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upply to Fossil Energy Land from China’s Forest Based on Ecological Footprint

中国森林提供化石能源用地的定量研究


森林能够产生包括固碳功能在内的大量生态效益,即使是用来生产木材的商用人工林,林木生长的长期性决定了其被全部采伐以前,也能够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基于这样的观点,本文认为在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中,仅仅计算森林提供木材的直接效益,而将能够提供的化石能源用地作为0的计算方法是不正确的。论文用第6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数据计算出2003年中国森林能够提供固碳作用的林地等量面积为人均0.166 3 ghm2,约是同时期全部化石能源足迹的20%;中国林业固碳作用林地的供给潜力等量面积为人均为0.27 ghm2,使化石能源生态赤字可降低约33%。计算我国能源消耗和化石能源用地供给的状况,结果表明在不同省份之间能源消耗和提供的化石能源用地的状况也有很大差距。经济发达、森林资源比较少的地区,能源生态足迹较大,而在经济不发达、森林资源比较多的地区,能源足迹较小。

Forest include artificial commercial forests is able to provide great ecological benefits of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others from its long time of growth before be logged. Based on this, it was pointed out in this paper that the most of current researches on footprint take fossil energy land supply as zero without consider the situation of forest in growing period can provide a great deal of environment benefits is not proper. It was calculat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a‘s sixth forest resource inventory an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statistics data in 2003 in the way of treated standing forest as source of environment benefit supply in that China‘s forest was able to provide 0.166 3 ghm2 per capita as fossil energy land supply to take 20% of total energy footprint and the potential which was 33% forestation on all forest lands. The energy footprint and fossil energy land supply data in provincial level was counted and shown that the gap between developed provinces with little forest resource to that of developing provinces with rich forest resources were great.


全 文 :第 ww卷 第 |期
u s s {年 |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²¯1ww o‘²1|
≥ ³¨qou s s {
中国森林提供化石能源用地的定量研究
朱永杰 岳瑞锋
k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 tsss{vl
摘 要 } 森林能够产生包括固碳功能在内的大量生态效益 o即使是用来生产木材的商用人工林 o林木生长的长期
