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CDM林业碳汇项目泄漏的定义、类型以及目前各国的林业碳汇试点项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泄漏的原因、机理、影响范围等方面对造林或再造林项目以及森林保护项目中潜在的泄漏进行分析,提出用决策树方法来确定项目所产生的潜在泄漏,用项目所涉及的范围或泄漏的指示特征来监测项目所产生的泄漏,从政策和项目发展的角度来理解和管理林业项目中的泄漏等几点建议,以期对评估和监测我国林业碳汇项目潜在的泄漏以及如何在CDM林业碳汇项目设计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泄漏提供帮助。
Leakage has been one of the issues in the negotiation of forestry project activities under 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and types of leakage an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case studies on CDM forestry project activities, we analyzed the potential leakages of forest conservation and afforestation project activities from the points of causes, mechanism and ranges that leakage occurs. A decision tree was design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leakage and methodology for monitoring leakage was discussed. Some suggestions for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leakage of forestry project activities were put forwards. As CDM forestry project activities have been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in China, we hope our analyses could benefit those who are preparing or planning to do CDM forestry project activities in China on how to address and manage leakage issues.
全 文 :第 wu卷 第 u期
u s s y年 u 月
林 业 科 学
≥≤∞× ≥∂ ∞ ≥≤∞
∂²¯1wu o²1u
ƒ ¥¨qou s s y
≤⁄ 林业碳汇项目的泄漏问题分析 3
武曙红t 张小全u 李俊清t
kt1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tsss{v ~u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北京 tsss|tl
摘 要 } 在对 ≤⁄ 林业碳汇项目泄漏的定义 !类型以及目前各国的林业碳汇试点项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o从泄
漏的原因 !机理 !影响范围等方面对造林或再造林项目以及森林保护项目中潜在的泄漏进行分析 o提出用决策树方
法来确定项目所产生的潜在泄漏 o用项目所涉及的范围或泄漏的指示特征来监测项目所产生的泄漏 o从政策和项
目发展的角度来理解和管理林业项目中的泄漏等几点建议 o以期对评估和监测我国林业碳汇项目潜在的泄漏以及
如何在 ≤⁄ 林业碳汇项目设计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泄漏提供帮助 ∀
关键词 } 清洁发展机制 ~泄漏 ~造林和再造林 ~森林保护
