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NALYSIS OF NUTRITIONAL QUALITY OF LOW PHYTIC ACID MUTANTS IN MAIZE

玉米低植酸突变体的营养品质分析



全 文 :文章编号 :100028551 (2008) 012055205
玉米低植酸突变体的营养品质分析
袁名安1  罗红兵1  王忠华2  陈进红3  梅淑芳3  舒小丽3  吴殿星3
(11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 湖南 长沙 410028 ; 2 浙江万里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 浙江 宁波 315100 ;
31 浙江大学核农所 IAEA 合作中心、农业部核农学重点实验室 , 浙江 杭州 310029)
摘  要 :对比研究了 8 个玉米低植酸 (Low phytic acid , lpa)突变体及其相应野生型 (Wild Type , WT)的主要
营养品质及其营养组分 ,结果显示 :与野生型相比 ,各突变体总磷含量基本不变 ,无机磷含量均成倍增
加 ,总淀粉含量显著下降 ,直链淀粉和粗脂肪含量变化不显著 ,粗蛋白含量在部分突变体中显著上升 ;多
数氨基酸含量在突变体中有所提高 ,赖氨酸含量除 Q3192lpa 和 X1782lpa 下降外均不同程度上升 ;铁、锰、
铜、锌、硒等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不显著。研究表明 lpa 突变对玉米营养品质的改良和生物学效价的提高
具有有益的作用。
关键词 :玉米 ;低植酸 ;营养品质 ;氨基酸 ;微量元素
ANALYSIS OF NUTRITIONAL QUALITY OF LOW PHYTIC ACID MUTANTS IN MAIZE
YUAN Ming2an1  LUO Hong2bing1  WANG Zhong2hua2  CHEN Jin2hong3
MEI Shu2fang3  SHU Xiao2li3  WU Dian2Xing3
(11Agronomy Department ,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Changsha , Hunan  410128 ;
21 Institute of Biotechnology ,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 Ningbo , Zhejiang  315100 ;
31 IAEA Collaborating Center , Zhejiang University , Hangzhou , Zhejiang  310029)
Abstract :Major nutritional quality and components of eight low phytic acid (lpa) mutant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wild types
were studied. Compared to their corresponding wild types , the content of inorganic P ( Pi) was all increased several times ,
while the content of total P (TP) in mutants was almost the same as their wild types. The contents of crude lipid and amylose
were similar , but total starch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 Crude protein in some of mutants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Most of
amino acids were increased , and essential amino acid2Lysine was increased except mutants derived from Q319 and X178.
Mineral macronutrients and micronutrients were similar. Al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pa mutation in maize could enhance the
nutritional quality and bioactivities.
Key words :maize ; low phytic acid ; nutritional quality ; amino acid ; micronutrient
收稿日期 :2007205208  接受日期 :2007210212
基金项目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 Y305168) 、科技计划项目 (2004C32018)和宁波市重点博士基金 (2004A610013)
作者简介 :袁名安 (19832) ,男 ,湖南新化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研究。
通讯作者 :舒小丽 (19802) ,女 ,湖南芷江人 ,助理研究员 ,从事高效育种方法和资源创新利用研究工作。Tel : 0571286971405 ; E2mail : shuxl @zju.
