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na lysis on Nutr ient Character istics in the Root System ofAbies georgei var. sm ith ii in Mount Sejila of Tibet

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木根系营养元素的特征分析



全 文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 (5) : 717~721
Forest Research
  文章编号 : 100121498 (2007) 0520717205
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木根系营养元素的特征分析
辛学兵 1 , 孔庆云 1 , 方江平 2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北林业实验中心 ,北京 102300; 2. 西藏农牧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 ,西藏 林芝 860000)
摘要 :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根系的养分总含量在不同方向的大小顺序为 :南 >西 >东 >北 ,其中 N、K、Fe、Mn
等元素的含量差异显著 ;不同粗度级的根系 ,养分含量差异较大 ,养分总含量大小顺序为细根 >中根 >粗根 ,细根的
总养分含量是粗根的 1. 46倍 ,其中 N、Mg、Fe、Mn元素的规律性较强 ;随根系长度的增加 ,养分总含量也在增加 ,特
别是在细根中 ,这种趋势尤为明显 ;单株林木根系养分贮量受生物量的大小和养分含量的高低影响 ,养分贮量的分
布顺序是中根 >粗根 >细根 ,各元素在根系中的贮量大小依次为 : N > K >Mg > Ca >Mn > P > Cu > Na > Fe > Zn,贮
量范围在 1. 13~165. 21 g之间。单位面积冷杉林木根系中大量元素贮量与华山松、锐齿栎和油松相比 ,只有 N元
素贮量高于华山松 ,Mg元素贮量高于华山松和油松 ,其它元素均低于这些树种。
关键词 :西藏 ;长苞冷杉 ;根系 ;营养元素
中图分类号 : S791. 14 文献标识码 : A
收稿日期 : 2006205223
基金项目 : 国家西藏林芝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 辛学兵 (1967—) ,男 ,山西临汾人 ,副研究员 ,博士.
Ana lysis on Nutr ien t Character istics in the Root System of
A bies georgei var. sm ith ii in M oun t Sejila of T ibet
X IN Xue2bing1 , KONG Q ing2yun1 , FANG J iang2ping2
(1. Experimental Centre of Forestry in North China, CAF, Beijing 102300, China;
2. Research Institute of Plateau Ecosystem, Agricultural and Stockbreeding College of Tibet , L inzhi 860000, Tibet, China)
Abstract: The distribution of total nutrient content in the root system direction of A bies georgei var. sm ith ii was in
the order of south >west > east > north, of which the contents of N、K、Fe、Mn were obvious difference among direc2
tions, and that of nutrientswas of great difference among variouswidth class of roots, the sequence of the total nutri2
ent content in the rootswas in the order of slender roots >m iddle ones > thick ones. The total nutrient content in the
slender roots was 1. 46 times that in thick ones, in particular, the contents of N,Mg, Fe, and Mn had an evident rule
that in the roots of tree the total nutrient content increased with their length, and there was the obvious tendency es2
pecially in slender roots. The amount of nutrient stored in the root system of tree was influenced by biomass and nu2
trient content in the roots. The amount of nutrient stored in the roots was serially m iddle roots > thick ones > slender
ones, and the amount of element stored in the roots was N > K >Mg > Ca >Mn > P > Cu > Na > Fe > Zn with the
range of 1. 13~165. 21 g. The amount of abundant nutrient in the root system of fir tree per unit showed that the N
storage was more than that of armand p ine ( P inus arm andi) , while that the storage ofMg more than that of armand
p ine or Chinese p ine ( Pinus tabu laeform is) , and of the other elements was less with the contrast to that of armand
p ine, sharp tooth oak (Q uercus a liena var. acu tesena ta) and Chinese p ine.
