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了我国富产山苍子资源的利用现状和深度研究开发利用的价值及前景,同时介绍了目前这一领域半合成鸢尾酮系列香料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综合利用山苍子油产业化的趋势和意义
The utilization status,the value and prospects of deep research & development from abundant Litsea cubeba oil resources in China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and it was reviewed that the recent advancement of research in this field by hemi-synthesis to series perfume with irone.The trend and sense of industrialization for integrated utilization from Litsea cubeba oil were also preliminarily discussed.
全 文 :第 v|卷 第 w期
u s s v年 z 月
林 业 科 学
≥≤∞× ≥∂ ∞ ≥≤∞
∂²¯1v| o²1w
∏¯ qou s s v
我国山苍子资源利用现状和产业化前景评述
陈学恒
k五邑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江门 xu|susl
摘 要 } 综述了我国富产山苍子资源的利用现状和深度研究开发利用的价值及前景 o同时介绍了目前这一
领域半合成鸢尾酮系列香料的研究进展 o探讨了综合利用山苍子油产业化的趋势和意义 ∀
关键词 } 山苍子 o柠檬醛 o鸢尾酮系列香料
收稿日期 }ussu p sv p u| ∀
ΧΟΜΜΕΝΤΕ∆ ΟΝ ΥΤΙΛΙΖΑΤΙΟΝ ΣΤΑΤΥΣ ΑΝ∆ ΙΝ∆ΥΑΤΡΙΑΛΙΖΑΤΙΟΝ ΠΡ ΟΣΠΕΧΤΣ
ΟΦ ΝΑΤΥΡΑΛ ΡΕΣΟΥΧΕΣ ΦΡ ΟΜ ΛΙΤΣΕΑ ΧΥΒΕΒΑ ΙΝ ΧΗΙΝΑ
≤«¨ ± ÷∏¨ «¨ ±ª
k ∆επαρτµεντ οφ Χηεµιχαλανδ Ενϖιρονµενταλ Ενγινεερινγ oΩυψι Υνιϖερσιτψ ϑιανγ µενxu|susl
Αβστραχτ } ׫¨ ∏·¬¯¬½¤·¬²±¶·¤·∏¶o·«¨ √¤¯∏¨ ¤±§³µ²¶³¨¦·¶²©§¨ ³¨µ¨¶¨¤µ¦«i §¨√¨ ²¯³°¨ ±·©µ²° ¤¥∏±§¤±·ΛιτσεαχυβεβᲬ¯
µ¨¶²∏µ¦¨¶¬± ≤«¬±¤ º¨ µ¨ ¶∏°°¤µ¬½¨ §¬±·«¬¶³¤³¨µo¤±§¬·º¤¶µ¨√¬¨º¨ §·«¤··«¨ µ¨¦¨±·¤§√¤±¦¨ °¨ ±·²©µ¨¶¨¤µ¦«¬±·«¬¶©¬¨ §¯
¥¼ «¨ °¬2¶¼±·«¨¶¬¶·²¶¨µ¬¨¶³¨µ©∏°¨ º¬·«¬µ²±¨ q׫¨ ·µ¨±§¤±§¶¨±¶¨ ²©¬±§∏¶·µ¬¤¯¬½¤·¬²±©²µ¬±·¨ªµ¤·¨§∏·¬¯¬½¤·¬²±©µ²° Λιτσεα
χυβεβα ²¬¯ º¨ µ¨ ¤¯¶²³µ¨ ¬¯°¬±¤µ¬¯¼ §¬¶¦∏¶¶¨§q
Κεψ ωορδσ} Λιτσεα χυβεβαo≤¬·µ¤¯ oµ²±¨ 2¶¨µ¬¨¶³¨µ©∏°¨
山苍子kΛιτσεα χυβεβαl是我国富含柠檬醛的丰富天然植物资源 o其精油中含柠檬醛达 yx h ∗ {s h o
除野生外 o人工栽培技术也相当成熟 ∀文献记载k陈煜强等 ot||w ~鲍逸培 ot||xl o我国长江以南各省是
