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植物保护学报 Journal of Plant Protection, 2016, 43(1): 78 - 83 DOI: 10 13802 / j. cnki. zwbhxb. 2016 01 011
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S0028),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青年基金(2012DBS⁃3)
∗通讯作者(Authors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yuxianhe_faas@ sina. cn, wengqy@ faas. cn, Tel: 0591⁃87572332, 87880093
收稿日期: 2015 - 09 - 03
福建省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遗传结构特征
郑 宇1 姚凤銮1 黄晓燕2 丁雪玲1 何玉仙1∗ 翁启勇1∗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 福州 350013;
2.福建省农业厅植保植检总站, 福州 350001)
摘要: 为明确福建省烟粉虱种群遗传结构特征,基于福建省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中 40 个代表性的
线粒体 COI基因序列,分析了种群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及分子变异情况,并构建了单倍型系统发
育树与网络图。 结果显示:在 590 bp 长度的 mtCOI 基因序列中有效位点 558 个,其中 187 个核苷
酸位点存在变异;序列核苷酸中 A、T、C、G 含量分别为 42 32% 、24 36% 、20 25% 、13 06% ,其中
A + T的含量为 66 68% ,表现出明显的 A + T偏向性;共检测出 11 个单倍型,其中 Hap3、4、7、9、11
为特殊单倍型;种群多样性指数为 0 838,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 0 093,表明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
AMOVA分析表明种群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总种群遗传分化系数仅为 0 027,种群遗传分化
较低。 表明福建烟粉虱种群基因交流未受地理距离明显影响,种群遗传分化不显著。
关键词: 烟粉虱; 线粒体 COI基因; 地理种群; 遗传结构; 遗传分化
Genetic structure of the geographical populations of tobacco whitefly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in Fujian, China
Zheng Yu1 Yao Fengluan1 Huang Xiaoyan2 Ding Xueling1 He Yuxian1∗ Weng Qiyong1∗
(1. Fujian Key Laboratory for Monitoring and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Crop Pests,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350013, Fujian Province, China; 2. Provincial Station of
Plant Protection and Quarantine, Fujian Agricultural Department, Fuzhou 350001,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genetic structure of different geographic populations of tobacco whitefly
Bemisia tabaci in Fujian, the genetic diversity,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nd molecular variance were
analyzed and phylogenetic trees and haplotype network were constructed based on 40 representative
sequences of mtDNA COI gene from seven geographic populations of B. tabaci in Fujian Province. The
590⁃bp mtCOI sequences contained 558 effective sites, 187 of which were variable sites. The percentages
of A, T, C, G were 42 32% , 24 36% , 20 25% and 13 06% , respectively, and A + T content was
66 68% , showing a obvious A + T bia. Eleven haplotypes could be defined among the 40 samples, and
Hap3, 4, 7, 9, 11 were unique haplotypes. The haplotype diversity and nucleotide diversity of Fujian B.
tabaci populations were 0 838 and 0 093, indicating that the level of genetic diversity was high. The
percentage of variation within populations was greater than that between populations and the level o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was low.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ene flow was not affected by the
geographical distance and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was not significant in Fujian B. tabaci populations.
Key words: Bemisia tabaci; mtCOI gene; geographic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烟粉虱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属半翅目胸
喙亚目粉虱科,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张芝利,2000;
褚栋等,2004)。 烟粉虱是一个正处于快速进化过
程中的复合种 ( Perring, 2001 ), Dinsdale et al.
(2010)以 mtCOI序列差异的 3 5%为阈值将烟粉
虱复合种划分为 24 个隐种,包括 MED、MEAM1、
MEAM2、印 度 洋 ( Indian Ocean ) 等; Hu et al.
