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Characteristics of Fruit Coloration in Red-skin Sand Pear (Pyrus pyrofolia) under Different Cultivated Regions and Years

不同栽培区域和年份的红皮砂梨果皮着色特性



全 文 :书西北植物学报!
"#$
!
$$
"
#!
#$
!%$!&!%%"
!"#$%&#%&()$*+,""-.)/#0-/
!!
文章编号$
#"""%"!(
"
!"#$
#
!!%$!")
收稿日期$
!"#$"*$"
%修改稿收到日期$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
$#$*!"%(
#%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
+,-.!)
#
作者简介$肖长城"
#)/(&
#!男!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果树栽培生理方面的研究&
01234
$
5667884
!
#!9:681
"
通信作者$吴
!
俊!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果树生物学研究&
01234
$
;<
=
<>
!
>
=
2<:?@<:6>
不同栽培区域和年份的红皮
砂梨果皮着色特性
肖长城#!李甲明#!王德孚#!胡红菊!!李秀根$!刘
!
军%!吴
!
俊#"
"
#
南京农业大学 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
!#"")(
%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武汉
%$"!")
%
$
中国农业科学院 郑
州果树研究所!郑州
%(""")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林业果树研究所!北京
#""")$
#

!
要$该研究以红皮砂梨品种八月红(和红香酥(为试材!比较了不同栽培地区和年份的红皮砂梨着色规律)花
色素苷组分及含量!以及相关代谢酶的变化&结果显示$"
#
#八月红(和红香酥(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变化规律由其
品种特性决定!同一品种的果皮花色素苷绝对含量受不同栽培区域和年份的影响!其组成和含量变化趋势不受影
响%但不同品种的花色素苷含量变化以及着色规律有所不同&"
!
#红色砂梨果皮着色主要与矢车菊
$
半乳糖苷含
量变化一致!且随着梨果实的发育和着色加深!果实中
ABC
葡萄糖$类黄酮
$!
葡萄糖苷转移酶"
ADEF
#)二氢黄
酮醇
%
还原酶"
BD-
#活性呈上升趋势!而苯丙氨酸解氨酶"
C,G
#活性随着果实发育而下降&"
$
#相关性分析表明!
两品种梨果实花色苷含量与其
ADEF
)
BD-
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
C,G
活性相关性不一致&研究
表明!梨果皮中的
ADEF
)
BD-
是影响红皮砂梨着色的重要酶&
关键词$红皮梨%着色%花色素苷%栽培区域%栽培年份
中图分类号$
H)%(:9
I
(
文献标志码$
,
!"#$#%&$()&(%)*+,$-(&!*.*$#&(*/(/012)3(/4#/15#$
"
1
2
(34
52
(&
6
&*-$
#
-/1$6(++$/&!-.&(7#&10
8
(*/)#/19#$)
JK,L+M2>
N
6M?>
N
#
!
GKO3213>
N
#
!
P,QEB?7<
#
!
RAR8>
N=
<
!
!
GKJ3<
N
?>
$
!
GKAO<>
%
!
PAO<>
#
"
"
#C?2S0>
N
3>??S3>
N
-?T?2S6M+?>US?
!
Q2>
=
3>
N
,
N
S36<4U3V?ST3U
W
!
Q2>
=
3>
N
!#"")(
!
+M3>2
%
!K>TU3U@F?2
!
R,62@?1
W
87,
N
S36<4U6?T
!
P%$"!")
!
+M3>2
%
$YM?>
N
ZM8TU3U!
+,,.
!
YM?>
N
ZM8<%(""")
!
+M3>2
%
%K>TU3UW
2>@C81848
W
!
[?3
=
3>
N
,62@?1
W
87,
N
S36<4U@D8S?TUS
W
.63?>6?
!
[?3
=
3>
N
#""")$
!
+M3>2
#
:;)&$#%&
$
FM?

[2
W

N
(
2>@

R8>
N
532>
N
T<
(
;?S?U2\?>2T12U?S324TU8TU<@
W
UM?6M2>
N
?T876848S2U38>
!
681
]
8T3U38>2>@68>U?>U872>UM86
W
2>3>
!
2>@S?42U?@?>Z
W
1?T3>T2>@
]
?2S
"
"
#
$%&
#
$(
)
*+(,
#
7S<3UT\3><>
@?S@377?S?>U6<4U3V2U?@S?
N
38>T2>@
W
?2ST:FM?S?T<4UTM8;?@UM2U
$"
#
#
FM?6M2>
N
?S<4?T872>UM86
W
2>3>3>

[2
W

N
(
2>@

R8>
N
532>
N
T<
(
T\3>@?63@?@X
W
UM?6M2S26U?S3TU36T876<4U3V2S
!
@377?S?>U6<4U3V2U?@S?
N
38>
2>@
W
?2ST277?6U?@UM?2XT84U?>U872>UM86
W
2>3>3>UM?T21?6<4U3V2S
!
UM?
W
68<4@
(
U277?6U6M2>
N
?
US?>@T87UM?681
]
8T3U38>2>@68>U?>U872>UM86
W
2>3>:R8;?V?S
!
UM?@377?S?>U6M2>
N
?
]
2UU?S>T2>@2>UM86
W

