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nalysis of Karyotypes of Prunus triloba and Four Related Species

榆叶梅及其部分近缘种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全 文 :书西北植物学报!
"#$
!
%$
"
%
#$
"&"("&#%
!"#$%&#%&()$*+,""-.)/#0-/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0+#""")*"!$+!"#$+"%+"&"
收稿日期$
!"#*)#!)"%
&修改稿收到日期$
!"#$)"#)!*
基金项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计划项目"
1233!"#*""!"#
#&北京市共建项目专项资助
作者简介$董山平"
#44"(
#!男!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研究
5)67.8
$
*4,$,%$%
!99
+:;6
"
通信作者$张启翔!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园林植物资源与育种研究
5)6.78
$
<
9
=>
-
?@
!
#!&+:;6
榆叶梅及其部分近缘种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董山平!罗
!
乐!钟军臖!程堂仁!张启翔"
"花卉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园林学院!北京林业大
学!北京
#"""%
#

!
要$采用常规压片法!对
$
份榆叶梅材料和桃(梅(李(杏
*
份近缘种材料进行了核型分析!首次报道了
*
类榆叶
梅栽培品种材料的核型结果表明$)紫烟*榆叶梅染色体数目为
*!
条!其它榆叶梅材料均为八倍体"
!0A=A
&*
#!桃(梅(李(杏均为二倍体"
!0A!=A#&
#&核不对称系数为
$,+&B
"
&%+"B
&核型分类为
!C

!D
型其中
)紫烟*榆叶梅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
!0A&2E4F
!
E!*F
#
E%G
&近缘种中桃与榆叶梅的核不对称性较接近
关键词$榆叶梅&近缘种&染色体&核型&多倍体
中图分类号$
H%*%+!
E
!
文献标志码$
D
$%&
(
)#)"*+&,
(
"-
(.
/)"*1(2/23#(-*&4$&%!0"1,2/&-/!3
.
/4#/)
IJKLGM70
N
.0
O
!
2PJ2Q
!
R3JKLS@0
-
@0
!
T35KLU70
O
VQ0
!
R3DKLH.=.70
O
"
"
CQ.
-
.0
O
WQ
X
27>;V7Y;V
X
;?JV076Q0Y78Z870Y/LQV6
N
87/6[00;\7Y.;0] F;8Q:@87VCVQQ^.0
O
!
K7Y.;07850
O
.0QQV.0
O
_Q/Q7V:MTQ0)
YQV?;V 8`;V.:@8Y@VQ
!
CQ.
-
.0
O
27>;V7Y;V
X
;?PV>7070^ _@V785:;8;
O
.:7850\.V;06Q0Y70^ T;8Q
O
Q;?270^/:7
N
QDV:M.YQ:Y@VQ
!
CQ.
-
.0
O
;`VQ/YV
X
P0.\QV/.Y
X
!
CQ.
-
.0
O
#"""%
!
TM.07
#
$5)-,&4-
$
UMQa7V
X
;Y
N
Q/bQVQ7078
X
/Q^ \.7/
9
@7/M6QYM;^ .0!"#$#%&"()*+70^ *VQ87YQ^ /
N
Q:.Q/bM.:M7VQ
!,
-
."%/+2+
!
!,0#0.G.Q>+
!
!,/."+%
1
."+
)
Z.//7V^.
*
70^ !,+"0.$+/+2++UMQVQ/@8Y//M;bQ^ YM7YYMQ
:MV;6;/;6Q0@6>QV/;?:@8Y.\7V!,&"()*+
)
R.
X
70
*
b7/*!
!
bM.8Q;YMQV!,&"()*+67YQV.78/
*
0@6>QV/bQVQ
&*
"
!0A=A&*
#
+D8VQ87YQ^ /
N
Q:.Q/bQVQ .^
N
8;.^
"
!0A!=A#&
#
+D/
X
66QYV
X
.0^Q=V70
O
Q^ ?V;6$,+&BY;
&%+"B+UMQVQ87Y.\Q8Q0
O
YM:;6
N
;0Q0Y;?!,&"()*+
)
R.
X
70
*
b7/!0A&2E4F
!
E!*F
#
E%G+D6;0
O
VQ87Y)
Q^ /
N
Q:.Q/
!
!,&"()*+M7^ YMQ:8;/QYVQ87Y.;0/M.
N
b.YM!,
-
."%/++
+/
(
6",!)
$
!"#$#%&"()*+
&
VQ87YQ^ /
N
Q:.Q/
&
:MV;6;/;6Q
&
a7V
X
;Y
XN
Q
&
N
;8
XN
8;.^
!!
榆叶梅"
!"#$#%&"()*+
#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早
春观花灌木!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及华北地区+中
国植物志,将榆叶梅置于桃属"
20
34
5+(#%
#扁桃亚
属-#.!而在园艺栽培应用中又经常将榆叶梅与其它
桃属植物统一归于李属"
!"#$#%
#!这种争议与蔷薇
科李亚科"
ZV@0;.^Q7Q
#以下大小属的分类有关-!.
植物染色体信息常作为植物分类提供重要信息
2Qb./
曾利用染色体数目解决了蔷薇属"
6)%+
#分类
的一个模糊问题-%.!于超利用核型方法支持了前人
对疏花蔷薇变种划分的观点-*.
目前国内榆叶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栽培繁育和
种质资源方面-$)&.!张强英系统地调查分析了野生榆
叶梅资源!认为榆叶梅种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
性-,).!于君等根据陈俊愉的花卉二元分类法划分测
试等级-4.!将榆叶梅品种划分为单瓣类(复瓣类(重
瓣类
%
大类关于榆叶梅染色体研究的报道还很
少!尚宗燕等-#".对扁桃亚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进行
了研究!报道榆叶梅染色体数目为
!0A&*
!长柄扁
桃为
!0A4&
!扁桃等其它桃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均

