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Dynamics of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ecological capacity of Qingyang, Gansu

甘肃省庆阳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研究



全 文 :书甘肃省庆阳市生态足迹和生态
承载力动态研究
张智全1,于爱忠2,罗珠珠1,陈年来1,黄高宝1,2
(1.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2.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摘要:以2001-2005年统计资料为依据,应用生态足迹法,对庆阳市近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和研究,纵
向比较分析了庆阳市生态足迹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并获得了该地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
型,据此预测了未来5年庆阳市的可持续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庆阳市人均生态足迹由2001年的1.12hm2 逐年增
加至2005年的1.34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1.13hm2逐年减少到1.11hm2,可见生态承载力需求(生态足
迹)与生态承载力供给呈反方向发展趋势。庆阳市2001年的生态盈余为0.02hm2,2002年开始出现生态赤字,
2005年人均生态赤字增至0.23hm2。说明庆阳市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压力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了自然生态
系统的生态承载能力范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庆阳市2001-2005年万元GDP生态足迹由
高向低变化,而生态占用率由低向高变化,反映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庆阳市的生物生产面积利用率和资源利用率有
所提高,但生态环境的压力也逐年增大。进一步模型预测,庆阳市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为
1.33和1.03hm2,其人均生态赤字可达到0.30hm2。表明庆阳市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暗示当前的发展模式
是不可持续的。
关键词:庆阳;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10)04018707
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上都是至关重要的。在不同时期,新的生产方法和技术不断支
撑资源的高效利用,而人口增长和消费模式的变化又日益增加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而且,地区资源供应能力的变
化和大规模贸易的发展也允许人类社会超越地域限制实现掠夺性消费,转移损耗其他地区的资源。为了更清晰
地表述人类社会消费与地球生物承载力的可能关系,加拿大生态学家Rees[1]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了生态
足迹(ecologicalfootprint,EF)的概念,Wackernagel和Rees[2]对其计算原理及方法加以完善,现已在国内外得到
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成为衡量世界、国家[36]、地区[79]、城市[1012]、行业[1315]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甘肃庆阳市素有“陇东粮仓”之称,但其作为我国黄土高原典型的雨养农业区,特殊的黄土结构,不合理的传
统耕作,加之年内和年际间降水变异大,共同导致了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16]。加之目前正
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过渡和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发展的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人口与粮食、资
源与环境、科技与发展等新问题[17]。因此,笔者对庆阳市2001-200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
试图用生态足迹的理论模型评价该市可持续发展程度的问题,以期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庆阳市位于甘肃东部,介于东经106°20′~108°45′与北纬35°15′~37°10′,全区共辖西峰、庆城、镇原、宁县、
正宁、合水、华池、环县七县一区。本区系黄河中下游黄土高原沟壑区,是陇东黄土高原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东
依子午岭,北靠羊圈山,西接六盘山,四周高而中间低,故有 “陇东盆地”之称。地势南低北高,海拔在885~2082
m。山、川、塬兼有,沟、峁、梁相间,高原风貌雄浑独特。全区地形分为3种类型:一是中部黄土高原沟壑区(亦称
第19卷 第4期
Vol.19,No.4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187-193
2010年8月
 收稿日期:20090521;改回日期:20090608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15B06)资助。
