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Comparasion of the Productivity and Nutrient Cycling of Chinese Fir Plantationin Different Site Conditions

不同立地条件的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和养分循环*



全 文 :第 6 卷 第 6 期
1 9 9 3 年 1 2 月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FO R E S T R E S E A R C H
V o l
.
6
,
N o
. 启
D e e
. ,
1 9 9 3
不同立地条件的杉木人工林
生产力和养分循环 “
聂 道 平
摘要 以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 , 分析比较了山脊(包括坡 上 部) 、
山坡、 山洼 ( 包括坡脚部分 ) 杉木林的生产力和养分循环状况 。三种生境条件下的生产力(生物量)
依次为68 . 3 7 、 9 . 1 6 3 、 14 1 . 14 o t/ hm Z , 山脊的林木生物量仅为山洼的 4 8 . 4 % , 林木平均胸径仅为
7
.
8 c ln ( 1 9年生 ) , 经济价值很低 。 此外 , 由于 山脊恶劣的水肥条件 , 林木各器官中的养分含量 、林
分养分的吸收和循环均处于较低的水平 。 集水区的山佳以及坡下部林木的生产力水平较高 , 达到或
接近了杉木中心产区 (如湖南、 福建 ) 速生丰产林分的生产力水平。 养分含量 、 养分循环速率也较
高 。 研究认为 , 杉木分布区域中的丘陵地带 , 多形成独立的或相连的凹形小集水 区 , 集水区之脊 、
坡 、 洼三种生境差异显著 , :兰林业生产中应分别对待 , 坡上部及山脊应种植以保持水土恢复地力为
目的的阔叶树种 , 坡中下部及山佳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杉木。
关键词 杉术人工林、 生物量、 生产力 、 养分循环
杉木作为一种优良速生用材树种 , 近20 年来得到广泛的研究 , 仅在生物生产力的养分循
环方面 , 就有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一名〕, 这些研究不但丰富了有关的生态学理论 , 而且对衫
木人工林的经营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研究以定位观察数据为依据 , 比较分析小集水区三
种主要生境类型 ( 山脊 、 山坡、 山洼 )杉木人工林的生产力 (生物量 ) 、 生长过程 、 以及养
分吸收和养分循环上的异 同点 , 为造林设计和组织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
1 研究区自然概况
江西大岗山属于生产力水平较高的杉木中带中区 〔5 , 。 地貌以丘陵为主 , 各相对独立的小
集水区互相连接成大片低丘山地 。 实验小集水区位于山下林场 , 南北走向 , 汇水完整 , 立地
条件差异显著 , 底部为地势平坦的肥沃潮湿型生境 , 坡度约为 5 一 8 “ 。 集水区内栽有 19 年
生的衫木 (伪n n in g ha耐 a Ia , ee o la ta (L a m b . ) H o o k . )人工林 。
2 研究方法
(1 ) 生物量调查 林木生物量调查采用分级平均标准木法 仁”」。 以模型不 = a 十 b( D , H )
1 9 93 一0 1一0 4 收稿 。
聂道平助理研究员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北京 1 00 91 ) 。
* 本文 属林业部 19 8 6 一 19 9 0年 重点课题 “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侧研究 ” 的部分内容 。
翩 4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6 卷
的回归式计算林分生物量 , 先按径阶及株数计算后累加就得到了样地林木生物量及其在各器
官中的分配 。 根系生物量采用全根挖掘法调查 。 林下植被采用样方法调查 , 样方面 积 l m , 。
(2 ) 生物量 增量 与养分存留量 根据树干解析资料以相对生长法计算生物量 增量 。 根据
生物量 增量乘 以养分含量得到养分存留量 。
(3 ) 营养元素分析方法 N : 凯氏定氮法 ; P : 翎兰 比色法 ; K : 火焰光度计法 ; C a 、M g :
E D T A 容乖法 ; p H : 混合指示剂比色法 ; 有机质 : 吸铬酸钾法 。
3 结果分析
3
.
1 不同立地条件下生物 , 的比较
不同立地条件林分生物量差别很大 , 山脊林分生物量仅为山坡的6 8 . 91 % , 山洼的4 8 . 42 %
(表 1 ) 。 该集水区杉木干生物量 比例较稳定 , 大致为地上生物量 的 61 . 74 % , J曾、 生 物 量 的
表 1 不同部位杉木人工林的生物 . 及分配比
器官
名称
干 ¹


新 生叶


地上部

总 和
山脊
占地上部
( % )
61
.
7 8
12
,
17
12
.
8 ;
山 坡 山洼
生物贫
( t / 五m , )
占全皿
( % )
生物 址
( t / 丘皿 ”)
占地上部
( % )
.甘全量
(夕石)
生物全
( t / h m , )
占地上 部
( % )
占全量
( ;‘)
49斗即竹拙67852012.506.2..卜8..一†”8.4392.05Ž3 3 . 6 2 86 . 6 2 7
7
.
0 1 6
2
.
8 4 2
6
.
3 7 5
0

