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 of spraying uniconazole on soybean yield and quality

叶面喷施烯效唑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全 文 :书叶面喷施烯效唑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闫艳红1,2,杨文钰2,张静2,万燕2,罗庆明2
(1.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川 雅安625014;2.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 雅安625014)
摘要:通过分枝期和初花期对大豆喷施烯效唑试验,研究了施药时期和施药浓度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经烯效唑处理的大豆植株表现为株高降低,茎粗增粗,分枝数增多,产量增加;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和粗
脂肪产量均高于对照(除 A2B1),均以分枝期喷施75mg/kg烯效唑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5.05%,56.59%和
59.15%。可见,分枝期喷施75mg/kg的烯效唑最有利于产量形成,蛋白质和粗脂肪的积累。
关键词:大豆;烯效唑;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S482.8;S5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10)04025104
  大豆(犌犾狔犮犻狀犲犿犪狓)作为豆科中重要的作物之一,不仅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蛋白质和油分的主要来源,也是畜
禽良好的精饲料;大豆秸秆、荚壳、叶等含有较高的蛋白质,适用于家畜饲料[1]。我国大豆进口量逐年递增,欲缓
和供需矛盾,必须提高大豆单产和扩大种植面积。东北大豆主产区由于重迎茬严重已不宜再扩大栽培面积,扩大
栽培面积的重心逐步转向南方地区[2]。南方土地复种指数高,大豆多以间、套作为主[3]。由于光照条件的限制,
大豆存在结荚少,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运用化学控制手段调节植物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协调营养生长与
生殖生长的关系,有利提高产量。杜玉林[4]的研究表明,初花期叶面喷施多效唑能改善大豆株形,延长叶片功能
期,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减少落花落荚,提高大豆产量。烯效唑是继多效唑之后的一种新型的作物生长延缓剂[5]。
烯效唑的应用在水稻(犗狉狔狕犪狊犪狋犻狏犪)、小麦(犜狉犻狋犻犮狌犿犪犲狊狋犻狏狌犿)、油菜(犅狉犪狊狊犻犮犪狀犪狆狌狊)、大豆、黑麦草(犔狅犾犻狌犿
狆犲狉犲狀狀犲)等作物提高产量,改善生理代谢方面的报道甚多,主要表现为控制株型,提高其产量及抗逆性[615],但品
质方面的研究较少,对大豆品质的影响还未见报道。本试验通过分枝期与初花期对植株喷施不同浓度的烯效唑,
研究各处理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筛选出最佳组合,以期为南方大豆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06年2-6月在四川农业大学农场进行。品种为浙春3号(早熟,生育期为80~95d);烯效唑为江
苏建湖农药厂生产的5%可湿粉剂;土壤肥力情况为:全氮3.24g/kg,全磷3.12g/kg,全钾1.96g/kg,有机质
3.663g/kg。
1.2 设计与管理
试验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因素为A:喷药时期,2个水平,A1:分枝期,A2:初花期;B:施药浓度,5个水
平,B0:0mg/kg(对照),B1:25mg/kg,B2:50mg/kg,B3:75mg/kg,B4:100mg/kg,重复6次。用直径26cm,
高36cm的花盆,每盆播5穴,每穴3粒,出苗后每盆留5株。基肥施尿素30g/盆、过磷酸钙20g/盆,氯化钾30
g/盆。田间管理与一般的大田管理一致。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株高、茎粗和分枝数 于成熟期每小区取2盆,分别测定株高、茎粗和分枝数。
1.3.2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于成熟期每小区取2盆,分别考察有效荚数、荚粒数、百粒重,计算单株产量。
1.3.3 蛋白质含量 参照文献[16]测定。
第19卷 第4期
Vol.19,No.4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251-254
2010年8月
 收稿日期:20090724;改回日期:20091021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项目(2005A010)资助。
