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eview on the Origin,Taxonomy and Evolution of Pugionium Species(Brassicaceae)

沙芥属(十字花科)的起源、分类与进化研究进展



全 文 :书西北植物学报!
"#$
!
%$
"
&
#$
##$(#!"
!"#$%&#%&()$*+,""-.)/#0-/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0+#""")$"!*+!"#$+"&+##$
收稿日期$
!"#$)"$)#"
&修改稿收到日期$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甘肃荒漠植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科技创新团队项目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唐志红"
#1%(
#!女!学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资源与保护研究
2)34.5
$
678
99
#!%
!
#,%+:;3
"
通信作者$尉秋实!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系统进化与分子生态学研究
2)34.5
$
<9
/*!&
!
#!,+:;3
沙芥属"十字花科#的起源(分类与进化研究进展
唐志红#!王
!
倩!!何芳兰%!尉秋实%"
"
#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天水
$#"""
&
!
四川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成都
,#""%1
&
%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省荒漠化与风
沙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兰州
%"""
#

!
要$沙芥属"
!"
#
$%&$"=4>?60+
#最初是从匙荠属"
("&$)*
#中分出来单独建立的属!
&+,@
系统树表明!该属和
高河菜属"
-.
#
)/)0
1
).)
#(
2)0*.3$)
(香雪球属"
4%5"6)0$)
#(屈曲花属"
75.0$*
#和
7%&%
1
*$+$"
亲缘关系较近!且和高
河菜属构成姐妹关系自从沙芥属确立以来!先后发表过沙芥)
!8/%0&"3"
"
A+
#
=4>?60
*(斧形沙芥"
!8+%6)50)9
3" B4C.3+
#(距果沙芥"
!8/)6/)0)3"D;3+
#(鸡冠沙芥"
!8/0$*3)3"D;3+
#(翅果沙芥"
!8
1
3.0%/)0
1
"D;3+
#

*
个种和宽翅沙芥"
!8+%6)50)3"E4?+
1
6)3
:1
3.0" F+A+G40
H
# 个变种!但形态统计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证据表
明!沙芥属应该仅包含沙芥"
!8/%0&"3"
#和斧形沙芥"
!8+%6)50)3"
#
!
个形态学物种基于不同遗传背景的
IJK
分子标记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沙芥和斧形沙芥这
!
个形态学物种间的遗传分化明显!但种间分化的时间并不
久远!它们很可能是更新世以来随中亚和中国西北沙漠发展扩张而形成的
!
个近期分化的姐妹种该文对沙芥属
的系统起源(属下分类和遗传进化方面的研究历史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种间界定&形态变异&遗传分化&沙芥属
中图分类号$
L1$1+$&+%
&
L%$1
M
+#
文献标志码$
K
$%&#%"()*%+,#
-
#(
!
./0"("1
2
/(!3&"45)#"(
"612
3
-&/-247
8
%9#%:
"
;,/::#9/9%/%
#
NKJ=O8.8;0
H
#
!
PKJ=L.40
!
!
F2@40
H
540
%
!
GQL.R/8.
%
"
"
#=40/R@;?>/6?
<
N>:80;5;
H
.:45S;5>
H
>
!
N.40/8R.
!
=40/R$#"""
!
S8.04
&
!S;5>
H
>;TA.T>U:.>0:>/
!
U.:8R40Q0.E>?/.6
<
!
S8>0
H
VR
,#""%1
!
S8.04
&
%U646>D>
<
A4W;?46;?
<
X?>>V.0
H
X4/>;TI>/>?6.T.:46.;040VK>;5.40U40VI./4/6>?S;3W46.0
H
!
=40/RI>/>?6S;0)
6?;5Y>/>4?:8Z0/6.6R6>
!
A4078;R%"""
!
S8.04
#
<=:),/9)
$
!"
#
$%&$" =4>?60+[4/;?.
H
.045
<
/>
4?46>VT?;368>
H
>0R/("&$)*
!
40V68>
8
<
5;
H
>0>6.:6?>>
W4/>V;0&+,@/>
9
R>0:>//R
HH
>/6>V6846!"
#
$%&$".//./6>?6;-.
#
)/)0
1
).)40V
!
6;
H
>68>?68>
<
4?>:5;/>5
<
?>546>V6;2)0*.3$)
!
4%5"6)0$)
!
75.0$*40V7%&%
1
*$+$"+U.0:>68>>/64W5./83>06;T!"
#
$%&$"
!
46;645;T
T.E>/
>:.>/40V;0>E4?.>6
<
"
.+>+!8/%0&"3"
"
A+
#
=4>?60
!
!8+%6)50)3" B4C.3+
!
!8/)6/)0)3" D;3+
!
!8/0$*3)3"D;3+
!
!8
1
3.0%/)0
1
"D;3+40V!8+%6)50)3"E4?+
1
6)3
:1
3.0" F+A+G40
H
#
84E>W>>0V>)
/:?.W>VR0V>?68./
H
>0R/+F;[>E>?
!
68>3;?
8;5;
H
.:45
<
/646./6.:453>68;V/40V3;5>:R54?>E.V>0:>/8;[>V
6846;05
<
6[;3;?
8;5;
H
.:45/
>:.>/
!
043>5
<
!8+%6)50)3"40V!8/%0&"3"
!
:40W>[4??406>V+@R?68>?)
3;?>
!
68>?>/R56/W4/>V;0V.TT>?>06IJK34?]>?/[.68:;06?4/6.0
HH
>0>6.:/R??;R0V.0
H
//R
HH
>/6>V684668>
H
>0>6.:V.E>?
H
>0:>/W>6[>>068>/>6[;3;?
8;5;
H
.:45/
>:.>/4?>E>?
<
V./6.0:6
!
4568;R
H
868>.06>?/
>:.T.:
V.TT>?>06.46.;06.3>./0;66;;5;0
H
+Z6./8.
H
85
<
5.]>5
<
684668>6[;/./6>?/
>:.>/;T!"
#
$%&$"V.E>?
H
>V
[.68.068>?>:>06 5^>./6;:>0>.04//;:.46.;0[.6868>>C
40/.;0;TV>/>?6/.0:>06?45K/.440V0;?68>?0S8.)
04+Z068./
4
>?
!
[>?>E.>[>V68>?>/>4?:88./6;?
<
40V546>/6
?;
H
?>//;068>
8
<
5;
H
>0>6.:;?.
H
.0
!
:54//.T.:4)
6.;0
!
H
>0>6.:>E;5R6.;0;T68>
H
>0R/!"
#
$%&$" =4>?60+
!
40V
R6T;?[4?V6;/;3>
?;W5>3/
!
.0/
.?46.;0/
40V
?;/
>:6/;068>/6RV.>/;T68./
H
>0R/+
>%
2
",!:
$
.06>?/
>:.T.:V>5.3.646.;0
&
3;?
8;5;
H
.:45E4?.46.;0
&
H
>0>6.:V.E>?
H
>0:>
&
!"
#
$%&$"
!!
沙芥属 "
!"
#
$%&$" =4>?60+
#是十字花科
"
X?4//.:4:>4>
#的一个小属!为亚洲中部蒙古高原沙
地特有属)#*!主要分布在甘肃河西走廊(陕北(宁夏
河东以及内蒙!在苏联和蒙古西部一带有零星分布!
一般生长在固定(半固定或流动沙地上!是典型沙生
植物类群)#)%*!也是沙区稀有的野生蔬菜和药用植
物)$*沙芥属植物起源较早!但分化较晚!形态变异
极其复杂!其起源(分类和进化一直受到分类学家的
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关键形态学分类性状
)
角果形态
变异的连续性和可塑性给属下分类和种间划分带来
了诸多困难!从而导致该属长期以来在分类上存在
的混乱和争议)#)%!*)*本文综述了沙芥属起源(分类
和进化方面的研究历史和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研
究中存在的问题
#
!
沙芥属系统起源的研究
十字花科是被子植物中的
#
个大科!全世界有
#1
个族!包含约
%*"
个属
%!""
种)&)1*分布在中国
荒漠地区的约
$*