7 86
5 4
.
4 3 2
1
.
9 06
6 8
.
3 3 7
4 9

4 7 4
10
.
8 ) 3
8
.
6 3 7
3
.
4 8 ,
9
.
5 9 4
1
.
8 8 4
8 0

4 8 2
1 8
.
6 8 1
9 9

16 3
4 9

8 ,
10
.
9 9
7 1
.
2 5 7
1 7
.
4 1 3
19服280翔713471⋯52l68.39-1阳
47”3⋯340613切†9.7dŽ4.1693
n、Jjn“叮习峥白. .111
1
.
1弓
79
.
6 5
2 0
.
3 5
1 0 0
.
0 0
2714加弱巧5110书25
任夕 不带皮 。
49
.
86 % ; 随着地位指数 的升高 ( 山脊至坡至注 ) , 枝 、 皮在地上部生物量和总生物 量 中所
占的比例逐渐增高 , 而叶和根则逐渐降低 , 这说明林木在不 良生境下根 、 叶的效率较低 。 山
脊林分的现实生物量是依靠高密度维持的 , 若论平均 一单株生物量 , 山脊仅为山坡 的 4 9 . 79 % ,
山洼的 1 4 . 9 5 % , 这说明山脊林分不但群体总生物 价很低 , 而且个体生物量更低 , 只能生产价
值较低的小径材 (表 2 ) 。
表2 不同生境杉木林的状况
生境 林分 密度
(株/ h m , )
平均 脚径 平均高 平 均单株材积 平均单株生物 最 林下植被生物 t 林地拈落物址 林分蓄积 t
( e m ) (m ) ( m 3 ) ( k忆) ( t / hm ’) ( k g / h m ’) ( m 3 / hm ’)
山脊
山坡
山注
5 3 3 3
3 8 54
1 6 4 7
7
.
8
1 0
.
2
1 6
.
1
6
.
9 0
1 0
.
4 1
l弓. 8 三
0
.
00 1 6
0
.
0 4 2 0
0
.
15弓O
1 2
.
8 1
2 5
.
73
8 弓. 7t】
2
.
6 2 1 4
4
.
2 2 0 0
4
.
9弘 3
3 1 0 5
.
3 4
3 8 9 0
.
4 1
3 7 3 4
.
8 7
8 6
.
3 9 5
16 1
.
8胡
2 5 5
.
2 8 5
3
.
2 杉木的生长过程分析及其数学模型
山表 3 、 ! , J见 , 下同部 }忆杉术胸径生 长和高生 长的 左异始 于幼年阶段 , 速 产!二阶段扩大
色期 蓑遣平: 不同立地条件的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和养分循环 64 5
表 3 不同生澳衫木林脚径及离生长过程的比较
不同年龄的胸径生长量(c 皿) 不 同年龄的高生长量(也)
生长 量
3 6 9 1 2 1 5 18 1 9 3 6 9 12 15 1 8 19
生境
683毅
;
.
’j八n介U段39打‘qn”nU693842弓八比nU筋374月伟n.nU143573门“几”2口产附了曰了2’j1nU1nl nUnU UnnU⋯n“八UC
嘟0.659娜0.61723.1娜0.721639L008954公4.0.仓
总生长量
平均生长 量
连年生长量
总生长量
平均 生长 量
连年生长 量
总生长量
平均生长量
连年生长量
6
.
8 2
0
.
38
0
.
3 8
7
.
1 6
0

3 8
O

3 4
0
.
9 7 2

3 2 3
.
6 0
0
.
3 2 0
.
3 9 0

4 0
t )
,
3 2 0
.
4 ; 0
.
4 3
6

74
0

3 6
O

2 3
D
.
0 0 3

02
D
.
0 0 0

5 0
0
.
0 0 1
.
01
6
.
7 0
0
.
5 6
0
.
5 9
8
.
2 4 9
.
4 3 9
.
8 6
0
.
5 5 0
. 弓3 0 。 5 2
0
.
50 0
. 壮 0 . 3 8
8
.
6么
0
.
5 8
0
.
4 6
10
.
0
0
.
5 3
0

