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Fertilizer Response of Eucalyptus urophylla

尾叶桉施肥效果研究



全 文 :  1995—01—13收稿。
陈少雄副研究员,王观明(林业部桉树研究开发中心 广东湛江 524022) ;项东云(广西国营东门林场)。
* 本文为国家“八五”攻关课题“桉树纸浆材优化栽培模式”的部分内容。本文得到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盛炜彤研究员
的指导和审阅,特此致谢。
尾叶桉施肥效果研究*
陈少雄 王观明 项东云
  摘要 对 5种施肥措施影响尾叶桉林分生长过程, 进行了历时 9 a 的定期观测和系统分析,所
得出的结论有:施肥既可提高林分产量, 又能缩短成材时间;一次性施足基肥的肥效可延续到轮伐
期( 5~6 a ) ; 施用N、P、K 复合肥比单一肥或两元素的复合肥效果好; 只施N 肥效果差,和不施肥结
果相近; 在不同肥料中, P 肥效应突出。
关键词 尾叶桉、施肥、优势高、平均胸径、材积
尾叶桉( Eucalyp tus ur op hy l la S. T . Blake)天然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群岛东部的帝汶岛等岛
屿,是低纬度地区最好的桉树树种之一[ 1]。尾叶桉木材是良好的造纸材, 木材基本密度适宜,纤
维较长( 782. 5 m) ,且整齐,腔径较大( 13. 55 m) ,壁腔比小( 0. 495) , 柔性系数大( 67. 7) [ 2] ,
同时早期速生,被我国定为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林的桉树树种之一。1985年,我国大规模引种试
验于广西东门林场,为中澳技术合作“东门桉树示范林”项目。在引种试验的同时,也布置了施
肥试验。项目合作期早已结束,但试验林到 1994年才砍伐, 历时 9 a,已超过短轮伐期规定的年
龄( 5~7 a)。因此,对施肥效果分析是十分有意义的。
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门林场,即 22°17′~22°30′N , 107°14′~108°00′E ,属南
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21. 9 ℃,月平均最高气温( 7~8月份)为 28. 5 ℃, 最高气
温 38. 3 ℃; 月平均最低气温 12至 1月份, 为 13. 3℃, 最低达- 0. 5 ℃,≥10℃年积温 7 500
℃。年降水量 1 000~1 399 mm,年降雨日数 140~160 d,雨量多集中在 5~9月。低丘台地
地貌类型,地形平坦, 起伏变化不大, 属中国
桉树区划适生区的 I2等级区。海拔 100~300
m, 相对高 10~100 m ,坡度在 10°以下,机耕
作业。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 土层深厚 [ 3] (见
表 1)。
表 1 试验地土壤分析结果
(单位: % )
项目 pH 值 有机质 全 N 全 P 全 K
表土层 4. 5~7. 4 2. 23 0. 148 0. 044 0. 64
土层 4. 5~6. 4 1. 34 0. 068 0. 042 0. 71
母岩层 4. 5~5. 8 0. 82 0. 187 0. 035 0. 76
2 试验方法
2. 1 造林密度和时间
造林目的是培育短轮伐期纸浆材,因此株行距相对较大,为 3. 0 m×2. 5 m (即 1 333株/
hm
2 ) ,不考虑间伐。造林时间开始于 1985年 4月 17日, 5月 17日结束。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9( 6) : 573~578
Forest Research      
2. 2 试验设计
  4次重复, 5个施肥处理见表 2, 为完全
随机排列。4次重复,第一次重复设置于一个
低丘上, 坡度在 3°之内, 前茬为窿缘桉 ( E .
