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苹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效率的动态模拟



全 文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6 卷 第 5 期, 2010 年 5 月 487
苹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效率的动态模拟
高照全 1,*, 李天红 2, 冯社章 1, 张显川 3
1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北京 102442; 2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 北京市果树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北京
100193; 3 北京日川河果树研究开发中心, 北京 102200
Dynamic Simulation of Photosynthetic Rate and Light Use Efficiency of Apple
Leaves
GAO Zhao-Quan1,*, LI Tian-Hong2, FENG She-Zhang1, ZHANG Xian-Chuan3
1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2442, China; 2Colleg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nolog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boratory of Stress Phys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for Tree Fruits, Beijing 100193, China; 3Richuanhe Pomological
Research & Development Center, Beijing 102200, China
提要: 根据构建的苹果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光能利用效率(LUE)的耦合模型可模拟一般小气候条件下苹果
叶片的 Pn和LUE变化。结果表明, 小气候因子对Pn和 LUE的影响不同, 并且不同小气候因子之间还有明显交互作用。Pn
主要由有效光合辐射(PAR)和CO2浓度决定, 并随着叶片水势和空气湿度的升高而增大, 正常条件下Pn的最适温度约为
25 ℃, PAR、CO2浓度和空气湿度下降时, Pn的最适温度也随之下降。PAR值较小时, LUE与PAR正相关; 在PAR达到400
μmol·m-2·s-1左右时, LUE值最大, 而后随着PAR的增加而减少。由于LUE是Pn和PAR的比值, 所以其它小气候因子和叶片
水势对LUE的影响与对Pn的影响相一致。
关键词: 苹果; 光合作用; 光能利用效率; 模型
收稿 2010-01-04 修定  2010-04-07
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696)、国家 “ 十一五 ” 支撑计
划(2007BAD36B02)、北京市科委(Z080005032508015)
和甘肃省发改委项目(ZT 0 6 -0 1 )。
* 通讯作者(E-mail: gaozhaoquan@sina.com; Tel: 010-
8 0 3 5 8 8 9 9 )。
光合作用是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决定性因
素, 果实产量首先取决于单位果园面积上的光合总
量, 光合总量又是由树冠所有叶片的光能截获和光
能利用效率(LUE)所决定(Annandale等2004; Jenkins
等 2007; Hilker 等 2008)。果实产量和品质还受
“ 库 - 源 ” 关系的影响(Genard等 2000; Walcroft 等
2004), 果实的大小、颜色、含糖量和硬度等品质
都取决于作为源的叶片向果实提供碳水化合物的多
少。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果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Pn)和LUE大小及其空间分布, 对研究果树的光合
动态、“ 库 - 源 ” 关系和确定最佳的种植密度、树
形和修剪方式都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张显川
等 2007)。本文用 Farquhar 等(1980)提出的模拟C3
