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是某地区生产消费的粮食和纤维、维持能源消费以及建筑用地的总和。应用生态足迹分析,共和县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供给12hm2 ,即生态承载力值为1.056hm2。该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662hm2 与生态承载力比较,生态赤字0.606hm2 。共和县荒漠化发展是生态足迹扩大的结果之一,另一方面荒漠化扩张减小了共和县的生态承载力,因此荒漠化发展对共和县生态赤字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提出共和县减少生态赤字,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政策措施。引入产量因子的地区修正因子,使Wackernagel因子更符合中国不同地区的实际。
Footprint framework offers a natural capital appraisal for nations with which human demands can be compared with natures available supply for human use.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compares renewable natural resources consumption with natures biologically productive capacity. A countys footprint is the total area required to produced the food and fibres that county consumes, sustain it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give space for its infrastructure. In the case of Gonghe County of Qinhai Province, the average citizen occupies 1.662 hm2 of biologically productive space, while there is 1.056 hm2 available, the national ecological deficit is 0.606 hm2 per person. Desertification is a double_bind of ecological deficit for both the result of footprint expansion and the lost of biologically productive capacity. Using the range of economic and regulatory instruments available, government policies can reduced the ecological deficit by addressing the four issues. Without any doubt, the calculations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are still characterized by many limitations. One is the data source. 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may not be complete and consistent among countries or over time. The accuracy of the assessment would profit from more detailed productivity assessments, particularly for animal products and forests. Methodologically, the assessments could be made more complete by including the ecological spaces used for freshwater use, the absorption of still left out waste products and contaminants.
全 文 :第 wt卷 第 v期
u s s x年 x 月
林 业 科 学
≥≤∞× ≥∂ ∞ ≥≤∞
∂²¯1wt o²1v
¤¼ou s s x
生态足迹理论在青海省共和县荒漠化
自然资本核算中的应用 3
王学全 卢 琦
k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中国防治荒漠化研究和发展中心 北京 tsss|tl
摘 要 } 生态足迹是某地区生产消费的粮食和纤维 !维持能源消费以及建筑用地的总和 ∀应用生态足迹分析 o共
和县 ussu年人均生态足迹供给 t1sxy «°u o即生态承载力阈值为 t1sxy «°u ∀该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为 t1yyu «°u o
