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s of CO2 Fertilization, Water and Nutrient Conditions on Crops:A review

CO2肥效及水肥条件对作物影响研究进展


CO2是作物光合作用重要底物,其浓度升高对作物产量形成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本文全面介绍CO2浓度控制及模拟研究方法,具体阐述CO2浓度升高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揭示了氮肥和水分条件与CO2肥效的互作关系。本文分析认为,在适宜条件下,CO2浓度升高会提高作物产量,但对作物品质影响以负面为主,仅少数特征指标有正向提高。在大田生产实践中,CO2肥效作用与以往控制气室试验相比,产量提升作用减低。水、肥、土以及作物品种等是限制CO2肥效发挥的重要作用因子。在一定施用范围内,CO2肥效随N肥量增加而提高,但超过限度后,N肥对CO2的增效作用降低,N肥和CO2肥效作用存在最佳互馈机制。CO2肥效作用在低水分土壤环境中发挥程度更高,且CO2浓度升高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对于缓解作物干旱胁迫具有积极作用。


全 文 :  核 农 学 报  2013,27(11):1783 ~ 1789
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收稿日期:2013⁃01⁃15  接受日期: 2013⁃05⁃1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1452),国家“973”计划项目(2012CB955904),2012 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BSRF201105)
作者简介:姜帅,男,主要从事气候变化与适应研究。 E⁃mail:jiangshuai_2006@ 126. com
通讯作者:居辉,女,研究员,主要从事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与适应研究。 E⁃mail:juhui@ ieda. org. cn
文章编号:1000⁃8551(2013)11⁃1783⁃07
CO2 肥效及水肥条件对作物影响研究进展
姜  帅1   居 辉1,2   韩 雪1,2   刘 勤1
(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2 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  100081)
摘  要:CO2 是作物光合作用重要底物,其浓度升高对作物产量形成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本文全面介绍
CO2 浓度控制及模拟研究方法,具体阐述 CO2 浓度升高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揭示了氮肥和水分
条件与 CO2 肥效的互作关系。 本文分析认为,在适宜条件下,CO2 浓度升高会提高作物产量,但对作物
品质影响以负面为主,仅少数特征指标有正向提高。 在大田生产实践中,CO2 肥效作用与以往控制气室
试验相比,产量提升作用减低。 水、肥、土以及作物品种等是限制 CO2 肥效发挥的重要作用因子。 在一
定施用范围内,CO2 肥效随 N肥量增加而提高,但超过限度后,N肥对 CO2 的增效作用降低,N肥和 CO2
肥效作用存在最佳互馈机制。 CO2 肥效作用在低水分土壤环境中发挥程度更高,且 CO2 浓度升高可提
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对于缓解作物干旱胁迫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CO2 肥效;作物;水肥;产量;品质
    当前全球各界对温度升高、冰川融化、降水多变等
已发生的气候变化形成共识,认为近 50 年来的气候变
化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包括工业化革命以来
大量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及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等[1]。
CO2 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其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率达
到 60% , 目前 CO2 浓度已由工业化革命前的
280μmol·mol - 1 增 加 到 了 2012 年 的
394μmol·mol - 1 [2]。根据不同的温室气体排放情景,预
估到 2050 年, 大气中 CO2 浓度将达到 450 ~
550μmol·mol - 1,2100 年大气中 CO2 浓度将达到 668
~ 734μmol·mol - 1之间[3]。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
会(IPCC)第 4 次评估报告明确指出,CO2 浓度、温升