中图分类号 }≥zxz1w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ylsu p ss|{ p sz
收稿日期 }ussx p sw p uy ∀
基金项目 }|zv项目/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驱动机制0kussu≤
wtuxs{l ~国家林业局软科学项目 / 我国林业活动碳汇潜力及参与
≤⁄ 的技术和政策研究0 ~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资助 ∀
3 张小全为通讯作者 ∀
Αναλψσεσ ον Λεακαγε Ισσυεσ οφ Φορεστρψ Σεθυεστρατιον Προϕεχτ
• ∏≥«∏«²±ªt «¤±ª÷¬¤²´ ∏¤±u ¬∏±´ ¬±ªt
kt1 Σχηοολοφ Ρεσουρχεσ ανδ Ενϖιρονµεντo ΒΦΥ Βειϕινγ tsss{v ~u1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Φορεστ Εχολογψo Ενϖιρονµεντ ανδ Προτεχτιον oΧΑΦ Βειϕινγ tsss|tl
Αβστραχτ} ¨¤®¤ª¨ «¤¶¥¨ ±¨ ²±¨ ²©·«¨ ¬¶¶∏¨¶¬± ·«¨ ±¨ ª²·¬¤·¬²± ²©©²µ¨¶·µ¼ ³µ²¨¦·¤¦·¬√¬·¬¨¶∏±§¨µ·«¨ ¦¯¨ ¤± §¨√¨ ²¯³°¨ ±·
°¨ ¦«¤±¬¶° k≤⁄l q
¤¶¨§²±·«¨ §¨©¬±¬·¬²±¤±§·¼³¨¶²©¯¨ ¤®¤ª¨ ¤±§²±·«¨ ¬±√¨ ¶·¬ª¤·¬²±²©¦¤¶¨ ¶·∏§¬¨¶²± ≤⁄ ©²µ¨¶·µ¼³µ²¨¦·
¤¦·¬√¬·¬¨¶oº¨ ¤±¤¯¼½¨ §·«¨ ³²·¨±·¬¤¯ ¯¨ ¤®¤ª¨¶²©©²µ¨¶·¦²±¶¨µ√¤·¬²± ¤±§¤©©²µ¨¶·¤·¬²± ³µ²¨¦·¤¦·¬√¬·¬¨¶©µ²°·«¨ ³²¬±·¶²©¦¤∏¶¨¶o
°¨ ¦«¤±¬¶° ¤±§µ¤±ª¨¶·«¤·¯ ¤¨®¤ª¨ ²¦¦∏µ¶q §¨¦¬¶¬²±·µ¨¨ º¤¶§¨¶¬ª±¨ §©²µ·«¨ §¨·¨µ°¬±¤·¬²± ²©¯¨ ¤®¤ª¨ ¤±§ °¨ ·«²§²¯²ª¼ ©²µ
°²±¬·²µ¬±ª¯¨ ¤®¤ª¨ º¤¶§¬¶¦∏¶¶¨§q≥²°¨ ¶∏ªª¨¶·¬²±¶©²µ∏±§¨µ¶·¤±§¬±ª¤±§°¤±¤ª¬±ª¯¨ ¤®¤ª¨ ²©©²µ¨¶·µ¼³µ²¨¦·¤¦·¬√¬·¬¨¶º¨ µ¨ ³∏·
©²µº¤µ§¶q¶≤⁄ ©²µ¨¶·µ¼ ³µ²¨¦·¤¦·¬√¬·¬¨¶«¤√¨ ¥¨ ±¨ ¤·µ¤¦·¬±ª°²µ¨ ¤±§°²µ¨ ¤·¨±·¬²±¶¬± ≤«¬±¤oº¨ «²³¨ ²∏µ¤±¤¯¼¶¨¶¦²∏¯§
¥¨ ±¨ ©¬··«²¶¨ º«²¤µ¨ ³µ¨³¤µ¬±ª²µ³¯¤±±¬±ª·²§² ≤⁄ ©²µ¨¶·µ¼ ³µ²¨¦·¤¦·¬√¬·¬¨¶¬± ≤«¬±¤²± «²º·²¤§§µ¨¶¶¤±§°¤±¤ª¨ ¯¨ ¤®¤ª¨
¬¶¶∏¨¶q
Κεψ ωορδσ} ¦¯¨ ¤± §¨ √¨ ²¯³°¨ ±·°¨ ¦«¤±¬¶°~¯¨ ¤®¤ª¨ ~¤©©²µ¨¶·¤·¬²± ¤±§µ¨©²µ¨¶·¤·¬²±~©²µ¨¶·¦²±¶¨µ√¤·¬²±
森林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可通过同化作用吸收大气中的 ≤u o以生物量的形式将其固定在植物体和土
壤中 o使森林成为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碳汇或碳库 ∀全球的森林面积只占土地面积的 uz1y h o但其植被
碳贮量却占全球植被的 zz h o森林土壤的碳贮量约占全球土壤的 v| h ~单位面积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是农
地的 t1| ∗ x倍k≤¬¤¬¶ ετ αλqousstl ∀在 us世纪 {s !|s年代 o以热带地区毁林为主的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碳排