Key words: Tibet; A bies georgei var. sm ith ii; root system; nutritive elemen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20卷
根系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能存在的一种
形式 ,积累和贮存了大量的矿物元素和有机物
质 ,其死亡腐烂分解后 ,把大量的矿质元素归还
给土壤 ,直接参与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小循环过
程。根系作为初级生产者的一部分 ,其进入土壤
的有机物质是土壤生物群体的重要能量来源。
据国内外的最新研究结果 ,林木根系的生物量占
林分总生物量的 10 % ~20 % [ 1 ] 。马钦彦 [ 2 ]在油
松 ( P inus tabu laeform is Carr. )分布区内根据 244
株标准木的根量实测资料的研究分析 ,认为根量
约为地上部分生物量的 23 % ,各调查区有明显差
异 ,其中以鲁中南最低为 19. 76 % , 陕北最高
28165 % ,反映出油松是通过增加吸收器官的量
来适应干旱气候的。由此可见林木根系的生物
量是森林生态系统总生物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系的养分积累同样也表明其在养分循环中具
有重要作用 ,国内外对林木根系的养分含量及贮
量研究多有报道 [ 3~16 ] ,但很少涉及根系的分布方
向和由主根中心轴线向外辐射的距离对养分含
量的影响。目前有关西藏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
环的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 ,本文选择急尖长苞冷
杉 ( A bies georgei O rr var. sm ith ii ( V iguie et Gaus2
sen) Cheng)作为研究对象 ,对根系不同粗度级、
不同分布方向和由主根中心轴线向外辐射的距
离对养分含量的影响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供生
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研究参考。
1 试验地概况
研究试验观测地属于西藏高山森林生态系统
定位站 ,定位站位于色季拉山东南坡 ,具体位置
94°25′~94°45′E, 29°35′~29°57′N ,属较典型
的亚 高 山 温 带 半 湿 润 气 候 区 , 年 平 均 气 温
- 0. 73 ℃,年均日照时数 1 150. 6 h,年均相对湿
度 78. 83 %。年均降水量 1 134. 1 mm , 蒸发量
544. 0 mm , 6—9月为雨季 ,占全年降水的 75 % ~
82 %。土壤以酸性棕壤为主 ,土层较厚 ,腐殖质
化过程明显 ,在海拔较高的冷杉林下常有明显的
灰化层。试验林面积 1 hm2 ,海拔 3 850~3 950
m ,坡度 25°,坡位中 ,林分组成为急尖长苞冷杉
原始纯林 ,平均胸径 76 cm ,平均树高 38 m ,郁闭
度 0. 7 ,平均年龄 200 a,为成过熟原始林。林下
植被主要有西南花楸 ( S orbus rehderiana Koehne) 、
柳叶忍冬 (L on icera lanceola ta W all. ) 、冷蕨 ( Cys2
topteris sp. ) 、草莓 ( F raga ria sp. )等。
2 材料与方法
2. 1 野外观测项目
在试验林内设置 1 hm2 样地 ,在每木检尺的基
础上选取 1株标准木 ,标准木胸径 76 cm,树高 38
m ,冠幅 6. 9 m ×7. 1 m。在根系范围内 ,分土壤层次
(A、B、C三层 )采集不同粗度级根系样品 ,将根系按
细根 (根径 < 0. 2 cm )、中根 ( 0. 2~0. 5 cm )、粗根
( > 0. 5 cm)和根头区分。采样时间为 2001年 10月
15日至 25日。
2. 2 根系样品的养分含量测定
有机质 (重铬酸钾法 ) ; N (开氏半微量法 ) ; P
(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 ; K、N a (火焰分光光度法 ) ;