以及降水变化会对作物生产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影响
世界的粮食安全[2]。 由于 CO2 是作物重要的光合作
用底物,通常认为 CO2 浓度升高对作物生长发育、养
分吸收以及生理生化过程等产生正向促进作用[4]。
在适宜条件下,大气中 CO2 含量增加会提高作物光合
速率,增加干物质合成量,提高作物生产力。 CO2 浓度
升高使作物气孔开张度减小或关闭,气孔导度下降,作
物蒸腾作用降低,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短期内光合
作用提高,但持续性的高 CO2 浓度对光合的促进作用
由于光合适应而有所减弱[6]。
由于 CO2 浓度升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物
产量[7],相当于对作物增施了肥料,因此也常被称为
“CO2 肥效作用” [8]。 CO2 肥效作用还体现在提高作
物水分利用率、降低呼吸消耗、延缓叶片衰老以及提高
氮肥利用率等[9]。 很多研究表明,CO2 肥效作用和环
境因子密切相关,水、温度、养分等与 CO2 交互作用共
同影响作物的生长过程和生理反应[10]。 单独考虑
CO2 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并不能准确反映 CO2 肥效作
用,尤其在气候变化条件下,CO2 浓度升高同步会伴随
温升和降水变化。 因此,本文拟从 CO2 对作物影响研
究方法以及 CO2 和水肥条件互作关系,综合评估高
CO2 浓度条件下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变化,不同的氮肥
施用量对 CO2 肥效发挥的影响,水分充足和亏缺的条
件下 CO2 肥效发挥的程度。
1  CO2 肥效研究方法
CO2 是作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近几十年来国
3871
核  农  学  报 27 卷
内外学者通过利用各种 CO2 浓度控制装置来定性或
定量分析 CO2 浓度升高对作物的影响机理。 主要的
试验装置包括封闭式气室(Closed chamber)、开顶式气
室(Open⁃top field chamber, OTC)和开放式 FACE装置
(Free 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等类型,目前相关
的研究定论大部分来自于控制环境的气室研究结
果[11 - 12]。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作物生理
机制认识的深化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作物生长模型
也成为分析 CO2 和作物响应关系的有效工具和常用
方法。
1􀆰 1  封闭式气室
封闭式气室方法较为传统,一般采用木材或金属
搭建骨架、用玻璃和塑料薄膜等材料罩在骨架外面,箱
内多放置盆栽作物,利用 CO2 气源和流量计控制和补
充适量的 CO2 气体,形成温度、湿度、光照和 CO2 浓度
控制装置[12]。 该装置的优点是为研究者提供长期稳
定的环境,可以对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进行调控,便
于研究不同环境要素共同作用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
响,重复性好,CO2 用量少,成本低。 缺点是通常条件
下光照减少,昼夜温差降低,光温不能同步,风速相对
静止,与农田生态环境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多用于个
体植株或植株幼苗的模拟试验,对群体及农田情况研
究基本不适用[13 - 14],近年来这种方法的应用逐渐减
少。
1􀆰 2  开顶式气室
开顶式气室于 1896 年由 Schrodc 和 Schmltz⁃
Dumont首先发明,它的基本结构同封闭式气室相似,
一般为八边形或直筒圆柱形金属框架,室壁材料为透
明玻璃或者聚氟乙烯,通过大功率鼓风机将高浓度
CO2 经过气室四周或者下部孔眼送入气室,自下而上
流经作物后,从敞开的平口或锥形口顶部排放到大气
中[12,15]。 该装置的优点是可自动控制 CO2 浓度使气
室内 CO2 浓度分布均匀,在通风和不通风的情况下气
室内温度和湿度分布基本一致,气室内外温度和相对
湿度差异不大,作物生长环境基本接近自然状态[16]。
但开顶式气室的面积小,试验空间受限,二氧化碳用量
比封闭式气室消耗大,而且这种装置光照通常也比外
界减少约 20% ,风速比外界小且为恒定[16],气室内温
度比室外有所提高,水蒸气压差也比外界高,并且不能
够获得室外的降水[10]。 因此此种装置一般不便与其
他环境因素共同调控,与自然农田环境也存在一定差
异。
1􀆰 3  开放式 FACE装置
为克服密闭式气室和开放式气室的局限性,许多
学者尝试发展在无封闭的田间条件下控制 CO2 浓度,
以来取代狭小空间的限制因素。 以色列学者 Herbert
Z. Enoch 于 1986 年在美国建成首个 FACE 装置,1987
年用于棉花研究[18]。 目前全球大约有 20 个国家 30
余家研究机构开展了基于 FACE 装置的试验研究,基
本分布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地
区[19]。 我国第一个 FACE系统于 2001 年中国科学院