2 9
山脊
1
.
2 1 弓. 8 9 9 . 4 0
0
.
4 0 0
.
9 8 1
.
04
0
.
4 0 1

5 6 1
.
1 7
12
.
1
l

D l
0
.
8 7
1 3

9
0
.
9 3
0
.
6 1
1 5
.
1
O

8 4
0
.
4 2
1 5
. 弓
O

8 2
O

3 3
12
.
6
1
.
0 5
0
.
9 3
1 4

2
0

9弓
0
.
5 弓
6

4 9
C

3 6
0 么7
9
.
7 0
0
.
54
0
.
3 6
15
.
2
D
.
8 5
0
.
3 3
1弓。弓
0

8 1
0
.
25
IL八,dJ内6n”化”
:
,
坡山洼
表 4 不同生境杉木林材积生长过程的比较 (单位 : 皿“)
年龄( a )生境 生长量
3 6 9 12 1 5 18 1918 1 9
总生长 量
平均生长量
连年生长量
总生长量
平均生长童
连年生长量
总生长羞
平均生长量
连年生长量
0
.
0 0 0 00
0
.
0 00 0 0
0
.
00 0 00
0
.
0 D0 0 0
0
.
00 0 0 0
0
.
00 0 0 0
0
.
000 3 8
0

0 0 0 0 7
0

000 0 7
0

0 01 5 3
0
.

0 0 0 26
0
.
0 0 0 2 6
0
.
00 1 8 3
0

0J0 2 0
0

0 0 0 4 7
0
.
00 4 6 3
0
.
0 00 3 9
0
.
0 0 0 9弓
0
.
0叱 9 0
0
.
0 00 6 0
0

0 0 1 4 二
0

0 1 4 1
0
.
0 0 0 7 9
0

00 1 7 6
0

01 6 1 2
0
.
00 0 8 5
0
.
0 0 1 9 0
0
.
0 0 6 23
0
.
0 0 0 7 C
0
.
0 01 5 7
0

0 14 4 3
0

0 0 1 2 0
0
.
0 02 7 3
0
.
02 5 2 0
0
.
00 1 6 8
0
.
00 3 5 9
山脊
0
.
00 0 09
0
.
0 00 03
0
.
0 00 0 3
0

0 11 1 8
0
.
00 1 86
0

0 03 69 7
0
.
04 2 弓4
0

00 4 7 3
0
.
0 10 4 5
0

08 3 2 7
0

0 0 6 9 4
0

0 13 58
0
.
12 1 5 3
0
.
0 08 10
0
.
C1 2 7 2
0
.
036 3 2
0
.
002 0 2
0
.
D0 3 7 1
0

14 6 8 3
0
.
0 08 1 6
O

008 4 3
0
.
04 0 03
0
.
002 1 1
0

0 03 7 1
0
.
154 7 1
0
.
00 8 1 4
0

0 0 7 8
坡山洼
了差异 , 这个阶段立地条件的影响最大 。 进入干材阶段后 , 径生长和高生长的差异逐渐变小
以致基本没有差异 。 材积生长最大差异出现在幼年阶段 ( 相对值 ) , 以后差异逐渐减小 , 但
速度很慢 。 到 19 年生时 , 山脊林木材积的连年生长量 为山洼的24 % , 山坡为山洼的4 7 % 。
根据实测数据 , 用各种生长模型拟合 , 结果发现模型H (D . 厂) = a( 1 一 e 一 C勺‘最 为切合
实际 。 采用迭代法求解出各生境条件下模型的参数 , 代入模型如下所示 :
D 脊 = 1 2 . 9 5 8 6 ( 1 一 e 一 。· 0 6 7 , A ) 工· 吕3 0 孟 D 坡 = 1 4 . 2 0 一 1 ( i 一 e 。· 。8 7 。」) ’ · 7 2 5 “
D 洼 = 1 7 . 4 6 8 9 ( 1 一 e 一 。· , ‘1 “A ) 2 · 。6昌 了 H 脊 二 9
.
7 7 9 9 ( l 一 e 一 o · 。7 8 ’月 ) ’
·‘7“
H 坡 = 1 2
.
2 8 1 4 ( 1 一 e 一 。· ’: 。 , 月 ) ’ · , 7 ‘ “ H 挂 二 1 6
.
3 4 9 9 ( 1 一 e 一 “·么1么 “才) 3 · 1 了8 了
V 脊 = 0 . 0 6 4 3 ( 1 一 e 一 。· 。7 4 . 刁) “· 。1么 ’ 厂坡 = 0 . 0 9 3 5 ( i 一 e 一 “ ·。, 8 , 月) 5 · 。‘0 .
犷洼 = 0 · 1 9 5 7 ( z 一 e 一 。·‘,“ , ) 。· 7 。; 。
3
.
3 不同生境林木器官养分含皿及积累t 的比较
由表 5 可见 : ¹ 杉木的叶 、 当年生枝和新生球果的养分含量较 高 , 干 、 皮 、 根 、 老枝则
较低 。 两类器官养分含量的差异 以N 、 P 、 K 较为显著 , C a 、 M g 则差 别 较 小 。 º 立 地 条
件对林木器官养分含量的影响因元素而异 , 立地条件越好 , N 、 P 的含量 越 高 ( 皮 略 有不
同) , C a 、 M g含量越低 , K 则变化不大 。 » 山脊和山坡林分积累的养分元素排序为 C a > N >
6’ 6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台卷
表5 不同坡位林木各. , 葬分的平均含t 及林分养分积 . t
养分元素含 t (% ) 养分元堵积爪 t (k ‘/ 五皿 ’)器官
境 N C a N C a M ‘ 合计
生物 t
(k g /株 )(t/ 五m , )

