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书马铃薯块茎犌犅犛犛Ⅰ基因的犮犇犖犃克隆
及其序列特征分析
沈宝云1,2,刘玉汇1,张俊莲1,2,王蒂1,2
(1.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730070;2.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摘要:以马铃薯普通栽培种“甘农薯2号”块茎为材料,利用RNA提取试剂盒提取总RNA,通过RT-PCR技术和
DNA序列测定分析,证实获得了马铃薯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I)基因的cDNA序列。该cDNA全长1824
bp,包括607个氨基酸和1个终止密码子序列,且与原序列(accessionnumberX58453)同源性为99.78%,但与其他
科植物GBSS基因的同源性较低,注册该基因到GenBank中,注册号为EU403426。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
预测GBSSI基因cDNA序列编码的蛋白质功能和结构,结果发现,该蛋白与其他15种植物GBSS蛋白一样,具有
3个完全保守区域,并具许多重要功能位点,且与农杆菌淀粉合成酶具有相似三级结构模型,表明该蛋白具淀粉合
成功能。
关键词:马铃薯;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基因;RT-PCR技术;DNA序列分析;蛋白质功能预测
中图分类号:Q943.2;S532.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10)05000808
淀粉是高等植物光合产物主要储存形式。淀粉合成酶是调控淀粉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它催化形成α1,4糖
苷键,将ADP葡萄糖连接在α1,4葡聚糖的非还原端,延长α1,4葡聚糖链[1]。淀粉合成酶以2种形式存在,即
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ranuleboundstarchsynthase,GBSS)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olublestarchsynthase,
SSS),并具多种同工型。根据其编码基因的cDNA序列和以此推定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差异将其分为:GBSS
Ⅰ、GBSSⅡ、SSSⅠ、SSSⅡ、SSSⅢ等,其中GBSSⅠ又称 Waxy蛋白,在淀粉贮存组织中对直链淀粉的合成起关
键作用[2]。
马铃薯(犛狅犾犪狀狌犿狋狌犫犲狉狅狊狌犿)是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的作物,除粮菜兼用外,其在食品加工、淀粉加工等方面
的作用更为重要。目前,马铃薯淀粉的生产量和商品量仅次于玉米淀粉,是位居第2的植物淀粉[3]。马铃薯淀粉
中,直链淀粉约占20%~25%,支链淀粉约占75%~80%,其淀粉含量及其直/支链淀粉比例是影响马铃薯加工
淀粉的产量及其在食品加工、造纸、化工等工业中的用途[4]。直链淀粉含量越高,分子间易结合,易发生凝沉,糊
化越难[5,6],可用于胶片和胶条的制造,且该类胶片(条)具有突出的透明度、弹性、抗拉强度和抗水性。高直链淀
粉也是生产光解塑料的最佳原料,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有效途径。高支链淀粉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溶解性、粘
滞性和透明性,适于作增稠预制剂、乳化剂、粘着剂等,被广泛用于香肠、汤羹类罐头、冷冻食品、膨化食品等食品
添加剂,也在造纸、纺织、建筑、石油化工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7,8]。因此,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马铃薯GBSSI
基因的过量表达或抑制表达,是改变马铃薯淀粉结构、获得高直链淀粉或高支链淀粉新品种、开拓马铃薯淀粉应
用新领域的最有效途径。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
ymerasechainreaction)从马铃薯块茎中克隆到GBSSⅠ基因的cDNA序列,同时利用基因和蛋白数据库资料对