放量分别占同期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的 vt h和 ux h k≤¬¤¬¶ ετ αλqousstl o成了仅次于化石燃烧的大气 ≤u 的
重要排放源 ∀因此 o造林和森林保护被认为是缓解大气 ≤u 浓度上升的重要措施之一 ∀
t||z年 o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6kƒ≤≤≤l第 v次缔约方大会k≤°vl通过的5京都议定书6第 v1v条
款规定 oƒ≤≤≤附件 k大多数工业化国家l缔约方可以通过造林和再造林及防止毁林等引起温室气体源排
放和汇清除的净变化 o来抵消其所承诺的温室气体减限排指标 ∀为了缓解附件 ´各缔约方由于减排而对本
国经济所造成的影响 o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公约的最终目标 o5京都议定书6第 tu条还确立了
清洁发展机制k¦¯¨ ¤± §¨ √¨ ²¯³°¨ ±·°¨ ¦«¤±¬¶°o简称 ≤⁄lkƒ≤≤≤ ot||zl o通过该机制 o有减排义务的工业化国
家可以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碳汇项目 o用项目产生的源排放减少和汇清除的增加来实现
其所承诺的减限排目标 ∀usst年通过的/马拉喀什协定0第 tzΠ≤° qz号决议规定 o在第一承诺期kuss{ ) ustu
年l o合格的 ≤⁄ 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碳汇项目只有造林和再造林项目kƒ≤≤≤ ousstl ∀由于避免毁林或
森林保护等具有保护碳库和延缓碳排放的功能 o因此这些活动也有可能被纳入合格 ≤⁄ 项目 ∀
实施 ≤⁄ 林业碳汇项目虽然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一定的资金和技术 o但也会给实施项目的周边地区 o
甚至全球的社会 !经济和环境带来一些除碳吸收效益以外的影响 o即碳效益发生了泄漏k¯ ¤¨®¤ª¨ l ∀这些影响
一直是有关 ≤⁄ 方式和程序谈判过程中各缔约方关注的焦点 ∀如果不对这些影响进行全方位的监测 o只监
测到项目边界内由项目活动所产生的碳减排量或汇增强量 o忽略了项目边界以外的 !由项目活动引起的碳排
放的增加或碳汇的减弱 o那么 ≤⁄ 项目的实际效果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为此 o/马拉喀什协定0第 tzΠ≤° qz
号决议要求项目参与方要准确计量和监测 ≤⁄ 项目活动产生的泄漏 o并将泄漏从项目边界内 !项目产生的
减排量和汇增强中扣除kƒ≤≤≤ ousstl ∀
为了对今后在我国实施的 ≤⁄ 林业碳汇项目进行评估 !监测及在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尽量减少泄
漏 o本文结合各国有关的案例 o在对各种项目活动产生的泄漏类型 !机理和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o提出了确
定泄漏的方法 o从政策和项目发展的角度对如何理解和管理林业项目中的泄漏问题提出了建议 ∀
t 泄漏的含义
≤⁄ 造林或再造林项目k≤⁄2 l的泄漏是指发生于 ≤⁄2 边界之外的 !由造林或再造林项目活动
引起的 !可测量的温室气体源排放的增加kƒ≤≤≤ oussvl ∀可以看出 o泄漏是否发生主要取决于项目边界的
界定 ∀
/马拉喀什协定0第 tz号决议规定 o≤⁄ 中的项目边界是指项目参与方控制范围内的 !明显地由 ≤⁄ 项
目活动引起人为温室气体源排放kƒ≤≤≤ ousstl的地理边界 ∀在 ≤⁄2 方式和程序的谈判中 o哥斯达尼
加 !波利维亚 !厄瓜多尔 !危地马拉 !尼加拉瓜 !乌拉圭 !智利 !中国 !马来西亚 !非洲 !欧盟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
区提出 o≤⁄p 中的项目边界应参照上述/马拉喀什协定0中的规定 o在/温室气体源排放0后加上/和汇清
除0的建议 ∀挪威 !哥伦比亚 !图瓦努提出了狭义的项目边界的定义 }即项目边界为发生造林或再造林项目活
动的地理边界 ∀欧盟 !瑞士 !荷兰等提出了项目边界应包括项目参与方控制范围内的所有受造林或再造林项