#&
&陈瑞阳等-##.的+中国主要经济植物基因组染
色体图谱,对榆叶梅(扁桃等植物染色体数目进行了
报道!也支持该结论上述研究都仅限于对染色体
数目的报道!榆叶梅种内各个品种类型的核型与近
缘种的对比研究还未见报道榆叶梅这样的高倍性
物种在李属中很少见!其多倍性由何而来!及品系如
何演化!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实验选取榆叶梅单瓣品种(复瓣品种(重瓣品
种(紫叶品种(野生榆叶梅及榆叶梅近缘种桃"
!"#$#%
-
."%/+ 2+
#(梅 "
!"#$#%0#0. G.Q>+
#(李 "
!"#$#%
/."+%
1
."+
)
Z.//7V^.
*#(杏"
!"#$#%+"0.$+/+2+
#作为
研究对象!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旨在从细胞学
层面分析榆叶梅品种演化提供较为可靠的染色体
信息
#
!
材料和方法
7+7
!

!

供试材料"表
#
#共
4
份材料!
$
份榆叶梅材料!
包括单瓣型榆叶梅品种(复瓣型榆叶梅品种(重瓣型
榆叶梅品种(紫叶重瓣型榆叶梅品种以及榆叶梅野
生种!
*
份近缘种材料!包括桃(梅(杏(紫叶李榆
叶梅栽培品种资源都保存于北京林业大学榆叶梅品
种资源圃!品种凭证信息参考+榆叶梅新品
IPG

试指南,-$.&野生榆叶梅的种子来源于辽宁省开原市
野生分布林区&近缘种的茎尖材料采自北京林业大
学校园
7+8
!

!

7+8+7
!
取材
!
榆叶梅栽培品种于
#!
月至次年
!

