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s of Inoculation with 11 Ectomycorrhizal Fungal Isolates on Growth and Photosynthesis of Castanopsis hystrix Saplings

外生菌根菌接种对红椎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全 文 :  收稿日期: 2000205226
  作者简介: 陈应龙 (19692) , 男, 安徽潜山人, 助理研究员 1
  3 试验工作得到广州市林业科技推广站郑政明站长的大力支持; 本所育种室陈祖旭先生、刘水娥女士等在红椎育苗方
面给予了指导和帮助, 特此致谢.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 (5) : 515~ 522
 F orest R esearch
  文章编号: 100121498 (2001) 0520515208
外生菌根菌接种对红椎生长
及光合作用的影响3
陈应龙, 弓明钦, 陈 羽, 王凤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热带林业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520)
摘要: 接种 11 种外生菌根菌株对红椎苗期生长产生了影响。试验苗 26 周时测定的各生长指标统
计分析结果表明, 接种处理间在干质量、苗高、地径、须根数等指标上均有极显著或显著差异 (P <
0101) ; 与未接种对照苗相比, 接种苗平均高增加 20%~ 75% , 地径增加 50%~ 105% , 须根数增加
41%~ 245% , 干质量增加 100% 以上。试验表明, 菌根菌接种不仅显著促进植株地上部分的生长,
且有利于根系的发展。另外, 不同菌株对红椎根系亲和力的差异性, 反映出宿主对各菌根菌株的不
同依赖性。菌根菌接种还对试验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 2 浓度、光合耗水量等
有一定的影响。菌株 P isolithus C9132、M H 727、C9216, R h iz op og on 9480, T richolom a 9810 等对红
椎苗期生长效果较好, 为优良菌株, 可用于红椎苗期接种。
关键词: 红椎; 外生菌根菌; 接种效应; 光合作用
中图分类号: S718181    文献标识码: A
  红椎 (Castanop sis hy strix A 1DC1) , 又称红椎栗、刺栲、赤黎、红黎、刺黎, 为壳斗科 (Fa2
gaceae) 树种,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湖南南部、广东、广西、贵州西南、西藏东南等地区[1 ] , 越
南、老挝、缅甸、印度等国家也有分布。红椎是我国南方重要乡土阔叶用材树种, 适宜在年均温
18~ 24 ℃、年积温 6 000~ 8 000 ℃ (≥10 ℃)、年降雨量 1 200~ 2 000 mm、海拔 100~ 1 900 m
的山地地带生长, 是松、杉混交造林的最佳伴生树种。由于红椎具有生长快、材质优、适应性强、
效益高等优良特性, 在我国南方用材林、水源林、薪炭林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2~ 4 ]。
调查和研究表明, 壳斗科树种均为菌根营养型树种, 是多种担子菌、子囊菌的优良宿主。据
调查, 在广西蒲北地区红椎林下有多种外生菌根菌, 其中, 以鳞盖红菇 [R ussu la lep id a (F r. )
F ries ]数量最多, 该菌为当地老百姓喜爱的美味食用菌之一, 被称为“红椎菌”, 具有一定商业
价值[5 ]。除此以外, 未见有红椎菌根及接种效应方面的报道。本研究采用 11 个外生菌根菌株,
对红椎进行接种, 在菌根合成的基础上, 分析菌根菌的接种效应和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旨在为
红椎这一乡土树种筛选优良菌根菌种或菌株, 以促进其苗期生长。
1 材料与方法
111 试验材料
11111 供试苗木 采用红椎实生苗进行试验。待幼苗长到 3~ 4 cm 高时, 挑选生长良好、大小
基本一致的苗木移栽到预先装有消毒基质的育苗袋中 (直径 12 cm )。
11112 供试菌种 试验采用了 11 个外生菌根菌株, 隶属 7 个属, 其中, 黑孢块菌、松口蘑、须