性决定了其被全部采伐以前 o也能够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 ∀基于这样的观点 o本文认为在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中 o
仅仅计算森林提供木材的直接效益 o而将能够提供的化石能源用地作为 s的计算方法是不正确的 ∀论文用第 y次
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数据计算出 ussv年中国森林能够提供固碳作用的林地等量面积为人均 s1tyy v ª«°u o约是同
时期全部化石能源足迹的 us h ~中国林业固碳作用林地的供给潜力等量面积为人均为 s1uz ª«°u o使化石能源生态
赤字可降低约 vv h ∀计算我国能源消耗和化石能源用地供给的状况 o结果表明在不同省份之间能源消耗和提供的
化石能源用地的状况也有很大差距 ∀经济发达 !森林资源比较少的地区 o能源生态足迹较大 o而在经济不发达 !森
林资源比较多的地区 o能源足迹较小 ∀
关键词 } 生态足迹 ~能源足迹 ~化石燃料k地l供给 ~森林固碳
中图分类号 }ƒsyu1u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ls| p ssus p sy
收稿日期 }ussz p s{ p sy ∀
Συππλψτο Φοσσιλ Ενεργψ Λανδ φροµ Χηινα. σ Φορεστ Βασεδ ον Εχολογιχαλ Φοοτπριντ
«∏≠²±ª­¬¨ ≠∏¨ •∏¬©¨ ±ª
k Βειϕινγ Φορεστρψ Υνιϖερσιτψ Βειϕινγ tsss{vl
Αβστραχτ } ƒ²µ¨¶·¬±¦¯∏§¨ ¤µ·¬©¬¦¬¤¯ ¦²°°¨ µ¦¬¤¯ ©²µ¨¶·¶¬¶¤¥¯¨·²³µ²√¬§¨ ªµ¨¤·¨ ¦²¯²ª¬¦¤¯ ¥¨ ±¨ ©¬·¶²©©²µ¨¶·¦¤µ¥²± ¶¨ ∏´¨¶·µ¤·¬²±
¤±§²·«¨µ¶©µ²°¬·¶¯ ²±ª·¬°¨ ²©ªµ²º·«¥¨©²µ¨ ¥¨ ²¯ªª¨§q…¤¶¨§²±·«¬¶o¬·º¤¶³²¬±·¨§²∏·¬±·«¬¶³¤³¨µ·«¤··«¨ °²¶·²©¦∏µµ¨±·
µ¨¶¨¤µ¦«¨¶²±©²²·³µ¬±··¤®¨ ©²¶¶¬¯ ±¨¨ µª¼ ¤¯±§¶∏³³¯¼¤¶½¨ µ² º¬·«²∏·¦²±¶¬§¨µ·«¨ ¶¬·∏¤·¬²±²©©²µ¨¶·¬±ªµ²º¬±ª³¨µ¬²§¦¤± ³µ²√¬§¨
¤ªµ¨¤·§¨¤¯ ²© ±¨√¬µ²±°¨ ±·¥¨ ±¨ ©¬·¶¬¶±²·³µ²³¨µqŒ·º¤¶¦¤¯¦∏¯¤·¨§¬±·«¬¶³¤³¨µ¥¤¶¨§²±·«¨ §¤·¤²© ≤«¬±¤. ¶¶¬¬·«©²µ¨¶·
µ¨¶²∏µ¦¨ ¬±√¨ ±·²µ¼ ¤±§·«¨ ±¨¨ µª¼ ¦²±¶∏°³·¬²± ¶·¤·¬¶·¬¦¶§¤·¤¬± ussv ¬± ·«¨ º¤¼ ²©·µ¨¤·¨§ ¶·¤±§¬±ª ©²µ¨¶·¤¶¶²∏µ¦¨ ²©
±¨√¬µ²±°¨ ±·¥¨ ±¨ ©¬·¶∏³³¯¼¬±·«¤·≤«¬±¤. ¶©²µ¨¶·º¤¶¤¥¯¨·²³µ²√¬§¨ s1tyy v ª«°u ³¨µ¦¤³¬·¤¤¶©²¶¶¬¯ ±¨¨ µª¼ ¤¯±§¶∏³³¯¼·²·¤®¨
us h ²©·²·¤¯ ±¨¨ µª¼©²²·³µ¬±·¤±§·«¨ ³²·¨±·¬¤¯ º«¬¦« º¤¶vv h ©²µ¨¶·¤·¬²± ²± ¤¯¯©²µ¨¶·¯¤±§¶q׫¨ ±¨¨ µª¼ ©²²·³µ¬±·¤±§©²¶¶¬¯
±¨¨ µª¼ ¤¯±§¶∏³³¯¼ §¤·¤¬± ³µ²√¬±¦¬¤¯ ¯¨ √¨ ¯ º¤¶¦²∏±·¨§¤±§¶«²º±·«¤··«¨ ª¤³ ¥¨·º¨ ±¨ §¨ √¨ ²¯³¨ §³µ²√¬±¦¨¶º¬·« ¬¯·¯¨©²µ¨¶·
µ¨¶²∏µ¦¨ ·²·«¤·²©§¨√¨ ²¯³¬±ª³µ²√¬±¦¨¶º¬·«µ¬¦«©²µ¨¶·µ¨¶²∏µ¦¨¶º¨ µ¨ ªµ¨¤·q
Κεψ ωορδσ} ¦¨²¯²ª¬¦¤¯ ©²²·³µ¬±·~ ±¨¨ µª¼©²²·³µ¬±·~©²¶¶¬¯ ±¨¨ µª¼ ¤¯±§¶∏³³¯¼~©²µ¨¶·¦¤µ¥²± ¶¨ ∏´¨¶·µ¤·¬²±
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 • ¨¨¶kt||ul和 • ¤¦®¨µ±¤ª¨¯等kt||y ~t||zl提出的生态足迹k ¦¨²¯²ª¬¦¤¯ ©²²·³µ¬±·o
∞ƒl作为一种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的方法k徐中民等 ousss ~张志强 ousss ~张丽君 ousswl引起了全
世界生态学界的关注 ∀
从目前检索到的文献来看 o能源消耗是最主要的足迹 ∀在相关的研究和计算中 o基本上沿用了生态足迹
