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ructure of Soil Animal Community of Oakery Litter and Fluctuation during Leaf Litter Decomposition

栎林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在凋落物分解中的变化



全 文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 3): 331~ 336
Forest R esearch
  文章编号: 10011498( 2006) 03033106
栎林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在
凋落物分解中的变化*
林英华 1, 杨德付 2, 张夫道3* * , 王建修 4, 白秀兰 1, 王  兵 1
(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 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北林业
实验中心,北京  102300; 3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北京  100081; 4重庆市开县林业局,重庆 开县  405400)
摘要: 2002年 4月 ~ 2002年 10月, 采用凋落袋法 ( 5、1、1 /300 mm )对北京九龙山栎树 (Quercus liao tungensis )纯林和
混交林 (辽东栎油松 (P inus tabulaeform is ) = 21)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动态变化进行研
究。在两种林型 98只分解袋中,共采集到土壤动物 3 564只, 隶属 3门 10纲 19目,其中膜翅目 ( H ym enoptera)、啮
虫目 ( P socop tera)、双翅目 ( D iptera)、弹尾目 ( Co llem bo la)和蜱螨目 ( A ca riform es)为优势类群。土壤动物以杂食性为
主。混交林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均大于栎树纯林,而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类群数均低于栎树纯林,
两种林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在 = 005差异不显著。 3种凋落物袋中, 栎树纯林土壤动物总类群数和个体
总数均为 1 mm > 5 mm > 1 /300 mm;混交林土壤动物个体数 1 mm > 5mm > 1 /300 mm, 类群数则 5 mm > 1mm > 1 /
300 mm,并在 8或 9月达最大值。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随时间推移呈增长趋势, 土壤动物群落异质性较高。土壤动
物优势类群与凋落物分解残存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 rs < 0. 786, p > 0. 05)。蜱螨目在栎树纯林凋落物中集聚的
时间最长, 啮虫目集聚的时间最短, 分别为 10. 33和 8. 53个月; 膜翅目在栎树混交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间最长, 双
翅目集聚的时间最短, 分别为 9. 95和 8. 13个月。
关键词: 土壤动物群落;栎林; 集聚;凋落物分解;北京九龙山
中图分类号: S792 18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040927
基金项目: 山东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编号 2000177 )
作者简介: 林英华 ( 1966 ) ,女,黑龙江绥化人,博士,主要从事动物生态学和土壤生态环境研究.
* 致谢:本研究得到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北林业试验站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 * 通讯作者.
Structure of SoilAnim alCommunity of Oakery L itter and Fluctuation
during Leaf L itter Decomposition
LIN Yinghua1, YANG Defu2, ZHANG Fudao3, WANG J ianx iu4, BA I X iulan1, WANG bing 1
( 1. Research Inst itu te of Forest Eco logy, Env ironm ent and Protect ion, CAF, Key Laboratory of Forest Protect ion, S tate Forestry Adm in istrat ion,
B eijing 100091, Ch ina; 2. Forestry Experim en talC enter ofNorth Ch ina, CAF, Beijing 102300, Ch ina; 3. The In stitute of Soil and Fert ilizer,
Ch ineseA cademy o fAgricu ltu re Sciences, Bei jing 100081, Ch ina; 4. Forestry Bureau ofK aixian ofChongq ing C ity, Chongq ing 405400, Ch ina)
Abstract: The soil anmi al community and its fluctuation during leaf litter decom pos ition was invest igated w ith litterbag( 5
mm, 1mm and 1 /300mm )m ethod ( from Apr.i to Oct. , 2002) in oakery(Quercus liaotungensis) forest and in m ixed forest
( oakerypine(P inus tabulaeform is) = 21) at Jiulongshan, Beijing. 3 564 indiv iduals w ere co llected from 98 litterbags,
belong ing to 3 Phy la, 10 Classes, 19 O rders. M ost of the dom inant taxa wereH ymenoptera, P socoptera, D iptera, Collem
bo la and Acariformes. M ostw ere om nivores in the forest litter. T he num ber of individual and group o fm esoand m icro fau
na in m ixed forestw eremore than that in the oakery, while themacrofaunaw ere less than that in the oakery, the num ber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9卷
of indiv idual and group were not s ign ificant at = 005 to tw o type forests. In the three kind of litterbags, the am ount of
the soil anmi al ind iv idual and group were in the order of 5mm > 1 mm> 1/300 mm in pure oakery forest, while the amount
of soil anmi al individualwas 1 mm > 5 mm> 1/300 mm, and the group was 5 mm > 1 mm> 1/300 mm in m ixed forest,
and the amount of group reached the peak atAug. or Sept. T he diversity of the so il an mi al groupw as trending to increase;
So il anmi al community w asmore heterogeneous in different forest. T he dom inant taxa show ed that they were not significant
in correlated to themass loss o f the litter( rs < 0. 786, p> 0. 05). The colonized durat ion ofAcariform es and P socoptera
w ere 10. 33 and 8. 53 m onths at oakery, respective ly, wh ile that ofH ymenoptera and D iptera were 9. 48 and 7. 91m onths
respectively in m ixed forest.
