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 of Site Types on Carbon Storage of Natural White Birch Forest Ecosystem in Changbai Mountains, Northeast China

立地类型对长白山天然白桦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全 文 :林业科学研究!"#$%!"&"%#$$& "
!"#$%&$%$(#)*
!!文章编号!$##$($)*&""#$%##%(#$&(#*
立地类型对长白山天然白桦林生
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李娜娜$! 牟长城$!! 郑!瞳$! 张!毅$! 程家友"! 曹万亮,
"$2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2吉林省白河林业局!吉林 延吉!$,,$,*
,2吉林省敦化林业局!吉林 延吉!$,,+###
收稿日期$ "#$)($"("#
基金项目$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
作者简介$ 李娜娜"$*&&)#!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森林生态学!3(4567$769595)+"<$,2=>4
!
通讯作者$ 牟长城!教授( 3(4567$4==9PQW>2=>4
摘要!利用相对生长方程与碳\氮分析法!对比分析长白山天然白桦林在 + 个立地类型"阳坡上中下部与阴坡上
中下部及谷地#上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植被与土壤#净初级生产力与年净固碳量!揭示立地类型对温带白桦林生
态系统碳库与固碳能力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
长白山天然白桦林植被碳储量")%2$ &+2"" O+@4J"#呈阴坡
上中部与谷地n阳坡上中部与阴坡下部n阳坡下部变化趋势!且高立地型显著高于低立地型 %#2&g *$2"g"0
i#2#%#!中立地型高于低立地型 "#2)g ))2)g"0n#2#%#*
&
土壤碳储量"2+$ $%&2%$ O+@4J"#呈阳坡上
部阴坡中部与谷地 n阳坡中下部与阴坡下部 n阴坡上部变化趋势!且高立地型显著高于低立地型 **2,g
$,+cg"0i#2#%#!中立地型高于低立地型 )#2+g +2#g"0n#2#%#*

生态系统碳储量"$,*2)) ",$2$"
O+@4
J"
#!呈阴坡中部与谷地n阳坡上部与阴坡下部n阳坡中下部与阴坡上部变化趋势!且高立地型显著高于低
立地型 ,%2g %2+g"0i#2#%#!中立地型高于低立地型 %2&g ,)2+g"0n#2#%#*
(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c*" $$2"% O+@4
J"
+5
J$
#和年净固碳量""2," %2," O+@4J"+5J$#均呈阴坡上中部n阳坡上下部与阴坡
下部及谷地n阳坡中部变化趋势!且高立地型显著高于中低立地型 )"2%g $"&2+g和 )%2"g $"*2,g"0i
#c#%#!中立地型高于低立地型 $#2g %2,g和 $)2"g %,2)g!但仅阴坡下部提高显著( 因此!长白山白桦林
生态系统碳库与固碳能力均受到立地类型的强烈影响!故对其碳汇功能评价应考虑其立地分异规律性(
关键词!长白山*白桦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净初级生产力*年固碳量*立地类型
中图分类号!M+$) 文献标识码!.
!..%81(.61%2-#%&()D+$7()61($+3%(.@+15$+,MH1%K$8HN($%&1
!8(&-&1%I)DH+)37+O(5)1+)&! @($1H%+&1DH)+
;Q6(<@(
$
! JC8*(@A<)*$@A
$
! =>M6:T"@A
$
! =>76:E,
$
! 8>M6:U,(<1"4
"
! 87?9(@<2,(@A
,
"$2EP9OPBQ>B3=>7>:6=570PDP5B=@! 1>BO@P5DO^>BPDOBT_96VPBD6OT! Z5BA69!$%##)#! ZP67>9:;659:! E@695*
"2-56@P^ >BPDOBT-WBP5W! f59;6!$,,$,! k6769! E@695* ,2/W9@W5^ >BPDOBT-WBP5W! f59;6!$,,+##! k6769! E@695#
*7&1$+81$ F@PPQP=O>QD6OPOTUPD>9 O@PP=>DTDOP4=5BA>9 DO>B5:P"VP:PO5O6>9 59R D>67#! 9POUB645BTUB>RW=O6V6OT
"1GG# 59R 599W579PO=5BA>9 DPXWPDOB5O6>9 ".1EM# >Q95OWB578@6OPA6B=@ "S$&42( G2(&1G*12( MWe2# Q>BPDOD8PBP
4P5DWBPR >9 DPVP9 D6OPOTUPD"O@PO>U! 46RR7P! 59R A>O>4>QO@PDW99TD7>UP59R D@5RTD7>UP! 59R O@PV57PT
Q7>>B# WD69:BP75O6VP:B>8O@ PXW5O6>9D59R =5BA>9\96OB>:P9 5957TO6=575UUB>5=@ 69 E@59:A56C>W9O569D! 1>BO@P5DO
E@6952F@PBPDW7OD5BP5DQ>7>8D2"$# F@PVP:PO5O6>9 =5BA>9 DO>B5:P")%2$ &+2"" O+@4
J"
# >Q95OWB578@6OP
A6B=@ Q>BPDODO>>e >9 O@PWUUPB59R 46RR7P>QD@5RTD7>UP59R O@PV57PTnO@PWUUPB59R 46RR7P>QDW99TD7>UP!