在江苏省无锡市安镇建立。 目前全球基于 FACE 平台
开展的试验作物包括小麦、多年生黑麦草、水稻、棉花、
葡萄、大豆和高粱等[20]。 一般 FACE 系统主要包括二
氧化碳贮存、通风、控制及数据采集和处理几个部
分[12]。 每个 FACE 圈由 8 根释放 CO2 气体管围成的
八角形,直径为 1 ~ 20m不等,放气管面向圈内一面有
很多呈锯齿状分布的小孔,放气管高度根据作物生长
进行动态调节,一般在作物冠层上方 50 ~ 60cm 处,以
保证冠层上方有足够的高 CO2 浓度和气体扩散空
间[21]。 利用计算机网络根据自然状态的风向、风速、
作物冠层高度的 CO2 浓度等自动调节 CO2 气体的释
放速度及方向,实现作物 FACE 圈内 CO2 浓度的准确
控制[22]。
FACE技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 CO2 升高对作物影
响的试验,其它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风速、光照等与
对照区域基本一致,模拟精度较高,是当前国际上研究
CO2 浓度增加条件下生态系统响应的相对理想方
法[23]。 但由于 FACE系统对仪器设备投入较大、仪器
维护及 CO2 消耗费用巨大,因此目前还主要集中在欧
美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相对很少。
1􀆰 4  作物模型模拟
作物模型结合水文、大气、土壤等要素模拟 CO2
浓度升高对作物影响可以定量描述作物生长、发育和
产量动态变化以及与环境要素关系。 自 de Wit 于
1965 年提出作物模拟理论以来[24],尤其近 20 多年来,
作物模型应用发展迅速。 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
模型有美国的 DSSAT决策支持系统模型、GOSSYM 棉
花模型,荷兰的 MACROS、SUCROS、WOFOST 模型以
及澳大利亚的 APSIM 模型等。 以 DSSAT 为例,其包
括模拟小麦、玉米、水稻、高粱、大麦、谷子等作物的
CERES模型、模拟豆类作物的 GROPGRO 模型、模拟
非豆类作物的 CROPGRO 模型、 模拟马铃薯的
SUBSTOR⁃potato模型等[25]。 近几年我国模型发展比
较迅速,且比较注重将作物生长模型、栽培优化模型或
知识模型与专家知识相结合,开发出了一系列的作物
模型,如水稻 ( RCSODS )、小麦 ( WCSODS )、玉米
(MCSODS)、棉花(CCSODS)、油菜 (OCSODS)、大豆
4871
  11 期 CO2 肥效及水肥条件对作物影响研究进展
(SCSODS)等栽培优化决策模型[26]。
虽然目前作物模型能够对土壤—植物—大气进行
综合动态模拟,但由于其模块内部对作物机理关系设
定依然来自于密闭或开顶式气室量化结果,对于作物
田间限制因子和土地管理等模拟效果并不理想,因此
对 CO2 肥效影响模拟依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如 CO2
浓度对杂草、病虫害的影响,CO2 浓度升高对大面积作
物生产影响,田间管理技术对 CO2 肥效影响等[27]。 当
然,随着人们对作物生理机制认识的深入,作物模型模
拟能力也会逐步得到提高。
2  CO2 肥效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 1  对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
虽然 CO2 浓度升高后,作物可能会发生光合适应
的现象[28],但是也显著提高了作物光合速率,抑制光
呼吸和暗呼吸消耗,提高水分利用率,从而提高作物生
物量和产量[29]。 但是由于不同类型作物 CO2 同化途
径和 CO2 浓度饱和点不同,因此作物生物量和产量的
增加幅度不同。 在 CO2 浓度为550μmol·mol - 1的气
室条件下,作物的生物量和产量大幅度提高,C3 作物
(水稻、小麦和大豆)生物量提高 27% ,产量增加
24% ,C4 作物(玉米)的产量增加 27% [10]。 但是由于
气室条件的限制,FACE 条件下得到的作物生物量和
产量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在 CO2 浓度维持在
550μmol·mol - 1的 FACE 条件下,C3 作物生物量提高
30% ,产量增加 10% ~ 20% ,C4 作物产量增加 0 ~
10% [30]。 近期 FACE试验证明,CO2 浓度升高对作物
的增产效果仅能实现以往气室试验一半的增产能力,
认为以往气室研究可能过高估计了 CO2 对产量的促
进作用[27]。 CO2 浓度升高也提高了蔬菜类农作物的
产量。 在气室条件下,增施 CO2 能极显著地促进绿叶
类蔬菜的产量的提高,结球莴苣与美国西芹的 CO2 同
化量增幅分别为 16􀆰 13%和 24􀆰 82% [31],番茄产量增
加 26􀆰 48% [32]。
2􀆰 2  对植物化学成分以及作物品质的影响
作物品质的形成是品种遗传特性和环境条件综合
作用的结果,在一定遗传基础上,环境作用至关重
要[33],CO2 浓度的升高改变了某些植物体内化学成分
的含量,对作物品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物品质
主要包括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等
性状。
大多试验表明,无论在气室条件还是在 FACE 条