#""
种)!*沙芥属是十字花科

#
个小属!因形态相似性!最早被划分到匙芥属
"
("&$)*
#
)
*
*
!但后来发现沙芥属的角果"短角果长卵
形!压扁!每侧有
#
个翅状附属物#明显区别于匙荠
属"短角果卵形!小坚果状#!因此!
=4>?60>?

#1#
年将其从匙芥属中分离出来单独成立了沙芥属
)
!"
#
$%&$"/%0&"3"
"
A+
#
=4>?60+@?R:6+>6U>3+
5^+!
$
!1#+6+#$!+#1#
*+中国植物志,)1*将其置于
独行菜族"
A>
.V.>4>
#的少蕊组"
U>:6+A>
.V.R3
#!并
和屈曲花属"
75.0$*
#(菘蓝属"
7*)3$*
#(高河菜属
"
-.
#
)/)0
1
).)
#等靠近!而将匙芥属"
("&$)*
#置于
乌头荠族"
N?.W+2RV.V.>4>
#
)
1
*
但从沙芥属的确立
来看!匙芥属应该是其近缘属!而菘蓝属和
;).09
)0$)
由于形态及生境与沙芥属相似!也被认为是沙
芥属的近缘属)%!#"*但这些结论均是基于形态学性
状的比较!缺乏更具说服力的分子证据
X>.5/6>.0
等)&*应用叶绿体
&+,@
序列构建了十
字花科
#"#
个属共
##$
个代表种的系统发育树!这
些属"或代表种#涵盖了该科植物
#1
个族中的
#

族!其中有
1
个属构成了
!#
个带有强烈支持率的
进化枝!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十字花科大部分属的系
统进化关系!但该系统树中并未包含沙芥属以及根
据形态学性状确定的沙芥属可能的近缘属!如高河
菜属等
GR
等)*从
X>.5/6>.0
等建立的
&+,@
系统
树中挑选了
%
个代表类群"包括
!#
个进化枝的代
表类群!中国(中亚和地中海沿岸分布的类群以及形
态上与沙芥属可能近缘的类群#!与沙芥属及该属的
疑似近缘属高河菜属(葶苈属"
<%0$
11
)
#(群心菜属
"
=)0+)0$)
#和穴丝荠属"
=%.6%&.)
#一起!以白花
菜科"
S4
\4?.V4:>4>
#的
!
个代表种"
=6.%.0"3$+%9
*
1
.0)

!%6)&$*$)+%+./)&+0)
#为外类群)##)#!*!
重新构建了
&+,@
系统树!并以十字花科的起源时
间)##*"
*"3
<
4
#对沙芥属的分化时间进行了估算
结果发现!沙芥属和分布在中亚和喜马拉雅地区的
高河菜属以及分布于地中海地区的
2)0*.3$)
!香雪
球属"
4%5"6)0$)
#!屈曲花属和
7%&%
1
*$+$"
亲缘关
系较近!
,
个属构成一个具有高支持率的单系分枝!
且沙芥属和高河菜属构成姐妹关系!形成一个具有
高度支持率"
X^ _1&`
&
^^ _#""`
#的单系进化枝
基于分子钟估算的沙芥属及其姐妹属高河菜属间的
分化时间约为
%+!3
<
4

基于分子数据确立的系统关系与形态学划分并
不完全吻合匙荠属和菘蓝属在形态学上应该与沙
芥属的亲缘关系较近!但在
&+,@
系统树中!这
!

属均位于另外
!
个独立的分支中!但沙芥属和屈曲
花属的分子亲缘关系与这
!
个属形态划分的结果相
吻合)!1*另外!根据分子数据确立的沙芥属"独行
菜族
N?.W+A>
.V.>4>
#的
!
个近缘属
2)0*.3$)

4%5"6)0$)
在形态分类中均被置于庭荠族"
N?.W+
K5
<
//>4>
#叶片毛状体一直被作为十字花科植物
系统划分的关键性状)#%)#**
X>.5/6>.0
等)&*发现独行
菜族植株有单毛(叉状毛或腺毛!有时无毛!而庭荠
族的植株密被星状毛或-丁.字毛!偶尔杂有单毛或
叉状毛
K0
a
:>E
等)#,*在分布于保加利亚庭荠族的
##
个属中共发现了
$
种显著不同的毛状体类型$单
毛(
!
"
*
个分叉的分枝状毛(星状毛和树枝状分枝

2)0*.3$)

4%5"6)0$)
两属代表种
28).
#:1
3$9
/)

48)0$3$)
的毛状体均为相同的短-丁.字
毛而
GR
等)*发现沙芥属植物均为单毛!与
28).9
#:1
3$/)

48)0$3$)
的短-丁.字毛明显不同)&*
*##
&

!!!!!!!!!!!!
唐志红!等$沙芥属"十字花科#的起源(分类与进化研究进展
P4?[.:]
等)#*也认为
2)0*.3$)