ex serta F. Muell. )。东部的一半于 1990年砍
伐,之后再萌芽更新,最终于 1994年收获; 第
二个重复设置于大区的北端,坡度 0~3°, 前
茬为竹子( Phy llostachy s sp. ) ,土壤中沙粒含
量比其它重复稍显多些;第三个重复于大区
表 2 5 个施肥处理
代号和配比 施肥种类(量)
1 Nil 为不施肥对照
2 N 100 N 100 kg/ hm 2
3 P50 P 50 kg/ hm 2
4 N 100 P50 ( N 100 kg+ P 50 kg ) /hm2
5 N 100 P50 K 50
 
( N 100 kg + P 50 kg + K 50 k g) /
hm2 以及一些微量元素 Zn, Cu 等
的南端,坡度 3~6°;第四个重复于大区之西北向,坡度 1~3°。
  肥料是单株施放, 在每株树旁范围30~40 cm 处打4个小孔, 将肥施入小孔,覆盖即可。施
肥时间在 1985年 6月的最后两周一次性完成。
2. 3 标准地的设置
每个处理最小面积为 0. 189 hm2 , 14行×18株;在此范围两边各空 4行,两头各留 5株设
置固定标准地,面积为 0. 036 hm2, 即 6行×8株。每个处理间都留有半行宽的未耕地,以便区
别,即每个处理间的间距为 4. 5 m。固定标准地内胸径每木检尺,逐一登记;每次选其中两株最
高优势木测高,取其平均值为优势木平均高。
3 结果与分析
3. 1 不同处理间生长量差异分析
表 3~5对尾叶桉 5种处理的优势高、平均胸径和材积进行了方差分析, 并对差异显著者
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
( 1)一次性施肥对尾叶桉前期生长的影响无论是优势高、平均胸径和材积都达到显著水
平。到4. 7 a 时,各处理间优势高的肥效差异已不显著,但此时,各处理间平均胸径和材积的肥
效差异仍然显著; 到 6. 8、9. 0 a时,各处理间优势高、平均胸径和材积的肥效差异均不显著。
( 2)对各处理优势高、平均胸径和材积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主要是处理 1和 5之间存
在显著差异, 以及处理 2与 5之间也有显著差异,其它差异均不显著。
( 3)从表 3~5的多重比较中可以看出, 5种施肥处理的效果大小的顺序为: 5、4、3、2、1, 其
中处理 1和 2之间始终无显著差异, 3 和 4之间也无显著差异,且两两间差值极小,说明两两
效果非常相似。
( 4)从 3个表中列出的优势高、平均胸径和材积的平均值可以看出,处理 5的值始终都有
相当大的优势,其次是处理 4和 3, 处理 2和 1的值总是排在后面。
3. 2 最佳处理效应分析1)
尾叶桉是低纬度地区的速生树种,一年四季均有不同程度的生长[ 4, 5]。自 1986年以来, 试
验地的固定样地先后作过 6次测量, 分别是 1986年 6月, 1987年 12月, 1989年 1月, 1990年
1月, 1992年 3月,最后一次是 1994年 4月。为便于比较,以公认是施肥效应好的第 5处理与
1)由于资料的缺限,胸径和材积都只有两年以上的材料,所以从第 3年开始分析, 并把第 3年的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
量认为是一样,并非在第 3年时相交,这不影响分析结果。
574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9 卷
表 3 尾叶桉优势高方差分析
观测年龄
( a)
施肥
处理
优势木
平均高
( m)
F
F0. 05= 3. 06
F0. 01= 4. 89
多重比较结果
Q( 0. 05) = 4. 37; Q ( 0. 01)= 5. 56
1. 1
2. 6
3. 7
1 3. 71
2 3. 86
3 4. 39
4 4. 48
5 5. 35
1 10. 9
2 12. 1
3 12. 5
4 12. 6
5 14. 8
1 13. 6
2 14. 7
3 14. 8
4 15. 2
5 16. 7
3. 25*
6. 31* *
3. 37* *
1- 2= 0. 42 1- 3= 1. 89 1- 4= 2. 13 1- 5= 4. 58*
2- 3= 1. 47 2- 4= 1. 71 2- 5= 4. 16
3- 4= 0. 24 3- 5= 2. 69
4- 5= 2. 45
1- 2= 2. 09 1- 3= 2. 76 1- 4= 2. 98 1- 5= 6. 92* *
2- 3= 0. 67 2- 4= 0. 89 2- 5= 4. 83*
3- 4= 0. 22 3- 5= 4. 16
4- 5= 3. 94
1- 2= 1. 84 1- 3= 2. 03 1- 4= 2. 55 1- 5= 5. 10*
2- 3= 0. 19 2- 4= 0. 70 2- 5= 3. 26
3- 4= 0. 52 3- 5= 3. 07
4- 5= 2. 55
  注: * 表示显著, * * 表示极显著(下同) ;观测年龄至 4. 7、6. 8和 9. 0 a 时,F 值分别为 1. 54、1. 75和 0. 21,不显著。
表 4 尾叶桉平均胸径方差分析
观测年龄
( a)
施肥
处理
平均胸径
( cm)
F
F0. 05= 3. 06
F0. 01= 4. 89
多重比较结果
Q( 0. 05) = 4. 37; Q ( 0. 01)= 5. 56