植物光合生化模型和Ball等(1987)提出的气孔导度
模型计算苹果叶片的 P n, 用 P n 与有效光合辐射
(PAR)的比值确定叶片 LUE, 并用数学模拟方法模
拟出不同小气候条件下叶片的Pn和LUE动态及不
同小气候因子之间对 Pn 和 LUE 的交互作用。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实验材料为 ‘ 富士 ’ 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 cv. ‘Fuji’)。试验于 2006~2008 年在北京市
昌平区十三陵农场(北纬 40o13, 东经 116o13, 海拔
79 m)进行。定植于 1985 年, 株行距 3 m×5 m, 南
北行向, 每棵树都按开心形整形(张显川等 2007)。
土壤为沙壤土, 按正常管理浇水施肥。
2 方法
气孔导度(Gs)用AP4气孔计(英国Delta-T公司)
测定, Pn 用便携式光合系统 LI 6400 (美国 LI-COR
公司)测得, 测Gs和Pn时在苹果冠层外围随机选取
阳生大叶进行测定。时间选择在每年的 6~8月, 所
问题讨论 Discussion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6 卷 第 5 期, 2010 年 5 月488
有叶片Gs和Pn的参数都选用晴天上午的数据来拟
合, 相关小气候因子数据均来自光合仪。参数根据
最小二乘法估计, 或源自前人数据(Bernacchi 等
2001; Urban 等 2003; Garcia-Quijano 和 Barros
2005)。
3 模型构建
3.1 光合模型 Farquhar 等(1980)根据 C3 植物光合
机制提出了用于模拟单叶光合作用的一组生化模
型, 其他人(Bernacchi等2001; Urban等2003; Garcia-
Quijano 和 Barros 2005)相继对此作了改进。计算
净光合速率的公式为:
{ }n c q dmin ,P A A R= − (1)
其中 A c 是受核酮糖 - 1 , 5 - 二磷酸羧化酶
(Rubisco)活性限制的光合速率, Aq是受核酮糖-1,5-
二磷酸(RuBP)再生速率限制的光合速率, Rd是叶片
的暗呼吸速率。该模型模拟 Pn 时首先需要确定气
孔相对于 CO2 的导度(Gsc)大小(Farquhar 等 1980),
可由气孔导度模型求出。
3.2 气孔导度模型 Ball 等(1987)首先提出了计算
Gsc的半机理模型, Leuning (1990)将其进行了改进:
1
sc L 0
s 0( )(1 / )
a AG G
c Γ D D−
= +
− −
(2)
其中G0为剩余气孔导度, A为叶片实际的CO2
同化速率(即 min{Ac, Aq}), a1、D0 是常数, D 是水
汽压差, Γ是 CO2 补偿点, cs 是叶片表面的 CO2 浓
度。为了响应叶片水势(Ψ l)对 Gsc 的影响, 我们对
公式(2)进行了修订, 增加了一个限制方程(高照全
等2003):
sc sc L l( )G G g Ψ−= ⋅ (3)
其中Ψl根据蒸腾作用的Penman-Monteith公式
和水分传输的阻力模型计算, g(Ψl) 由下述公式描
述(Jones 1992):
2
l
l
1
( ) 1
b
g
b
ψψ = − (4)
其中 b 1、b 2 为经验常数。
3.3 LUE 叶片的 LUE 定义为 Pn 和所吸收 PAR 的
比值(Sims 等 2005; Jenkins 等 2007):
nPLUE
PAR
= (5)
实验结果
1 叶片Pn 的数值模拟
不同小气候因子 PAR、空气相对湿度(RH)、
空气温度(Ta)、CO2 浓度和 Ψl 对叶片 Pn 的影响如
图1所示, 光合模型中的相关参数是以苹果树冠外
围阳生大叶为材料, 用光合仪测定的。首先, PAR
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 PAR 低时 Pn 随 PAR 的增
加而增加; 当 PAR 超过一定值后, 由于光饱和现象
的存在, Pn 基本上保持为常数, 随 PAR的增加而有
部分下降, 这种下降主要由蒸腾过强对气孔产生的
负反馈引起(图 1-a、d、e)。Rubisco 羧化速率上
限的存在造成了叶片光饱和现象, 不过当温度和
CO2 浓度增加时, 光饱和点也随之增加(图 1-a、e)。
CO2浓度也是叶片光合模型中光合作用的驱动
变量, Pn 随着空气中 CO2 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由于
最大光合速率得到了提高, 所以在一定范围内当
PAR和温度值高时, Pn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得
更显著(图 1-a、c)。需要指出的是, 叶片气孔随