(2011)又报道了 4 种新隐种。 目前已证实烟粉虱
是一个包含至少 28 个隐种的复合种,随着更深入
的田间调查,将会有更多的隐种被发现 ( Liu et
al. ,2012)。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交流频繁,外来生物传入途
径与机会日趋增加,各地入侵烟粉虱的隐种及其来
源也可能不完全相同。 我国先后报道了包括 2 个全
球入侵种和 14 个本地种,入侵隐种 MEAM1 和 MED
分别于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和本世纪初入侵,并在许
多地区迅速取代了本地种而成为优势种(Hu et al. ,
2011;2014;Rao et al. ,2011),这 2 个入侵种存在明
显的生殖隔离,可共同存在。 而本地种在我国多地
有分布,且隐种的多样性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目前
国内发现的本地隐种有 Asia I、Asia II 1 ~ Asia II 4、
Asia II 6、Asia II 7 等 ( Boykin et al. ,2007; Sun et
al. ,2010;Xu et al. ,2010),表明我国烟粉虱种群的
复杂多样性。 这些研究仅侧重于不同地区隐种分类
与多样性分析,而未从种群的角度来研究其遗传结
构及异质性,因此难以了解种群内部的关系和引起
种群某些特征变化的因素。 从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
烟粉虱在福建省发生日趋严重,而且在局部地区已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何玉仙等,2006),由于不同
隐种习性、为害特点以及抗药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因
此,对烟粉虱种群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有利于深入
了解该害虫在福建省的分布和变化,对揭示烟粉虱
扩散与发生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线粒体 COI 基因是烟粉虱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的主要方法(罗晨等,2002)。 为了解福建地区烟粉
虱种群遗传结构特征,本研究对 2014 年采集于福建
省 7 个地区的不同地理种群烟粉虱 mtCOI序列进行
比对,筛选出 40 个具有代表性的 mtCOI 序列,分析
了福建地区烟粉虱种群的遗传结构和变异特征,以
期从分子水平研究外来烟粉虱入侵后福建地区烟粉
虱种群的遗传结构和分化,从种群遗传水平揭示该
害虫的暴发灾变机制,为有效制定烟粉虱控制策略
奠定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供试虫源:2014 年 8—11 月在福建省福州、宁
德、三明、南平、龙岩、泉州、漳州 7 个地区采集不同
地理种群的烟粉虱样品,将采集的烟粉虱成虫置于
1 5 mL 离心管中,95%乙醇浸泡, - 20℃保存。 通
过对采集的不同地理种群烟粉虱的 mtCOI 进行测
序与比对,根据各样品的地理分布及寄主情况共筛
选出 40 个具有福建地理代表性的 COI序列,其中福
州、宁德、三明、南平、龙岩、泉州、漳州分别选取了
4、2、8、8、5、5、8 个 COI序列。
试剂及仪器:Tris⁃HCl、EDTA、SDS、Taq DNA 聚
合酶,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引物由
英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 S1000 型 PCR仪、Gel
Doc XR型凝胶成像仪、PowerPacTM HC 电泳仪,美国
伯乐公司。
1 2 方法
1 2 1 烟粉虱 DNA的提取
烟粉虱 DNA的提取参照何玉仙等(2006)方法
并改进。 将单头烟粉虱置于含碱裂解液 50 μL(50
mmol / L pH 8 0 Tris⁃HCl、20 mmol / L NaCl、1 mmol / L
EDTA、1% SDS)的离心管中,研磨后 55℃水浴 1 h,
然后加入 2 倍体积的预冷无水乙醇,冰浴 20 min,12
000 r / min离心 10 min,去除上清液,用 70%乙醇洗 1
次,将 DNA沉淀晾干,加入 ddH2O 30 μL备用。
1 2 2 mtCOI序列扩增及测序
PCR反应程序参照 Simon et al. (1994)方法并改