edu. cn
  作为用途广泛的粮饲兼用型作物 ,玉米种植面积
仅次于水稻和小麦 ,而总产和单产均居首位[1 ] 。磷是
生物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 ,在玉米等禾谷类作物
中主要以植酸的形态储存在籽粒中。由于人和单胃动
物 (如猪、禽类等) 体内缺乏可以分解植酸的酶而不能
对其有效吸收和利用[2 ,3 ] 。为了解决饲料中植酸磷不
能有效利用而引起的磷匮乏 ,往往在饲料中直接补充
无机磷 ,既消耗了大量相对宝贵的鱼粉等稀缺资源 ,增
加了饲养成本 ,同时 ,无法有效分解的植酸盐类随动物
排泄物进入水系 ,又引起环境富营养化 ,造成环境严重
污染[3 ,4 ] 。
近年来 ,国内外相继开展了大麦、玉米、水稻、大
55 核 农 学 报 2008 ,22 (1) :55~59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豆、小麦等作物的低植酸 ( lpa ) 突变体选育和研
究[3 ,5~7 ] ,为解决与植酸相关的营养与环保问题开辟了
新途径。本试验对利用60 Coγ射线诱变我国玉米自交
系产生的低植酸突变体的主要营养品质及其组分进行
了研究 ,以期为进一步利用 lpa 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
据。
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种植
利用60 Coγ射线辐照含水量为 1315 %的玉米自交
系丹黄 25、K22、黄 C、齐 319、X178、K12、郑 58、黄早四
干种子 ,诱变获得了 8 个玉米低植酸突变体 ,即相应的
DH252lpa、K222lpa、HC2lpa、Q3192lpa、X1782lpa、K122lpa、
Z582lpa、HZ42lpa[12 ] 。所有材料种植于杭州浙江大学华
家池实验农场 ,双行区 ,每行 50 株 ,行距 50cm ,株距
35cm ,常规大田管理。
112  材料处理
成熟期收获果穗 ,每小区取 3 株 ,风干、脱粒。用
旋风式磨粉机 (Cyclone Mill , USDA)磨成粉末 ,过 80 目
筛 ,干燥器内储藏备用。
113  分析方法
11311  磷组分测定  无机磷含量测定采用钼蓝比色
法 ,总磷测定采用湿法消化法[3 ,6 ,12 ] 。
11312  粗蛋白和粗脂肪测定  样品经湿法消化处理
后上样分析。蛋白质含量采用 FOSS 2300 全自动凯氏
定氮仪测定 ,脂肪含量采用 FOSS 2050 全自动索氏脂
肪分析仪测定。
11313  总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测定  总淀粉测定采
用分光光度法[7 ] ,直链淀粉按部标法 (NY147288)测定。
11314  氨基酸含量测定  氨基酸含量测定采用盐酸
水解法 ( GB765021987) ,利用日立 835250 型氨基酸全自
动分析仪分析。
11315  微量元素测定 用湿法消化处理样品 ,使用原
子吸收光谱仪 (岛津 AA26300 ,日本) 测定微量元素含
量[7 ] 。
114  营养评价
根据 1973 年 FAOΠWHO 建议的每克氮 (或蛋白质)
氨基酸评分标准模式和鸡蛋蛋白模式进行营养价值评
定[8~10 ] ,计算氨基酸评分 (AAS) 和必需氨基酸指数
(EAAI) 。AAS ( %) = [样本蛋白质氨基酸含量 (mgΠg
蛋白质)ΠFAOΠWHO 评分标准模式氨基酸 (mgΠg 蛋白
质) ] ×100
EAAI ( %) =
n
a
A ·
b
B ·
c
C ·
d
D ·
e
E ·
f
F ·
g
G ×100
式中 : a、b、c ⋯⋯g 分别为试验蛋白质中必需氨
基酸 ( EAA) 含量 (mgΠg prot . ) ,A、B、C ⋯⋯G分别为蛋
清蛋白质中 EAA 含量 (mgΠg prot . ) ,n 为 EAA 个数 ,本
实验中 n = 8。
2  结果与分析
211  有效磷(无机磷)与总磷含量
与野生型相比 ,突变体能被有效利用的无机磷含
量均成倍增加 ,增幅达 219~616 倍 ,其中 HC2lpa 和
K122lpa 无机磷含量分别由野生型的 013mgΠg 和