K ey words: so il anima l commun ity; oakery; co lonizing; lea f litter decomposition; Jiu longshan, B eijing
凋落物的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
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分解速率对生态系统
生产力有重要影响。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循环过
程中, 土壤动物通过消化和粉碎落叶并刺激微生
物参与落叶的分解 [ 1 ] , 并且其群落结构随着落叶
在分解过程中落叶的质量、化学成分以及微生物
等的改变而变化 [ 2]。
凋落物分解过程中, 土壤动物组成的有序变
化不仅反映出落叶结构、化学和生物特性, 而且
一些土壤动物种的出现或消失以及取食方式的
改变, 也会对食物网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因
此, 研究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凋落
物分解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于正确理解不同
土壤动物群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自然概况与研究方法
1. 1 自然概况
九龙山地处北京门头沟区东南部, 115!59∀~
116!07 E, 39!54∀~ 39!59∀N,属北京西部山系, 海拔
100~ 1 000 m, 相对高差较大, 地形陡峭。气候春干
旱多风、夏炎热多雨、秋凉爽湿润、冬寒冷干燥。年
均降水量 600 mm, 主要集中在 7、8、9月份, 年均气
温 13 # 。土壤以山地棕壤为主。
九龙山植物区系与北京植物区系基本相同, 但
由于长期人为干扰已使九龙山天然林植被发生了根
本变化,现存自然植被是天然次生林和以灌木为主
的次生林。
1. 2 实验方法
为获得更接近自然状态下森林凋落层土壤动物
群落, 于 2001年 10月中旬分别采集辽东栎 ( Quercus
liaotungensis K oidz. )纯林、栎树混交林中优势树种
(辽东栎 +油松 (P inus tabulaeform is Carr. ) = 21)的
自然凋落叶, 称取 15 g (鲜质量,在计算时换算为干
质量 )分别放入 3种不同网孔 ( 5、1、1 /300 mm )尼龙
袋中 ( 15 cm ∃ 20 cm ), 将网袋按照间距 1 m并排埋
入落叶层下, 共计 98袋, 于次年 4月至 10月间, 每
月采集一次样品, 其中 5、1 mm各 3袋, 1 /300 mm
(对照 ) 1袋。利用改良干漏斗 (M odified Tullgern)和
手捡法进行分离土壤动物并进行鉴定; 烘干尼龙袋
内残留落叶并称质量。
由于分类的限制, 以所鉴定到的类群进行分
类 [ 3] ;土壤动物体型大小依据在食物分解过程中作
用 [ 4]进行分类。
1. 3 数据分析
群落多样性指数采用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
( ShannonW eaner index)、P ielou指数和辛普森优势
度指数 ( S impson index ), 即H ∀= - %S
i= 1
P iLnp i J s =
H ∀ / lnS C = % ni
N
2
, 群落相似性采用 Jaccard
( q )指数, 即 q= c / ( a + b- c), 式中 a, b分别为群落
A、群落 B的类群数, c为两类群的共有类群数。
土壤动物在落叶分解过程中的集聚时间采用演
替 指 数 表 示, T i = %S
i= 1
ni & m i /N, Sdv =
%S
i= 1
ni& (m i - T i) 2 /N,式中 T i 为演替指数, n i 为
第 i次采集时的个体数, m i为开始到第 i次采集时的
月数, Sdv为标准差, N为总个体数。
采用 Spearm en等级相关指数分析土壤动物优
势类群与凋落物分解之间的关系。
各类群数量等级划分: 个体数量占全部捕获量
10%以上为优势类群, 介于 1% ~ 10%之间的为常
见类群,介于 0. 1% ~ 1%为稀有类群、0. 1%以下的
为极稀有类群。
332
第 3期 林英华等:栎林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在凋落物分解中的变化
2 结果与分析
2. 1 土壤动物群落组成
在二种林型 98只分解袋中,共采集到土壤动物
3 564只, 隶属 3门 10纲 19目, 其中大型土壤动物
17类;优势类群 3类, 即膜翅目、啮虫目、双翅目, 分
别占大型土壤动物的 14. 79% 、17. 93%和 24. 74% ;
常见类群 10类, 即等翅目、缨翅目、鳞翅目、前孔寡
毛目、蜘蛛目、等足目、盲蛛目、倍足纲、柄眼目、鞘翅
目,分别占大型土壤动物的 1. 05%、1. 31%、1. 83%、
1. 96%、2. 62%、3. 14%、5. 63%、5. 76%、8. 38%、
942%; 中小型土壤动物 5类, 优势类群 2类, 即弹