该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功能分析,为其进一步利用奠定良好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植物材料 马铃薯四倍体栽培种“甘农薯2号”的微型薯,由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提供。整个试验于2007年5月至2008年12月在重点实验室进行。
第19卷 第5期
Vol.19,No.5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1-8
2010年10月
收稿日期:20090914;改回日期:20091022
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2006AA100107)资助。
作者简介:沈宝云(1965),男,甘肃景泰人,在读博士。
通讯作者。Email:zhangjunlian99@yahoo.com.cn,wangd@gsau.edu.cn
1.1.2 菌株和载体 大肠杆菌(犈狊犮犺犲狉犻犮犺犻犪犮狅犾犻)菌株DH5α感受态细胞、pGEM?TEasyVector[抗性标记为
氨苄青霉素(Ampr)],购自Promega公司。
1.1.3 酶和试剂 各种限制性内切酶、T4DNA连接酶、TaqDNA聚合酶购自TaKaRa公司;PureLinkTMPlant
RNAReagent、SuperscriptTMⅢ逆转录试剂盒购自美国Invitrogen(英杰)生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Invitro
gen公司);DNA凝胶回收试剂盒购自北京天为时代公司;其他生化试剂为国产分析纯。
1.1.4 引物设计 根据GenBank(accessionnumberX58453)中马铃薯GBSSⅠ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即上
游引物p1:5′CGCTCGAG (XhoI)ATGGCAAGCATCACAGCTTCACAC3′,下游引物p2:5′CGGGATCC
(BamHI)GGGAGTGGCTACATTTTCCTTGGC3′,由北京赛百盛公司合成。
1.2 GBSSI基因的cDNA克隆
1.2.1 逆转录合成cDNA第1链 1)总RNA提取。利用PureLinkTMPlantRNAReagent试剂盒抽提马铃薯
块茎总RNA,重复5次。提取方法见试剂盒说明书。整个实验操作严格按文献[9]的有关要求进行,防止RNase
污染。提取的总RNA在经焦碳酸二乙酯(DEPC)处理的l%琼脂糖凝胶上电泳,溴化乙锭(EB)染色后检查RNA
的完整性;2)cDNA第1链合成。利用SuperscriptTMⅢ逆转录试剂盒,其中以Oligo(dT)20为引物,在 M-MLV
反转录酶作用下合成cDNA第1链,具体操作过程见试剂盒说明书。3)保存。-20℃下保存cDNA第1链。
1.2.2 PCR扩增 以p1和p2为引物,在TaqDNA聚合酶作用下,克隆GBSSⅠ基因的cDNA序列,重复5次。
扩增反应体系为25μL,由2μLcDNA摸板、2.5μL10×buffer、1μLdNTP(10mmol/L)、1μL引物p1(10
mmol/L)、1μL引物p2(10mmol/L)、0.5μLTaqDNA聚合酶、17μLddH2O组成。扩增条件为:94℃预变性1
min后,进行94℃50s、53℃50s、72℃2min的35个循环,再在72℃下延伸10min。扩增产物EB染色后在
1%琼脂糖凝胶上电泳检测。
1.2.3 cDNA序列与T载体连接 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后回收,回收方法见试剂盒说明书。回
收产物与pGEM?TEasyVector载体连接,然后转化感受态细胞,连接和转化方法见试剂盒说明,重复10次。
1.2.4 重组质粒的获得 将转化细胞涂布在含50μg/mLAmp
r、l00μL(20mg/mL)5溴4氯3吲哚βD半乳
糖苷(Xgal)和12μL(0.8mol/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的LB平板上进行蓝白斑筛选,对所获得的
白斑通过滞后质粒、PCR扩增、XhoI和BamHI双酶切鉴定,重复10次,-80℃下保存。
1.3 序列测定及分析
送白斑菌株到上海生工公司测序,重复10次。所测序列用Lynnonbiosoft公司的DNAMANversion6.0
软件进行分析。然后通过NCBI网站的BlastX和BlastP程序进行序列相似性分析和氨基酸保守性预测;用