4%5"6)0$)
应该
是单系起源的!分子和形态学性状均支持将其划分

#
个新成立的族
N?.W+B45:;53.>4>
)
#&
*
因此!沙
芥属与
2)0*.3$)
!
4%5"6)0$)
!
75.0$*

7%&%
1
*$+$"
$
个属的系统关系以及如何理解叶片毛状体在十字
花科植物类群中的进化关系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许多研究认为中亚植物区系是在古地中海退缩
和中亚气候开始变得干旱时由古地中海植物区系演
化而来的)#1)!$*例如!黄花族"
N?.W+N8>?3;
/.V>)
4>
#中的沙冬青属"
>%
1
$
1
3)&3,"*
#就是分布在中
亚沙漠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沙芥属及其
*
个近缘属
"
-.
#
)/)0
1
).)
!
2)0*.3$)
!
4%5"6)0$)
!
75.0$*
!
7%&%
1
9
*$+$"

=%&0$&
#
$)
#间断分布于中亚和欧洲!其中
一些属以地中海地区为分布中心)1!**应用
&+,@
序列推算的沙芥属和
-.
#
)/)0
1
).)
(
2)0*.3$)
(
4%59
"6)0$)
(
75.0$*
(
7%&%
1
*$+$"*
个近缘属间的分化时
间在
%+!
"
&+3
<
4
间此期间由于青藏高原的隆
升!中国西北地区干旱带在中新世开始出现!到中新
世末期"
*+%3
<
4
#!中国西北地区的干旱化和冬季
风已经形成!中亚气候比以前变得更为干旱)!,)%#*!并
导致上新世中亚沙漠的形成沙芥属植物可能是随
着中国西北地区气候的干旱化和中亚沙漠的形成而
发展演化的)!*这种关联性进一步说明上新世以来
中国西北地质和气候环境的变化极大促进了该地区
植物的多样化过程
!
!
沙芥属的属下分类研究历史及进展
#1#

=4>?60>?
以沙芥为模式种确立了沙芥
属"
@?R:6+>6U>3+^5+
!$
!1#+6+#$!
#!它因其短角果
两侧具长翅而明显区别于十字花科其它属)#*之
后!
B4C.3;[.:7

#&&"
年在-
XR5+K:4V+U:.+U6+
>^6>?/W+
"
!,
"
%
#$
!,
#.中发表了该属一新种///斧
形沙芥"
!8+%6)50)3" B4C.3+
#此后的很长时间
内再没有新种发表!直到
#1%!

D;34?;E

-
XR5+b4?V+X;6+K:4V+U:.+QYUU
"
%"
$
#&>6!"
#.

#
次发表了
%
个种!即距果沙芥"
!8/)6/)0)3"
D;3+
#(鸡冠沙芥"
!8/0$*3)3"D;3+
#和翅果沙芥
"
!8
1
3.0%/)0
1
" D;3+
#中国分类学者杨喜林)!*
对上述种的模式标本进行了考证!并在中国甘肃(宁
夏(内蒙等地采集了大量该属标本!在此基础上发表

#
变种宽翅沙芥"
!8+%6)50)3"E4?+
1
6)3
:1
3.0"
F+A+G40
H
#!并对上述
*

#
变种的形态特征进行
了较详细的描述!建立了分种检索表!对其分布范围
也提出了明确的概念!认为蒙古分布的有
!
种!即齿
冠沙芥和翅果沙芥!而在中国分布的有
$

#
变种!
即沙芥(齿冠沙芥(距果沙芥(斧形沙芥及其变种宽
翅沙芥随后出版的中国植物志)1*以及中国沙漠植
物志)$*均采用了杨喜林的分类处理
此后!关于沙芥属的属下分类及其不同种的地
理分布一直存在争议
#11*
年张秀伏对采自中国
磴口的宽翅沙芥模式标本"
%%
号#及其同号标本进
行了详细检查!并和翅果沙芥的描述"模式标本无法
找到#进行了细致对比!认为
!
种实为同一种植物!
其共同特征是果翅均比心室宽!翅宽而短!因而将其
合并为翅果沙芥),*周世权等)**对分布在内蒙伊克
昭盟(巴彦淖尔盟等地的沙芥属居群进行了定点野
外调查!并参看了兰州沙漠研究所(内蒙古大学及内
蒙古农业大学植物标本馆的沙芥属植物标本!认为
宽翅沙芥和翅果沙芥为同一种植物!同意张秀伏),*
的归并处理!同时将齿冠沙芥并入斧形沙芥!并首次
对沙芥属做了分类修订!认为沙芥属只包含沙芥(斧
形沙芥(翅果沙芥和距果沙芥
$
个种!
$
种植物在内
蒙古均有分布赵一之)#*仔细审阅了该属大量标
本!并对野外生长的个体进行了详细观察!发现除沙
芥角果翅的形状比较稳定外!其它所有种的果翅形
状及大小变化很大!果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翅端
有平截的!斜截的!近圆的!也有锐尖的!翅的宽度从
小到大形成连续变异!而且这些变异往往同时出现
在同一居群内!甚至同一个体的不同角果间因此!
他将以前描述过的
*

#
变种合并为
!
个种!即沙
芥"
!8/%0&"3"
#和斧形沙芥"
!8+%6)50)3"
#!其中
斧形沙芥包含齿冠沙芥(距果沙芥(翅果沙芥和宽翅
沙芥!但他的处理仅仅基于对现有标本和野外个体
观察的直觉判断!缺乏居群水平上的统计学基础以
及其它来自分子生物学的证据
Z54?.;0;E4
)
%
*也认
为应将距果沙芥并入到斧形沙芥!但承认了翅果沙
芥(斧形沙芥和沙芥
%
个种!认为翅果沙芥是蒙古和
苏联特有种!这种处理被
S8>;
等)%!*所采用
GR
等)*对中国沙芥属地理居群进行了广泛考
察采样!发现只有沙芥居群在形态上明显区别于其
它种居群!另外
$

#
变种的形态变异极其复杂!尤
其是作为该属关键分类性状的角果!其形态变异具
有极大的连续性和可塑性!很难用于种间界定因
此!他们采用形态统计学和
IJK
标记相结合的方
法!对来自
#,
个居群共
#!%
个个体的

个角果形态
指标进行了测量!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所有个体聚为
明显的两组!一组包括沙芥居群的所有个体!另一组
包括其它所有居群的个体!且组内所有个体基本形
,##
西
!

!

!

!

!