件下,CO2 浓度升高对作物品质影响亦因作物品种而
异,对主要农作物品质产生不利的影响[34]。 在 CO2 浓
度为 550μmol·mol - 1的条件下,小麦蛋白质含量和氨
基酸总量下降[35 - 37],面粉整体的粉质仪、拉伸参数降
低,烘烤品质下降[36]。 另有研究认为,随着 CO2 浓度
从 350μmol·mol - 1上升到 700μmol·mol - 1,小麦粗蛋
白、赖氨酸、粗脂肪含量有不同程度地提高,而粗淀粉
含量有所下降,有利于小麦品质的改善,高浓度 CO2
与升温共同作用下小麦的品质比单纯增加 CO2 得到
更大的提高[38]。 对于稻米来说,高浓度 CO2 提高了稻
米加工品质的出糙率,但稻谷的整精米显著降低;稻米
外观品质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提高;稻米胶稠
度和糊化程度显著提高[32];稻米营养品质显著降低,
籽粒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39 - 41]。 单纯 CO2
浓度增加,玉米赖氨酸、粗蛋白、粗脂肪及蛋白质含量
下降,总体上呈现出负效应的影响,但是高浓度 CO2
和温度升高的共同影响下,这种负效应明显减弱,赖氨
酸、粗脂肪和蛋白质品质有不同程度地提高[38]。 开顶
式气室 CO2 浓度升高条件下,大豆蛋白质和氨基酸总
量下降,但蛋氨酸、苏氨酸和胱氨酸含量明显增加,大
豆蛋脂总量略有上升; 大豆籽粒脂肪含量和油酸相对
含量显著增加,亚油酸相对含量无明显变化,亚麻酸
饱、脂肪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相对含量有所减少[39]。
CO2 浓度升高条件下,蔬菜类农产品的品质有一
定程度改善,番茄、芹菜、生菜、莴苣、油麦菜和青菜中
维生素 C含量升高,番茄、油麦菜和青菜中可溶性糖
含量也显著增加。 当 CO2 浓度升高时,土豆、番茄、芹
菜、生菜、油麦菜和青菜中的硝酸盐含量下降,这对保
证人体健康有积极意义,另外,土豆块茎中糖苷生物碱
含量下降,减轻了其对人体的潜在危害,而土豆中柠檬
酸含量的降低使其加工品质下降[42]。
总体而言,CO2 浓度升高降低了作物蛋白质含量,
品质有所下降,但是一些研究认为 CO2 和温升的同步
作用以及提高氮肥的施用量对作物品质有一定正向提
高作用,目前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源于试验手段或者
作物品种不同,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3  氮肥、水分与 CO2 肥效的交互作用
由于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大气高 CO2 浓度必然
伴随着温度、降水的改变,因此作物产量将受到多重因
素的限制,而以前研究多基于水、肥充足条件,因此增
产效果可能偏高。 因此在考虑高 CO2 浓度对作物产
5871
核  农  学  报 27 卷
量的促进作用时,需要客观考虑其它因子的影响。
3􀆰 1  氮肥对 CO2 肥效的作用
高浓度 CO2 提高作物光合作用,促使作物叶中非
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如淀粉、多糖含量提高,而蛋白质含
量所占的比例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43]。 在化学组成
方面,CO2 浓度升高使 C3 植物体内的 C∶ N 比均有不
同程度的升高[44],这是由于高浓度 CO2 可以显著提高
叶片光合速率,并抑制光呼吸强度,植株碳水化合物含
量增加明显;另一方面,在高浓度 CO2 背景下,植株对
N素需求减少且根系吸收 N 素能力下降,导致大部分
作物 N含量降低,一般降幅为 10% ~15% [45]。
氮素直接参与作物体内的各项生理活动,不同水
平氮肥含量会影响 CO2 肥效发挥。 研究表明,作物光
合作用对 CO2 浓度升高的响应会受到低氮肥的限制,
而在高氮肥的条件下能够提高作物的光合能力[46],即
高 CO2 浓度条件下,低氮肥处理作物生物量和产量增
加不明显,而高氮处理产量均显著提高[47]。 例如,在
气室条件下高 CO2 浓度使高氮肥处理的小麦生物量
和产量明显增长,地上部碳固定量增加 10%左右,而
低氮条件下无明显增加[48]。 在 FACE 条件下作物最
大表观羧化速率降低 22% ,而在高氮肥条件下却仅降
低 12% [49]。 分析认为,在氮素缺乏的条件下,CO2 对
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由于氮素不足而受到制约,加剧
了植株内部源汇不平衡,然而土壤中氮肥的含量并不
是越多越好,在气室条件下水稻的产量在施氮量 350
kg·ha - 1处理虽然比对照低氮量高,但实际产量却显著
低于施氮量为 250 kg·ha - 1的处理[50],由此说明在高
浓度 CO2 下,随着施氮量水平的提高,施氮量达到最
适值后,氮肥对作物 CO2 肥效的促进作用将逐渐下
降,甚至消失。
3􀆰 2  水分条件对 CO2 肥效的作用
对于作物生产系统而言,水是限制其生长和产量
形成的首要因子之一[51]。 水分胁迫会引起作物光合
速率下降,气孔阻力增加,蒸腾速率下降,阻碍作物干
物质积累。 CO2 浓度升高可以促进作物光合、抑制蒸
腾以及削弱干旱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
上缓解了水分不足对冬小麦生长的不利影响,有助于