CO2 浓度升高而缩小, 进而增加 CO2 扩散阻力, 对
光合作用产生不利影响; 显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
作为底物浓度上升而发挥的影响要大于因Gs降低
而产生的间接影响。图 1-a、c、g 显示, 在 CO2
浓度低时, Pn随着CO2浓度的升高而接近线性增加;
CO2 浓度较高时, Pn 由受 Rubisco 活性的限制转为
受 RuBP 再生的限制时, Pn 就开始逐渐饱和。
Pn 对Ψl的依赖关系是非线性的, Ψl降低到-2
Mpa以下时才使叶片的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图1-d、
h)。但是 Ψl 的差异对气孔和蒸腾的影响几乎是线
性的(未发表资料), 这种机制对于生长在干旱和半
干旱地区的植物非常有意义, 这样可以使植物对
CO2 同化速率下降不严重, 又能避免失去过多水
分。RH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通过气孔的收缩而产
生的, 并且在叶水势高时对气孔的影响不是很大, 而
且只有当Gs值较小时Gs才会对光合作用有一定的
影响, 因此 RH 对 Pn 的影响不显著(图 1-b、f、g)。
由于光合作用所有生化反应都需要酶催化, 而
酶的催化作用对Ta又十分敏感, 稍微几度的变化就
会明显影响整个光合进程, 所以提高Ta可以增加光
饱和点和 Pn 对光强差异的敏感度。数学模拟结果
表明, Pn 随着Ta 的增加而呈现出一系列的 “ 钟 ”形
曲线(图 1-b、c、e), 一般条件下, 叶片光合作用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6 卷 第 5 期, 2010 年 5 月 489
图 1 不同 PAR、CO2 浓度、Ψ l、RH 和 Ta 下苹果叶片 Pn
PAR 的变动范围为 0~1 800 μmol·m-2·s-1, CO2 浓度为 50~800 μmol·mol-1, Ψl 为-2.6~0 MPa, RH 为 5%~95%, Ta 为 5~40 ℃。各自
的标准值分别为: PAR=1 500 μmol·m-2·s-1, CO2 浓度 =380 μmol·mol-1, Ψ l=-1.2 MPa, RH=50%, Ta=25 ℃。下同。
的最适 Ta 为 25 ℃左右。不过在 PAR、CO2 浓度、
RH 数值较低时, 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也随之降低
(图 1-b、c、e)。因为当 PAR、CO2 浓度和 RH
较小时的叶片同化总量少, 而Ta越高呼吸作用就越
高, 所以在Ta较低时叶片Pn在较低的温度下可达到
最大值。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6 卷 第 5 期, 2010 年 5 月490
2 叶片的 LUE数值模拟
不同小气候条件和Ψl下 LUE的动态响应如图
2 所示。从图 2-a、d、e、f 可看出, 在 PAR 达到
400 μmol·m-2·s-1左右时, LUE的值最大, 然后随着PAR
的增加而减少。这种趋势一方面因为在 PAR 值高
时光能的热耗散多, 另一方面是因为PAR 低时叶片
的光合作用所占比例也低, 所以Ta升高时, LUE的最
适PAR 即随着 Ta 的升高而升高(图 2-e)。由于 LUE
图 2 不同 PAR、CO2 浓度、Ψl、RH 和 Ta 下苹果叶片 LUE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6 卷 第 5 期, 2010 年 5 月 491
是 Pn 与 PAR 的比值, 所以除了 PAR 以外, 其它条
件改变时 LUE 的响应趋势与 Pn 的响应相一致。
CO2 浓度升高时, LUE 随之呈线性上升, 高温
条件下增加更为显著(图 2 -a、c、g)。
一般条件下 LUE 的最适温度也是 25 ℃左右
(图 2-b、c、e)。当 Ψl 升高时, LUE 也随 Ψ l 的升
高而增大, 在高水势条件下变化平缓, 低水势条件
下大致呈线性关系(图 2-d、h)。LUE 随着 RH 的
升高而略微升高, 变化幅度不大(图 2-b、f、g)。
不同小气候因子和叶片的水势对 LUE的影响不相
同, 并且各种因子之间还有明显的交互作用, 从图
2 可看出 PAR 和 Ta、RH 和 Ta、Ta 和 CO2 浓度之
间交互作用比较显著。
3 模型的验证
不同 PAR、Ta、CO2 浓度和 RH 条件下 Pn 实
测值和模拟值的相关关系如图 3 所示。由此可看
出, 它们的相关性非常好, 线性回归系数和 R 值都
接近于 1。这说明此模型可以用于模拟不同小气
候条件下苹果叶片的 Pn 和 LUE 的变化。
讨  论
本文采用C3植物光合模型和Ball等(1987)提出
的气孔模型和Ψl对Gs的限制方程很好地模拟出了