与生态承载力比较 o生态赤字 s1ysy «°u ∀共和县荒漠化发展是生态足迹扩大的结果之一 o另一方面荒漠化扩张减
小了共和县的生态承载力 o因此荒漠化发展对共和县生态赤字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 ∀提出共和县减少生态赤字 o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政策措施 ∀引入产量因子的地区修正因子 o使 • ¤¦®¨µ±¤ª¨¯因子更符合中国不同地区的实际 ∀
关键词 }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共和县 ~荒漠化
中图分类号 }ƒvsz1u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xlsv p sstu p sz
收稿日期 }ussv p tu p ts ∀
基金项目 }国家/十五0攻关kusss
xtzs|l项目资助内容 ∀
3 卢琦为通讯作者 ∀加拿大林务局太平洋林业中心经济学家王森博士审阅本文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 o特致谢意 ∀
Νατυραλ Χαπιταλ Αχχουντινγ ωιτη τηε Εχολογιχαλ Φοοτπριντ Χονχεπτ ιν Γονγηε
Χουντψ ασ α ∆εσερτιφιχατιον Αρεαo Θινγηαι Προϖινχε
• ¤±ª÷∏¨ ∏´¤± ∏±¬
k Ρεσεαρχη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Φορεστρψo Χεντρε ον Χοµβατινγ ∆εσερτιφιχατιον oΧΑΦ Βειϕινγtsss|tl
Αβστραχτ } ƒ²²·³µ¬±·©µ¤°¨ º²µ®²©©¨µ¶¤±¤·∏µ¤¯ ¦¤³¬·¤¯ ¤³³µ¤¬¶¤¯ ©²µ±¤·¬²±¶º¬·«º«¬¦««∏°¤± §¨ °¤±§¶¦¤± ¥¨ ¦²°³¤µ¨§º¬·«
±¤·∏µ¨π¶¤√¤¬¯¤¥¯¨¶∏³³¯¼©²µ«∏°¤±∏¶¨ q׫¨ ¦¨²¯²ª¬¦¤¯ ©²²·³µ¬±·¦²°³¤µ¨¶µ¨±¨ º¤¥¯¨±¤·∏µ¤¯ µ¨¶²∏µ¦¨¶¦²±¶∏°³·¬²± º¬·«±¤·∏µ¨π¶
¥¬²¯²ª¬¦¤¯ ¼¯ ³µ²§∏¦·¬√¨ ¦¤³¤¦¬·¼q ¦²∏±·¼π¶©²²·³µ¬±·¬¶·«¨ ·²·¤¯ ¤µ¨¤ µ¨ ∏´¬µ¨§·² ³µ²§∏¦¨§·«¨ ©²²§¤±§©¬¥µ¨¶·«¤·¦²∏±·¼
¦²±¶∏°¨ ¶o¶∏¶·¤¬± ¬·¶ ±¨¨ µª¼ ¦²±¶∏°³·¬²±o ¤±§ ª¬√¨ ¶³¤¦¨ ©²µ¬·¶¬±©µ¤¶·µ∏¦·∏µ¨ q± ·«¨ ¦¤¶¨ ²© ²±ª«¨ ≤²∏±·¼ ²© ±¬±«¤¬
°µ²√¬±¦¨ o·«¨ ¤√¨ µ¤ª¨ ¦¬·¬½¨ ± ²¦¦∏³¬¨¶t1yyu «°u ²© ¥¬²¯²ª¬¦¤¯ ¼¯ ³µ²§∏¦·¬√¨ ¶³¤¦¨ o º«¬¯¨ ·«¨µ¨ ¬¶t1sxy «°u ¤√¤¬¯¤¥¯¨o·«¨
±¤·¬²±¤¯ ¦¨²¯²ª¬¦¤¯ §¨©¬¦¬·¬¶s1ysy «°u ³¨µ³¨µ¶²±q ⁄¨ ¶¨µ·¬©¬¦¤·¬²±¬¶¤§²∏¥¯ p¨¥¬±§²© ¦¨²¯²ª¬¦¤¯ §¨©¬¦¬·©²µ¥²·«·«¨ µ¨¶∏¯·²©
©²²·³µ¬±·¨¬³¤±¶¬²± ¤±§·«¨ ²¯¶·²© ¥¬²¯²ª¬¦¤¯ ¼¯ ³µ²§∏¦·¬√¨ ¦¤³¤¦¬·¼q ¶¬±ª·«¨ µ¤±ª¨ ²© ¦¨²±²°¬¦¤±§µ¨ª∏¯¤·²µ¼ ¬±¶·µ∏°¨ ±·¶
¤√¤¬¯¤¥¯ o¨ ª²√¨ µ±°¨ ±·³²¯¬¦¬¨¶¦¤± µ¨§∏¦¨§·«¨ ¦¨²¯²ª¬¦¤¯ §¨©¬¦¬·¥¼ ¤§§µ¨¶¶¬±ª·«¨ ©²∏µ¬¶¶∏¨¶q •¬·«²∏·¤±¼ §²∏¥·o·«¨
¦¤¯¦∏¯¤·¬²±¶³µ¨¶¨±·¨§¬±·«¬¶¶·∏§¼ ¤µ¨ ¶·¬¯¯ ¦«¤µ¤¦·¨µ¬½¨ §¥¼ °¤±¼ ¬¯°¬·¤·¬²±¶q±¨ ¬¶·«¨ §¤·¤¶²∏µ¦¨ q±¬·¨§±¤·¬²±¶¶·¤·¬¶·¬¦¶
°¤¼ ±²·¥¨ ¦²°³¯ ·¨¨¤±§¦²±¶¬¶·¨±·¤°²±ª¦²∏±·µ¬¨¶²µ²√¨ µ·¬°¨ q׫¨ ¤¦¦∏µ¤¦¼²©·«¨ ¤¶¶¨¶¶°¨ ±·º²∏¯§³µ²©¬·©µ²° °²µ¨ §¨·¤¬¯¨ §
³µ²§∏¦·¬√¬·¼ ¤¶¶¨¶¶°¨ ±·¶o³¤µ·¬¦∏¯¤µ¯¼ ©²µ¤±¬°¤¯ ³µ²§∏¦·¶¤±§©²µ¨¶·¶q ·¨«²§²¯²ª¬¦¤¯ ¼¯o·«¨ ¤¶¶¨¶¶°¨ ±·¶¦²∏¯§¥¨ °¤§¨ °²µ¨
¦²°³¯ ·¨¨ ¥¼ ¬±¦¯∏§¬±ª·«¨ ¦¨²¯²ª¬¦¤¯ ¶³¤¦¨¶ ∏¶¨§©²µ©µ¨¶«º¤·¨µ∏¶¨ o·«¨ ¤¥¶²µ³·¬²± ²© ¶·¬¯¯ ¯¨©·²∏·º¤¶·¨ ³µ²§∏¦·¶¤±§
¦²±·¤°¬±¤±·¶q
Κεψ ωορδσ} ¦¨²¯²ª¬¦¤¯ ©²²·³µ¬±·~¥¬²¯²ª¬¦¤¯ ¼¯ ³µ²§∏¦·¬√¨ ¦¤³¤¦¬·¼~²±ª«¨ ≤²∏±·¼~§¨¶¨µ·¬©¬¦¤·¬²±
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价方法研究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人类社会要取得发展的可持续