提高作物抗旱性[52]。 在气室条件下 CO2 倍增使春小
麦光合速率增加,湿润和干旱处理分别增加 27%和
64% [47]。 在 CO2 浓度为 550μmol·mol - 1的干旱条件
下 FACE使小麦光合速率提高了 30% (与大气 CO2 浓
度干旱条件相比) [52]。 高浓度 CO2 可能通过多种途
径改善干旱胁迫影响,一种是高浓度 CO2 增加了根部
营养吸收,根冠比提高,根的分支数和细根数量增多,
根系统体积以及面积增加,以此提高作物吸水能
力[51 ,53];第 2 种是在干旱条件下,高浓度 CO2 诱导气
孔部分关闭,叶片气孔阻力增大,叶面蒸腾降低,减少
水分消耗,提高了作物水分利用率,增强了抗旱能力,
如试验证明,在 CO2 浓度为 550μmol·mol - 1时,较正
常大气 CO2 处理,水分胁迫下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增加
15% ~24% ,而水分满足时的利用效率仅增加 13% ~
18% [54];第 3 种是高浓度 CO2 可保持作物叶片较高的
水势,干旱条件下作物萎蔫程度减小,试验证明在 CO2
浓度为 550μmol·mol - 1的 FACE 条件下,在干旱胁迫
下的小麦水势增加 11% ,延长了其在干旱期的生理活
动, 干物质累积量增加[52];第 4 种是高浓度 CO2 条件
下,受旱的作物能够进行渗透调节并保持较大的膨压,
这种渗透调节可以使作物保持较高的相对含水量和膨
压,防止气孔完全关闭,使光合作用在更低的水势下继
续进行,从而提高作物的耐旱性[53 ,55]。 因此,CO2 浓
度升高对作物水分利用率以及抗旱能力而言,具有积
极的促进作用。
4  讨论和展望
本文研究认为,CO2 浓度升高可对作物产量产生
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在大田生产实践中往往无法达到
和气室试验同样的增产效果,这是由于建立于封闭气
室或开顶式气箱的研究,基本处于环境理想调控状态,
主要考虑了 CO2 的单因素作用,而在大田实际情况
下,需要全面分析其他环境要素和 CO2 的多重组合影
响。 虽然 FACE试验装置由于其更接近于大田情况,
近年来逐渐得到采用,但由于其造价和维护费用较高,
且 CO2 浓度和温湿同步协调性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研究应用上也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还需要在
更大尺度上和更近似的模拟环境中做系统研究。 为正
确评价未来 CO2 浓度增高对作物的影响,还需要在研
究方式和设施配置上有新的探索和考虑。
本文分析表明,CO2 浓度升高对作物品质影响以
负面为主,仅少数特征指标有正向提高,研究结果和具
体的研究方法、品种以及 CO2 浓度有关。 但如果结合
温度上升等多重影响,部分研究认为正向更为明显。
CO2 肥效研究多关注于产量效应,随着研究技术手段
的丰富以及内容的拓展,品质影响研究也逐渐得到重
视,但研究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未来研究 CO2 浓度升
高对品质影响仍需要多角度多要素的综合分析,才能
权衡具体的利弊影响。
当前对于 CO2 肥效的研究一直以来存有争议,即
6871
  11 期 CO2 肥效及水肥条件对作物影响研究进展
以往的研究结果多基于水肥满足条件的控制环境试
验,和大田实际相距甚远,水肥条件是 CO2 肥效作用
的限制因素。 本文分析认为,在一定范围内,CO2 肥效
作用随着田间 N 肥量提高而提高,但超过限度后,N
肥对 CO2 的增效作用降低,因此对于不同土壤条件以
及作物而言,N肥促进作用的最佳施用量还需要具体
分析。 CO2 浓度升高与水分互作的结果表明,CO2 浓
度升高后可能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干旱胁迫影响,CO2
肥效在干旱地区表现的更加明显。 此外,目前的试验
对于机理性的探讨还不够深入,例如 CO2 对作物生理
的影响和水、肥、土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作物对 CO2
的生理反应在细胞甚至是基因水平上是如何表达、不
同区域、不同品种以及不同生产水平之间的作物反应
差异等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 1 ]  IPCC. Climate change 2007: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 R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 2 ]  CO2 Now. org. Annual Data Atmospheric CO2 [ EB / OL]. (2013 /
04 / 05) . http: / / co2now. org /
[ 3 ]   Prentice I C, Farquhar G D, Fasham M J R, Goulden M L,
Heimann M, Kheshi H S, Quere Le C, Scholes R J, Wallace D W
R, Archer D, Ashmore M R, Aumont O, Baker D, Battle M,
Bender M, Bopp L P, Bousquet P, Caldeira K, Ciais P, Cramer