59R O@P7>8PB>QD@5RTD7>UPnO@P7>8PB>QDW99TD7>UP! 8@6=@ O@P@6:@ D6OPOTUPD8PBPD6:96Q6=59O7T@6:@PB
第 % 期 李娜娜!等$立地类型对长白山天然白桦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c&g *$2"g! 0i#2#%# O@59 O@P7>8D6OPOTUP! 59R O@P4PR6W4D6OPOTUPD8PBP"#2)g ))2)g @6:@PB
O@59 O@P7>8D6OPOTUP"0n#2#%#2""# F@PD>67>B:596==5BA>9 DO>B5:P"2+$ $%&2%$ O+@4
J"
# O>>e >9 O@P
WUUPB>QDW99TD7>UP!O@P46RR7P>QD@5RTD7>UP59R O@PV57PTnO@P7>8PB59R 46RR7P>QDW99TD7>UP!59R O@P7>8(
PB>QD@5RTD7>UPnO@PWUUPB>QD@5RTD7>UP! 8@6=@ O@P@6:@ D6OPOTUPD8PBPD6:96Q6=59O7T@6:@PB"**2,g
$,+cg! 0i#2#%# O@59 O@P7>8D6OPOTUP! 59R O@P4PR6W4D6OPOTUPD8PBP)#2+g +2#g @6:@PBO@59 O@P7>8
D6OPOTUP"0n#2#%#2",# F@PP)"%TDOP4=5BA>9 DO>B5:P"$,*2)) ",$2$" O+@4
J"
# O>>e >9 O@P46RR7P>QD@5RT
D7>UP59R O@PV57PTnO@PWUUPB>QDW99TD7>UP59R O@P7>8PB>QD@5RTD7>UPnO@P7>8PB59R O@P46RR7P>QDW99T
D7>UP! 59R O@PWUUPB>QD@5RTD7>UP! 8@6=@ O@P@6:@ D6OPOTUPD8PBPD6:96Q6=59O7T@6:@PB",%2g %2+g! 0i
#c#%# O@59 O@P7>8D6OPOTUP! 59R O@P4PR6W4D6OPOTUPD8PBP%2&g ,)2+g @6:@PB"0n#2#%# O@59 O@P7>8D6OP
OTUP2")# F@P1GG59R .1EM >QO@P8@6OPA6B=@ Q>BPDOD")2*" $$2"% O+@4
J"
+5
J$
59R "2," %2," O+@4
J"
+5
J$
# 57O>>e >9 O@PWUUPB59R 46RR7P>QD@5RTD7>UPnO@PWUUPB59R 7>8PB>QDW99TD7>UP! O@P7>8PB>QD@5RT
D7>UP! 59R O@PV57PTnO@P46RR7P>QDW99T! 8@6=@ O@P@6:@ D6OPOTUPD8PBPD6:96Q6=59O7T@6:@PB")"2%g
$"&c+g >B)%2"g $"*2,g! 0i#2#%# O@59 O@P7>859R 4PR6W4D6OPOTUP! 59R O@P4PR6W4D6OPOTUPD8PBP
$#cg %2,g >B$)2"g %,2)g @6:@PBO@59 O@P7>8D6OPOTUP! AWO>97TO@P7>8PB>QD@5RTD7>UP@5R D6:96Q6(
=59OR6QPBP9=P86O@ 6O2F@PBPQ>BP! O@PP=>DTDOP4=5BA>9 DO>B5:P59R =5BA>9 DPXWPDOB5O6>9 =5U5=6OT>Q95OWB57A6B=@
Q>BPDOD8PBPDOB>9:7T69Q7WP9=PR ATO@PD6OPOTUPD69 E@59:A56C>W9O569D! 59R O@PD6OPR6QPBP9O65O6>9 BP:W75B6OT
D@>W7R AP=>9D6RPBPR 69 O@PPV57W5O6>9 >QO@P=5BA>9 D69e QW9=O6>92
9%- :($/&$ E@59:A56C>W9O569D* S$&42( G2(&1G*12(* 8@6OPA6B=@ Q>BPDO* P=>DTDOP4=5BA>9 DO>B5:P* 9POUB645BT
UB>RW=O6V6OT* 9PO=5BA>9 DPXWPDOB5O6>9* D6OPOTUP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应对全球气候
变化的大背景下!如何经营管理好陆地森林!提高或
维持其碳汇功能以期减缓气候变化已是亟待解决的
重大科学问题之一,$- ( 故森林的固碳能力和环境影
响机制颇受研究者的关注," J,- (
现有研究结果表明$森林的碳汇功能受自然因
子"光照降水等#的共同影响!而地形主要通过改
变光温水土肥等生态因子影响植被的分布与发
育!进而影响着森林碳汇功能的发挥,)- ( 目前国内
外有关立地条件对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影响方面的研
究仍相对较少( 现有相关研究多是通过研究立地类
型与林木生长的关系!进而为一些主要造林树种筛
选出适生立地!如.TPR .7b45BT,%-研究了坡向坡位
对约旦白松"0,@4%*(2$G$@%,%C672#的生长和营养状
况的影响得出!谷地的所有生长参数都高于其他坡
位( 通过研究大兴安岭南部天然白桦 "S$&42(
G2(&1G*12( MWe2#生长规律得出山坡的中下部最适
合白桦生长,- *张广才岭白桦适生立地条件为阳坡
中坡位!而低平地不适宜白桦生长,+- *坡向和坡位对
水曲柳"!#(V,@4%+(@3%*4#,)( 0WUB2#中幼龄林生长
也有重要影响,& J$#- ( 而有关立地对森林碳储量影
响方面的研究却很少见!国外 C>DPBLPB57R,$$-等研
究了海拔对厄瓜多尔热带森林碳预算的影响得出!
地上生物量和生产力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h@W 等
研究海拔对长白山温带森林碳储量的影响得出!针
阔混交林"+## $ $## 4#!云冷杉林"$ $## $ &##
4#!岳华林"$ &## " ### 4#, 个生态系统随海拔
高度的升高!植被碳密度显著降低!凋落物碳密度先
升高后降低!土壤有机碳密度升高但差异不显
著,$"- *国内仅见有立地对麻栎 "Z4$#)4%()4&,%,+(
E5B2#人工林碳储量的影响"阴坡更有利于麻栎人
工林碳储量的增加# ,$,-以及立地"坡向坡位海拔
等#对毛竹"0*12"%&()*1%$342,%"E5B2# Z2RPHP(