性 o就必须维持自然资产的存量及其可持续利用 ∀关于自然对人类承载力的研究可以追溯到 uss年前 o马尔
萨斯ktz|{l发表了著名的人口原理 o描述了受限于食物增长的人口增长模型k¨¬¶¬±ª¨µετ αλqot||yl o这个观
点直接影响着后来的人类学和生态学 o成为承载力研究的开端 ∀上世纪 ys年代以来可持续测度取得明显进
展k§∏°ot||w ~²¯§µ¨± ετ αλqot|zw ~• «¬·¤®¨µot|zxl o|s年代出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k≤²¶·¤±½¤ ετ
αλqot||zl及生态足迹概念k • ¤¦®¨µ±¤ª¨¯ ετ αλqot||y ~t||zl o这些指标表示方法不同 o但它们目标相同 o即量化
从而减少人类对自然的利用 ∀
量化可持续指标的第一步是在全球或国家内核算其自然资本及其利用 ∀生态足迹用来比较可更新自然
资源消费与自然生态生产能力 ∀任何已知人口k个人 !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l的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所
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总面积 o包括陆地和水域
k • ¤¦®¨µ±¤ª¨¯ ετ αλqot||yl ∀
• ¤¦®¨µ±¤ª¨¯等在提出生态足迹概念 !指标及计算方法的同时 o应用生态足迹指标对世界上 xu个国家和
地区 t||z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研究 o结果表明只有 tu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低于全球人
均生态承载力 ∀世界自然基金k • • ƒl出版的 ussu地球生存报告披露了 t|||年全球 twy个国家的生态足
迹 ∀t|||年全球生态足迹是 tvz亿 «°u o亦即每人 u1u{地球公顷 o地球公顷是地球平均生态生产力 o生态承
载力每人 t1|地球公顷 ∀中国生态足迹 t1xw地球公顷 o生态承载力 t1sw地球公顷 ∀
共和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 o三江源黄河上游 o龙羊峡水库库区 ∀既是农牧交错地区 o也是青海省主
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天然草场不仅受气候因子等自然因素制约 o而且受草地载畜量等人为因素的干扰 ∀
更重要的是 o共和县是中国自然生态的极端脆弱区 o面临一系列的生态破坏及退化问题 o是青海省荒漠化发
展严重地区 ∀研究共和县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 !人类生存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压力 o衡量共和县发展的可持续
性状况 o采取措施提高生态承载力 o减少生态足迹 o使当地经济活动与生态承载能力相适应 o是区域社会经济
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o对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
t 生态足迹指标理论及计算方法
生态足迹模型中使用生物生产型面积的类型及其均衡化处理 ∀在生态足迹指标计算中 o各种资源和能
源消费项目被折算为耕地 !草场 !林地 !建筑用地 !化石能源土地和海洋k水域l等 y种生物生产面积类型 ∀耕
地是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面积类型 o提供了人类所利用的大部分生物量 ∀草场的生产能力比耕地要低得多 o
而从植物转化为动物生物量使人类损失了大约 ts h的生物量k • ¤¦®¨µ±¤ª¨¯ ετ αλqot|||l ∀由于人类对森林资
源的过度开发 o全世界除了一些不能接近的热带丛林外 o现有林地的生物量生产能力大多较低 ∀化石能源土
地是人类应该留出用于吸收 ≤u 的土地 o但目前事实上人类并未留出这类土地 o出于生态经济研究的谨慎
性考虑 o在生态足迹的计算中 o考虑了 ≤u 吸收所需要的化石能源土地面积 ∀由于人类定居在最肥沃的土
壤上 o因此建筑用地面积的增加意味着生物生产量的损失 ∀海洋生物生产量的 |x h以上主要集中在约占全
球海洋面积 { h的海岸带 o并且目前海洋的生物生产量已接近最大 ∀
111 各种消费项目的人均生态足迹分量计算
计算公式 } Αι ΧιΠΨι k Πι n Ιι p ΕιlΠk Ψι ≅ Νl o式中 }ι为消费类型 ~Ψι 为 ι种消费世界平均产量k®ª#
«°pul ~Χι 为 ι种消费人均量 ~Αι 为第 ι种消费折算的人均占有的生物生产面积k人均生态足迹分量 o«°u#
¦¤³ptl ∀ Πι 为第 ι种消费年产量 oΙι 为第 ι种消费年进口量 oΕι 为第 ι种消费年出口量 oΝ为人口数 ∀
在计算煤 !焦炭 !燃料油 !原油 !汽油 !柴油和电力等能源消费项目的生态足迹时 o将这些能源消费转化为
化石能源土地面积 o也就是估计以化石能源消费同样的速率来构建自然资产所需要的土地面积 ∀
• ¤¦®¨µ±¤ª¨¯等kt||zl所确定的煤 !石油 !天然气和水电的全球平均土地产出率分别为 xx !zt !|v !t sss #
«°pu¤p t o据此可以将能源消费所消耗的热量折算成一定的化石能源土地面积 ∀电力千瓦时与热量折算系数