目活动影响的碳库的建议k≥
≥× oussvl ∀第 |次缔约方大会第 t|号决议kt|Π≤° q|l对 ≤⁄p 项目的边界
的定义是 }项目参与方控制范围内的造林或再造林活动的地理位置kƒ≤≤≤ oussvl ∀该定义是一个模糊的
概念 o它实际上是让项目参与方根据有关规则来自行确定 ≤⁄p 的项目边界 ∀
为了能对泄漏有更好的理解 o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泄漏的含义进行分析 ∀
tl 从泄漏发生的原因看 o泄漏一般是由于项目活动的实施和相关政策的制定而引起的 ∀例如 o5京都议
定书6可能导致有减排义务的工业化国家的商品林经营活动转移到不受排放限制的发展中国家 o使这些国家
的温室气体源排放随森林采伐强度变化 o导致泄漏的发生 ∀因为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采伐大量的商品林 o而
毁林是仅次于化石燃烧的大气 ≤u 的重要排放源 o由于5京都议定书6为附件 缔约方k大多数工业化国家l
规定了温室气体的减限排指标 o这些国家为了履约 o将会在本国限制毁林这类活动 o为了满足本国的经济需
求 o这些国家会把导致温室气体排放 !与商品林有关的经营活动转移到不受温室气体排放限制的发展中国
家 o从而使这些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原有水平上上升 ∀
ul 从泄漏对项目周边地区的社会 !经济和环境影响看 o泄漏既可产生积极的影响 o也可产生负面影响 ∀
哥伦比亚 !加拿大 !玻利维亚 !智利 !欧盟 !日本 !马来西亚 !墨西哥 !荷兰 !挪威等在谈判中提出 o泄漏除指/马
拉喀什协定0第 tz号决议规定以外 o还应包括汇清除的增加或源排放减少的净变化k≥
≥× oussvl o这个观点
就是基于泄漏能产生正面影响来提出的 ∀就温室气体而言 o负面影响意味着更多的源排放或更少的汇清除 o
这种类型的泄漏称为/负泄漏0 ∀例如 o实施 ≤⁄2 项目 o可能会使项目区原来的农业生产活动发生转移
或使其他地方的造林或再造林速度下降 o使项目周边地区的温室气体汇清除减少或源排放增加 o对项目周边
地区的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 ∀此外 o还有一种人们不打算克服的泄漏 }即 ≤⁄2 项目的实施会引起项目周
边地区的温室气体汇清除增加或源排放减少 o这种类型的泄漏称为/正泄漏0 ∀例如 o由英格兰电力公司资助
的马来西亚 ≥¤¥¤«减少源排放的项目中 o采用的减少采伐影响kµ¨§∏¦¨ ¬°³¤¦·¬²± ²© ²¯ªª¬±ªol技术除能减少
森林火灾及由其带来的经济损失外 o还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o所以项目周边地区的人们也自愿地采用了这种技
术 o从而使项目边界以外的碳排放有所减少k·¬¯¬×µ¨¨ousssl ∀这种/正泄漏0使项目除了具有碳效益外 o还具
有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
vl 从泄漏产生的机理看 o意外的温室气体排放或吸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产生 }
活动转移 }由于项目的实施 o原来项目区内维持农民生存经济活动k如农业生产 !采伐l受到限制 o而项目
|| 第 u期 武曙红等 }≤⁄ 林业碳汇项目的泄漏问题分析 z
开发商又没有为这些人提供新的维持生存的建议 o那么 o这些活动就会转移到项目边界以外的周边地区 o使
这些地区的土地利用发生变化k毁林开荒l o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 ∀
市场泄漏 }某些林业碳汇项目的实施或者有关政策的制定可能改变相关商品和服务的供求平衡以及价
格平衡 o引起项目边界以外的源排放增加或减少 ∀例如 o一个大的森林保护项目 o可使当地木材的供应减少 o
需求得不到满足 o导致木材价格升高 o从而促使项目边界以外的地方毁林速率增加 ∀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o由市场驱动的泄漏可以通过受供求影响的商品价格的改变而得到缓解 o而活动转移