0128mgΠg 升至 1179mgΠg 和 1184mgΠg ,增加了 6 倍以上
(图 1) 。但总磷含量相近 (表 1) ,无机磷占总磷的比例
由野生型的 610 %~911 %升高到 22 %~57 % ,其中
HC2lpa 和 K122lpa 分别达到 56 %和 57 % ,其余 6 个也
均在 30 %左右。
图 1  突变体及其野生型的无机磷含量
Fig. 1  Concent of inorganic P in
lpa mutants and WT
212  蛋白质与脂肪含量
由表 1 可知 ,在粗蛋白含量上 ,Q3192lpa 和 HZ42
lpa 与其野生型没有显著差异 ,而其他 6 个则显著升
高 ,其中 K122lpa 和 Z582lpa 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上升
46 %和 49 %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 K222lpa、Q3192lpa、
K122lpa、Z582lpa 4 个突变体中粗脂肪含量与对照相比 ,
差异达显著水平 ,另外 4 个则没有显著变化。这与任
学良等[7 ] 在水稻中发现的结果相似 ,说明低植酸突变
有可能改善玉米蛋白质和脂肪营养。
213  总淀粉与直链淀粉含量
与相应野生型相比 ,各突变体总淀粉含量均有不
同程度下降 ,其中丹黄 25、黄 C、X178、K12、郑 58 等 5
个突变体显著下降 ,而直链淀粉含量除 K122lpa、X1782
65 核 农 学 报 22 卷
lpa 显著下降外 ,其余 7 个与野生型相仿 (表 1) ,说明总
淀粉的下降主要由支链淀粉含量下降引起 ,这可能是
由于支链淀粉的合成要经历更复杂的分支和去分支过
程 ,而植酸和磷的参与对其造成影响有关。
表 1  玉米 lpa 突变体及其野生型主要营养品质
Table 1  Major nutritional quality of lpa mutants and WT
来源
source
蛋白质
protein ( %)
脂肪
lipid ( %)
总淀粉
total starch ( %)
直链淀粉
amylose ( %)
总磷
TP (mgΠg) PiΠTP( %)
WT lpa WT lpa WT lpa WT lpa WT lpa WT lpa
丹黄 25 DH25 9139 11143 3 2191 3108 70199 64174 3 25122 25194 3116 3111 610 321833
K22 9151 12119 3 2164 3114 3 72109 68174 24157 24143 3135 3142 610 271233
黄 C HC 8156 11113 3 3117 3102 71175 63198 3 27145 25108 3128 3121 911 551833
齐 319 Q319 10174 10189 2198 3141 3 68150 64183 24118 27159 2196 2191 818 331733
X178 9143 11103 3 3109 2187 70195 63183 3 25129 20177 3 2186 3102 814 371133
K12 8161 12160 3 2185 3138 3 75102 36185 3 22156 12136 3 3111 3123 910 571033
郑 58 Z58 9139 13199 3 2179 3141 3 74108 59179 3 24164 19198 2198 2187 811 311733
黄早四 HZ4 13111 13148 3106 3118 64117 64169 26112 23135 3132 3101 619 221333
注 : 3 表示 0105 水平上差异显著 ,33表示 0101 水平上差异极显著 ;PiΠTP 表示无机磷占总磷的百分比。下表同。
Note : 3 , 33 mean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105 and 0101 levels , respectively ; PiΠTP represents the percentage of Pi in TP. The same as following tables.