2. 6
3. 7
4. 7
1 6. 5
2 7. 3
3 7. 8
4 7. 9
5 9. 5
1 8. 5
2 9. 1
3 9. 8
4 9. 4
5 11. 2
1 10. 5
2 11. 2
3 11. 3
4 11. 4
5 12. 8
4. 56*
6. 09* *
3. 29*
1- 2= 1. 54 1- 3= 2. 54 1- 4= 2. 76 1- 5= 5. 82* *
2- 3= 1. 0  2- 4= 1. 21 2- 5= 4. 28
3- 4= 0. 21 3- 5= 3. 28
4- 5= 3. 07
1- 2= 1. 67 1- 3= 3. 28 1- 4= 2. 88 1- 5= 6. 68* *
2- 3= 1. 61 2- 4= 1. 22 2- 5= 5. 01*
3- 4= 0. 40 3- 5= 3. 40
4- 5= 3. 80
1- 2= 1. 53 1- 3= 1. 74 1- 4= 2. 08 1- 5= 4. 98*
2- 3= 0. 21 2- 4= 0. 54 2- 5= 3. 45
3- 4= 0. 33 3- 5= 3. 24
4- 5= 2. 91
  注:观测年龄至 6. 8、9. 0 a 时,F 值分别为 1. 97、1. 80,不显著。
5756 期              陈少雄等 :尾叶桉施肥效果研究
表 5 尾叶桉材积方差分析
观测年龄
( a)
施肥
处理
材 积
m3/ hm 2
F
F0. 05= 3. 06
F0. 01= 4. 89
多重比较结果
Q( 0. 05) = 4. 37; Q ( 0. 01)= 5. 56
2. 6
3. 7
4. 7
1 21. 7
2 29. 2
3 34. 2
4 36. 1
5 61. 0
1 44. 4
2 54. 5
3 62. 7
4 61. 9
5 93. 5
1 90. 3
2 104
3 113
4 110
5 148
5. 48* *
6. 41* *
3. 40*
1- 2= 1. 18 1- 3= 1. 97 1- 4= 2. 27 1- 5= 6. 21* *
2- 3= 0. 79 2- 4= 1. 08 2- 5= 5. 03*
3- 4= 0. 30 3- 5= 4. 24
4- 5= 3. 94
1- 2= 1. 39 1- 3= 2. 52 1- 4= 2. 41 1- 5= 6. 77* *
2- 3= 1. 13 2- 4= 1. 02 2- 5= 5. 37*
3- 4= 0. 11 3- 5= 4. 24
4- 5= 4. 36
1- 2= 1. 20 1- 3= 1. 92 1- 4= 1. 69 1- 5= 4. 98*
2- 3= 0. 72 2- 4= 0. 49 2- 5= 3. 78
3- 4= 0. 23 3- 5= 3. 60
4- 5= 3. 29
  注:观测年龄至 6. 8、9. 0 a 时,F 值为 2. 24、1. 19,不显著。
对照第 1处理为例,取平均值,作图进行分析(见图 1( a) ,图 1( b) ;图 2( a) ,图 2( b) ; 图 3( a)和
图 3( b) ) [ 6~9]。
  图 2( a) 施肥与不施肥优势高生长规律          图 2( b) 施肥与不施肥优势高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
(图例与图 1( a)同) 量曲线(图例与图 1( b)同)
576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9 卷
  图 3( a) 施肥与不施肥材积生长规律            图 3( b) 施肥与不施肥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
(图例与图 1( a)同) 量曲线(图例与图 1( b)同)
  从图中可以得出:
( 1)两处理间的差异十分明显,胸径曲线始终相差较大,并且差异较均衡,未随年龄的增大
而拉大差距; 材积则是随着年龄增大,两处理间的差值越来越大;优势木高有点不同,曲线两头
小中间大,即在幼林和成熟林以后的优势高之间差值小, 在生长周期的中期, 优势高差异大。
( 2)生长量曲线比较:胸径/优势树高和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分别在 3 a 前, 2、5 a年达到高
峰;胸径、优势树高和材积的平均生长量的高峰分别在 3 a 前, 2、5 a,与连年生长量一致。
胸径的两种生长曲线的交点,施肥与不施肥都在 3 a 前交过, 缺资料统计, 相交以后,平均
生长量都以相对平稳的曲线下降,施肥处理的连年生长量下降快些, 到第 6 年时,两种处理的
胸径连年生长量基本一致, 且增值很小。优势树高的交点,施肥在 2. 5 a 出现,而不施肥在 3 a
时出现,相交后,施肥的连年生长量下降急促,不施肥下降相对平稳。材积的交点,两者都在 5
~6 a 之间,施肥早 3个月出现。由此说明,尾叶桉是一种典型的前期速生树种,相对其它树种
而言,后期也较速生。其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高峰都基本一致,栽植不足 6 a 便已达到
数量成熟,并已成材,可以砍伐。
( 3)在不施肥的情况下,应在5. 8 a时达到数量成熟,时下材积为104 m3 / hm2 ; 5. 8 a 时,施