2>3>68>U?>U8XT?SV?@3>@377?S?>U6<4U3V2ST:
"
!
#
FM?V2S32U38>87T\3>6848S3>S?@
]
?2S;2T68>T3TU?>U;3UM
UM?6M2>
N
?T8768S>748;?S$
N
2426U8T3@2?68>U?>U:FM?26U3V3U3?T87ADEF
"
ABC
N
4<68T?
$
742V8>83@$!
N
4<
68T
W
4US2>T7?S2T?
#
2>@BD-
"
@3M
W
@S8742V8>84%S?@<6U2T?
#
3>6S?2T?@;3UMUM?7S<3U@?V?48
]
1?>U2>@6848S
@??
]
?>>3>
N
!
;M34?UM?263U3V3U
W
87C,G
"
]
M?>
W
4242>3>2118>324
W
2T?
#
@?6S?2T?@;3UMUM?7S<3U@?V?48
]
1?>U:
"$
#
FM?68SS?42U38>2>24
W
T3TS?V?24?@UM2U2T3
N
>37362>U8SV?S
W
T3
N
>37362>U
]
8T3U3V?68SS?42U38>X?U;??>UM?
68>U?>U872>UM86
W
2>3>2>@UM?26U3V3U3?T87ADEF2>@BD-
!
;M?S?2T?TM8;?@@377?S?>U68SS?42U38>;3UM
C,G3>@377?S?>U6<4U3V2ST:FM?S?T<4UT3>@362U?@UM2UADEF2>@BD-2S?UM?31
]
8SU2>U?>Z
W
1?T
!
;M36M27
7?6UUM?6848S2U38>87S?@T\3>T2>@
]
?2S:
<
=
>*$1)
$
S?@T\3>
]
?2S
%
6848S2U38>
%
2>UM86
W
2>3>
%
6<4U3V2U?@S?
N
38>
%
6<4U3V2U?@
W
?2ST
!!
果皮的色泽是果实外观品质的核心指标之一!
也是影响其商品价值的重要指标&梨属植物种质资
源按果皮颜色划分为绿皮梨"包括绿色)黄色)黄绿
色等#)褐皮梨"包括绿褐色)黄褐色)红褐色)褐色
等#和红皮梨"包括部分着色和全面着色#
$
种类
型*#+&目前!中国生产栽培的梨品种主要以绿皮和
褐皮梨为主!其单一的品种很难满足国际化市场的
需求&红皮梨由于其独特的外观色泽而倍受消费者
青睐!但是!国内的红皮梨资源稀少!主要分布在云
南)四川等地&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近年来中国梨
育种者先后培育和发掘了一些红皮梨品种!如红酥
脆()红香酥()红太阳(等!但是由于不同栽培区域
环境差异较大!着色效果表现不一!很难大面积发展
和推广&已有研究表明!花青苷类物质在果皮表层
细胞的合成与积累是梨红色果皮形成的主要原
因*!+&肖长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分属不同栽
培种的
$*
个着红色梨品种成熟期果皮中花色素苷
组分及含量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栽培种的红皮梨存
在种间花色苷组成特征的差异性&此外!中国学者
通过对红皮梨的着色生理研究!明确了部分红皮梨
品种的着色规律*%(+)相关代谢酶*9*+以及套袋等栽
培措施促进果皮着色的作用等*/)+&但是!对于同一
红皮梨品种在不同栽培地区和不同年份的果皮着色
差异及原因并无相关研究&因此!本试验拟通过对
八月红(和红香酥(
!
个砂梨品种在不同栽培区域
和不同年份的果皮色泽)花色素苷组成及含量变化
规律的比较研究!探讨地域条件和环境因子变化对
果皮着色的影响!从而为红皮梨的生产推广和区域
引种提供科学依据&
#
!
材料和方法
?:?
!

!

本研究以红皮砂梨品种八月红(和红香酥(为
试验材料!果实分别采自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
树研究所)郑州果树研究所和武汉砂梨种质资源圃&
?:@
!
样品采集
不同区域树龄均在
#"
"
#(
年之间&每个品种
选取长势中等)产量一致的
$
株树!在每株树冠外围
东)南)西)北四个不同方向随机选取大小一致且无
病害的果实作为试验材料&各地样品按果实发育期
进行采样!自盛花后
%(@
开始采样!每
!"@

#
次!
每次采
#"
"
#!
个果!洗净!擦干!取果实胴部果皮!
液氮速冻后置于
&*"^
冰箱备用&试验在
!"#"


!"##
年重复进行&
?:A
!
果皮花色素苷的测定
花色素提取参照
D?>
N
等*#"+的方法&花色素苷
各组分及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
谱仪为
P2U?ST#(!(
系统!
,
N
34?>UY8SX25.[+#/
柱&色谱条件$
RCG+
梯度洗脱!流动相
,
为甲酸
_
乙腈
_