叶芽未萌动时采枝条置于室内!水培诱导芽萌发!取
幼嫩的小叶&于
%
"
*
月取叶芽自然萌动形成的幼嫩
小叶榆叶梅野生种于其分布区域采种!沙藏诱导
种子萌发!取根尖分生组织桃(梅(杏(紫叶李于
%
"
*
月枝条自然萌动时选择良好的一年生嫩枝上取
其叶芽所取材料置于卡诺固定液"无水乙醇
c

醋酸
A%c#
!
7
%
7
#固定
!*M
!转入
,"B
乙醇中保存
备用
用蒸馏水漂洗
%
遍后!将榆叶梅材料在解离液
"浓盐酸
c
无水乙醇
A#c#
#中常温解离
!"6.0
!其
它近缘种材料在
"+!6;8
%
2
盐酸溶液中
&"d
恒温
水浴解离
#"6.0
蒸馏水冲洗
%
遍后用改良卡宝品
红溶液染色
#"6.0
!常规方法压片采用
R5[GG
G:;
N
QD#
显微镜镜检并统计染色体数目
7+8+8
!
核型分析
!
用核型分析软件
W7V
X
;%+#
(
[67
O
Q)ZV;Z8@/&+"
(
ZM;Y;/M;
N
TG*

F.:V;/;?Y
J??.:Q5=:Q8
等软件进行数据和图像处理核型分
析方法参考李懋学等-#!.的标准!核型类型按照
GYQ>>.0/
-
#%
.的分类标准!核型不对称系数按照
DV7)
0;
-
#*
.的方法计算!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
[
(
_
(
2
#参

L@;
等-#$.的标准
!
!
结果与分析
$
份榆叶梅和
*
份近缘种材料的染色体数目(
核型及核型模式见图
#
!染色体参数见表
!

8+7
!
9
份榆叶梅材料的核型分析
8+7+7
!
野生榆叶梅
!
体细胞染色体数
!0A&*
!为
八倍体核型公式为
!0A=A&*A#FE**6E
#/6E#/Y
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
"+4*B
"
!+$&B
!相对长度组成
!0A2E#4F
!
E!4F
#
E
G
臂比值变化范围
#+""
"
%+!
!最长染色体与最
短染色体长度比为
!+,#
!核不对称系数为
$+*%B
!
着丝粒指数变化范围为
!%+%&B
"
$"+""B
!其核型

7
!
9
份榆叶梅材料及
:
个近缘种材料的基本信息
U7>8Q#
!
UMQ.0?;V67Y.;0;?$!"#$#%&"()*+67YQV.78/70^ *VQ87YQ^ /
N
Q:.Q/
编号
T;^Q
品种名%种名
T@8Y.\7V
%
/
N
Q:.Q/
类型
U
XN
Q
#
野生种
e.8^ /
N
Q:.Q/
野生种
e.8^ /
N
Q:.Q/
!
莹雪
1.0
O
=@Q
单瓣品种
T@8Y.\7V/.0
O
8Q?8;bQVQ^
%
榆叶梅
!,&"()*+
复瓣皱粉
@`>70复瓣品种
T@8Y.\7V/Q6.^;@>8Q?8;bQVQ^
*
抱粉玉盘
C7;?Q0
X
@
N
70
重瓣品种
T@8Y.\7V^ ;@>8Q?8;bQVQ^
$
紫烟
R.
X
70
紫叶品种
T@8Y.\7V
N
@V
N
8Q)8Q7?
&

!,
-
."%/+2+
近缘种
_Q87YQ^ /
N
Q:.Q/
,

!,0#0.G.Q>+
近缘种
_Q87YQ^ /
N
Q:.Q/


!,+"0.$+/+2+
近缘种
_Q87YQ^ /
N
Q:.Q/
4
紫叶李
!,/."+%
1
."+5MVM+
)
Z.//7V^.
* 近缘种
_Q87YQ^ /
N
Q:.Q/
4"&
%

!!!!!!!!!!!!!
董山平!等$榆叶梅及其部分近缘种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属于
!C

8+7+8
!
)莹雪*榆叶梅
!
体细胞染色体数
!0A&*
!
为八倍体核型公式为
!0A=A&*A#FE*"6E
!%/6
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
"+44B
"
!+,,B
!相对长度组成
!0A2E#&F
!
E%#F
#
E
4G
臂比值变化范围
#+""
"
!+&,
!最长染色体与最
短染色体长度比为
!+#
!核不对称系数为
$+,%B
!
着丝粒指数变化范围为
!,+!!B
"
$"+""B
!其核型