肥材积为 164 m3 / hm 2, 净增 60 m 3/ hm 2,若以 104 m 3/ hm2 为收获材积,施肥处理只需3. 9 a 就
能达到,提前 1. 9 a。
4 结 论
  通过对尾叶桉幼林、成林到过熟林历时 9 a 的系统观测,对 5种施肥处理效果可以得出以
下几点结论:
( 1)尾叶桉一次性施足基肥的肥效能够维持一段较长时间,一直可延续到尾叶桉数量成熟
( 5~6 a)。
( 2)施用 N、P、K 复合肥的效果相当显著, 生长到第 6年时,与不施肥相比较, 胸径提高
19. 6% ,优势高增加 11. 2%,材积增加 55. 6%。同时, 缩短了成材时间,一般可提前 1~2 a 成
材。
( 3)施用 N、P、K 复合肥比施单一或两种元素的复合肥的效果好;只施 N 100效果差,与不施
肥结果相似; 施 P50和 N 100 P50效果相似,比只施 N 100效果好,但比 N、P、K 复合肥效果差。
5776 期              陈少雄等 :尾叶桉施肥效果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Jacobs M K[澳] .桉树栽培.罗马: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1979. 622~623.
2 伍春魁.尾叶桉在广西引种及其展望.见:国际桉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2. 195~196.
3 中澳合作东门桉树示范林项目办公室.尾叶桉引种及其改良的试验研究.见:国际桉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
国林业出版社, 1992, 212.
4 祁述雄主编.中国桉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9.
5 林业部区划办公室.主要树种区划研究——桉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0.
6 柴修武.林地施肥对 I-214杨木材性质的影响.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 3) : 297~301.
7 李贻铨.整地施肥对 I-69杨人工林生长效应的研究.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 5) : 434~440.
8 洪顺山.毛竹林施肥效应研究.林业科学研究, 1992, 5( 4) : 371~378.
9 刘寿坡.意大利 214杨林地施肥效应研究.林业科学, 1990, 26( 6) : 485~494.
Fertilizer Response of Eucalyptus urophylla
Chen S haox iong  Wang Guanming  X iang Dongyun
  Abstract Periodical invest igat ion and systemat ic study on the fert ilizat ion to Eucalyp tus
ur op hy l la stand w ere conducted for 9 years. 5 fert ilization methods ( 1. Nil, 2. N 100 , 3. P 50, 4.
N 100 P5 0, 5. N 100 P50 K 50) w ere adopted. T he mai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 ree g row th can be pro-
moted and the ro tat ion t ime can be shor tened by the applicat ion of fert ilizer; a plenty o f basal
dr essing can be available in the w hole rotat ion( 5~6 year s) ; NPK is the best one in the fer til-
izer regimes used in fert ilizer t rials; the ef fects of various fert ilizers ar e differ ent , of w hich ni-
tr ogenous fert il izer is no t effect iv e, but phosphatic fer tilizer is outstanding.
  Key words Eucalyp tus urophy lla, fer tilizer, predominate height , DBH , vo lume
  Chen Sh aoxiong, Ass ociate Profess or, Wan g Gu anm ing( China Eucalyptu s Research C enter Zhanjiang, Gu angd on g 
524022) ; Xiang Dongyu n( Gu angx i Dongmen S tate Farm) .
578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9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