!!!!!!!!!!!!!!!!!!!
%$

成连续的散点分布!无明显的地理居群亚组或按种
集聚的亚组!并和沙芥居群明显分离在此基础上!
GR
等)*进一步对每个居群代表个体的核核糖体
ZNU
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发现该序列共有
!
种变异
类型!且
!
种变异在居群和个体间的分化与基于形
体统计学基础上的聚类分析结果完全一致$所有沙
芥居群的个体拥有一种
ZNU
变异类型!而其余所有
居群的个体固定另一种相同的
ZNU
变异类型在
此基础上!他们将原有沙芥属的
*
个种合并为
!

种!即沙芥和斧形沙芥!将齿冠沙芥(距果沙芥(翅果
沙芥全部并入斧形沙芥为了进一步确定这种归并
处理的合理性!尉秋实)%%*根据现有标本信息!利用
野外收集的
*
个代表居群"分别代表
*
个种#的种子
进行了人工种植实验!通过对幼苗及
!
年生个体形
态性状的统计分析和比较!发现所有
#
年生个体的
基生叶为羽状全裂或羽状深裂!但沙芥的小裂片明
显宽于其它
$
个种前者裂片菱形(椭圆形或宽披
针形!平均宽为
!:3
!裂片顶端具
#
"
!
个钝齿&而
其余
$
个种的裂片为线形(狭条形或窄披针形!平均
宽为
"+%:3
!一回裂片上往往具有
!
"
%
个二回小
裂片!小裂片也成线形或窄披针形沙芥单叶裂片
数和裂片宽度与其余
$
种间具有显著差异!而这
!
个性状"裂片数和裂片宽度#在后
$
个种间的差异不
显著除了叶片形状外!沙芥的株体形态和后四者
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沙芥具有
#
个粗壮而明显的
主杆!最大高度达
!"":3
以上!基部几乎无分枝!顶
部多分枝!团生成头状&其它
$
种具有相同形态特
征!最大高度
&":3
左右!无明显主杆!基部多分枝!
形成巨大灌幅!分枝密集斜依!缠结成球状此外!
个物种间的日开花高峰也有数小时的差异)%$)%**尉
秋实等)!%%!%,*的研究结果完全支持赵一之)#*的分类
处理!同时和张凤兰)%*利用遗传距离进行的
Q^ =)
BK
聚类结果相一致
!"#!
年出版的+中国荒漠植
物图鉴,首次采用了这一分类处理)%&*
%
!
沙芥属植物的进化历史研究
沙芥属植物的进化发展可能和中亚和中国西北
沙漠的形成和扩张密切相关)!!$!%1*!其
!
个形态学
物种)*///沙芥和斧形沙芥存在明显的地理分离和
生态分化$沙芥主要分布在典型草原带的半固定或
流动沙地上!而斧型沙芥主要分布在荒漠及半荒漠
地带的流动或半流动沙丘上!两物种在库不齐沙漠
和毛乌素沙地一带形成重叠分布区)#!%%*但在重叠
区内两物种占有不同的微生境)%%*$沙芥往往分布在
沙漠深处流动沙丘一带!而斧型沙芥通常分布在植被
盖度较高的半固定沙地或荒漠草原中的岛状裸沙地
上!两物种的这种分布格局反映了它们对于不同栖息
地的偏好!同时表明在西北干旱荒漠气候的形成过程
中!沙漠的形成和扩展(生态环境的梯度分化等在导
致沙芥属植物形态分化和进化方面可能起到了十分
重要的作用)!$!$")$#*随着中亚及中国西北沙漠的扩
展和气候环境的变化!沙芥属植物以贺兰山以东的鄂
尔多斯高原为中心出现了东西生态分异选择"
V.E>?)
H
>06/>5>:6.;0
#下的生态分化!形成
!
个近期分化且邻
域分布的姐妹种沙芥和斧形沙芥的形态分化与其
微生境差异的对应关系反映了不同环境因素"如沙埋
的强度(速度等#所导致的生态分异选择在沙芥属植
物分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它们之间形态特征的
差异!可能源于各自对不同沙漠生境的适应!如沙芥
单一高大的主干可有效防止沙埋)%%!%1!$%*
研究表明!更新世气候震荡对许多动植物的进
化历史和种群遗传分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王
倩)%1*应用核核糖体
ZNU
(
%

:
IJK
片段和
&
个低
拷贝核基因序列变异研究了沙芥和斧形沙芥自然分
布区内
##
个种群样品的遗传结构和物种分化!发现

!
个物种在
ZNU
序列上有固定性碱基差异!而在
%
个叶绿体
IJK
片段上尚无发现!这一结果与
GR
等)*的研究结果完全一致在选取的
&
个低拷贝核
基因片段中!
?
1
)#
(
<
1
*!
(
!
#
$/#
(
=$
1


=%
1
#

*
个低拷贝核基因座位上的种间分化较低!另外
%

位点"
?.3#
(
-!;%%
(
=,*
#上的分化程度相对较高!
尤其是与光调节基因表达有关的核基因座位
"
?.3#
#
)
$
*表现出了最高的种间分化!表明这些与隔
离相关的基因位点很可能经历过较强的选择作用!
物种间的谱系筛选进行得较快!而事实上!沙芥和斧
形沙芥的开花时间确有差异并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
种间生殖隔离)%$)%**
GR
等)%,*应用
UUY
标记对
!*
个沙芥属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也表明!两物种间的
遗传分化明显!但两物种在重叠分布区存在非对称
基因流
ZNU
序列"仅
#
个碱基变异#和
:
IJK

列的高度相似性以及部分叶绿体序列变异在两物种
间不完全的谱系筛选模式表明!沙芥和斧形沙芥的
分化时间并不久远!它们很可能是随沙漠的发展扩
张而形成的
!
个近期分化的姐妹种)!%,!$&)$1*通过
对核基因位点的序列变异和
ZNU
序列分化的模拟
分析显示沙芥和斧形沙芥的分化时间大约在
%+!
"
%+&3
<
4
的更新世"
5^>./6;:>0>
#!历史上这段时期
中国西部发生了大规模的沙丘移动和沙漠扩
##
&

!!!!!!!!!!!!
唐志红!等$沙芥属"十字花科#的起源(分类与进化研究进展
张)*")*#*!从而引发沙漠内生境的多样化!并导致沙芥
属植物的分化和物种形成
$
!
沙芥属植物研究中几点启发和思考
!
#
"关于沙芥属的系统位置问题
!
沙芥属是十
字花科植物中形态性状比较独特的一个类群!尽管
GR
等)*在
X>.5/6>.0
等)&*建立的
&+,@
系统树的基
础上!初步确定了沙芥属与分布在中亚和喜马拉雅
地区的高河菜属亲缘关系最近!与分布在地中海地
区的
2)0*.3$)
(
4%5"6)0$)