ClustalW2网站的软件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相似序列进化树分析;链接至http://au.expasy.org/prosite网站
进行蛋白质结构域分析;用PredictProteinServer网站的软件分析蛋白质二级结构;将GBSSⅠ氨基酸序列提交
至Phyre网站,进行GBSSⅠ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及比
图1 马铃薯总犚犖犃
犉犻犵.1 犜狅狋犪犾犚犖犃狅犳犛.狋狌犫犲狉狅狊狌犿
对分析,并用Rasmol2.6软件查看 GBSSⅠ三级结
构。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铃薯块茎GBSSⅠ基因的cDNA克隆
马铃薯块茎由于富含多糖和酚类物质,其 RNA
提取难度较大。本研究用Invitrogen公司的 Pure
LinkTMPlantRNAReagent提取试剂盒进行块茎总
RNA的提取,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总RNA的5
S,18S和28S三条带清晰、完整(图1),表明RNA的
完整性良好,说明该试剂盒适合马铃薯块茎的总RNA
提取。利用cDNA第1链合成试剂盒,在反转录酶 M
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0) Vol.19,No.5
-MLV的作用下,获得了马铃薯块茎的cDNA第1链。根据已发表的马铃薯GBSSⅠ基因序列,利用设计的1
对特异性引物,以cDNA第1链为模板,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PCR扩增,期望获得约1824bp大小
的DNA片段。对扩增产物电泳检查结果表明,其大小与预期片段基本一致(图2),说明可能获得了GBSSⅠ基
因的cDNA克隆。
2.2 重组质粒的获得
将扩增获得的GBSSⅠ基因片段与T载体连接。蓝白斑筛选后,进行滞后质粒筛选(图3),然后利用PCR及
XhoI和BamHI双酶切鉴定。结果显示,扩增到或切下约1824bp大小的DNA片段(图4a,b),将其定义为
pGBSST。
图2 马铃薯犌犅犛犛犐基因的犘犆犚扩增
犉犻犵.2 犘犆犚犪犿狆犾犻犳犻犮犪狋犻狅狀狅犳犌犅犛犛Ⅰ犵犲狀犲
M:MarkerIII分子量标记 DNAmarkerIII;
1,2:PCR扩增产物 AmplificationproductbyPCR
图3 犜载体上滞后质粒的筛选
犉犻犵.3 犐犱犲狀狋犻犳犻犮犪狋犻狅狀狅犳犱犲犾犪狔犲犱狆犾犪狊犿犻犱狅犳犜狏犲犮狋狅狉
1-3:蓝斑Bluecolorplasmid;
4:白斑 Whitecolorplasmid
图4 白斑滞后质粒的犘犆犚及犅犪犿犎犐和犡犺狅犐酶切鉴定
犉犻犵.4 犐犱犲狀狋犻犳犻犮犪狋犻狅狀狅犳狑犺犻狋犲犮狅犾狅狉狆犾犪狊犿犻犱犫狔犘犆犚,犅犪犿犎犐犪狀犱犡犺狅犐
1:滞后白斑质粒 Whitecolorplasmid;M:MarkerIII分子量标记 DNAmarkerIII;a:白斑滞后质粒的PCR酶切鉴定Identificationofwhitecolor
plasmiddigestedbyPCR;b:白斑滞后质粒的BamHI和XhoI酶切鉴定IdentificationofwhitecolorplasmiddigestedbyBamHIandXhoI
2.3 GBSSⅠ基因的cDNA序列及蛋白序列分析
2.3.1 GBSSⅠ基因的cDNA序列分析 将pGBSST质粒交上海生工公司测序。测序结果与原序列(accession
numberX58453)比较后发现,二者同源性达99.78%,其开放阅读框架为1824bp,编码607个氨基酸和1个终
止密码子(TAA)(图5)。将该基因登记在GenBank中,登录号为EU403426。
3第19卷第5期 草业学报2010年
图5 马铃薯犌犅犛犛Ⅰ基因的犮犇犖犃序列及其推测的氨基酸序列
犉犻犵.5 犖狌犮犾犲狅狋犻犱犲狊犲狇狌犲狀犮犲犪狀犱犱犲犱狌犮犲犱犪犿犻狀狅狊犲狇狌犲狀犮犲狅犳犌犅犛犛Ⅰ犮犇犖犃狅犳犛.狋狌犫犲狉狅狊狌犿
□:蛋白保守区;———:蛋白激酶C磷酸化酶位点;【】:酪氨酸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N端糖基化位点;:酰胺化
位点;■:N端酰基化位点 □:Proteinconservedregion;———:ProteinkinaseCphosphorylationsite;【】:Tyrosinekinasephosphorylationsite;{}:
