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CHINESE HORTICULTURE ABSTRACTS
露地栽培佛手瓜高产施肥技术
陈志滨
(福建省永春县蓬壶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福建 永春 362609)
摘 要:根据佛手瓜的需肥特性,总结露地栽培佛手瓜高产施肥技术,需做到:掌握苗肥、底肥施用,抓好提苗、
催秧、壮苗、促花、催瓜、壮瓜等追肥的时间和用量,以提高佛手瓜的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露地栽培;佛手瓜;施肥技术
佛手瓜又称掌瓜、安南瓜、梨瓜、洋瓜、洋丝瓜、瓦
瓜、菜肴梨、拳头瓜、万年瓜等,属葫芦科半阴性多年攀
缘性宿根藤本蔬菜作物,外形美观,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氨基酸及钙、磷、铁等多种矿质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食
用和医疗保健作用。佛手瓜喜温暖不耐热,喜光怕霜。种
植简便、灵活,病虫害较少,是无公害绿色食品,因其瓜
形似“佛手”而得名。瓜味似苤蓝,多汁脆嫩,味道鲜美、
脆甜,富含多种维生素及矿质营养。产量高,耐贮存,栽
培的有绿皮和白皮2个品种。主要食用部分为嫩梢果实和块
根,近年来,福建永春地区利用庭院、墙边和房前屋后、
村边地头荒山坡地大面积连片露地多年宿根栽培,获得较
好的经济效益,平均每667 m2产量7 000~8 000 kg,产值
达6 000~12 000元,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远销日本、美
国和新加坡等国家。种植面积逐年有所扩大,市场上供应
量不断增加,受到消费者青睐。佛手瓜10~11月份至来年4
月收获上市,可丰富蔬菜市场及调节淡旺季蔬菜供应。一般
开花到成熟约20~25 d。单瓜重0. 3~0. 35 kg,最大达
0. 6~0. 7 kg。每株可结瓜300~800个、约采收200~500 kg。
佛手瓜6月以前生长缓慢,7~9月进入迅速生长期,9月上旬
陆续开花结果,以侧蔓结瓜为主。侧蔓十分发达,分枝级数
常达5次以上。雌花比雄花早开3~4 d左右。边开花、边结
果、边成熟,成熟时间不一,整个生长期长需180~240 d,
每产1 000 kg嫩瓜需吸收纯氮2. 6~3. 5 kg、五氧化二磷
1. 5~2. 1 kg、氧化钾3. 6~5. 1 kg。氮磷钾1∶0. 4~0. 5∶
0. 6~0. 7。合理施肥是提高佛手瓜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1 苗肥
一般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苗期对养料需要量不大,
可从育苗营养土中吸收供自身生长,营养土配制可用菜园
土∶有机肥∶砻糠灰5∶1~2∶4~3;或菜园土∶河塘泥∶
有机肥∶砻糠灰4∶2∶3∶1;或菜园土∶煤渣∶有机肥1∶
1∶1。苗期不需要追肥,若施用人粪尿很敏感易使其枯死,
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和开好排水,防渍害烂根。
2 底肥
佛手瓜生长期较长,有较强的生长势,瓜蔓开展度大,
可在秋季9~10月或清明至谷雨期间,幼苗高约20 cm时定
植于穴内或采用分株移植,将老株兜头挖开,用刀切下重
约50 g左右并带2~3个芽的块根,栽于穴内,每667 m2定植
60~80株,盖土后使芽露出1~1. 5 cm,再盖草保温保湿,
有利于快速生长。用种瓜育苗的,每667 m2种植30~40株,
用无性繁殖苗,连片种植,一般4~6 m2植1株为宜。定植前
先挖好1个长宽深各0. 5~1 m左右的坑,坑中用腐熟农家肥
20~25 kg或人粪尿、草木灰各5~8 kg,复合肥0. 5~1 kg、
钙镁磷肥1. 5~2 kg混合均匀撒施,上面覆盖20 cm厚的泥土,
稍压实,然后定植。种植3~4年后,每株开环状沟内填入山坡
上腐殖质丰富的黄泥土,或塘泥、河泥等50~100 kg。
3 追肥
佛手瓜根系较发达,分布浅,横向可达1~2 m。施肥
应集中于地表20 cm浅土层内,施肥后应立即浇水,以促进
根系生长发育,苗期需肥量不大,可从育苗营养土中吸收
供自身生长。生长期需追肥5~6次。6月中旬~9月中旬营
养生长迅速,需肥水较多。食用嫩梢的每采收2~3次嫩梢
时每667 m2追施1次腐熟人畜粪尿400 kg。
3.1 第1次提苗肥
在定植成活后15 d左右,或越冬苗第2年春天又重新长
出新叶后开始追肥,距瓜苗20~30 cm处开浅沟,每株浇施
20%腐熟的稀粪水2~3 kg,促进幼苗生长;严禁直接施入
未经发酵腐熟的人粪尿和氨水及速效氮肥,或将肥直接施
于蔸头,极易造成伤苗死蔓,高温干旱天气要勤浇水,雨
季可少浇或不浇,以增加土壤空气湿度,利于苗的生长。
3.2 第2次催秧肥
在5月底6月上旬,距瓜苗0. 4~0. 5 m拉环沟10~
20 cm深,以免过近开沟损伤浅土层内大量根系,而影响
正常生长。每株施腐熟人粪尿5~10 kg,复合肥0. 2~0. 5 kg,
过磷酸钙0. 5~1 kg;或每667 m2施用沼液500~1 000 kg,
过磷酸钙20~30 kg,复合肥30~50 kg,并盖土,同时喷
施2%磷酸二氢钾,或叶面宝5 ml原液兑水50 kg;促茎蔓
繁茂生长早封棚,早开花结瓜,延长结瓜期,为后期大量
结瓜提高产量打下基础。同时搭好棚架,瓜苗具有爬上不
爬下特性,架应搭成3 m×4 m或6 m×6 m的平架或倾斜
式为佳,高度1. 5~1. 8 m,每株需棚架12~15 m2,才能
满足发蔓,也可利用畜禽舍顶作棚架,棚架要牢固,防被
风吹倒和被繁茂枝叶及过重果实压倒。
3.3 第3次壮苗肥
在6月底主蔓长到0. 5~1 m左右,距瓜苗60 cm拉沟,