Ca、M g、Fe、Cu、M n、Zn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
3 结果与分析
3. 1 冷杉根系营养元素含量的分析
不同方向、不同粗度的冷杉林木根养分含量差
异明显 (表 1)。养分总含量在不同方向的顺序为
南 >西 >东 >北 ,分布于南向的根系养分总含量为
0. 124 g·kg- 1 ,北向为 0. 091 g·kg- 1。N、K、Fe、Mn
等元素的含量在南向根系较高 ,其它元素的含量在
四个方向根系差异不大。
不同级别的根系 ,养分含量差异较大 ,总养分
含量顺序为细根 >中根 >粗根 ,细根的养分总含
量是粗根的 1. 46倍 ,根系中养分元素总含量随
其粗度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 ,细根中的养分元素
含量明显高于中根和粗根 ,这与根系的阳离子交
换能力大小一致。从各元素含量在不同粗度的
根系分布来看 , N、M g、Fe、M n元素含量随粗度的
增大而下降 , N元素的规律性最强 ,细根、中根和
粗根中 N 元素的含量分别为 0. 062、0. 046、
0. 032 g·kg- 1 ,三者之比为 1. 94∶1. 44∶1; M g元
素在 3种根系中的比例为 : 1. 78∶1. 56∶1; Fe元素
为 : 1. 25∶1. 13∶1; M n元素为 : 1. 38∶1∶1 ,其它 P、
K、N a、Zn、Ca、Cu等元素的含量变化不大。
从根基部向外沿四个方向分别挖取根样 ,间距
为 1 m。测定的结果表明 :随根系长度的增加 ,养分
总含量也在增加 ,特别是在细根中 ,这种趋势尤为
明显。
N、K、Na、Mg、Zn、Mn等含量随根系长度的增加
而增加 , P、Fe、Ca、Cu等的含量则无明显的变化。
817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 5期 辛学兵等 :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木根系营养元素的特征分析
表 1 冷杉根系养分含量分布 g·kg - 1
项目 N P K Na Mg Zn Fe Mn Ca Cu 合计
南平均 0. 065 0. 003 0. 014 0. 003 0. 013 0. 000 3 0. 001 0. 012 0. 010 0. 003 0. 124
东平均 0. 048 0. 003 0. 013 0. 002 0. 013 0. 000 3 0. 000 9 0. 010 0. 009 0. 002 0. 101
北平均 0. 038 0. 005 0. 013 0. 003 0. 012 0. 000 3 0. 000 8 0. 007 0. 008 0. 004 0. 091
西平均 0. 043 0. 004 0. 014 0. 004 0. 013 0. 000 3 0. 000 9 0. 008 0. 013 0. 004 0. 104
细根 0. 062 0. 003 0. 013 0. 004 0. 016 0. 000 2 0. 001 0. 011 0. 011 0. 003 0. 124
中根 0. 046 0. 004 0. 014 0. 003 0. 014 0. 000 3 0. 000 9 0. 008 0. 011 0. 003 0. 104
粗根 0. 032 0. 004 0. 013 0. 003 0. 009 0. 000 3 0. 000 8 0. 008 0. 011 0. 004 0. 085
南 0~1 m 0. 053 0. 003 0. 012 0. 002 0. 010 0. 000 3 0. 000 9 0. 009 0. 010 0. 002 0. 102
南 1~2 m 0. 065 0. 003 0. 013 0. 002 0. 014 0. 000 3 0. 000 7 0. 012 0. 012 0. 003 0. 125
南 2~3 m 0. 053 0. 003 0. 014 0. 003 0. 014 0. 000 3 0. 001 4 0. 012 0. 012 0. 003 0. 116
南 3~4 m 0. 100 0. 003 0. 017 0. 003 0. 014 0. 000 4 0. 000 8 0. 017 0. 007 0. 002 0. 164
东 0~1 m 0. 045 0. 003 0. 014 0. 001 0. 012 0. 000 3 0. 0011 0. 014 0. 011 0. 003 0. 104