`#""_%("_%("
"
-
,
-
,
-
#!流动相
[

#"a
甲酸水溶液&
"
"
#"13>#"a ,
!
#"
"
!"
13>!"a ,
!
"
"
!(13>$"a ,
!
(
"
%"13>$(a
,
!流速
":/1G
,
13>
!进样体积为
(
#
G
!检测器为
P2U?ST!%/*
双波检测器!检测波长为
!/">1

(#9>1
&
?:B
!
果皮相关酶活性的测定
?CBC?
!
5:D
活性
!
苯丙氨酸解氨酶"
C,G
#活性测
定参照
G3TU?S
等*#!+方法并进行改进!取
!
N
果皮加

#"1G
提取液!冰浴匀浆!
%^

#("""
N
离心
#"13>
!上清液为酶粗提取液用于测定
C,G
活性&
C,G
活性测定体系$
1G
反应液中包含
#:*(1G
硼酸缓冲液"
]
R/:/
#!粗酶提取液
":(1G
!
":(1G
苯丙氨酸"
#"1
N
-
1G
&#
#!
$"^
反应
$"13>
!加
$(a
"
.
,
-
#三氟醋酸
":!(1G
终止反应!测定吸光
度值
B
!)"
&
?CBC@
!
E,FG
活性
!
ABC
葡萄糖$类黄酮
$L

萄糖苷转移酶"
ADEF
#活性测定参照
G3TU?S
等*#!+
方法并有所改进!取
!
N
果皮加入
#"1G
提取液!冰
浴匀浆!
% ^

#("""
N
离心
#"13>
!上清液加
$(a
"
QR
%
#
!
.L
%
!
!""""
N
离心!上清液加
/"a
"
QR
%
#
!
.L
%
!再
!""""
N
离心!沉淀加
!1G
提取液
"不含
CbC

FS3U8>J#""
#!透析过夜用于
ADEF
活性测定&
ADEF
活性测定体系$
$1G
反应液包

#1G
酶提取液!
#1G
甘氨酸缓冲液"
]
R/:(
#!
":#(1G
栎精"
!1
N
-
1G
&#
#和
":#1GABC
半乳
糖苷"
#(1
N
-
1G
&#
#!
$"^
反应
#"
"
$"13>
!加入
$$%!
#!

!!!!!!!!!!!!
肖长城!等$不同栽培区域和年份的红皮砂梨果皮着色特性
!"a
"
.
,
-
#三氟醋酸甲醇溶液
":*(1G
!测定吸光

B
$("
&
?CBCA
!
6,0
活性
!
二氢黄酮醇
%
还原酶"
BD-
#活
性测定参照张宪林等*#$+方法并改进!取
!
N
果皮加

#"1G
提取液"
]
R*:"
的磷酸缓冲液!包含
!
N
聚乙烯吡咯烷酮)
":(
N
石英砂#!冰浴匀浆!
%^

#("""
N
离心
#(13>
!上清液为酶粗提取液用于测

BD-
活性&
BD-
活性的测定体系为$
1G
反应
液包含
!:(1G
磷酸缓冲液"
]
R*:"
#!
":"/1G

氧化剂"
!"1184
-
G
&#维生素
+
#!
":#!1G
酶提取
液!
":#(1G
辅酶"
!"1184
-
G
&#还原型烟酰胺腺
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1G
底物"
!1184
-
G
&#
二氢杨梅素溶液#!
%( ^
反应
#(13>
!加入
!"a
"
.
,
-
#三氟醋酸甲醇溶液
":*(1G
!测定吸光度
B
$%"
&
?:H
!
数据处理
差异显著性和相关分析运用
.C..#*:"
系统分
析软件进行!平均值)标准差运用
056?4
相关软件进
行分析&
!
!
结果与分析
@:?
!
八月红(和红香酥(果实的着色规律
研究表明红皮砂梨八月红(与红香酥(在不同
地区的着色规律基本一致&如图
#
所示!八月红(
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面红色先逐渐变浅后逐渐加
深%在幼果期!果实即着红色!随果实的发育!至花后
/(@
果面红色变浅!到果实成熟时!果面红色程度
加深&红香酥(果实在花后
%(@
!果面基本无红色!
随着果实的发育!果面红色加深!至成熟时!果实向
阳面呈点状红晕&可见!八月红(果皮着色相对较
早!且程度强于红香酥(&
@:@
!
不同地区和年份梨果皮花色素苷成分及其含
量差异
分析结果表明!八月红(与红香酥(梨果皮的
花色素苷组分及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图
!
)
$
#&其
中!八月红(果皮的花色素苷主要由矢车菊
$
半乳
糖苷)矢车菊
$
葡萄糖苷)矢车菊
$
阿拉伯糖苷和
芍药素
$
半乳糖苷组成%而在红香酥(果皮中只检
测到矢车菊
$
半乳糖苷和矢车菊
$
葡萄糖苷!没有
检测到矢车菊
$
阿拉伯糖苷以及芍药素
$
半乳糖
苷&
花色素苷含量变化的结果表明"图
!
)
$
#!八月
红(与红香酥(在不同地区)年份花色素苷含量变化
趋势基本一致!但不同品种花色素苷含量变化存在
差异&八月红(在果实发育初期!矢车菊
$
半乳糖
苷含量较高!随着果实发育!含量逐渐下降!至花后
/(@
!含量降至最低随后又逐渐升高!至花后
#"(@
达到最大值&同时!矢车菊
$
阿拉伯糖苷)芍药素