214  氨基酸含量
氨基酸分析结果见表 2。与相应野生型相比 ,突
变体 Q3192lpa 氨基酸总量 (TAA)略下降 ,而 HZ42lpa 和
X1782lpa 与相应对照相仿 ,其余 5 个突变体均不同程
度升高 ,其中 Z582lpa 和 K222lpa 达显著水平 ;必需氨基
酸 ( EAA) 含量除 Q3192lpa 下降了 14 % , X1782lpa 和
HZ42lpa 没有太大变化 ,其他 5 个则有不同程度增加 , 其中 Z582lpa 增幅达 30 %。植物蛋白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含量除 Q3192lpa 和 X1782lpa 略有所下降外 ,其他 6 个突变体均较有所上升 (图 2) ,上升幅度达13 %~26 % , EAA 含量占 TAA 的比重除 Q3192lpa 和X1782lpa 有所下降外 ,其余 6 个突变都有不同程度上升 ,说明低植酸突变的同时可能改善氨基酸的品质。
表 2  各突变体及其野生型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总量
Table 2  Content of essential amino acid ( EAA) and total amino acid (TAA) of lpa mutants and WT ( %)
材料
materials
必需氨基酸含量 essential amino acid
苏氨酸
Thr
色氨酸
Trp
苯丙氨酸
Phe
赖氨酸
Lys
缬氨酸
Val
甲硫氨酸
Met
异亮氨酸
Ile
亮氨酸
Leu
TAA EAA EAAΠTAA
丹黄 25 DH25 0122 011 0133 0126 0128 0119 0122 1121 7193 2181 3514
DH252lpa 0133 0111 0144 0131 0133 0114 0128 1121 8145 3115 3713
K22 0128 0109 0141 0131 0133 0116 0129 1122 8138 3109 3619
K222lpa 0137 0111 0181 0137 0137 0122 0131 1134 10122 3 3190 3812
黄 C HC 0121 0107 0129 0122 0122 0117 0124 1119 7149 2161 3418
HC2lpa 0131 0112 0137 0127 0131 0119 0131 1118 8172 3106 3511
齐 319 Q319 0138 0110 0148 0134 0140 0119 0134 1129 9122 3152 3812
Q3192lpa 0134 0109 0137 0128 0124 0122 0128 1119 8157 3101 3511
X178 0127 0111 0143 0129 0129 0121 0122 1124 8162 3106 3515
X1782lpa 0133 0111 0134 0126 0127 0117 0128 1122 8170 2198 3413
K12 0122 0108 0127 0123 0121 0116 0122 1117 7170 2156 3312
K122lpa 0131 0108 0142 0129 0134 0114 0128 1115 8111 3101 3711
郑 58 Z58 0134 0107 0144 0133 0134 0117 0129 1105 8152 3103 3516
Z582lpa 0139 0115 0152 0138 0144 0124 0137 1145 10154 3 3194 3 3714
黄早四 HZ4 0138 0112 0146 0131 0138 0122 0137 1141 10113 3165 3610
HZ42lpa 0138 0110 0151 0135 0140 0124 0137 1145 10107 3180 3717
215  氨基酸营养评价
将各材料必需氨基酸的组成与 FAOΠWHO 推荐的 氨基酸最佳配比模式对比 (表 3) 后 ,结果表明 :与野生型相比 ,K122lpa 和 DH252lpa 苏氨酸评分增长显著 ,而
75 1 期 玉米低植酸突变体的营养品质分析
图 2  各突变体及其野生型赖氨酸含量
Fig. 2  Content of Lysine in mutants and WT
Z582lpa 显著下降 ,其余 5 个无显著变化 ; K122lpa 缬氨
酸评分显著升高 , 而 Q3192lpa、X1782lpa 显著下降 ;
     
DH252lpa 异亮氨酸评分显著升高 ,Q3192lpa 和 K222lpa
显著下降 ; K12、K22、黄 C、178 突变体的亮氨酸较野生
型显著下降 ;Q3192lpa、Z582lpa 和 X1782lpa 的赖氨酸评
分下降 ;Q3192lpa 蛋氨酸 + 半胱氨酸评分上升 ,而 K122
lpa 和 X1782lpa 则下降 ; K122lpa、K222lpa 的苯丙氨酸 +
酪氨酸评分升高 ,Q319、Z58、X178 的突变体则下降 ;
Z582lpa 和 HC2lpa 的色氨酸评分上升 ,HZ42lpa 和 X1782
lpa 下降。总体上 ,Q3192lpa 和 X1782lpa 的必需氨基酸
指数 ( EAAI)下降 , K122lpa、DH252lpa 上升 ,其他 4 个无