新叶 l
老叶 0
新枝 0
老枝 0
大技 0
球果 0
树皮 O
树干 0
树根 O
合计
0
.
6 6 1
1
.
1 5 8
0
.
7 0 5
0
.
4 3 1
0
.
3 5 6
0
.
94 3
0
.
5 1 7
0
.
2 7 2
0
.
3 0 2
3 1
.
8 4 0
4 0
.
9 4 0
8

84 0
2 3
.
9 4 2
2

8 6 5
6

7 0多
2 3
.
7 4 7
3 7
.
1 28
3 5
.
14 0
2 1 1

14 7
2
.
7 3 1
3
.
3 78
1
.
1 76
2
.
6 弓子
0
.
2 1 7
0
.
3 5 ,
3
.
3 72
3
.
4 9 8
4
.
9 2 3
2 2
.
3 05
1 8
.
0 2 1
2 6
.
73 3
8
.
5 5公
2 0
.
6 3 9
1
.
8 9 7
6
.
15 8
2 2
.
4 7 8
8

4 08
4 2

14 9
1 5 5
.
0 3 5
r,一古峪nU..1.,J†j矛勺了沁298邓邵明017
几Un自l钊nUCUŽ日”
634喇哪817脚502096815243120987川6532
43.5.126.
392翔56840171438巧6.97器3.加幻招肠扮0!019.16.54.379.308. 阴2..8.41
20816z3).7084172217
0。0幻o氏

6387.40041姗492b
新叶
老叶
新枝
老枝
大枝
球果
树皮
树 二卜
树根
合计
0
.
7 3 7
0
.
75 1
1
.
0汉
0
.
5 1 1
0
.
2 1 4
0
.
7 7 1
0
.
4 0 2
0
.
03 9
0
.
0 3 了
0
.
7 1 9
0
.
6 7 4
0
.
73 9
0
.
5 0 9
0
.
3 9 8
0
.
8 3 1
0
.
5 2 7
0
.
2 1 0
0
.
3 0 5
6 6 1
3 7 7
2 0 8
.
5 9 5
4 22
5 2 9
9 3 5
5 18


新叶
老叶
新技
老枝
大枝
球果
树皮
树干
树根
台计
0
.
6 4 2
U
. 时2
0
.
6 弓6
0
.
5 0 ,
0
.
3 2 1
0
.
7 7 3
0
.
5 0 0
0
.
2 1 4
0
.
2 9 9
3
.
4 2 6
4
.
4 ‘6
1
.
4 9 5
二。 8 8 8
0
.
9 1 7
1
.
0 4 0
4
.
5 28
5
. 别礴
6
.
9 8 6
3 0
.
9 5 0
5

4 8 1
5
.
9 74
2
.
6 6 3
4
.
3 2 1
3

6 8 3
1

5 3 8
1 0
.
3 0 9
7
.
9 8 1
1 0
.
2钊
5 2
.
1 9 4
18
.
7 74 8
.
06 3 7 9
.
4 2 9 0
.
53 3 2
. 朋2
4 8

3 38 1 2
.
116 13 1
.弓0 5 0 . 7 8 3 4 . 174
7
.
9 0 0 3
.
1 4 8 2 9
.
6 1 6 0
.
2 1 0 1
.
1 2 1
19
.
0 1 6 11
.
94 2 7 8
,
1 9 4 0
.
82 7 4
.
4 10
3
.
9 0 5 1
.
0 14 9
.
8 9 8 0
.
2 0 6 1
.
0 9 6
7
.
4 1 0 1
.
6 12 2 2
.
24 0 0
.
14 7 0
.
7 8 6
3 2
.
9 3 3 1 1
.
9 1 5 9 4
.
4 5 1
.
19 5 6
.
3 7 5
9 1
.
3 3 9 4 2
.
5 7 6 18 2
.
9 4 9 6
.
3 0 5 3 3
.
6幼
4 2
.
0 5 2 2 5