#
!
$
份榆叶梅及
*
个近缘种的染色体(核型及核型模式图
材料编号同表
#
.`
O
+#
!
UMQ:MV;6;/;6Q0@6>QV/
!
a7V
X
;Y
XN
Q/70^ .^.;
O
V76/;?$!,&"()*+:@8Y.\7V/70^ *VQ87YQ^ /
N
Q:.Q/
UMQ:;^Q/.0 .`
O
+#:;VVQ/
N
;0^Q^ Y;YM;/Q.0U7>8Q#
"#&
西
!

!

!

!

!

!!!!!!!!!!!!!!!!!!!
%$


8
!
9
份榆叶梅材料及
:
个近缘种材料的染色体参数
U7>8Q!
!
TMV;6;/;6Q
N
7V76QYQV/;?$!,&"()*+67YQV.78/70^ *VQ87YQ^ /
N
Q:.Q/
编号
T;^Q
相对长度"
GE2AU
#
_Q87Y.\Q
8Q0
O
YM
%
B
平均臂比
D\QV7
O
Q
7V6V7Y.;
最长%最短
2Y
%
GY
核不对称系数
D/
X
66QYV
X
.0^Q=
%
B
臂比值
#
!
的染色体比率
ZQV:Q0Y7
O
Q;?
:MV;6;/;6Qb.YM
V7Y.;
#
!
%
B
核型分类
W7V
X
;Y
X
;Q
# "+4$
"
!+$& #+$% !+,# $+*% #*+"& !C
! "+44
"
!+,, #+$, !+# $+,% #%+,$ !C
% "+4!
"
!+*$ #+$% !+& $4+&$ #$+, !C
* "+!
"
!+&4 #+&$ %+!4 &#+"* #4+"$ !C
$ #+!
"
*+%, #+*% %+*# $,+& #*+!4 !C
& *+#!
"
4+" #+$& !+$4 &"+$$ #&+#% !C
, *+"%
"
4+$% #+&! !+%& &#+,% #+,$ !C
*+$*
"
+*" #+! !+"# &%+" !,+$ !C
4 *+$4
"
+*% #+,# #+* &!+"% #!+$ !D
!!
注$材料编号同表
#

K;YQ
$
UMQ:;^Q/.0U7>8Q!:;VVQ/
N
;0^Q^ Y;YM;/Q.0U7>8Q#+
属于
!C

8+7+;
!
)复瓣皱粉*榆叶梅
!
体细胞染色体数
!0A
&*
!为八倍体核型公式为
!0A=A&*A*%6E
!#/6
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
"+4!B
"
!+*$B
!相对长度组成
!0A2E#$F
!
E%%F
#
E
,G
臂比值变化范围
#+"!
"
!+$,
!最长染色体与最
短染色体长度比为
!+&
!核不对称系数为
$4+&$B
!
着丝粒指数变化范围为
!+"*B
"
*4+*,B
!其核型
属于
!C

8+7+:
!
)抱粉玉盘*榆叶梅
!
体细胞染色体数
!0A
&*
!为八倍体核型公式为
!0A=A&*A#FE%46
E!*/6
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
"+!B
"
!+&4B
!相对长度组成
!0A2E!!F
!
E!,F
#
E
,G
臂比值变化范围
#+""
"
!+$
!最长染色体与最
短染色体长度比为
%+!4
!核不对称系数为
&#+"*B
!
着丝粒指数变化范围为
!$+44B
"
$"+""B
!其核型
属于
!C

8+7+9
!
)紫烟*榆叶梅
!
体细胞染色体数
!0A*!
!
为非整倍体核型公式为
!0A*!A%FE%"6E
4/6
染 色 体 相 对 长 度 变 化 范 围 为
#+!B
"
*+%,B
!相对长度组成
!0A&2E4F
!
E!*F
#
E%G

臂比值变化范围
#+""
"
!+#$
!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
色体长度比为
%+*#
!核不对称系数为
$,+&B
!着丝
粒指数变化范围为
%#+,"B
"
$"+""B
!其核型属于
!C

8+8
!
:
种近缘种的核型分析
8+8+7
!