$
半乳糖苷和总花色素苷含量均呈现类似的变化规
律!即发育初期至花后
/(@
含量下降!之后含量上
升的趋势&其中不同年份武汉地区的八月红(梨果
皮矢车菊
$
阿拉伯糖苷含量变化在发育前期差异
明显!但发育中后期变化趋势一致&此外!矢车菊

$
葡萄糖苷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从不同地域的比
较来看!武汉地区的八月红(各花色素组分合成最
少&不同年份红香酥(梨的矢车菊
$
半乳糖苷)矢
车菊
$
葡萄糖苷和总花色苷含量在果实发育前期
均较低!并随着果实的发育呈上升趋势!直至果实成
熟&这与八月红(的花色素苷组成及含量变化趋势
差异较大&从不同地域的比较结果看!武汉地区的
八月红(花色素合成最少!而郑州地区的最多!北京
地区的居中&

#
!
八月红(和红香酥(梨果皮色泽的变化规律
D3
N
:#
!
+M2>
N
?T87UM?T\3>6848S;3UMUM?@?V?48
]
1?>U877S<3U3>

[2
W

N
(
2>@

R8>
N
532>
N
T<
(
%$%!
西
!

!

!

!

!

!!!!!!!!!!!!!!!!!!!
$$

!!
此外!同一品种在同一发育时期!花色素苷的绝
对含量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间存在差异"图
!
)
$
#&
如八月红(在果实成熟时!北京和郑州地区果实中
总花色素苷的含量显著高于武汉地区"
"
#
":"(
#
"图
$
!
0
)
?
#&
!"##
年!北京地区八月红(成熟时总
花色素苷含量为
$:)/1
N
-
#""
N
&#
!而
!"#"
年其含
量是
!"##
年的
!:(%
倍!为
#":#$1
N
-
#""
N
&#
"图
$
!
0
)
?
#&
@:A
!
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梨果实中花色素苷合成
关键酶活性的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八月红(和红香酥(在不同地
区)不同年份的
ADEF

BD-
活性变化基本一致!
但不同品种的
ADEF

BD-
酶活性变化趋势却有
明显的不同"图
%
)
(
#&八月红(的幼果期"花后
%(
@
#
ADEF

BD-
酶活性较高!随着果实发育!
AD
EF

BD-
酶活性下降!直至花后
/(@
!之后两种
酶活性均表现上升趋势%北京和郑州地区八月红(

ADEF

BD-
酶活性在整个发育期均高于武汉
地区!且在发育后期的酶活性上升幅度大于武汉地
区&红香酥(在幼果期"花后
%(@
#
BD-
酶活性较
低!均值为
$/:(/A
-
N
&#
!而
ADEF
酶基本无活
性!随着果实发育!
ADEF

BD-
酶活性均呈上升
趋势!果实成熟时!
ADEF

BD-
酶活性达到最
大%不同地区的酶活性差异主要表现在果实发育的
中后期"花后
9(@

#"(@
#!且武汉地区红香酥(
相应的
ADEF

BD-
酶活性较低&在不同地区和
年份条件下!八月红(与红香酥(的
C,G
活性在果
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于果实成熟时处
于较低水平%与
ADEF
)
BD-
酶相比!
C,G
酶活性
在不同地区间差异较小&

!
!
不同栽培区域和年份红香酥(果实发育过程中花色素苷含量变化
,
"
0

2
"
?
分别为
!"#"

!"##
年结果%下同
D3
N
:!
!
+M2>
N
?T872>UM86
W
2>3>68>U?>U3>

R8>
N
532>
N
T<
(
]
?2S7S<3U3>@377?S?>U6<4U3V2U?@S?
N
38>2>@
W
?2ST
,
"
02>@2
"
?2S?S?T<4UT3>!"#"2>@!"##
!
S?T
]
?6U3V?4
W
%
FM?T21?2TX?48;
($%!
#!