这一资源生物圈 o已发现的近 xs种 ∀us世纪 zs年代以来 o在福建 !湖南 !四川和浙江等省作过山苍子人
工林栽培的尝试 o面积达 w ≅ tsv«°u 以上 ∀山苍子油一直为我国出口量最大的一种天然植物精油 o年产
量在 u sss ∗ u xss·o出口 t xss ∗ u sss·o占该项世贸总额的 zs h左右 o但换汇仅 t sss万美元左右 o还不
足 tss ®ª鸢尾酮k约 u万美元#®ªptl的价值 ∀利用柠檬醛合成以鸢尾酮为主导的系列香料 o为深度开发
利用我国植物资源k陈学恒等 ot|||l如山苍子 !紫苏k精油中含柠檬醛约 zs h l !柠檬草k精油中含柠檬醛
约 zs h l !吉尤草k精油中含柠檬醛达 |x h l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 ∀
本文通过利用山苍子油半合成紫罗兰酮系列香料工艺优化研究 !资源和技术开发调研 o进而进行产
业化探索 o希望构建山苍子油深加工的绿色化工技术 o从而达成我国这一丰富天然植物资源真正意义上
的科学优化配置 !环境友好并进 ∀
t 山苍子资源利用现状
在山苍子的综合利用方面 o我国科学工作者也进行了多领域的研究探索 o以研究论文为例k表 tl o
可以分为 v个阶段 ot|{v年以前只有 u篇 ot|{w ) t||v年 ts年间 zz篇 ot||w ) usst年 z年间达 |s篇 ∀
11 1 山苍子精油的加工应用
表 t中 o/生产技术0包括山苍子的良种选育 !栽培种植 !丰产造林 !果实保鲜及山苍子油的提取 !加
工技术等 ~/资源调研0多系地区资源 ∀这两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得相对比较充分 o特别是前一项 o研究频
率较高 o时间分布切入较早 o趋后不衰 ∀这说明山苍子确实是我国的优势资源 o令人瞩目 o并瞄准了主成
分的利用价值 o不断进行柠檬醛的加工 !纯化探索 ∀我国天然山苍子油年加工潜力约有 x sss ·o因山苍
子含醛较高 o在受热 !受潮时易氧化成酸或霉烂变质 o要求就地收购 o因此一直采用就地土法蒸馏提取含
柠檬醛 yx h左右的粗油 o再集中送至天然香料厂 o蒸馏成含柠檬醛 zx h左右的精油 o出口或运往其它香
料厂进一步加工成 {x h ∗ |z h的柠檬醛 o用于调制香精或制备药物中间体和紫罗兰酮系列半合成香
料 ∀我国生产柠檬醛的有上海 !湖南 !沈阳等 us余厂家 ∀
表 1 历年来我国山苍子利用研究论文统计
Ταβ .1 Στατιστιχ οφ ρεσεαρχη παπερσ µακε υσε οφ Λιτσεα χυβεβα οιλ οϖερ τηε ψεαρσιν Χηινα
年份 ≠ ¤¨µ
论文篇数及内容 °²∏±·¤±§¦²±·¨±·²©³¤³¨µ
生产技术
× ¦¨«±¬´∏¨ ²©
³µ²§∏¦·¬²±
资源调研
±√¨ ¶·¬ª¤·¨
µ¨¶²∏µ¦¨¶
成分分析
≤²°³²¶¬·¬²±
¤±¤¯¼¶¬¶
开发利用
·¬¯¬½¤·¬²±
§¨ √¨ ²¯³°¨ ±·
合成研究
¶¨¨¤µ¦«²©
¶¼±·«¨¶¬¶
评论综述
≤²°°¨ ±·¤±§
¶∏°°¤µ¬½¤·¬²±
累计 §§∏³
) t|{v t t u
t|{w ) t||v t| y tu us ts ts zz
t||w v v u v w t ty
t||x t t u w t u tt
t||y u t u t y
t||z t t t v y
t||{ v v y w t tz
t||| v v w v tv
usss v t w {
usst v u t y t tv
总计 µ¤±§·²·¤¯ v| tu ut ws v{ t| ty|
/开发利用0 o指除利用山苍子油合成香料以外的其它方面的利用研究 ∀据研究报道k鲍逸培 o
t||sl o山苍子油有抗黄曲霉素的作用 o可直接用于消除稻谷中的黄曲霉 ~对蚕豆 !玉米等作物的成虫有