CaseinkinaseIIphosphorylationsite;:Nglycosylationsite;:Amidationsite;■:Nmyristoylationsite
用DNAMAN软件对该序列与GenBank中登记的部分物种的GBSSⅠ基因的cD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
结果发现,该序列与其他学者登录的马铃薯GBSSⅠ基因的同源性很高,达99.20%以上,但与其他科植物同源性
较低,为59%~77%。其中,与旋花科甘薯和大戟科木薯的同源性较高,其次为豆科类作物,而与禾本科作物的
4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0) Vol.19,No.5
同源性较低(表1),说明同科植物特别是同种植物,该基因的保守性强,而不同科植物的GBSSⅠ基因间差异较
大。
2.3.2 GBSSⅠ基因的蛋白质序列特征分析 利用BlastP软件在蛋白保守区数据库(ConservedDomainData
base,CDD)对包括该基因在内的16种植物(10种双子叶植物和6种单子叶植物)的蛋白保守区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了3个完全保守区,即Glycos_transf_1(糖基转移酶,glycosyltransferase)、glgA(糖原/淀粉合成酶,glyco
gen/starchsynthases,ADPglucosetype)和Glyco_transf_5(淀粉合成酶催化区,starchsynthasecatalyticre
gion),分别在97-101(GGLGD)、480-490(SRFEPCGLXQL)和503-510(STGGLVDT)氨基酸残基处(图5,
6),表明这些区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如glgA为ADP_葡萄糖结合位点[1013]。
表1 马铃薯犌犅犛犛基因犮犇犖犃与其他植物犌犅犛犛基因犮犇犖犃序列同源性比较
犜犪犫犾犲1 犃犾犻犵狀犿犲狀狋狅犳狀狌犮犾犲狅狋犻犱犲狊犲狇狌犲狀犮犲狅犳犌犅犛犛犵犲狀犲狑犻狋犺狅狋犺犲狉犺狅犿狅犾狅犵狌犲狊
GBSS基因的cDNA来源
cDNAsourcesofGBSSgene
所属科属
Familygenus
GenBank登记号
AccessionnumberinGenBank
同源性
Identities(%)
马铃薯犛.狋狌犫犲狉狅狊狌犿 茄科茄属Solanaceae,犛狅犾犪狀狌犿 X58453 99.78
马铃薯犛.狋狌犫犲狉狅狊狌犿 茄科茄属Solanaceae,犛狅犾犪狀狌犿 X83220 99.51
马铃薯犛.狋狌犫犲狉狅狊狌犿 茄科茄属Solanaceae,犛狅犾犪狀狌犿 A23741 99.23
甘薯犐.犫犪狋犪狋犪狊 旋花科番薯属Convolvulaceae,犐狆狅犿狅犲犪 AB071604 76.61
木薯犕.犲狊犮狌犾犲狀狋犪 大戟科木薯属Euphorbiaceae,犕犪狀犻犺狅狋 X74160 73.88
黄芪犃.犕犲犿犫狉犪狀犪犮犲狌狊 豆科黄芪属Leguminosae,犃狊狋狉犪犵犪犾狌狊 AF097922 71.88
菜豆犘.狏狌犾犵犪狉犻狊 豆科菜豆属Leguminosae,犘犺犪狊犲狅犾狌狊 AB029546 70.66
拟南芥犃.狋犺犪犾犻犪狀犪 十字花科拟南芥属Cruciferae,犃狉犪犫犻犱狅狆狊犻狊 NM_103023 70.26
豌豆犘.狊犪狋犻狏狌犿 豆科豌豆属Leguminosae,犘犻狊狌犿 X88789 70.13
大豆犌.犿犪狓 豆科大豆属Leguminosae,犘犺犪狊犲狅犾狌狊 EF153101 69.53
豇豆犞.狌狀犵狌犻犮狌犾犪狋犪 豆科豇豆属Leguminosae,犌犾狔犮犻狀犲 EF472253 69.05
玉米犣.犿犪狔狊 禾本科玉蜀黍属Gramineae,犣犲犪 EF471312 66.23
水稻犗.狊犪狋犻狏犪 禾本科稻属Gramineae,犗狉狔狕犪 NM_001065985 65.99
粟犛.犻狋犪犾犻犮犪 禾本科粟属Gramineae,犛犲狋犪狉犻犪 AB089141 62.22
高粱犛.犫犻犮狅犾狅狉 禾本科蜀黍属Gramineae,犛狅狉犵犺狌犿 EF089858 60.89
大麦犎.狏狌犾犵犪狉犲 禾本科大麦属Gramineae,犎狅狉犱犲狌犿 AB154358 60.48
小麦犜.犪犲狊狋犻狏狌犿 禾本科小麦属Gramineae,犜狉犻狋犻犮狌犿 Y16340 59.82
另外,该蛋白在第57-59,66-68,121-123,313-315,362-364,435-437,510-512和567-569处具有
蛋白激酶C功能(图5,用“———”表示),能将靶蛋白的Ser/thr磷酸化,从而激活细胞质中某些酶的活性,参与生