@56P#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影响,)!$)- ( 但有关立地
对东北林区白桦林碳储量影响方面研究尚未有报
道!故对东北林区白桦林碳汇的立地分异规律性仍
缺乏认识(
长白山林区是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点地
区!也是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但由于过去
过度利用与干扰破坏!致使绝大部分地带性顶极植
被原始阔叶红松"0,@4%["#(,$@%,%M6PA>7R POhW==5B6(
96#林已退化为次生林与人工林!如吉林省的次生林
占全省森林面积的 +"g!而杨桦林又占其次生林面
积的 ,#g )#g,$%- !故如何经营好现有次生林对本
区提高木材产量及增加森林碳汇至关重要(
本文选择长白山天然白桦林为研究对象!运用
*$
林!业!科!学!研!究 第 "& 卷
相对生长方程与碳\氮分析方法!调查分析了白桦林
在 + 个立地类型"阳坡上中下部与阴坡上中下
部及谷地#上的植被碳储量土壤碳储量生态系统
碳储量及净初级生产力与年净固碳量!以便揭示立
地类型对温带白桦林生态系统碳库与固碳能力的影
响规律!并为我国东北次生林经营及其碳汇管理提
供科学依据(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研究区概况
研究地位于吉林省白河林业局光明林场!地理
位置为 )"o#$I )"o)&I1$"+o%,I $"&o,)I3!平均
海拔 &## 4!坡度一般 %o $#o( 研究地区气候属于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较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
雨!冬季干燥寒冷!年平均气温 ,2#K!年均最高温
度"+ 月#"+2*K!年均最低温度"$ 月# J,"2#K!无
霜期 $$# 天*年平均降水量 +$, 44左右!主要集中
在 )& 月( 地带性土壤为暗棕壤!地带性植被为温
带针阔混交林( 但由于过度利用与干扰破坏!目前
绝大部分红松原始林已退化为天然次生林与人工
林!次生林主要包括山杨林白桦林蒙古栎林杂木
林及硬阔叶林等森林类型( 本试验地中天然白桦次
生林面积相对较大""" @4"#!且集中连片分布!各立
地类型"阳坡上中下部和阴坡上中下部及谷
地#上均有分布!且各立地类型上白桦林的林龄相近
",% 年#及树种组成也相似"乔木层均以白桦为优势
种!混有山杨 "0"G424%3(I,3,(@( />RP2#蒙古栎
"Z4$#)4%+"@A"2,)( 6^D=@PBPYHPRPA>WB2#紫椴"T,2<
,( (+4#$@%,0WUB2#春榆 "C2+4%3(I,3,(@( G759=@
V5B2;5U>96=5"0P@R2#15e56#水曲柳黄菠萝"0*$2<
2"3$@3#"@ (+4#$@%$0WUB2#等树种*灌木层主要有暴
马丁香 " B1#,@A( #$&,)42(&( "-7W4P# Z2Z5B5V5B2
54WBP9D6D"0WUBP=@O#G2M2LBPP9 pC2E2E@59:#珍
珠梅 " B"#5(#,( %"#5,F"2,( "H6992# .2-B2#毛榛
"8"#124%+(+3%*4#,)( C5Y642# 绣线菊 " BG,#($(
DUU2#等*草本层主要有木贼 "M\4,%$&4+ *,$+(2$
H6992#山茄子"S#(),15"%G(#,3,F"#+,%C5Y642PY
b76V2#蚊子草 "!,2,G$@342( G(2+(&$"G572# C5Y(
642#大叶柴胡 "S4G2$4#4+2"@A,#(3,(&4+FWB=?2#
苔草"8"#$VDUU2#等!故是研究立地类型对白桦林碳
汇影响的理想场所(
;2><研究方法
$2"2$!样地设置!于 "#$, 年 ) 月在长白山白河林
业局光明林场开展了立地类型对天然白桦林生态系
统碳库及其固碳能力影响试验!试验选择林龄相近
",% 年#分布较集中及人为活动干扰较少"未进行
采伐作业#的天然白桦林为研究对象!依据坡向与坡
位组合确定了 + 种立地类型"阳坡上中下部和阴
坡上中下部及谷地#!并在每个立地类型上各设置
, 块 "# 4 ,`# 4的固定标准地", 次重复#!共计设
置 "$ 块标准地( 并于 "#$, 年生长初期"% 月#与生
长结束期"$# 月#对各标准地进行了植被土壤及凋
落物等方面的调查取样( 样地状况见表 $(
表 ;<长白山 P 种立地类型乔木统计特征
立地
类型
平均胸径\=4胸径范围\=4
密度"株+@4J"#
树种组成
谷地 $,2,$ q$2%% )2" )#2# $ "$+ q"#, % 白桦 , 落叶松a山杨a臭冷杉a蒙古栎a山槐a五角槭a紫椴J云杉J黄菠萝
阳上 $)2+* q$2+# )2" ,%2+ *$ q%* % 白桦 $ 落叶松 $ 山槐 $ 水曲柳 $ 五角槭 $ 紫椴a蒙古栎a春榆a云杉J臭冷杉J黄菠萝
阳中 $%2+, q$2#" )2& ,*2& $ $% q$+
)白桦 $ 落叶松 $ 山杨 $ 五角槭 $ 紫椴a蒙古栎a山槐a水曲柳J红松J黄菠萝J臭冷杉J
春榆
阳下 $"2)" q$2)" )2# ,$2# +&* q$)" % 白桦 , 落叶松 $ 山槐 $ 水曲柳a春榆J红松J黄菠萝J蒙古栎J五角槭J云杉J紫椴
阴上 $"2&, q#2"+ )2* "+2# $ *$$ q"#$ % 白桦 , 山杨 $ 蒙古栎 $ 水曲柳a春榆a紫椴J红松J黄菠萝J五角槭
阴中 $"2%+ q$2" )2# )"2$ $ &+& q+$, % 白桦 " 山杨 $ 蒙古栎 $ 水曲柳 $ 紫椴a黄菠萝a五角槭a春榆J红松J落叶松
阴下 $)2%" q$2$, )2$ ,*2% $ #$+ q)# % 白桦 ) 山杨a春榆J臭冷杉J红松J黄菠萝J落叶松J蒙古栎J山槐J五角槭J紫椴
!!注$平均值q标准差"@],#!五角槭7)$#+"@"C5Y642*臭冷杉75,$%@$G*#"2$G,%"FB5WOV2# C5Y642*落叶松 ;(#,VA+$2,@,"0WUBP=@O# SW?P9P(
V52*云杉0,)$( (%G$#(&( C5DO2*山槐725,H,( [(2["#( "0>YA2# GB5692( 树种组成中的数字表示该树种胸高断面积所占的成数( aJ分别表示组
成比例i%g和i"g(
$2"2"!植被碳储量测定!乔木层生物量调查$首先
对各标准地中胸径大于 ) =4"小于 ) =4乔木幼树以
灌木计#林木进行编号并每木检尺!然后按 " =4划
分径级选取各径级白桦的标准木"在各类型标准地
附近相同林分中选取#!共计选择 $" 株白桦标准木!
