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 : 2002206225
基金项目 : 亚太区域示范林项目 ( GCP/ RAS/ 17/ JPN)资助
作者简介 : 余树全 (1963 —) ,男 ,四川汉源人 ,副教授 ,北京林业大学在职博士生 ,从事群落生态、生物多样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 (2) :196~202
Forest Research
文章编号 : 100121498 (2003) 0220196207
人为经营干扰对人工雷竹
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余树全1 , 姜春前2 , 李翠环2 , 周国模1
(1. 浙江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 浙江 临安 311300 ;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际农用林业培训中心 , 北京 100091)
摘要 : 研究结果表明 : (1) 人为干扰导致了雷竹林群落层次结构简化 ,灌木层消失 ,草木层不明显。
(2)不同干扰的雷竹林下植物变异大 ,群落相似系数低 ,优势种不同。(3) 人为干扰强度增大 ,雷竹林
下植物的丰富度 ,Shannon2Wiener 和 Simpson 多样性指数随之减少。(4)同样的干扰强度对差的立地条
件上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更大。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持续稳定雷竹林的经营措施。
关键词 : 人为干扰 ; 雷竹林 ; 林下植被 ; 生物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 :S79519 S718155 文献标识码 :A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 ,是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但由于人类对自然
的过度利用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大量、快速丧失。目前 ,生物灭绝速率为其自然灭绝速率的
1 000倍 ,每天可能有 40~140 个物种消失[1~3 ] 。中国约有 15 %~20 %的物种受到严重威胁 ,濒
危物种数达 4 000~5 000 种[4 ,5 ] 。保护和保存生物多样性已经是全人类的共同呼声。过去对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直强调对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随着人类影响日益加大 ,必
须重视人工生态系统和人控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维护。
雷竹 ( Phyllostachys praecox C1D1Chu. et C1S1Chao)为中小型笋用竹 ,品质优良 ,产量高 ,经济
效益好。自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大面积人工种植以来 ,许多次生林被雷竹林取代。近年来又
采用林地覆盖技术 ,生产反季节竹笋 ,即用竹叶、稻草、稻壳等覆盖竹地面 25~30 cm ,提高冬季
土壤温度 ,使雷竹出笋时间普遍提早 1 到 3 个月 ,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林地耕地施肥
措施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强烈的人为干扰使雷竹林变成了一个典型的人控生态系统。然而
随着覆盖栽培年限的增加和除草剂的使用 ,林地地力衰退 ,病虫害加剧 ,产量持续下降 ,生态环
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许多作者先后对雷竹生物学特性[6 ] ,雷竹早产高效栽培技术[7 ,8 ] ,覆
盖材料及合理立竹结构[9 ,10 ] ,覆盖过程中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数量[11~15 ] ,以及水土流失
现状[16 ]等进行了系列研究。但对雷竹林生物多样性的研究鲜见报道。相关研究表明 ,森林生
物多样性破坏会给森林生物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危害 ,如病虫害加剧 ,林地地力衰退 ,生产力降
低 ,水土流失增加 ,而保护和恢复森林生物多样性则能有效控制和解决这些问题[17~18 ] 。本
文旨在探讨人为干扰对雷竹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并提出相应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促进这
一高效生态系统持续稳定发展。
1 研究地区概况
研究地区位于浙江省临安市 (118°11′~119°52′E ,29°56′~30°23′N)高虹镇 ,地处临安市东
北部 ,全镇分为低山丘岭2宽谷和河谷平原盆地两种地貌 :气候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暖湿