是根据每千瓦时耗煤 u|z ªo再根据每克煤发热量换算 ∀
112 生态足迹的计算
人均生态足迹k Ε© o«°u#¦¤³ptl为 } Ε© Ε ρϕΑι oϕ t ou ov o,y ∀式中 ρϕ为均衡因子 ∀在生态足迹需求计
算中 o由于 y类生物生产面积的生态生产力不同 o要将这些具有不同生态生产力的生物生产面积转化为具有
相同生态生产力的面积 o以汇总计算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 o需要对计算得到的各类生物生产面积乘以一个
均衡因子k¨´ ∏¬√¤¯ ±¨¦¨ ©¤¦·²µl o某类生物生产面积的均衡因子等于全球该类生物生产面积的平均生态生产力
除全球所有各类生物生产面积的平均生态生产力 ∀均衡因子是把特种土地面积转换成具有全球平均生态生
产力的面积 ∀由于不同生态系统的相对生产力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o均衡因子每年变化 o但所有国家都用
一套均衡因子 ∀目前国内一般采用固定值 o即 }耕地 !建筑用地为 u1{ o森林 !化石能源土地为 t1t o草地为
vt 第 v期 王学全等 }生态足迹理论在青海省共和县荒漠化自然资本核算中的应用
s1x o海洋为 s1u k • ¤¦®¨µ±¤ª¨¯ ετ αλqot||zl ∀
区域总人口的生态足迹 Ε Ε© Ν ≅ Ε© ∀
113 生态承载力(生物承载力)的计算
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禀赋不同 o不仅单位面积耕地 !草地 !林地 !建筑用地 !海洋k水域l等的生态
生产能力差异很大 o而且单位面积同类型生物生产面积的生态生产力也差异很大 ∀因此 o不同国家和地区同
类生物生产土地的实际面积是不能进行直接对比的 o某类生物生产面积所代表的局地产量与世界平均产量
的差异用/产量因子0k¼¬¨ §¯©¤¦·²µl表示 ∀某个国家或地区某类土地的产量因子是其平均生产力与世界同类
土地的平均生产力的比率 o将现有的耕地 !牧地 !林地 !建筑地 !海洋等物理空间的面积乘以相应的均衡因子
和当地的产量因子 o就可以得到带有世界平均产量的世界平均生态空间面积 ) ) ) 生态承载力k • ¤¦®¨µ±¤ª¨¯
ετ αλqot||z ~t|||l ∀出于谨慎考虑 o在生态承载力计算时应扣除 tu h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 ∀
人均生态承载力k Ε¦ o«°u#¦¤³ptl } Ε¦ αϕρϕψϕ oϕ t ou ov o,y ∀式中 αϕ为人均生物生产面积 oψϕ为产量
因子 ∀
区域生态承载力 Ε Ε¦ Ν ≅ Ε¦ ∀
114 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
生态足迹指标将人类消费的资源和能源折算成全球统一 !具有同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 o以进行不同
区域的比较 ∀区域的生态足迹如果超过了区域所能提供的生态承载力 o就出现生态赤字 ~否则将表现为生态
盈余 ∀区域的生态赤字或盈余 o反映了区域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 ∀生态足迹的计算一般由生态足迹
的需求和能供给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k生态承载力lu部分组成 ∀
u 共和县生态足迹计算
共和县土地面积 tz us| ®°u o海拔 u {yy °∀北部是日月山隆起带及青海湖盆地 o中部是青海南山及山南
侧的共和盆地 o南部是鄂拉山区和黄河河谷 ∀由山区 !青海湖盆地 !共和盆地和黄河外流区 w部分组成 ∀
共和县 ussu年末人口 tt1||{万人 o牲畜 tsw1xt万头k只l o可利用草场面积 tut万 «°u o粮食作物播种面
积 v vss1x «°u o总产量 | tx|·o国内生产总值 {1v{s x亿元 o工业总产值 w1|vt t亿元 o农业总产值 t1zvt {亿
元 o其中畜牧业产值 t1uxt v亿元 o占农业总产值的 zu h o农业产值 u {|u万元 o占农业总产值的 ty h ∀畜牧
业是共和县主业 o基本上是以天然草场的不定点放牧牲畜为主要经营方式 ∀草场利用上有全年 !冬春和夏秋
草场 v个类型 o全年草场面积占草场总面积的 xv1y h o主要是定点游牧 ∀
在计算中使用 t||v年世界生物生产面积的平均水平作为标准k • ¤¦®¨µ±¤ª¨¯ ετ αλqot||z ~t|||l o以便于
进行比较 ∀具体计算使用联合国粮农组织计算的关于生物生产面积的平均的生物产量资料 o将共和县 ussu
年的消费转化为提供这消费需要的生物生产面积k表 t !ul ∀
表 1 共和县生态足迹计算生物资源账户
Ταβ . 1 Τηε εχολογιχαλφοοτπριντπσλεδγερ οφ τηε βιοτιχ ρεσουρχεσιν Γονγηε Χουντψ
分类 ≤¤·¨ª²µ¬¨¶ 全球平均产量¯ ²¥¤¯ ¤√¨ µ¤ª¨ ¼¬¨ §¯Πk®ª#«°pul
生物量
¬²p³µ²§∏¦·Π·
毛足迹
µ²¶¶©²²·³µ¬±·Π«°u
人均足迹
ƒ²²·³µ¬±·Πk«°u#¦¤³ptl
生产面积类型
¬²¯²ª¬¦¤¯ ³µ²§∏¦·¬√¨ ¤µ¨¤
小麦 • «¨ ¤· u zww x vuz t |wt1vv s1sty t{ 耕地 µ¤¥¯¨ ¤¯±§
蚕豆