7%&%
1
*$+$"
的亲缘关
系较近!但十字花科中还有
!""
多属尚未进行测序
和分析!包括独行菜族中的双果荠属"
-.
#
)+.&$)
#(
群心菜属"
=)0+)0$)
#以及
Z54?.;0;E4
)
%
*认为在形态
和沙漠生境上与沙芥属相似的
;).0)0$)
因此!
目前还很难确定沙芥属的最近缘属!其起源和系统
位置还需要选取更多的属进行分析另外!
P4?)
[.:]
等)#*认为沙芥属的
!
个近缘属
2)0*.3$)

4%5"6)0$)
应该被划分到基于分子和形态证据建立
起来的新族
B45:;53.>4>
)
#&
*
!
GR
等)*也建议将沙芥
属及与其近缘的高河菜属(屈曲花属和
7%&%
1
*$+$9
"
划入这一新族但这些划分仍需要更多的分子
以及形态学方面的证据来支持
!"关于近期分化物种的分类问题
!
物种是分
类的基本单元)*!*!建立在表型性状基础之上的传统
分类学是根据表型特征对不同类群"
64C4
#植物进行
科学的等级划分和命名!建立自然的分类系统!阐明
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史由于传统分类主要
依赖的是直觉判断而缺乏客观标准!因而不同的分
类学者可能会有不同的分种尺度!进而导致许多类
群在分类界定上出现争论)*%*!尤其是在划分广泛存
在杂交(表型可塑性的植物类群以及同域或邻域分
布的近期分化类群时常常会产生混乱和争议!甚至
产生分类界定上的错误)*%)*,*因此!为了使分类判
断尽量符合客观实际!分类学家应同等对待模式标
本和居群腊叶标本的分类学价值)***!并树立居群的
概念!通过形态统计学分析做出分类判断另外!
IJK
条形码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快速(准确鉴
定物种的标准新型系统!它可以利用短的
IJK

段对物种进行快速的识别和界定)*)*&*
GR
等)*在
居群水平上将形态统计学和
ZNU
标记相结合!较好
地解决了沙芥属的属下分类问题!为以后相似植物
类群的分类界定提供了一重要参考!同时表明
ZNU
序列作为
IJK
条形码在区分近期分化类群方面存
在重要价值)$&)$1*
!
%
"关于沙芥属植物的物种分化问题
!
从现有
研究结果来看!沙芥属应该包含沙芥和斧形沙芥这
!
个姐妹种!它们在形态(生态和遗传上均出现了明
显分化!并在地理分布上形成
!
个邻域分布的物种
在未来的工作中!通过对沙芥属基因组范围的研究!
可以进一步揭示出究竟是基因组的哪一部分分化程
度较高!并有可能调控了这
!
个物种的形态和生理
等方面的差异这对于研究沙芥和斧形沙芥对各自
不同生境的适应(揭示沙漠植物的起源和进化历史(
探讨邻域物种形成机制都是很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
#
*
!
OFKcGOF
"赵一之#
+K64C;5;
H
.:45?>E./.;040VT5;?./6.:4045
<
/./;T68>
H
>0R/!"
#
$%&$"
)
b
*
+>/3);/$.&3$)0"@)3"0)6$"A&$B.0*$3)9
3$*@.$%&
#
%6
"
J46+U:.+2V.+
#"内蒙古大学学报0自然科学版#!
#111
!
?@
"
!
#$
#1(#11
"
.0S8.0>/>
#
+
)
!
*
!
GKJ=dA
"杨喜林#
+c0/;3>/
>:.>/;TS?R:.T>?4>.068>V>/>?6?>
H
.;0/;TS8.04
)
b
*
+>/3)!,
:
3%3)C%&%$/);$&$/)
"植物分类学报#!
#1&#
!
AB
"
!
#$
!%&(!$$
"
.0S8.0>/>
#
+
)
%
*
!
ZAAKYZcJceKZI+U
<
0;
/./;T68>
H
>0R/!"
#
$%&$"=4>?60
"
X?4//.:4:>4>
#)
b
*
+D%)0%B$)
!
#111
!
#
$
%*(%+
)
$
*
!
刘瑛心
+
中国沙漠植物志"第
!
卷#)
B
*
+
北京$科学出版社!
#1&
$
#&(!*+
)
*
*
!
OFcQUFL
"周世权#!
AKJIB
"兰登明#
+K?>E./>V:54//.T.:46.;0;T68>
H
>0R/!"
#
$%&$"
)
b
*
8E%"0&)6%
F
7&&.0-%&
#
%6$)2%0.*30
:
=%66.
#
.
"内蒙古林学院学报#!
#11&
!
C@
"
%
#$
!1(%#
"
.0S8.0>/>
#
+
)
,
*
!
OFKJ=d@
"张秀伏#
+Y>E./.;0;T!"
#
$%&$"+%6)50)3" B4C.3+E4?+
1
6)3
:1
3.0" F+A+G40
H
)
b
*
+>/3)!,
:
3%3)C%&%$/);$&$/)
"植物
分类学报#!
#11*
!
??
"
*
#$
*"!
"
.0S8.0>/>
#
+
)

*
!
GQLU
!
PKJ=L
!
PKJ=KA
!
.3)6+Z06>?/
>:.T.:V>5.3.646.;040V
8
<
5;
H
>0>6.:;?.
H
.0;T!"
#
$%&$"
"
X?4//.:4:>4>
#)
b
*
+E%"0&)6%
F
;
:
*9
3.)3$/*)&+GB%6"3$%&
!
"#"
!
DE
"
%
#$
#1*(!",+
)
&
*
!
X2ZAUN2ZJBK
!
KA)UF2FXKOZK
!
D2AAc==2K+X?4//.:4:>4>
8
<
5;
H
>0
<
40V6?.:8;3>>E;5R6.;0
)
b
*
+>.0$/)&E%"0&)6%
F
(%3)&
:
!
!"",
!
B?
"
$
#$
,"(,#1+
&##
西
!

!

!

!

!