腹菌等为著名共生型食用菌 (表 1)。
表 1 接种处理及菌种名称、来源、宿主范围
处理号 菌株号 菌  种  名 中文名 来源   宿 主 树 种
1 C9216 P isolithus tinctorius (Pers. )Cooker & Couch 彩色豆马勃 中国海南 松科、桃金娘科、壳斗科
2 E4100 L accaria lacca ta (Scop. : F r)Berk. et B r. 漆蜡蘑 澳大利亚 松科、桃金娘科、壳斗科
3 96063 T richolom a m atsu take ( Ito ex Im ai) Sing. 松口蘑 日本广岛 松科
4 98033 T uber m elanosp orum V ittad. 黑孢块菌 中国台湾 壳斗科
5 94803 R h iz op og on p iceus Berk. et Curt. 须腹菌 中国广东 松科、壳斗科
6 M H 727 P isolithus tinctorius (Pers. )Cooker & Couch 彩色豆马勃 澳大利亚 松科、桃金娘科、壳斗科
7 C9215 S clerod om a cep a Persoon 硬皮马勃 中国广东 松科、桃金娘科、壳斗科
8 9243 T richolom a m atsu take ( Ito ex Im ai) Sing. 松口蘑 中国云南 松科、壳斗科
9 98103 T richolom a m aststu take ( Ito ex Im ai) Sing 松口蘑 中国云南 松科、壳斗科
10 NB146 D escolea m acu la ta Bougher &M alajczuk 圆头伞 澳大利亚 松科、桃金娘科
11 C9132 P isolithus tinctorius (Pers. )Cooker & Couch 彩色豆马勃 中国华南 松科、桃金娘科、壳斗科
12 CK 对照 - - -
  注: 带3 菌种为菌根食用菌。松科 (P inaceae) ; 桃金娘科 (M yrtaceae)。
11113 试验基质 试验基质使用经高温消毒 (121~ 126 ℃, 30 m in) 的混合基质, 由蛭石、泥
炭、河沙按体积比 115∶1∶2 混匀, 其主要营养成分及含量为: 有机质 (131895% )、全N (01029
8% )、全 P (01014 7% )、全 K (11959% )、速效 P (01708 1% )、pH (510, 土ö水= 1ö215)。
112 试验方法
11211 试验设计 采用接种处理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 接种处理 12 个 (含对照) , 每处理试验
苗 15 株 (袋) , 3 次重复。试验苗育种、上袋、接种均在温室内完成, 接种 2 周后移至苗圃试验
地, 随机放置, 按照常规育苗方法进行管理。
11212 接种方法 菌剂是由摇床振荡培养的外生菌根菌的菌丝体, 经匀浆粉碎后配制而成,
菌丝体浓度约 50 m g·mL - 1 (干质量)。移苗 3 d 后采用根际注入法进行接种, 接种量为 5 mL。
113 生长指标的测定
接种后每隔 4 周进行一次苗高生长量测定, 本文以 8、16、20、24 周时分别测定的苗高生长
量进行统计分析 (分别以H 8w、H 16w、H 20w、H 24w表示)。根据试验苗前期高生长曲线, 在 26 周时
收获试验苗, 并测定有关指标, 包括苗高 (H 26w )、地径 (D )、根长 (RL )、须根数 (L RN )、叶片数
(LN ) , 地上生物量 (TDW )及地下生物量 (RDW ) ; 同时检查菌根合成情况[6 ]。
114 光合及蒸腾特性的测定
在试验苗生长旺盛期 (接种 16 周时) , 分别从各处理中挑选生长适中的 5 株试验苗, 在C I2
301PS 型光合作用测定仪上测定试验苗第 1~ 3 对初展叶的光合强度。测定时采用室内灯光照
射, 光强为 6 000 lx; 温、湿度相对恒定。叶室温度及叶表温度 T、相对湿度 R H 、净光合速率
P n、蒸腾速率 E、气孔导度Gs、细胞间隙CO 2 浓度C i 等均由该测定仪测出或计算得出。光合耗
水量为蒸腾速率 E 与净光合速率 P n 的比值, 表示同化单位CO 2 所消耗的水分。气孔限制值
(L s)按L s= [ (Ca2C i) öC i ]×100 计算[7 ] , 其中Ca 和C i 分别为空气和细胞间隙中CO 2 的浓度。
615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4 卷 