实测标准木的树干树枝树叶树根的生物量!建立
白桦胸径与各组分生物量的回归方程!其他树种则
是利用东北林区现有的乔木树种生物量方程,$ J$+-
#"
第 % 期 李娜娜!等$立地类型对长白山天然白桦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表 "#!最后结合林分径级分布调查数据计算出各
立地类型乔木层的生物量(
表 ><长白山白桦相对生长方程拟合结果
组分 生物量方程

" 标准误 ! 显著性

9]#R#&+ ,D
"R))& $
#R*&+ , #R$% $ ##*R))$ #R###

9]#R##" ,D
,R$"%
#R&*& #R", $$%R$% #R###

9]#R##" +D
"R"*
#R&" ) #R$+ $R&*& #R###

9]#R#,# *D
"R)#% *
#R*,$ $ #R,&& $+%R* #R###
单木
9]#R$$ +D
"R%#+ &
#R**) * #R$# " %)R)+ #R###
!!9为生物量!e:*D为胸径!=4(
灌木层与草本层生物量测定$在每个标准地""#
4 ,`# 4#内随机设置 , 个 " 4 "` 4灌丛样方!% 个
$ 4 $` 4的草丛样方!采用收获法!获取灌木层与
草本层地上与地下的生物量鲜质量!并对其进行取
样!在 +#K下烘干至恒质量!计算两者含水率!得到
灌草丛生物量干质量(
凋落物生物量测定$于秋季落叶后在每个地中
分别设置 $# 个 "# =4 "`# =4的小样方!收集其中
全部凋落物装入封口袋!带回实验室!在 +#K下烘
干至恒质量!得到凋落物的生物量(
植被碳储量测定$利用碳\氮分析仪 3.)### 通
过 $ ,##K干烧法测定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
物层有机碳含量!然后用各组分的生物量乘以碳含
量!可得到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与凋落物层的碳
储量!将四者加和即可获得植被的碳储量(
$2"2,!土壤碳储量测定!在每个标准样地中心!以
%品&字形设置 , 个土壤剖面!共计调查 , 个土壤剖
面( 由于土层较浅!%# =4"阴坡 )# =4#以下即为母
质层!下层取样深度到母质层为止( 确定土壤剖面
后!用土壤环刀"$## =4,#每 $# =4为一取样层!土
样用铝盒封装!带回实验室在烘箱 $#%K下烘干 ")
@后!测定其土壤密度*同时在同一土层深度取约
%## :土样装入样品袋!带回实验室自然风干后!取
出其中大于 " 44的根系或岩石后!在 +#K下烘干
") @!研磨粉碎后过 " 44土壤筛!利用碳\氮分析仪
3.)### 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并利用以下公式计算
土壤有机碳储量(
某一土层,的有机碳密度"B?8
,
!e:+4
J"
#的计
算公式为,$&- $
B?8
,
]8
,
^D
,
^M
,
"^$ _:
,
#P$##
!!式中!8
,
为土壤有机碳含量":+e:J$#!D
,
为密
度":+=4J,#!M
,
为土层厚度"=4#!:
,
为直径大于 "
44的石砾所占的体积百分比"g#(
如果某一土壤剖面由 [层组成!那么该剖面的
碳密度"B?8
,
!e:+4
J"
#为,$&- $
B?8
&
]
$
[
,]$
B?8
,
]
$
[
,]$
8
,
^D
,
^M
,
"^$ _:
,
#P$##
$2"2)!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年净固碳量测定!乔木
层净初级生产力是通过计算 "#$, 年 % 月"生长开始
期#和 *月"生长停止期#生物量的差值得到!灌木层
净初级生产力为其生物量除以平均年龄"% 5#,$* J"#- !
草本层净初级生产力为其当年的生物量!将三者加
和即可得到各立地类型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乔木
层灌木层草本层的年净固碳量通过各自的年净初
级生产力与其相应的碳含量的乘积获得!将三者相
加即可得到各立地类型的植被年净固碳量(
;2B<数据处理
文中数据均采用 MGMM $*2# 软件进行单因素方
差分析!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分析不同数据组间的
差异性!显著性水平设置为
!
]#2#%(
"!结果与分析
>2;<立地对长白山白桦林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由表 , 可以得到!立地类型对长白山天然白桦
林的植被碳储量具有影响( + 个立地类型上白桦林
的植被碳储量分布在 )%2$ q$,2,* &+2"" q2)$
O+@4
J"之间!其中!阴坡上中部与谷地 , 个立地类
型上的植被碳储量显著高于阳坡下部 %#2&g
*$c"g"0i#2#%#!阳坡上中部与阴坡下部 , 个立
地类型也高于阳坡下部但差异性均不显著""#2)g
))2)g!0n#2#%#( 因此!长白山天然白桦林的
植被碳储量在阴坡上中部与谷地为高立地型!阳坡
上中部与阴坡下部为中立地型!阳坡下部则为低立
地型(
立地类型对白桦林各植被层碳储量的影响规律
也不同( 其乔木层碳储量在阴坡上中部与谷地显
著高于阳坡下部 %"2&g *2+g"0i#2#%#!阳坡
上中部与阴坡下部也高于阳坡下部但差异性均不
显著"$+2%g ),2*g!0n#2#%#!总体上呈现出阴
坡上中部与谷地n阳坡上中部与阴坡下部n阳坡
下部的变化规律性*灌木层碳储量在阳坡中下部显
著高于谷地 ),2,g )%2g"0i#2#%#!阳坡上部
阴坡各坡位也高于谷地但差异性均不显著"$+2&g
,$2$g!0n#2#%#!呈阳坡中下部 n阳坡上部和
阴坡各坡位n谷地变化规律性*草本层碳储量仅在
阴坡中部显著高于谷地阳坡中部与阴坡上下部
&,2*g $+$2)g"0i#2#%#!阳坡上下部也高于
$"
林!业!科!学!研!究 第 "& 卷
后四者但差异性均不显著"*2+g $$)2,g!0n
#c#%#!呈阴坡中部n阳坡上下部n谷地阳坡中部
与阴坡上下部的变化规律性*凋落物层碳储量仅在
阴坡下部显著高于阳坡下部 +&2&g"0i#2#%#!其
他 % 个立地类型高于阳坡下部但差异性均不显著
""&2,g *2%g!0n#2#%#!呈阴坡下部 n阳坡
上中部和阴坡上中部及谷地n阳坡下部变化规律
性( 可见!乔木层碳储量随立地类型变化趋势与其
植被相类似!而灌木层仅在阳坡中下部草本层仅在
阴坡中部凋落物层仅在阴坡下部碳储量相对较高!
亦即后三者随立地类型变化趋势均与其植被有所
不同(
表 B<长白山 P 种立地类型上白桦林植被碳储量及其分布特征
指标 层次
立地类型
) " * + , - .
碳储量"O+@4
J"
#
分配比\g
乔木层! "2"" q*2&"A=R )+2&" q$#2)$5A %%2&) q$$2*,5A= )#2+$ q$$2+,5 +2"& q2++=R #& q2+)R %&2# q$2%,5A=
灌木层! #2*# q#2"#5 $2$& q#2$$5A $2"* q#2#A $2,$ q#2$A $2#& q#2#*5A $2# q#2,$5A $2$, q#2,#5A
草本层! #2"$ q#2$5 #2)% q#2",5A #2" q#2$$5 #2,) q#2$#5A #2"& q#2#)5 #2%+ q#2#*A #2,$ q#2#+5
凋落物层 %2)+ q$2"5A %2) q#2++5A %2)# q$2%*5A ,2"% q$2*$5 )2$+ q$2,)5A %2%$ q#2&5A %2&$ q#2%A
植被!! &2&# q$#2,#A=R %)2*$ q$$2"&5A "2+* q$#2+)5A= )%2$ q$,2,*5 &$2&$ q%2+=R &+2"" q2)$R %2&% q$+2)#5A=R
乔木!! *#2, q$2&*5A= &2*, q$2%+5 &&2)% q)2%)5A &*2" q"2$5A=*,2$+ q"2#,R *$2&$ q$2#"A=&&2) q"2#"5A=
灌木层! $2,$ q#2$,5A "2$* q#2"*= "2$# q#2)%A= "2&+ q#2&%R $2," q#2$#5A $2"" q#2)$5 $2+ q#2)"5A=
草本层! #2,) q#2"*5 #2++ q#2"*5A #2)$ q#2$%5A #2+% q#2),A #2,) q#2#5 #2% q#2#5A #2)& q#2#,5A
凋落物! +2** q$2"5A $#2$$ q$2%+A *2#) q)2")5A +2$" q"2*5A %2$+ q$2*#5 2," q$2#5A *2$$ q$2*5A
!!注$表中给出数据是平均值q标准差!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立地类型植被碳储量差异显著"0i#2#%#(
)
(谷地*
"

*

+
(阳坡上中
下部*
,

-

.