µ²¤§¥¨¤± {xu y{{ {sz1xt s1ssy zv 耕地 µ¤¥¯¨ ¤¯±§
青稞 ¬¯¯ ·¨ u wtx |zy wsw1tw s1ssv vz 耕地 µ¤¥¯¨ ¤¯±§
药材
µ²²° ¥µ² t tzy ys xt1su s1sss wv 耕地 µ¤¥¯¨ ¤¯±§
玉米 ¤¬½¨ u zww ws1y tw1{s s1sss tu 耕地 µ¤¥¯¨ ¤¯±§
土豆 °²·¤·² tu ysz t xys tuv1zw s1sst sv 耕地 µ¤¥¯¨ ¤¯±§
豌豆 ≥²¼¤ t {xy ys{ vuz1x| s1ssu zv 耕地 µ¤¥¯¨ ¤¯±§
其他 ·«¨µ v {ss zss1y t{w1vz s1sst xw 耕地 µ¤¥¯¨ ¤¯±§
蔬菜 ∂ ª¨¨·¤¥¯¨ t{ sss tst{ xy1xy s1sss wz 耕地 µ¤¥¯¨ ¤¯±§
瓜类 ¨¯²± t{ sss ys1z v1vz s1sss sv 耕地 µ¤¥¯¨ ¤¯±§
油菜籽 ¤³¨ ¶¨ §¨ t {xy u x|x t v|{1tz s1stt yx 耕地 µ¤¥¯¨ ¤¯±§
胡麻籽 ƒ¯ ¤¬¶¨ §¨ t {xy ws1x ut1{u s1sss t{ 耕地 µ¤¥¯¨ ¤¯±§
葵花籽 ≥∏± ©¯²º µ¨¶¨ §¨¶ tw uyt ws1x u1{w s1sss su 耕地 µ¤¥¯¨ ¤¯±§
wt 林 业 科 学 wt卷
续表 t
分类 ≤¤·¨ª²µ¬¨¶ 全球平均产量¯ ²¥¤¯ ¤√¨ µ¤ª¨ ¼¬¨ §¯Πk®ª#«°pul
生物量
¬²p³µ²§∏¦·Π·
毛足迹
µ²¶¶©²²·³µ¬±·Π«°u
人均足迹
ƒ²²·³µ¬±·Πk«°u#¦¤³ptl
生产面积类型
¬²¯²ª¬¦¤¯ ³µ²§∏¦·¬√¨ ¤µ¨¤
甜菜
¨ ·¨ t{ sss |s1y x1sv s1sss sw 耕地 µ¤¥¯¨ ¤¯±§
花椒 °¨ ³³¨µ |wx s1u s1ut s 耕地 µ¤¥¯¨ ¤¯±§
水果 ƒµ∏¬· t{ sss vsy tz s1sss tw 耕地 µ¤¥¯¨ ¤¯±§
木材 • ²²§ t tss tss s1sss {v 耕地 µ¤¥¯¨ ¤¯±§
猪肉 °²µ® vv {sy uw wuw1uw s1usv xz 牧草地 °¤¶·∏µ¨
牛肉
¨ ©¨ vv t xtx wx |s|1s| s1v{u yw 牧草地 °¤¶·∏µ¨
羊肉 ∏·²± vv y tsv t{w |v|1v| t1xwt wu 牧草地 °¤¶·∏µ¨
山羊毛 ²¤·©∏µ tx wss uy yyy1yz s1uuu uy 牧草地 °¤¶·∏µ¨
绵羊毛 ≥«¨ ³¨©∏µ tx zt{ wz {yy1yz s1v|{ |y 牧草地 °¤¶·∏µ¨
山羊绒 ≤¤¶«° µ¨¨ tx wt1u u zwy1yz s1suu {| 牧草地 °¤¶·∏µ¨
鲜鸡蛋 ∞ªª wss ts ux s1sss ut 牧草地 °¤¶·∏µ¨
牛奶 ¬¯® xsu y xvz tv sut1|t s1ts{ xv 牧草地 °¤¶·∏µ¨
水产品产量 ∏´¤·¬¦³µ²§∏¦· u| t sss vw w{u1zy s1u{z ws 水域 • ¤·¨µ¤µ¨¤
表 2 生态足迹的能源部分账户
Ταβ . 2 Τηε εχολογιχαλφοοτπριντπσλεδγερ οφ ενεργψ χονσυµ πτιον
分类 ≤¤·¨ª²µ¬¨¶
全球平均能源足迹
¯ ²¥¤¯ ±¨¨ µª¼©²²·³µ¬±·
Πk#«°pul
折算系数
≤²±√¨ µ¶¬²± ¦²¨©©¬¦¬¨±·
Πk#·ptl
消费量
≤²±¶∏°³·¬²±
∏´¤±·¬·¼Π·
消费量
≤²±¶∏°³·¬²±
∏´¤±·¬·¼Π
人均足迹
ƒ²²·³µ¬±·
Πk«°u#¦¤³ptl
生产型面积类型
¬²2³µ²§∏¦·¬√¨ ¤µ¨¤
煤 ≤²¤¯ xx us1| x zzw tus yzy1y s1st{ u| 化石燃料 ƒ²¶¶¬¯ ±¨¨ µª¼ ¤¯±§
焦炭 ≤²®¨ xx u{1w uss1w x y|t1vy s1sss {y 化石燃料 ƒ²¶¶¬¯ ±¨¨ µª¼
液化石油气 ° zt xs1u tu{ y wux1y s1sss zx 化石燃料 ƒ²¶¶¬¯ ±¨¨ µª¼
原油 ≤µ∏§¨ ²¬¯ |v wt1{z tsz1y w xsx1utu s1sss ws 化石燃料 ƒ²¶¶¬¯ ±¨¨ µª¼
汽油 ¤¶²¯¬±¨ |v wv1tu t {|x1u {t zut1su s1ssz vu 化石燃料 ƒ²¶¶¬¯ ±¨¨ µª¼
柴油 ⁄¬¨¶¨¯²¬¯ |v wu1zt {uv vx txs1vv s1ssv tx 化石燃料 ƒ²¶¶¬¯ ±¨¨ µª¼
供热 ¤¨· t sss u|1vww t{ xu{1t|u s1sss ss 建筑用地
∏¬¯·2∏³¤µ¨¤
电力 ¼§µ²2¨¯ ¦¨·µ¬¦ ±¨¨ µª¼ t sss v1y x| uts utv txy s1sst z{ 建筑用地
∏¬¯·2∏³¤µ¨¤
表 3 共和县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平衡表
Ταβ . 3 Βαλανχε βετωεεν βιοχαπαχιτψ ανδ φοοτπριντ οφ Γονγηε Χουντψ «°u#¦¤³pt
生态足迹的需求 ⁄¨ °¤±§ 能供给的生态足迹 ≥∏³³¯¼
类型
≤¤·¨ª²µ¬¨¶
总面积 均衡因子∞´ ∏¬√¤¯ ±¨¦¨
©¤¦·²µ
均衡面积
§∏¶·¨§
¤µ¨¤
类型
≤¤·¨ª²µ¬¨¶
总面积
ײ·¤¯
产出因子
≠¬¨ §¯
©¤¦·²µ
均衡面积
§∏¶·¨§