!
体细胞染色体数
!0A#&
!为二倍体
核型公式为
!0A!=A#&A#!6E*/6
染色体相对
长度变化范围为
*+#!B
"
4+"B
!相对长度组成
!0
A!2E$F
!
E,F
#
E!G
臂比值变化范围
#+"&
"
!+$,
!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长度比为
!+$4
!核
不对称系数为
&"+$$B
!着丝粒指数变化范围为
!+"#B
"
*+,"B
!其核型属于
!C

8+8+8
!

!
体细胞染色体数
!0A#&
!为二倍体
核型公式为
!0A!=A#&A#"6E&/6
染色体相对
长度变化范围为
*+"%B
"
4+$%B
!相对长度组成
!0
A!2E$F
!
E&F
#
E%G
臂比值变化范围
#+"$
"
!+$!
!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长度比为
!+%&
!核
不对称系数为
&#+,%B
!着丝粒指数变化范围为
!+*"B
"
*+&4B
!其核型属于
!C

8+8+;
!

!
体细胞染色体数
!0A#&
!为二倍体
核型公式为
!0A!=A#&A##6E*/6E#/Y
染色
体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
*+$*B
"
+*"B
!相对长度
组成
!0A!2E&F
!
E,F
#
E#G
臂比值变化范围
#+"#
"
%+$,
!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长度比为
!+"#
!核不对称系数为
&%+"B
!着丝粒指数变化范
围为
!#+4"B
"
*4+,,B
!其核型属于
!D

8+8+:
!
紫叶李
!
体细胞染色体数
!0A#&
!为二倍
体核型公式为
!0A!=A#&A##6E*/6E#/Y

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
*+$4B
"
+*%B
!相对
长度组成
!0A!2E&F
!
E,F
#
E#G
臂比值变化
范围
#+##
"
!+,4
!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长度比

#+*
!核不对称系数为
&!+"%B
!着丝粒指数变化
范围为
!&+*#B
"
*,+%%B
!其核型属于
!D

%
!

!

本实验报道了
$
份具代表性的榆叶梅材料及
桃(梅(杏(李
*
份近缘种材料的染色体数目与核型!
其中
*
份榆叶梅材料为八倍体!
!0A=A&*
&近缘
种材料桃(梅(杏(李均为二倍体!
0A!=A#&
与前
##&
%

!!!!!!!!!!!!!
董山平!等$榆叶梅及其部分近缘种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人的研究结果一致-#&.&)紫烟*榆叶梅的染色体数目

*!
李属植物二倍体居多!染色体基数为


多个研究曾报道-#"!#,)#.蔷薇科李属及其近缘属植物
的染色体核型分别具有三倍体(四倍体(六倍体(八
倍体和十二倍体等多种倍性的现象
本研究发现)紫烟*榆叶梅染色体数为
*!
!长染
色体数为
&

G78Q//Q/
指出!显著比其它染色体长的
染色体为这类植物的代表性染色体-#,.&王然-#,.研究
蔷薇科核果类果树的核型时也发现长染色体数目正
好与其倍性相一致同一属内的植物常有相同的染
色体基数!李属染色体基数为

!可知)紫烟*榆叶梅
可能为非整倍体!结合)紫烟*榆叶梅的染色体相对
长度组成中长染色体条数为
&
!故推测其在形成六
倍体过程中可能出现了染色体的丢失!但此结论还
需要进一步试验论证
GYQ>>.0/
-
#%
.认为!在植物界!核型进化的基本趋
势是由对称向不对称发展的!系统演化上处于比较
古老或原始的植物!大多具有较对称的核型!而不对
称的核型则常见于衍生的或进化较高级的植物中
本研究中!
$
份榆叶梅材料的核型类型均为
!C
型!
这一结果也与陈瑞阳-##.关于榆叶梅核型的报道一
致!说明榆叶梅虽在表现上表现丰富的多样性!但在
核型类型上仍保持较高保守性野生榆叶梅与单瓣
品种)莹雪*榆叶梅的核不对称系数"分别为
$+,%B