!!!!!!!!!!!!!!!!!!!
%$

)1
*
!
周太炎!郭荣麟!蓝永珍!等
+
中国植物志"第
%%
卷#)
B
*!北京$科学出版社!
#1&
$
,&("+
)
#"
*
!
USFQAOc2+S?R:.T>?4>
)
B
*%%
2J=A2YK
!
Y^KJNAD+I.>J46f?5.:8>0 T^5407>0T43.5.>0+!+KRT5+#W
$
!!(,*&+A>.
7.
H
$
P+20)
H
>5340
!
#1%,+
)
##
*
!
DcSF B
!
FKQXcAIX
!
BYYSF2AA)cAIUN+B;5>:R54?/
<
/6>346.:/;T68>X?4//.:4:>4>
$
>E.V>0:>T?;3:;V.0
H54/6.V.:)3D40V0R)
:5>4?S8//>
9
R>0:>/
)
b
*
+>.0$/)&E%"0&)6%
F
(%3)&
:
!
""#
!
EE
"
%
#$
*%$(*$$+
)
#!
*
!
FKAAbS
!
UGUNUBKDb
!
ZANZUF F+^8
<
5;
H
>0
<
;TS4
\4?4:>4>40VX?4//.:4:>4>W4/>V;0:85;?;
54/6/>
9
R>0:>V464
)
b
*
+>.0$/)&
E%"0&)6%
F
(%3)&
:
!
""!
!
EB
"
##
#$
#&!,(#&$!+
)
#%
*
!
YcAAZJUYS
!
UFKP2K+N8>=>0R/4.*
H
".0.66)
"
S?R:.T>?4>
#
.0J;?68K3>?.:4
)
B
*
+S43W?.V
H
>
!
B4//
!
#1%+
)
#$
*
!
YcAAZJUYS
!
XKJ2Yb22QS+N?.:8;3>/.0U6RV.>/;T68>S?R:.T>?4>
)
B
*%%
eKQ=FKJb=
!
BKSA2cIKb
!
bcJ2UXBb+N8>X.)
;5;
H<
40VS8>3./6?
<
;T68>S?R:.T>?4>
!
A;0V;0
!
#1,+
)
#*
*
!
YcAAZJUYS+N8>S?R:.T>?4>;T68>S;06.0>0645J;?68K3>?.:4
)
B
*
+U
<
/6>346.:/;T68>3R/64?VT43.5
<
T?;368>K?:6.:6; 4^0434+)
U640T;?V
!
S4
!
#11%+
)
#,
*
!
KJ
a
S2eB
!
=cYKJceKe+N?.:8;3>3;?
8;5;
H<
;T>5>E>0
H
>0>?4;T68>6?.W>>6
:
**.).
"
X?4//.:4:>4>
#
;::R??.0
H
.0XR5
H
4?.4
)
b
*
+I$66+9
.&%J$)
!
"",
!
?F
"
#
#$
#1%(!"%+
)
#
*
!
PKYPZSDUZ
!
UKQI2YSK
!
KA)UF2FXKOZK+^8
<
5;
H
>0>6.:?>546.;0/8.
/.068>6?.W>>6
:
**.).
"
X?4//.:4:>4>
#
W4/>V;00R:5>4??.W;)
/;345ZNUIJK/>
9
R>0:>/
)
b
*
+(%3)&
:
!
""&
!
EF
"
$
#$
%#*(%%,+
)
#&
*
!
KA)UF2FXKOZK
!
PKYPZSDUZ+N[;0>[6?.W>/
"
I;06;/6>3;0>4>40VB45:;53.>4>
#
.068>X?4//.:4:>4>
"
S?R:.T>?4>
#)
b
*
8K)0B)0+
!)
1
.0*$&(%3)&
:
!
""
!
AC
"
!
#$
!1($%%+
)
#1
*
!
PQOFG
"吴征镒#!
AZd P
"李锡文#
+c068>>E;5R6.;040VV./6?.WR6.;0.0A4W.464>
)
b
*
+>/3)(%3)&$/)L"&&)&$/)
"云南植物研究#!
#1&!
!
D
"
!
#$
1(##&
"
.0S8.0>/>
#
+
)
!"
*
!
AZd P
"李锡文#
+N8>
H
>;
H
?4
8.:45V./6?.WR6.;0;TA4W.464>.0F>0
H
VR40B;R064.0/
)
b
*
+("66.3$&%
F
(%3)&$/)6<.*.)0/,
"植物研究#!
#1&1
!
B
"
!
#$
#"%(#!!
"
.0S8.0>/>
#
+
)
!#
*
!
AZQbL
!
LZQBd
!
GKJ=D
!
.3)6+N8>
H
>;
H
?4
8.:45V./6?.WR6.;0;TA4W.464>.0F>0
H
VR40B;R064.0/
)
b
*
+E%"0&)6%
F
?.*.03<.*.)0/,
!
#11*
!
#*
$
#"1(##*+
)
!!
*
!
PKJ=FSF
"王恒昌#!
UQJF
"孙
!
航#
+K
?>5.3.04?
<
/6RV
<
;0
8
<
6;
H
>;
H
?4
8
<
;T68>6?.WN8>?3;
/.V>4>
"
4^
.5.;04:>4>
#)
b
*
+>/3)
(%3)&$/)L"&&)&$/)