14 2 14 9
.
4 0 6 2
.
6 0 7 1 3
.
906
2 7 1
.
6 6 7 1 1 7
.
52 8 7 7 7
.
68 2 1 2
.
8 14 68
.
3 3 7
2 5
.
0 6 8 7
.
2 5 0 10 5
.
1 1 9 0
.
9 0 5 3
.
4 8 9
3 4
.
7 1 1 1 1
.
10 7 14
.
2 4 9 1
.
3 3 7 5
.
14 7
l么. 7 5弓 4 . 02 0 5 0 . 8 1 2 0 . 4 8 1 . 7 2 6
2 9
.
026 1 0
.
0 1 6 9 7
.
6 8 2 1
,
4 8 1 5
.
7 0 7
13

7 8 1 2
.
89 2 3 4
.
4 04 0
.
8 9 8 3
.
4 5 9
1 5
.
6 6 3 3
.
2 3 5 5 1
.
0 0 1 0
.
4 8 9 1
.
884
5 0
.
5 0 0 13
.
3 8 4 1 4 4
.
9 7 5 2
.
4 8 9 9
.
5 94
10 3
.
9 4 1 3 9
.
4 7 9 2 2 2
.
3 7 7 12
.
8 3 7 4 9
.
4昭
5 6
.
9 3 7 4 0
.
6 1 0 1 6 1
.
1孙 4 . 斜 7 18 . 680
34 2
. 翻2 1 3 1 . 9 9 3 1 0 1 1 . 7 5 2 5 。 2 3 0 9 9 。 1 6 3
098G6D7盼52413止尔0.乐0.认0.2510768439nnUU曰曰CU0nUC
7 0 0 2 5
.
0 7 9 6
.
8 59 122
. 阳 9 2 . 3 70 3 . 9材
8 4 3 3 7
,
1 8 0 8
,
3 7 8 1 5 7
.
4 7 8 3
.
518 5
.
7 94
6 9 6 14
.
6 9 9 5
.
58 3 6 6
.
0 5 7 1
.
3 6 2 2

24 2
1 5 8 2 6
.
7 6 9 7
.
9 1 7 8 9
.
3 8 6 2
.
8 58 4

7 07
9 5 3 3 3
.
6 2 8 9
.
0 6 1 8 7
.
8 0 5 6
.
3 5 3 10
. 肠3
6 0 8 18
.
2名8 3 . 7 05 6 5 . 0 7 5 1 . 4 3 2 2 . 3导8
4 6 9 7 1
.
4 5 2 18
.
7 4 8 1 9 7
.
9 0 6 8
.
6 7 0 1 4
.
2 7 9
5 2 4 1 52
.
77 1 1 0 0
.
3 9 8 3 5 7
.
4 8 7 4 3
.
2 6 3 7 1
.
2肠
8 0 3 78
.
05 6 6 1
.
6 1 9 2 3 2
.
0 8 8 1 5
.
8 6 7 2 6
.
132
7 5 4 4 5 7

8 6 2 2 2
.
2 6 8 1 3 7 5
.
8 5 8 5
.
6 9 5 1 4 1

14
0.l计协比.19.1.20.923”††”l.5z3”
K > M g > P
, 但山洼处是入19 比K 高 。 ¼林分积累的元 素总量 为山洼> 山 坡> 山 脊。 山 洼 处
林木积累的 N 、 P 、入坛所 占比例高 一 j: 山坡和山脊 , K 、C a 则相反 , 因此 N 、 P 、M g可能是影响山 坡
和山脊林木生产力的主要营养元索。 ½ 林木器官积累 的 养 分 元 幸 、 山 脊 为 叶> 干> 根>
枝> 果 , 山坡为叶> 干 > 枝 > 根 > 果 , 山洼为干 > 叶> 枝> 根 > 果。
3

4 林分的养分循环
3
.
4
.
1 林分生物量和养分积 累速率 由于山脊林木保旧密度很高 , 虽然环境条件恶劣 , 但林
木总的生物量增量并不低 , 尘物量的增长率 ( 生物觅增量 /总 生 物 量 ) 为 山 脊 > 山 坡> 山
注 。 营养元素的年积累量 为山之卜> 山坡 > 山脊 , 这是因为富养生境下新生器官的养分含量略
高于贫养生境 , 尤其是 N 、P 、 M幼云素 ( 左 6 ) 。
6 期 聂道平 : 不同立地条件的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和养分循环 6 4 7
表 6 杉木林营养元家积累速率
生境
器官
名 称
生物量增量
(t/ h扭 , )
营养元素积累 量〔kg /( hm ’· a )〕
P K Ca 五19 合 计
Q
‘‘“移脚月J曰勺”Ž’j3几”,工R”O声竹才J6j.lnŽ行J八乙⋯八廿牛自山邝O护4Q了冷J. .1月,l,ƒ匕4介jR”q”82Un42叮才护0nU八j叮召令J2⋯甲J.11‘,工,口,j
.一
no0
‘色了n2nl几J4月片夕七矛7467移封眨J⋯1丹JZ’347
d.1
-
,二护04”、
J飞†n”J,人几“1上沪臼6’J4玲、”j3⋯nU。1Ž八”“”曰作53247861千枝叶果根