115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均采用 SA S (R elease6103) [8 ]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D uncan 多重比较、多元回
归及相关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1 红椎外生菌根的合成
接种 26 周时对试验苗根系菌根合成情况进行了检查, 结果表明 11 个菌株都能在红椎根
系上形成菌根, 但不同菌株的感染程度存在差异, 菌根感染率变化范围为 48%~ 95% , 其中菌
株 C9215 (硬皮马勃)、9803 (黑孢块菌)、924 (松口蘑)、C9132 (彩色豆马勃) 等在红椎根系上的
感染率较高。各接种处理苗菌根感染率平均大小分别为: 处理 1 (62% )、处理 2 (75% )、处理 3
( 66% )、处理 4 (90% )、处理 5 (48% )、处理 6 (79% )、处理 7 (95% )、处理 8 (87% )、处理 9
(52% )、处理 10 (65% )、处理 11 (85% ) , 对照苗未受感染。限于篇幅, 有关红椎外生菌根形态结
构的电镜观察结果将另文报道。
212 菌根菌接种对红椎生长的影响
21211 对红椎不同时期高生长量的影响 试验苗各处理间同期高生长量 (H 8w、H 16w、H 20w 和
H 24w ) 差异极显著 (P < 0101) (表 2)。与对照苗相比, 接种处理苗能显著促进苗高的生长, 在
L S R = 0101 水平上有较大差异 (表 2) , 4 次测定苗高生长量增幅范围及相应菌株分别为
7916% (M H 727)~ 913% (9606)、7216% (C9216)~ 1116% (9803)、6816% (C9132)~ 813%
(9803)、8914% (C9132)~ 213% (9803) , 其中, 豆马勃属的 3 个菌株M H 727、C9216 和 C9132
对红椎苗高生长量促进作用最大, 而菌株 9606 (松口蘑) 和 9803 (块菌) 对红椎影响较小, 表明
了不同菌种对红椎苗高生长的促进效果有显著差异。以接种 24 周时苗高生长情况 (H 24w )为例
(表 3) , 接种处理 11、6、1 苗高生长量最大, 与对照苗差异极显著 (P < 0101) , 分别比对照增加
75% 以上, 并与其它接种处理差异显著 (P < 0101) , 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 3 个豆马勃菌株能
显著促进红椎苗高的生长; 另外, 菌株 9480 (R h iz op og on )、9810 ( T richolom a )、E4100
(L acca ria)和NB 146 (D escolea)等也表现出较好的接种效果。
表 2 菌根接种试验苗 4 次高生长量方差分析
变异
来源
自由

苗高H 8w 苗高H 16w 苗高H 20w 苗高H 24w
平方和 均方 F 值 平方和 均方 F 值 平方和 均方 F 值 平方和 均方 F 值
处理间 11 225136 20149 41853 3 3 560178 50198 41573 3 3 768154 69187 41193 3 3 1 269160 115142 81153 3 3
误 差 108 456123 4122 1 205101 11116 1 782140 16166 892155 14117
总 和 119 681159 1 765179 2 550194 2 162115
  注: 显著性水平: P < 0101 (3 3 3 ) , P < 0105 (3 3 ) , P < 011 (3 ) , N S——差异不显著 (表 4、表 6 与此同)。
21212 对 26 周时红椎苗生长量及生物量的影响 接种后 26 周时对试验苗生长量和生物量
进行了测定, 方差分析及D uncan 多重比较结果分别列于表 4 和表 5。结果表明, 处理间在生长
量 (苗高、地径、根长、须根数、叶片数) 及生物量 (地上干质量和地下干质量) 上, 差异极显著 (P
< 0101) (表 4)。多重比较结果不仅显示出接种处理与对照间有极显著差异, 而且各接种处理
间也有一定的差异, 表明菌株不同, 生长指标不同, 其相应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 (表 5)。与对照
相比, 接种处理平均地径增加 105% (C9132)~ 50% (9606) , 须根数目增加 245% (M H 727)~