理论与方法中关于空间的互斥性观点 o认为林地主要是用来生产木材k胡小飞等 oussyl o化石能源用地承载
力为 s ∀因此 o就出现了无论森林资源多么丰富 o是否开发利用 o开发利用的程度如何 o所有地区k域l都处于
生态赤字的状态 ∀
根据陈敏等kussyl对 ussu年省域生态足迹的研究 o除西藏 !台湾 !香港 !澳门k没有能源消耗数据l以外 o
其他各省k市 !区l的化石燃料k地l足迹均为负数 ∀从目前对北京k张颖 oussyl !杭州k章鸣 ousswl !上海k张芳
等 oussyl !延边k胡小飞等 oussyl等城市生态足迹的研究表明 }仅仅能源足迹一项就可以导致任何一个具有
一定工业经济规模的区域和城市出现生态需求大于生态承载力的情况 ∀
从目前关于生态足迹的研究文献来看 o人类仅仅能够通过提高单位面积粮食 !牧草 !木材产量以满足对
物质产品的需要 ~而人类通过植树造林和保护天然森林资源 o改善生态环境 o提高生态承载力 o降低生态赤
字k包括降低能源消耗产生的能源足迹的努力l全部为 s o按照这样的计算方法 o人类的生态环境建设在可持
续发展中的努力是没有意义的 o这样的认识是不符合林业生产实际的 ∀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 ≤’u 转变为有机物储存起来 o是降低大气中 ≤’u 浓度的根本途径
k杨洪晓等 oussxl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o森林的生长过程是重要的碳汇 ∀随着世界对森林
保护的日益重视 o森林在吸收能源消耗所排放的 ≤’u 的重要功能日益明显 ∀
t 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的探讨
111 生态足迹理论中的林业用地
生态足迹理论将地区表面生态型土地分为 y类 }耕地 !草地 !林地 !化石能源用地 !建筑用地和近海海域
k • ¤¦®¨µ±¤ª¨¯ ετ αλqot||zl ∀在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中有 v个部分直接涉及到林地 }第一是用于木材生产的
伐木地k也就是 y类土地占用中的森林用地l o第二是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的土地ktu h的全部土地供
给l o第三是化石能源用地 o在 • ¨¨¶和 • ¤¦®¨µ±¤ª¨¯等人的生态足迹理论体系中 o能源消费的生态足迹是指能
源生产及其消费后吸收其所产生 ≤’u 需要的空间 ∀
• ¤¦«¨µ±¤ª¨¯的生态足迹理论认为 oy类生态型土地之间相互排斥 ∀从目前对于林地经营的目的来看主
要是生产木材 o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预留专门的林业用地专门用于吸纳能源消耗所产生 ≤’u o因此
几乎所有相关的研究计算过程中均认为能够提供的化石能源用地为 s o也就是说 o森林对于人类的贡献仅仅
局限于提供木材 ∀
112 森林固碳与木材生产作用的非排斥性
人类经济活动燃烧矿物燃料以获得能量时 o会产生大量的 ≤’u ∀如果没有森林作为地球碳交换的重要
组成部分 o大气中 ≤’u 浓度会不断增大 o对地球上生物具有毁灭性的影响 ∀实际上 o地球上所有的绿色植物
在进行光和作用时都会吸收 ≤’u o同时放出 ’u ∀海洋能够吸收 vt h的 ≤’u o而在生物库中 o森林是碳的主要
吸收者和主要贮存者 o森林能够吸收 y| h的 ≤’uk张芳等 oussyl ∀森林也正是由于地球生态系统的这种功
能 o维护了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平衡 ∀
从市场经济行为来看 o私人林业生产行为不会提供专门的林地用于吸收 ≤’u o但是森林在其长期的生长
过程中能够提供包括固碳功能在内的多种间接效益 o并在达到一定的经济成熟期提供木材产品作为直接经
济效益 ∀森林在没有被采伐以前 o就能提供间接效益 ~即使森林最终被采伐 o森林的固碳作用也不能忽视 o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 o积聚在森林中的碳实际上只有少部分通过燃烧等方式重新回到大气圈中 o而大部分的碳
被长期固定下来 ∀森林是最重要的碳汇 o无论是用于生态环境建设或木材生产的森林都具有碳汇功能 o只不
过由于不同森林生物量积累的速度 !数量和结构不同 o森林碳汇功能的大小存在差异 ∀
us世纪 |s年代后期以来 o中国林业从以木材生产为中心转移到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 o森林在保护和