合计 8 . 2弓D
6
.
6 6 ]
3

7 7 1
4

8 弓1
弓. 7 3 3
4

0 0
2 5
.
0 1 6
1 5
.
02 6
3
.
3 7 0
2
.
8 6 0
6

3 3 6
3

4 3 0
3 1

02 1
6428137邓172609
’勺月l,曰UnŽ吕O矛n”90八O了n6
.⋯J、„,l工曰口2 . 4 7 26 . 22 2”j43367弥沁54n“†。U“八”6 . 3 7 2 7 . 0她5 . 3 5 29 。 7 7 8
8

6 3弓
4

8 32
3 5

6 1 9
0
.
6 36
3
.
0 8 2
5
.
7 8 2
7
.
5 9 3
0
.
6 3 5
2 2

7 0 5
1 3

3 8 8
4
.
3 9 2
苏. 4 70
8

183
4

08 0
3 5
.
51 2
2
.
6 84
1 2
.
4 5 2
侈臼‘月一4口1gJ8R4门了,JC口」‘⋯几Un曰八‘.上
千枝叶果根

合计 1 0 。 2 1 2
千 弓. 7 2 3 6 . 16 9 0 . 6 4 1 1 . 弓6 8 12 . 2 70 8 . 0 64 邓 。 7 12
山 枝 0 . 8 11 6 . 38 2 0 。82 0 5 . 6 8 0 4 . 8 6 8 1 。 6 3 3 1 9 . 3 83
叶 0 . 8 9 0 1 2 . 67 2 1 。 1 5 8 弓. 6 1 9 弓. 7 16 1 . 4 5 26 。 6 0 8
果 1 . 2 1 1 10 . 9 8 1 0 . 7 9 0 10 . 0 6 6 9 . 3 4 9 1 . 9 0 0 3 3 。 08弓
洼 根 1 . 4 5 8 3 . 9 7 7 0 。 5 7 1 0 . 60 2 4 . 3 54 3 . 4 0 12 . 9材
合计 1 0 . 0 9 3 口0 . 18 1 3 . 9 7 9 幻 . 5 3 5 3 6 . 弓57 1 6 . 4 8 1 120 . 73 2
3
.
4
.
2 林分营养元素 归还量 ·根据林地累积的枯落物量和实测的林地枯落物分解 速 率 , 计
算得到了三个部位林分的养分归还量 (表 7 ) 。 山脊不仅枯落物积累少 , 分解速率也较小 , 因
而归还量最低 。
表了 不同坡位杉木林地枯落物的分解归还养分 t 〔单位 : k盯(h In , 二 )〕
分 解释放养分量
生境
枯落物量 分解速率 千重 损失
( k g / h m
“) ( % ) 〔k g / (五二 “· a )〕 N C a M g 合计
别劝朽72巧4n比1‘一, .工山脊 3 1 0 5 . 3 4 1 8 。 2 3 56 6 . 1 0
山坡 19 。 5 7 7 6 2 . 1 3
0 0 3

5 6
3
.
2 5 1 戈
5
.
3 0 6
0
.
048
3 8 9 0
.
4 1
.
08 4
.
12 1
0

5 6 1
1

06 1
2
.
2 8 6
3
.
3 6 1
6

87 0
山洼 3 7 3 4 . 8 7 2 6 。 8 7 8 . 0 3 3 0 4 32 4 。4 0 5
10

96 2
15

4 3 6
3
.
4
.
3 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 表 8 计算了三个部位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各个参数 ( 包括
林下植被的循环量 L) 。 山脊无论是养分累积量还是养分的吸收、 存留、 归还量均明显低于山
坡和山洼 , 循环速率也较低 。 不同元素的循环速率差别较大 , 其中 N循环最快 , 而M g最慢 。
本研究的养分归还量和循环速率较低〔’一们是因为未包括雨水淋洗的量。
6 4 8 林 朴 科 学 研 究 6 卷
表8 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 养元索生物括环平衡
营养元素累积量 (k g / hm 均生境 元素
林木 林下 植被 枯落物 合计 土壤
平衡参数
吸收 存留
循环速率
归还 (归还 / 吸收
4937月218,山‘.且. .,.三,二‘1八n八nIl”n“”讨1 0 。9 58
0