较高熏杀作用 o可用于防治茶树 !棉花黄萎病 o防治茶毛虫和红锈草病 o且对人体无毒 o不污染环境 o又有
宜人的香味 ∀因此 o在防治储粮害虫 !食品害虫 !卫生害虫 !杀菌防霉及防治作物病害等方面具有突出优
点 o应用相当广泛 ∀
以柠檬醛为起始原料经复杂反应可制备维生素 !∞ !及叶绿醇 o但因成本较高 o还很难用于生产 o
应用现代绿色化学技术有望改造合成路线 o降低成本 ∀山苍子油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o武汉第四制药厂
试制医疗冠心病 !心绞痛药取得成效k陈兆森 ot|{zl ~北京中医学院研究山苍子油作为抗真菌药物也取
得成功k周勇 ot|{wl ~湖北省中药研究所用山苍子油制备妇炎清栓剂已取得成果k陈敬炳等 ot|||l ~湖南
医科大学进行的山苍子油乳剂抗菌机制的研究k李沛涛等 ot||wl o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用山苍子根和
果实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k张立亭等 ot||{l o用山苍子油制备的k ? l p耳壳藻内酯k苏镜娱等 o
t||yl o生理活性表明对艾氏腹水肿瘤有强抑制作用 o制备的k ? l p二氢猕猴桃内酯k晏日安等 ot|||l o
具有植物毒性等生理活性 ∀目前多个医药研究单位利用山苍子油制备 Β2环糊精包合药物的研究k李芳
荣等 ot||{ ~魏敏 ousssl o在不断扩大它的应用范围 ∀可见 o山苍子油在制备药物和临床医学方面也有广
阔的应用前景 ∀
112 山苍子核油的加工应用
山苍子核油通过酸化水解 ψ冷冻结晶 ψ压榨工艺 o可以分离出月桂酸 !癸酸 !豆寇酸等脂肪酸系列
产品k鲍逸培 ot||ul o用作椰子油代用品 ∀用山苍子核油还可以制备萤石浮选剂k王戴腾等 ot||wl ∀另
外山苍子核油在制备保鲜剂 !防腐剂 o以及果渣制备饲料等方面也见功效 ∀
u 山苍子成分研究和利用方向探讨
山苍子的重要有效成分在果皮中 o通过 ≤2≥联用仪测定果皮精油的化学成分 o已获得较为准确
的定性定量信息 ∀果皮含精油一般在 v h ∗ w h o其中已确定的主要化学成分有 ty种之多 o宝贵的主成
分柠檬醛竟达 yy h ∀
研究表明 o果皮化学成分中 o最具开发价值的是含量最高的柠檬醛 o其次是柠檬烯 !甲基庚烯酮等 ∀
它们的结构 !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它们的用途 o也决定着开发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果皮精油中各成分的含
量及性质见表 v o考虑尽可能分离的目的性 o将各成分按沸点顺序排列 ∀
xvt 第 w期 陈学恒 }我国山苍子资源利用现状和产业化前景评述
表 3 山苍子果皮精油各成分的含量及性质 ≠
Ταβ . 3 Προπερτιεσ οφ χοµ ποσιτιον ιν Λιτσεα χυβεβα πεελ οιλ
名称 ¤°¨ 结构式≥·µ∏¦·∏µ¤¯ ©²µ°∏¯¤
分子式 o分子量
²¯ ¦¨∏¯¤µ©²µ°∏¯¤o
©²µ°∏¯¤ º ¬¨ª«·
含量
°¨ µ¦¨±·Πh 沸点
³Πε
密度 δτwΠ
kª#¦°pvl
折光率 ν·⁄ 旋光度≈ Α us⁄
Α2蒎烯
Α2°¬±¨ ±¨
≤ts ty
tvy1uw t1wv txy s1{x|kusl t1wyx {kusl δ }n xuβ ~λ}p xtβ
莰烯
≤¤°³«±¨
≤ts ty
tvy1uw s1y{ tys s1{w{ ykxsl t1xxt xkxwl δ }n tsyβ ~λ}p {xβ
Β2蒎烯
Β2°¬±¨ ±¨
≤ts ty