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公益作用日益突出 ∀特别是/林业六大工程0的建设在恢复天然林资源和扩大人工林资
源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o改善了生态环境 ∀基于这样的现实 o目前生态足迹理论中忽略森林资源能够
提供包括固碳效益在内的多种生态效益的计算方法是不合理的 ∀
u 森林作为化石能源用地供给的计算方法
森林具有强大的 ≤’u 吸收功能 ∀因此 o应当采取恰当的方法 o将全部森林k包括用于生产木材的l折算
为化石能源用地供给 o以便充分反映天然森林资源和用以改善生态环境的人工林生产在环境保护和恢复方
面的积极作用 ∀
211 生态足迹的一般计算方法
本文计算 ussv年的能源生态足迹 o主要是与第 y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数据对应进行分析 ∀
生态足迹总的计算公式为 }∞ƒ € Εϕ Ει ρϕ
k Πι n Ιι p Ειl
kΨι ≅ Νl o其中 o∞ƒ }人均生态足迹 o ι }消费类型 oϕ}
土地类型 oρϕ }第 ϕ类土地的均衡因子 oΠι !Ιι !Ει }分别为第 ι种消费项目的年生产量 !进口量和出口量 oΨι }
生物生产性土地生产第 ι种消费项目的年平均产量 o Ν}人口数 ∀
生态足迹考虑的是生态环境的需求 o与之对应的是生态供给即生态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 }
tu 第 |期 朱永杰等 }中国森林提供化石能源用地的定量研究
∞≤ € αϕ ≅ ρϕ ≅ ψϕ o其中 o∞≤ }人均生态承载力 o αϕ }第 ϕ种土地的人均生物生产面积 oψϕ }第 ϕ种土地的产量因
子 ∀生态足迹理论是将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比较 o如果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即出现生态赤字 o相反称
为生态盈余 ∀
312 能源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
能源生态足迹主要是指为了吸收这些能源生产和消费所产生的 ≤’u 所需要的森林面积 ∀在表 t中的世
界平均能源足迹和均衡因子来自于 ussw年的5生命地球报告6k«·³}ΠΠººº q³¤±§¤q²µªΠ±¨ º¶p ©¤¦·¶Π³∏¥¯¬¦¤·¬²±¶Π
¬¯√¬±ªp ³¯¤±¨ ·p µ¨³²µ·Π¬±§¨¬q¦©°l o能源消费数据来自于 ussx年的5中国统计年鉴6k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 o
ussxl ∀其中 o化石能源足迹指的是只考虑占用林地资源的能源比如煤炭 !石油 o而不包括水电 !核电或者生物
能源 ∀由于目前有关研究文献都将能源用地的供给以 s计算 o所以化石能源足迹其实就是化石能源生态赤字 ∀
表 1 2003 年中国能源生态足迹 ≠
Ταβ .1 Ενεργψφοοτπριντ οφ Χηινα ιν 2003
能源种类
∞±¨ µª¼·¼³¨
世界平均能源足迹
 ¤¨± ∞∞ƒ ¬± º²µ¯§Π
kŠ#«°pul
人均能源消费
∞±¨ µª¼ ¦²±¶∏°³·¬²± ³¨µ
¦¤³¬·¤ΠŠ
土地类别及均衡因子
¤±§·¼³¨ ¤±§
¨´ ∏¬√¤¯ ±¨¦¨ ©¤¦·²µ
人均能源足迹
∞∞ƒ ³¨µ¦¤³¬·¤Πª«°u
人均化石能源足迹
ƒ²¶¶¬¯ ∞ƒƒ ³¨µ
¦¤³¬·¤Πª«°u
煤 ≤²¤¯ xx uy1usz x 林地 ƒ²µ¨¶·¯¤±§ t1vx s1ywv v s1{ux {
石油 ’¬¯ zt {1{ss w 林地 ƒ²µ¨¶·¯¤±§ s1tyz v
天然气 ‘¤·∏µ¤¯ ª¤¶ |v t1swy z 林地 ƒ²µ¨¶·¯¤±§ s1stx u
水电 ‹¼§µ²¨ ¯¨ ¦·µ¬¦¬·¼ t sss u1ztv { 耕地 °¯ ²º ¤¯±§ u1tt s1ssx z
≠ ∞ƒƒ }∞±¨ µª¼©²²·³µ¬±·²µ ±¨¨ µª¼ ¦¨²¯²ª¬¦¤¯ ©²²·³µ¬±·q下同 ׫¨ ¶¤°¨¥¨ ²¯º q
根据 ussy年的5生命地球报告6k«·³}ΠΠººº q³¤±§¤q²µªΠ±¨ º¶p ©¤¦·¶Π³∏¥¯¬¦¤·¬²±¶Π¯¬√¬±ªp ³¯¤±¨ ·p µ¨³²µ·Π¬±§¨¬q
¦©°l o中国总人均生态足迹为 t1y ª«°u o从表 t可以看出 oussv年中国的人均化石能源足迹为 s1{ux { ª«°u o
化石能源足迹约占全部生态足迹的 xu h ∀