715 第 5 期        陈应龙等: 外生菌根菌接种对红椎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表 3 菌根接种试验 4 次苗高平均值、与对照增加百分值及D uncan 多重比较
处理

苗高
H 8w öcm 增加ö% L S R 0101 处理号 苗高H 16w öcm 增加ö% L S R 0101 处理号 苗高H 20w öcm 增加ö% L S R 0101 处理号 苗高H 24w öcm 增加ö% L S R 0101
6 917 79163 a bcd 1 1614 72163 a bcd 11 2014 68160 a bc 11 2510 89139 a bc
5 915 75193 a bcd 11 1610 68142 a bcd 6 1918 63164 ab c 6 2413 84109 a bc
1 913 72122 a bcd 6 1516 64121 ab cd 10 1819 56120 ab c 1 2316 78179 a bc
7 912 70137 ab cd 7 1417 54174 abc d 1 1817 54155 abc 5 2117 64139 ab c
11 814 55156 abc d 5 1415 52163 abc d 5 1714 43180 abc 9 2117 64139 ab c
10 814 55156 abc d 10 1318 45126 abcd 2 1619 39167 abc 2 2114 62112 ab c
8 718 44144 abcd 2 1312 38195 abcd 9 1617 38102 abc 10 2112 60161 ab c
9 715 38189 abcd 9 1218 34174 abcd 7 1614 35154 abc 7 1919 50176 ab c
2 714 37104 abcd 8 1114 20100 abcd 8 1416 20166 a bc 3 1813 38164 abc
4 615 20137 a bcd 3 1111 16184 abcd 3 1415 19183 a bc 8 1519 20145 a bc
3 519 9126 ab cd 4 1016 11158 ab cd 4 1311 8126 ab c 4 1315 2127 ab c
12 514 0 abc d 12 915 0 abc d 12 1211 0 ab c 12 1312 0 ab c
  注: 同一列字母相同者, 表明相应接种处理在该测定指标上差异不显著 (L S R = 0101) (表 5、表 7 与此同)。
表 4 试验苗 26 周时生长量及生物量方差分析
变异
来源
自由

苗高 地  径 根  长 叶 片 数
平方和 均方 F 值 平方和 均方 F 值 平方和 均方 F 值 平方和 均方 F 值
处理 11 526142 47186 77192333 11112 1101 90197333 922123 83184 194172333 3 375122 306184 263333
误差 24 14174 0161 0127 0101 10133 0143 28110 11167
总和 35 541116 11139 932156 3 403132
变异
来源
自由

须 根 数
平方和 均方 F 值
地上干质量
平方和 均方 F 值
地下干质量
平方和 均方 F 值
处理 11 11 035167 1 003124 88019333 28137 2158 726154333 6127 01570 2 177119333
误差 24 27133 1114 0154 0102 0188 0103
总和 35 11 063100 28181 7115
41% ( 9606) , 地上干质量增加 241% (M H 727)~ 11% (C9215) , 地下干质量增加 290%
(M H 727)~ 10% (C9215)。分析结果证实了接种菌根菌能促进红椎苗高、地径的生长, 同时对
苗期根系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接种后试验苗须根数目和生物量的显著增加, 为苗木提前出
圃和提高造林成活率有重要的意义。
21213 各生长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出不同菌株接种后对红
椎试验苗各生长指标的影响有一定差异, 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试验苗生物量与各生长指标及菌