作者简介:张智全(1962),男,甘肃陇西人,博士。Email:qyszf@126.com
通讯作者。Email:Huanggb@gsau.edu.cn
黑垆土农业区),包括华池县城壕以西的庆城、西峰、宁县、正宁、镇原、合水县的大部分地区;二是北部黄土丘陵沟
壑区(亦称黄绵土农牧区),包括环县全部、华池大部和镇原、庆城北部地区;三是东部黄土丘陵区(亦称子午岭林
区),包括华池、合水、宁县、正宁的东部地区。全境有6667hm2 以上大塬12条,面积254777hm2。董志塬平畴
沃野,一望无垠,有908.5hm2,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原面,堪称“天下黄土第一塬”。
子午岭的30万hm2 左右次生林,为中国黄土高原上面积最大、植被最好的水源涵养林,有“天然水库”之称。庆
阳土地总面积27119km2。年均温7~10℃,无霜期140~180d,年均降水量480~660mm,年均蒸发量520
mm。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为258.58万人。
1.2 研究方法
1.2.1 生态足迹计算方法 依据 Wackernagel等[18]的国家生态足迹报告,把庆阳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耕
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化石燃料用地和水域6大类。生态足迹可以简单地用下列公式表示[1820]:
犈犉=犖×犲犳=犖×∑犪犻=犖×∑犆犻/犘犻(犻=1,2,3,…,狀) (1)
式中,犈犉为总的生态足迹;犲犳为人均生态足迹;犖 为人口数;犪犻为第犻种物质人均占用的生物生产面积;犆犻为第
犻种物质的人均消费量;犘犻为第犻种物质的平均生产能力;狀为物质的种类数。
生物生产土地类型分为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化石燃料用地和水域6类。由于这6类生物生产土地面
积的生产能力差异很大,计算出的各类生物生产土地面积不能直接相加,因此必须对每种生物生产土地面积乘以
均衡因子,以转化为统一的、可比较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均衡因子的选取来自世界各国生态足迹的报告,目前
采用的均衡因子分别为[18]:林地和化石能源用地为1.14,耕地和建筑用地为2.82,草地为0.54,水域为0.22。
因此,在计算人均生态足迹时,需将各类生物生产土地面积乘以相应的均衡因子,用公式表示为[21]:
犲犳=∑狉犼×犪犪犼(犼=1,2,3,…,6) (2)
式中,犲犳为经过均衡处理后的人均生态足迹,狉犼为均衡因子,犪犪犼为各类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犼=1,2,…,6,表示6
类生物生产土地面积。
1.2.2 生态承载力计算方法 土地类型的产出因子按文献中对中国生态足迹的计算取值[22,23],耕地和建筑用
地为1.66,草地为0.19,林地为0.91,水域为1。同时,根据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的建议,扣除了12%
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计算生态承载力的公式为[21]:
犈犆=犖×犲犮=犖×∑犪犼×狉犼×狔犼(犼=1,2,3,…,6) (3)
式中,犈犆为区域生态承载力;犖 为人口数;犲犮为人均生态承载力;犪犼、狉犼、狔犼分别为第犼种消费商品类型人均生物
生产面积、均衡因子和产出因子。
1.2.3 生态赤字 
生态赤字或盈余=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 (4)
2 结果与分析
2.1 庆阳地区生态足迹计算
庆阳地区近5年来的生态足迹计算主要包括2部分:1)生物资源的消费;2)化石能源的消费。根据庆阳地
区2005年统计年鉴[24],其生物资源消费分为农产品、动物产品、林产品、水果和木材5大类,各大类下设有一些
细分类(表1);能源消费主要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和电力(表2)。因为热力主要由煤和天然气等其他能源转换
而来,为了避免重复计算,故热力的消费未纳入能源部分帐户[25]。生物生产土地类型分为耕地、草地、林地、水
域、建筑用地和化石燃料用地6大类。经过均衡转化后的各种生物资源和能源消费的足迹便构成了庆阳市的生
态足迹(图1),同时计算了2001-2005年庆阳市的生态承载力(图2)。
2.2 2001-2005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
年际间纵向比较,庆阳市人均生态足迹由2001年的1.12hm2 逐年增加至2005年的1.34hm2,而人均生态
承载力则由1.13hm2 逐年减少到1.11hm2(图2),可见生态承载力需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供给呈反方向
发展趋势。庆阳市2001年的生态盈余为0.02hm2,2002年开始出现生态赤字,2005年人均生态赤字增至0.23
hm2。说明庆阳市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能力的范围,生态足
88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0) Vol.19,No.4
表1 庆阳市2001-2005年生物资源消费量
犜犪犫犾犲1 犜犺犲犫犻狅犾狅犵犻犮犪犾狉犲狊狅狌狉犮犲狆狉狅犱狌犮狋犻狅狀犻狀犙犻狀犵狔犪狀犵犳狉狅犿2001狋狅2005 t
消费项目Item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小麦 Wheat 438676 535765 429308 380612 373516
稻谷Rice 1857 2032 1206 1062 1253
玉米 Maize 126777 278282 281419 304217 294087
高粱Chinesesorghum 65327 26015 31040 32375 29439
糜子Broombroadmilet 64014 48763 65822 58185 77786