tvy1uw t1wu tyx s1{yzkusl t1wz|kusl δ }n u{β ~λ}p uuβ
Β2月桂烯
Β2µ¦¨±¨
≤ts ty
tvy1uw s1xx tyz s1{st vkusl t1wyx skusl
甲基庚烯酮
·¨«¼¯ ³¨·¨±²±¨
≤{ tw
tvy1uw u1xs tzv s1{ytkusl t1wwskusl
对伞花烃
°2≤¼°¨ ±¨
≤ts tw
tvw1ut s1tt tzx s1{xzkusl t1w|t zkusl
柠檬烯
¬°²±¨ ±¨
≤ts ty
tvy1uw uu1yx tzz s1{wskusl t1wztkusl δ }n tuyβ ~λ}p tuyβ
芳樟醇
¬±¤¯²²¯
≤ts t{
txw1uw t1ut t|{ s1{yskusl t1wyukusl δ }n uβ ~λ}p t{β
香茅醛
≤¬·µ²±¨ ¯¯¤¯
≤ts t{
txw1uw s1tx usx s1{xxkuxl t1wxskusl δ }n tuβ ~λ}p ttβ
Α2松油醇
Α2× µ¨³¬±¨ ²¯
≤ts t{
txw1uw s1vv ut| s1|vvkuxl t1w{vkusl
橙花醇
¨µ²¯
≤ts t{
txw1uw s1ut uuy s1{z{kusl t1wzzkusl
Α2柠檬醛k香叶醛l
Α2≤¬·µ¤¯kª¨µ¤±¬∏°l
≤ts ty
txu1uw v{1{y uuz s1{{{ skusl t1w{yktzl
Β2柠檬醛k橙花醛l
Β2≤¬·µ¤¯ k±¨ µ¤¯l
≤ts ty
txu1uw uz1tz uu{ s1{{| {kusl t1w|sktzl
香叶醇
¨ µ¤±¬²¯
≤ts t{
txw1uw s1xs uvs s1{{tkusl t1wzukusl δ }n uβ ~λ}p uβ
Β2石竹烯
≤¤µ¼²³«¯¯¨ ±¨
≤tx uw
usw1vy s1tw uxy s1|s{kusl t1xstkusl λ}p uβ
≠括号内的数值为温度 ∀ ⁄¤·¤¬±·«¨ ¥µ¤¦®¨·¶¤µ¨ ·«¨ ·¨°³¨µ¤·∏µ¨k ε l q
yvt 林 业 科 学 v|卷
表 v所列内容 o是山苍子油开发利用的基础 o根据各成分的沸点差异 o考虑分离纯化的方式方法 o根
据各成分构 p效关系 o考虑它们的开发利用途径 ∀山苍子果皮精油主要化学成分可归纳出以下几个特
点 }ktl各成分基本上都为/异戊二烯0式的萜类结构 o具有这一结构特点的化合物 o一般都有天然的优良
香气 o因此可作为添香产品的主香剂或调香剂 ∀kul含量最高的柠檬醛的沸点为 uuz ∗ uu{ ε o与几乎所
有较低沸点的其它组分ktxy ∗ usx ε l相差 uv ε 以上 o与个别含量极微的较高沸点组分k Β2石竹烯 o
s1tw h ouxy ε l 相差 u{ ε ∀这样 o从物性上 o将柠檬醛与其它组分分割开 o而香叶醇和橙花醇难以分离
出来 o但此两种含量都在 s1x h以下 o影响不大 ∀因此 o比较有利于柠檬醛的分离纯化 o发挥其含量最高
的主效利用优势 ∀kvl沸点在 txy ∗ usx ε 范围的 ts多个组分由于沸点差较小 o不易分离 o但其含量很低
或极微 o所以基本以混合物存在 ∀然而它们基本为同分异构体 o又都为天然香气成分 o0物以类聚0 o具有
相似性质和相同功能 o可通过应用研究 o以混合体作为添香产品的调香剂或开发其它用途 ∀要分离纯化
这些组分 o只有采用超临界流体k≥≤ƒl分离技术 ∀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o为山苍子油各成分的分离纯化提供了先进的现代技术手段 o用分子蒸馏 o特
别是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分离技术 o是研制开发香料势在必行的首选技术 ∀以往的蒸馏 o或者改进的