根感染率间的相关性。经多元相关分析 (CAN CORR ) 得出复相关系数R = 01984 366, 采用似
然法及W ilk’s L am bda 等 5 种方法对因变量总体与自变量的多元正态总体之间相关系数为零
的假设进行了检验, 证明相关性显著 (P = 01001 3< 0105)。其标准化典型变量为:
815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4 卷 
   表 5 试验苗 26 周时各生长指标平均值及D uncan 多重比较
处理

苗高öcm 地径 ömm 根长öcm 叶片数ö个 须根数ö条 地上干质量ög 地下干质量ög
均值 L S R 均值 L S R 均值 L S R 均值 L S R 均值 L S R 增加ö% 均值 L S R 增加ö% 均值 L S R 增加ö%
1 2810 a 411 a 2515 d 35 c 66 b 17510 2198 b 18615 0189 e 12215
2 2215 bcd 312 de 2912 c 26 e 58 d 14117 1177 e 7012 1100 d 15010
3 2718 a 316 bc 1815 g 29 d 34 g 4117 2138 d 12818 0170 f 7510
4 2114 de 316 bc 22 f 27 de 62 c 15813 1176 e 6912 1131 b 22715
5 2213 cd 3 e 3612 a 23 f 52 e 11617 1161 g 5418 0159 g 4715
6 2814 a 319 b 2615 d 44 a 83 a 24518 3155 a 24113 1156 a 29010
7 1915 e 312 de 24 e 18 g 42 f 7510 1116 i 1115 0144 i 1010
8 2410 b 314 cd 25 de 22 f 56 d 13313 1155 h 4910 0160 g 5010
9 2812 a 319 b 2615 d 44 a 81 a 23715 3150 a 23615 1152 a 28010
10 2311 bc 314 cd 19 g 33 c 35 g 4518 1167 f 6016 0149 h 2215
11 2815 a 412 a 32 b 40 b 56 d 13313 2154 c 14412 1118 c 19510
12 1612 f 2 f 2018 f 12 h 24 h 010 1104 j 0 0140 j 0
  注: 表中数据为相应处理 3 株试验苗测定的平均值,L S R = 0101。限于篇幅, 本表中各指标均值及多重比较结果均按处
理号顺序排列。
  Y = 01277 8X 1- 01105 8X 2- 01038 8X 3+ 01409 0X 4+ 01511 8X 5- 01077 9X 6
(R 2= 01973 8)
式中 Y 为红椎试验苗生物量, X 1 为苗高, X 2 为根长, X 3 为地径, X 4 为叶片数, X 5 为须根数,
X 6 为菌根感染率。构成典型变量的原变量系数, 其绝对值大小反映了原变量在典型变量中的
权重, 也表明了原变量对典型相关系数的程度。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须根数 (X 5)对生物量的
影响最大, 叶片数 (X 4)和苗高 (X 1)次之, 而地径 (X 3)和菌根感染率 (X 6)影响较小; 相关系数分
别为: X 1 (01866 3)、X 2 (01226 7)、X 3 (01831 5)、X 4 (01949 7)、X 5 (01879 4)、X 6 (01290 8)。
以上分析揭示了试验苗根系菌根感染率与生物量间的相关性不大, 这说明菌根感染率不
能完全体现其接种效应, 在本试验所使用的 11 种外生菌根菌株中, 菌株C9215 (S clerod erm a)
在红椎根系上的感染率最高, 但对试验苗生长的促进作用并非最好, 相反, 菌株 9810 (T ri2
cholom a )和C9216 (P isolithus)感染率相对较低, 但促进效果较好。这说明不同菌种 (菌株)对宿
主的亲和力大小有一定的差异, 同时也反映出红椎苗对各菌根菌的依赖性不同。
213 菌根菌接种对红椎光合作用的影响
处理间在净光合速率 P n、蒸滕速率 E、气孔导度Gs、胞间CO 2 浓度C i 等指标上差异显著
(表 6)。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菌根菌接种能显著提高红椎苗净光合速率, 与对照苗相比, 增