213 中国森林提供的化石能源用地承载力
由于林地树种不同 o生物生长量不同 o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 o需要用单位面积的产量k森林蓄积l因子进
行均衡处理 ∀单位面积产量因子为特定地区单位面积某产品的产量与世界平均产量的比值 ∀森林的产量为
特定地区单位面积蓄积量与世界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的比值 o参考 ussw年的5生命地球报告6k«·³}ΠΠººº q
³¤±§¤q²µªΠ±¨ º¶p ©¤¦·¶Π³∏¥¯¬¦¤·¬²±¶Π¯¬√¬±ªp ³¯¤±¨ ·p µ¨³²µ·Π¬±§¨¬q¦©°l o中国的林地产量因子取为 s1|t ∀有关中国森
林资源的数据来自于全国第 y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kt||| ) ussv年l资料 ∀
在计算全国及部分省区的化石能源足迹时 o使用的是 ussv年全年的化石能源总消费 o这些数据来自于
5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6k中国统计出版社 oussxl o由于数据所限 o没有考虑工业品的携带能源及贸
易调整 ∀表 u中化石能源承载力是用森林面积用来计算的 o而化石能源承载潜力是用全部的林业用地来计
算的 ∀由于西藏 !台湾 !香港 !澳门缺少化石能源消费数据 o所以无法计算 ∀
计算结果表明 o全国森林能够提供固碳作用的林地等量面积为人均 s1tyy v ª«°u o约占同时期全部化石
能源足迹的 us h o如果全部的林业用地都能恢复森林 o所能够提供的化石能源承载力可以达到目前化石能
源足迹水平的 vv h ∀根据 ussy 年的5生命地球报告6k«·³}ΠΠººº q³¤±§¤q²µªΠ±¨ º¶p ©¤¦·¶Π³∏¥¯¬¦¤·¬²±¶Π¯¬√¬±ªp
³¯¤±¨ ·p µ¨³²µ·Π¬±§¨¬q¦©°l oussv年中国的生态赤字为 s1{ ª«°u o这样的计算结果忽略了现有森林在提供能源用
地供给方面可以减少约 us h的生态赤字 ∀分省k区 !市l的分析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 o具体分析结果见图 t ∀
从图 t可以看出 o如果将森林列为能源用地 o则各省k区 !市l的生态赤字都可以得到降低 o其中海南省最
为明显 o其森林承载力是化石能源足迹的 u1v倍 o林地承载潜力是化石能源足迹的 u1y倍 o参考其他文献k徐
中民等 oussy ~符国基 oussxl对海南省的生态足迹的计算 o海南省的生态赤字约在 s1x ∗ s1z之间 ∀这意味
着 o由于海南省人均森林面积达到 t «°u 以上 o森林覆盖率达到 w{ h o而且年人均化石能源消费远低于全国
平均水平k全国为每人每年 t1uv·o海南为每人每年 s1{ ·o折算为标准煤l o所以海南省其实是处于生态盈余
状态下的 ∀
v 结论与建议
311 现有森林资源在提供化石能用地方面的能力
中国现有的森林资源提供了人均约 s1tz ª«°u 的化石能源用地承载力 o为同期能源生态足迹的 us h ∀
uu 林 业 科 学 ww卷
表 2 2003 年中国森林提供化石能源用地计算表 ≠
Ταβ .2 Τηε δατα χαλχυλατιον οφ Χηινα. σφορεστ φορ φοσσιλλανδ ιν 2003
地区
• ª¨¬²±¶
林业用地
ƒ²µ¨¶·¯¤±§Π
tsw «°u
森林面积
ƒ²µ¨¶·¤µ¨¤Π
tsw «°u
人均化石能源足迹
ƒ²¶¶¬¯ ∞∞ƒ ³¨µ¦¤³¬·¤Π
ª«°u
人均森林承载力
ƒ²µ¨¶·¯¤±§∞≤≤ ·² ∞∞ƒ
³¨µ¦¤³¬·¤Πª«°u
林地承载潜力
ƒ²µ¨¶·¯¤±§³²·¨±·¬¤¯ ∞≤≤ ·²
∞∞ƒ ³¨µ¦¤³¬·¤Πª«°u
全国 ײ·¤¯  u{ w|u1xy tz w|s1|u s1{ux { s1tyy v s1uzs |
北京 …¨ ¬­¬±ª |z1u| vz1{{ u1s{y | s1twy t s1vzx w
天津 ׬¤±­¬± tv1ww |1vx u1tsw s s1sux t s1svy v
河北 ‹ ¥¨¨¬ yuw1xx vu{1{v t1uyu z s1s|y v s1t{u {
山西 ≥«¤±¬¬ y|s1|w us{1t| u1tx{ x s1s|z s1vuu u
内蒙古 Œ±±¨ µ°²±ª²¯¬¤ w wsw1yt u sxs1yz t1zu{ w s1vtz w s1y{t {
辽宁 ¬¤²±¬±ª yvw1v| w{s1xv t1yzx s s1twv { s1t{| |