进。 PCR 上下游扩增引物 P1、 P2 分别为 5′⁃TT⁃
BATTTTTTGGTCATCCAGAAGT⁃3′和 5′⁃CTGAATATC
GAGGCATTCC⁃3′。 25 μL PCR 反应体系:10 ×扩增
缓冲液 2 5 μL、0 25 mmol / L dNTPs 2 μL、10 μmol /
L引物各 0 5 μL、0 5 U Taq DNA聚合酶 0 2 μL、模
板 DNA 20 ng、ddH2O 补至 25 μL。 PCR 扩增程序:
94℃预变性 2 min;94℃ 45 s,56℃ 45 s,72℃ 1 min,
35 个循环;72℃延伸 10 min。 PCR 产物以 1 3%琼
脂糖凝胶电泳分离。 将扩增到的大小一致(约 700
bp左右)的 PCR 产物送英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
行纯化、测序、拼接。
1 2 3 序列、遗传分化分析
将具有代表性的 40 个 mtCOI 序列测序结果在
NCBI上进行 BLAST 比对,确认所得序列为烟粉虱
的 mtCOI序列片段;通过 Bioedit 7 0 软件进行序列
校对,人工选取 590 bp 序列片段对序列变异进行分
971 期 郑 宇等: 福建省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遗传结构特征
析。 利用 Mega 6 0 软件分析个体间核苷酸含量及
变异位点,计算碱基转换率、颠换率和转换与颠换的
偏移率(Tamura et al. ,2011),计算单倍型间的遗传
距离和核苷酸相似度,并用 UPGMA 法构建单倍型
系统发育树,每条分支置信度进行 1 000 次检验;运
用 Dnasp 5 1 软件计算种群单倍型多样性指数 H、
遗传分化系数 Fst等反映种群内及种群间分子变异
程度的遗传学参数,分析种群的多态性指数及中性
检验,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用 Fst衡量,Fst < 0 25
表明种群之间基因交流频繁,总种群没有较大的遗
传分化现象;若 Fst > 0 25 则说明该种群发生了明
显遗传分化(王静等,2014)。 采用 Network 4 6 软
件基于邻接法构建单倍型网络图(Bandelt et al. ,
1999);用 Arlequin 3 5 软件进行分子变异 AMOVA
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烟粉虱种群 mtCOI序列的变异分析
人工选取 590 bp mtCOI 序列中有效位点 558
个,其中 36 个为缺失位点;突变位点总数有 187 个,
占分析位点总数的 33 5% ,包括 154 个多态性位点
和 13 个自裔位点,其中有 13 个 2 突变自裔位点;有
141 个简约信息位点,其中有 112 个 2 突变简约信
息位点,有 25 个 3 突变位点,有 4 个 4 突变位点。
mtCOI基因序列核苷酸中 A、T、C、G 含量分别为
42 32% 、24 36% 、20 25% 、13 06% ,其中 A + T 的
含量为 66 68% ,表现出明显的 A + T 偏向性;不同
地理烟粉虱种群 mtCOI 序列中的碱基转换率高于
颠换率,偏移率 R 为 3 01,表明福建烟粉虱个体间
核苷酸差异较大,变异较多。
2 2 烟粉虱种群的单倍型组成与系统进化分析
福建烟粉虱种群共有 11 个烟粉虱单倍型,分
别命名为 Hap1 ~ Hap11。 其中 Hap1、2、5、6、8、10
为共享单倍型,Hap3、4、7、9、11 为特殊单倍型,仅
在某 1 个地理种群中出现。 在不同地理种群中,
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单倍型 Hap2 和 Hap1,分别占
总种群的 32 5%和 20 0% ,分布最广的单倍型是
Hap2 和 Hap1,均出现在 6 个地理种群中。 11 个
单倍型并未按照地理分布形成明显的种群,各单
倍型都分散在不同的地理种群中,未形成明显的
系统地理结构。
基于 mtCOI 基因以 UPGMA 法对 11 个单倍型
与外群非洲粉虱 B afer(GQ139515)、温室粉虱 Tri⁃
aleurodes vaporariorum ( AM179446)构建系统发育
树,系统发育树分成 2 组,外群中非洲粉虱和温室粉
虱聚成 1 组,而福建地区 11 个单倍型为另 1 组,其
中福建不同单倍型又分为 3 组,单倍型 Hap6、7、8
为 1 组,单倍型 Hap10、11 为另 1 组,剩下的 6 个单
倍型聚类在第 3 组上(图 1),单倍型网络图结果与