$+*%B
#(染色体长度最长比最短的比值"分别

#+$,

#+$%
#都最为接近!且它们核型的不对称
性较低!可以推测单瓣品种群为较原始的类型这
也与它们的外形性状相符合!野生榆叶梅常为单瓣
花!叶较小比较)莹雪*()复瓣皱粉*和)抱粉玉盘*
的核不对称系数及臂比值
#
!
的染色体比率可以得
知!)莹雪*
$
)复瓣皱粉*
$
)抱粉玉盘*可推测榆叶
梅品种群的演化中可能存在由单瓣型
%
复瓣型
%

瓣型的演化此结论符合于君-$.利用分子标记
D` 2Z
技术对榆叶梅各品种群聚类结果!支持其将
榆叶梅花瓣数量作为榆叶梅品种分类的重要分类依
据-4.
本研究中桃(梅(杏的核型类型均为
!C
!与榆叶
梅的核型类型相同!紫叶李的核型类型为
!D
&另外!
桃的核不对称系数以及平均臂比值与
$
份榆叶梅材
料的平均值最为接近!因此结合上述两点可以推测
榆叶梅与桃的亲缘关系可能较近!与紫叶李的亲缘
关系较远比较紫叶李(梅(杏的核不对称系数以及
臂比值
#
!
的染色体比率!可知$紫叶李
$

$
杏!
据此可推测紫叶李较原始魏文娜等-#4.分析桃(
李(梅(杏的核型和带型认为梅和杏的亲缘关系较
近!桃(李间差异较大!桃可能为较进化的类群本
研究中梅和杏的核不对称性最为接近!与魏文娜
等-#4.的一致!但梅(杏(紫叶李的核不对称系数均大
于桃和榆叶梅!与魏文娜-#4.认为的桃为较进化类群
的结论不一致!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取材有关
本研究对李属中的
$
种榆叶梅典型类群材料进
行了初步的核型分析!报道一例可能为非整倍体的
榆叶梅栽培品种!为从细胞学层面深入了解榆叶梅
品种间的遗传变异与演化关系&同时结合近缘种桃(
梅(杏(紫叶李与榆叶梅材料的核型分析来进一步研
究李属内植物的多倍体起源信息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
.
!

!

+
中国植物志"第
%
卷#-
F
.
+
北京$科学出版社!
#4&
$
#(4+
-
!
.
!
张强英
+
野生榆叶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I
.
+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
-
%
.
!
25e[Ge 3+D6;0;
O
V7
N
M;?YMQ
O
Q0@/6)%+.0K;VYMD6QV.:7+[+6,+//#(+"%
-
S
.
+8"&&)$+
!
#4$4
!"
##
#$
#(!*+
-
*
.
!
1PT3
"于
!
超#!
2PJ2
"罗
!
乐#!
eDKL13
"王蕴红#
+I./:@//.;070^ 7078
X
/./;?YMQa7V
X
;Y
XN
Q/;?6)%+(+9+.0f.0
-
.70
O
-
S
.
+2/&+
8)&,8)".+(,:;//5.$&,<$,
"西北植物学报#!
"##
!
;7
"
#!
#$
!*$4(!*&%
"
.0TM.0Q/Q
#
+
-
$
.
!

!