显著变化 ,但在反映支链氨基酸平衡的异亮氨酸Π亮氨
酸比值上 , K122lpa、DH252lpa、HC2lpa、X1782lpa 等均有
不同程度的上升 ,另外 4 个突变体基本不变 ,说明低植
酸突变可能会改善支链氨基酸的平衡。
表 3  各突变体及其野生型的氨基酸评分及 EAAI、IleΠLeu 值对比
Table 3  The amino acid scores , EAAI , IleΠLeu of lpa mutants and WT
材料
materials
氨基酸评分 amino Acid Scores ( %)
苏氨酸
Thr
缬氨酸
Val
异亮氨酸
Ile
亮氨酸
Leu
赖氨酸
Lys
甲硫氨酸 +
半胱氨酸
Met + Cys
苯丙氨酸 +
酪氨酸
Phe + Tyr
色氨酸
Trp
EAAI
( %) IleΠLeu
丹黄 25 DH25 5317 6115 6014 18917 5119 12515 11116 10918 8611 0118
DH252lpa 7316 3 6613 7013 3 17316 5616 10313 12818 11014 9116 3 0123 3
K22 6314 6713 7319 17717 5715 12213 12517 9117 9016 0123
K222lpa 6715 6017 6316 3 15710 3 5512 11418 16217 3 9012 8816 0123
黄 C HC 5415 5114 7011 19816 4617 12012 10910 8118 8115 0120
HC2lpa 6119 5517 6916 15115 3 4411 10217 10418 10718 3 8110 0126 3
齐 319 Q319 7816 7415 7911 17116 5716 10911 13014 9311 9319 0126
Q3192lpa 7212 4518 3 6619 3 16214 4816 3 13614 3 10617 3 8610 8217 3 0123
X178 6316 6115 5813 18719 5519 13613 13018 11616 9117 0117
X1782lpa 6615 4910 3 6315 15810 3 4219 3 10612 3 9512 3 9917 3 7813 3 0123 3
K12 5618 4818 6319 19411 4816 12914 9817 9219 8117 0118
K122lpa 7114 3 7015 3 7215 17012 3 5416 10316 3 13113 3 8219 8817 3 0124 3
郑 58 Z58 7418 6713 7118 14815 5914 10118 12817 6913 8517 0127
Z582lpa 6119 3 6219 6611 14811 4914 3 10812 10814 3 10712 3 8315 0125
黄早四 HZ4 6414 5810 7016 15316 4310 11919 10310 9115 8116 0126
HZ42lpa 6216 5913 6816 15317 4712 11616 11113 7412 3 8016 0125
216  金属营养元素含量
表 4 表明 ,在微量金属营养元素含量上 ,Q3192lpa、
K122lpa 和 HC2lpa 的 Se 比野生型分别提高 215 倍、3 倍
和 2 倍 ,Q3192lpa 的 Mn 比对照提高 15 % ,差异达显著
水平 ,其他各元素突变体及其野生型无显著差异。说
明植酸含量的降低对微量金属营养元素的积累未造成
显著不良影响 ,甚至有所改善。各突变体在钾、钠、镁、
钙等宏量金属元素含量上比相应野生型均有不同程度
增加。
3  结论与讨论
关于低植酸作物的育种近年来在国外已成为研究
热点 ,而在玉米上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较大进
展[3 ,11 ] 。国内的相关研究也已经起步 ,浙江大学核农
所在选育水稻、玉米、大豆、大麦、小麦等作物方面进行
了大量的工作 ,取得了很大进步[6 ,7 ,12 ] 。本文采用经辐
射诱变玉米自交系选育的突变体为材料 ,通过与其野
生型材料主要营养品质及其营养组分的对比研究 ,可
为科学评价其利用价值 ,选择有效的育种策略提供指
导。
本研究发现 ,在突变体无机磷含量大幅上升的同
时 ,总磷含量基本与对照持平 ,这与以前在玉米及其他
各类作物中的发现一致[2~7 ] 。而可以减少磷肥施用量
的新种质 ———低植酸且总磷降低 ,又能正常生长发育
85 核 农 学 报 22 卷
表 4  各突变体及其野生型的金属营养元素含量
Table 4  The content of mineral elements in lpa mutants and WT (mgΠkg)
材料
materials
宏量金属元素 (macro2mineral) 微量金属元素 (micro2mineral)
钾 ( K) 钠 (Na) 镁 (Mg) 钙 (Ca) 铁 (Fe) 锰 (Mn) 铜 (Cu) 锌 (Zn) 硒 (Se)
丹黄 25 DH25 2795 248 1003 198 33166 6145 3101 19115 0102
DH252lpa 3102 300 3 1302 3 301 3 35126 5195 2189 19196 0103