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相似。 不同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
离为 0 002 ~ 0 201,全体单倍型的平均遗传距离为
0 127,不同单倍型之间的核苷酸相似度为 0 827 ~
0 998(表 1),说明福建不同地理种群个体间存在异
质性,表现出一定的遗传多样性。
图 1 基于 mtCOI基因以 UPGMA法构建的福建省烟粉虱种群单倍体系统发育树
Fig. 1 Molecular phylogenetic tree of haplotypes of Bemisia tabaci populations using UPGMA method
08 植 物 保 护 学 报 43 卷
表 1 福建省烟粉虱种群不同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下三角)和核苷酸相似性(上三角)
Table 1 Genetic distance (below diagonal) and nucleotide similarity (above diagonal) of haplotypes
of Bemisia tabaci populations in Fujian Province
单倍型
Haplotype Hap1 Hap2 Hap3 Hap4 Hap5 Hap6 Hap7 Hap8 Hap9 Hap10 Hap11
Hap1 0 951 0 994 0 994 0 951 0 857 0 838 0 847 0 994 0 845 0 847
Hap2 0 049 0 953 0 949 0 998 0 850 0 831 0 836 0 956 0 847 0 845
Hap3 0 002 0 047 0 992 0 953 0 859 0 838 0 847 0 992 0 843 0 848
Hap4 0 002 0 051 0 004 0 949 0 856 0 836 0 845 0 992 0 843 0 845
Hap5 0 049 0 002 0 047 0 051 0 850 0 831 0 836 0 956 0 847 0 845
Hap6 0 158 0 171 0 156 0 161 0 170 0 888 0 899 0 859 0 877 0 874
Hap7 0 181 0 193 0 181 0 183 0 193 0 121 0 987 0 840 0 827 0 852
Hap8 0 171 0 189 0 171 0 174 0 189 0 111 0 011 0 848 0 836 0 857
Hap9 0 004 0 045 0 005 0 005 0 045 0 158 0 181 0 171 0 850 0 848
Hap10 0 174 0 174 0 176 0 176 0 174 0 137 0 201 0 191 0 169 0 906
Hap11 0 170 0 175 0 173 0 170 0 175 0 139 0 163 0 159 0 170 0 101
2 3 烟粉虱种群遗传多样性及中性检验分析
福建省烟粉虱总种群共有变异位点 187 个,其
中南平种群变异位点数最多,为 141 个,而福州和宁
德种群最少,仅有 26 个;总种群单倍型多样性指数
H为 0 84,核苷酸多样性指数 π为 0 093,平均核苷
酸差异数 K 为 51 53。 烟粉虱各地理种群 H 在
0 70 ~ 1 00之间,π 在 0 031 ~ 0 119 之间,其中南
平种群最高,为 0 119,K 在 17 17 ~ 66 00 之间,且
7 个地理种群之间差异明显。 Tajima’ s D 和中性显
著性检测结果显示,各地理种群间均无显著差异,总
种群也无显著差异,说明福建烟粉虱种群在历史上
没有发生过显著性扩张,出现了一定的遗传多样性,
其中南平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其它几个地理种群
(表 2)。
表 2 福建省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
Table 2 Genetic diversity indexes of Bemisia tabaci populations in Fujian Province
种群
Population
变异位点数
Variable site
V
单倍型数
Number of
haplotype
n
单倍型
多样性
Haplotype
diversity
H
核苷酸
多样性
Nucleotide
diversity
π
平均核苷酸
差异数
Average number
of nucleotide
difference K