东 1~2 m 0. 038 0. 003 0. 012 0. 002 0. 013 0. 000 2 0. 000 9 0. 008 0. 006 0. 002 0. 085
东 2~3 m 0. 043 0. 003 0. 012 0. 003 0. 013 0. 000 2 0. 000 8 0. 011 0. 010 0. 002 0. 098
东 3~4 m 0. 052 0. 003 0. 014 0. 003 0. 012 0. 000 3 0. 001 0. 010 0. 012 0. 003 0. 110
东 4~5 m 0. 069 0. 003 0. 015 0. 002 0. 013 0. 000 2 0. 001 0. 011 0. 008 0. 002 0. 124
北 0~1 m 0. 031 0. 004 0. 013 0. 002 0. 013 0. 000 3 0. 000 9 0. 006 0. 010 0. 004 0. 084
北 1~2 m 0. 036 0. 005 0. 012 0. 003 0. 013 0. 000 3 0. 000 6 0. 007 0. 010 0. 003 0. 090
北 2~3 m 0. 047 0. 005 0. 013 0. 003 0. 012 0. 000 3 0. 001 0. 009 0. 005 0. 003 0. 098
西 0~1 m 0. 049 0. 004 0. 012 0. 003 0. 015 0. 000 2 0. 001 2 0. 011 0. 012 0. 003 0. 110
西 1~2 m 0. 044 0. 003 0. 012 0. 003 0. 009 0. 000 2 0. 000 9 0. 010 0. 011 0. 003 0. 096
西 2~3 m 0. 045 0. 003 0. 012 0. 003 0. 011 0. 000 3 0. 000 9 0. 010 0. 012 0. 003 0. 100
西 3~4 m 0. 061 0. 003 0. 014 0. 007 0. 010 0. 000 3 0. 001 2 0. 010 0. 015 0. 003 0. 125
西 4~5 m 0. 064 0. 005 0. 014 0. 006 0. 010 0. 000 3 0. 000 9 0. 007 0. 011 0. 004 0. 122
西 5~6 m 0. 026 0. 003 0. 014 0. 003 0. 012 0. 000 4 0. 000 7 0. 006 0. 014 0. 004 0. 083
西 6~7 m 0. 035 0. 004 0. 015 0. 003 0. 015 0. 000 2 0. 000 8 0. 008 0. 013 0. 004 0. 098
西 7~8 m 0. 026 0. 005 0. 015 0. 004 0. 015 0. 000 3 0. 000 7 0. 009 0. 014 0. 004 0. 093
西 8~9 m 0. 032 0. 004 0. 013 0. 005 0. 016 0. 000 3 0. 001 1 0. 006 0. 016 0. 004 0. 097
西 9 m以上 0. 043 0. 004 0. 019 0. 003 0. 019 0. 000 2 0. 000 5 0. 003 0. 011 0. 004 0. 107
3. 2 冷杉单株林木根系营养元素贮量分析
林木根系的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总生物量的
重要组成部分 , 单株林木根系的养分总贮量为
381. 39 g(表 2) ,其中细根、中根和粗根的养分贮量
分别占总贮量的 25. 8%、38. 6%、35. 6%。根系养分
贮量受生物量的大小和养分含量的高低影响 ,不同
粗度的根系中生物量的顺序是粗根 >中根 >细根 ,
养分贮量的分布顺序是中根 >粗根 >细根 ,而养分
总含量为细根 >中根 >粗根 ,这种养分贮量与生物
量、养分含量的不一致性 ,说明根系养分贮量受养分
含量的影响较大 ,以生物量较大而养分含量较高的
中根为最大。各元素在根系中的贮量依次为 : N > K
>Mg > Ca >Mn > P > Cu >Na > Fe > Zn,贮量范围在
1. 13~165. 21 g·株 - 1之间。
不同方向的根系养分贮量分布是南 >东 >西
>北 ,分别为 130. 42、98. 56、78. 77、73. 55 g,南
向的养分贮量是北向的 1. 77 倍 , N、K、M g、Zn、