谷子 Milet 11099 12064 9950 14020 13305
豆类Bean 52232 6279 61768 84233 91068
其他谷物Otherplant 19053 13626 9940 15944 1581
薯类Yam 61346 76888 90867 101878 94538
胡麻Flaxseed 13159 24259 26236 27028 26049
油菜Rapeseed 18438 25101 41633 43634 38218
葵花Sunflowerseed 669 3355 2335 0 0
花生Peanut 1443 1959 2231 2085 1756
烟叶Tobacco 20637 13140 26450 31037 29753
黄花菜Daylily 7651 16203 19434 29356 26331
白瓜子Pumpkinseed 785 2077 3198 2641 2752
辣椒Chili 9848 7205 7558 4659 3814
蔬菜Vegetable 342542 386086 485714 519773 546435
瓜类 Melon 151309 162562 199991 246269 263455
苹果Apple 108104 97913 110080 112360 126288
梨Pear 2956 7626 3207 3799 2262
桃Peach 2276 2726 2953 4365 3429
杏Apricot 13647 38628 42192 50119 45470
红枣Date 4724 1459 2985 4064 5053
其他水果Otherfruit 8552 8336 12160 16896 14936
核桃 Walnut 628 976 1271 1811 1598
花椒Pepper 372 921 752 953 829
猪肉Pork 25162 25421 26474 29168 30510
牛肉Beef 9720 10352 10990 14172 15000
驴肉Assmeat 1845 3326 3494 3612 3706
羊肉 Mutton 11627 12351 13430 13528 12972
禽肉Fowlmeat 2270 2529 2726 2503 2592
其他肉类Othermeat 764 845 917 2503 1548
鲜蛋Egg 10777 10111 12136 10837 11167
牛羊奶 Milk 6872 8859 2948 10672 16382
山羊毛Goatwool 427 423 412 270 350
绵羊毛Sheepwool 639 611 766 793 704
蜂蜜 Honey 122 120 124 123 64
水产品Aquaticproduct 500 428 407 442 503
 注:表中数据引自2001-2005年庆阳年鉴,表2同。
 Note:DatainthetablearedrawnfromQingyangStatisticalYearbook2001-2005.Thesameastable2.
981第19卷第4期 草业学报2010年
表2 庆阳市2001-2005年能源消费量
犜犪犫犾犲2 犜犺犲犲狀犲狉犵狔犮狅狀狊狌犿狆狋犻狅狀犻狀犙犻狀犵狔犪狀犵犳狉狅犿2001狋狅2005
消费项目Item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原煤Rawcoal(×104t) 11.00 12.18 19.20 18.00 0.00
原油Rawpetroleum(×104t) 175.75 182.15 185.85 208.08 227.55
天然气Naturalgas(×103m3) 6600 21980 35440 70900 75660
电力Electricity(×103kW·h) 7730 5230 3791 3360 3430
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生态系统退化,人地
图1 庆阳市2001-2005年人均6类生物生产土地面积
犉犻犵.1 犜犺犲犫犻狅犾狅犵犻犮犪犾狆狉狅犱狌犮狋犻狏犲犪狉犲犪狅犳
犙犻狀犵狔犪狀犵犳狉狅犿2001狋狅2005
关系紧张。庆阳市历年生物资源有少量出口而无进
口,可以认为当前庆阳市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消耗本市
自然资源存量来弥补生态承载力供给的不足。这说明
庆阳市目前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
不安全状态,即人的生活、健康、安乐、生活保障来源、
必要的资源、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受到一
定威胁[26]。
2.3 2001-2005年万元GDP生态足迹和生态占用
率分析
为了能直观地反映庆阳市生物生产面积的利用效
率,进一步计算得到庆阳市2001-2005年的万元
GDP生态足迹,分别为4.53,3.75,3.31,3.20和2.42
hm2(图3)。可见,万元GDP生态足迹由高向低的变
化反映出庆阳市近5年是朝区域生物生产面积利用效率提高的趋势发展,这与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庆阳
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有所好转,产业结构调整正在逐步进行,产品竞争力有所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的现状
相吻合的。经济越发展,其万元GDP的生态足迹需求就会越小。相比较单纯依赖农牧业经济及自然生态环境恶
劣的地区,工业经济的发展能较大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生态占用率是指总生态足迹与土地总面积的比值。这一指标表明当前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指数。数值越
高,表明对环境的压力越大,偏离平衡态的张力越大;反之,则是环境处于平衡状态。但并不是数值越小越好,偏
低则表明对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是对资源应产生“利润”的一种浪费。本研究计算得到庆阳市2001-2005年的万
元生态占用率分别为1.04,1.11,1.18,1.28,1.28(图3)。庆阳市生态占用率由低向高变化,这反映出近5年随