W, Dentener F, Enting I G, Field C B, Holland E A, Houghton R
A, House J I, Ishida A, Jain A K, Janssens Ivan, Joos F,
Kaminski T, Keeling C D, Kicklighter D W, Kohfeld K E, Knorr
W, Law R, Lenton T, Lindsay K, Maier⁃Reimer E, Manning A,
Matear R J, McGuire A D, Melillo J M, Meyer R, Mund M, Orr J
C, Piper S, Plattner K, Rayner P J, Sitch S, Slater R, Taguchi S,
Tans P P, Tian H Q, Weirig M F, Whorf T, Yool A. The carbon
cycle and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 In: Climate Change 2001:
the scientific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Third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u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M].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183
- 237
[ 4 ]  Leakey A D B, Ainsworth E A, Bernacchi C J, Rogers A, Long S
P, Ort D R. Elevated CO2 effects on plant carbon, nitrogen, and
water relations: six important lessons from FACE [ J] .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2009, 60(10):2859 - 2876
[ 5 ]  李伏生,康绍忠,张富仓. 大气 CO2 浓度和温度升高对作物生理
生态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02,13(9):1169 - 1173
[ 6 ]  韩 雪,林而达,郝兴宇,马占云,王贺然. FACE 条件下冬小麦的
光合适应[J] . 中国农业气象,2009,30(4):481 - 485
[ 7 ]  Schimel D. Climate Change and Crop Yields: Beyond Cassandra
[J] . Science,2006,312(5782):1889 - 1890
[ 8 ]  谢立勇,林而达. 适应二氧化碳肥效作用的农业技术潜力分析
[J] .中国农业气象,2006,27(3):161 - 166
[ 9 ]  Oechel W C, Cowles S, Grulke N, Hastings S J, Lawrence B,
Prudhomme T, Riechers G, Strain B, Tissuz D, Vourlitis G.
Transient nature of CO2 fertilization in arctic tundra [ J] . Nature,
1994,371:500 - 502
[10]  Long S P, Ainsworth E A, Leakey A D, Nösberger J, Ort D R.
Food for Thought: Lower⁃Than⁃Expected Crop Yield Stimulation with
Rising CO2 Concentrations[J] . Science, 2006, 312(5782): 1918
- 1921
[11]   白莉萍,仝乘风,林而达,卢志光,饶敏杰. 基于 CTGC 试验系统
下面包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研究[ J] . 植物生态学报,2005,29
(5):814 - 818.
[12]   王修兰.二氧化碳浓度调控装置与作物生长模拟[C] / / 第七届
奏国湿度与水分学术交流会暨第五届气湿敏学术交流会论文
集,呼和浩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电子学会,1998:222 -
225
[13]  王修兰,作物—CO2 环境模拟装置及评价[ J] . 农业工程学报,
1997,13(1):120 - 125
[14]  谢立勇.二氧化碳肥效作用对作物影响研究[D]. 北京:中国农
业科学院应用气象学,2007
[15]   王春乙. OTC - 1 型开顶式气室的结构和性能与国内外同类气室
的比较[J] .环境科学进展,1996,4(1):50 - 53
[16]  王春乙,高素华,刘江歌. OTC - 1 型开顶式气室的结构和性能
[J] .环境科学进展,1994,2(3):19 - 30
[17]  Leadly P W, Drake B G. Open top chambers for plant canopies to
elevated CO2 concentration and for measuring net gas exchange[ J] .