"云南植物研究#!
""#
!
C?
"
#
#$
#(!&
"
.0S8.0>/>
#
+
)
!%
*
!
UQJF
"孙
!
航#!
AZOF B
"李志敏#
+L.0
H
84.)N.W>6^ 546>4RR
5.T640V.6/.3
4:6;0N>68
<
/T5;?4
)
b
*
+>+B)&/.$&G)03,;/$.&/.*
"地球科
学进展#!
""%
!
AE
"
,
#$
&*!(&,!
"
.0S8.0>/>
#
+
)
!$
*
!
AZQGd
"刘瑛心#
+K/6RV
<
;0;?.
H
.040VT;?346.;0;T68>S8.0>/>V>/>?6T5;?4/
)
b
*
+>/3)!,
:
3%3)C%&%$/);$&$/)
"植物分类学报#!
#11*
!
??
"
!
#$
#%#(#$%
"
.0S8.0>/>
#
+
)
!*
*
!
KA)UF2FXKOZK
!
X2ZAUN2ZJ B K
!
D2AAc==2K+U
<
/6>346.:/40V
8
<
5;
H
>0
<
;T68>X?4//.:4:>4>
"
S?R:.T>?4>
#$
40;E>?E.>[
)
b
*
+
!6)&3;
:
*3.)3$/*)&+GB%6"3$%&
!
"",
!
CGB
"
!
#$
&1(#!"+
)
!,
*
!
OF2J=FX
!
KJOU
!
UFKPb+J>[:;06?.WR6.;0/6;S8.0>/> 5^.;)^5>./6;:>0>34
H
0>6;/6?46.
H
?4
8
<
)
b
*
+!,
:
*$/*%
F
3,.G)03,)&+!6)&9
.3)0
:
7&3.0$%0*
!
#11!
!
"
$
#$,(#*%+
)
!
*
!
FKYYZUcJNB
!
Sc^ 2AKJI^
!
DZIIPU@+Y4./.0
H
N.W>6
)
b
*
+;/$.&/.
!
#11!
!
CGG
"
*"*!
#$
#,,%(#,"+
)
!&
*
!
IZJ=OA
!
UQJbB
!
AZQNU+^?>5.3.04?
<
34
H
0>6;/6?46.
H
?4
8
<
;T468.:]>;5.40?>V:54
<
)5;>///>
9
R>0:>46A.0
H
64.
!
68>S8.0>/>A;>//
5^46>4R
)
b
*
+M.%
1
,
:
*$/)6<.*.)0/,4.33.0*
!
#11&
!
CG
"
&
#$
#!!*(#!!&+
)
!1
*
!
DAccNPZbDSN
!
=22bU
!
2^ZYS2bP+J>;
H
>0>>E;5R6.;0;T68>F.3454
<
40)N.W>640?>
H
.;0
$
S;0/6?4.06/T?;3cI^ /.6>*&
!
0;?68>?0
J.0>6
<
>4/6Y.V
H
>
!
W>4?.0
H
;0:5.346>:840
H
>
)
b
*
+!)6).%
#
.%
#
0)
1
,
:
!
!)6).%/6$)3%6%
#:
!
!)6).%./%6%
#:
!
#11!
!
1*
$
1*(##"+
)
%"
*
!
AZQIUF
"刘东生#!
OF2J=B^
"郑绵平#!
=QcOFN
"郭正堂#
+Z0.6.46.;040V>E;5R6.;0;T68>4/.403;0/;;0/
<
/6>36.3>5
<
:;R
5>V
[.6868>.:>)/8>>6
H
?;[6840V68>6>:6;0.:3;E>3>06/.0K/.4
)
b
*
+N")3.0&)0
:
;/$.&/.*
"第四纪研究#!
#11&
!
%
$
#1$(!"$
"
.0S8.0>/>
#
+
)
%#
*
!
=QcON
!
YQIIZBKJP@
!
FKcLO
!
.3)68c0/>6;TK/.40V>/>?6.T.:46.;0W
<
!!B
<
?4
H
;.0T>??>VT?;35;>//V>
;/.6/.0S8.04
)
b
*
+
@)3"0.
!
""!
!
DAF
"
,&
#$
#*1(#,%+
)
%!
*
!
SF2cNG
!
AQAA
!
GKJ==
!
.3)68X?4//.:4:>4>
$
!"
#
$%&$"=4>?60>?
)
B
*%%
PQOG
!
YKe2J^F+@5;?4;TS8.04
"
e;5+&
#
+U:.>0:>
?^>//
!
X>.
-
.0
H
!
40VB.//;R?.X;640.:45=4?V>0 ?^>//
!
U6+A;R./
!
""#
$
%&(%1+
)
%%
*
!
尉秋实
+
沙芥属"十字花科#的起源和物种分化)
I
*
+
兰州$兰州大学!
""1+
)
%$
*
!
FQKJ=dB
!
FKcAO
!
FQJX
!
.3)68U6RV.>/;068>W?>>V.0
H
/
<
/6>340V
;5.046.;0W.;5;
H<
;TS8.04/
>:.>/)!"
#
$%&$"/%0&"3"
)
b
*
+>/3)(%3)&$/)(%0.)6$9O//$+.&3)6$);$&$/)
!
""1
!
1
$
!!%!(!!%+
1##
&