吉林 ¬¯¬± {sx1xz zus1tu s1|u{ | s1uss x s1uuw v
黑龙江 ‹ ¬¨¯²±ª­¬¤±ª u suy1xs t z|z1xs t1syz y s1uww v s1uzx w
上海 ≥«¤±ª«¤¬ u1ux t1{| v1tw{ v s1txu w s1t{x t
江苏 ¬¤±ª¶∏ ||1{{ zz1wt s1||t z s1syz w s1s{y y
浙江 «¨­¬¤±ª yxw1z| xxv1|u t1tuv w s1uut x s1uyt z
安徽 „±«∏¬ wtu1vu vvt1|| s1y{x x s1t{z | s1uvv u
福建 ƒ∏­¬¤± |s{1sz zyw1|w s1yzy v s1vx{ x s1wux x
江西 ¬¤±ª¬¬ t sww1y| |vt1v| s1wx{ w s1uyt v s1u|v u
山东 ≥«¤±§²±ª u{x1yw usw1yw s1|z| { s1s|v t s1tu| |
河南 ‹ ±¨¤± u|y1wt uzs1vs s1uv| { s1ttu | s1tuv {
湖北 ‹∏¥¨¬ zyy1ss w|z1xx s1zwv y s1s|t w s1tws z
湖南 ‹∏±¤± t tzt1wu {ys1z| s1xuw z s1t|v w s1uyv t
广东 Š∏¤±ª§²±ª t sw{1tw {uz1ss s1zv{ w s1ttv { s1tww u
广西 Š∏¤±ª¬¬ t vyy1wu {|v1{v s1vzv y s1tzw y s1uyz s
海南 ‹¤¬±¤± t|w1wz tyy1yy s1wyt w t1svz x t1uts x
重庆 ≤«²±ª´¬±ª vyy1{w t{v1t{ s1w|s u s1szv x s1twz v
四川 ≥«¬¦«∏¤± u uyy1su t wyw1vw s1xst v s1ts| y s1ty| z
贵州 Š∏¬½«²∏ zyt1{v zyt1{v s1zx{ y s1tsx y s1tsx y
云南 ≠∏±±¤± u wuw1zy t xys1sv s1w{y { s1uyv z s1ws| |
陕西 ≥«¤¤±¬¬ t szt1{z yzs1v| s1zsw x s1ttw x s1t{v t
甘肃 Š¤±¶∏ zwx1xx u||1yv s1zzu u s1tt| | s1u|{ w
青海 ±¬±ª«¤¬ xxy1u{ vtz1us s1zuz v s1szy { s1tvw y
宁夏 ‘¬±ª¬¬¤ ttx1vw ws1vy t1zzt x s1usu | s1xz| w
新疆 ÷¬±­¬¤±ª ys{1vy w{w1sz t1u{u | s1ttt y s1tws v
≠ ∞≤≤ }∞¦²¯²ª¬¦¤¯ ¦¤±¼¬±ª¦¤³¤¦¬·¼q下同 ׫¨ ¶¤°¨¥¨ ²¯º q 全国数据未包括西藏 !台湾 !香港 !澳门 ∀ ׫¨ §¤·¤²©·²·¤¯ ¥¤µµ¬±ª×¬¥¨·oפ¬º¤±o
‹²±ª®²±ª¤±§ ¤¦¤²q
由于各省经济发展不平衡 o特别是经济发达 !人口密集 !森林资源比较少的地区 o如北京 !上海 !天津 !浙江 !辽
宁 !宁夏 o能源生态足迹较大 ~而在水电资源比较丰富 !化石能源消耗比较少 !森林资源比较多的地区 o如河
南 !云南 !海南能源足迹较小k由于河南省的能源消费中 o有大约 wy h的水电 o而水电的能源用地是以耕地来
计算 o所以其化石能源足迹也比较小l ∀
312 中国林业在提供化石能源用地供给的潜力
根据第 y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数据 o中国的林业用地为 u1{w| uxy 亿 «°u o约占全部国土面积的
u|1x h o但是现有的森林覆盖率只有 t{ h o而且包括木材在内的林地生物产出量还不高 ∀这表明 o我国在改
善生态环境 !降低生态赤字方面还有着巨大的潜力 ∀中国林业应该继续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 o加强天然林
资源的管理 o减少天然林的采伐 o同时提高人工林资源的造林数量和质量 o增加生物生长量 o争取将森林承载
潜力转化为现实的承载能力 o在创造巨大生态效益的同时 o也产生经济效益 ∀
计算表明 o通过林业部门和全社会的努力 o如果中国的林业用地面积能够全部或者绝大部分进行造林 o
并进行妥善地保护 o就能够提供人均大约 s1uz «°u 的林地面积用于吸收 ≤’u o中国的生态环境将会得到更大
的改善 ∀实际上森林在吸收 ≤’u 的同时 o还提供了缓解总悬浮颗粒物k×≥°l !降尘 o吸收 ≤’等方面的生态效
益 o本文并没有将这些效益进行具体计算 ∀还需要指出的是 }本文中所采用的中国的林地产量因子 s1|t是
生态足迹方法中通用的 !一个比较粗略的折算因子 o林种 !树种 !蓄积量等都会影响森林吸收 ≤’u 的能力 ∀