(阴坡上中下部( 下同(
>2><立地对长白山白桦林土壤碳储量的影响
由表 ) 可以得到!立地类型对长白山白桦林土
壤碳储量也有显著影响( + 个立地类型上白桦林的
土壤碳储量分布在 2+$ q$)2*" $%&2%$ q,&2"$
O+@4
J"之间!其中!阳坡上部阴坡中部和谷地的土
壤碳储量显著高于阴坡上部 **2,g $,+2g"0i
#2#%#!三者也高于阳坡中下部与阴坡下部"$*c)g
&2*g#!但仅有谷地显著高于阳坡中下部
"%$c,g &2*g!0i#2#%#!而阳坡中下部与阴
坡下部高于阴坡上部但差异性均不显著")#2+g
+2#g!0n#2#%#( 因此!长白山白桦林土壤碳储
量在阳坡上部阴坡中部和谷地为高立地型!阳坡
中下部与阴坡下部为中立地型!阴坡上部则为低立
地型(
立地类型对白桦林土壤碳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
也有影响( 在水平分布上!# $# =4土壤层碳储量
在阳坡中部与阴坡中下部最高"显著高于阴坡上部
)$2#g &+2#g!0i#2#%#!阳坡上下部与谷地居
中"高于阴坡上部 2#g "2*g"0n#2#%#!但差
异性均不显著#!阴坡上部则最低*$# "# =4土壤
层碳储量在阴坡中部最高"显著高于其他 个立地
类型 ,,2%g ,"&2g!0i#2#%#!谷地阳坡上部
与阴坡下部居中"显著高于阳坡中下部与阴坡上部
+)2+g ""#2*g!0i#2#%#!阳坡中下部与阴坡
上部则最低*"# ,# =4土壤层碳储量在谷地阳坡
上部和阴坡中部相对较高"显著高于阳坡中下部和
阴坡上下部 *)2"g ,$$2)g!0i#2#%#!而后 )
个立地类型则相对较低*,# )# =4土壤层碳储量
在谷地最高"显著高于其他 个立地类型 *2"g
,$+2#g!0i#2#%#!阳坡上下部与阴坡中下部居
中"高于阳坡中部与阴坡上部 ,#2,g $)2%g!但
仅有阴坡中部提高显著#!阳坡中部与阴坡上部则最
低*)# %# =4土壤层碳储量在谷地和阳坡上部相
对较高"显著高于阳坡下部 ")+2%g ,+#2#g!0i
#2#%#!阳坡中部高于阳坡下部但差异性并不显著
"$$*2$g!0n#2#%#( 由此可见!阴坡中部在 #
,# =4, 个土壤层最高谷地在 "# %# =4, 个土壤
层最高阳坡中部在 "# ,# =4与 )# %# =4" 个
土壤层碳储量最高阳坡中部仅在 # $# =4$ 个土
壤层最高且其他土壤层均最低阴坡上部在 # %#
=4各土壤层均最低( 这说明立地类型对白桦林土
壤碳储量水平分布格局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在垂直分布上!阳坡上下部与阴坡上下部 )
个立地类型的土壤碳储量可分为 , 层"# "#"#
,#,# %# =4*# $#$# ,#,# %# =4*#
$#$# ,#,# )# =4*# $#$# "#"# )#
=4#!且上中下 , 个土壤层之间均存在着显著差
异性*谷地阳坡中部阴坡中部 , 个立地类型的土
壤碳储量可分为 " 层"# "#"# %# =4*# $#
$# %# =4*# "#"# )# =4#!且上下 " 个土壤
""
第 % 期 李娜娜!等$立地类型对长白山天然白桦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层之间一般均存在着显著差异性"谷地除外#( 这
说明立地类型对白桦林土壤碳储量垂直分布格局也
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表 E<长白山 P 种立地类型白桦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分布特征 O+@4J"
土壤深度
\=4
立地类型
) " * + , - .
# $#
)"2,* q)2"$.5A= ,&2+ q+2"+.5A &2,+ q2&*.R )2)$ q2%).5A=,2% q$2".5 %)2# q%2**.= %$2%% q"2"$.A=
$# "#
,2%) q"2+.-A ,2" q"2%.A $$2%" q$2%,-5 "#2*$ q,2"-5 $"2"# q#2*,-5 )*2,+ q+2&$.= ,2*+ q$2+"-A
"# ,#
,$2"+ q$2*&-E= "*2$$ q"2)-A= +2# q$2)%-5 $"2"$ q$2%-E5 $$2,+ q$2&"-5 ",2+$ q"2+-A $"2$, q#2%E5
,# )#
"+2)) q)2%&-E= $,2#% q$2%%E5A +2%+ q$2$*-5 *2& q#2*E5A 2%& q$2E5 $2"" q)2%&-A $#2+% q#2),E5A
)# %#
"#2&+ q%2)#E= $%2), q$2*)EA= *2+, q$2*)-5A )2)) q$2,$E5 J J J
合计 $%&2%$ q,&2"$= $,"2*+ q$,2$%A= $#)2+* q$"2+%5A *,2&, q,2+#5A 2+$ q$)2*"5$),2*# q)"2,)A=$$$2)# q)2%5A=
!!注$不同大写字母表示不同土壤层碳储量差异显著"0i#R#%#!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立地类型碳储量差异显著"0i#2#%#(
>2B<立地对长白山白桦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
由表 % 可以得到!立地类型对长白山天然白桦
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具有影响( + 种立地类型上白桦
林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布在 $,*2)) q)"2+$
",$c$" q)#2"# O+@4
J"之间!其中!阴坡中部与谷
地 " 个立地类型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显著高于阳坡
中下部与阴坡上部 , 个立地类型 ,%2g %2+g
"0i#2#%#!两者也高于阳坡上部与阴坡下部 " 个
立地类型但差异性不显著""$2#g ,#2)g!0n
#c#%#!同时阳坡上部与阴坡下部高于阳坡中下部
与阴坡上部但差异不显著 "%2&g ,)2+g!0n
#c#%#( 因此!长白山天然白桦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在
阴坡中部与谷地为高立地型!阳坡上部与阴坡下部
居于中立地型!而在阳坡中下部与阴坡上部则为低
立地型(
立地类型对白桦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组成结构
也有影响( 在阳坡上下部与谷地 , 个立地类型上
白桦林的土壤碳储量"+2,g +#2&g#与植被碳
储量""*2"g ,"2+g#占比约为 +[,!在阳坡中部
与阴坡中下部 , 个立地类型上土壤碳储量""2,g
,2"g#与植被碳储量",2&g ,+2+g#占比约
为 [)!而在阴坡上部立地类型上土壤碳储量
"))cg#与植被碳储量"%%2)g#占比约为 %[%( 由
此可见!立地类型能够引起白桦林生态系统碳储量
组成结构的显著变化(
表 F<长白山 P 种立地类型上白桦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特征
指标 层次
立地类型
) " * + , - .