作者简介:陈志滨(1973-),男,农艺师;从事基层土壤肥料技
术工作。
136
中国园艺文摘 2011年第12期
每株施腐熟人粪尿7~10 kg,复合肥、钙镁磷肥各0. 2~
0. 3 kg;施后引蔓上棚打杈促生侧蔓。主茎长出10~15节
时摘心,留2~3条健壮侧蔓长至40~50 cm时引蔓上架,
及时除掉架下的其他多余侧枝。子蔓150 cm时摘心,各留
3条孙蔓,侧蔓培养,及时抹去其他侧芽,防止枝叶密闭,
上棚后摘心1~2次,促进分枝,使瓜蔓在架上呈放射状分
布,增加结瓜数。主蔓上架后攀缘力强,要及时整蔓,摘
除细弱蔓,去掉主蔓基部的新芽,盛花期会形成相互遮阴,出
现叶蔓重叠、枯萎和落花落果现象,还要剪除部分雄花序、老
叶、黄叶、过密叶、病虫害叶、畸形瓜及大部分雄花,减少养
分消耗,以利通风透光,保持植株健壮繁茂生长。
3.4 第4次促花肥
在7月下旬8月上旬初花期,距植株60~70 cm拉沟,
每株施腐熟人粪尿10~20 kg,复合肥0. 3~0. 5 kg;过磷
酸钙1~1. 5 kg。盖土并覆盖杂草保湿,防土壤板结。雌花
开放时用毛笔将赤霉素200 mg或2, 4- D 20 mg兑水1 L涂
在雌花柱头上,可显著提高坐瓜率。三伏天要保持土壤湿
润,每10 d大水漫灌架下地面,增加空气温度,浇水后覆
盖10 cm厚的草保墒。
3.5 第5次催瓜肥(又称安家肥)
在8月中下旬,距植株0. 9~1 m拉沟,每株施复合肥
1~1. 5 kg,或草木灰2~3 kg。植株长势强的可不施,此
后根系布满地面。
3.6 第6次壮瓜肥
9月份日照渐短,天气转凉,雨量减少,佛手瓜进入结
瓜期,要施1次重肥。每株浇施腐熟人粪尿80~120 kg,复
合肥0. 5~1 kg。再过20~25 d进入盛果期可再施1次肥,
在离植株1 m左右挖浅环沟施入,每株施用人粪尿50~
80 kg,尿素0. 2~0. 25 kg,过磷酸钙5~7 kg,复合肥
0. 5~1 kg,此时遇干旱应及时浇水,防水分过量蒸发造成
茎蔓枯死。并酌情喷施1~2次叶肥以促进幼瓜迅速生长。
一般雌花坐果后10~20 d当果蒂表面较平、果面花纹变浅
时就可采摘嫩瓜,采摘过晚瓜皮变厚,影响口感。11月霜
冻前可全部完成成熟采摘。肥水较好健壮的植株,当年可
产生块根,深挖30 cm,可挖到长15~30 cm、粗2~5 cm
的块根。一般每株可采收块根2 kg左右,可烤熟食用。
旱地双垄全膜覆盖集雨马铃薯栽培技术
——以青海同仁地区为例
刘春娣
(青海省同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青海 同仁 811300)
摘 要:青海同仁地区引进旱地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在马铃薯上进行示范推广,从选地整地、合理施肥、
土壤处理、起垄覆膜、选种薯、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把握关键技术,结果表明,覆
膜与不覆膜相比净收入值相差明显,建议在同仁浅山地区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马铃薯;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效果
旱地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从甘肃省榆中县引进,
并在玉米和马铃薯上示范推广,结果在集雨保墒增产等方
面取得显著的效果,真正实现“秋雨春用”的目的,很好
地解决了如何保蓄秋季降雨和适期播种的问题。
该项技术是旱作农业领域一项带有突破性的创新技术,
集膜、覆盖,抑蒸、垄沟种植术为一体,将地面蒸发降到
最低,改善土壤耕层水分状况,满足旱地农作物全生育期
生长发育需求,其集雨保墒、抗旱保粮、提温促熟、抑草
防病、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
1 同仁地区基本情况
同仁县浅山耕地面积为3 533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
48%,是典型的“靠天吃饭”农业。针对同仁地区面积大、
产量低、效益差的现状,自2009年开始引进此项技术,实
施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种植面积达到400 hm2,马
铃薯丰产,不仅改变了干旱地区多年来农作物传统栽培模式,
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也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旱作农业丰产栽培
之路和高效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该技术的应用进一步调动了
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单位面
积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实施此项技
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打下基础。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选地整地
应选择土壤较厚,地势较为平坦,肥力中上等的梯田
或15°以下的坡旱地,前茬以小麦、油菜、豌豆茬口为
佳。春季时期根据土壤气候条件,适时耕耘保墒,做到田
间平松。
2.2 合理施肥
马铃薯在生长期形成大量的茎叶和块茎,需要较多的
作者简介:刘春娣(1964-),女,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
工作。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