDVI的均值( ),代表当年植被的平均生长状况。
2.2 降水数据 。
与侵蚀有关的降水指标,前人已提出很多种 “】。吕二沟流域降水分布季节上高度集中,产流、产沙高度
集中于汛期。基于上述考虑,论文选取年总降水量 P 、汛期(6~9月份)雨量 P 、最大一 日雨量 P。、最大 30
日雨量 P 等4项指标模拟降水对产沙强度的影响。
① 鉴于相对 NOAA/AVHRR数据的空问分辨率而言,吕二沟流域面积较小,为消除遥感影像不能精确区域定位的可能影响+在提取该流域 NDVI
数值时采用邻域平均的方法 该方法在衡量研究区某一时段数据时:可能会产生随机误差。但因遥感数据时间序列较k,基本消除 随机
误差的影响,能够反映该区域植被长期变化的态势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 生 态 学 报 26卷
2.3 水文资料
采用仪器观测与人工观测并行的方法先后获得了吕二沟站 1981~2000年的多年度水文资料,包括洪水
资料、降水资料、径流泥沙资料等。其中,洪水资料包括历次洪水流量、洪水总量(混水、清水)、洪水历时(涨
水、落水时间)。降水资料包括降水强度、起止时间、雨情(雨量、历时、雨强);径流泥沙资料包括径流流速(最
大流速、最小流速)、径流输沙量、径流系数、单位面积上土壤流失量等指标。研究中分别计算吕二沟站 1981
2000年历年汛期 日最大输沙率 QS (kg/s)、汛期 13最大含沙量 Sin(kg/m3)、汛期 日均输沙率 QS (kg/s)、汛
期日均含沙量 SVm(k m3)、径流系数 c,、土壤侵蚀量 6个与土壤侵蚀有关的水文指标,衡量流域水文条件
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3 各参量的多年动态变化趋势
3.1 NDVI指标
图4为吕二沟流域 1981~2000年NDVI平均值 和最大值 的变化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二者在
总体上都表现出随时间而增加的趋势,与时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54和0.533。其中, 与时间的相关性
变动在 0.01水平上显著。
图5是该流域 1982~1989年的植被覆盖变化图,可以对图4中的 变动进行解释。比较 1982年和 1989
年的土地利用覆盖面积变化,可以看出,近几年,有林地、梯田、疏林地、居民地、果园增加。其中,面积增加最
为明显的是有林地,增加了 1.54km2,其次是梯田,增加了0.35km2。面积减少的主要有未成林地、荒草地、裸
土地。其中,减少面积最大的是未成林地,减少了 1.40km2。有林地、未成林地面积出现的前增后减的态势,
显然是由于后者向前者的转化而造成。结合图4和图5,就可以说明近20a来该流域植树造林成效显著,生态
环境明显变好。
图 4 1981 2000年吕二沟流域年 NDVI平均值和最大值变化曲线
Fig4 The changing curves of yearly mean and yearly peak of NDVI in
Litergou basin during 1981—2000
.50
.00
.50
.00
.50
.00
.50
0
l 2 3 4 5 6 7 8 9 10 l1
1灌木林 Shrub 7疏林地 Sparsefor~sty
2果园Gardenplot 8梯田Torainland
3荒草地wild gn~sland 9天然草地Inrtificial gmBsI眦d
4裸土地 Bare land 10未成林地 8pringwood
5居民地Residentland 11有林地Forestry
6坡耕地 Field0nthehilhitle
图 5 吕二沟流域 1982年与 1989年土地利用/覆盖面积变化曲线
Fig.5 The land use/cover changing figures in Ltergou Basin in 1982 and
1989
3.2 降水指标
如前所述,分析降水量时,选取了年、汛期、月、日4种不同时间尺度的降水量指标。图 6是不同时间尺度
上的历年降水量变动图,反映了 20a来降水量变化的3个特点。第一,年降水量和汛期降水量逐渐减小,二者
与时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46和0.40,均在 0.1水平上显著,这是由于气候干旱造成的。第二,月降
水量、日降水量也趋于下降,但趋势不显著,皮尔逊相关系数并没有通过检验。第三,年降水量和汛期降水量
的变动趋势一致。这是因为该流域绝大部分降雨主要发生在汛期,汛期是影响全年降水的关键时段。
3.3 含沙量和输沙量
图7a,图7b是吕二沟历年的日最大输沙率 Q|s 和日最大含沙量 sv,随时间的变化图。可以看到,Q|s 和
|s 在总体上表现为随时间而减少,但这一趋势并不显著。二者与年份的相关系数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期 余新晓 等:黄土地区小流域植被覆盖和降水对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 5
图7c,图7d是吕二沟历年的汛期 日均输沙量 Qs
和汛期日均含沙量sv.随时间的变化图。可以看出, 盲
Qs 和svm在总体上都表现出随时间而增加的趋势。 §
同样,这一趋势并不显著,二者与年份的皮尔逊相关系 善
数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
3.4 土壤侵蚀量指标 墓
图8为吕二沟流域土壤侵蚀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图。可以看出,流域土壤侵蚀量 随时间的推移而下
降,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一0.378,在 0.1水平上显著。 . . . 。. ⋯
土壤侵蚀量的这一变化是降水量减少和植被增加共同作 Fig.6 Th。 hangi g ofp p ti。 ith d胁 llc p ale i
用的结果。对比图7a和图8可以看出,土壤侵蚀量与日 Lflergou Basi duri g 1981~200