+
榆叶梅新品种
IPG
测试指南及已知品种数据库的研究-
I
.
+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
-
&
.
!
eDKLK
"王
!
娜#!
2PJ2
"罗
!
乐#!
R3DKLHf
"张启翔#!
.&+(+G@V\Q
X
;0!"#$#%&"()*+\7V.QY
X
VQ/;@V:Q/70^ :;0/YV@:Y.;0;?^ 7Y7)
>7/Q6707
O
Q6Q0Y.0?;V67Y.;0/
X
/YQ6?;Va0;b0\7V.QY.Q/
-
S
.
+=)#"$+()
1
<)#&>."$2
4
"/#(&#".
"南方农业学报#!
"#%
!
::
"
$
#$
&$(,"
"
.0
TM.0Q/Q
#
+
-
,
.
!
R3DKLH1
"张强英#!
R3DKLHf
"张启翔#!
T35KLU_
"程堂仁#
+GY@^
X
;0
N
MQ0;Y
XN
.:^.\QV/.Y
X
;?!"#$#%&"()*+b.8^
N
;
N
@87Y.;0/
-
S
.
+=)#"$+()
1
?.$&"+(<)#&>@$A."%&
3
)
1
B)".%&"
3
CD./>$)()
43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
!
;8
"
$
#$
#$$(#&"
"
.0TM.0Q/Q
#
+
-

.
!
R3DKLH1
"张强英#!
R3DKLHf
"张启翔#!
T35KLU_
"程堂仁#
+LQ0QY.: .^\QV/.Y
X
;?b.8^
N
;
N
@87.Y.;0/;?!"#$#%&"()*+VQ\Q78Q^
>
X
D` 2Z
-
S
.
+E)(./#(+"!(+$&8"..5$
4
"分子植物育种#!
"#!
!
7<
"
*
#$
*$!(*$&
"
.0TM.0Q/Q
#
+
-
4
.
!
陈俊愉
+
中国花卉品种分类学-
F
.
+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
#!,(#%#+
!#&
西
!

!

!

!

!