着经济的发展,庆阳市资源利用率有所提高,但生态环境的压力也逐年增大。
2.4 庆阳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发展趋势预测
利用SPSS软件分析庆阳市2001-2005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发展变化与时间(年份)之间的关系(图
2),可以得到如下2个发展预测模型:
犢1=1.008-0.107狓-0.008狓2  (犚2=0.961) (6)
犢2=1.128+0.006狓-0.002狓2  (犚2=0.981) (7)
式(6)、(7)分别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发展预测模型,式中,犢1、犢2分别是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的
预测值,狓为要预测的年份距2001年的年数(2001年为1)。假设庆阳市未来5年内的人口增长率、消费模式、土
地和贸易状况仍保持2001-2005年间的发展态势,则根据上述模型(6)、(7)可以预测未来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
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赤字的发展趋势。根据上述2个模型预测,2010年庆阳市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
承载力分别为1.33和1.03hm2,其人均生态赤字可达到0.30hm2。可见,如果不改变现有的发展模式,庆阳市
生态赤字不断加剧,可持续发展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09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0) Vol.19,No.4
图2 庆阳市2001-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变化
犉犻犵.2 犜犺犲犪狏犲狉犪犵犲犲犮狅犾狅犵犻犮犪犾犳狅狅狋狆狉犻狀狋犪狀犱犲犮狅犾狅犵犻犮犪犾
犮犪狆犪犮犻狋狔狅犳犙犻狀犵狔犪狀犵犳狉狅犿2001狋狅2005
图3 庆阳市2001-2005年万元犌犇犘生态足迹和生态占用率
犉犻犵.3 犜犺犲犲犮狅犾狅犵犻犮犪犾犳狅狅狋狆狉犻狀狋狆犲狉狋犲狀狋犺狅狌狊犪狀犱狔狌犪狀犌犇犘犪狀犱
犲犮狅犾狅犵犻犮犪犾狅犮犮狌狆狔犻狀犵狉犪狋犲狅犳犙犻狀犵狔犪狀犵犳狉狅犿2001狋狅2005
3 结论与讨论
庆阳市人均生态足迹由2001年的1.12hm2逐年增加至2005年的1.34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1.13
hm2 逐年减少到1.11hm2,可见生态承载力需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供给呈反方向发展趋势。庆阳市2001
年的生态盈余为0.02hm2,2002年开始出现生态赤字,2005年人均生态赤字增至0.23hm2。说明庆阳市人口对
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能力的范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
盾加剧,生态系统退化,人地关系紧张。庆阳市历年生物资源有少量进口而无出口,可以认为当前庆阳市的发展
主要是通过消耗本市自然资源存量来弥补生态承载力供给的不足,这说明庆阳市目前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庆阳市2001-2005年的万元GDP生态足迹由高向低变化,而生态占用率由低向高
变化,反映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庆阳市近5年的发展是朝区域生物生产面积利用率和资源利用率提高的趋势发
展,但生态环境的压力也逐年增大。根据庆阳市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预测庆阳市2010
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为1.33和1.03hm2,其人均生态赤字可达到0.30hm2。说明如果不改
变现有的发展模式,庆阳市生态赤字不断加剧,可持续发展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从6类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的人均生态足迹变化看,5年来庆阳市人均生态足迹增幅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
林地(1.39倍)、草地(1.28倍)、化石燃料用地(1.24倍)、耕地(1.13倍)、水域(1.00倍)、建筑用地(0.43倍)。可
见,新世纪以来人均消费品增加量最多的是水果、动物产品(肉、奶、蛋等)和能源(煤、燃油、天然气等),人均粮食
消费量增加不大,水产品基本无变化。这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物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高营
养和高能量食物的消费量大幅度增加,而这正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养殖
业和林业,因为林地和草地既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农民致富潜力很大的土地资源[27]:如在环县进行封山封沟
禁牧,种植牧草,舍饲养羊,发展畜牧业基地;在庆城县建设无公害水果基地;在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董志塬,应以
种植业为主结合发展农区养殖业;在地处子午岭山麓的合水县要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水热资源、林业资源、无污染
的生态环境等优势,发展当地林特产品如黑木耳、党参等中药材和核桃、花椒等经济林,建立林特产品基地,从而