润 ,四季分明 ,平均年降水量 1 400 mm 左右 ;土壤为红壤、黄壤和水稻土 3 种类型。高虹镇是
浙江省雷竹笋中心产区之一 ,全乡雷竹林面积达 89311 hm2 ,占森林面积 1910 % ,经营时间长 ,
经营水平高 ,经营效益好。全镇 2001 年雷竹笋产值达 5 000 万元 ,人均产值约为 2 600 元。
2 研究方法
211 干扰强度划分
通过调查将雷竹林干扰强度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进行研究 :
(1)干扰状态下雷竹林 (disturbed Lei bamboo forest ,DF)
DFA :覆盖栽培技术的雷竹林 :该类雷竹林经营措施为前 1 年的 11 底、12 月初松土、施肥
后覆盖稻草、谷壳或竹叶 25~30 cm ,出笋时间为第 2 年的 1 —3 月 ,4 —5 月除去覆盖物 ,施肥 4
次 ,人工除草 ,12 月份再次进行覆盖。
DFB :使用除草剂的雷竹林 :在 7 月使用一次除草剂 ,其余措施与 DFA 相同。
DFC :体养雷竹林即前 1 年覆盖后 ,第 2 年不进行覆盖 ,仅少量施肥或不施肥。
(2)半自然状态下的雷竹林 (semi2nature Lei bamboo forest ,SNF) ,该林地一般已有 3~4 a 未
进行施肥、松土、除草和覆盖。
(3)次生林 (secondary forest ,SF) :为了比较人为干扰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选择自然状态下
的杂竹林作为对照。
212 野外调查
在农户访查的基础上 ,根据上述类型要求 ,采用典型选样方法 ,在红壤丘陵地区选择坡度
相似 ,竹林冠层盖度相同的地段 ,按不同坡位设置样地。考虑到雷竹林物种单一且分布均匀 ,
因此雷竹调查样地为 10 m ×10 m ,灌木调查样方 2 m ×2 m ,草本层样方 1 m ×1 m 就能代表群
落的物种多样性。为便于比较 ,次生林的调查样方面积相同 (对次生林物种估计可能偏小) 。
共设置样地 14 个 ,每个样地内设灌木和草本样方各 5 个。共有灌木、草木样方 70 个。调查记
录 : (1)雷竹和乔木树种的高度、胸径和冠幅。(2)灌木和草本植物的高度、盖度和株数。(3) 生
境因子如海拔、坡度、坡向、坡位 ,以及人为干扰强度等相关因子。野外调查在植物生长最旺盛
的 2001 年 8 月完成。
213 资料计算与分析
由于乔木层物种单一 ,本文主要研究人为干扰对灌木层和草木层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鉴
于灌木和草本植物的个体数目计算比较困难 ,参考相关计算方法[20 ,21 ] ,以物种的重要值作为
多样性指数的计算依据。
(1)重要值计算
重要值 ( IV) = [相对密度 ( RD) + 相对高度 ( RH) + 相对频度 ( RF) ] ÷300
(2)群落物种多样性测度
791第 2 期 余树全等 :人为经营干扰对人工雷竹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丰富度指数 : R0 = S
物种多样性指数采用 Simpson 指数 ( S P)和 Shannon2Wiener 指数 ( SW)计算 :
S P = 1 - ρ ( Pi) 2 ; SW = - ρ Piln Pi
Pielou 的均匀度指数 :
J sw = ( - ∑Piln Pi) ÷lnS ; J si = (1 - ∑( Pi) 2) ÷(1 - 1/ S )
Alatalo 均匀指数 :
AL = [ (1/ ∑P2i) - 1 ]/ [ exp ( - ∑Piln Pi) - 1 ]
式中 S 为样方中物种数 , Pi 为种的重要值。
(3)群落相似系数采用 Sorensen :
IS = [2 C/ ( A + B) ] ×100 %
其中 A 为样地A 的物种数 , B 为样地B 为样地B 的物种数 , C 为样地A 与B 共有物种数。
3 结果与分析
311 群落的层次结构与盖度
群落层次结构是群落发育程度的反应。由于人为干扰的目的性很强 ,常常会导致群落层
次结构简单化。调查发现 ,不同人为干扰强度对植物群落层次结构及盖度影响差异很大 (见表
1) 。覆盖雷竹林 (DFA)群落结构仅为单层林 ,林下植物稀少 ,没有明显的草本层 ,其盖度仅为
213 % ,草本植物高度平均为 1313 cm。施用除草剂雷竹林 (DFB) 也没有明显草本层 ,但草本植
物盖度提高到 715 % ,且高度增加到 20 cm 左右。休养雷竹林 (DFC) 林下植物生长十分旺盛 ,
其盖度为 89 % ,平均高度 82 cm ,并且已经有灌木出现。而作为对照的自然竹林 (SF) ,林下植
物发育很好 ,灌木层发达 ,草本层不明显 ,由于灌木层发育使草木层盖度减小 ,高度下降。总
之 ,强烈的人为干扰不仅导致雷竹林层次减少 ,而且草本层盖度和高度也明显下降。
表 1 群落层次的盖度和高度
类型
草本层
盖度/ % 高度/ cm
灌木层
盖度/ % 高度/ cm
乔木层
盖度/ % 高度/ cm
DFA 213 1313 — — 8510 419
DFB 715 2010 — — 8710 516
DFC 4313 3313 — — 8510 419
SNF 8910 8210 2510 5510 8410 611
SF 2010 3510 7010 13010 8310 412
312 群落的优势种及其特性
不同物种适应不同的环境 ,人为干扰对环境的改变也会引起构成群落物种的变化。调查
发现人为干扰强烈的覆盖雷竹林 (DFA) ,林下植物优势主要是禾本科 ( Gramineae) 的毛马堂
( Digitaria sanguinalis var. ciliaris Parl . )和 草 ( Beckmannia erucaefoumis Host) ,菊科 (Compositae)