产生的泄漏受人类行为和投资方面等因素的影响 o其程度会随着时间 !地点的变化而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 o
有时这 u种泄漏类型可以相互转换k特别是森林保护项目l ∀如果实施项目后 o基线活动k没有 ≤⁄ 林业项
目活动时 o项目实施地可能发生的活动l转移到了项目边界以外的地区 o市场泄漏可能不会发生 ∀这是由于
活动的转移只是使原来的经济活动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o其产值没有发生净变化 o所以并没有对市场产生影
响 ∀市场泄漏一般是在项目实施后 o由于以前的经济活动产值发生了改变 o导致产品的价格改变时才发生 ∀
排放转移 }项目活动可能会使周边地区其他活动产生的源排放增加 ∀在实施造林项目过程中 o运输苗
木 !整地和灌溉等活动都会增加化石燃料的燃烧 o使项目周边地区的源排放增加 ∀
生态泄漏 }项目活动可能改变项目区的生态环境而导致温室气体源和汇的变化 ∀例如 o如果 ≤⁄ 造林
项目种植大面积的人工纯林 o使周边地区森林发生病虫害和火灾的机率增加 o从而减少周边地区森林碳贮
量 ∀与其他类型的泄漏相比 o目前对生态泄漏的大小还没有深入的研究 ∀
wl 从泄漏影响的范围看 o它可以以不同的尺度k当地 !地区 !国家乃至全球l表现出来 ∀如果一个项目或
与其相关的政策改变了当地农k或林l产品的价格 !人们对农k或林l产品的需求以及使用方式 o本地的市场和
相应的活动都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 o由于森林保护项目的实施 o木材价格可能会升高 o如果价格超过了人
们可接受的限度 o人们就会放弃木材产品 o而去寻求替代性产品 o从而改变了消费方式 ∀虽然单个项目不可
能明显地改变全球的木材或农产品价格 o但许多类似的单个项目累加起来就可能影响到全球市场 ∀同样道
理 o全球的森林保护项目所产生的生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会影响全球的碳循环 ∀
xl 从泄漏发生的部门看 o林业k≤ƒl和能源部门都有可能发生泄漏 ∀≤ƒ部门的泄漏主要是以
生物能的形式 o通过上述 vl中所分析的 w种途径发生的 ~能源部门的泄漏主要是通过上述 vl中除生态泄漏
以外的其他 v种途径发生的 ∀
u ≤⁄ 林业项目活动潜在的泄漏分析
不同类型的 ≤⁄ 林业项目都能起到缓解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上升的作用 o但每种项目活动类型都会引
起不同程度和类型的泄漏 ∀泄漏的类型与项目所涉及的基线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o项目的基线活动状况不
同 o所引起的泄漏类型和过程都会不同 ∀
2 .1 造林或再造林项目
造林或再造林项目涉及的范围很广 o从满足本地木材需求 !恢复退化的土地到满足全球林产品市场的商
品林建立等 o因此由该类项目所引起的泄漏类型和环境影响都较复杂 ∀本文以项目所涉及的基线活动k也可
以称为泄漏的诱因l为基础 o从以下几个方面对 ≤⁄p 项目的潜在泄漏进行分析 ∀
tl 实施 ≤⁄p 项目 o可能会使项目所在国或地区取消或削减已有的造林或再造林计划 o从而引起泄
漏 ∀由于 ≤⁄p 项目活动有额外的投资 o项目所在国或地区可能会停止或削减本国的造林或再造林项目
投资 o转而利用 ≤⁄ 带来的资金来实现其造林 !再造林计划 o这会导致所实施的项目活动在没有产生额外环
境效益的情况下 o产生碳信用 ∀该类泄漏是很难量化的 o而且是无法控制的 ∀这种泄漏可能只有在实施项目
的国家评价 ≤⁄ 项目活动对本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时才会被注意到 ∀
ul ≤⁄p 活动有可能只是使项目基线活动k或基线情景l的排放源发生了转移而不是真正的减少 ∀例
如 o如果造林或再造林项目是在能产生经济效益或农民维持生计的土地上进行 o农民为了其经济利益不受影
响或维持生存 o可能会将原来的经济活动转移到周边地区 o从而引起活动转移泄漏 ∀对一些引起移民k如
¬¯²°¥¨µ²和 ²°¤±¬¤项目l或农业活动转移k°¨ ∏ª¨²·和 ∏¤µ¤´ ∏¨¦¤¥¤项目l的造林或再造林项目的调查表明 o