尾目和蜱螨目,分别占中小型土壤动物的 16. 574%
和 82. 32% ;常见类群无; 其他均在 0. 10%以下, 为
稀有或极稀有类群。
森林凋落物层动物营养功能群范围较广,杂食
性土壤动物所占的比例最大 ( 39. 13% );其次为腐食
性和植食性 (均占 21. 74% ), 菌食性所占的比例最
少 (占 4. 35% )。
所采集到的 15类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中,有 15
类分布于两种林型中, 因此,这 15类优势类群和常
见类群为九龙山森林凋落层的主要土壤动物类群,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稀有和极稀有
类群则是对森林环境变化中的敏感类群, 仅在某一
时期及土壤条件适宜时,其数量才会逐渐增加, 并成
为某一时期的常见类群。凋落物层土壤动物以小型
土壤动物为主。
表 1 九龙山森林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No 名称 体型大小 纯林 混交林 频度 多度 功能群
1 环节动物门 Annelid a 寡毛纲 O ligochaeta 后孔寡毛目 O .l Op istopora 大 2 0. 26 S
2 前孔寡毛目 O .l Ples iopora 大 15 1. 96 * * S
3 软体动物门 M ollu sca 腹足纲 Gas tropoda 柄眼目 Stylomm atophore 大 18 46 8. 38 * * Ph
4 节肢动物门 A rthropoda 蜘蛛纲 Arachn ida 蜘蛛目 A raneae 大 4 16 2. 62 * * Pr
5 伪蝎目 Pseudoscorp ion es 大 1 1 0. 26 Pr
6 盲蛛目 Op iliones 大 26 17 5. 63 * * Pr /S
7 蜱螨目 A cariformes 中小 473 1 832 82. 32 * * * O
8 软甲纲 M alacostraca 等足目 Isopoda 大 12 12 3. 14 * * S
9 倍足纲 D ip lopod a 大 44 5. 76 * * Ph
10 综合纲 Symphyla 中小 15 10 0. 89 S
11 原尾纲 Protura 中小 4 0. 14 F
12 弹尾纲 弹尾目 C ollembo la 中小 285 179 16. 57 * * * O
13 双尾纲 双尾目 D ip lu ra 中小 1 1 0. 07 O
14 昆虫纲 insecta 等翅目 Isoptera 大 8 1. 05 * * O
15 半翅目 H em iptera 大 1 0. 13 Ph
16 啮虫目 Psocop tera 大 64 73 17. 93 * * * O
17 缨翅目 Thysanop tera 大 6 4 1. 31 * * Ph
18 鞘翅目 C oleop tera 大 26 46 9. 42 * * O
19 鳞翅目 L ep idoptera 大 4 10 1. 83 * * Ph
20 双翅目 D ip tera 大 160 29 24. 74 * * * O
21 同翅目 H om optera 大 2 4 0. 79 O
22 膜翅目 H ym enop tera 大 75 38 14. 79 * * * O
小计
大型 465 299
中小型 774 2 026
类群数 19 19
总计 1 239 2 325
  注:表中 Ph: Phytophaga植食性, F: Fungivorous form s菌食性, Pr: P redators捕食性, S: Saprozoic腐食性, O: Omn ivores杂食性. * * * 优势类
群, * * 常见类群。
333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9卷
2. 2 土壤动物群落变化规律
2. 2. 1 土壤动物数量和类群变化  在两种林型中,
混交林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均大于栎
树纯林;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均低于栎
树纯林,但两种林型土壤动物类群总数相等;土壤动
物数量和类群逐月变化如图 1所示。土壤动物数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类群和数量变化在 4 10月份
趋势较明显,土壤动物个体数在 4或 5月份最低, 纯
林在 5 8月份以及混交林在 4 8月份土壤动物数
量逐渐增加; 4或 5月份土壤动物类群数最低, 纯林
和混交林均以 8月份类群数最高, 两种林型土壤动
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在 = 005差别不显著。
不同类型网袋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量明显不
同,其变化趋势如表 2所示, 在 3种类型凋落袋中,
栎树纯林土壤动物总类群数和个体总数均为 1 mm >
5 mm> 1/300 mm,混交林土壤动物个体数则为 1mm