最大输沙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均在 1985年出现异常偏高
数值。如果不考虑这一异常偏高值,近20a流域土壤侵蚀量与日最大输沙量一样,基本无显著变化。

《鲁
‘宕

芷 Year
图7 1981 2000年吕二沟流域含沙量和输沙量参量的变化曲线
F 7 n e changing 13ury~$of aluouatB of containing and carrying sand in Ltlergou Basin during 1981—2000
4 结果分 析
4.1 分析方法
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回归分析,主要分析了研究区土壤侵蚀量与水文、降水、植被的定量关系。
简单皮尔逊相关系数的计算仅仅考虑了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没有考虑其他变量同时给予的影
响。因此,可以通过简单皮尔逊相关系数剔除没有通过检验的指标,要系统考察各自变量、因变量之间的定量
关系,可以建立选入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利用模型中的偏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进行解析。
由于定量计算模型中各变量的数量级相差很大,不能直接根据回归系数的大小确定各变量贡献的大小。
因此,为消除噪音影响,对各参量进行极值标准化处理,使标准化后的数据处于0~1之间。标准化处理的公
嚣u暑 日曩 口 目罩0d晶 { d昌日州譬 五
n^ 】I)捌佘舡晖F皿 嚼
目口§ 口o0 目
寄笛黾景 Ⅱ}曾学 葛葺窖晶 T^ 0
一 】D* 舞露皿断f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 牛 态 学 报 26卷
式为 :
: 二 (2) = — — —— \ ,
m“ 一 min
利用标准化后的数据重新进行回归计算。新回归
模型中,各参量系数的大小反映了相应参量变化在因变
量变化中贡献率的大小。
4.2 分析结果
4.2.1 相关分析结果 吕二沟流域主要的土壤侵蚀发
生在汛期,因此选取和汛期相关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
植被盖度的减沙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减小径流系
数实现的,因此,在分析中引入径流系数 c,。表 1为各
参量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结果。


图8 1981 2000年吕 :沟流域土壤侵蚀量的变化曲线
Fig 8 nw changing cLllve$of sediment yields in Ltiergou Basin during 1981
— 20oo
本研究以输沙量、含沙量和土壤侵蚀量来标度流域
产沙强度。从表 1可以看出,日最大输沙率 QS 与土壤侵蚀量 、汛期 日最大含沙量 S 、径流系数 Cr正相
关,与 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0.64、0.52、一0.54。其中,前二者在 0.01水平上显著,后二者在 0.1
水平上显著。
表 1 水文指标、气候指标、植被指标与土壤侵蚀指标相关系数矩阵
Table 1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atrix of water indexes,climate indexes,vegetation cover and sediment yields
* 显著性水平 0.1;**显著性水平 0.01
汛期日最大含沙量 s 与径流系数 、土壤侵蚀量 、日最大输沙率 为典型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
为0.70、0.65、0.64,均在 0.01水平上显著;与年降水量 P 、汛期降水量 P 、日最大降水量 P。、月最大降水量
P 也为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54、0.48、0.48、0.48,均在 0.1水平上显著。
汛期日均含沙量 s 与汛期日均输沙率 Q5 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 0.99;二者分别与径流系数 cr正相
关,均在 0.1水平上显著。
土壤侵蚀量 与年最大 NDVI值 负相关,与汛期 日最大含沙量 5 、汛期13最大输沙率 Qs 、径流系
数 cr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一0.67、0.65、0.98、0.64,均在0,01水平上显著。另外,与汛期雨量 P 、年
降水量 P 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0.37,并在 0.1水平上显著。
仅就简单皮尔逊相关系数而言,虽然吕二沟流域的土壤侵蚀与径流指标、降水、植被覆盖均具有较高的相
关性,但无疑前者要高于后两者。
4.2.2 回归分析结果 如前所述,以通过显著性检验的指标为自变量,分别建立 S 、QS 、5 、 的定量计
算模型。同时,采用(2)式标准化各自变量,重新建立回归模型,以解释各 自变量在因变量中的贡献率(表 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期 余新晓 等:黄土地区小流域植被覆盖和降水对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 7

一 10.641+0 001198QsP+o.006479P。+0.0214P^ S “
‘ 0-07838P30+0.112Pl+0.247Cr+0.00128
r 一505 9o一9355·2l1 十51-5o7SVp+ 103.739Cr
+2 019