¤µ¨¤
化石能源 ƒ²¶¶¬¯
±¨¨ µª¼ s1svt t1t s1svw t ≤u 的吸收 ≤u ¤¥¶²µ³·¬²± s s
建筑用地
∏¬¯·¤µ¨¤ s1sst { u1{ s1ssx sw 建筑面积
∏¬¯·2∏³¤µ¨¤ s1sst | s1|x| w{ s1ssx ts
耕地面积 µ¤¥¯¨ ¤¯±§ s1sww x u1{ s1tuw y 耕地面积 µ¤¥¯¨ ¤¯±§ s1sxu s1|x| w{ s1tv| zs
牧草地 °¤¶·∏µ¨ u1{{t s1x t1wws x 牧草地 °¤¶·∏µ¨ ts1s{t s1tt| z s1ysv vw
林地 ƒ²µ¨¶· s1sst s1t s1sss t 林地 ƒ²µ¨¶· s1t{v s1|t s1sty yx
水域 • ¤·¨µ¤µ¨¤ s1u{z w s1u s1sxz w{ 水域 • ¤·¨µ¤µ¨¤ u1tzz t s1wvx w
减 tu h 的生物多样性保
护面 积 ¬±∏¶ tu h ©²µ
¥¬²§¬√¨ µ¶¬·¼
s1tww
总面积 ײ·¤¯ t1yyu 总面积 ײ·¤¯ t1sxy
能源平衡账户部分根据资料处理了如下几种资源 }煤 !焦炭 !液化石油气 !原油 !汽油 !柴油 !供热和电力 ∀
计算足迹时将能源的消费转化为化石能源生产土地面积 ∀采用世界上单位化石燃料生产土地面积的平均发
热量为标准k • ¤¦®¨µ±¤ª¨¯ ετ αλqot||z ~t|||l o将当地能源消费所消耗的热量折算成一定的化石燃料型生产面
积k表 ul ∀各种生物资源和能源的净消费的足迹就构成了整个地区的足迹需求 ∀由于资料的限制 o本文没
有计算贸易调整部分 ∀
生态足迹总结部分由生态足迹的需求和能供给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 u部分组成k表 vl ∀
xt 第 v期 王学全等 }生态足迹理论在青海省共和县荒漠化自然资本核算中的应用
在计算生态承载力时 o各种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十分重要 ∀如草地面积的统计数据将
产出率极低的荒漠草原与产出率较高的湿地草场相提并论并简单相加 o因为一般的地区资料或年鉴中没有
反映出两者的差别 o使草原的面积数据偏大 o导致计算结果相应偏大k徐中民等 ousssl ∀ • ¤¦®¨µ±¤ª¨¯产量因
子虽然给出了国家间生物生产面积生产力的差别 o但并不能表示国家内部地区间的差别 ∀为此本文引入地
区修正因子 o指某类生物生产区生产力与全国平均生产力的比值 ∀地区修正因子 πι τιΠνι o式中 }τι 为全国
平均单位面积产量 oνι 为共和盆地单位面积产量 ∀修正公式为 }ψι . ψι ≅ πι 式中 }ψι .为修正后的产量因子 o
ψι 为中国生态足迹的产量因子k • ¤¦®¨µ±¤ª¨¯ ετ αλqot||zl ∀
根据草地生产力现状 o全国可利用草地的平均年产草量仅为 |tt ®ª#«°puk干重l o青藏高原区平均单产
xzz ®ª#«°puk刘黎明等 ousstl ∀草地修正因子取 s1yv ∀根据海南统计年鉴 o共和县 ussu年谷物单产为 s1uy|
®ª#°pu ~我国耕地利用效率为 s1wyy ®ª#°puk谢高地等 ot|||l o耕地修正因子取为 s1xz{ ∀建筑用地同耕地 ∀
其他 v类面积的地区修正因子取为 t ∀
图 t 全球生态足迹k ωl和生态承载力k πlt|yt p t|||
k根据 ussu地球生存报告l
ƒ¬ªqt ׫¨ ³¯¤±¨ ·©²²·³µ¬±·k ωl ¤±§¥¬²¦¤³¤¦¬·¼k π l
¥¨·º¨¨ ± t|yt p t|||kƒµ²° } ¬¯√¬±ª³¯¤±¨ ·µ¨³²µ·ussul
共和县 ussu年人均生态足迹供给 t1sxy «°u o即生态承
载力阈值为 t1sxy «°u ∀该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为 t1yyu
«°u o与生态承载力平衡比较 o生态赤字 s1ysy «°uk表 vl o超出
生态承载力 xz h ∀世界自然基金k • • ƒl出版的 ussu地球生
存报告中 ot|||年中国生态足迹 t1xw地球公顷 o生态承载力
t1sw地球公顷 o地球公顷是地球平均生态生产力 ∀共和县与
全国比较 o生态赤字高出 us h ∀
从全球范围看 o由于技术进步 o单位面积产出增加 o生态
承载力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 o但生态足迹随时间增加速率
超过生态承载力随时间增加速率 ~t|z|年以前 o生态足迹小
于生态承载力 o从 t|z|年以后 o出现生态赤字 o而且生态赤字
逐年增加 o自然资源消费超出区域生产力 ∀根据 ussu地球生
存报告 ot|yt ) t|||全球生态足迹增加了 zy h o生态承载力
变化并不显著k图 tl ∀
v 结果与讨论
311 研究结果
ussu年共和县人均生态赤字为 s1ysy «°u o表明人类对自然的影响超出了其生态承载能力的范围 o只能
是通过消耗自然资本存量来弥补生态承载力的不足 o因此共和县发展模式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 ∀为了
可持续发展 o共和县对可更新自然资源的消耗要维持在生态承载能力范围内 ∀生态足迹分析表明需要采取
措施减少生态足迹水平 ∀
决定生态赤字大小的 v个因素包括 }收获可更新资源以及为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生产系统的效率 !