Fe、M n、Ca、Cu等元素在南向中贮量最大 , P元素
在北向中贮量最大 , N a元素在西向中贮量最大。
根系不同长度和养分贮量的关系比较复杂 ,只有
北向的根系长度的增加 , 养分贮量有减少的
趋势。
917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20卷
表 2 单株冷杉林木根系养分贮量分布 g·株 - 1
项目 有机质 N P K Na Mg Zn Fe Mn Ca Cu 总计
细根 6 812 47. 42 2. 86 11. 04 2. 81 13. 30 0. 19 0. 83 8. 71 8. 78 2. 31 98. 25
中根 11 139 64. 81 4. 87 19. 08 4. 25 19. 45 0. 41 1. 26 13. 54 15. 13 4. 42 147. 20
粗根 13 311 52. 98 5. 76 21. 22 3. 83 13. 30 0. 53 1. 38 13. 98 17. 31 5. 66 135. 94
总计 31 262 165. 21 13. 49 51. 34 10. 89 46. 05 1. 13 3. 47 36. 23 41. 22 12. 39 381. 39
南 9 602 62. 35 3. 71 15. 88 3. 06 14. 06 0. 34 1. 16 12. 77 13. 55 3. 54 130. 42
东 8 104 43. 74 3. 14 12. 94 2. 37 11. 38 0. 29 0. 92 10. 94 10. 20 2. 63 98. 56
北 7 252 27. 66 3. 76 11. 50 2. 37 10. 25 0. 30 0. 69 5. 93 7. 73 3. 35 73. 55
西 6 304 31. 45 2. 88 11. 02 3. 08 10. 35 0. 20 0. 69 6. 60 9. 74 2. 87 78. 87
南 0~1 m 3356 20. 88 1. 23 5. 05 0. 88 3. 60 0. 12 0. 33 3. 37 4. 07 1. 04 40. 57
南 1~2 m 2 204 16. 91 0. 83 3. 51 0. 59 3. 70 0. 07 0. 18 3. 10 3. 06 0. 74 32. 68
南 2~3 m 3 642 21. 16 1. 49 6. 53 1. 44 6. 14 0. 14 0. 61 5. 59 5. 87 1. 60 50. 58
南 3~4 m 400 3. 40 0. 17 0. 79 0. 15 0. 62 0. 02 0. 05 0. 70 0. 54 0. 15 6. 59
东 0~1 m 1 552 8. 25 0. 65 2. 61 0. 12 2. 13 0. 07 0. 22 2. 67 2. 23 0. 57 19. 52
东 1~2 m 986 3. 50 0. 43 1. 45 0. 35 1. 36 0. 04 0. 12 0. 98 0. 89 0. 35 9. 46
东 2~3 m 2 756 14. 88 0. 98 4. 13 0. 98 4. 33 0. 08 0. 28 3. 87 3. 25 0. 73 33. 50
东 3~4 m 1 931 9. 45 0. 72 3. 05 0. 66 1. 92 0. 08 0. 18 2. 22 3. 00 0. 68 21. 95
东 4~5 m 878 7. 66 0. 37 1. 70 0. 27 1. 65 0. 03 0. 12 1. 20 0. 84 0. 28 14. 12
北 0~1 m 3 935 13. 95 1. 73 6. 25 1. 13 5. 50 0. 16 0. 41 2. 97 4. 77 1. 84 38. 72
北 1~2 m 1 771 8. 16 1. 06 2. 63 0. 62 2. 70 0. 06 0. 12 1. 43 2. 13 0. 75 19. 67
北 2~3 m 1 545 5. 55 0. 97 2. 62 0. 62 2. 04 0. 08 0. 16 1. 53 0. 83 0. 76 15. 15
西 0~1 m 1 091 4. 87 0. 55 1. 75 0. 44 2. 21 0. 04 0. 17 1. 30 1. 64 0. 46 13. 43
西 1~2 m 580 2. 78 0. 20 0. 85 0. 23 0. 56 0. 02 0. 06 0. 72 0. 79 0. 24 6. 45
