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植 物 研 究
BULLETIN OF BOTAN ICAL RESEARCH
第 17卷 第 4期 1997年 10月
Vol. 17 No. 4 Oct. , 1997
东灵山地区的蕨类植物区系及其生态特点⒇
于顺利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北京 100093)
摘 要 东灵山地区的蕨类植物共有 22种 ,它们隶属于 11科、 14属 ,发现北京地
区一新记录种 ,即西北铁角蕨 ( Asplenium nesii )。在东灵山蕨类植物属中 ,全球广布
属最多 ,其次为寒温带分布属 ,热带分布属最少。种的区系成分 ,东亚分布类型为最
多 ,其次为温寒带分布和中国特有成分 ,没有热带类型分布 ,分布的海拔主要在
500m至 1600m ,生态类型主要为石生与土生两类。
关键词 东灵山地区 ;蕨类植物区系 ;生态特点
FLORA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ERNS IN DONGLINGMOUNTAIN AREA
Yu Shun- li
( Institute o f Bo tany , Academia Sinica , Beijing 100093)
Abstract In Dong ling Mountain area , there a re 22 species of fern which belong to
11 families and 14 genus. A species is fi rst reco rded in Bei jing a rea. The 14 genera
can be g rouped into 3 dist ributiona l types. Of the 3 types, the cosmopoli tan type
w ith 7 genera is a t the fi rst posi tio n. Nor th tempera te type wi th 5 generals at the
second po sition. The 20 species can be also g rouped into 3 types. The east Asian
dist ributiona l type is at the fi rst posi tio n. No rth temperate type at the second posi-
tion. Thei r dist ributional al titude is f rom 500m to 1600m.
Author s address Institute o f Bo 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Key words Dong ling mountain area , fern flo ra, eco logical cha racristics
1. 东灵山地区自然概况
东灵山地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西部 ,包括百花山、东灵山、小龙门、齐家庄、瓦窑村及
⒇ 1996年 10月收稿。
龙门涧等地 ,最高峰为东灵山 ,海拔 2303m,本地区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侯 ,春季干旱 ,夏
季温热多雨 ,秋季晴朗 ,寒暖适中 ,雨量较少 ,冬季寒冷且干燥。据多年的气象资料观察 ,东灵
山年均温 11℃ ,最热月为 7月 ,平均气温 25. 1℃ ,最冷月为 1月 ,平均气温 - 5. 7℃ ,全年无
霜期约为 195d。东灵山地区年均降水量为 638. 8mm ,多集中于夏季。东灵山地区主要植被
类型有辽东栎林、山杨林、白桦林、棘皮桦林、杂木林、人工油松林、人工华北落叶松林以及山
杏、山桃、二色胡枝子、土庄绣线菊、三桠绣线菊等灌丛。 另外还有农田生态系统 (马克平等 ,
1995)。
2. 东灵山地区的蕨类植物种类与生境特点
2. 1 蕨类植物种类
东灵山地区的蕨类植物共有 22种 ,分别占北京地区蕨类植物科属种的 84% 、 67% 、
53% ,主要分布于小龙门林场和百花山林场。由于这两个林场人工林和次生林生长相对较
好 ,湿度大 ,光照条件适宜 ,人为破坏相对而言较少 ,故蕨类生长较茂盛 ,虽然种类不算多 ,但
还有较大的贮量。
东灵山地区的蕨类植物的科属种如下所示 (秦仁昌系统 ):