!!!!!!!!!!!!
肖长城!等$不同栽培区域和年份的红皮砂梨果皮着色特性
@:B
!
果皮花色素苷含量与合成关键酶活性的相关
性分析
通过分析八月红(和红香酥(在
$
个不同栽培
地区以及
!
个不同年份的花色素苷含量与合成关键
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表
#
#!不同地区和
年份!两个品种的
ADEF
活性与花色素苷含量均呈
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较高%对
BD-

性与花色素苷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除了
!"#"

武汉地区的八月红(和
!"##
年郑州地区的八月
红(花色素苷含量与
BD-
活性相关性不显著外!其
余均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但总体相关系数较
ADEF
小&而在不同地区和年份!八月红(品种的

$
!
不同栽培区域和年份八月红(梨在不同地区的果皮花色素苷组分及含量变化
D3
N
:$
!
+M2>
N
?T872>UM86
W
2>3>681
]
T3U38>2>@68>U?>U3>

[2
W

N
(
]
?2S
7S<3U3>@377?S?>U6<4U3V2U?@S?
N
38>T2>@
W
?2ST
9$%!
西
!

!

!

!

!

!!!!!!!!!!!!!!!!!!!
$$


%
!
不同栽培区域和年份八月红(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花色素苷合成关键酶活性变化
D3
N
:%
!
+M2>
N
?T87\?
W
?>Z
W
1?26U3V3U3?T3>2>UM86
W
2>3>T
W
>UM?T3T87

[2
W

N
(
]
?2S7S<3U3>@377?S?>U6<4U3V2U?@S?
N
38>T2>@
W
?2ST

?
!
八月红(和红香酥(花色素苷含量与合成酶的相关性分析
F2X4?#
!
+8SS?42U38>2>24
W
T3T87UM?2>UM86
W
2>3>68>U?>U2>@?>Z
W
1?26U3V3U3?T3>

[2
W

N
(
2>@

R8>
N
532>
N
T<
(
品种
+<4U3V2S
年份
c?2S
地点
.3U?
ADEF
活性
,6U3V3U
W
87ADEF
BD-
活性
,6U3V3U
W
87BD-
C,G
活性
,6U3V3U
W
87C,G
八月红
[2
W

N
!"#"
武汉
P ":)))
""
":%#% ":""#
!"#"
郑州
YM?>
N
ZM8<
":))!
""
":*/!
"
&":"%9
!"#"
北京
[?3
=
3>
N
":)#$
"
":/%!
"
&":$#$
!"##
武汉
P
":)/$
""
":/))
"
":(9#
!"##
郑州
YM?>
N
ZM8<
":)9(
""
":%!# ":"%%
!"##
北京
[?3
=
3>
N
":)/!
""
":))!
""
":9#(
红香酥
R8>
N
532>
N
T<
!"#"
武汉
P ":)))
""
!!
":)$#
""
&":)**
""
!"#"
郑州
YM?>
N
ZM8<
":)9)
""
":)*#
""
&":))!
""
!"#"
北京
[?3
=
3>
N
":)*#
""
":/9!
"
&":)!*
"
!"##
武汉
P ":)(#
""
":)(#
""
&":/99
"
!"##
郑州
YM?>
N
ZM8<
":)/"
""
":)%/
""
&":)%!
""
!"##
北京
[?3
=
3>
N
":)(9
""
":))/
""
&":)9)
""
!!
注$
"

""
分别表示相关性在
":"(

":"#
水平显著&
Q8U?
$
"
2>@
""
3>@362U?T3
N
>37362>U68SS?42U38>2U":"(2>@":"#4?V?4
!
S?T
]
?6U3V?4
W
:
*$%!
#!

!!!!!!!!!!!!
肖长城!等$不同栽培区域和年份的红皮砂梨果皮着色特性

(
!
不同栽培区域和年份红香酥(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花色素苷合成关键酶活性变化
D3
N
:(
!
+M2>
N
?T87\?
W
?>Z
W
1?26U3V3U3?T3>2>UM86
W
2>3>T
W
>UM?T3T87

R8>
N
532>
N
T<
(
]
?2S7S<3U3>@377?S?>U6<4U3V2U?@S?
N
38>T2>@
W
?2ST
C,G
活性与花色素苷含量呈较低正相关性或者负
相关性!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红香酥(品种的
C,G
活性与其花色素苷含量均表现为显著或极显
著负相关!且相关程度明显高于八月红(&以上结
果说明八月红(和红香酥(花色素苷含量受
AD
EF

BD-
活性影响显著%而
C,G
酶活性对不同
品种的花色素苷含量影响有所不同!因此
ADEF

BD-
酶是色泽形成的关键酶&
$
!

!