vu 第 |期 朱永杰等 }中国森林提供化石能源用地的定量研究
图 t 各省k区l化石能源足迹 !森林承载力及林地承载力潜力的对比数量分析
ƒ¬ªqt ׫¨ ¦²°³¤µ¤·¬√¨ ¤±¤¯¼¶¬¶¬± ∏´¤±·¬·¼©²µ©²¶¶¬¯ ∞∞ƒ o©²µ¨¶·¯¤±§∞≤≤ ·² ∞∞ƒ
¤±§©²µ¨¶·¯¤±§³²·¨±·¬¤¯ ∞≤≤ ·² ∞∞ƒ ¬± ³µ²√¬±¦¬¤¯ ¯¨ √¨ ¯
313 建议
对于将森林资源作为吸收 ≤’u 的能源用地 o本文的研究还是比较初步的 ∀这个分析角度一方面对生态
足迹的计算有着重要的修正作用 o另一方面 o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问题的研究中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我国对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研究已经开展了很多年 o对建立公共补偿机制和森林资源涵养和保护水源的补偿
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o并推进了相关补偿政策和措施的实施 o但是对于森林固碳作用的生态效益补偿
机制问题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取得明显进展 ∀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 o对化石能源用地的研究有助于推进经济发达地区通过建立碳补偿机制 o投资经济不
发达地区的林业建设 o缓解森林培育期间资金 !技术 !管理等供给不足问题 o增加森林资源供给 o推进经济和
环境的整体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
wu 林 业 科 学 ww卷
参 考 文 献
陈 敏 o王如松 o张丽君 o等 qussy1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设的国际进展 q应用生态学报 otzkvl }wuw p wu{ q
符国基 qussy1 海南生态省生态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 ) ) ) 生态足迹方法的应用 q农业现代化研究 ouzktl }tv p tx q
胡小飞 o代力民 o陈伏生 o等 qussy1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延边林区可持续发展评价 q生态学杂志 ouxkul }tu| p tvw q
徐中民 o张志强 qusss1 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的几种新方法评价 q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otskul }ys p yw q
徐中民 o程国栋 o张志强 qussy1 生态足迹方法的理论解析 q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otykyl }zv p z{ q
杨洪晓 o吴 波 o张金屯 o等 qussx1 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和碳储量研究进展 q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owtkul }tzu p tzz q
张 芳 o徐伟锋 o李光明 o等 qussy1 上海市 ussv年阻击与生态承载力分析 q同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ovwktl }{s p {w q
张 颖 qussy1 北京是生态足迹变化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 q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oykwl }wz p xx q
张丽君 qussw1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设的国际进展 q国土资源情报 okwl }tt q
张志强 o徐中民 o程国栋 qusss1 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模型 q生态经济 ots }{ p ts q
章 鸣 o叶艳妹 qussw1 杭州生态阻击计算与分析 q中国土地科学 ot{kwl }ux p vs q