加了 135183%~ 21102% (表 7) , 其中, 菌株 C9215 (硬皮马勃) 对苗木 P n 促进作用最大 (处理
7) , 其次为菌株 9480 (处理 5)和 9803 (处理 4)。接种苗蒸腾速率 E 变化较大, 除菌株 E4100 接
种苗 (处理 2) 测定的蒸腾速率略低于对照外, 其它 10 种菌株接种处理苗均有较高的蒸腾速
率, 其中, 菌株C9132、9480、C9216 影响最大, 比对照增加 100% 以上; 菌株M H 727、9810 等影
响较少, 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菌根菌接种对试验苗气孔导度Gs 的影响也有较大的差异 (表
7) , 菌株 9606 和NB 146 接种苗 Gs 低于对照, 其它接种苗Gs 均高于对照。除菌株 C9216 和
924 外, 接种菌根菌降低了胞间CO 2 浓度。从菌根菌对试验苗光合耗水量 E öP n 的影响来看,
915 第 5 期        陈应龙等: 外生菌根菌接种对红椎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除菌株 C9132 外, 其它各菌株接
种后都能有效地减少红椎苗的光
合 耗 水 量, 其 中, 菌 株 9810、
NB 146、9803、E4100 作用最为明
显 (图 12a)。菌根对叶片气孔限制
值 L s 也有较大的影响, 菌株
E4100、9606、9803 接种苗 L s 较
大, 而 C9216 和 924 接种苗相对
较小 (图 12b)。净光合速率 P n 与
胞间 CO 2 浓度 C i 及气孔限制值
L s 间有一定相关性, 可以用 P n=
741206 9 - 11016C i - 01759 3L s
来表示 (R 2= 0167)。分析表明, 采
用菌根菌接种技术, 对红椎苗期光
合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 主要体现
在能显著提高红椎苗期净光合速
率和降低光合耗水量。
接种处理
图 1 红椎苗光合耗水量 (a)及气孔限制值 (b)
表 6 菌根接种试验苗光合指标方差分析
变异
来源
自由

净光合速率 P n
平方和 均方 F 值
蒸腾速率 E
平方和 均方 F 值
气孔导度 Gs
平方和  均方  F 值
胞间CO 2 浓度 C i
平方和   均方   F 值 
处理间 11 16113 1147 215633 0178 0107 5163333 7207186 655126 5104333 151840192 13803172 2195333
误 差 48 27151 0158 0160 0102 6 235108 129190 224806114 4683146
总 和 59 43164 1138 13442192 376647106
  注: 光呼吸指标单位: P nö(Λmo l·m 21·s- 1) , E ö(Λmo l·m - 1·s- 1) , Gsö(Λmo l·m - 1·s- 1) , C iö(m g·kg- 1)。
表 7 各接种处理光合指标D uncan 多重比较
处理

净光合
速率 P n
增加ö
%
L S R 0101 处理

蒸腾
速率 E
增加ö
%
L S R 0101 处理

气孔
导度Gs
增加ö
%
L S R 0101 处理

胞间CO 2
浓度C i
增加ö
%
L S R 0101
7 21962 135183 a b 11 01586 140116 a bcd 1 48144 183161 a bcc 1 351124 61 11 a b
5 21700 114197 ab 5 01516 111148 ab bc 5 46122 170161 ab bc 8 335164 1140 a b
4 21662 111194 ab 7 01496 103128 abc b 11 35132 106179 abc d 12 331102 0 a b
9 21460 95186 ab 8 01390 59184 abcd 7 33116 94115 abc a 11 329168 - 0140 a b
10 21114 68131 ab 1 01364 49118 d bcd 4 31106 81185 abc d 6 317158 - 4106 a b
8 21008 59187 ab 4 01320 31115 b bcd 8 27150 61101 abc 5 308118 - 6190 ab