A:?
!
红皮砂梨果实花色素苷组分特征
花色素苷是红色果面色泽的主要组成物质&研
究表明!不同种植物果实花色素苷组分存在差异!草
莓果实中花色素苷主要成分由天竺葵素
$
葡萄糖
苷和矢车菊素
$
葡萄糖苷构成!另外还含有少量天
竺葵素
$
阿拉伯糖苷和天竺葵素
$
芸香糖苷*#%+&
苹果果实花色素苷成分主要由矢车菊
$
半乳糖苷)
矢车菊
$
阿拉伯糖苷以及矢车菊葡萄糖苷构成*#(+&
西洋梨中红皮梨品种花色素苷主要成分为矢车菊

$
半乳糖苷和芍药素
$
半乳糖苷*#9#*+&本研究通过
对不同栽培区域和年份的红皮砂梨花色素组分测
定!结果发现八月红(花色素苷成分由矢车菊
$

乳糖苷)矢车菊
$
葡萄糖苷)矢车菊
$
阿拉伯糖苷
和芍药素
$
半乳糖苷组成!而红香酥(果实中仅检
测到矢车菊
$
半乳糖苷和矢车菊
$
葡萄糖苷两种
花色素苷%且在不同栽培区域和年份条件下!同一品
种花色素苷的组成是不变的&由此可知!果实的花
色素苷组分是由品种特性决定的!与年份和栽培区
域无关&此结果进一步验证了
d2ZZ2
等*#/+的观点!
即某一特定品种的花色素苷组份!与栽培区域无关!
/$%!
西
!

!

!

!

!

!!!!!!!!!!!!!!!!!!!
$$

而是由品种固有的遗传特性所决定&
A:@
!
果实花色素苷含量与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关系
本研究对八月红(和红香酥(两品种的花色素
苷含量和合成相关酶的活性分析发现!果实整个发
育时期!
ADEF

BD-
活性变化与花色素苷含量
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推测
ADEF

BD-
是红皮砂梨花色素苷合成的关键
酶!这与王惠聪等*#)+研究结果相似!其研究发现妃
子笑(荔枝在果实成熟过程中!
ADEF
活性的变化
与花色素苷含量的变化趋势吻合&本研究发现
C,G
活性与八月红(品种的花色素苷含量变化无
显著相关性!但与红香酥(品种花色素苷含量呈显
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可见
C,G
不是决定红皮砂梨果
实着色的关键酶&冯守千等*9+对满天红(及其芽变
品种奥冠(梨的研究结果同样表明!
C,G
并非是果
实着色的关键酶!这与本研究结果相同&本研究对
不同栽培区域梨果皮着色的比较发现!北京)郑州两
高纬度地区梨果皮的
ADEF

BD-
酶活性始终高
于纬度相对较低的武汉地区!花色素苷含量也相应
较高!说明不同栽培区域环境影响着花色素苷的绝
对含量&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高纬度地区紫外光
"
Ab
#较强!而
Ab
可以诱导乙烯合成和提高花色
素苷合成酶的活性!从而促进花色素苷积累*!"+&但
北京地区并没有表现出比郑州地区高的果皮花色素
苷含量与酶活性!还可能与温度)水分等其他环境因
素相关&此外!
P2>
N
等*!"+认为不同品种对环境的
着色反应不同!本研究也发现同样规律!八月红(花
色素苷含量始终高于红香酥(!且果面红色更深&
A:A
!
红皮梨果实花色素苷变化与着色规律
对于红皮梨果实花色素苷含量随季节变化的研
究!不同研究者的结果存在差异!如西洋红梨花色素
苷含量高峰出现在果实着色中期!但在成熟时含量
下降!出现褪色现象*)+%红色砂梨奥冠(和满天红(
花色素苷在着色早期大量合成!而成熟时剧烈下
降*9+%黄春辉*!#+发现美人酥(和云红梨
#
号(着色
时花色苷积累增加!至果实成熟!花色素苷合成速率
上升幅度减弱!但采收时其含量没有减少&本研究
发现!八月红(在幼果期即出现花色素苷积累!果实
发育中期!花色素苷含量先下降!至果实成熟!花色
素苷积累增加!果面红色程度加深&而红香酥(在
果实发育后期才开始有花色素苷积累和果皮着色!
直至果实成熟&本研究还表明!同一品种在不同栽
培区域以及年份!花色素苷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可见!红皮砂梨八月红(和红香酥(的花色素苷含
量变化规律由其品种特性决定!与栽培区域以及年
份无明显相关%而两品种间花色素苷含量变化以及
着色规律存在差异&不同地区和年份条件下!八月
红(和红香酥(的果皮花色素苷含量绝对值都存在
差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果皮的外观着色&
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色泽变化主要与矢车