5 0.126+0 0043Cr+0.0029QS
v 1098.878 3413.604 +23.053SVp+0.484QsP+
1.408P 十4.821 P^+44.648Cr
1.194QS.+o.156Pa+ 0.373 +0.435P30+
0.204P +0.486Cr一0.714L O-781 0-16
— 0.077 +0.o52sv~十0.205Cr +1.128 0
. 982 0 0001
0.094Cr+1 034QS 0 983 0.0001
— 0‘ ‘ 0’ 66Q P o6 Pn
0.993 o.o001 0
. 121R 十0.158 c, ⋯ ⋯ 。
(1)13最大含沙量和输沙率 比较 s 、Qs 模型的各变量系数,可以看出:① 日最大输沙量 Qs 变动中
土壤侵蚀量( )变化的贡献率最大,回归系数为 1.128。② 13最大输沙量(QS )与日最大含沙量 的之间
为正向变化,在影响 s 变化的各自变量中贡献最大。土壤侵蚀量( )的贡献次之。③在影响 s 变化的不
同时间尺度的4个降水因子中,月最大降水 P 。和汛期降水 P 的贡献最大,回归系数分别为0.435、0.373。④
13最大含沙量与13最大输沙量显著相关,二者受土壤侵蚀量的影响极大,与径流系数显著相关。比较而言,13
最大含沙量与降雨的关系更密切,13最大输沙量与植被覆盖的关系更为密切。
(2)汛期13均含沙量和输沙率 由于汛期13均含沙量 s 与汛期13均输沙率 QS 二者高度相关,因此下
文中仅采用13均含沙量 s 指标分析河流径流水文、植被覆盖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可以看出:在影响 s 变化的两个因素中 、Qs 中,Qs 的贡献率最大,回归系数为 1.034,远远超过 cr
的回归系数 一0.094。
与13最大含沙量与输沙率不同,汛期 日均含沙量与输沙率主要受径流系数的影响,而在一定地质地貌条
件下,径流系数主要由植被覆盖决定,因此,汛期13均含沙量与输沙率受植被覆盖的影响大于受降水的影响。
(3)土壤侵蚀量 从表 1和表2可以看出,土壤侵蚀量 随s 、QS 、Cr、P 、P 的增加而增大,随
的增加而减小。可见,土壤侵蚀量随植被覆盖的增加而减小,这主要因为植被覆盖增加,增加降雨人渗,减少
径流系数和径流量,使径流的侵蚀、搬运能力减弱,故侵蚀量减少,因而产沙能力减小,土壤侵蚀量减少。
基于标准化后的数据重新进行回归计算,得到土壤侵蚀量 Ys的标准化后的回归模型(表 2)。比较各变
量系数可以看出:汛期最大13均输沙率 Qs 的减少对减小流域土壤侵蚀的贡献最大,为 61.9%,二者的相关
系数也高达 0.98;径流系数 cr的减小对减小土壤侵蚀的贡献居第 2位,为 11.3%。在 2个降水因子中,汛期
降水量 P 的贡献最大,为 8.7%。
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即表示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相对贡献率。由此可见,以年降水量和汛期降水量代表降
水变化,以NDV1年最大值代表植被覆盖,植被盖度和降水变化对吕二沟流域土壤侵蚀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
为45.7%和54.3%,可见土壤侵蚀量受降水的影响要略大于受植被覆盖的影响,这与许炯心的结论一致 。
5 结论
吕二沟最大日均含沙量表现出随时间而减少的趋势。NDV1年最大值随时间减小的 势极其显著。流域
年降水量和汛期降水量随时问呈现出减少的趋势,
日最大含沙量与13最大输沙率显著相关,且二者受土壤侵蚀量的影响极大,它们与径流系数显著相关。
比较而言,13最大含沙量与降雨的关系更密切,日最大输沙量与植被覆盖的关系更为密切。与此不同,汛期13
均含沙量与输沙量受植被覆盖的影响大于受降水的影响。
以1982~2000年 19a的资料为基础,进行土壤侵蚀量参量与径流指标、降水指标、植被覆盖指标之间的相
关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侵蚀量 随13最大含沙量sL、13最大输沙率 Qs。、径流系数 cr等径流指
标,汛期降雨量 P 、年降雨量 P。、最大30 13累积雨量 P如、最大一 13雨量 P.等降雨指标的增加而增大,随年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8 生 态 学 报 26卷
NDVI最大值 、年 NDVI平均值 等植被覆盖指标的增加而减小。
为了区分人为因素与气候变化对侵蚀产沙的影响,采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之后再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的方法,来确定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植被盖度和降水变化对吕二沟流域土壤侵蚀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
45.7%和 54.3%,可见土壤侵蚀量受降水的影响要略大于受植被覆盖的影响。
本文是基于黄土地区吕二沟流域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上述结论是否适用于其他流域,有待进一步验证。
Leng S Y,Fens R G.u R,et al,Key researth issues of soil erusion and conservation in China·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04,18(2):
l一6,
Xu J X.Response 0f emsion and sediment producing processes to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in the Wudinghe river basin,Acta Geographica
Siniea,2004,59(6);972—981.