K22 2916 215 1098 301 34112 6102 2165 20165 0102
K222lpa 2945 262 3 1315 3 312 35126 6116 2126 20112 0102
黄 C HC 2898 164 1145 185 35112 6102 2171 18126 0102
HC2lpa 3402 3 201 3 1312 213 3 35102 6123 2134 19123 0104 3 3
齐 319 Q319 3003 235 1232 241 34195 5126 3101 20165 0102
Q3192lpa 3102 242 1203 255 35102 6102 3 3103 21123 010533
X178 2816 125 1245 272 35196 5115 2169 20102 0103
X1782lpa 2598 201 3 1302 301 3 37103 5165 2181 20196 0103
K12 2988 301 1024 231 35169 6145 3126 19168 0101
K122lpa 3012 214 3 1302 3 246 36145 6135 2198 19126 010333
郑 58 Z58 2945 215 1266 252 36156 5192 2123 20111 0105
Z582lpa 2845 237 1302 247 36149 5178 2134 19198 0103
黄早四 HZ4 2901 189 1011 205 36102 518 313 19126 0103
HZ42lpa 3121 187 1212 3 206 37126 6121 311 2011 0104
和遗传的突变体 ,还未见成功的报道[11 ,13 ] 。
有研究表明 ,植酸在种子的积累过程中与蛋白体
有关[14 ] 。因此 ,Raboy[15 ] 建议培育低植酸含量作物时
要避免蛋白降低的问题。但在菜豆和水稻的研究中发
现[16 ] ,植酸与蛋白含量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低植
酸水稻[7 ]中还发现突变材料的蛋白含量都有所提高 ,
甚至显著高于亲本对照。这与本试验的 8 个突变体
中 ,部分突变体粗蛋白含量不变 ,部分显著升高的结果
相似 ,说明培育高蛋白、低植酸的作物是可能的。同
时 ,本研究中大部分突变体的蛋白质品质即氨基酸组
成和平衡也有所改善。
本研究中总淀粉含量的变异较直链淀粉大 ,说明
支链淀粉含量在突变体中更敏感 ,这可能是由于支链
淀粉的合成要经历更复杂的分支和脱支过程 ,而此过
程需要有植酸和磷的参与 ;一方面 ,禾谷类作物种子淀
粉合成过程中关键催化酶 ADP2葡萄糖多磷酸化酶受
无机磷的异构抑制[17 ] ,从而进一步影响淀粉的合成 ;
另一方面 ,植酸是γ2淀粉酶的抑制剂[18 ] ,低植酸突变
降低种子植酸含量 ,可能造成γ2淀粉酶活性增强 ,从
而影响籽粒干物质的积累。
微量营养素缺乏症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大健康问
题。据报道[19 ] ,全球有近一半的人口存在形式不同、
程度不等的微量元素缺乏症。目前解决的方法是通过
食品强化和药物强化。但最经济有效的、能实现可持
续强化的方法应该是培育富含微量元素或微量元素生
物有效性提高的作物 ,即生物强化 ,其核心是提高对机
体可有效利用的微量元素含量[20 ] 。本研究表明 ,抗营
养因子植酸含量的降低并没有引发微量营养元素含量
下降 ,可能因为这些元素是在种子成熟的早期积累 ,而
植酸是在种子成熟时逐渐形成的[21 ] 。由于一般作物
中铁和锌的生物有效性小于 5 % ,如果其生物有效性
提高 5 %~30 % ,则相当于其绝对含量提高了 6 倍[22 ] ,
说明培育低植酸作物是提高微量金属营养生物有效性
的一条经济有效和持续发展的途径。
参考文献 :
[ 1 ]  杨文钰 , 屠乃美. 作物栽培学各论. 北京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3 : 95~121
[ 2 ]  Raboy V , Gerbasi P F , et al . Origin and seed phenotype of maize low
phytic acid 121 and low phytic acid 2 - 11 Plant Physiol , 2000 , 124
(1) : 355~368
[ 3 ]  Raboy V. Progress in breeding low phytate crops. J Nutr , 2002 , 132 :
503~505
[ 4 ]  Larson S R , Rutger J N , et al . Isolation and genetic mapping of a non2
lethal rice ( Oryza sativa L. ) low phytic acid 1 mutation. Crop Sci ,
2000 , 40 : 1397~1405
[ 5 ]  Sebastian S A , Kerr P S , et al . Soybean germplasm with novel genes for
improved digestibility. In : Drackley , J . K. ( ed ) Soy in animal