碳储量"O+@4
J"
#
分配比\g
植被 &2&# q$#2,#A=R %)2*$ q$$2"&5A "2+* q$#2+)5A=)%2$ q$,2,*5 &$2&$ q%2+=R &+2"" q2)$R %2&% q$+2)#5A=R
土壤 $%&2%$ q,&2"$= $,"2*+ q$,2$%A=$#)2+* q$"2+%5A *,2&, q,2+#5A 2+$ q$)2*"5$),2*# q)"2,)A=$$$2)# q)2%5A=
系统 ""+2,$ q,2%,A $&+2&& q")2"%5A $+2%& q"$2*)5 $,*2)) q)"2+$5 $)&2%" q*2+"5 ",$2$" q)#2"#A $++2"% q$2"%5A
植被 ,#2"+ q+2)*5A "*2", q"2%#5 ,+2,+ q"2)A ,"2+$ q&2)"5 %%2)# q+2,%= ,+2+) q+2"#A ,2+ q2**A
土壤 *2+, q+2)*A +#2++ q"2%#A "2, q"2)A +2"* q&2)"A ))2$ q+2,%5 "2" q+2"#A ,2") q2**A
>2E<立地对白桦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年净固碳
量的影响
!!由表 可以得到!立地对长白山天然白桦林的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年净固碳量具有较大影响( +
个立地类型上白桦林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年净固
碳量分布在 )2*" q#2%$ $$2"% q$2## O+@4J"+
5
J$和 "2," q#2" %2," q#2%# O+@4J"+5J$之
间!其中!阴坡上中部 " 个立地类型的净初级生产
力与年净固碳量均显著高于其他 % 个立地类型
)"c%g $"&2+g和 )%2"g $"*2,g"0i#2#%#!
而阳坡上下部与阴坡下部及谷地 ) 个立地类型的
净初级生产力与年净固碳量高于阳坡中部 $#2g
%2,g和 $)2"g %,2)g!但仅阴坡下部与之存在
显著差异性"%2,g和 %,2)g!0i#2#%#!且阴坡下
部与阳坡上下部及谷地之间差异性均不显著( 因
此!长白山白桦林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年净固碳
量在阴坡上中部为高立地型!阳坡上下部与阴坡
下部及谷地为中立地型!而阳坡中部为低立地型(
立地对白桦林各植被层净初级生产力和年净固
碳量的影响规律也有所不同( 其乔木层净初级生产
力在阴坡上中部显著高于其他 % 个立地类型
))c+g $)2)g"0i#2#%#!而阳坡下部阴坡下
,"
林!业!科!学!研!究 第 "& 卷
部及谷地高于阳坡上中部 +2"g +,2$g"仅阴坡
下部显著高于后两者#*其年净固碳量在阴坡上中
部显著高于其他 % 个立地类型 %#2,g $#2#g"0
i#2#%#!谷地阴坡下部及阳坡上下部高于阳坡中
部 &2*g +2&g"仅阴坡下部显著高于后者!0i
#2#%#( 故其乔木层净初级生产力和年净固碳量分
别呈阴坡上中部n阳坡下部阴坡下部及谷地n阳
坡上中部或阴坡上中部 n阴坡下部谷地及阳坡
上下部n阳坡中部的变化规律性*灌木层净初级生
产力在阳坡中部显著高于谷地")+2"g!0i#2#%#!
其他 % 个立地类型高于谷地但差异性均不显著
"$*c)g )$2+g!0n#2#%#*其年净固碳量在阳坡
中下部显著高于谷地"))2)g!0i#2#%#!其他 )
个立地类型高于谷地但差异性均不显著"$2+g
,,2,g!0n#2#%#( 故灌木层净初级生产力和年净
固碳量分别呈阳坡中部 n阳坡上下部与阴坡各坡
位n谷地或阳坡中下部 n阳坡上部与阴坡各坡位
n谷地的变化规律性*草本层净初级生产力在阴坡
中部显著高于除阳坡上部以外的其他 % 个立地类型
")2*g $*2,g!0i#2#%#!阳坡上部也高于上
述 % 个立地类型但差异性均不显著 " $#2,g
*&c$g!0n#2#%#*其年净固碳量在阴坡中部显著
高于阳坡中部与阴坡上下部及谷地 ) 个立地类型
"&,2*g $+$2)g!0i#2#%#!阳坡上下部也高于
上述 ) 个立地类型但差异性均不显著 "*2+g
$$)c,g!0n#2#%#( 故草本层净初级生产力与年
净固碳量分别呈阴坡中部 n阳坡上部 n阳坡中下
部与阴坡上下部及谷地或阴坡中部n阳坡上下部
n阳坡中部与阴坡上下部及谷地的变化规律性(
由此可见!乔木层净初级生产力和年净固碳量随立
地类型变化趋势与其植被相类似!而灌木层和草本
层净初级生产力和年净固碳量随立地类型变化趋势
却与其植被不同(
表 G<长白山 P 种立地类型白桦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年净固碳量
指标 层次
立地类型
) " * + , - .