项目边界内源排放减少或吸收汇增加的同时 o被替代的农业活动在项目边界以外的地方又重新发生 o要估计
这种类型的泄漏是很难的 ∀
sst 林 业 科 学 wu卷
≤⁄p 活动是否占用了土地所有者的土地或是否替代了他们以前的活动 o可作为判断活动转移泄漏
大小的一个准则 ∀如果对土地所有者而言 o≤⁄p 是一种可供他们选择的或补充性的土地利用方式 o而且
其经济效益与选择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的经济效益相当 o那么活动转移引起的负泄漏可能会很低 ∀有环境效
益的项目在项目边界以外可能会产生额外的碳吸收和其他效益k即正泄漏l ∀例如 o农林复合项目能够改善
项目实施地周边的水质和增加额外的农产品 o导致其他地区也仿效该类农林复合项目 ∀
vl 大规模的商业造林活动特别容易产生市场泄漏 o因为这些活动会导致木材价格降低 o打消了人们建
立新人工林的积极性 ∀一方面 o如果这些新人工林是在碳贮量较低的退化土地上营造的 o那么这种大规模的
商业造林或再造林项目就会产生负泄漏k因为项目活动使碳储量可能增加的造林活动被取缔l ~如果这些新
人工林是在砍伐碳贮量较高的天然林以后营建的 o那么进行这种商业造林或再造林项目活动就会产生正泄
漏k因为项目活动使碳储量可能降低的活动被取缔l ∀另一方面 o大规模的营建商品林会导致木材价格降低 o
减少了天然林采伐的压力 o所以这些活动会产生正泄漏 ∀
市场的作用究竟是导致对天然林采伐的减少k正泄漏l o还是使原有的造林计划减少k负泄漏l o将取决于
当地的市场或环境条件 ∀如果造林或再造林项目减少了农产品和牲畜的产量 o会导致活动转移而产生负的
市场泄漏 ~如果造林或再造林项目能够提供一些林产品 o这些林产品可以替代在项目实施以前只能从天然林
资源中获取的产品k如薪材l o那么这些活动将会因为给当地提供一些可用的新资源而产生正泄漏 ∀但在某
些情况下 o造林或再造林项目是没有市场泄漏风险的 ∀那些以水土保持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为目的的在退
化土地上进行的造林或再造林项目就属于这种情况 ∀
wl 如果在确定项目基线时 o没有包括项目边界内的碳库 o而活动的实施又会使这些碳库发生改变 o那么
泄漏也会发生 ∀研究表明 o在造林或再造林的最初 ts年 o土壤碳库中的碳储量平均降低 u h ∗ v h k°¤∏¯ ετ
αλqoussul ∀如果为了减少监测成本 o选择忽略土壤碳库的方法 o那么在计算项目产生的实际温室气体汇清
除时 o会由于没有减去项目活动所导致的土壤碳丢失 o而导致该期间项目所获得的碳信用比实际高 ∀
xl 在项目产生碳信用的有效期 o项目活动可能会使项目边界内源排放k例如在造林前的机械整地 !运送
苗木的交通工具所产生的排放l有所增加或汇吸收有所减少 o而这些不利的排放并没有从项目所产生的减排
效益中扣除 o从而产生了排放转移引起的泄漏 ∀
212 森林保护项目
防止毁林及森林退化的项目均可减少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或保护陆地碳贮存 ∀虽然在第一承诺期
≤⁄ 林业项目不包括森林保护kƒ≤≤≤ ousstl o但由于全球 us h ∗ ux h的温室气体排放产生于发展中国家
的毁林和森林退化 o所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最终要通过防止毁林和森林的退化来推动k≥¦«¬°¨ ¯ ετ αλqot||yl ∀
由经济 !政治等社会综合因素导致的毁林状况主要取决于森林的地理位置 ∀发生在热带地区的毁林主
要是采伐和农牧业垦殖引起的k²º¨ ετ αλqot||ul o受与生产和消费有关的政策 !观念和制度的影响k×∏µ±¨ µ
ετ αλqot||vl ∀通常毁林的原因是贫穷和为了满足对食物 !住所和燃料等生存需要 ∀要有效控制毁林 o就必
须根据其直接k土地利用变化l和根本的k贫穷l的原因来解决泄漏问题 ∀下面从泄漏产生的 v个途径来分析
森林保护项目可能产生泄漏的过程k森林保护项目一般不产生生态泄漏l ∀
tl 活动转移泄漏 由活动转移引起了泄漏主要取决于项目活动所处的位置 ∀如果项目区附近的森林
很容易进入 o那么被森林保护项目所替代的基线活动就较容易发生转移 o此时泄漏就会发生 ∀如果项目区附