2 11880 49168 ab 10 01294 20149 bc cd 6 25154 49153 b bc 7 295102 - 10188 ab
1 11692 34171 ab 3 01292 19167 bc cd 9 19166 15111 bc c 4 276199 - 16132 ab
3 11682 33192 ab 6 01266 9102 bcd d 2 19150 14117 bc c 3 260162 - 21127 ab
6 11580 25180 ab 9 01250 2146 bcd d 12 17108 0 bc c 2 249196 - 24149 ab
11 11520 21102 ab 12 01244 0 bcd d 3 16122 - 5104 bc c 9 217108 - 34142 ab
12 11256 0 b b 2 01232 - 4192 bcd d 10 13198 - 18115 bc c 10 179132 - 45183 b b
025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4 卷 
3 结论与讨论
(1)对试验采用的 11 个外生菌根菌株对红椎苗接种效应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菌根
菌接种技术能显著促进红椎苗期的生长, 26 周时的接种苗, 在生物量、苗高、地径、须根数等方
面都优于未接种对照苗的相应生长指标, 差异显著 (P < 0101)。相关性分析表明, 叶片数、须根
数、苗高、地径等生长指标与植株生物量间的相关性较大, 而菌根感染率的相关性较小 (R 2=
0129) , 反映出菌根菌株在红椎根系上的亲和力有一定的差异, 也表明红椎对各接种菌株的菌
根依赖程度不同。研究证实了这些外生菌根菌株与红椎根系的共生, 不仅能促进植株地上部分
的生长, 还能促进根系的发展, 这对红椎育苗和提高造林成活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试验苗生长量和生物量统计分析结果还表明, 不同菌株对红椎苗期的接种效应存在一
定的差异。在接种后 26 周内, 豆马勃属 (P isolithus)的 3 个菌株对试验苗高生长的促进作用最
为显著; 菌株M H 727 (豆马勃)、9810 (松口蘑)、9803 (黑孢块菌)等对红椎生物量影响最大。接
种菌株M H 727 (豆马勃)、924 (松口蘑)、9803 (黑孢块菌)等的试验苗根系最为发达。试验初步
筛选出豆马勃属 3 个菌株、黑孢块菌 9803 菌株、松口蘑 9810 及 924 菌株等, 为红椎优良菌株,
可用于红椎育苗。
(3)菌根菌接种对红椎苗期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 2 浓度、光合耗水量
等有关生理指标有一定影响, 接种后能显著提高苗期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 其中, 菌株
C9215 (硬皮马勃)、9480 (须腹菌)等影响较大。各菌株对试验苗气孔导度、胞间CO 2 浓度及光
合耗水量等的影响差异较大。虽然众多研究表明, 菌根对宿主根系营养生理产生一定的影
响[9, 10 ] , 但有关菌根对宿主光呼吸及光合作用间的关系的研究较少[11 ]。本试验初步结果表明,
光合作用有关测定指标的变化, 在一定程度上虽然也反映了菌根菌的接种效应, 但菌根菌接种
对光合影响是否有直接的作用关系, 以及作用机理等, 尚有待深入研究。
(4)黑孢块菌、松口蘑 (松茸)等都是名贵共生型食用菌, 前者原产于西欧的法国、意大利等
地, 通常与榛 (Cory lus)、栎 (Q uercus)、栗 (Castanea )、松 (P inus) 等属树木共生[12, 13 ]; 后者主要
分布于东亚的日本、韩国和我国东北、西南等地, 自然条件下与松树共生[14 ]。两者分别与红椎
根系形成外生菌根, 为名贵共生型食用菌的半人工模拟合成提供了可能。有关研究仍在进行之
中。
参考文献:
[ 1 ] 郑万钧. 中国树木志 (第二卷) [M ].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5. 2221~ 22221
[ 2 ] 朱积余. 红椎速生丰产造林技术研究[J ]. 广西林业科技, 1991, (4) : 175~ 1801
[ 3 ] 卢立华, 汪炳根, 何日明 1 立地与栽培模式对红椎生长的影响[J ]1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 (5) : 519~ 523.