Plant Ecology,1993,104(1):3 - 15
[18]  黄建晔,杨洪建,董桂春,王余龙,朱建国,杨连新,单玉华. 开放
式空气 CO2 浓度增高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J] . 应用生态学
报,2002,13(10):1210 - 1214
[19]   谢立勇,马占云,高西宁,仝乘风,林而达. 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对
作物影响研究方法(FACE)的问题与讨论[J] . 中国农业大学学
报,2008,13(3):23 - 28
[20]  Kimball B A,朱建国,程磊,Kobayashi K,Bindi M. 开放系统中农
作物对空气 CO2 浓度增加的响应[ J] .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
(10):1324
[21]   刘钢,韩勇,朱建国,冈田益己,中村浩史,吉本真由美.稻麦轮作
FACE系统平台Ⅰ.系统结构与控制[ J] . 应用生态学报,2002,
13(10):1253 - 1258
[22]   黄建晔,杨连新,杨洪建,刘红江,董桂春,朱建国,王余龙. 开放
式空气 CO2 浓度增加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J] .
作物学报,2005,31(7):882 - 887
[23]  Nakagawa H, Horie T. Rice responses to elevated CO2 and
temperature [ J ] . Global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00, 3:
101 - 113
[24]   罗毅,郭伟. 作物模型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J] . 农业工程
学报,2008,24(5):307
[25]   林忠辉,莫兴国,项月琴. 作物生长模型研究综述[ J] . 作物学
报,2003,29(5):750 - 758
[26]  曹宏鑫,金之庆,石春林,葛道阔,高亮之. 中国作物模型系列的
研究与应用[J] .农业网络信息,2006,(5):45
[27]   Tubiello F, Schmidhuber J, Howden M, Neofotis P G, Park S,
Fernandes E, Thapa D. Climate change response strategies for
agricultur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21st century[ J] .
7871
核  农  学  报 27 卷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Discussion, 2008:4 - 5
[28]  郝兴宇,李萍,林而达,仝乘风,魏强,巫国栋,董小刚. 大气 CO2
浓度升高对谷子生长发育与光合生理的影响. 核农学报,2010,
24(3):589 - 593
[29]  房世波,沈斌,谭凯炎, 高西宁. 大气 CO2 和温度升高对农作物
生理及生产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5(5):1116 -
1124
[30]  Gifford R M. The CO2 fertilizing effect⁃does it occur in the real world
[J] . New Phytologis, 2004, 163,221 - 225
[31]  章兴发,蒋海燕,程建峰. CO2 肥对保护地绿叶类蔬菜光合作用
和产量形成的效应[J] . 安徽农学通报, 2009,15(21):38 - 40
[32]  陈双臣,邹志荣,贺超兴,张志斌,杨旭,温室有机土栽培 CO2 浓
度变化规律及增施 CO2 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J] . 西北植物
学报,2004,24(9):1624 - 1629
[33]  谢立勇,林而达. 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对稻、麦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J]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3):659 - 660
[34]  白莉萍,周广胜. 全球环境变化对农作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J]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4,10(3):394 - 397
[35]  蒋跃林,张庆国,张仕定,岳伟,姚玉刚.大气 CO2 浓度升高对小
麦营养品质的影响[ J]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10(1):21 -
25
[36]  白莉萍,全乘风,林而达,卢志光,饶敏杰. 大气 CO2 浓度增加对
冬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J] .自然科学进展,2004,14(1):113 -
114
[37]  崔昊,石祖梁,蔡剑,姜东,曹卫星,戴廷波. 大气 CO2 浓度和氮
肥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11,
22(4):979 - 984
[38]  王春乙,郭建平,崔读昌,王修兰,梁红,徐师华. CO2 浓度增加对
小麦和玉米品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J] . 作物学报,2000,26(6):
931 - 936
[39]  吴健,蒋跃林 CO2 浓度对水稻籽粒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J] .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84 - 86
[40]  周晓冬,赖上坤,周娟,王云霞,董桂春,朱建国,杨连新,王余龙.