进一步提高草地、林地和水域等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的比重。
从生态足迹组分来看,2005年6类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的生态足迹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耕地(38.69%)、化
石燃料用地(34.65%)、草地(24.65%)、林地(1.90%)、水域(0.11%)、建筑用地(0.01%)。可见,庆阳市目前的
发展模式主要是通过消耗自然资源存量来弥补生态承载力的不足,其中能源的消费主要以石油为主;生物资源的
消费主要以农产品为主。这种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是庆阳市出现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之一。化石燃料生态
足迹占总生态足迹的34.65%,若利用生物资源(如其丰富的秸秆资源)发电,则可以大幅度降低庆阳市的生态足
迹需求。
研究表明,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其生态足迹需求越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庆阳市生态足迹还会进一步提高。
191第19卷第4期 草业学报2010年
然而,任何地域都有一个允许其实现最大经济发展的生态承载,如何才能在不降低人们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减少
对生态足迹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单位产品能耗比发达国家约高50%~70%,单位GDP的能耗高于
世界平均水平的3.8倍[25],说明我国产业发展的节能降耗潜力依然巨大。就庆阳市而言,笔者认为除了从战略
上选择尽可能少地使用自然资本、而尽可能多地开发和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本的产业发展模式外,还应着重从以下
几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是采用高新技术,如选择和应用生物量高、水分效率高、覆盖作用好的新作物和相应的种植
制度,围绕生物量最大化、“为牧而农”式地实行农、牧(能)结合,提高单位面积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率[28];二是
高效利用现有资源;三是控制人口的同时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消费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生产和消费体
系;四是发展循环经济,千方百计实现废物及某些中间产物再循环利用,以挖掘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潜力,推行“资
源-产品-可再生资源”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ReesWE.Ecologicalfootprintandappropriatedcarryingcapacity:Whaturbaneconomicsleavesout[J].EnvironmentandUr
banization,1992,4(2):121130.
[2] WackernagelM,ReesWE.OurEcologicalFootprint:ReducingHumanImpactontheEarth[M].GabrielaIsland:NewSoci
etyPublishers,1996:6183.
[3] ErbKH.ActuallanddemandofAustria1926-2000:Avariationonecologicalfootprintassessments[J].LandUsePolicy,
2004,21(3):247259.
[4] VanVuurenDP,SmeetsEM W.EcologicalfootprintsofBenin,Bhutan,CostaRicaandtheNetherlands[J].EcologicalEco
nomics,2000,34:115130.
[5] WackernagelM,MonfredaC,ErbK H.EcologicalfootprinttimeseriesofAustria,thePhilippines,andSouthKoreafor
1961-1999:Comparingtheconventionalapproachtoan“actuallandarea”approach[J].LandUsePolicy,2004,22(3):261
269.
[6] 谢高地,鲁春霞,成升魁.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J].资源科学,2001,23(6):2023.
[7] SenbelM,McDanielsT,DowlatabadiH.Theecologicalfootprint:Anonmonetarymetricofhumanconsumptionappliedto
NorthAmerica[J].GlobalEnvironmentChange,2003,13:83100.
[8]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2):280285.
[9]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模型[J].生态经济,2000,10:89.
[10] 胡孟春,张永春,缪旭波.张家口市坝上地区生态足迹初步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2):317320.
[11] 李金平,王志石.澳门2001年生态足迹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2):197203.
[12] 张坤民,温宗国,杜斌.生态城市评估与指标体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22257.