叶片 Pn 和 LUE 在不同小气候条件下的变化, 为进
一步模拟果树冠层的光合作用和光能利用建立了基
础。模拟结果表明, PAR、RH、T a、CO 2 浓度
和Ψl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于准确地确定叶片光
合特性非常关键(Dang等 1998)。树冠不同部位的
叶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接受的光照不同, 造成叶片
的光合能力不同, 一般树冠顶部叶的最大Pn是底部
叶的 2~4倍(Niinemets等 2006)。在果树生产中, 果
实的产量和品质都依赖于光合的分布(Massonnet等
2007), 因此应该根据不同部位叶片的光合模型和冠
层的光照分布来构建冠层的光合模型。
叶片LUE随着环境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低辐射
条件下的 LUE 比较大, 阴天或多云时的 LUE 值比
晴天高(Sims 等 2005), 但在环境胁迫条件下(如水
分亏缺、空气干燥和高温)的 LUE 则降低(Hilker
等 2008)。我们的试验结果也表明, PAR在400 μmol·
图 3 不同 PAR (a)、CO2 浓度(b)、RH (c)和 Ta (d)下苹果叶片的 Pn 实测值和模拟值关系
PAR 的变动范围为 0~1 800 μmol·m-2·s-1, Ta 为 5~40 ℃, CO2 为 50~1 000 μmol·mol-1, RH 为 5%~95%。各自的标准值分别为:
PAR=1 500 μmol·m-2·s-1, RH=50%, Ta=25 ℃, CO2 浓度 =360 μmol·mol-1。叶片光合模型的参数是在 2006~2008 年通过气体交换数据
由苹果树上的阳生大叶确定。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6 卷 第 5 期, 2010 年 5 月492
m-2·s-1 左右时的 LUE最大, 并且各种小气候因子以
及 Ψl 之间还有交互作用(图 2)。而且 LUE 的平均
日变化受各种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 有研究表明, 松
树混合林冠层的LUE日变化在辐射 5 MJ·m-2·d-1时
达到最大值, LUE 的最适日平均气温为 15 ℃左右
(Lagergren等 2005)。此外, 一般果树成行种植, 在
有其特定的树形结构的条件下(Annandale等2004),
冠层中叶片的光合作用有明显的异质性。不同
部位叶片所接受的光辐射和光合能力差异很大
(Rodriguez-Calcerrada等 2008), 这些差异造成了树
冠不同部位叶片 LUE 的差异, 所以要想了解果树
的 LUE 情况, 还需要建立相应的三维光合模型
(Roupsard 等 2008)。
从模型验证可看出, 此种耦合模型及其参数是
可行的, 但是模型中的 PAR、Ta 和 CO2 浓度等因
子对气孔开张的影响是通过光合模型传递的, 其影
响作用没有充分表达出来。此外, 光合作用的反馈
调节和 “库 -源 ”关系的影响也没有包括在模型中,
构建果树冠层模型时应将这些因素充分考虑。用
LI-6400 光合仪可以同时控制叶片的光照、温度、
湿度和CO2浓度等条件, 但其对CO2的测定都是在
强制通风的条件下进行的, 这就大大降低了叶片边
界层的阻力, 测定结果常比实际值大(Ferrara 和
Flore 2003), 因此, 要想更好地验证模型, 应该用小
型的人工气候室进行。
参考文献
高照全, 王小伟, 魏钦平, 杨洪强. 桃树不同部位调节贮存水的能
力(2003). 植物生理学通讯, 39 (5): 429~432
张显川, 高照全, 付占方, 方建辉, 李天红(2007). 苹果树形改造
对树冠结构和冠层光合能力的影响. 园艺学报, 3 4 (3 ) :
537~542
Annandale JG, Jovanovic NZ, Cambell GS, Sautoy ND, Lobit P
(2004). Two-dimensional solar radiation interception model
for hedgerow fruit trees. Agric For Meteorol, 121: 207~225
Ball JT, Woodrow IE, Berry JA (1987). A model predicting sto-
matal conductance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control of
photosynthesis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Biggens I ed. Progress in Photosynthesis Research.