图 1 九龙山森林凋落物层土壤动物数量与类群变化
> 5 mm > 1 /300 mm, 类群数则为 5 mm > 1 mm >
1 /300mm, 但两种林型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量出
现的最大值均出现在 8 9月份, 最小值则主要集中
在 4 5月份。
表 2 九龙山不同类型凋落袋土壤动物变化
项目 个体数量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类群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纯林
混交林
5mm 64 2 64 43 119 187 10 9 2 11 6 11 11 4
1mm 29 18 20 34 371 36 112 6 5 7 6 10 8 7
1 /300 mm 1 2 51 1 0 57 1 1 2 6 1 0 4 3
5mm 40 267 149 73 245 30 42 4 9 8 6 15 8 4
1mm 17 34 239 323 317 59 123 2 8 6 4 9 6 8
1 /300 mm 6 18 90 27 198 0 29 1 3 5 4 6 0 2
2. 2. 2 土壤动物多样性变化  土壤动物多样性指
数、均匀性指数以及优势度随月份和林型不同而明
显不同,如表 3所示, 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随时间推
移呈增长趋势, 其中纯林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
5 9月份呈递增的趋势明显, 4 5月份以及 9 10
月份呈递减趋势,中小型土壤动物在 4 5月份以及
6 8月份呈递增趋势;混交林 4 7月份、8 9月份
基本呈递减趋势,中小型土壤动物在 4 5月份以及
7 9月份呈递增趋势, 5 7月份呈递减趋势。均匀
性指数与优势度在两种林型中变化趋势不一致, 其
中纯林大型土壤动物均匀性指数基本呈递增趋势,
中小型土壤动物变化较大, 混交林则大型土壤动物
均匀性指数变化较大,中小型土壤动物则基本呈递
减趋势;纯林大型土壤动物优势度 5 8月份呈递减
趋势, 8 10月份呈递增趋势, 中小型土壤动物则
6 9月份呈递增趋势, 混交林大型土壤动物与中小
型土壤动物优势度变化较大。多样性指数仅反映中
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变化且与类群数 ( t纯 =
0820 3, t混 = 0698 1, p < 005)及均匀性 ( t纯 =
0910 2, p < 005, t混 = 0436 9, p < 010)的变化相
一致。
Jaccard( q )指数为 0. 727 3,表明在两种林型中,
森林凋落物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具有很高的异质
性,反映出不同植被覆盖物对土壤生态系统内部环
境,进而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Spearmen等级相关指数分析表明, 土壤动物优
势类群与凋落物分解残存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 rs < 0. 786, p> 0. 05)。
334
第 3期 林英华等:栎林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在凋落物分解中的变化
表 3 九龙山森林凋落物层土壤动物多样性
项目 中小型土壤动物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大型土壤动物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纯林 H 1. 237 2 0. 717 0 1. 385 1 1. 537 1 1. 557 9 1. 728 6 1. 289 5 1. 362 5 1. 531 1 1. 221 8 1. 242 3 1. 339 3 0. 663 7 0. 631 1
J 1. 126 1 1. 000 0 1. 260 8 1. 399 1 1. 418 0 1. 246 9 1. 860 4 0. 700 2 1. 104 5 0. 509 5 0. 693 4 0. 539 0 0. 302 1 0. 392 1
D 0. 246 9 0. 277 8 0. 272 7 0. 166 3 0. 098 2 0. 231 4 0. 342 0 0. 146 6 0. 187 5 0. 097 9 0. 133 1 0. 288 5 0. 459 8 0. 160 0
混交林 H 1. 668 2 1. 383 6 1. 488 8 0. 793 1 2. 061 8 1. 348 4 1. 407 5 0. 459 8 0. 678 9 0. 468 7 0. 254 0 0. 790 1 1. 4807 0. 532 1
J 2. 406 7 0. 998 1 2. 147 8 1. 144 2 1. 487 3 1. 945 3 1. 000 0 0. 663 4 0. 309 0 0. 240 9 0. 141 8 0. 329 5 0. 760 9 0. 273 5