Tajima’s D
中性检验
显著性
Significance of
neutrality test
福州 Fuzhou 26 3 0 83 0 031 17 17 2 17 P > 0 05
宁德 Ningde 26 2 1 00 0 047 26 00 - -
三明 Sanming 100 4 0 75 0 095 52 57 1 37 P > 0 10
南平 Nanping 141 5 0 86 0 119 66 00 0 24 P > 0 10
龙岩 Longyan 92 4 0 90 0 096 53 40 1 12 P > 0 10
泉州 Quanzhou 90 3 0 70 0 072 39 90 - 0 95 P > 0 10
漳州 Zhangzhou 115 5 0 89 0 099 54 68 0 59 P > 0 10
总种群 Total 187 11 0 84 0 093 51 53 0 64 P > 0 10
2 4 烟粉虱种群的遗传分化和 AMOVA分析
福建省烟粉虱各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 Fst
在 - 0 660 ~ 0 281 之间,其中南平与福州种群间的
Fst最大,为 0 281,说明这 2 个种群间存在一定基
因交流阻碍,有较明显的遗传分化现象;漳州与龙岩
种群间的 Fst为 0 017,说明 2 个种群之间基因交流
较多,遗传分化程度低;福建烟粉虱总种群的 Fst 仅
为 0 027,说明总体上福建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间
的基因交流频繁,遗传分化不明显(表 3)。
福建省烟粉虱种群 mtCOI 的 AMOVA 分析显
示,种群之间的变异方差组分占方差比率的
2 65% ,种群内部的变异组分占方差比率的
97 35% ,并未达到显著水平,总种群的遗传分化指
数 Fst仅为 0 026,说明福建烟粉虱种群的遗传变异
主要来自于不同地理种群内部,而种群间的遗传变
异水平较低。
181 期 郑 宇等: 福建省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遗传结构特征
表 3 福建省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系数(Fst)
Table 3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Fst) among the Bemisia tabaci populations in Fujian Province
种群
Population
福州
Fuzhou
宁德
Ningde
三明
Sanming
南平
Nanping
龙岩
Longyan
泉州
Quanzhou
漳州
Zhangzhou
福州 Fuzhou — — — — — — —
宁德 Ningde - 0 660 — — — — — —
三明 Sanming 0 154 0 049 — — — — —
南平 Nanping 0 281 0 203 0 089 — — — —
龙岩 Longyan 0 123 0 015 0 036 - 0 006 — —
泉州 Quanzhou - 0 083 - 0 243 - 0 005 0 110 - 0 075 — —
漳州 Zhangzhou 0 102 - 0 010 0 069 - 0 041 0 017 - 0 018 —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分析福建烟粉虱各地理种群的 mt⁃
COI基因片段,在 590 bp序列片段中,有 187 个核苷
酸变异位点,达 33 5% ,各地理种群间遗传距离达
到 0 002 ~ 0 201,说明个体核苷酸存在较大变异,
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这与烟粉虱是一个处于快
速进化的复合种的观点相一致(Perring,2001)。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福建省烟粉虱种群中发现
了 11 个单倍型,各单倍型相互分散在不同的地理种
群中,未按照地理分布形成明显的族群和系统地理
结构。 其中福州、龙岩、三明、泉州和漳州种群各含
1 个特有单倍型,单倍型 Hap2 和 Hap1 在较多地理
种群中共享,说明这 2 个单倍型能够适应环境变化,
是烟粉虱种群中稳定存在的优势单倍型。 通过 mt⁃
COI序列的 BLAST 分析,这 2 个单倍型应分别属于
外来入侵隐种 MEAM1 和 MED(待发表),说明目前
福建大部分地区已被外来隐种侵占,这与 Hu et al.