[ 4 ] 郑海水, 翁启杰, 杨增奖, 等 1 乡土阔叶树种生长比较[J ]1 广东林业科技, 1999, 15 (4) : 22~ 261
[ 5 ] L i H Y, Fan J Y, W ang G W , et al. T axonom y, mo rpho logy and eco logy of R ussu la lep id a in the Pubei region of
Guangx i P rovince, Ch ina[ A ]. In: B rundrett M , D ell B,M alajczuk N , et al. ed. M yco rrh izas fo r P lan tation Fo restry in
A sia [M ]. Canberra: A C IA R , 1994. 31~ 331
[ 6 ] 弓明钦, 陈应龙, 仲崇禄 1 菌根研究及应用[M ]1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71108~ 1101
[ 7 ] Berry Dow nton. Phyto syn thesis (V o l. II) [M ]. N ew Yo rk: A cadem ic P ress, 19821263~ 3431
[ 8 ] SA S. SA SöSTA T user’s gu ide fo r personal computers. Release 6103[M ]. Gary, N C, U SA : SA S Institu te, 19981
[ 9 ] L ing2L ee M , A shfo rd A E, Ch ilvers A G. A h istochem ical study of po lysaccharide distribu tion in eucalyp t m yco rrh izas
125 第 5 期        陈应龙等: 外生菌根菌接种对红椎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J ]. N ew Phyto l, 1977, 78: 329~ 3351
[ 10 ] 陈应龙, 弓明钦, 王凤珍, 等 1 尾叶桉混合菌根营养生理研究[J ]1 林业科学研究, 1998, 11 (3) : 237~ 2421
[ 11 ] 赵忠, 刘西平, 王真辉 1 外生菌根与VA 菌根混合接种对毛白杨光合及蒸腾特性的影响[A ]1 见: 广州A C IA R 菌根研
讨会论文集[C ]1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91
[ 12 ] H all I R , B row n G T , Byars J. T he b lack truffle: its h isto ry , uses and cu ltivation[ M ]. Ch ristchurch: N ew Zealand In2
stitu te fo r C rop and Food Research L im ited, 19941
[ 13 ] T rappe J M. T he o rders, fam ilies, and genera of hypogeousA scom yco tina ( truffles and their relatives) [J ]. M yco taxon,
1979, 9 (1) : 297~ 3401
[ 14 ] W ang Y, H all I R , Evans L A. Ectom yco rrh izal fungi w ith edib le fru it ing bodies. I. T richolom a m atsu take and related
fungi [J ]. Econom ic Bo tany, 1997, 51 (3) : 311~ 3271
Effects of Inocula tion w ith 11 Ectom ycorrh iza l Funga l Isola tes
on Growth and Photosyn thesis of Cas tanop s is hys tr ix Sapl ings
CH EN Y ing 2long , GON G M ing 2qin, CH EN Y u , W A N G F eng 2z hen
(Research Institu te of T rop ical Fo restry, CA F, Guangzhou 510520, Guangdong, Ch ina)
Abstract: A s an impo rtan t indigenous broad2leafed tree species, Castanop sis hy strix A. DC. has
been commonly adop ted fo r refo restat ion p rogram in southern Ch ina. M any effo rts have been tried
to enhance the grow th of sap lings in nursery befo re transp lan t ing. M yco rrh izal techno logy could be
the mo st effect ive w ay to m eet th is requirem ent. T h is paper repo rts the inoculan t efficacy of 11 ec2
tom yco rrh izal fungal iso lates belonging to 7 genera ( T uber, T richolom a, R h iz op og on, L accaria,
P isolithus, S clerod erm a and D escolea ) on C. hy strix sap lings in a glasshouse. A ll fungal iso lates
w ere capable of co lonizing roo t system s of sap lings to fo rm ectom yco rrh izal associat ions 26 w eeks
after inoculat ion though the infect ive rates varied w ith in 48%~ 95%. Effects of each fungal t reat2
m ent on the grow th and pho to synthesis w ere assessed 26 w eeks after inoculat ion. Stat ist ic analysis
revealed the great response of the grow th on fungal inoculat ion. T here w ere substan t ial differences
on the heigh t, basal diam eter, dry w eigh t and o ther grow th index of inoculated sap lings compared
to tho se of uninoculated (P < 0101). Inoculat ion also affected pho to synthesis, t ransp irat ion and
w ater use efficiency of sap lings. Iso lates, P isolithus C9132、M H 727、C9216, R h iz op og on 9480 and
T richolom a 9810, w ere the mo st efficien t co lonizers fo r the grow th imp rovem ent of C. hy stris
sap lings, and the po ten t ial fo r inoculat ion p rogram s. T h is is the first repo rt on m yco rrh izal fo rm a2
t ion of the European Perigo rd black truffle (T uber m elanosp orum V it tad. ) on Chinese nat ive tree
species th rough inoculat ion techniques.
Key words: Castanop sis hy strix ; ectom yco rrh izal fungi; inoculan t efficacy; pho to synthesis
225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4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