Yin Z D.Zhoux C,Zhu J Z+Study onthefactors afecting soil erosion.World Forestry Research,2003,16(3):32—36.
Wang Z Y,Wang G J,U C Z,et a1.Primary disoovery and application of V getation and erosion dynamics,Sciencein China(SeriesD),2003,33(10):
1013—1023.
Yang C J,Zhang Z X,Hart X Z,et a1.Analy8is 0n soil erosion under diferent V getation index condition of China-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01,21(2):26—29. 、
Yu x x and Qin Y S.Efect of forest cover on sediment yield produced by erosion in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01,8(4):66—69
Ma Z L,Gong Y B,Hu T X,et a1.Summary of the studies oil relation between forest coverage and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Journal of Sie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3,21(1):54—58.
Zhang M L,Zhang H Q,Huang G x,Features of water and soil erosion and efects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in Loer~ou basin-Zhengzhou,Water
Conservancy Press of Yellow River,2004.10.
Stephen J Walsh,Thomas W Crawford,William F Welsh。Kelley A.Crews—Meyer.A muhiseale analysis of LULC and NDVI variation in Nang Rang
district,northeast Thailand.Agriculture,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2001,(85):47—64.
Li X B.Shi P J.Sensitivity analysis of variation in NDVI,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typical vegetation types across China.Aeta Phytoecologica
Siniea,2000,24(3):379—382.
Zhang x x。 Q s。Zheng J Y.Relationships between climate change and vegetation in Beijing using Remote Sensed data and phenological data·Aeta
Phytoecolagica Siniea,2OO4,28(4):499—506.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7]
[8]
[1O]
[11]
冷疏影,冯仁国,李锐,等.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科学重点研究领域与问题.水土保持学报,2004,18(2):1—6.
许炯心.无定河流域侵蚀产沙过程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响应.地理学报 ,2004,59(6):972—981.
尹忠东。周心澄。朱金兆.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研究概述 .世界林业研究,2003。16(3):32—36.
王兆印,王光谦,李昌志,王费新.植被一侵蚀动力学的初步探索和应用.中国科学(D辑).2003,33(10):1013—1023.
杨存建,张增祥。韩秀珍。等.不同植被指数情况下的中国土壤侵蚀特征分析.水土保持通报。2001,21(2):26—29.
余新晓,秦永胜.森林植被对坡地不同空间尺度侵蚀产沙影响分析 .水土保持研究。2001,8(4):66—69.
麻泽龙,宫渊波,胡庭兴,等.森林覆盖率与水土保持关系研究进展.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3,21(1):54—58.
张满良。张海强。黄桂香.吕二沟流域水土流失特征及水保措施效益分析 .见黄河水利委员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编《黄土丘陵沟壑
第三副区水土流失原型观测及规律研究》.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4.10
李晓兵,史培军.中国典型植被类型 NDVI动态变化与气温、降水变化的敏感性分析.植物生态学报,2000,24(3):379~382.
张学霞,葛全胜。郑景云.北京地区气候变化与植被的关系——基于遥感数据和物候资料的分析.植物生态学报。2004。28(4):499—506.
j ] ] 1 ] ] ] ¨ 纠 引 ¨ 引 叫 r三
; } [ [ [ [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