净初级生产力"O+@4
J"
+5
J$
#
年净固碳量"O+@4
J"
+5
J$
#
乔木层 %2") q$2,+5A ,2*# q#2,*5 ,2& q#2+5 )2$& q$2$"5A *2+, q$2#%= *2"" q#2*+= 2,+ q"2)#A
灌木层 #2, q#2#&5 #2)+ q#2#)5A #2%, q#2#,A #2%$ q#2#+5A #2) q#2#)5A #2), q#2$"5A #2)+ q#2$$5A
草本层 #2%) q#2,+5 $2#+ q#2%$5A #2+$ q#2"&5 #2*+ q#2)5 #2++ q#2$#5 $2# q#2"+A #2&% q#2$&5
植被层 2$) q$2))5A %2)) q#2%,5A )2*" q#2%$5 %2 q#2+)5A $#2* q$2#,= $$2"% q$2##= +2* q"2%&A
乔木层 "2$ q#2+#5A $2* q#2"#5A $2&# q#2,+5 "2#+ q#2%$5A )2& q#2%&= )2%) q#2)&= ,2#" q$2#+A
灌木层 #2$& q#2#)5 #2") q#2#"5A #2" q#2#$A #2" q#2#,A #2"" q#2#"5A #2"$ q#2#5A #2", q#2#5A
草本层 #2"$ q#2$5 #2)% q#2",5A #2" q#2$$5 #2,) q#2$#5A #2"+ q#2#)5 #2%+ q#2#*A #2,$ q#2#+5
植被层 ,2## q#2+$5A "2% q#2"5A "2," q#2"5 "2+ q#2),5A %2$+ q#2%+= %2," q#2%#= ,2% q$2$%A
,!结论与讨论
B2;<立地对白桦林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本研究得到长白山天然白桦林的植被碳储量在
阴坡上中部与谷地最高!阳坡上中部与阴坡下部
居中!阳坡下部则最低( 与成向荣,$,- .TPR .7
b45BT
,%-得出的结论一致( 阳坡一般均相对较低可
能是由于在长白山地区限制白桦生长的不是光照和
温度!而是土壤水分!阳坡土壤较干旱限制了白桦的
生长所致( 谷地植被碳储量高可能是因为谷地土壤
较其他立地类型肥沃,)!"$- (
本研究得到长白山天然白桦林的植被碳储量为
2+$")%2$ &+2""# O+@4
J"
*总体上高于帽儿
山天然白桦林的植被碳储量"))2&" O+@4J"# ,""-和
华北山区白桦林的植被碳储量 " )"2++ O+
@4
J"
#
,",-
*其中!在高等立地类型显著高于这两个地
区的植被碳储量"0i#2#%#!而中等立地类型高于
这两个地区的植被碳储量!阳坡下部与这两个山区
的植被碳储量基本一致( 这说明立地类型对白桦林
植被碳储量确实具有较大的影响!故在评价各区域
白桦林碳汇作用时应考虑其立地分异规律性(
B2><立地对白桦林土壤碳储量的影响
本研究得到长白山天然白桦林的土壤碳储量在
谷地阳坡上部和阴坡中部最高!阳坡中下部与阴
坡下部居中!阴坡上部最低( 至于谷地中下部土壤
层碳密度相对较高!可能主要是由于谷地平坦!排水
状况差!厌氧呼吸形成较多泥炭所致,""- *而阳坡上
部在中下部土壤层与阴坡中部在中上部土壤层碳密
度相对较高以及阴坡上部在各土壤层碳密度均最
低!可能与坡位对土壤淋溶过程的响应机制不同有
关"如上坡位源区!中下坡位汇区#*此外!阴坡土壤
碳储量相对较低还与阴坡土壤"仅 # )# =4#相对
)"
第 % 期 李娜娜!等$立地类型对长白山天然白桦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较薄有关(
本研究得到长白山天然白桦林土壤碳储量
$$2#""2+$ $%&2%$# O+@4
J"
!高于 h@W,$"-等
得出该区平均土壤碳密度"*2+ O+@4J"#( 其中!
高等立地类型显著高于长白山地区的土壤碳储量
"0i#2#%#!中等立地类型高于长白山地区的土壤
碳储量!阴坡上部与该区土壤碳储量基本一致( 这
说明立地类型对白桦林土壤碳储量确实具有较大的
影响!故在评价各区域白桦林土壤碳储量时应考虑
其立地分异规律性(
B2B<立地对白桦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本研究得到的长白山白桦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
$&"2+,"$,*2)) ",$2$"# O+@4
J"
!与华北山区白
桦林生态系统碳储量"$&+2#& O+@4J"# ,",-结论基
本一致( 但分别低于现有吉林省森林生态系统平均
碳储量"""%2,# O+@4J"# ,")-及 h@W 等得出长白山
原始林平均生态系统碳密度"",2& O+@4J"# ,$"- (
其中高等立地类型白桦林的生态系统碳储量与后两
者相近!高于前者*中等立地类型的白桦林生态系统
碳储量低于后者!但与前者相近*低等立地类型上的
生态系统碳储量均低于前三者( 这说明立地类型对
白桦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确实具有较大的影响!故在
评价各区域白桦林生态系统储量时应考虑其立地分
异规律性(
B2E<立地对白桦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年净固碳
量的影响
!!本研究得到长白山白桦林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与年净固碳量在阴坡上中部最高!阳坡上下部与
阴坡下部及谷地居中!而阳坡中部最低( 至于阳坡
各坡位白桦林乔木层净初级生产力和年净固碳量相
对较低可能与阳坡光照强烈及土壤干旱限制白桦生
长有关!确切的影响机制尚有待于深入系统的研究(
长白山天然白桦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2))
")c*" $$2"%#O+@4
J"
+5
J$
!与现有中国东北植
被净初级生产力"2# $)2, O+@4J"+5J$# ,"% J"-
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阳坡上中下部 , 个立地类
型略低于其下限值!阴坡上中下部与谷地 ) 个立
地类型均高于其下限值!但均低于其上限值*其植被
年净固碳量 ,2%,""2," %2,"# O+@4J"+5J$仅在
阴坡上中部高于中国陆地植被固碳量 ")2* O+
@4
J"
+5
J$
#
,"+-与全球平均植被固碳量 ")2$ O+
@4
J"
+5
J$
#
,"&-
!而在阳坡各坡位阴坡下部及谷地
均低于二者( 这说明长白山天然白桦林仅在阴坡
上中部才具有相对较强的固碳能力!而在阳坡各坡
位阴坡下部及谷地上的固碳能力均相对较弱!故应
开展增强其碳汇功能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 牟长城! 卢慧翠! 包!旭! 等2采伐干扰对大兴安岭落叶松J苔
草沼泽植被碳储量的影响,k-2生态学报! "#$,! ,,"$+#$ %"&
J%"*&2
,"- F@rB6:3! S5WQ4599 32N9=BP5D69:=5BA>9 D69eDO@B>W:@ Q>BPDO459(
5:P4P9O$ 54>RP7(A5DPR =>4U5B6D>9 Q>BM86O?PB759R 86O@ 6OD35DOPB9
G75OP5W 59R 35DOPB9 .7UD,k-23WB>UP59 k>WB957>Q^>BPDO0PDP5B=@!