D 0. 194 1 0. 343 4 0. 308 9 0. 642 3 0. 135 3 0. 187 8 0. 279 5 0. 308 6 0. 070 2 0. 150 7 0. 085 9 0. 066 2 0. 153 8 0. 090 9
2. 2. 3 土壤动物优势群落在落叶分解中的变化与
集聚时间  从表 4看出土壤动物优势群落在两种林
型森林落叶分析变化。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主要在
7 8月份大量集聚, 但由于林型不同, 不同月份土
壤动物集聚量略有差异。在栎树纯林, 除蜱螨目随
月份增加,其个体数基本呈增长的趋势外,其他变化
不明显; 在栎树混交林,蜱螨目和啮虫目数量随月份
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其他变化幅度无明显规律性。
表 4 九龙山森林凋落物层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月变化
类群 纯林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混交林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蜱螨目 44 6 71 58 143 47 104 52 245 425 403 490 45 172
弹尾目 10 0 17 1 89 167 1 2 25 6 1 141 4 0
啮虫目 6 8 17 23 4 1 5 8 10 19 7 28 7 3
双翅目 5 0 1 2 148 2 2 0 12 4 3 2 0 2
膜翅目 0 0 1 0 74 0 0 0 1 0 0 36 1 0
在两种林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 5类土壤动物
优势类群,即蜱螨目、弹尾目、啮虫目、双翅目和膜翅
目集聚的时间及其变化范围如表 5, 蜱螨目在栎树
纯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间最长, 啮虫目集聚的时间
最短, 分别为 10. 33和 8. 53个月;膜翅目在栎树混
交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间最长, 双翅目集聚的时间
最短, 分别为 9. 95和 8. 13个月。
表 5 主要土壤动物集聚时间 月
类群 混交林演替指数 标准差
纯林
演替指数 标准差
蜱螨目 9. 49 0. 94 10. 33 1. 14
弹尾目 9. 01 3. 60 9. 71 2. 12
啮虫目 8. 85 1. 14 8. 53 0. 98
双翅目 8. 13 0. 44 9. 89 0. 73
膜翅目 9. 95 0. 19 9. 97 0. 12
3 讨论
在陆地凋落物分解过程中, 土壤动物群落的改
变与落叶中养分浓度损失有关 [ 5 ]。在栎林和栎与油
松混交林的凋落物分解过程中, 土壤动物数量和类
群数变化趋势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即 4 8月份, 土
壤动物个体数随时间基本呈增长趋势, 8 10月份
则出现下降的趋势,土壤动物类群数变化幅度较平
缓,这与两种凋落袋内凋落物分解速度有关,由于阔
叶所含的 C /N低于针叶而容易分解, 但当针阔混合
以后,其分解速率比单一种类的分解速率加快, 而利
于土壤动物繁衍, 这与 T racy B. Gartner等人的研
究 [ 5] ,即节肢动物在 3种混合物凋落物内数量大于
单种混合物的研究相一致。
凋落物的分解过程是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
共同作用的结果 , 其分解率和分解时间取决于落
叶生物特性、土壤、气候以及土壤生物的影响。
研究表明 [ 6] , 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土壤水分、地表
温度和土壤 pH值呈指数正相关, 与相对湿度呈
线性正相关, 其对凋落物分解的重要性依次为:
土壤水分、土壤 pH 值、地表温度、相对湿度。九
龙山地处暖温带大陆东岸, 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山地由于地形起伏较大, 气候条件随海拔、坡向
等地形因子的不同而改变, 使水热条件在山地的
不同部位有较大的差异, 本研究两块试验地均位
于阴坡, 林内湿度和温度较高而利于落叶分解。
根据 O lsen [ 7 ]建立凋落物分解方程, 栎树第 1年分
解率在 60. 0%左右, 本文仅是第 1年凋落叶分解
过程的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类群, 因此无法确定是
335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9卷
否反映全部参与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土壤动物群
落, 有待于对第 2年和第 3年凋落物进行研究, 以