近没有森林或资金和劳动力不发生转移 o那么 o产生活动转移泄漏的可能性就很小 ∀通过森林管理引起的活
动转移泄漏要少于森林禁伐所引起的泄漏 ∀如果森林管理所采用的环境友好技术可以带来更大的经济效
益 o那么这种技术就会在项目边界外被自愿采用k如上面所提到的 技术l o此时所发生的泄漏就是正泄
漏 ∀
ul 市场泄漏 市场泄漏的风险取决于市场的特点和项目的规模 ∀单个保护项目虽然不可能影响全球
市场 o但能够影响本地市场 ∀虽然森林保护项目的实施会使原来的活动转移到项目边界以外 o但人们也可能
会选择替代产品或在缓冲区进行一些维持生计的活动 o来弥补因项目实施而导致的林产品产量的减少 o这些
被转移到边界以外的活动强度与原来相比会有所降低 o所以大多数情况下 o森林保护项目引起的泄漏风险小
于 tss h k≥¦«º¤µ½¨ ετ αλqoussul ∀森林保护项目可能会使木材供给受到限制 o会增加对其他地方木材资源的
需求 ∀由于禁止毁林的项目减少了木材的供给 o所以会引起木材价格的增加 o日益升高的木材价格会促进森
tst 第 u期 武曙红等 }≤⁄ 林业碳汇项目的泄漏问题分析 z
林管理k如缩短轮伐期l和人工林建设k发生正泄漏l o也会导致森林的采伐强度增加k负面泄漏l ∀在实施减
少采伐影响技术kl时 o项目开发商必然要寻求一种既能维持木材产量又能减少排放的做法 o所以一般认
为 项目不会或者很少会产生市场泄漏 ∀然而 o
µ²º±等kt||zl根据马来西亚沙巴州的一个碳汇项目的数
据发现 }采用 o在项目开始期项目边界内有 tΠv面积的木材产量以大约 xs °v#«°pu的速度在减少 o由整个
项目引起的总木材亏缺是 uu sxs °v o对由于这些亏缺所引起的项目边界以外的采伐进行估计 o并据此计算
了潜在的泄漏 o得出的结论是 }技术所产生的潜在泄漏是值得考虑的 k
µ²º± ετ αλqot||zl ∀
vl 排放转移泄漏 实施森林保护项目能维持和改善保护区原有的生态环境 o会增加人们到保护区旅游
的机会 o运送游客的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会使沿途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 o导致泄漏发生 ∀
v 确定林业汇项目潜在泄漏的方法
以上对项目活动可能产生的泄漏进行了分析 o但项目活动是否真正会发生泄漏 !如何对所产生的泄漏进
行监测 o还需针对具体项目进行分析 ∀下面以造林或再造林项目为例 o通过图 t的决策树来说明确定泄漏的
具体步骤 ∀
首先 o确定项目的基线情景以及项目的实施是否会涉及到这些基线情景的活动主体 ∀如果项目基线情
景是未被人们开发利用的荒地 o那么分析这些荒地是否属于政府的造林规划范围 o如果不属于规划范围内 o
就不会产生泄漏 ~反之 o将有可能产生泄漏 o需继续分析实现规划的可能 ∀如果有规划 o但由于技术 !资金等
原因 o实现规划的可能性很小 o那么泄漏的可能性也将非常小 ∀如果项目基线情景是农地 o进行下一步 ~第 u
步 o确定该项目是否为所涉及的基线活动者提供了维持生存的建议 o如果没有 o会发生初级泄漏k³µ¬°¤µ¼
¯¨ ¤®¤ª¨ l ~如果有 o进行下一步分析 ~第 v步 o确定基线活动的主体是否接受了项目所提供的生存建议 ∀如果
这些建议没有被完全接受 o也会产生部分初级泄漏 ∀所以 o项目开发商要对生存建议未被接受的原因进行分
析 ~第 w步 o确定项目所提供的建议是否被/超额接受0k¶∏³¨µ2¤¦¦¨³·¤±¦¨l ∀ /超额接受0即所提供的维持生存
建议具有一定的经济或其他效益 o会吸引未涉及 ≤⁄ 项目的人们参与这种维持生存的建议 ∀如果基线活动
者接受项目所提供的维持生存建议 o也没有/超额接受0现象发生 o那么将不会发生泄漏 ~如果有/超额接受0
现象发生 o那么其他潜在的二次泄漏k¶¨¦²±§¤µ¼ ¯¨ ¤®¤ª¨ l仍然可能会发生 ∀这种/超额接受0现象对温室气体
排放方面的影响 o究竟是积极的还是负面的 o取决于这些额外参与者以前所从事的活动类型 ∀如果他们以前
所从事的活动属于会引起更多排放的耕作活动 o那么他们对生存建议的采纳可能会导致项目的效益超出预
期的效益 ∀如果这些参与者接受建议的动机是为了获得土地占有权 o那么他们以前的土地上的部分林地就
有可能被毁 ∀此外由于维持生存的建议产生的额外农产品也会对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 o所以建议被接受也