作者简介:闫艳红(1981),女,山西交城人,在读博士。Email:yanyanhong3588284@126.com
通讯作者。Email:wenyu.yang@263.net
1.3.4 蛋白质产量 蛋白质产量(g/株)=蛋白质含量×单株产量
1.3.5 粗脂肪含量 采用残重法测定籽粒中粗脂肪的含量[17]。
1.3.6 粗脂肪产量 粗脂肪产量(g/株)=粗脂肪含量×单株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株高、茎粗和分枝数
A1期经处理植株的株高均极显著低于对照,且随烯效唑浓度增高而下降;A2期喷施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表1)。A1期经烯效唑处理植株茎粗均高于对照(除A1B4),各处理间的顺序为:B3>B2>B1>B0>B4,其中
B3较对照粗26.05%;A2期经烯效唑处理植株的茎粗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经烯效唑处理植株的分枝数均高于
对照,A1期喷施以B3处理最高,A2期喷施随浓度的增加分枝数增多(表1)。
2.2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烯效唑处理提高了大豆产量(除A2B1),施药时期和施药浓度不同,其增产效果有差异(表2)。A1期施药以
B3效果最好,其次为B2处理,二者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分别较对照高52.47%和36.60%;A2期施药以B4处理
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
表1 烯效唑对大豆株高、茎粗及分枝数的影响
犜犪犫犾犲1 犈犳犳犲犮狋狅犳狌狀犻犮狅狀犪狕狅犾犲狅狀狆犾犪狀狋犺犲犻犵犺狋,狊狋犲犿犱犻犪犿犲狋犲狉犪狀犱犫狉犪狀犮犺狀狌犿犫犲狉狅犳狊狅狔犫犲犪狀
处理
Treatment
株高Plantheight(cm)
A1 A2
茎粗Stemdiameter(cm)
A1 A2
分枝数Branchnumber
A1 A2
B0 27.68Aa 27.68Aa 0.476BCcd 0.476Aab 4.50Dc 4.50Cc
B1 23.37Bb 26.23Aa 0.509ABCbc 0.459Ab 6.46Cb 4.63Cc
B2 22.89Bbc 25.71Aa 0.523ABab 0.469Aab 6.67BCb 5.67Bb
B3 22.40Bc 25.67Aa 0.557Aa 0.483Aab 7.79Aa 5.72Bb
B4 21.20Cd 25.43Aa 0.459Cd 0.510Aa 7.67ABa 7.11Aa
 注:数据后不同的小写字母或大写字母分别表示同一列在0.05和0.01水平上差异显著。下同。
 Notes:Valuesfolowedbydifferentsmalandcapitallettersaresignificantdifferenceat5%and1%levels,respectively.Thesamebelow.
表2 烯效唑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犜犪犫犾犲2 犈犳犳犲犮狋狅犳狌狀犻犮狅狀犪狕狅犾犲狅狀狊狅狔犫犲犪狀狔犻犲犾犱犪狀犱犻狋狊犮狅犿狆狅狀犲狀狋狊
处理
Treatment
单株荚数Podnumberperplant
A1 A2
单荚粒数Seednumberperpod
A1 A2
百粒重100seedweight(g)
A1 A2
单株产量Yieldperplant(g)
A1 A2
B0 17.8Cc 17.8Aa 2.24Aa 2.24ABab 16.4Cc 16.4Bb 6.53Cb 6.53ABb
B1 18.1BCc 14.7Bb 2.13ABa 2.33Aa 18.5Bb 16.8Bb 7.17BCb 5.71Cc
B2 22.3ABb 16.3ABab 1.97ABab 2.29ABab 20.3ABa 18.5Aa 8.92ABa 6.93ABab
B3 25.9Aa 17.1ABa 1.83Bb 2.28ABab 21.1Aa 18.7Aa 9.96Aa 7.32Aab
B4 19.3BCbc 18.1Aa 1.77Bb 2.21Bc 20.5ABa 19.3Aa 7.01BCb 7.69Aa
A1期烯效唑处理提高了单株荚数和百粒重,而单荚粒数则有所下降(表2),单株荚数以B3处理的最高,其
次为B2处理,二者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提高45.63%和25.62%;百粒重以B3处理最高,其次为B4、
B2处理,三者间无显著差异,均极显著高于对照。A2期经烯效唑处理植株的单株荚数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除
B1),百粒重则显著高于对照(除B1);单荚粒数则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除B4)。
2.3 蛋白质和粗脂肪的含量及产量
2.3.1 含量 各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表3)。A1期喷施随浓度升高蛋白质含量增加,其中B3、
25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0) Vol.19,No.4
B4处理显著高于对照;A2期喷施各浓度间蛋白质含
量的变化趋势与A1期相同,除B1浓度外,其余浓度