4 6 2
4
.
3 4 2
5
.
8 9 7
1
.
9 8 6
2 3
.
6 4 5
10936824753 2205146059374624
3器02916弓16 5
2 5 8 2
6 0 1弓7
2 4 7 04
2 9 3 84
1 2 1 9 9 2
302675849254书1689796738川1540223 12巧64918495260191n447

N
P
K
Ca
M g
杏计
2 1 1
.
14 7
2 2
.
3 0 5
l弓弓. 03 5
2 7 1
.
6 7
1 17
. 弓2 8
7 7 7
.
6 8 2
5368724
.
1幼6093叨76?5(卿918倪423乃381

N 只0 8 . 8 7 8
P 3 0
.
9 5〔
K 1 9 7
.
4 9 0
Ca 34 2
.
4 2
M g 1 3 1
.
9 9 3
合计 1 0 1 1 . 7弓3
2 7
.
9 7 0
1
.
9 弓5
13
.
4 7 1
1 3

3 2 6
6
。弓6 3
6 3
.
2 8 5
3 0
.
0 26
2
.
17 3
2
.
8 95
18

9 8 5
8
.
2 7 1
6 2
.
3 5 0
3 66
.
8 7 4
3 5
.
0 7 8
2 1 3
.
8 5 6
3 74
.
7 5 3
1 4 6
.
8 2 7
1 13 7
.
3 8 8
6 7 18
3 0 5 4
7 弓0 6 2
2 6 9 82
2 9 3 18
1 4 1 1 3 4
6 3
.
3 0 3
4
.
44 6
3 1
.
80 3
4 8
.
0 6 2
16
.
8 22
1 6 4
.
4 37
0
.
3 24
0
.
19 5
0
.
19 7
0
.
19 7
D
.
186
0
.
24 弓
0
.
47 5
342517
4 2
.
5 0 6
2
.
0 9 4
12
.
7 7 0
12
.
9 0 4
3
.
2 7 8
7 3
.
5 5 2
086弼柳5314抓4邪39174招49”佣卫68山工J七,几内了”衬q.孔26807鱿,Ž502752971143铭318巧794

N 4 1
.
7 7 4
P 52
.
192
K 2 0 1
.
7 5 4
C a 4 57
.
8 6 2
M‘ 2 2 2 . 26 8
合 计 1 3 7 5 . 8 5 1
28