!!!!!!!!!!!!
唐志红!等$沙芥属"十字花科#的起源(分类与进化研究进展
)%*
*
!
黄修梅
+
沙芥与斧形沙芥生理生态适应性及生殖生物学研究)
I
*
+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
"#"+
)
%,
*
!
GQLU
!
PKJ=L
!
PQ=A
!
.3)6+=>0>6.:V.TT>?>06.46.;040VV>5.3.646.;0;T!"
#
$%&$"+%6)50)3"40V!"
#
$%&$"/%0&"3"
"
X?4//.)
:4:>4>
#)
b
*
8!6)&3;
:
*3.)3$/*)&+GB%6"3$%&
!
"#%
!
CBB
"
&
#$
#%**(#%,*+
)
%
*
!
张凤兰
+
沙芥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研究)
I
*
+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
""1+
)
%&
*
!

!
琦!王继和!楚建民
+
中国荒漠植物图鉴)
B
*
+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
#&#(#&!+
)
%1
*
!

!

+
沙芥属"十字花科#物种界定与物种形成研究)
I
*
+
兰州$兰州大学!
"#!+
)
$"
*
!
UQJF
"孙
!
航#!
AZOFB
"李志敏#
+L.0
H
84.)N.W>6
546>4RR
5.T640V.6/.3
4:6;0N>68
<
/T5;?4
)
b
*
+>+B)&/.$&G)03,;/$.&/.*
"地球科
学进展#!
""%
!
AE
"
,
#$
&*!(&,!
"
.0S8.0>/>
#
+
)
$#
*
!
GcJ=UF^
"雍世鹏#!
OFQOG
"朱宗元#
+K:>?64.0TR0V43>0645:84?4:6>?./6.:/;T
H
;W.V>/>?6E>
H
>646.;0.068>:>06?>K/.4
)
b
*
+>/3)
;/$.&3$)0"@)3"0)6$"A&$B.0*$3)3$*@.$%&
#
%6
"
J46+U:.+2V.+
#"内蒙古大学学报0自然科学版#!
#11!
!
C?
"
!
#$
!%*(!$$
"
.0S8.)
0>/>
#
+
)
$!
*
!
USFAQN2YI+N8>2:;5;
H<
;TKV4
6.E>Y4V.46.;0
)
B
*
+cCT;?VQ0.E>?/6
<
?^>//
!
cCT;?V
!
20
H
540V
!
"""+
)
$%
*
!
YccU b^+=?;[6840V;::R??>0:>;T68>?>>T:;?45!%0$3.*)*30.%$+.*A434?:].0?>546.;06;/RW34?.0>?4V.40:>V./6?.WR6.;0
)
I
*
+^8I68>)
/./
!
Q0.E>?/.6
<
;TK3/6>?V43
!
K3/6>?V43
!
#1,+
)
$$
*
!
F2PZNN=B+U;3>
H
>0>6.::;0/>
9
R>0:>/;T.:>4
H
>/
!
40V68>.??;5>.0V.E>?
H
>0:>40V/
>:.46.;0
)
b
*
+($%6%
#
$/)6E%"0&)6%
F
3,.4$&&.)&
;%/$.3
:
!
#11,
!
*&
$
!$(!,+
)
$*
*
!
F2PZNN=B+N8>
H
>0>6.:5>
H
4:
<
;T68>LR46>?04?
<
.:>4
H
>/
)
b
*
+@)3"0.
!
"""
!
D@G
"
,&1
#$
1"(1#%+
)
$,
*
!
F2PZNN=B+=>0>6.::;0/>
9
R>0:>/;T:5.346>;/:.546.;0/.068>LR46>?04?
<
)
b
*
+!,$6%*%
1
,$/)6P0)&*)/3$%&*%
F
3,.<%
:
)6;%/$.3
:
%
F
4%&+%&8;.0$.*(
!
($%6%
#
$/)6;/$.&/.
!
""$
!
?GB
"
#$$!
#$
#&%(#1*+
)
$
*
!
DQZNNZJ2JF
!
K=QKIgB
!
SFKYA2UPcYNFI
!
.3)6+^?.3>?/T;?!!:40V.V46>
H
>0>/T;?>:;5;
H
.:454V4
646.;0/.0X?4//.:4:>4>
)
b
*
+-%6./"6)0G/%6%
#:
@%3.*
!
""!
!
C
"
%
#$
!*&(!,!+
)
$&
*
!
PKJ=L
!
GQLU
!
AZQbL+K?>0R:5>4?5;:..V>45T;?W4?:;V.0
H5406/
1
K:4/>/6RV
<
;T
H
>0>6.:V>5.3.646.;0;T6[;/./6>?/
>:.>/R/.0
H
3R56.
5>5;:.40V3R56.
5>.06?4/
>:.T.:.0V.E.VR45/
)
b
*
+E%"0&)6%
F
;
:
*3.)3$/*)&+GB%6"3$%&
!
"##
!
DB
"
%
#$
#&!(#&&+
)
$1
*
!
PKJ=L
!
YZSFKYIbK
!
GQLU
!
.3)6+^5>./6;:>0>:5.346>:840
H
>40V68>;?.
H
.0;T6[;V>/>?6
5406/
>:.>/
!
!"
#
$%&$"/%0&"3"40V
!"
#
$%&$"+%6)50)3"
"
X?4//.:4:>4>
#!
.0J;?68[>/6S8.04
)
b
*
+@.J!,
:
3%6%
#
$*3
!
"#%
!
ABB
"
#
#$
!(!&+
)
*"
*
!
Fh2YBKJJb
!
UiUU2JX2Y=2YF+OR?D5.34
H
>/:8.:86>F;:8)R0Vc/64/.>0/
)
b
*
+(.06$&.0M.%
#
0)
1
,$*/,.;3"+$.&
!
#1&,
!
!"
$
#%(
#&,+
)
*#
*
!
GKJ=d +^I>/>?6?>/>4?:8.00;?68[>/6>?0S8.04
///
4W?.>T?>E.>[
)
b
*
+MQ%%0
1
,%6%
#
$.
$
<.6$.
F
!
!0%/.**"*
!
G&B$0%&.&3
!
"",
!
$
$
!*
(!&$+
)
*!
*
!
BKGY2+K0.345U
>:.>/40V2E;5R6.;0
)
B
*
+S43W?.V
H
>BK
$
F4?E4?VQ0.E>?/.6
<
?^>//
!
#1,%+
)
*%
*
!
dQXUF
"徐炳声#
+N8>/
>:.>/
?;W5>3.0
540664C;0;3
<
.0S8.04
)
b
*
+>/3)!,
:
3%3)C%&%$/);$&$/)
"植物分类学报#!
#11&
!
?F
"
*
#$
"
($&"
"
.0S8.0>/>
#
+
)
*$
*
!
dQXUF
"徐炳声#!
=QId
"顾德兴#
+N8>?;5>;T8
<
W?.V.746.;0.0
5406>E;5R6.;040V3>68;V/;T?>:;
H
0.7.0
H
40V043.0
H
8
<
W?.V/
)
b
*
+
E%"0&)6%
F
I",)&(%3)&$/)6<.*.)0/,
"武汉植物学研究#!
#1&,
!
D
"
$
#$
%&*(%1
"
.0S8.0>/>
#
+
)
**
*
!
SF2JbD
"陈家宽#!
PKJ=FL
"王徽勤#
+N8>4
\5.:46.;0;T68>:;0:>
640V3>68;V;T
;
R546.;06;
540664C;0;3
<
)
b
*
+E%"0&)6%
F
I",)&(%3)&$/)6<.*.)0/,
"武汉植物学研究#!
#1&,
!
D
"
$
#$
%(%&%
"
.0S8.0>/>
#
+
)
*,
*
!
NKJ=GSF
"汤彦承#!
dZKJ=LG
"向秋云#
+K?>:54//.T.:46.;0;T68>
H
>0R/=6.)3%/6.3,0)
"
K:6.0.V.4:>4>
#
40VTR?68>?0;6>;068>
3>68;V;5;
H<
;T
540664C;0;3
<
)
b
*
+>/3)!,
:
3%3)C%&%$/);$&$/)
"植物分类学报#!
#1&1
!
CH
"
!
#$
&#(1%
"
.0S8.0>/>
#
+
)
*
*
!
F2X2YN^IJ
!
SGPZJUDKK
!
XKAAUA
!
.3)68X.;5;
H
.:45.V>06.T.:46.;0/68?;R
H
8IJKW4?:;V>/
)
b
*
8!0%/..+$&
#
*%
F
3,.<%
:
)6;%/$.9
3
:
(
$
($%6%
#
$/)6;/$.&/.*
!
""%
!
"
$
%#%(%!#+
)
*&
*
!
F2X2YN^IJ
!
YKNJKUZJ=FKBU
!
I2PKKYIbY+X4?:;V.0
H
40.3455.T>
$
:
<
6;>8?;3>:;C.V4/>/RWR0.6#V.E>?
H
>0:>/43;0
H
:5;/>)
5
<
?>546>V/
>:.>/
)
b
*
+!0%/..+$&
#
*%
F
3,.<%
:
)6;%/$.3
:
(
$
($%6%
#
$/)6;/$.&/.*
!
""%
!
CH@
"
U
#$
1,(11+
"!#
西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