nutrition. Federation of Animal Science Societies , Savoy , Illinois ,
2000 , 56~74
[ 6 ]  Liu Q L , Xu X H , et al . Gene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low phytic
acid germplasm in rice ( Oryza sativa L. ) . Theor Appl Genet , 2007 ,
114 : 803~814
[ 7 ]  Ren X L , Liu Q L , et al . Density alteration of nutrient elements in rice
grains of a low phytate mutant . Food Chem , 2007 , 102 : 1400~1406
[ 8 ]  FAO. Energy and protein requirements. FAO meetings Report Series
[ R] . 1973 , 52
(下转第 48 页)
95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8 ,22 (1) :55~59
表 6  12 个组合在 62BA 和 NAA 各 5 个水平上的频率
Table 6  Frequency of factorial levels of 12 combinations
因素水平
levels
χ1 62BA χ2 NAA
次数
times
频率
frequency
次数
times
频率
frequency
-
γ= - 1132 0   0   3   012500
-
ι= - 1 0 0 3 012500
0 5 014167 3 012500
ι= 1 4 013333 2 011667
γ= 1132 3 012500 1 010833
合计 total 12 110000 12 110000
平均数 mean …X1 = 0166 …X2 = - 0130
标准误
standard error
S€x1 = 01173 S€x1 = 01287
95 %置信区间
95 % confidence limit 0128~1104 - 0193~0133
  研究表明 ,62BA 与 NAA 两个因素对于香石竹不
定芽分化均有显著影响 ,培养基中 62BA 与 NAA 组合
的最 佳 浓 度 配 比 是 62BA 为 1121mgΠL ; NAA 为
0135mgΠL。在该培养基上 ,不定芽增殖系数可达 3165。
而在含 62BA 为 1120~ 1179mgΠL 和 NAA 为 0115~
0163mgΠL 的培养基上 ,不定芽增殖系数可达 210 以上
(95 %置信区间) 。为验证以上结果的可靠性 ,在该置
信范围内随机抽取的浓度组合 62BA 112mgΠL 和 NAA
013mgΠL 的浓度组合 ,按照 62BA 和 NAA 优化组合筛选
试验 (113)同样的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 ,得到平均增殖
系数为 3157。这进一步说明了所得结果的可靠。因
此可以认为利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可以实现植物再生
过程中的植物激素浓度和配比优化。
该研究在多个因素都处于变动的情况下 ,通过用
一套规范化的正交表来合理地安排试验 ,成功地实现
以较少的试验获得精度较高的回归方程和精确可靠的
试验结果。进一步的研究是将二元回归正交设计应用
于外植体类型、温度、光照、pH值等植株再生影响因素
的优化试验。
参考文献 :
[ 1 ]  杨安贵. 农业实验设计基础及统计分析. 重庆 :重庆人民大学出
版社 ,1994
[ 2 ]  刘文远 ,金忠华. 二次回归正交设计试验结果分析的程序设计.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88 ,19 (2) :45~52
[ 3 ]  许美刚 ,潘永勇 ,夏建顺. 杂交水稻旱育秧本田高产栽培数学模
型的初步分析. 杂交水稻 ,1997 ,12 (3) :19~21
[ 4 ]  韩秀慧 ,尹伟伦 ,王华芳. 二次回归正交设计在微型月季组织培
养中的应用. 林业科学 ,2004 ,40 (4) :189~192
[ 5 ]  谢利娟 ,韩 蕾 ,钱永强等. 爆仗竹组培快繁 62BA 与 NAA 组合浓
度配比优化分析. 核农学报 ,2005 ,19 (3) :181~185
[ 6 ]  周丹丽 ,香石竹的茎尖培养及快速繁殖. 西南园艺 ,2001 ,29 (3) :
41
[ 7 ]  吴延军 ,周惠民. 香石竹茎尖脱毒技术. 西南园艺 ,2003 ,31 (1) :20
[ 8 ]  刘翠平 ,金国良 ,宋晶媛等. 香石竹茎段无性系的建立. 湖南文理
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15 (4) :29~31
[ 9 ]  张卫芳 ,段新玲 ,段黄金 ,等. 香石竹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初