8 2 6
2
.
0 9 1
2
.
7 7 9
18
.
2 2 6
7
.
9 4 0
5 9

8 6 2
弓19 。 3 7弓
5 7

5 8 2
2 2 3
.
2万4
4 9 1
.
6 7 9
2 2 8
.
1 5 1
1 5 30
.
0 4 2
9 34 6
4 4 19
7 5 3 4 6
2 9 8 8 5
3 2 0 2 9
1 5 1 0 2 5
4 结 论
( l) 集水区之脊 、 坡 、 注处的生产力水平差别很大 , 山脊 、 山坡 、 山注处的林木生物量
分别为6 5 . 3 3 了理、 9 9 . 16 2 9 、 14 1 . 2理o 3 t / h n l , , 前者仅为后者的 4 5 . 4 % , 如以林分的平均 水
平比较 , 前者的平均单株生物量仅是后者的 1 4 . 95 % 。 由此可知山脊部位显然不适合杉 木 生
长 , 应考虑种植改 良土壤保水保土的阔叶树种 。 坡的下部及山注处 19 年生 1、厂砰均 胸 径 达
16
.
1 C m , 高达 15 . 5 m , 一与湖南 、 福建高生长力的杉木林相当〔‘’, 应种植杉木 。
( 2 )
_祝地条件对杉木 / !二长的影响始 f 幼年阶段 (l 一 4 ) , 在速生阶段达到最大 。 以后渐
小 。
( 3 ) 杉木的 产l屯长过不, :, ( 径 、 高 、 个才积 ) 「,于) !] V o n B o n t a la n ff分 R i e h a r d 乙1三长 模 型 :
H ( D
.
F ) = a( 1 一 e 一 c 勺 6拟合 . 无论是山脊还是山注 , 效 果均较好 。
( 4 ) 林分积累的 尼索总 {{l: 11一了1 > 一lj坡> 11一丫争。 积果l均元素 犷l卜按 C 。> N > I又> M g > P 排
序 。 养分元索在各器官中的积累 墩, 山脊为叶 > 干 > 根 > 枝 > 果 , 山坡为叶。 > 干> 枝> 根>
果 , 山洼为干 > 叶> 枝> 恨> 果 。
(5 ) 山脊 、 山坡 、 山注 _ _二个部位中 , 营养元素的积累速率 ( 存留 ) 、 归还量 、 吸收量以
及循环速率均是 L[I 注 > 山坡 > 山脊 。 不管是那个部位均以 N 的循环速率最高 , M g 最低。
6 期 聂道平 : 不同立地条件的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和养分循环 6 4 9
参 考 文 献
1 冯宗炜 . 亚热带杉木纯林生态系统中营养元素的积累 、 分配和循环的研 究 . 植物生态学 报和地植物学丛 刊 , 1 98 乐
9 (4 ) : 2 4 5~ 2 弓5 .
2 潘维铸 , 田大伦 , 李利村 , 等 . 杉木 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 . (一 ) 不 同生育阶段杉木林的产 量结 构和养分 动态 . 中
南林学院学报 , 1 98 1 , 1(1 ): 1 ~ 2 1 .
3 播维铸 , 田大伦 , 李利村 , 等 . 衫木人 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 (二 ) . 巾南林学 院学 报 , 1 983 , 3 (1 ) : 1 ~ 1 7.
4 温肇穆 , 梁宏温 , 黎跃 . 杉木成熟林乔 木层营 养元素生物循环的研究 . 植物生态学 与地 植物学学报 , 1 9 91 , 巧〔1) :
3 6~ 朽 .
5 南方十 四省 (区 )杉木栽培协作 组 . 衫木地理分布 及主 要商品材基地规 划 建 设 . 林 业 科 学 , 19 8 1 , 17( 2) : 13 4 ~
14 4.
6 木村允 (姜 恕译 ) . 陆地植物群落的生 物量测定法 . 北京 : 科学 出版社 , 19 8 1 .
A C o m Pa r a s io n o f th
e P r o d u e tio it夕 a n d N u tr ie n t C夕e lin g o f
C hin e s e 尸ir P la n ta tio n in D iffe r e n t 习fte C o n d ftio o s
N ie D a o Pi且 g
A b s tr a c t T h e p r o d u e tiv ity a 卫 d n u tr ie n t e y e li且9 o f 1 9 一 y e a r 一 o ld
C h in e s e fir Pla n ta t io n s in d iffe r e n t s it e e o n d it io 皿 5 w e r e s tu d ie d in a sm a ll
w a te r sh e d lo e a te d in F e n y i C o u n t y
,
Ji a n g x i P r o v in e e
.
T h e w a te r sh e d w a s
d iv id e d in t o th r e e p a r ts : r id e g
, slo p e a n d fo o 七 o f a h ill, fo r w h ie h 5 0 11
p hy s ie a l a n d e h e m ie a l p r o p e r t ie s w e r e e o m p le t e ly d if fe r e n t
.
S ig n if ie a n t
d iffe r e n e e s in p r o d u e t iv i七y a n d n u t r ie n t e y e lin g w e r e fo u n d u n d e r th e s e s it e
e o n d i tio n s
.
M a in e o n e lu s io n 1 5 a s fo llo w s
:
1
.
T h e t r e e b io rn a s s in r id g e
, s lo p e a n d fo o t
,
w a s 6 5
.
3 3 7 4 七/ h a , g g
.
i 6 2 9 t/ h
a ,
1 4 1
.
1 4 0 3 t / h
a , r e s p e e t iv e ly
.
T h e t r e e b io m a ss a t th e r id g e w a s 4 8
.
4 % o f th a t
a t 七he fo o t , a n d t h e a v e r a g e i n d iv id u a l b io m a s s o f th e r id g e w a s o n ly 2 4 . 9 5 %
o f th a t a t th e fo o 七. T h a 七 m e a n s 七h e r id g e 1 5 n o t s u ita b le fo r t h e g r o w th o f
C h ine
s e fir
.
2
.
T h e e ffe e t o f 5 1七e e o n d it io n o n g r o w t h b e g in s fr o m in fa n t sta g e (1一 4 )
a n d a r r i v e s 七h o b ig g e s t in fa s t g r o w in g s 七a g e ( 5一 12 ) , th e n g r a d u a lly d e e l-
In e s

3
.
T h e a m o u n t a n d r a te o f e le m e n 七 a e e u m u la ti o n , r e t以 r n , a b s o r p t io n a n d
e y e lin g f o llo w th e o r d e r
: r id g e / s<
s lo F e
‘ :
< f
e o 七, s . A 丁 d o n 欲n y : it e e o n d i-
t io n s t h e e y e lin g r a te o f N w a s a lw a y s 七h e h ig h e s t a n d M g th e Io w e s t .
K e y w o rd s C h in e s e fir
, p la n ta t io n
,
b io m a s s
, p r o d u e t iv i七y , n u t r ie n t
e y e lin g
N io D o o p i
n g
,
A Ssis ta ”t p r o fe冬s o r (T li e R o s e a r c h 工n s titu te o f Fo r o st r了, CA F B e iji, 9 10009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