中国统计出版社 qussx q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q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q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 qussx q中国统计年鉴 q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q
• ¨¨¶ • ∞qt||u1 ∞¦²¯²ª¬¦¤¯ ©²²·³µ¬±·¤±§¤³³µ²³µ¬¤·¨§¦¤µµ¼¬±ª¦¤³¤¦¬·¼}º«¤·∏µ¥¤± ¦¨²±²°¬¦¯¨ ¤√¨ ¶²∏·q∞±√¬µ²±°¨ ±·¤±§˜µ¥¤±¬½¤·¬²±owkul }vw p wx q
• ¤¦®¨µ±¤ª¨¯  o • ¨¨¶ • ∞qt||y1 ’∏µ ¦¨²¯²ª¬¦¤¯ ©²²·³µ¬±·}µ¨§∏¦¬±ª«∏°¤±¬°³¤¦·²± ¤¨µ·«oŠ¤¥µ¬§²Œ¶¯¤±§q… ≤ ≤¤±¤§¤} ‘¨º ≥²¦¬¨·¼ °∏¥¯¬¶«¨µ¶oyt p {v q
• ¤¦®¨µ±¤ª¨¯  o • ¨¨¶ • ∞qt||z1 °¨ µ¦¨³·∏¤¯ ¤±§¶·µ∏¦·∏µ¨ ¥¤µµ¬¨µ¶·²¬±√¨ ¶·¬±ª¬± ±¤·∏µ¨ ¦¤³¬·¤¯ } ¦¨²±²°¬¦¶©µ²° ¤± ¦¨²¯²ª¬¦¤¯ ©²²·³µ¬±·³¨µ¶³¨¦·¬√¨ q∞¦²¯²ª¬¦¤¯
∞¦²±²°¬¦¶ous }v p uw q
k责任编辑 石红青l
欢迎订阅 uss|年5北京林业大学学报6
k美国5工程索引6k∞¬l收录期刊l
5北京林业大学学报6是教育部主管 !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林学与森林生物学学术期刊 ∀该刊是中
文核心期刊 !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0和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
库统计源期刊0 ∀ussv年5北京林业大学学报6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oussx年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
奖百种重点期刊 oussy年获/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0奖 ∀
连续收录5北京林业大学学报6的著名检索期刊和数据库有 }美国工程索引k∞¬l !美国5化学文摘6k≤„l !
俄罗斯5文摘杂志6k„l !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0数据库k≤„…Œl !英国5动物学记录6k• l !中国
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k≤≥×°≤⁄l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5中国学术期刊文摘6 !5中国生物学文摘6 !中国林业
科技文献数据库等 ∀
为保持学科特色 o该刊重点报道以林木遗传育种学 !森林培育学 !森林经理学 !森林生态学 !树木生理学 !
森林土壤学 !森林植物学 !森林保护学 !自然保护区学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森林工
程 !木材科学与技术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 !其他学科在林学上的应用等方面的论文 ∀
5北京林业大学学报6为双月刊 o大 ty开本 otys页左右 o单月月底出版 ∀每期定价 xs元 ∀各地邮局发
行 o邮发代号 }{u p vsw ∀国内统一刊号 }≤‘tt p t|vuΠ≥ ∀如当地邮局订阅不便或错过征订时间 o也可直接汇
款向本刊编辑部订阅 ∀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 vx号5北京林业大学学报6编辑部
邮编 }tsss{v 发行电话 }sts p yuvv{v|z 联系人 }刘大林
发行电子信箱 }¯¬∏§¤¯¬±ƒ ¥­©∏q¨§∏q¦±
网址 }«·³}ΠΠººº q¥­©∏­²∏µ±¤¯ q¦±Π
xu 第 |期 朱永杰等 }中国森林提供化石能源用地的定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