探. 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 ,2000 ,12 (2) :28~30
[10 ]  杨 进 ,钟利华. 香石竹组织培养丛生芽分化的初步研究. 湖北
农学院学报. 2004 ,24 (1) :45~47
[11 ]  林荣呈 ,包满珠. 香石竹的叶片培养及植株再生. 植物生理学通
讯 ,1999 ,35 (3) :205~206
[12 ]  马 均 ,侯菊香. 香石竹不定芽诱导试验. 林业科技 ,2003 ,28 (4) :
25
[13 ]  续九如 ,黄智慧. 林业试验设计.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上接第 59 页)
[ 9 ]  刘志皋. 食品营养学. 北京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1991
[10 ]  FAOΠWHO. Energy and protein requirements. WHO. Tech Rep Ser No.
522 , FAOΠWHO , Geneva , Switzerland 1973 , 380
[11 ]  Raboy V. Low2phytic2acid grains. Food Nutr Bull , 2000 , 21 : 423~427
[12 ]  王雪艳 , 王忠华 ,等. 高无机磷低植酸玉米突变体筛选初报. 核
农学报 , 2006 , 20 (1) : 15~18
[13 ]  Lott J N A , Ockenden I , et al . Phytic acid and phosphorus in crops
seeds and fruits : a global estimate. Seed Sci . Res , 2000 , 10 : 11~33
[14 ]  Lott J N A. Seed Physiology Ⅰ: Accumulation of seed reserves of
Phosphorus and Other Minerals. Sydney :Academic Press , 1984
[15 ]  Raboy V , Dickinson D B , Neuffer M G. A survey of maize kernel
mutants for variation in phytic acid. Maydica , 1990 , 35 : 383~390
[16 ]  Liu Z H , Cheng , F M , Zhang G P. Grain phytic acid content in japonica
rice as affected by cultivar and environment and its relation to protein
content . Food Chem , 2005 , 89 : 49~52
[17 ]  Plaxton W C , Preiss J . Purification and properties of nonproteolytic
degraded ADP 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 from maize endosperm. Plant
Physiol , 1987 , 83 : 105~112
[18 ]  Sharma C B , Goel M , Irshad M. Myoinositol hexaphosphate as a
potential inhibitor ofα2amylases. Phytochem , 1978 , 17 : 201~204
[19 ]  WHO. Global database on body mass index (MBI) . 1999 , Geneva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 ]  Gregorio G B. Progress in breeding for trace minerals in staple crops. J
Nutr , 2002 , 132 : 500~502
[21 ]  Saneoka H , Hosokawa T , et al . Changes in the composition of phytate ,
phosphorus and other cations in soybean seeds with maturity. Grassland
Science , 2006 , 52 (9) : 99~104
[22 ]  Welch R M , House W A , et al . Testing iron and zinc bioavailability in
genetically enriched beans ( Phaseolus Vulgaris L. ) and rice ( Oryza
sativa L. ) in a rat model . Food Nutr Bull , 2000 , 21 : 428~433
84 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8 ,22 (1) :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