西 2~3 m 743 3. 84 0. 27 1. 12 0. 29 0. 95 0. 03 0. 08 0. 84 1. 08 0. 30 8. 80
西 3~4 m 664 4. 65 0. 24 1. 13 0. 53 0. 69 0. 02 0. 09 0. 82 1. 18 0. 29 9. 65
西 4~5 m 664 5. 38 0. 35 1. 13 0. 41 0. 80 0. 03 0. 07 0. 63 0. 95 0. 30 10. 05
西 5~6 m 243 0. 69 0. 09 0. 42 0. 09 0. 30 0. 01 0. 02 0. 14 0. 38 0. 10 2. 25
西 6~7 m 1 355 5. 59 0. 64 2. 74 0. 59 2. 98 0. 03 0. 11 1. 34 2. 17 0. 70 16. 87
西 7~8 m 449 1. 34 0. 29 0. 80 0. 26 0. 75 0. 01 0. 04 0. 48 0. 77 0. 23 4. 97
西 8~9 m 283 1. 04 0. 13 0. 51 0. 15 0. 56 0. 01 0. 04 0. 21 0. 48 0. 14 3. 28
西 9 m以上 232 1. 27 0. 11 0. 55 0. 08 0. 56 0. 01 0. 01 0. 10 0. 31 0. 12 3. 11
3. 3 冷杉根系营养元素单位面积贮量与其它树种
的比较
根据平均木根系养分贮量和单位面积冷杉的株
数得出单位面积冷杉林木根系养分贮量分布 (表
3)。单位面积冷杉林木根系中大量元素积累分别为
N 32. 22、P 2. 63、K 10. 01、Ca 8. 04、Mg 8. 98 kg·
hm - 2。张硕新等 [ 3 ]对秦岭火地塘林区主要森林类
型的营养循环研究表明 , 华山松 ( Pinus arm andi
Franch. )根系中积累 N 30. 2、P 3. 5、K 25. 8、Ca
1513、Mg 6. 1 kg·hm - 2 ,油松根系中 N 37. 7、P 5. 9、
K 39. 0、Ca 35. 1、Mg 7. 5 kg·hm - 2 ,锐齿栎 (Q uercus
a liena var. acu teserra ta Maxim. ) 根 系 中 N 43. 8、
P 10. 4、K 90. 9、Ca 117. 4、Mg 20. 3 kg·hm - 2。这些
树种相比较 ,冷杉根系 N元素贮量高于华山松而低
于锐齿栎和油松 ; P、K、Ca元素贮量均低于华山松、
锐齿栎和油松 ;Mg元素贮量高于华山松和油松而低
于锐齿栎。
表 3 单位面积冷杉林木根系养分贮量分布
kg·hm - 2
项目 有机质 N P K Ca Mg
细根 1 328. 34 9. 25 0. 56 2. 15 1. 71 2. 59
中根 2 172. 11 12. 64 0. 95 3. 72 2. 95 3. 79
粗根 2 595. 65 10. 33 1. 12 4. 14 3. 38 2. 59
总计 6 096. 09 32. 22 2. 63 10. 01 8. 04 8. 98
4 结论
(1)急尖长苞冷杉根系养分总含量在不同方向
顺序为 :南 >西 >东 >北 ,其中 N、K、Fe、Mn等元素
027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 5期 辛学兵等 :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木根系营养元素的特征分析
的含量有差异 ,其它元素的含量差异不大。
(2)不同粗度的急尖长苞冷杉根系 ,养分含量
差异较大 ,养分总含量顺序为 :细根 >中根 >粗根 ,
细根的养分总含量是粗根的 1. 46倍。其中 N、Mg、
Fe、Mn元素的规律性较强 ,其它元素的含量变化
不大。
(3)随根系长度的增加 ,养分总含量也在增加 ,
特别是在细根中 ,这种趋势尤为明显。各元素中随
根系长度的增加 , N、K、Na、Mg、Zn、Mn等养分元素
含量也增加 ,而 P、Fe、Ca、Cu等元素的含量无大的
变化。
(4)单株林木根系养分贮量受生物量的大小和
养分含量的高低影响 ,不同粗度的根系中生物量的
顺序依次是粗根 >中根 >细根 ,养分贮量的分布顺
序是中根 >粗根 >细根 ,而养分总含量为细根 >中
根 >粗根 ,这种养分贮量与生物量、养分含量的不一
致性 ,说明根系养分贮量受养分含量的影响较大 ,以
生物量较大而养分含量较高的中根为最大。各元素
在根系中的贮量依次为 : N > K >Mg > Ca >Mn > P >