"#$#! $"*")#$ %, J%+"2
,,- M=@46R M! F@rB6:3! S5WQ4599 3! $&(23QP=O>QQ>BPDO4595:P(
4P9O>9 QWOWBP=5BA>9 U>>7D59R Q7WYPD$ .4>RP7=>4U5B6D>9,k-2
>^BPDO3=>7>:T59R C595:P4P9O! "##! ",+"$#$ % J&"2
,)- 范叶青! 周国模! 施拥军! 等2地形条件对毛竹林分结构和植被
碳储量的影响,k-2林业科学! "#$,! )*"$$#$ $++ J$&"2
,%- .7b45BT.23QP=OD>Q5DUP=O59R D7>UPU>D6O6>9 >9 :B>8O@ 59R 9W(
OB6O6>957DO5OWD>QU759OPR .7PUU>U69P"0,@4%*(2$G$@%,%C672# 69 5
RP:B5RPR 759R DP46(5B6R 5BP5D>Qk>BR59,k-21P8 >^BPDOD! "#$$! )"
",#$ "&% J,##2
,- 史忠阁! 李存芳! 赵淑英2大兴安岭南部天然白桦生长规律研
究,k-2林业资源管理! "#$)"$#$ " J%2
,+- 王!鹏! 王石磊! 王庆成! 等2帽儿山实验林场白桦适生立地条
件,k-2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 * J$$2
,&- 范志强! 沈海龙! 王庆成! 等2水曲柳幼林适生立地条件研究
,k-2林业科学! "##"! ,&""#$ ,& J),2
,*- 王向荣! 孙海龙! 余!鑫! 等2坡向和坡位对水曲柳中龄林生长
的影响,k-2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
J,)2
,$#- 于顺龙2坡向坡位对水曲柳中龄林生长与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k-2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 "$#$ %) J%2
,$$- C>DPBL! HPWD=@9PBE! ZPBOP7/! $&(237PV5O6>9 PQP=OD>9 O@P
=5BA>9 AWR:PO>QOB>U6=574>W9O569 Q>BPDOD"M 3=W5R>B#$ O@PB>7P>Q
O@PAP7>8:B>W9R =>4U5BO4P9O,k-2L7>A57E@59:P-6>7>:T! "#$$!
$+"#$ ""$$ J"""2
,$"- h@W -! d59:j! 5^9:k! $&(2.7O6OWR6957=@59:PD69 =5BA>9 DO>B(
5:P>QOP4UPB5OPQ>BPDOD>9 COE@59:A56! 1>BO@P5DOE@695,k-2
k>WB957>QG759O0PDP5B=@! "#$#! $",")#$ ),* J)%"2
,$,- 成向荣! 虞木奎! 吴统贵! 等2立地条件对麻栎人工林碳储量
的影响,k-2生态环境学报! "#$"! "$"$##$ $+) J$++2
,$)- 范叶青! 周国模! 施拥军! 等2坡向坡位对毛竹林生物量与碳
储量的影响 ,k-2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 "* " , #$ ,"$
J,"+2
,$%- 吴榜华! 臧润国! 李春阳2天然次生杨桦林的结构动态及经
营,k-2吉林林学院学报! $**,! *")#$ $* J"+2
,$- d59:E2-6>45DD57>4POB6=PXW5O6>9DQ>B$# =>(>==WB69:OBPPDUP(
=6PD69 E@69PDPOP4UPB5OPQ>BPDOD,k-2 >^BPDO3=>7>:T59R C595:P(
4P9O! "##! """"$#$ * J$2
,$+- 牟长城! 庄!宸! 韩阳瑞! 等2透光抚育对长白山%栽针保阔&
红松林植被碳储量影响,k-2植物研究!"#$)! ,)")#$ %"* J%,2
%"
林!业!科!学!研!究 第 "& 卷
,$&- 杨金艳! 王传宽2东北东部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贮量和碳通量
,k-2生态学报! "##%! "%"$$#$ "&+% J"&&"2
,$*- CW E! HW Z! d59:-! $&(2 M@>BO(OPB4PQP=OD>Q@5BVPDO69:>9
=5BA>9 DO>B5:P>QA>BP57;(#,VA+$2,@,
!
8(#$V%)*+,3&,Q>BPDOPR
8PO759RD69 /5Y69:.59769:! 9>BO@P5DOE@695,k-2 >^BPDO3=>7>:T
59R C595:P4P9O! "#$,! "*,$ $)# J$)&2
,"#- 牟长城! 王!彪! 卢慧翠! 等2大兴安岭天然沼泽湿地生态系
统碳储量,k-2生态学报! "#$,! ,,"$#$ )*% J)*%2
,"$- 方精云! 沈泽昊! 崔海亭2试论山地的生态特征及山地生态学
的研究内容,k-2生物多样性! "##)! $""$#$ $# J$*2
,""- 闫!平2帽山林场 ) 类天然次生林碳储量研究,k-2林业资源
管理! "## ")#$ $ J%2
,",- 宋熙龙! 毕!君! 刘!峰! 等2木兰林管局白桦次生林生物量
与碳储量研究 ,k-2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 "#$ ,,
J,2
,")- 王新闯! 齐!光! 于大炮! 等2吉林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
碳密度及其分布 ,k-2应用生态学报! "#$$! "" "&#$ "#$,
J"#"#2
,"%- 周广胜! 张新时2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初探,k-2植
物生态学报! $**%! $*",#$ $*, J"##2
,"- 毛德华! 王宗明! 罗!玲! 等2$*&")"##* 年东北多年冻土区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动态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k-2应用生态
学报! "#$"! ","#$ $%$$ J$%$*2
,"+- 何!浩! 潘耀忠! 朱文泉! 等2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
量,k-2应用生态学报! "##%! $"#$ $$"" J$$"+2
,"&- 李银鹏! 季劲钧2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碳交换的模拟
研究,k-2地理学报! "##$! %")#$
%%%%%%%%%%%%%%%%%%%%%%%%%%%%%%%%%%%%%%%%%%%%%%
,+* J,&*2
%生物质化学工程&征订启事
%生物质化学工程&"双月刊#是由国家林业局主管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主办的!面向国内
外公开发行的全国生物质化工行业的技术类刊物( .) 开本!% 页!邮发代号 "& J"#%!国内年订价 #2## 元!
国外发行代号-C"+),!国外年定价 # 美元!国内刊号 E1," J$+&\M!NMM1$+, J%&%)( /生物质化学工
程0是美国/化学文摘0"E.#收录期刊/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0收录0EEM3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农
业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E3GM 中文电
子期刊服务&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E.kJE/规范0执行优秀期刊(
报道范围!可再生的木质和非木质生物质资源的化学加工利用!包括生物质能源生物质化学品生物
质新材料生物质天然活性成分和制浆造纸等( 主要报道内容为松脂化学生物质能源化学生物质炭材料
生物基功能高分子材料胶黏剂化学森林植物资源提取物化学利用环境保护工程木材制浆造纸为主的林
纸一体化和林产化学工程设备研究设计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主要栏目!研究报告综述评论行业热点国内外信息等(
读者对象!适于从事生物质化学工业林产化学工业林业农业森工能源轻工化工环保医药食
品土产商检外贸等行业从事科研教学生产经营设计工作等相关人士阅读(
欢迎积极投稿$踊跃订阅或来电来函联系广告业务
订阅办法!邮局发行!邮发代号 "& J"#%!单月月底出版( 每册定价 $#2## 元!全年 #2## 元(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锁金五村 $ 号!林化所内
电话!"#"%#&%)&")*"!!!传真$"#"%#&%)&")*"
@OU$\\8882A=P25=2=9!!!!3(4567$AP=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