化反应调控;还可与核中转录因子相互作用,参与基因表达调控。在第364-370氨基酸处(图5,用“【】”表示),
该蛋白具有1个酪氨酸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可将自身的酪氨酸磷酸化或将各种不同靶蛋白的酪氨酸磷酸化来
实现信号传递,其转导的信号通常与细胞生长、繁殖、分化、生存有关。此外,该蛋白分别在第16-19,271-274,
329-332,374-377,480-483,510-513,585-588个氨基酸残基处还具有7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图5,
用“{}”表示);这是一种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信使非依赖性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生存、生长、增殖及凋
亡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位于第31-34和第213-216个氨基酸处具有2个N端糖基化位点(图5,用“”表
示),使蛋白质能够抵抗消化酶的作用、赋予蛋白质传导信号的功能、或某些蛋白只有在糖基化之后才能正确折
叠;2个酰胺化位点,位于第299-302和第435-438个氨基酸处(图5,用“”表示);7个N端酰基化位点,分别
在第70-75,105-110,250-255,309-314,348-353,506-511,581-586个氨基酸处(图5,用“■”表示)。
2.3.3 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预测 通过PredictProteinServer网站的相关软件分析发现,组成GBSSⅠ
5第19卷第5期 草业学报2010年
图6 马铃薯犌犅犛犛Ⅰ与其他植物犌犅犛犛Ⅰ基因氨基酸序列比较
犉犻犵.6 犃犾犻犵狀犿犲狀狋狅犳犪犿犻狀狅犪犮犻犱狊犲狇狌犲狀犮犲狅犳犌犅犛犛Ⅰ犵犲狀犲狑犻狋犺狅狋犺犲狉犺狅犿狅犾狅犵狌犲狊
横线以上为双子叶植物,以下为单子叶植物。方框内为同源盒序列 Abovehorizontallineisdicotyledonous
plants,underhorizontallineismonocotyledonousplants.Thehomeoboxsequenceisintherectangular
蛋白的607个氨基酸中,169个氨基酸可能形成α螺旋结构,115个氨基酸可能形成β折叠片,323个氨基酸可能
形成无规则卷曲。进一步登录Phyre网站,将GBSSⅠ氨基酸序列提交给CPHmodels和Phyre,用PSI-BLAST
(位点特性反复BLAST)标准方法通过多序列比对建模,结果发现有10个推荐模型。对其进行比对分析后选取
6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0) Vol.19,No.5
d1rzua(糖原合成酶,glycogensynthase1)GlgAfrom犃犵狉狅犫犪犮狋犲狉犻狌犿狋狌犿犲犳犪犮犻犲狀狊[31%i.d.,Evalue(E期望值)
=0,estimatedprecision(估计精度)=100%]作为模板进行GBSSⅠ蛋白三级结构预测分析,将Phyre网站返回
的d1rzua模板和GBSSⅠ模型用Rasmol软件查看,结果发现两者单体结构十分相似(图7,8),表明马铃薯GBSS
Ⅰ蛋白与原核生物农杆菌的淀粉合成酶可能具有相同的功能(图6)。
图7 犱1狉狌狕犪单体三级结构
犉犻犵.7 犜犺犲犿狅狀狅犿犲狉3犇狊狋狉狌犮狋狌狉犲狅犳犱1狉狌狕犪
图8 犌犅犛犛Ⅰ预测单体三级结构
犉犻犵.8 犜犺犲狆狉犲犱犻犮狋犲犱犿狅狀狅犿犲狉3犇狊狋狉狌犮狋狌狉犲狅犳犌犅犛犛Ⅰ
3 讨论
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反义GBSSⅠ基因或RNAi沉默GBSSⅠ基因,可显著降低被干扰植株的直链淀粉含量,
培育糯质型作物新品种[14,15];而增加GBSSⅠ基因的过量表达,则有望创制高直链淀粉含量的转基因植株,培育
膜用型作物新品种[16,17],表明GBSSⅠ基因的过量表达或抑制表达是改变作物淀粉结构、创制新型淀粉类型、培
育专用型作物新品种的有效途径。马铃薯GBSS基因有2种同工型,GBSSⅠ基因主要在贮藏器官块茎中表达,
负责直链淀粉合成,GBSSⅡ主要在茎叶等非贮藏器官中表达[18],因此,分离并克隆控制马铃薯块茎直链淀粉含
量的GBSSⅠ基因的cDNA序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马铃薯淀粉结构首先且必要的条件。