的醴肠 ( Eclipta prostrata L. ) ,茄科 (Solanaceae) 的龙葵 ( Solanum nigrum L. ) 和酢浆草属 ( Oxalis)
的酢浆草 ( Oxalis corniculata L. ) ;施用除草剂雷竹林 (DFB)下则主要是抗除草剂的植物 ,如茜草
科 (Rubiacae)的木质藤本鸡矢藤 ( Paederia scandens Merr) ,菊科的狼把草 ( Bidens tripartite L. ) 、抱
茎苦买 ( Ixeris denticulate Stebb. ) ,鸭跖草科 (Commelinaceae)的鸭跖草 ( Commelina communis L. ) ,
891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6 卷
蓼科 ( Polygonaceae) 的毛蓼 ( Polygonum barbatum L. ) ,苋科 (Amaranthaceae) 的牛膝 ( Achyranthes
bidentata Bl. ) ;而未覆盖的休养雷竹林 (DFC) 的优势种主要是商陆科 ( Phytolaccaceae) 的商陆
( Phytolacca acinosa Roxb. ) ,禾木科的毛马堂和 草 ,菊科的 签 ( Siegesbeckia orientalis L. ) ,苋科
的牛膝 ,唇形科 (Labiatae)的紫苏 ( Perilla f rutescens Britron) ,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e)的母草 (Lin2
dernia crustacea Muell . ) ;经营强度弱 ,自然生长 3、4 a 的雷竹林 (SNF) 以蓼科的毛蓼和杠板归
( Polygonum perfoliatum L. ) ,商陆科的商陆 ,苋科的牛膝 ,禾本科的毛马堂 ,大戟科 ( Euphor2
biaceae)的叶下珠 ( Phyllanthus urinaria L. ) ,蔷微科 (Rosaceae) 的三叶委棱菜 ( Potentilla f reyniana
Bornm. ) ,茄科的龙葵为主 ;自然生长的杂竹林 ( SF) 以禾本科的淡竹叶 (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为主。人为干扰改变了雷竹林环境 ,形成了不同生境片段 ,造成雷竹林下植物优势种
变化加剧。从物种特性来看 ,DFA ,DFB 雷竹林下植物均为 1 年生 ,而干扰强度减少的 DFC ,
SNF 林下有多年生植物入侵 ,SF 林下以多年生植物为主。
313 群落相似系数
群落共有种和相似系数是群落物种多样性差异的重要表现特征。进一步探讨人为干扰下
雷竹林植物相似性对深入分析人为干扰对雷竹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上
讲 ,在自然状态下 ,在一定的尺度范围内 ,气候土壤条件相同 ,只要群落的建群一致 ,其林下植
物应有较高的相似性 ,较高的共有种。但人为干扰改变这一规律。从表 2 看出 ,雷竹林下草本
层植物相似系数不高 ,变化大。干扰强度大的 DFA 和 DFB 与人为干扰最弱的 SNF 群落相似系
数最低 ,干扰较弱的 DFC 与 SNF 的相似系数
最高 ,达到 5813 ,共有种也最多 ,有 21 种。可
见人为干扰导致了相同类型群落组成结构的
变异 ,而随着干扰强度的减弱 ,物种的恢复 ,相
同群落有较高的一致性。而人工雷竹林与自
然杂竹林 SF 几乎没有共有种 ,说明不同的建
群种决定了不同的群落组成和结构。
表 2 群落共有种和群落相似系数
类型 DFA DFB DFC SNF SF
DFA 3710 5710 3313 0
DFB 5 4612 3511 0
DFC 12 9 5813 0
SNF 10 10 21 0107
SF 0 0 0 4
注 :对角上部为相似系数 ,下部为共有数
314 群落的物种丰富度
物种是群落构成的基础。物种丰富度
是反映群落多样性的重要指标。从图 1 可
以看出 ,在林冠层盖度相同的情况下 ,不同
人为干扰强度对林下植物种类的丰富度影
响很大。干扰强度最大的 DFA ,DFB ,由于
覆盖 ,耕作、施用除草剂 ,使林下物种丰富
度大大降低 ,平均仅有 7 种。而未覆盖的
DFC林地 ,林下草本植物平均种数有 1213
种 ,高出前者 76 %。对于休养了 3、4 a 的 图 1 不同干扰类型的物种丰富度
雷竹林 (SNF) ,草本植物平均达 1313 种 ,而且出现了 313 种多年生灌木 ,物种总数为 1616 种。
可见 ,在水热条件丰富的情况下 ,只要停止人为干扰 ,雷竹林林下物种丰富度恢复迅速。而作
为对照的自然生长的竹林 ,虽然草本层植物种数仅 9 种 ,不是最高的 ,但灌木层植物种数达 28
种 ,群落的物种总数为 37 种 ,比人工雷竹林高出 3~5 倍。
991第 2 期 余树全等 :人为经营干扰对人工雷竹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315 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
群落物种丰富度简明表达了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一个侧面 ,但它未能反映群落中物种
相对多度的信息。而物种多样性指数是把物种数、个体数、分布特性等信息结合起来的一个统
计量 ,能定量反映群落或生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变化程度或均匀度。因此 ,可以用多样性指数