高效蒸馏 o都是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的 o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 o香气的异味多半由此而来 ∀因此 o用山苍子
油半合成系列香料的深度开发 o运用什么样的分离方法实为关键技术之一 ∀
v 山苍子油半合成系列香料的研发进展
利用山苍子油半合成紫罗兰酮和缩醛系列香料 o我国科学工作者和许多企业从 us世纪 {s年代开
始倾注精力 o从论文的数量和时间分布切入稍晚 o趋后增多 ∀但真正用于生产的屈指可数 o制备这些香
料仅占用我国山苍子油的百分之几 o大多数香精香料厂仍依赖进口高档香料调配香精 ∀t||x年开始 o
利用山苍子油优化合成假性紫罗兰酮k刘晓庚等 ot|||¤l !紫罗兰酮k崔志敏等 ot|||l !烯丙基紫罗兰酮
k崔志敏等 ousssl !甲基紫罗兰酮k崔志敏等 oussul !柠檬醛二乙缩醛k陈学恒 ousssl !柠檬醛二甲缩醛
k陈学恒 ousst¤l !柠檬醛苄氯缩醛k陈学恒 ousst¥l等工艺 o都已取得小试成果 o但还未进入工业生产 ∀
这些 o一方面说明山苍子主成分柠檬醛基于本身就是一种天然香料 o然而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特点 o对其
进行深度开发 o合成出更稳定的高值利用的系列香料是山苍子资源开发利用的主途径 o已成为共识 ∀另
一方面说明这条途径的难度较大 o随着环保对化学合成的要求越来越高 o/绿色壁垒0的限制 o使化学反
应的选择需要用绿色化学的新技术和绿色技术手段来研究开发 o在所有这些论文中 o用超临界二氧化碳
流体技术萃取山苍子油的研究论文只有 t篇k张德权 ot|||l ∀
现在世界上有近万家香料香精企业 o其中重要的跨国公司有 ts多家 o产值占全球香料香精总产值
的 ws h左右 ∀世界香料香精销售额最高的依次为欧洲 !美国 !日本 o其销售总额占全球的 zs h左右 ∀由
于精细化工的发展 o以及日用 !食用和烟用香精配方中对合成香料的需求增长迅猛 o促进了合成香料工
业的快速发展 ∀us世纪 xs年代合成香料约 vss种左右 ozs年代达 v sss余种 o而目前发展到近万种 ∀
我国主要有天然香料 o合成香料比较薄弱 o近年来虽有一定发展 o但在品种和档次上远不能满足需求 ∀
综上所述 o我国丰富的山苍子资源的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 o因此 o有必要进行产业化技术研究 ∀针
对国际市场的需求 o资源优势的国情以及国内的利用现状 o目前首先应该突破利用山苍子油建立在绿色
化学原则下的鸢尾酮高档系列香料的半合成生产工艺 o构建集约化产业 o推动综合利用的形成和发展 ∀
w 鸢尾酮合成进展
我国步入鸢尾酮的领域只是近几年的事情 o在合成研究的论文中 o做鸢尾酮的真正只有 w篇 ou篇
是关于发酵法的试验研究k张玲琪等 ot||z ~t|||l o另 u篇是已经通过了成果鉴定的合成路线研究k刘晓
庚等 ot|||¥l和小试产品研究k刘晓庚等 ousstl ∀
鸢尾酮kµ²±¨ l最早是从天然菖蒲科植物鸢尾中提取的鸢尾油的香气成分 o鸢尾根 !茎中含油率在
t1y h ∗ u1w h o其中香气成分主要有芳樟醇 !香叶醇 !油醛 !乙酰香草酮等 o而鸢尾酮含量极微 ∀目前世
zvt 第 w期 陈学恒 }我国山苍子资源利用现状和产业化前景评述
界鸢尾酮的年需求量已由 us世纪 {s年代的 v ∗ x·上升至 z ∗ ts·o国际上生产鸢尾酮只有瑞士和日本 u
个国家 o其年产量仅为 v ·左右 o价格大幅上扬至 ty1x ∗ uu1s万元#®ªpt o这一产品是我国化学和香料科
研工作者长期追求的目标 o但国内一直未有该产品面世 ∀国际上公认 o鸢尾酮是紫罗兰酮系列名贵香料