马铃薯GBSSⅠ基因为单拷贝,有13个内含子[19],其cDNA序列提取方法与无内含子基因的DNA提取方
法不同[20]。本研究以GenBank中已公布序列(X58453)设计特异引物,利用RT-PCR和序列测定技术获得了
该基因的cDNA序列。分析比对后发现,其与已公布的马铃薯该基因的cDNA序列同源性很高,达99.20%以
上,但与其他物种间的同源性较低,为59%~77%,说明同科植物特别是同种植物,该基因的保守性很强,这与其
他研究者对不同基因或不同物种同源性分析时的结论是一致的,即属内同源性高,属间相对低[2123]。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新兴科学,利用相关软件可分析基因组或目的基因的序列特征、功能蛋白的结
构和功能、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等[23,24],为利用功能基因改良作物遗传特性奠定基础。本研究对克隆到的GBSS
Ⅰ基因的cDNA片段利用相关软件进行了分析,发现其编码607个氨基酸和1个终止密码子,具3个与其他15
种植物完全一样的保守功能区域,存在着蛋白激酶C、酪氨酸蛋白激酶磷酸化、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糖基化、酰
胺化和酰基化等功能位点。三级结构预测表明,其与农杆菌淀粉合成酶具有十分相似的三级结构模型,表明该蛋
白具有淀粉合成功能。本研究为利用基因工程创制马铃薯新型淀粉结构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VisserRGF,JacobsenE.Towardsmodifyingplantsforalteredstarchcontentandcomposition[J].TrendsBiotechnol,1993,
11:6368.
[2] LiZ,RahmanS,KosarHashemiB,犲狋犪犾.CloningandcharacterizationofageneencodingwheatstarchsynthaseI[J].Theo
reticalandAppliedGenetics,1999,98:12081216.
[3] 于天峰.马铃薯淀粉的糊化特性、用途及品质改良[J].中国马铃薯,2005,19(4):223225.
[4] 秦波涛,李和平,王晓曦.薯类加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7第19卷第5期 草业学报2010年
[5] 王中荣,刘雄.高直链淀粉性质及应用研究[J].粮食与油脂,2005,11:1013.
[6] 王立梅,齐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7,28(10):604608.
[7] 于天峰,夏平.马铃薯淀粉特性及其利用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5558.
[8] 陈芳,赵景文,胡小松.我国马铃薯加工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4(2):6668.
[9] SambrookJ,RuSSelDW.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M].黄培堂,译.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0] FeikeR,vanderLeijFR,RichardGF,犲狋犪犾.Sequenceofthestructuralgeneforgranule_boundstarchsynthaseofpotato
(犛狅犾犪狀狌犿狋狌犫犲狉狅狊狌犿L.)andevidenceforasinglepointdeletionintheamfalele[J].MolecularandGeneralGenetics,1991,
228:240248.
[11] 彭佶松,吴晓俊,刘涤,等.黄芪毛状根GBSSI基因cDNA克隆及其结构分析[J].植物学报,2000,42(9):940945.
[12] DryI,SmithA,EdwardsA,犲狋犪犾.CharacterizationofcDNAsencodingtwoisoformsofgranuleboundstarchsynthasewhich
showdifferentialexpressionindevelopingstorageorgansofpeaandpotato[J].PlantJournal,1992,2(2):193202.