进一步确定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无差别。
土壤动物类群在落叶上集聚时间长短是对落叶
分解过程中食物源变化的反映。从蜱螨目、弹尾目、
啮虫目、双翅目、膜翅目 5类土壤动物优势类群集聚
的时间看,栎树纯林凋落物集聚的时间长于混交林,
这是由于混交林比栎树纯林的土壤微生物活跃, 有
机物质分解转化快 [ 8] , 而落叶的分解是在土壤动物
形成的食物网中进行的,分解过程中一些物种的出
现或消失,是由于取食行为发生变化的结果,这样引
起参与分解过程的食物网中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发
生改变,从而引起土壤动物类群在不同凋落物上的
集聚时间产生变化 [ 8] , 实质上就是食物源的改变引
起了土壤动物结构变化。
本文共选取 3种类型的尼龙网袋对九龙山森林
凋落层的土壤动物群落以及动态变化状况进行研
究,在 3种类型凋落袋中,栎树纯林土壤动物总类群
数和个体总数均为 1 mm> 5 mm > 1 /300 mm, 混交
林土壤动物个体数为 1 mm > 5 mm > 1 /300 mm, 类
群数则为 5mm > 1 mm > 1 /300 mm, 表明土壤动物
数量和类群的变化与网袋网孔的大小有关, 孔径增
大,利于大型土壤动物进出网袋而促进凋落物分
解 [ 9] ,导致大孔凋落袋养分迅速分解, 使其土壤动物
个体数量和类群数降低;孔径过小, 限制了土壤动物
的进出,其凋落物的分解是同凋落物本身易溶物质
自然淋失、微生物的活动以及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
结果, 混交林由于其 5 mm凋落袋中大型土壤动物
种类增多而使其类群总数高于 1 mm,但随时间推移
和分解速度等改变,类群数量可能会发生变化。
由于受条件所限, 本文仅采用改良干漏斗法和
手拣法对森林凋落层的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进行了
研究,虽在分离凋落物土壤动物时采集到少量的土
壤线虫个体, 但未进行统计, 一些湿性中小动物尚未
进行分析,这对本文的分析结果是否产生影响, 还有
待于今后研究加以确认。
参考文献:
[ 1 ] M araunM, S cheu S. Changes in m icrob ial b iom ass, resp iration and
nutrient status of b eech ( Fagu s sylva tica ) leaf l it ter processed by
m il lipedes ( G lomeris m arginata ) [ J] . Oecolog ia, 1996, 107: 131~
140
[ 2 ] Tak eda H A5 year study of p ine n eed le l it ter decom p ist ion in rela
t ion to m ass loss and faunal abundances [ J] . Pedob iologia, 1988,
32: 304~ 317
[ 3 ] 尹文英. 中国土壤动物检索图检 [M ] .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
[ 4 ] Sw iftM J, H ealOW, Anderson JM. Decom pos ition in TerrestrialE
cosystem s[M ] . Un iv C alif Press, Berkeley, 1979
[ 5 ] T racy B Gartner, Zoe G C ardon. Decom position dynam ics in m ixed
species leaf l it ter[ J] . O ikos, 2004, 104: 230~ 246
[ 6 ] 郭继勋,祝廷成. 羊草草原枯落叶分解的研究 [ J ] . 生态学报,
1993, 13 ( 3 ) : 214~ 219
[ 7 ] O lsen J S. Energy storage and the balance of p roducers and decom
posers in ecological system [ J] . E co logy, 1963, 44 ( 2) : 322~ 331
[ 8 ] U lrich Irm ler. Changes in th e fauna and its con tribut ion to m ass loss
and N release during leaf litter decom pos it ion in tw o deciduou s for
ests[ J] . Pedob iolog ia, 2000, 44: 105~ 118
[ 9 ] BradfordM A, Tordoff G M, Eggers T, et a.l M icrob iota, fauna,
and m esh size interactions in l itter decompos it ion [ J] . O ikos, 2002,
99: 317~ 323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