来定量表征群落和生态系统特征。包括直接和间接的体现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类型、发展
阶段、稳定程度、生境差异等。人为干扰对群落和生态系统影响必然会在多样性上反映出来。
从表 3 可以看出 ,雷竹林下草本植物的 Shannon2Wiener 指数 ( SW) 和 Simpson 指数 ( S P) 随着人
为干扰强度的变化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规律性 ,即随干扰梯度 DFA →DFB →DFC →SNF 依次减
小 , SW 指数和 S P 指数随之增大。DFA 与 SNF 雷竹林相比 ,其 SW 指数下降 4619 % , S P 指数
下降了 1510 % ,说明覆盖等人为干扰措施对雷竹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很大。DFC 与 DFA 相
比 , SW 指数增加 3313 % ,S P 指数增加 1418 % ,说明覆盖停止后雷竹林下物种多样性的恢复很
快。这一结果与对物种丰富度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这一结果也符合中等干扰假说 ,即如果
扰动速度率太低 ,少数竞争力强的生物类群在群落内取得完全优势 ;如果扰动速率太高 ,只有
那些生长速度快、侵占能力特强的物种才能生存下来 ;仅当扰动率中等时 ,物种生存的机会才
是最多的 ,因此群落物种多样性最高[22 ,23 ] 。而作为对照的自然生长杂竹林 (SF) ,其草本层多
样性指数略有下降 ,是由于群落中灌木层发育良好抑制了草本植物的发育。
表 3 不同干扰类型下草本层多样性指数
类型 DFA DFB DFC SNF SF
SW 指数 11637 0 11816 2 21182 3 21404 6 21125 6
S P 指数 01758 5 01817 8 01863 1 01871 9 01872 2
J SW指数 01892 5 01933 3 01574 4 01876 6 01967 4
J ST指数 01915 5 01954 0 01947 0 01932 4 01981 3
AL 指数 01783 6 01872 3 01848 4 01686 6 01925 7
316 立地条件、干扰强度与物种多样性关系
立地条件的好坏与物种多样性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良好的立地通常能容纳较丰富的物
种 ,且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指数[24 ,25 ] 。从表 4 看出 ,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 ,雷竹林物种的丰
富度、SW 指数和 S P 指数都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减少而依次增大。SNF 由于灌木发育良好导
致了草本植物 SW 和 S P 指数略低 (灌木没有参与统计) ;在相同的人为干扰强度下 ,雷竹林物
种的丰富度、SW 指数和 S P 指数都随着立地条件的改善而增加 ,呈现出从坡上部、中部、下部
依次递增的趋势。
表 4 立地、干扰与多样性指数
项目
坡上部
R0 SW S P
坡中部
R0 SW S P
坡下部
R0 SW S P
DFA 4 11334 9 01724 5 6 11579 9 01742 2 11 11997 3 018088
DFC 8 11840 1 01816 9 12 21090 7 01856 2 17 21616 1 01916 3
SNF 11 11937 2 01814 7 16 21220 9 01844 1 20 21489 6 018935
4 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 ,人为经营干扰对雷竹林下植被多样性影响十分明显 ,主要表现在 :
00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6 卷
(1)群落的层次结构简单化、灌木层消失、草本层不明显、植物盖度下降、高度降低 ,这种趋
势在人为干扰梯度上得到了明显表现。
(2)不同的干扰强度引起雷竹林下草本植物优势种变化 ,群落间共有种和相似系数降低。
在强烈干扰下 ,雷竹林下都是 1 年生植物 ,随着干扰减弱 ,多年生草本植物比例增加 ,并且出现
灌木。
(3)随着人为干扰强度增加 ,雷竹林下植物的丰富度、Shannon2Wiener 和 Simpson 多样性指
数下降 ,说明人为干扰对雷竹林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4)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 ,干扰强度增加 ,多样性指数下降。在同样干扰强度下 ,立地条件
越差 ,其物种多样性指数越低。
目前 ,雷竹林种植面积仍在持续增长 ,经营强度也很大。有的乡镇放眼望去 ,皆为竹林 ,这
种状况持续下去 ,将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带来严重威胁。因此 ,应该控制雷竹林的发展规模 ,
适当降低经营强度以免造成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下降。由于雷竹林生物多样性下降带来的一
系列生态危机近来也显现出来 :如地力衰退、竹林病虫害加剧、生产力下降等等 ,在雷竹林发展