[13] GosslingS,HanssonCB,HorstmeierO.Ecologicalfootprintanalysisasatooltoassesstourismsustainability[J].Ecologi
calEconomic,2002,43:199211.
[14] StoglehnerG.Ecologicalfootprint:Atoolforassessingsustainableenergysupplies[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03,
11:267277.
[15] 席建超,葛全胜,成升魁.旅游消费生态占用初探———以北京市海外入境旅游者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2):
224229.
[16] 周少平,谭广洋,沈禹颖,等.保护性耕作下陇东春玉米-冬小麦-夏大豆轮作系统土壤水分动态及水分利用效率[J].草
业科学,2008,25(7):6976.
[17] 杨忠勋.对庆阳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初探[J].甘肃农业科技,2001,38(3):69.
[18] WackernagelM,OnistoL,BeloP,犲狋犪犾.EcologicalFootprintsofNations[M].Toronto:InternationalCouncilforLocal
EnvironmentalInitiatives,1997:1021.
[19] 罗贞礼,黄磺.“红三角”地区之郴州市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生态足迹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5(2):3337.
[20]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地理学报,2001,55(5):607616.
29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0) Vol.19,No.4
[21] 岳东霞,李自珍,惠苍.甘肃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发展趋势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4,24(3):454463.
[22] WackernagelM,OnistoL,BeloP,犲狋犪犾.Nationalnaturecapitalaccountingwiththeecologicalfootprintconcept[J].Eco
logicalEconomics,1999,29(3):375390.
[23] WackernagelM,LewanL,HanssonCB.Evaluatingtheuseofnaturalcapitalwiththeecologicalfootprint:Applicationsin
Swedenandsubegions[J].AJournaloftheHumanEnvironment,1999,28(7):604612.
[24] 庆阳市统计局.庆阳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25] 赵先贵,肖玲,兰叶霞,等.陕西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5,38(4):746753.
[26] 赵有益,龙瑞军,林慧龙,等.草地生态系统安全及其评价研究[J].草业学报,2008,17(2):143150.
[27] 黄黔.我国的生态建设与生态现代化[J].草业学报,2008,17(2):18.
[28] 程序.能源牧草堪当未来生物能源之大任[J].草业学报,2008,17(3):15.
犇狔狀犪犿犻犮狊狅犳狋犺犲犲犮狅犾狅犵犻犮犪犾犳狅狅狋狆狉犻狀狋犪狀犱犲犮狅犾狅犵犻犮犪犾犮犪狆犪犮犻狋狔狅犳犙犻狀犵狔犪狀犵,犌犪狀狊狌
ZHANGZhiquan1,YUAizhong2,LUOZhuzhu1,CHENNianlai1,HUANGGaobao1,2
(1.Colege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GansuAgricultural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
2.ColegeofAgronomy,GansuAgricultural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Theecologicalfootprint(EF)andecologicalcapacity(EC)ofQingyangfrom2001to2005werecal
culated,andthehistoricalchangepatternandcausesofEFandECduringthisperiodwereanalyzed.Aforecast
model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trendsofQingyangwasdeveloped.TheaveragepersonalEFgradualyin
creasedfrom1.12to1.34hm2from2001to2005,whereastheaveragepersonalECdeclinedfrom1.13to1.11
hm2,thustheEFandECinQingyangdevelopedinoppositedirections.In2001therewasanecologicalsurplus
of0.02hm2,butin2002itbecameadeficitwhichroseto0.23hm2in2005.Overthesameperiod,theEFper
tenthousandyuanGDPdecreased,whiletheecologicaloccupationrateincreased,indicatingthatthebiological
lyproductivearea,theresourceutilizationrates,andtheecologicalpressurewerealincreasing.Themodel
forecaststhatin2010,theaveragepersonalEFandECwouldbe1.33and1.03hm2respectively,andtheaver
agepersonalecologicaldeficitwouldreach0.30hm2.Overal,theresultsindicatethattheecologicalenviron
mentinQingyangisnotsafeandthatthepresentdevelopmentmodelisnotsustainable.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Qingyang;ecologicalfootprint;ecologicalcapacity;ecologicaldeficit;sustainabledevelopment
391第19卷第4期 草业学报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