$
半乳糖苷含量变化趋势相一致!而与其他花色
素苷含量变化不一致&因此!矢车菊
$
半乳糖苷是
引起梨果皮色泽变化的重要成分&另外!我们还发
现八月红(在果实整个发育过程中!矢车菊
$
葡萄
糖苷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这与其总花色素苷含量以
及果面色泽变化趋势不符!而红香酥(的矢车菊
$
葡萄糖苷一直呈上升趋势!与总花色素苷含量和果
面色泽变化一致&这是否也与品种特性有关!仍有
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
+
!
+,LcD
"曹玉芬#
:E?S1
]
42T1S?T8]
?2ST3>+M3>2
*
O
+
:/0(1,2334&
"中国种业#!
""#
!
#
$
!9&!*
"
3>+M3>?T?
#
:
*
!
+
!
d,-K,+B
!
B,bKB.
!
-LQ,B0:+M2S26U?S3Z3>
N
2>@
e
<2>U37
W
3>
N
2>UM86
W
2>3>T3>S?@
]
?2ST2>@?77?6U8743
N
MU
e
<243U
W
8>7S<3U6848S
*
O
+
:
56783$62*96:*$;629(6
!
#))(
!
?@I
"
(
#$
*/(&*/):
*
$
+
!
肖长城
:
红梨果皮花色素苷组成特征及着色生理基础研究*
B
+
: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
$
9:
*
%
+
!
RA,QE+RR
"黄春辉#!
cA[
"俞
!
波#!
.AO
"苏
!
俊#!
3;,+:,TU<@
W
87UM?V3T<246M2>
N
?T87UM?T\3>6848S2>@7S<3UUS2>T?6U38>TUS<6
U?T?S?@T\3>>?@
]
?2S6<4U3V2ST@
N
7S<3U6848S3>
N]
S86?TT
*
O
+
:5*%$1,+*
)
<$%(;29(3193
"果树学报#!
"")
!
@J
"
#
#$
#)&!%
"
3>+M3>?T?
#
:
*
(
+
!
RA,QE+RR
"黄春辉#!
cA[
"俞
!
波#!
.AO
"苏
!
俊#!
3;,+:,TU<@
W
8>6848S2U38>
]
M
W
T3848
NW
877S<3U3>U;8S?@+M3>?T?T2>@
]
?2S6<4
U3V2ST

d?3S?>T<
(
2>@

c<>M8>
N
43Q8:#
(*
O
+
:29(31;(,7
=
$(9%+;%$,2(1(9,
"中国农业科学#!
"#"
!
BA
"
*
#$
#%$$&#%%"
"
3>+M3>?T?
#
:
)$%!
#!

!!!!!!!!!!!!
肖长城!等$不同栽培区域和年份的红皮砂梨果皮着色特性
*9
+
!
D0QE.RH
"冯守千#!
+R0QJ.
"陈学森#!
YR,QE+Rc
"张春雨#!
3;,+:,TU<@
W
87UM?S?42U38>TM3
]
X?U;??>2>UM86
W
2>3>X38T
W
>UM?T3T
2>@S?42U?@?>Z
W
1?T26U3V3U
W
3>"
#
$%&
#
$(
)
*+(,

d2>U32>M8>
N
(
2>@3UTX<@T
]
8SUT

,8
N
<2>
(*
O
+
:29(31;(,7
=
$(9%+;%$,2(1(9,
"中国农业科
学#!
""/
!
B?
"
#"
#$
#/%&$#)"
"
3>+M3>?T?
#
:
*
*
+
!
RA,QEPO
"黄文江#!
YR,QE.RG
"张绍铃#!
JK,L+R+R
"肖长城#!
3;,+:-?42U38>TM3
]
X?U;??>2>UM86
W
2>3>X38T
W
>UM?T3T2>@S?42U
?@?>Z
W
1?26U3V3U3?T3>"
#
$%&9*88%1(&G:6V:
.
02S4
W
-?@+8136?
/
2>@3UT
N
S??>X<@1U
*
O
+
:79;,>*;6>*$3,+6?!99(431;62(16
"西北植
物学报#!
"##
!
A?
"
*
#$
#%!/&#%$$
"
3>+M3>?T?
#
:
*
/
+
!
JK,L+R+R
"肖长城#!
YR,QE.RG
"张绍铃#!
RARO
"胡红菊#!
3;,+:077?6UT87X2
NN
3>
N
2>@?58
N
?>884?V<43>36263@US?2U
1?>U8>6848S2U38>87

c<>M8>
N
43!
(*
O
+
65*%$1,+*
)
@,1
A
(1
=
7
=
$(9%+;%$,+B1(C3$&(;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
AH
"
9
#$
!(&!)
"
3>+M3
>?T?
#
:
*
)
+
!
P,QEG
"王
!
龙#!
GKRc
"李鸿雁#!
c,QEO
"杨
!
健#!
3;,+:.U<@
W
8>6M2>
N
?T87UM?
]
??4
]
3
N
1?>UT2>@UM??77?6U87X2
NN
3>
N
8>
]
3
N
1?>U
266<1<42U38>3>
]
?2S6<4U3V2S