喷施的蛋白质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A1期喷施均
提高了籽粒粗脂肪含量,且随喷药浓度的上升表现为
先上升后下降,B2处理显著高于对照,较对照高
5.98%;A2期喷施降低了粗脂肪含量,各浓度间差异
不显著(表3)。
2.3.2 产量 除A2B1处理外,经烯效唑处理植株的
蛋白质产量均高于对照(表4)。A1期喷施各处理间
的顺序依次为B3>B2>B1>B4>B0,其中B2、B3处
理极显著高于对照;A2期喷施B3、B4处理显著高于
对照,其余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经烯效唑喷施各处理粗脂肪产量均高于对照(除
A2B1)。A1期喷施以B3处理最高,其次为B2处理,
二者均极显著高于对照;A2期喷施粗脂肪产量随烯效
唑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3 讨论与结论
3.1 烯效唑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前人对烯效唑叶面喷施与大豆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有一定报道,但结果不一[69]。有研究表明,在大豆初
花期喷50~25mg/L的烯效唑可降低株高,促进茎秆
粗壮,增加单株有效粒数和百粒重,具有明显的增产效
表3 烯效唑对籽粒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犜犪犫犾犲3 犈犳犳犲犮狋狅犳狌狀犻犮狅狀犪狕狅犾犲狅狀狊狅狔犫犲犪狀狊犲犲犱
狆狉狅狋犲犻狀犪狀犱犳犪狋犮狅狀狋犲狀狋 %
处理
Treatment
蛋白质含量Proteincontent
A1 A2
粗脂肪含量Fatcontent
A1 A2
B0 39.6Ab 39.6Cc 25.1Ab 25.9Aa
B1 39.7Ab 39.9Cc 25.2Ab 24.7Aa
B2 40.5Aab 41.4Bb 26.6Aa 24.5Aa
B3 41.6Aa 42.4Aa 26.3Aab 24.2Aa
B4 41.4Aa 42.2ABa 25.5Aab 24.7Aa
表4 烯效唑对籽粒蛋白质和粗脂肪产量的影响
犜犪犫犾犲4 犈犳犳犲犮狋狅犳狌狀犻犮狅狀犪狕狅犾犲狅狀狊狅狔犫犲犪狀狊犲犲犱
狆狉狅狋犲犻狀犪狀犱犳犪狋狔犻犲犾犱 g/株Plant
处理
Treatment
蛋白质产量Proteinyield
A1 A2
粗脂肪产量Fatyield
A1 A2
B0 2.58Cc 2.58BCc 1.64Bb 1.64ABb
B1 2.98BCbc 2.41Cc 1.79Bb 1.41Bc
B2 3.54ABab 2.76ABCbc 2.37Aa 1.70ABab
B3 4.04Aa 3.03ABab 2.61Aa 1.77ABab
B4 2.90BCbc 3.26Aa 1.79Bb 1.90Aa
应[7,9]。裴桂英等[18]的研究表明,在分枝期、盛花期,分别用5%烯效唑粉剂300和450g/hm2 进行2次化控,可
明显降低株高,增加茎粗,增加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增产16.4%。张喜民[19]的研究表明,在大豆盛花期喷施多效
唑,可以使植株高度显著降低,而且植株抗倒伏能力增强。由上述可知,前人的研究大部分局限于初花期或盛花
期喷施烯效唑;或在分枝期和盛花期进行2次化控,田间操作的复杂程度较高。经烯效唑处理形态表现较为一
致,但增产效应则表现有差异,有的表现为增加每荚粒数和百粒重,有的则表现为增加有效荚数。
本研究采取烯效唑进行一次性喷施(分枝期或初花期)。结果表明,经烯效唑处理植株的壮苗效应主要表现
为株高降低,茎粗增粗,分枝数增多,与前人研究一致;增产效应主要表现为有效荚数和百粒重增加,而荚粒数则
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在产量形成过程中,各产量构成因素呈负相关。在本研究中,以分枝期喷施75mg/kg烯效
唑的茎粗最粗,分枝数最多,株高较低,因此75mg/kg是培育壮苗的最佳浓度;这与产量表现相符。大豆产量与
有效荚数及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两者对籽粒产量均具同等重要的作用。由前面的研究得知,在分枝期喷施75
mg/kg的烯效唑最有利于产量的构成,其次为50mg/kg,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2.52%和36.60%,由该研究得知
分枝期喷施药效优于初花期喷施。
3.2 烯效唑对大豆品质的影响
蛋白质和油分含量在形成过程中呈负相关关系[20]。烯效唑处理对大豆品质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表
明,经处理植株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粗脂肪含量则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蛋白质匮缺是草畜营养平衡的
瓶颈和焦点[21],烯效唑处理后粗蛋白质含量高,可补充匮缺的粗蛋白,满足家畜正常的生产需要。
在该研究中由于烯效唑喷施提高了产量,所以蛋白质产量与粗脂肪产量均高于对照,均以分枝期喷施75
mg/kg的烯效唑最高,与产量表现一致。
352第19卷第4期 草业学报2010年
参考文献:
[1] 魏臻武,盖钧镒.豆科模式植物———蒺藜苜蓿[J].草业学报,2008,17(1):114120.