[13] FultonDC,EdwardsA,PilingE.Roleofgranuleboundstarchsynthaseindeterminationofamylopectinstructureand
starchgranulemorpholpgyinpotato[J].BiochemicalJournal,2002,277(13):1083410841.
[14] 戴朝曦,孙顺娣,于品华,等.用生物技术培育马铃薯加工型品种的研究[A].陈伊里:面向21世纪的中国马铃薯产业[M].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0:103107.
[15] 李加瑞,赵伟,李全梓,等.Waxy基因的RNA沉默使转基因小麦种子中直链淀粉含量下降[J].遗传学报,2005,32(8):
846854.
[16] 史振声,王志斌,李凤海,等.国内外高直链淀粉玉米的研究与利用[J].辽宁农业科学,2002,1(6):3033.
[17] 黄晓杰,张春红,赵前程,等.高直链玉米淀粉-PVA共混塑料薄膜的制作工艺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6,3:160
161.
[18] 谷宏,马涛,赵增煜.高直链玉米淀粉可食性膜的研制[J].包装工程,2007,28(5):1517.
[19] ChristineH H,WalterM,HermannH.Detectionofthestarchmodifyinggbssantisenseconstructintransgenicpotatoes[J].
ZeitschriftfürLebensmittelUntersuchungundForschungA,1998,206:8387.
[20] 张改娜,贾敬芬.豌豆清蛋白1(PA1)基因的克隆及对苜蓿的转化[J].草业学报,2009,18(3):117125.
[21] 吴建明,李杨瑞,王爱勤,等.甘蔗GA20氧化酶基因片段克隆及序列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09,30(6):817821.
[22] 尚以顺,杨春燕,钟理.贵州野生匍匐剪股颖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草业学报,2009,18(3):6773.
[23] 吴旺泽,彭晓莉,王晓明,等.马铃薯水通道蛋白基因cDNA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7,15(4):
677683.
[24] 郑轶琦,刘建秀.草坪草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进展[J].草业学报,2009,18(1):155162.
犃狀犪犾狔狊犻狊狅犳犮犾狅狀犻狀犵犪狀犱狊犲狇狌犲狀犮犲犮犺犪狉犪犮狋犲狉犻狊狋犻犮狊狅犳犮犇犖犃犲狀犮狅犱犻狀犵
狋犺犲犌犅犛犛犐犵犲狀犲犳狉狅犿狋狌犫犲狉狊狅犳犛狅犾犪狀狌犿狋狌犫犲狉狅狊狌犿
SHENBaoyun1,2,LIUYuhui1,ZHANGJunlian1,2,WANGDi1,2
(1.GansuKeyLaboratoryofCropGenetic&GermplasmEnhancement,Lanzhou730070,China;
2.AgronomicColegeofGansuAgricultural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ThecDNAcloneencodingGBSSⅠwasobtainedbyextractingtotalRNAfromtubersof犛狅犾犪狀狌犿狋狌
犫犲狉狅狊狌犿CV.GannongshuNO.2usinganRNAisolationsystem,RT-PCR(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reaction),thenmeasuringandanalyzingtheDNAsequence.ThefullengthofcDNAwas1824bp,
whichcontained607aminoacidsandaterminationcodon:thehomologywas99.78%comparedwiththeorigi
nalsequence(AccessionNumberX58453),butthehomologieswereverylowcomparedwithotherfamilies.
ThegenehastheregistrationnumberEU403426inGenBank.TheproteinfunctionandstructureoftheGBSS
ⅠgenecDNAsequencewerepredictedandanalyzedusingrelatedsoftwareofbioinformatics.Theproteinhad
threecompletelyconserveddomainsasinotherGBSSproteinsof15plantsandithadanumberofimportant
functionalsites.Italsohadatertiarystructuresimilartostarchsynthaseof犃犵狉狅犫犪犮狋犲狉犻狌犿,whichsuggests
thattheproteinfunctionedinstarchsynthesis.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犛狅犾犪狀狌犿狋狌犫犲狉狅狊狌犿;granuleboundstarchsynthase(GBSSI)gene;RT-PCR;DNAsequence
analysis;proteinfunctionprediction
8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0) Vol.19,No.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