Netherlands: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Bernacchi CJ, Singsaas EL, Pimentel C, Portis JRAR, Long SP
(2001). Improved temperature response functions for mod-
els of Rubisco-limited photosynthesis. Plant Cell Environ,
24: 253~259
Dang QL, Margolis HA, Collatz GJ (1998). Parameterization and
testing of a coupled photosynthesis-stomatal conductance
model for boreal trees. Tree Physiol, 18: 141~153
Farquhar GD, von Caemmerer S, Berry JA (1980). A biochemical
model of photosynthetic CO2 assimilation in leaves of C3
species. Planta, 149: 78~90
Ferrara G, Flore JA (2003). 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meth-
ods for measuring transpiration in potted apple trees. Biol
Plant, 46 (1): 41~47
Garcia-Quijano JF, Barros AP (2005). Incorporating canopy physi-
ology into a hydrological model: photosynthesis, dynamic
respiration, and stomatal sensitivity. Ecol Mod, 185: 29~49
Genard M, Baret F, Simon D (2000). A 3D peach canopy model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ree architecture and density
on photosynthesis at a range of scales. Ecol Mod, 128:
197~209
Hilker T, Coops NC, Wulder MA, Blank TA, Guy RD (2008).
The use of remote sensing in light use efficiency based mod-
els of gross primary production: a review of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requirements. Sci Total Environ, 404: 411~423
Jenkins JP, Richardson AD, Braswell BH, Ollinger SV, Hollinger
DY, Smith ML (2007). Refining light-use efficiency calcula-
tions for a deciduous forest canopy using simultaneous tower-
based carbon flux and radiometric measurements. Agric For
Meteorol, 143: 64~79
Jones HG (1992). Plants and Microclimat: A Quantitative Ap-
proach to Environmental. 2nd e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agergren F, Eklundh L, Grelle A, Lundblad M, Molder M,
Lankreijer H, Lindroth A (2005). Net primary production
and light use efficiency in a mixed coniferous forest in
Sweden. Plant Cell Environ, 28: 412~423
Leuning R (1990). Modeling stomatal behavior and photosyn-
thesis of Eucalyptus grandis. Aust Plant Physiol, 17: 159~175
Massonnet C, Costes E, Rambal S, Dreyer E, Regnard JL (2007).
Stomatal regulation of photosynthesis in apple leaves: evi-
dence for different water-use strategies between two cultivars.
Ann Bot, 100: 1347~1356
Niinemets U, Cescatti A, Rodeghiero M, Tosens T (2006). Com-
plex adjustments of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and internal
mesophyll conductance to current and previous light avail-
abilit ies and leaf age in Mediterranean evergreen species
Quercus ilex. Plant Cell Environ, 29: 1159~1178
Rodriguez-Calcerrada J, Reich PB, Rosenqvist E, Pardos JA, Cano
FJ, Aranda I (2008). Leaf physiological versus morphologi-
cal acclimation to high-light exposure at different stages of
foliar development in oak. Tree Physiol, 28: 761~771
Roupsard O, Dauzat J, Nouvellon Y, Deveau A, Feintrenie L,
Saint-Andre L, Mialet-Serra I, Braconnier S, Bonnefond JM,
Berbigier P et al (2008). Cross-validating sun-shade and 3D
models of light absorption by a tree-crop canopy. Agric For
Meteorol, 148: 549~564
Sims DA, Rahman AF, Cordova VD, Baldocchi DD, Flanagan LB,
Goldstein AH, Hollinger DY, Misson L, Monson RK, Schmid
HP et al (2005). Midday values of gross CO2 flux and light use
efficiency during satellite overpasses can be used to directly
estimate eight-day mean flux. Agr Forest Meteorol, 131:
1~12
Urban L, Leroux X, Sinoquet H, Jaffuel S, Jannoyer M (2003). A
biochemical model of photosynthesis for mango leaves: evi-
dence for the effect of fruit on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of
nearby leaves. Tree Physiol, 23: 289~300
Walcroft AS, Lescourret F, Genard M, Sinoquet H, Roux XLE,
Nones N (2004). Does variability in shoot carbon assimila-
tion within the tree crown explain variability in peach fruit
growth. Tree Physiol, 24: 31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