[2] 王竹,杨文钰.南方丘区大豆种植新模式[A].作物栽培生理研究文集[C].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507508.
[3] 王金陵.大豆[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6364.
[4] 杜玉林.大豆落花落荚的原因及预防[J].山东农机化,2005,(8):23.
[5] 潘瑞炽.植物生长延缓剂的生化效应[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6,32(3):161168.
[6] 李煜旭,岳铭秀,董景华.烯效唑对大豆的增产作用[J].天津农业科学,1998,4(2):1314.
[7] 张春初,王永锋,裴桂英,等.烯效唑在大豆上的应用效果[J].大豆科学,2002,21(2):151153.
[8] 陈大清,李亚男,彭成林.烯效唑对大豆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0,20(2):108110.
[9] 滕康开,蔡世舫,王五洲.大豆喷施烯效唑的生物学效应及增产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2,30(5):694696.
[10] 杨文钰,于振文,余松烈,等.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的增产作用[J].作物学报,2004,30(5):502506.
[11] 樊高琼,杨文钰,任万君,等.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叶片衰老期间碳氮代谢的效应[J].麦类作物学报,2004,24(4):
8891.
[12] 夏新奎,严泽群,胡雪竹,等.化学调控对水稻形态、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
10(1):12.
[13] 姚雄,任万军,杨文钰,等.烯效唑对水稻秧苗抵御不同类型低温胁迫能力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8,17(5):6875.
[14] 马艳华,宋瑜,张洪荣.烯效唑对黑麦草抗旱生理特性的影响[J].草业科学,2009,26(5):169173.
[15] QiuJ,WangRM,YanJZ,犲狋犪犾.Seedfilmcoatingwithuniconazoleimprovesrapeseedlinggrowthinrelationtophysiologi
calchangesunderwaterloggingstress[J].PlantGrowthRegulation,2005,47:7581.
[16] 何照范.粮油籽粒品质及其分析技术[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55.
[17] 熊庆蛾.植物生理实验教程[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3:8687.
[18] 裴桂英,郭光,王永锋,等.夏大豆化控时间和剂量研究初报[J].作物杂志,2001,(5):1719.
[19] 张喜民.多效唑(PP333)对大豆增产作用和生理效应的研究[J].大豆通报,2006,(2):1415.
[20] 杨文钰,屠乃美.作物栽培学各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41.
[21] 李孟良,郑琳,杨安中,等.播期、密度对“双低油菜”菜苔营养成分及菜籽产量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8,17(3):137
141.
犈犳犳犲犮狋狅犳狊狆狉犪狔犻狀犵狌狀犻犮狅狀犪狕狅犾犲狅狀狊狅狔犫犲犪狀狔犻犲犾犱犪狀犱狇狌犪犾犻狋狔
YANYanhong1,2,YANGWenyu2,ZHANGJing2,WANYan2,LUOQingming2
(1.ColegetofAnimalScienceandTechnology,SichuanAgriculturalUniversity,Ya’an625014,China;
2.ColegetofAgronmy,SichuanAgriculturalUniversity,Ya’an625014,China)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Differencesofsoybeanyieldandqualitybetweentreatmentswasstudiedbysprayingdifferentconcen
trationsofuniconazoleattheV5andR1stages.Spraying25-100mg/Luniconazolereducedplantheight,en
hancedstemdiameter,andincreasedbranchnumberandyield.Theproteincontent,proteinyield,andfatyield
ofaltreatmentswerehigherthanthoseofthecontrol(exceptA2B1).Theywerehighestinthe75mg/kguni
conazoletreatmentattheV5stagewheretheyhigherthanthecontrolsby5.05%,56.59%,and59.15%,re
spectively.Spraying75mg/LuniconazoleattheV5stagemainlyincreasedyield,protein,andfataccumula
tion.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soybean;uniconazole;yield;quality
45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0) Vol.19,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