较早的一些乡镇表现尤为明显。这种状况无论是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还是农村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都是不利的。
研究发现 ,虽然人为干扰对雷竹林生物多样性有严重影响 ,但人为干扰一旦停止 ,竹林下
生物多样性的恢复较快 ,如休闲 1 年的 DFC 竹林有较高多样性 ,这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合理
经营、发展经济之间提供了一个契机。因此 ,根据实际观测和研究结果 ,建议调整经营耕作措
施 ,降低人为干扰的强度和频度 : (1)开春出笋后及时清除覆盖物 ,以改善林内环境 ,促进林下
植物发育和生物多样性恢复。(2)少用或不用除草剂 ,减轻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压力。(3)
连续覆盖和施用除草剂的年限不宜过长 ,最好覆盖 1 年后休闲 1 年。
参考文献 :
[ 1 ] Costanza R R , Arge R ,de Groot , et al1 The value of the worldpis ecosystem serc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J ] . Nature , 1997 , 387 : 253
~26
[2 ] Wilson E O. The current state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A] . In : Wilson E O , Biodiversity [M] . Natural Academy Press , Washington
D C , 1988. 3~18
[3 ] 刘世荣 , 蒋有绪 , 史作民 , 等. 中国暖温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研究[M]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998. 1~32
[ 4 ] Braatz S. Conserving Biological Diversity , A Strategy for Protected Areas in the Asia2Pacific Region [M] . The World Bank , Washing2
ton D C , 1992
[5 ] 陈灵芝.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对策[M]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993
[6 ] 胡超宗 , 张建明 , 胡明强. 雷竹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 . 浙江林学院学报 , 1992 , 9 (2) : 133~143
[7 ] 方伟 , 何钧潮 , 卢可学 ,等. 雷竹早产高效栽培技术[J ] . 浙江林学院学报 , 1994 , 11 (2) : 121~128
[8 ] 汪祖潭 , 方伟 , 何钧潮 , 等. 雷竹笋用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M] .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5. 5~30
[9 ] 胡超宗 ,金爱武 ,郦章顺 ,等. 早竹保护地栽培覆盖材料的研究[J ] . 浙江林学院学报 ,1996 ,13 (1) :5~19
[10 ] 周国模 ,金爱武 ,郑海松 ,等. 雷竹保护地栽培林分立竹结构的初步研究[J ] . 浙江林学院学报 ,1998 ,15 (2) :111~115
[11 ] 姜培坤 ,徐秋芳 ,钱新标 ,等. 雷竹林地覆盖增温过程中土壤化学性质的动态变化[J ] . 浙江林学院学报 ,1999 ,16 (2) :
123~130
[12 ] 姜培坤 ,徐秋芳 ,钱新标 ,等. 雷竹林地覆盖增温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J ] .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 (5) :548~
551
[13 ] 姜培坤 ,俞益武 ,金爱武 ,等. 丰产雷竹林地土壤养分分析[J ] . 竹子研究汇刊 ,2000 ,19 (4) :50~53
102第 2 期 余树全等 :人为经营干扰对人工雷竹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14 ] 姜培坤 ,俞益武 ,张立钦 ,等. 雷竹林地土壤酶活性研究[J ] .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0 ,17 (2) :132~136
[15 ] 董林根 ,姜小娟 ,方茂盛. 雷竹林覆盖栽培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初步研究[J ] . 浙江林学院学报 ,1998 ,15 (3) :236~239
[16 ] 余树全 ,姜春前 ,苏增建. 雷竹林水土流失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 ]现代生态农业 ,2001 , (3) :134~137
[17 ] 余树全 ,周国模 ,韦新良 ,等.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森林的持续发展[J ] . 浙江林学院学报 ,1997 ,14 (2) :182~187