!!!!!!!!!!!!!!!!!!!
%$

-#"
.
!
G3DKLR1
"尚宗燕#!
GPLf+TMV;6;/;6Q0@6>QV/;?/.=/
N
Q:.Q/.0YMQ
O
Q0@/20
34
5+(#%?;V6TM.07
-
S
.
+=)#"$+()
1
F#>+$8)&+$:
/+(6.%.+"/>
"武汉植物学研究#!
#4$
!
;
"
*
#$
%&%(%&&
"
.0TM.0Q/Q
#
+
-
##
.
!
陈瑞阳
+
中国主要经济植物基因组染色体图谱"第
%
册#-
F
.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
.
!
2[Ff
"李懋学#!
T35K_1
"陈瑞阳#
+D/@
OO
Q/Y.;0;0YMQ/Y70^7V^.<7Y.;0;?a7V
X
;Y
XN
Q7078
X
/./.0
N
870Y/
-
S
.
+=)#"$+()
1
F#>+$8):
&+$/+(6.%.+"/>
"武汉植物学研究#!
#4$
!
;
"
*
#$
!4,(%"!
"
.0TM.0Q/Q
#
+
-
#%
.
!
GU5CC[KGL2+TMV;6;/;678Q\;8@Y.;0.0M.
O
MQV
N
870Y/
-
F
.
+2;0^;0
$
5^ b7V^ DV;08^
!
#4,#
$
,(4%+
-
#*
.
!
D_DKJ3+T
X
Y;8;
O
.:78/Y@^.Q/.0/@>?76.8
X
T7V^@;.^Q7Q
"
T;V7
N
;/.Y7Q
#
;?S7
N
70[f
-
S
.
+8)&,E+
4
,
!
#4&%
!
,&
$
%!+
-
#$
.
!
LPJf_+W7V
X
;Y
XN
Q7078
X
/./;?/;6QB)"0)%+$
43
0$)%
-
."0%
-
S
.
,D+G+$+
!
#4,!
!
7=
"
#
#$
&&("+
-
#&
.
!
eDKLeU
"王伟涛#!
1DKLe_
"杨炜茹#!
T35KSf
"陈晶鑫#!
.&+(+D078
X
/./;?a7V
X
;Y
XN
Q/;?#"!"#$#%0#0.:@8Y.\7V/70^ %VQ)
87YQ^ /
N
Q:.Q/
-
S
.
+2/&+8)&,8)".+(,:;//5.$&,<$,
"西北植物学报#!
"#%
!
;;
"
##
#$
!!"%(!!"
"
.0TM.0Q/Q
#
+
-
#,
.
!
eDKL_
"王
!
然#!
eDKLT3_
"王成荣#!
ZDKSG3
"潘季淑#!
.&+(+GY@^.Q/;?a7V
X
;Y
XN
Q;0 V^@
N
Q/
N
Q:.Q/.0_;/7:Q7Q
-
S
.
+=)#"$+()
1
H+
3
+$
4
2
4
"/#(&#"+(?)((.
4
.
"莱阳农学院学报#!
#44!
!
>
"
!
#$
#!%(#!4
"
.0TM.0Q/Q
#
+
-
#
.
!
2[KG33
"林盛华#!
D`KLT3H
"方成泉#!
ZP`G3
"蒲富慎#!
.&+(+TMV;6;/;6Q0@6>QV/70^ a7V
X
;Y
XN
Q/;?!"#$#%.0TM.07
-
S
.
+25:
A+$/.%$I)"&/#(&#".
"园艺学进展#!
#44*
$
,&($
"
.0TM.0Q/Q
#
+
-
#4
.
!
e5[eK
"魏文娜#!
UDKLH_
"唐前瑞#
+GY@^.Q/;0Y7=;0;6.:VQ87Y.;0/M.
N
/;?
N
Q7:M
!
N
8@6
!
S7
N
70Q/Q7
N
V.:;Y70^ D
N
V.:;Y
-
S
.
+=)#"$+(
)
1
I#$+$2
4
"/#(&#"+(@$A."%&
3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44&
!
88
"
%
#$
!$&(!&"
"
.0TM.0Q/Q
#
+
!编辑"宋亚珍#
&&&&&&&&&&&&&&&&&&&&&&&&&&&&&&&&&&&&&&&&&&&&&&&&&
!!
"西北植物学报#
8<7:
年刊载论文第一作者信息统计
+西北植物学报,
!"#*
年第
#
"
#!
期共发表论文
%&$
篇"含英文论文
,
篇#从刊载论文第一作者信息
统计看!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含在读博士#的共
#&*
人!占
**+4B
!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
人!占
%!+4B
!其
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
$,
人!占
#$+&B
&从论文研究单位看!主要来源于大学"
!"
篇!占
,&+,B
#和研究所
"
"
篇!占
!#+4B
!其中中国科学院系统
#4
篇!占
$+!B
#&从年龄方面看!第一作者中
%"
岁以上的占
*"+B
由此可以看出!+西北植物学报,
!"#*
年度刊发的论文作者具有厚实的学术研究底蕴!研究单位也
具有可靠的条件支持!为保证研究论文的质量和水平以及创新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7+
第一作者学位状况
博士
,%
人"其中博士后
#
人#!占
!"+"B
&在读博士
*!
人!占
##+$B
&硕士
*4
人!占
#%+*B
&在读硕士
#&
人!占
$#+"B

8+
第一作者职称状况
正高
#"
人!占
!+,B
&副高
*,
人!占
#!+4B
&中级
&%
人!占
#,+%B
&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通信作者共
!4"
人第一作者中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通信作者#承担着对论文选题(实验设计(实验条件"包
括经费#保障(具体实验指导等一系列工作!并对论文负有全部解释的责任!所以这部分论文的实质性作者应
为研究生导师///通信作者
;+
第一作者单位分布状况
大学
!"
人!占
,&+,B
&研究所
"
人!占
!#+4B
"其中中科院研究所
#4
人!占
$+!B
#
:+
第一作者年龄结构
%"
岁以下的
!#&
人!占
$4+!B
&
%"
"
*"
岁的有
##,
!占
%!+#B
&
*"
岁以上的
%!
人!占
+B

9+
第一作者地区分布状况
西北地区
##!
篇!占
%"+,B
&西南地区
,!
篇!占
#4+,B
&华北(东北地区
,
篇!点
!#+*B
&华东(华中(华
南地区
#"%
篇!点
!+!B

!南红梅
!
供稿#
%#&
%

!!!!!!!!!!!!!
董山平!等$榆叶梅及其部分近缘种的染色体核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