中最高档的一种 o它可广泛用于食品 !化妆品 !香烟 !香皂 !衣物 !纸张和书画等产品上 ∀这给我国深度开
发山苍子资源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机遇 ∀
目前 o国际上获得鸢尾酮的方法有天然植物提取法 !化学合成法和生物发酵法k
¨ ¤·¼¬¦¨ ετ αλqo
t||vl ∀提取法受含量甚微 !资源稀有的限制 o在这方面的研究 o我国仅有 u篇论文报道k黄若华等 o
usss ~郝金玉等 ousssl o世界每年用此法仅能获得 t ·左右 o且代价昂贵 ~生物合成法遭遇筛选稳定菌种
的难题和生物量转化极低的困境 o然而有可能实现鸢尾酮生物合成的工业生产 o是山苍子产业化技术研
究目标之一 ∀目前 o有工业化生产价值的仍然是化学合成法 ∀国内外研究表明 o用柠檬醛合成鸢尾酮是
难度最大 o然而又是最简捷的路线 ∀
早在 us世纪 ws年代 o就开始了鸢尾酮的化学合成研究k∏½¬¦®¤ ετ αλqot|wsl ∀ ⁄¨ ³¤¦¨kt|wxl以松脂
加工副产物异戊二烯经调聚反应 !≥²°°¨ ·¯反应得柠檬醛 ~≥¦«¬±½等人kt|wzl借鉴此法 o用异戊二烯合成
了甲基香叶基氯 o通过 ≥²°°¨ ¯¨·反应得 y p甲基柠檬醛 o再与丙酮缩合得假性鸢尾酮 o经环化获得了鸢
尾酮kµ∏·¨µετ αλqot|xul ~¬°¨ ¯等kt|xzl用丙酮和乙炔或以异丁烯制备了二甲基庚烯酮 o进行合成鸢尾
酮的研究 ~ƒ∏¬·¤等kt|{sl通过 ¬¼2≤²³¨ 重排反应 o用 u ots p二甲基 p z p氯 p u o| p二烯十一酮 p y合
成了假性紫罗兰酮和鸢尾酮 o该路线反应复杂 o原料难得 ∀这些研究多是从化学品开始的全合成路线 o
而从柠檬醛开始的半合成路线 o这又为我国用天然柠檬醛半合成鸢尾酮提供了国际竞争优势 ∀
化学合成法的路线较多 o概括起来有柠檬醛路线 !异戊二烯路线 !甲基庚烯酮路线 !松节油路线等 o
其中最主要的是柠檬醛路线 ∀分析其它路线的过程可以看出 o多数是以获得柠檬醛或假性紫罗兰酮为
目的来制备鸢尾酮 o其思路是 }
柠檬醛 ψ假性紫罗兰酮 ψ紫罗兰酮 ψ鸢尾酮kΑoΒoΧl
k ´l k µl k ¶l k ·l
这得益于
¤µ·²±kt|ysl提出假性紫罗兰酮路线 o从k µl开始 o经过 x步合成k ·l的 Α!Β!Χ混合物 }
该路线条件苛刻 o立体选择性差 o加上制备k ´l的步骤 o路线冗长 o产率极低 ∀经 ײµ¬¬等kt|{sl改
进 o将k ´l与亚砜反应 !二甲基碳位烯键环氧化 !再格氏反应 o进行甲基定位 o最后经醛酮缩合 !环化 !氢
化制得k ·l o但还是产率很低 ∀以后 o又有人将k µl与二碘甲烷Π±k≤∏l反应 o甲基定位得到了一定的
控制 o路线较前简化 o产率有所提高 o这是一条有前景的路线 ∀
作者于 t||x年进行了鸢尾酮合成路线的研究和用柠檬醛半合成鸢尾酮的反复试验 o终于获得阶段
性成果 o鉴定结果表明 }由山苍子油提取的柠檬醛为起始原料 o经缩合 !甲基化定位 !环化等 v个主要步
骤的简短路线合成鸢尾酮 o总收率达 wz1| h o鸢尾酮含量为 || h o该结果处于国内领先 o达到国际现有
水平 ∀小试品具备鸢尾酮的香气特征 o较纯正 ∀但由于缺乏先进的纯化手段 o产品质量还无法达到国际
标准 o也不能实现单体分离 o说明路线简短的优势还有待发挥 ∀
因此 o要实现以鸢尾酮为主导的系列香料产品的产业化还有非常艰巨的路程要走 o赋予/绿色化学0
原则和超临界等现代技术手段 o是使我国的山苍子资源优势转化为参与国际竞争的经济优势和培育国
内香料市场潜在优越的必由之路 ∀
x 结 语
ut世纪 o已进入 • ×的中国应该是科技推动生产力大发展的世纪 o山苍子作为我国的丰富天然资
{vt 林 业 科 学 v|卷
源 o一定会在现有开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o形成一个综合高效利用的新局面 ∀设想 o在我国山苍子资源