(2014)对云南地区烟粉虱隐种的调查结果相似。
本研究还发现,在地理分布上福建地区 Hap2 与
Hap1 均出现在 6 个地理种群中,但 Hap2 的出现频
率比 Hap1 明显高,这与云南情况不尽相同。 虽然
已有研究表明隐种 MED由于更强的寄主适应性、抗
药性等生物学优势而有逐渐取代 MEAM1 的趋势
(Hu et al. ,2014),但目前福建省烟粉虱 MEAM1 隐
种仍然占有优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福建省不同地理烟粉虱种群
具有一定遗传多样性,种群间变异占方差比率为
2 65% ,而种群内部变异占方差比率为 97 35% ,说
明福建省烟粉虱种群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不同地
理种群内部,但中性检测差异并不显著。 福建省烟
粉虱总种群的遗传分化指数 Fst仅为 0 026,表明福
建省烟粉虱各地理种群间没有显著的遗传分化,一
方面可能由于 2 个外来入侵隐种具有较强的环境适
应能力和竞争力,迅速分布于全省范围成为主要优
势种群,另一方面可能由于福建地区化学药剂的不
科学使用造成一些本地敏感品种的消失(何玉仙
等,2006;2007;郑宇等,2012)。 从总体上看,福建省
烟粉虱种群的变异和遗传分化都不显著,说明不同
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并不能显著影响福建省种群
的遗传结构和分布格局,但某些地理因素也可能会
影响种群基因交流,如南平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
样性,与其它地理种群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可能是
由于武夷山脉阻隔造成微生境差异所导致的。
目前,烟粉虱广泛分布于福建省各地市蔬菜产
区。 鉴于该害虫的严重为害性,有必要了解其扩散
风险与潜在地理分布,这需要进行长期的监测。 此
外,由于一些地区长期大量使用单一杀虫剂防治烟
粉虱,导致烟粉虱种群产生较高抗药性(何玉仙等,
2006;2007;郑宇等,2012)。 张丽萍等(2004)发现
在药剂的选择压力下,烟粉虱种群的抗性基因频率
迅速提高,表现出明显的抗性和敏感品系的遗传分
化,从而引起不同抗性水平烟粉虱种群的遗传结构
发生变化。 因此,为了准确评估烟粉虱种群遗传结
构及种群发生动态,有必要寻找和运用更多具有代
表性基因序列和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并结合抗
性基因对烟粉虱种群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研究。
参 考 文 献 (References)
Bandelt HJ, Forster P, Röhl A. 1999. Median⁃joining networks for
inferring intraspecific phylogenies.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
lution, 16(1): 37 - 48
Boykin LM, Shatters RG, Rosell RC, McKenzie CL, Bagnall RA,
de Barro PJ, Frohlich DR. 2007. Global relationships of Bemis⁃
ia tabaci (Hemiptera: Aleyrodidae) revealed using Bayesian a⁃
nalysis of mitochondrial COI DNA sequences. Molecular Phylo⁃
genetics and Evolution, 44(3): 1306 - 1319
Chu D, Zhang YJ, Cong B, Xu BY, Wu QJ. 2004. The invasive
mechanism of a worldwide important pest, Bemisia tabaci (Gen⁃
28 植 物 保 护 学 报 43 卷
nadius) biotype B. Acta Entomologica Sinica, 47(3): 400 -
406 (in Chinese) [褚栋, 张友军, 丛斌, 徐宝云, 吴青君.
2004. 世界性重要害虫 B型烟粉虱的入侵机制. 昆虫学报,
47(3): 400 - 406]
Dinsdale AL, Cook C, Riginos YM, Buckley, de Barro PJ. 2010.
Refined global analysis of Bemisia tabaci (Hemiptera: Sternor⁃
rhyncha: Aleyrodoiea: Aleyrodidae)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oxidase I to identify species level genetic boundaries. Annals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03(2): 196 - 208
He YX, Weng QY, Huang J, Liang ZS, Lin GJ, Wu DD. 2007.
Insecticide resistance of Bemisia tabaci field populations. Chi⁃
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18(7): 1578 - 1582 (in Chi⁃
nese) [何玉仙, 翁启勇, 黄建, 梁智生, 林桂君, 吴咚咚.
2007. 烟粉虱田间种群的抗药性. 应用生态学报, 18(7):
1578 - 1582]
He YX, Yang XJ, Weng QY, Huang J, Wang LH. 2006. Biotype
identification of the populations of Bemisia tabaci in Fujian,
China. 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35(5): 486 - 490 ( in Chinese)
[何玉仙, 杨秀娟, 翁启勇, 黄建, 王利华. 2006. 福建省烟
粉虱生物型鉴定. 福建农林学报, 35(5): 486 - 490]
Hu J, de Barro PJ, Zhao H, Wang J, Nardi F, Liu SS. 2011. An
extensive field survey combined with a phylogenetic analysis
reveals rapid and widespread invasion of two alien whiteflies
in China. PLoS ONE, 6(1): e16061
Hu J, Jiang ZL, Nardi F, Liu YY, Luo XR, Li HX, Zhang ZK.