2. 1. 1 卷柏科
本科共有 1属 4种 ,即卷柏 ( Selaginella tamariscina )、垫状卷柏 ( S. pulv inata)、中华卷
柏 ( S. sinensis )、蔓出卷柏 ( S. dav idii )。卷柏见于百花山、杜家庄的杂灌丛下 ,海拔 600m左
右 ;垫状卷柏分布于小龙门 ,海拔在 1000m,生长在杂灌丛下潮湿的岩石上 ;中华卷柏分布海
拔较广 ,在海拔 1000m以下常见 ,分布于荆条灌丛、虎榛子灌丛及杂灌丛等林下 ,蔓出卷柏
分布于小龙门和百花山 ,生长在潮湿的山坡上 ,分布的海拔在 900— 1000m。
2. 1. 2 木贼科
本科共有 1属 2种植物 ,即草问荆 (Equisetum pratense)和木贼 ( Equisetum hiemale )。草
问荆见于小龙门 ,生于落叶阔叶混交林下 ,在路的旁边常成片生长 ,也有少量分布在杂草丛
中 ,分布海拔在 1200— 1300m。木贼见于江水河村阔叶落叶混交林下 ,成片生长 ,分布海拔在
1600m。
2. 1. 3 蕨科
本科仅有一种蕨菜 ( Pteridium aquil inum var . latiusculum ) ,生于山坡、草甸及落叶阔
叶混交林林下 ,海拔在 900— 1200m。
2. 1. 4 中国蕨科
本科有一属三个种 ,即华北粉背蕨 ( Aleuritopteris kuhnii )分布于人工油松林、华北落叶
松及阔叶落叶混交林的林下岩石缝中 ,海拔为 1000— 1250m。银粉背蕨 ( A. argentea )分布
较广 ,海拔可达 1600m,生于裸露的石灰质岩石缝中 ,耐旱。陕西粉背蕨 ( A. shensiensis )分布
海拔 550— 650m,少见 ,生于裸露的石灰性岩石缝中 ,非常耐旱。
2. 1. 5 裸子蕨科
本科有一属一种 ,即金毛裸蕨属的耳叶金毛裸蕨 (Gimnopteris bipinnata ) ,见于小龙门
和百花山 ,分布海拔在 900— 1250m,生于人工油松林下岩石缝中。
2. 1. 6 蹄盖蕨科
本科有三属三种 ,第一种麦秆蹄盖蕨 ( Athyrium f allasiosum )在落叶阔叶混交林林下湿
410 植 物 研 究 17卷
润处常见 ,分布海拔在 990— 1300m,第二种羽节蕨 (Cymnocarpium disjunctum )常见于小龙
门华北落叶松及一些阔叶林下 ,分布海拔在 1200— 1400m。另一种为黑鳞短肠蕨 ( Allantodi-
a crenata) ,分布于小龙门和百花山 ,生于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小溪旁边 ,海拔 1300m左右 ,稀
少。
2. 1. 7 铁角蕨科
本科有 2属 4种。过山蕨 (Camptosorus sibiricus )见于小龙门和百花山 ,生于潮湿的岩石
缝中 ,分布海拔 1200m左右。北京铁角蕨 ( Aspleniumpekinense)见于小龙门阴坡潮湿的岩石
缝中 ,分布海拔 990— 1100m。 钝齿铁角蕨 ( Asplenium subvarians )见于小龙门 ,生于阴坡潮
湿的山地岩石上 ,分布海拔在 1000m左右。
另有西北铁角蕨 ( A. nesii ) ,分布海拔在 1000m左右 ,见于小龙门 ,生长于潮湿的石灰
岩石缝中 ,本种在《北京植物志》中未见记载 ,是北京地区的首次报导。本种还分布于河北、内
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山西、新疆、西藏等地。
2. 1. 8 球子蕨科
仅有一属一种 ,即荚果蕨 (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 )是小龙门最常见的蕨类植物之一 ,
分布于水溪旁边潮湿的阔叶混交林林下 ,嫩叶可食 ,分布海拔 900— 1300m。
2. 1. 9 鳞毛蕨科
本科有 2属 2种 ,即耳蕨属的鞭叶耳蕨 ( Polyst ichum craspedosorum )和鳞毛蕨属的华北
鳞毛蕨 (Dryopteris laeta) ,前者见于小龙门和瓦窑村 ,生在阴坡潮湿的岩石上 ,海拔为 600—
1000m ,后者生于以核桃楸、棘皮桦、元宝槭及毛榛等为主阔叶混交林下阴湿处 ,海拔为
1200— 1250m。
2. 1. 10 水龙骨科
本科仅见到 1属 2种 ,即北京石韦 ( Pyrrosia davidii )和有柄石韦 ( P. pet iolosa )见于小
龙门和百花山 ,前一种一般生活在阴坡较潮湿的岩石缝中 ,分布海拔在 1000m左右 ,后一种