人均消费水平 !消费者的数量 ∀另外生态承载能力决定于良性生态系统 o可以通过良好的管理和保护得以改
善和维持k图 ul ∀政府可在以下 w方面采取政策措施可以减少生态赤字 ∀
生产 }提高产品和服务生产中的资源利用效率 ∀共和县以畜牧业为主 o冷暖季草地饲草供应不平衡 o使
草地家畜经受/夏饱 p秋肥 p冬瘦 p春乏0循环 o出栏率低 o死亡率高 ∀必须加强畜牧业基地建设 ∀
消费 }高效利用资源 ∀共和县耕地和草地生产力分别是全国的 x{ h和 yv h o现代畜牧业将提高土地利
用率 ∀改变牧区生活方式 o防止砍挖烧柴 !药材等人为破坏植被活动 ∀
人口 }控制人口规模 ∀共和县现状人口是解放初的 z1u倍 ∀人口增加 o牲畜头数增加 o加大了对环境系
统的压力 o草场超载过牧得不到休闲 o经常处于牲畜啃食 !践踏中 o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o使本来就脆弱的
沙质土壤草场沙漠化程度加强 o面积扩大 o降低人口和牲畜负荷能够显著减少生态足迹 ∀
生态系统 }以防沙治沙为中心 o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o维护生态生产力和生态服务 o通
过增加科技和财政投入 o提高单位面积生物生产量 o提高生态承载力 ∀共和县由于干旱 !大风 !高寒等自然灾
yt 林 业 科 学 wt卷
害 o生态系统脆弱 o土地生物生产量普遍较低 ∀牧草地生态足迹为 t1ww «°u o大于生态承载力 s1ys «°u ∀必
须改变畜牧业增长方式 ∀
图 u 减少生态赤字的政策措施
ƒ¬ªqu °²¯¬¦¬¨¶©²µ¨¯¬°¬±¤·¬±ª·«¨ ¦¨²¯²ª¬¦¤¯ §¨©¬¦¬·
312 讨论
不同类型土地的均衡因子和产出因子数值对生态足迹的最终计算结果影响很大 o因此其数值的选取显
得十分重要 ∀目前国际上主要是依据有限的统计结果和经验来选取 o其数据难免不够准确 ∀另外 o产出因子
受多种因素影响 o特别是受气候影响 o比如共和盆地产草量与降水量的关系就非常密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
展 o人类生产活动的效率必然不断得到提高 o这可能导致在不同年份对同一地区生态足迹的估算结果的可比
性较差k陈东景等 ousstl ∀目前国内在计算生态足迹时 o均衡因子是一致的 o产量因子差别较大 ∀从名称 !出
处 !取值 !应用等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出入k徐中民等 ousss ~usst ~张志强等 ousst ~陈东景等 ousst ~胡孟春等 o
ussv ~黄青等 oussvlk表 wl ∀原因在于 • ¤¦®¨µ±¤ª¨¯产量因子不能表示国家内部地区间的差别 ∀
表 4 目前国内常用的产量因子
Ταβ . 4 Ψιελδ φαχτορσιν τηε διφφερεντ αππλιχατιονσ
项目
·¨°
均衡因子
∞´ ∏¬√¤¯ ±¨¦¨
产出因子
≠¬¨ §¯
产量因子
≠¬¨ §¯
产出因子
≠¬¨ §¯
产量调整系数
§∏¶·¨§
均衡因子
∞´ ∏¬√¤¯ ±¨¦¨
产量因子
≠¬¨ §¯
化石能源 ƒ²¶¶¬¯ ±¨¨ µª¼ t1w| t1|u t1yy t1yy s1uvw w{ t1w| t1y
建筑用地
∏¬¯·¤µ¨¤ u1t| s1v| s1t| s1t| t1twx s s1x s1|u
耕地面积 µ¤¥¯¨ ¤¯±§ s1{ s1|t s1|t s1|t s1yzs s s1{ s1{z
牧草地 °¤¶·∏µ¨ s s s s
林地 ƒ²µ¨¶· t1s t1s s1xu t1s
水域 • ¤·¨µ¤µ¨¤ t1w| t1yy t1yy t1yy s1yv| z| t1w| t1yy
尽管如此 o在选择均衡因子和产出因子时考虑到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可比性 o亦即要换算成地球公顷 ∀
研究全球不同土地生产力状况受到资料和研究方法的限制 o • ¤¦®¨µ±¤ª¨¯产量因子至少给出了比较的基础 o
可在此基础上做合理修正 ∀
水资源足迹是生态足迹的重要组成部分 o水资源在干旱区是紧缺资源 o生活 !生产 !生态相互挤占有限的
水资源 o对生态环境产生显著影响 ∀在湿润地区 o淡水资源不会显著占有生物生产区 o但在干旱区使用 t °v
的水 o意味着损失 t ®ª生物产量k°²¶·¨¯ ot||y ~谢高地等 ot|||l ∀同时水资源污染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或功
能下降 o丧失生产力 ∀地区的总用水并不能如实反映地区的实际全球水资源占有份额 ∀虚拟水和水足迹的
概念使得分析消费模式对于水资源利用的影响成为可能k程国栋 oussv ~徐中民等 oussvl ∀对于每个国家 o都
可以计算该国所有个人消费的物品及服务包含的累积虚拟水量 o这样就可以计算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水足
迹k²¨ ®¶·µ¤ ετ αλqoussul o这一概念与生态足迹的概念相类似 ∀一个国家的水足迹就等于其国内消耗的所有
水资源量 o减去虚拟水出口量 o加上虚拟水进口量 ∀水足迹一方面依赖于其本国的水资源量 o另一方面也依
赖于其他国家的水资源量k比如向其出口高水分产品国家的水资源l ∀因此 o虚拟水进口也被看做是水资源
的一个来源 o可以缓解进口国的水资源压力 ∀
zt 第 v期 王学全等 }生态足迹理论在青海省共和县荒漠化自然资本核算中的应用