优势地区建立起几个山苍子人工林 o并逐步栽培种植紫苏 !柠檬草 !吉龙草等 o形成富含柠檬醛的香料植
物种植基地 o再配以收购天然干物 o建立起研发中心和工贸体系 o逐步形成一个符合国际标准 ≥|sss
和 ≥twsss生物原料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大产业是有希望的 ∀
参 考 文 献
鲍逸培 q中国山苍子油研究概况与进展 q林产化学与工业 ot||x otxkul }zv p zz
鲍逸培 q山苍子的开发与利用 q林产化工通讯 ot||s oktl }ux p uy
鲍逸培 q山苍子核油提取脂肪酸工艺介绍 q林产化工通讯 ot||u okyl }tu p tw
陈煜强 o刘幼君 q香料产品开发与应用 q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 ot||w }uu|
陈学恒 o崔志敏 o钟 军等 q我国富产植物资源山苍子化学利用进展 q五邑大学学报 ot||| otvkvl }t| p uw
陈兆森 q山苍子资源的综合利用 q林产科技通讯 ot|{z oktl }ty p us
陈学恒 q载体强酸催化合成柠檬醛二乙缩醛 q现代化工 ousss ouskyl }vy p v{
陈学恒 q自吸水酸复合载体催化合成柠檬醛二甲缩醛 q五邑大学学报 ousst¤otxkwl }u{ p vt
陈学恒 q柠檬醛与苄氯制备缓释性香料的研究 q江西化工 ousst¥okul }u| p vu
陈敬炳 o陈洪莲 o王光忠等 q妇炎清栓剂研制及质量控制研究 q时珍国医国药 ot||| otsk|l }yyw p yyx
崔志敏 o钟 军 o陈学恒等 q紫罗兰酮合成中环化工艺的优化 q化学研究 ot||| otskvl }xv p xy
崔志敏 o陈学恒 o卢伟峰等 q由柠檬醛合成假性烯丙基紫罗兰酮的研究 q五邑大学学报 ousss otwktl }yw p yz
崔志敏 o陈学恒 o李 楠 q用固载强酸 ׬uΠ≥wu p催化甲基紫罗兰酮合成中的环化反应 q化学通报 oussu oyxkul }tvs p tvw
郝金玉 o黄若华 o王平艳等 q微波萃取鸢尾香根的研究 q香料香精化妆品 ousss okvl }tu p tz
黄若华 o郝金玉 o王平艳 q微波萃取鸢尾的研究 q精细化工 ousss otzkttl }yws p ywu
李芳荣 o何风雷 o贾本真 q山苍子油 Β2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q中成药 ot||{ ousktl }w p y
李沛涛 o周 坚 o成 雯等 q山苍子油乳剂的抗菌机制研究 q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ot||w ot|kxl }wzt p wzx
刘晓庚 o陈学恒 o黄喜根等 q由山苍子油合成假性紫罗兰酮和紫罗兰酮的研究 q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ot|||¤outktl }tu{ p tvt
刘晓庚 o陈学恒 o黄喜根等 q鸢尾酮合成路线的研究 q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ot|||¥outktl }tuw p tuz
刘晓庚 o陈梅梅 o熊友发等 q鸢尾酮的合成研究 q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ousst ouukul }x p z
苏镜娱 o刘洪霞 o曾陇梅 qk ? l p耳壳藻内酯全合成研究 q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ot||y okxl }zwv p zwy