开放式空气中 CO2 浓度增高(FACE)对常规粳稻蛋白质和氨基
酸含量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31(7):1264 - 1270
[41]  蒋跃林,张仕定,岳伟,姚玉刚,张庆国.大气 CO2 浓度增加对大
豆籽粒品质的影响[J] . 2005,20(5):85 - 88
[42]  柴如山,牛耀芳,朱丽青,王欢,章永松. 大气 CO2 浓度升高对农
产品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J] .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 (10):
2765 - 2755
[43]   蒋高明,韩兴国. 大气 CO2 浓度升高对植物的直接影响—国外
十余年来模拟实验研究之主要手段及基本结论[J] .植物生态学
报,1997,21(6):489 - 502
[44]  谢祖彬,朱建国,张雅丽,马红亮, 刘钢, 韩勇, 曾青, 蔡祖聪.
水稻生长及其体内 C、P、K 组成对开放式空气 CO2 浓度增高和
P、K施肥的响应[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13(10):1223 - 1225
[45]   Taub D R, Wang X Z. Why are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in plant
tissues lower under elevated CO2?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the
hypotheses[J]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2008,50(11):
1365 - 1374
[46]   于佳,于显枫,郭天文,张绪成,马一凡. 施氮和大气 C02 浓度升
高对春小麦拔节期光合作用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10,30
(4):651 - 655
[47]  李伏生,康绍忠,张富仓. CO2 浓度、氮和水分对春小麦光合、蒸
散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3):387
[48]   李伏生,康绍忠. CO2 浓度、氮素和水分对春小麦碳素固定的影
响[J] .土壤通报,2004,35(5):546
[49]   Hymus G J, Baker N R, Long S P. Growth in elevated CO2 can both
decrease and increase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inhibition of
photosynthesis in a predictable manner. Dactylis glomerata grown in
two levels of nitrogen nutrition [ J] . Plant Physiology, 2001,127
(3): 1204 - 1211
[50]   黄建晔,杨洪建,杨连新,刘红江,董桂春,朱建国,王余龙. 开放
式空气 CO2 浓度增加(FACE)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与氮
的互作效应[J] .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2):1828
[51]   Wullschleger S D, Tschaplinski T J, Norby R J. Plant water
relations at elevated CO2 - implications water⁃limited environments
[J] .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2002,25(2): 319 - 331
[52]  Wall G W, Garcia R L, Kimball B A, Hunsaker D J, Pinter P J,
Long S P, Osborne C P, Hendrix D L, Wechsung F, Wechsung G,
Leavitt S W, LaMorte R L, Idso S B. Interactive effects of elevated
carbon dioxide and drought on wheat[ J] . Agronomy Journal,2006,
98(2):354 - 381
[53]  Stulen I, Hertog J D. Root growth and functioning under atmospheric
CO2 enrichment [J] . Vegetation,1993, 104 - 105(1): 99 - 115
[54]  白莉萍,林而达. CO2 浓度升高与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研究进
展[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11(2):133
[55]   李吉跃. 全球[CO2]变化与植物水分关系[ J] . 世界林业研究,
1997,(5):20 - 22
8871
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3,27(11):1783 ~ 1789
Effects of CO2 Fertilization, Water and Nutrient
Conditions on Crops: A review
JIANG Shuai1   JU Hui1,2   Han Xue1,2   Liu Qin1
( 1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Agriculture; th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Beijing  100081; 2Key Laboratory of Agro⁃Environment & Climate Chang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0081)
Abstract:CO2 is the imperative material of photosynthesis, and the elevated CO2 increased crop yields to a certain
extent. In this study, ways to control and simulate CO2 concentration were thoroughly introduced, effects of the elevated
CO2 on the crop yields and quality were presented in detail and the interaction effects of CO2 fertilization, water and
nutrient were discussed. This review analyzed that the elevated CO2 increased crop yields, but it decreased crop quality
in the favourable condition. Only few indicators of crop qualit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chamber, the degree of
increase of crop yields fell in the field production practice. Water, nutrient, soil and crop varieties were the most
essential limiting factors of CO2 fertilization effect. CO2 fertilization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of the nitrogen application
within a certain range. However, if the amount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crossed a particular threshold, CO2 fertilization
decreased. Thus, there might be an optimal proportion between nitrogen application and CO2 fertilization effect. It was
much more beneficial for the CO2 fertilization effect under low moisture environment. The elevated CO2 increased water
use efficiency and partly reduced the deleterious effects of water stress on crops.
Key words:CO2 fertilization effect; Crops; Water and nutrient conditions; Yield; Quality
9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