Cu > Na > Fe > Zn,贮量范围在 1. 13 ~165. 21 g
之间。
(5)单位面积冷杉林木根系中大量元素贮量与
华山松、锐齿栎和油松相比 ,只有 N元素贮量高于华
山松 ,Mg元素贮量高于华山松和油松 ,其它元素均
低于这些树种。
参考文献 :
[ 1 ] 马钦彦. 中国油松生物量的研究 [A ]. 见 :周晓峰. 中国森林生态
系统定位研究 [M ]. 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1994: 500
~508
[ 2 ] 单建平 ,陶大立 ,王淼 ,等.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细根周转的研究
[ J ]. 应用生态学报 , 1993, 4 (3) : 241~245
[ 3 ] 张硕新 ,雷瑞德 ,刘广全. 秦岭火地塘林区主要森林类型的营养
循环 [ J ]. 西北林学院学报 , 1996, 11 (增 ) : 115~120
[ 4 ] 叶功富 ,黄宝龙. 木麻黄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
[ J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 1998, 22 (1) : 5~8
[ 5 ] 刘茜 ,项文化 ,蔡宝玉 ,等. 湿地松人工林养分循环及密度关系的
研究 [ J ]. 林业科学 , 1998, 34 (3) : 11~17
[ 6 ] 刘增文 ,李雅素. 黄土丘陵区柠条林地养分状况及其循环规律
[ J ]. 生态学杂志 , 1997, 16 (6) : 27~29
[ 7 ] 刘增文 ,李玉山 ,刘秉正 ,等. 黄土残塬沟壑区刺槐人工林生态系
统的养分循环与动态模拟 [ J ]. 西北林学院学报 , 1998, 13 ( 2 ) :
34~40
[ 8 ] 陈辉. 经济林木生物量与养分循环规律和营养研究概述 [ J ]. 经
济林研究 , 1999, 17 (3) : 47~49
[ 9 ] 李志辉 ,李跃林 ,谢耀坚. 巨尾桉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分布和循
环的研究 [ J ]. 中南林学院学报 , 2000, 20 (3) : 11~19
[ 10 ] Edward A G, Pamela A M. Net p rimary p roductivity and nutrient
cycling across a mesic to wet p recip itation gradient in Hawaiian
montane forest[ J ]. Oecologia, 2001, 128: 431~442
[ 11 ] A ttiwill P M , Guthrie H B, Leuning R. Nutrient cycling in a Euca2
lyptus obliqua forest I. litter p roduction and nutrient return [ J ].
Australian Journal of Botany, 1978, 26 (1) : 79~91
[ 12 ] Sayer1 E J, Tanner1 E V J, Cheesman A W. Increased litterfall
changes fine root distribution in a moist trop ical forest [ J ]. Plant
and Soil, 2006, 281 (1 - 2) : 5~13
[ 13 ] 林德喜 ,刘开汉 ,罗永发. 尾叶桉营养元素动态和循环分析 [ J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2, 8 (2) : 148~153
[ 14 ] 肖祥希. 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特性的研究 [ J ]. 福建林业
科技 , 2000, 27 (4) : 14~18
[ 15 ] 张金文. 尾叶桉养分循环研究 [ J ]. 西南林学院学报 , 2000, 20
(1) : 3~7
[ 16 ] 林开敏 ,洪伟 ,俞新妥 ,等. 杉木成熟林林下植物生物量及其取
样技术研究 [ J ]. 福建林学院学报 , 2001, 21 (1) : 28~31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