王戴腾 o李桂凤 q山苍子核油制备萤石浮选剂的研究 q林产化工通讯 ot||w oktl }t{ p us
魏 敏 q山苍子油 Β2环糊精包结工艺 q时珍国医国药 ousss ottkul }ttz p tt{
晏日安 o苏镜娱 o曾陇梅 qk ? l p二氢猕猴桃内酯的合成研究 q中山大学学报 ot||| ov{kwl }tuy p tu{
张玲琪 o孙晓鹏 o娄家凤 q对鸢尾新鲜根状茎发酵生香的微生物研究 q云南大学学报 ot||z ot|kwl }vyu p vyx
张玲琪 o邵 华 o魏蓉城等 q发酵产鸢尾酮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香特性的初步研究 q菌物系统 ot||| ot{ktl }w| p xw
张立亭 o张鸣鹤 q山苍子根和山苍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q山东中医杂志 ot||{ otzktul }vz p v|
张德权 o吕飞杰 o台建祥 q超临界 ≤u 流体技术萃取山苍子油的研究 q食品与发酵工业 ot||| ouykul }xw p xz
周 勇 q山苍子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柠檬醛抗真菌作用的研究 q中西医结合杂志 ot|{w oktl }uv p uy
¤µ·²± ⁄ o ²∏¶¶¨µ²±2≤¤±·¨· q ≥¼±·«¨¶¬¶²©µ²±¨ q≤«¨ ° ≥²¦ot|ys okvl }uzt p uzu
¨ ¤·¼¬¦¨ ≤ o
⁄¬§¬¨µo≤«¤µ¯¨ ¶∞ ετ αλq¤³¬§³µ²§∏¦·¬²± ²©µ²±¨ ¶¥¼ °¤·∏µ¤·¬²± ²©²µµ¬¶µ«¬½²° ¶¨º¬·«·º²¥¤¦·¨µ¬¤¯ ¶·µ¤¬±¶q°«·²¦¦«¨ °¬¶·µ¼ot||v ovwkxl }
tvtv p tvtx
⁄¨ ³¤¦¨ o¤√¨ ¶≠ oµ§¬½¬³° q≥∏µ¯ ¤¶¼±·«¨ ¶¨ §¬µ²±¨ ¶¤³¤µ·¬µ§¨ º¤¯ ¤¯¦«q
∏¯¯ ≥²¦≤«¨ ° ot|wx out }uy{
ƒ∏¬·¤ ≠ o±¬¶«¬× o¬±²ετ αλq¤¯²ª¨ ±¦¤·¤¯¼½¨ §¤¦¨·¼¯ ±¨¬¦¬¼2≤²³¨ µ¨¤µµ¤±ª° ±¨·¬± 2° ·¨«¼¯2u2³¼µ¬§¬§²±¨ ¶²¯√¨ ±·q× ·¨µ¤«¨ §µ²±¯¨·ot|{s out }tvwz p
tvxy
µ∏·¨µ o ¨¯ ª¯ o≥¦«¬½ q∞¬±¨ ±¨ ∏¨ ¶¼±·«¨ ¶¨ √²±k ? l2Α2¬µ²±¨ q¨¯√ ≤«¨ ° ¦·¤ot|xu ovxktl }zzt p zzw
¬°¨¯ • o
¨ ²¯√ ∂ q≥¼±·«¨¶¬¶²©³¶¨∏§²¬²±²±¨ «²°²¯²ª¶¤±§µ¨ ¤¯·¨§¦²°³²∏±§¶q µª≤«¨ ° ot|xz ouukxl }tytt p tytv
∏½¬¦®¤o≥ ¬¨§¨¯ ≤ ƒ q≥¼±·«¨ ¶¨ §¨¶t ot oy2×µ¬° ·¨«¼¯2≤¼¦¯²«¨ ³·¤±2w2²±¶q¨¯√ ≤«¨ ° ¦·¤ot|ws ouvkul }|vx p |v{
≥¦«¬½ o∏½¬¦®¤o≥ ¬¨§¨¯ ≤ ƒ ετ αλq≥¼±·«¨ ¶¨ §¨ ¤¯§oλ2Α2¬µ²±¨ q¨¯√ ≤«¨ ° ¦·¤ot|wz ovskul }t{ts p t{tw
ײµ¬¬≥ o±¨ ¼¤°¨o ¤·¶∏±¤°¬≥ q¶·¨µ²¶¨¯¨ ¦·¬√¨¶¼±·«¨¶¬¶²©k ? l2¬µ²±¨ q µª ≤«¨ ° ot|{s owx }ty p us
|vt 第 w期 陈学恒 }我国山苍子资源利用现状和产业化前景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