R8>
N
532>
N
T<
(*
O
+
65*%$1,+*
)
<$%(;29(3193
"果树学报#!
"#!
!
@K
"
$
#$
$$&$$*
"
3>+M3>?T?
#
:
*
#"
+
!
D0QE.H
!
P,QEcG
!
c,QE.
!
3;,+:,>UM86
W
2>3>X38T
W
>UM?T3T3>
]
?2ST3TS?
N
<42U?@X
W
2-!-$dc[US2>T6S3
]
U38>726U8SC
W
dc[#"
*
O
+
:"+,1;,
!
"#"
!
@A@
"
#
#$
!%(&!((:
*
##
+
!
CLd,-D
!
QLbLd
!
d,.,,:b2S3?U24@377?S?>6?T218>
N
UM?2>UM86
W
2>3>
]
S8734?T87("S?@U2X4?
N
S2
]
?6<4U3V2STTU<@3?@X
W
M3
N
M
]
?S
78S12>6?43
e
<3@6MS812U8
N
S2
]
M
W
*
O
+
:5*%$1,+*
)
/0$*8,;*
=
$,

0
#
7
!
""(
!
?IKB
"
#&!
#$
%&%#:
*
#!
+
!
GK.F0-+0
!
G,Q+,.F0-O0
!
P,Gf0-O-G:B?V?48
]
1?>U246M2>
N
?T3>?>Z
W
1?T87742V8>83@X38T
W
>UM?T3T3>UM?T\3>T87S?@2>@
N
S??>2
]]
4?6<4U3V2ST
*
O
+
:5*%$1,+*
)
;0329(3193*
)
<**4,147
=
$(9%+;%$3
!
#))9
!
*#
$
#$&$!":
*
#$
+
!
张宪林!高丽萍!夏
!

:
茶树中二氢黄烷醇
%
还原酶,无色花青素还原酶的快速检测方法$中国!
+Q!"")#"##9#*):9
*
C
+
:!"")"*#(:
*
#%
+
!
b0-[0c.FG
!
L0cK
!
b,QB0-CG,Q+f0QK
!
3;,+:f3>?U36TU<@
W
8>UM?UM?S1242>@
]
S?TTN
S2@2U38>872>UM86
W
2>3>T3>TUS2;
X?SS3?T
*
O
+
:<**4/038(&;$
#
!
"#"
!
?@A
"
!
#$
!9)&!*%:
*
#(
+
!
[,Qc
!
fLQBL.
!
A[K[0
!
3;,+:ABCT<
N
2SX38T
W
>UM?U36
]
2UM;2
W
$
68>US3XU86
W
2>3@3>$
N
2426U8T3@?X38T
W
>UM?T3T3>2
]]
4?T\3>
*
O
+
:"+,1;,
!
"")
!
@AI
"
(
#$
/*#&//#:
*
#9
+
!
BA..Kd+
!
.AE,-B
!
P-LG.F,B-0:+M2S26U?S3Z3>
N
2>@
e
<2>U37
W
3>
N
2>UM86
W
2>3>T3>S?@
]
?2ST2>@UM??77?6U8743
N
MU
e
<243U
W
8>
7S<3U6848S
*
O
+
:5*%$1,+*
)
;03783$(9,12*9(3;
#)
*$:*$;(9%+;%$,+29(3193
!
#))(
!
?@I
"
(
#$
*/(&*/):
*
#*
+
!
B,cFLQBD:FM?
]
2UU?S>2>@3>M?S3U2>6?872>UM86
W
2>3>@3TUS3X3>S?@
]
?2ST
*
O
+
:56"$*967862*96:*$;(9629(6
!
#))9
!
/)
$
##"&
##9:
*
#/
+
!
d,YY,E
!
dKQK,FK0:,>UM86
W
2>3>T3>7S<3UT
!
V?
N
?U2X4?T2>@
N
S23>T
*
d
+
:[862-2U8>
!
+-+CS?TT
!
#))$:
*
#)
+
!
P,QER+
"王惠聪#!
RA,QEJd
"黄旭明#!
RAE[
"胡贵兵#!
3;,+:.U<@3?T8>UM?S?42U38>TM3
]
X?U;??>2>UM86
W
2>3>X38T
W
>UM?T3T
2>@S?42U?@?>Z
W
1?T3>43U6M3
]
?S362S
]
*
O
+
:29(31;(,7
=
$(9%+;%$,2(1(9,
"中国农业科学#!
""%
!
AL
"
#!
#$
!"!/&!"$!
"
3>+M3>?T?
#
:
*
!"
+
!
P,QER
!
,-,f,P,L
!
dLFLdA-,c:K>746?8712UW
2>@X2
NN
3>
N
8>UM?S?42U38>TM3
]
X?U;??>2>UM86
W
2>3>266<1<42U38>
2>@
]
M?>
W
4242>3>?2118>324
W
2T?
"
C,G
#
26U3V3U
W
3>

O8>2UM2>
(
2
]]
4?T
*
O
+
6"*&;0,$C3&;>(*+*
=#
,14D3901*+*
=#
!
"")
!
?K
"
!
#$
#!$&#!/:
*
!#
+
!
黄春辉
:
中国红色砂梨着色过程及其生理变化的研究*
B
+
:
杭州$浙江大学!
""/:
"%%!
西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