生于较干旱的岩石上 ,分布海拔可达 1500m。
有些种 类 ,文 献上有 记载 , 但未 采到 标本 , 它们 是: 圆 枝卷 柏 ( Selaginnela
sanguinolena )、节节草 ( Equisetum ramosissimum )、溪洞碗蕨 (Dennstaedtia wil fordii )、华东
蹄盖蕨 ( Athyrium niponicum )、中华蹄盖蕨 ( A. sinense )、冷蕨 (Cystopteris f ragil is )、亚心岩
蕨 (Woodsia subcordata )、耳羽岩蕨 (Woodsia polystichoides )和网眼瓦韦 (Lepisorus clathra-
tus )等。
2. 2 蕨类植物区系特点
东灵山蕨类植物属中 ,全球广布属最多 ,其次为寒温带分布属 ,热带分布属最少。种的区
系成分 ,东亚分布类型为最多 ,其次为温寒带分布和中国特有成分 ,没有热带类型分布。这与
东灵山处于暖温带地区相符。
东灵山蕨类植物 14个属有 7个为广布全球的属 ,它们是卷柏属、蕨属、粉背蕨属、蹄盖
蕨属、铁角蕨属、鳞毛蕨属、耳蕨属 ,温带寒带分布属 5个 ,它们是木贼属、羽节蕨属、金毛裸
蕨属、过山蕨属、荚果蕨属 ,热带分布属 2个 ,即短肠蕨属和石韦属。
种的分布类型有以下几种: 世界广布种 1个 ,即蕨 ;中国特有种有 2个 ,即中华卷柏和蔓
出卷柏 ;北温带与北寒带分布的种类 5个 ,即木贼、草问荆、麦秆蹄盖蕨、黑鳞短肠蕨、华北粉
背蕨和羽节蕨等 ;东亚分布种类有以下几个 ,即北京铁角蕨、钝齿铁角蕨、北京石韦、有柄石
4114期 于顺利: 东灵山地区的蕨类植物区系及其生态特点
韦、网眼瓦韦、银粉背蕨和耳叶金毛裸蕨等。
2. 3 蕨类分布的生态特点
2. 3. 1 海拔高度
分布海拔可达 1600m的种类有两种 ,即银粉背蕨和木贼。分布海拔可达 1500m的种类
有蕨和北京石韦。分布海拔可达 1400m的有羽节蕨。分布海拔可达 1300m的有草问荆、麦
杆蹄盖蕨、荚果蕨和黑鳞短肠蕨等。 分布海拔在 1200m左右的种类较多 ,有过山蕨、耳叶金
毛裸蕨等。分布海拔在 1000m以下的有卷柏、陕西粉背蕨等。
2. 3. 2 水分
按照蕨类对水分的要求情况 ,分为三种类型 ,即湿生、中生和旱生。 湿生的种类有荚果
蕨、麦杆蹄盖蕨、过山蕨、蔓出卷柏、黑鳞短肠蕨等 ,中生性的有草问荆、华北鳞毛蕨、木贼、羽
节蕨、蕨、华北粉背蕨等 ,旱生性的有卷柏、中华卷柏、银粉背蕨、陕西粉背蕨、北京石韦等。
2. 3. 3 光照
对光照这一生态因子的指示性 ,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蔽荫生境下生长良好的种类:钝齿铁角蕨、黑鳞短肠蕨等。
半蔽阴条件下生长良好的种类: 蕨、草问荆、耳叶金毛裸蕨、北京铁角蕨、木贼、麦杆蹄盖
蕨等。
全光条件下生长良好的种类:卷柏、北京石韦等。
2. 3. 4 土壤
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山坡林下土壤和岩石缝中。山坡林下的种类有蕨、羽节蕨、木贼、
草问荆、荚果蕨和黑鳞短肠蕨等 ;生长在岩石缝中的种类有两种情况 ,它们是阴湿处的岩石
缝中和山坡向阳的岩石上 ,前一种的种类有北京铁角蕨、钝齿铁角蕨、蔓出卷柏、耳叶金毛裸
蕨、麦秆蹄盖蕨、过山蕨和鞭叶耳蕨 ;后一种的种类有卷柏、银粉背蕨、陕西粉背蕨和北京石
韦等。
参 考 文 献
1. 敖志文等 . 黑龙江省蕨类植物 .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1990
2. 董丽等 . 北京地区野生蕨类资源及其生境的调查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15( 1): 108— 114
3. 贺士元等 . 北京植物志 (上册 ) . 北京出版社 , 1992
4. 贺士元等 . 河北植物志 (第一册 ) . 河北科技出版社 , 1992
5. 李振宇 . 龙栖山植物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4
6. 马克平等 . 东灵山地区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及其与若干山区植物区系的关系 . 植物研究 , 15( 4): 502— 515
412 植 物 研 究 1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