参 考 文 献
陈东景 o徐中民 qusst1 生态足迹理论在我国干旱区的应用与探讨 ) ) ) 以新疆为例 q干旱区地理 ouwkwl }vsx p vs|
程国栋 qussv1 虚拟水 ) ) ) 中国水资源安全战略的新思路 q中国科学院院刊 owktl }tx p tz
胡孟春 o张永春 o缪旭波 o等 qussv1 张家口市坝上地区生态足迹初步研究 q应用生态学报 otwkul }vtz p vus
黄 青 o任志远 o王晓峰 qussv1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足迹研究 q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ozkul }w{ p xv
刘黎明 o谢花林 o赵英伟 qusst1 我国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q中国土地科学 otxkwl }yy p zx
马尔萨斯 q朱 泱译 qusst1 人口原理 qtz|{ q北京 }商务印书馆
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 qt|{|1 中国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 q北京 }农业出版社 oxx
谢高地 o齐文虎 o章予舒 o等 qt|||1 中国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背景与核心内容 q资源科学 outkvl }zs p z{
徐中民 o程国栋 o张志强 qusst1 生态足迹方法 }可持续性定量研究的新方法 ) ) ) 以张掖地区 t||x年的生态足迹计算为例 q生态学报 outk|l }
tw{x p tw|v
徐中民 o龙爱华 o张志强 qussv1 虚拟水的理论方法及在甘肃省的应用 q地理学报 ox{kyl }{yt p {y|
徐中民 o张志强 o程国栋 qusss1 甘肃省 t||{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q地理学报 oxxkxl }ys{ p yty
许莲花 qt||z1 未来 tx年青海省农作物播种面积预测 q青海科技 owkwl }vu p ws
张志强 o徐中民 o程国栋 qusst1 中国西部 tu省k区市l的生态足迹 q地理学报 oxykxl }x|| p yts
≤²¶·¤±½¤ o µª¨ o µ²²· ⁄o ετ αλqt||z1׫¨ √¤¯∏¨ ²©·«¨ º²µ¯§π¶ ¦¨²¶¼¶·¨° ¶¨µ√¬¦¨¶¤±§±¤·∏µ¤¯ ¦¤³¬·¤¯ q¤·∏µ¨ ov{z }uxv p uys
²¨ ®¶·µ¤ ≠ o∏±ª° ± qussu1 ∂¬µ·∏¤¯ º¤·¨µ·µ¤§¨ }¤ ∏´¤±·¬©¬¦¤·¬²± ²©√¬µ·∏¤¯ º¤·¨µ©¯²º¶¥¨·º¨¨ ± ±¤·¬²±¶¬±µ¨ ¤¯·¬²±·²¬±·¨µ±¤·¬²±¤¯ ¦µ²³·µ¤§¨ q∂¤¯∏¨ ²© • ¤·¨µ
¶¨¨¤µ¦« ³¨²µ·≥ µ¨¬¨¶²qtt o∞o ⁄¨ ©¯·o·«¨ ¨·«¨µ¯¤±§¶
²¯§µ¨± o∞«µ¯¬¦«° qt||y1∏°¤± ³²³∏¯¤·¬²± ¤±§·«¨ ª¯²¥¤¯ ±¨√¬µ²±° ±¨·q° ≥¦¬ou }u{u p u|u
¨¬¶¬±ª¨µqt||y1 ƒ²²§¶¨¦∏µ¬·¼©²µ¤ªµ²º¬±ªº²µ¯§³²³∏¯¤·¬²±}uss ¼¨ ¤µ¶¤©·¨µ¤¯·«∏¶o≥·¬¯¯ ¤± ∏±¶²¯√ §¨³µ²¥¯ °¨ q∂ ×≥
§∏° × qt||w1 ∞¦²¯²ª¬¦¤¯ ¤±§ ¨ ±¨ µ¤¯ ≥¼¶·¨°¶q √¨¬¶¨§ §¨¬·¬²±q
²∏¯§¨µ}±¬√ µ¨¶¬·¼ ²© ≤²¯²µ¤§² °µ¨¶¶
°²¶·¨¯ ≥ qt||y1ƒ²µª¬±ª¤¶∏¶·¤¬±¤¥¯¨ º¤·¨µ¶·µ¤·¨ª¼q±}
µ²º± o
µ¬ª«· oƒ¯ ¤√¬± ≤ o ετ αλq≥·¤·¨ ²©·«¨ • ²µ¯§q ¨ º ≠²µ®} • q• q²µ·²±
• ¤¦®¨µ±¤ª¨¯ o±¬¶·²o°¨ ·¤¯
qt||z1 ∞¦²¯²ª¬¦¤¯ ƒ²²·³µ¬±·¶²©¤·¬²±¶}²º °∏¦«±¤·∏µ¨ §²·«¨ ¼ ∏¶¨ ²º °∏¦«±¤·∏µ¨ §²·«¨ ¼ «¤√¨ ≤²°°¬¶¶¬²±¨ §¥¼·«¨
∞¤µ·« ≤²∏±¦¬¯©²µ·«¨ ¬²n x ƒ²µ∏° q±·¨µ±¤·¬²±¤¯ ≤²∏±¦¬¯©²µ²¦¤¯ ∞±√¬µ²±°¨ ±·¤¯ ±¬·¬¤·¬√¨ ¶oײµ²±·²
• ¤¦®¨µ±¤ª¨¯ o ±¬¶·²o°¨ ·¤¯
qt|||1¤·¬²±¤¯ ±¤·∏µ¤¯ ¦¤³¬·¤¯ ¤¦¦²∏±·¬±ªº¬·«·«¨ ¦¨²¯²ª¬¦¤¯ ©²²·³µ¬±·¦²±¦¨³·q∞¦²¯²ª¬¦¤¯ ∞¦²±²°¬¦¶ou|kvl }vzx p v|s
• ¤¦®¨µ±¤ª¨¯ o ¨¨¶ • ∞qt||y1∏µ∞¦²¯²ª¬¦¤¯ ƒ²²·³µ¬±·} §¨∏¦¬±ª ∏°¤± °³¤¦·²±·«¨ ∞¤µ·«q¤¥µ¬²¯¤¶¯¤±§} ¨ º ≥²¦¬¨·¼ °∏¥¯¬¶«¨µ¶
• «¬·¤®¨µ qt|zx1≤²°°∏±¬·¬¨¶¤±§∞¦²¶¼¶·¨°¶q ¨º ≠²µ®} ¤¦°¬¯¯¤± °∏¥¯¬¶«¬±ª
{t 林 业 科 学 wt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