2014. Members of Bemisia tabaci (Hemiptera: Aleyrodidae)
cryptic species and the status of two invasive alien species in the
Yunnan Province ( China ). Journal of Insect Science, 14
(281): 1 - 8
Liu SS, Colvin J, de Barro PJ. 2012. Species concepts as applied to
the whitefly Bemisia tabaci systematics: how many species are
ther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11(2): 176 - 186
Luo C, Yao Y, Wang RJ, Yan FM, Hu DX, Zhang ZL. 2002. The
use of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oxidase Ⅰ (mtCOI) gene se⁃
quence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biotypes of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in China. Acta Entomologica Sinica, 45 (6 ):
759 - 763 (in Chinese) [罗晨, 姚远, 王戎疆, 阎凤鸣, 胡
敦孝, 张芝利. 2002. 利用 mtDNA(COI)基因序列鉴定中国
烟粉虱的生物型. 昆虫学报, 45(6): 759 - 763]
Perring TM. 2001. The Bemisia tabaci species complex. Crop Pro⁃
tection, 20(9): 725 - 737
Rao Q, Luo C, Zhang H, Guo X, Devine GJ. 2011. Distribution
and dynamics of Bemisia tabaci invasive biotypes in central Chi⁃
na. Bulletin of Entomological Research, 101(1): 81 - 88
Simon C, Frati F, Beckenbach A, Crespi B, Liu H, Flook P.
1994. Evolution, weighting, and phylogenetic utility of mito⁃
chondrial gene sequences and a compilation of conserved poly⁃
merase chain reaction primers. Annals of the Entomological So⁃
ciety of America, 87(6): 651 - 701
Sun DB, Xu J, Luan JB, Liu SS. 2010. Reproductive incompatibili⁃
ty between the B and Q biotypes of the whitefly Bemisia tabaci
in China: genetic and behavioural evidence. Bulletin of Ento⁃
mological Research, 101(2): 211 - 220
Tamura K, Peterson D, Peterson N, Stecher G, Nei M, Kumar S.
2011. MEGA5: 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using
maximum likelihood, evolutionary distance, and maximum par⁃
simony methods.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28 (10):
2731 - 2739
Wang J, Yu Y, Tao YL, Li LL, Chu D. 2014. Genetic structure of
the geographical populations of Athetis lepigone 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5(2):
562 - 568 (in Chinese) [王静, 于毅, 陶云荔, 李丽莉, 褚
栋. 2014. 山东省二点委夜蛾不同地理种群遗传结构. 应用
生态学报, 25(2): 562 - 568]
Xu J, de Barro PJ, Liu SS. 2010. Reproductive incompatibility
among genetic groups of Bemisia tabaci supports the proposition
that the whitefly is a cryptic species complex. Bulletin of Ento⁃
mological Research, 100(3): 359 - 366
Zhang LP, Zhang YJ, Zhang WJ, Xu BY, Wu QJ, Xiao LF, Zhu
GR. 2004.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in the thiamethoxam resistant
strain of Bemisia tabaci B⁃biotype. Acta Entomologica Sinica,
47(6): 754 - 759 (in Chinese) [张丽萍, 张友军, 张文吉,
徐宝云, 吴青君, 肖利峰, 朱国仁. 2004. B 型烟粉虱抗噻
虫嗪品系的遗传分化. 昆虫学报, 47(6): 754 - 759]
Zhang ZL. 2000. Some thoughts to the outbreaks of tobacco white⁃
fly. Beij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 S1): 1 - 3 ( in Chinese)
[张芝利. 2000. 关于烟粉虱大发生的思考. 北京农业科
学, (S1): 1 - 3]
Zheng Y, Zhao JW, He YX, Huang J, Weng QY. 2012. Develop⁃
ment of insecticide resistance and its effect factors in field popu⁃
lation of Bemisia tabaci in Fujian Province, East China. Chi⁃
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3(1): 271 - 277 ( in Chi⁃
nese) [郑宇, 赵建伟, 何玉仙, 黄建, 翁启勇. 2012. 福建
省烟粉虱田间种群抗药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应用生态学
报, 23(1): 271 - 277]
(责任编辑:王 璇)
381 期 郑 宇等: 福建省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遗传结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