[18 ] 杨承栋 ,焦如珍 ,屠星南. 发育林下植被是恢复杉木人工林地力的重要途径[J ] . 林业科学 ,1995 ,31 (3) :276~283
[19 ] 高贤栋. 生物多样性与害虫的综合治理[J ] . 林业资源管理 ,1995 , (3) :24~28
[20 ] 马克平 ,黄建辉 ,于顺利 ,等. 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II 一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研究[J ] . 生态
学报 ,1995 ,15 (3) : 268~277
[21 ] 张丽霞 ,张峰 ,上官铁梁 ,等. 芦芽山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研究[J ] . 生物多样性 ,2000 ,8 (4) :361~369
[22 ] 傅伯杰 ,陈利顶 ,马克明 ,等. 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154~162
[23 ] Connell J H. Diversity in tropical forests and coral reefs [J ] . Science ,1978 ,199 :1302~1310
[24 ] 朱锦懋 ,姜志林 ,蒋伟 ,等. 人为干扰对闽北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 ] . 生物多样性 ,1997 ,5 (4) :263~270
[25 ] 张大勇. 理论生态学[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123~125 ,163~165
The Effects of Human Disturbance on Species Diversity
of Phyllostachys praecox Grove
YU Shu2quan1 , JIANG Chun2qian2 , LI Cui2huan1 , ZHOU Guo2mo1
(1. Faculty of Life Science ,Zhejiang Forestry College ,Linan 311300 ,Zhejiang ,China ;
2. International Farm Forestry Training Centre , CAF , Beijing 100091 , China)
Abstract : The species diversity of Phyllostachys praecox grove in Linan , Zhejiang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The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 richness index and the coefficient of community similarity were compared for differ2
ent human disturbanc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 (1)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Lei bamboo forest were sim2
plified because of intensive disturbance. Meanwhile , the disturbance caused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shrub lay2
er and the lower richness of the herb layer. (2) Both the species and 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distinctly differ2
ent under different human disturbance and the coefficient of community similarity between plots was also low. (3)
Shannon2Wiener and Simpson diversity index and richness index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human distur2
bance . (4) The influence of the disturbance for the lower site quality was more significant . In addition , the mea2
sures on how to protect the biodiversity and develop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Lei bamboo forest were suggest2
ed.
Key words : human disturbance ; Phyllostachys praecox grove ;undergrowth
20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6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