可能会产生泄漏 o但对于以前为了维持生计而从事农业活动的人来说 o这种市场影响是很小的 ∀
w 应对 ≤⁄ 林业项目潜在泄漏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o泄漏是林业碳汇项目可能产生的一种潜在风险 o虽然不可能完全避免 o但只要
对项目进行合理的设计 o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泄漏风险 ∀通过对国外的一些试点项目的分析和研究 o就
如何减少和管理 ≤⁄ 林业项目的潜在泄漏 o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
tl 选择合理的项目地点 可以选择人们不太愿意使用的退化土地 o或者交通不方便的地区k如木材运
输困难的边远地区l作为项目地 o尽可能地减少负面的市场泄漏风险 ∀例如目前我国正在准备的第一个
≤⁄p 项目就选在了广西省环江和苍梧两个县的边远地区 ∀
ul 实施综合性项目 要达到减少泄漏的目的 o应尽量开发一些能刺激当地居民积极性的项目 o应具有
社会 !经济等方面的效益 ∀综合项目可以通过集约经营及提供可持续资源k木材 !薪材 !农田等l的方法来避
免泄漏 ∀这些项目能提供可持续利用的木质原料 !提高就业机会以及安置老化设备等 o可以减少负面的活动
转移和市场泄漏k减少对原始林的压力l o促进正生态泄漏 ∀多种内容的综合项目设计还能使收益率提高 !就
业机会增加 !巨大的生态正反馈及获得社区的支持 o使项目成功的可能性增加 ∀例如 o前一段中提及的广西
≤⁄ 再造林项目就是一个综合性的项目k在退化的土地上营造多种用途林l o该项目除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
业机会外 o还为他们提供了捡拾薪材 !木材销售等收入来源 o使大约 x sss户当地的农民从中受益 ∀据估计 o
在项目运行期内 o当地农民的总收入可达 tx万美元 o其中 ts万美元来自项目提供的就业机会 os1x万美元来
ust 林 业 科 学 wu卷
图 t 确定 ≤⁄ 林业项目泄漏类型的决策树
ƒ¬ªqt ⁄¨ ¦¬¶¬²±·µ¨¨²©¤¶¶¨¶¶¬±ª¯¨ ¤®¤ª¨ ·¼³¨ ©²µ©²µ¨¶·µ¼ ³µ²¨¦·∏±§¨µ≤⁄
自销售项目提供的林产品 ou万美元来自 ≤∞¶的出售 ot万美元来自土地的租金 ∀
vl 签订泄漏契约 为了能让人们不砍伐他们有权砍伐的森林 o可以让项目开发商与他们签约 o承诺向
他们提供技术援助和森林资源管理培训 o并要求他们承诺森林采伐活动不会转移至其他地方k即减少活动转
移产生的泄漏l o持有采伐权的人同意不使用从项目中获得的资金来购买新的采伐权 o并且不随地遗弃伐木
设备 ∀除此之外 o还可以要求k和可能的补偿l农民植树或使用有效的燃炉 ∀对一些小的有土地权的农民来
说执行泄漏合约要相对容易一些 ∀
wl 对泄漏进行监测 应当对所有类型的项目及政策产生的泄漏进行监测 o监测力度应与泄漏的规模
和风险相当 ∀由于并非所有的项目设计都能防止泄漏 o对泄漏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测量是核证减排量k≤∞¶l
的基础 ∀泄漏的数据可以通过把监测范围扩展到项目边界以外 o利用遥感和在非项目实施地设置样地来获
得 ∀虽然活动转移和市场泄漏所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监测范围的扩大而获得 o但要把项目所产生的影响与
其他外在的因素k人口 !政策 !农产品市场等l分开考虑是很难的 ∀为了更好地监测泄漏 o可把监测范围扩展
vst 第 u期 武曙红等 }≤⁄ 林业碳汇项目的泄漏问题分析 z
到项目以外的相关市场 o跟踪项目对木材和农产品的影响以及受项目影响的资源使用者的活动 ∀
xl 从项目所产生的效益中扣除泄漏增加的源排放或减少的汇清除 如果泄漏能被有效地监测和计算 o
那么就可以对项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效益做出相应的调整 ∀然而 o监测和计算所有的泄漏是不可能的 ∀为
了简化泄漏的计算过程 o一些研究者k¨¨ot||zl对林业项目活动建议了标准系数 o针对不同的项目类型 !国
家 !地区环境来调整项目所估计的温室气体效益 ∀建立涵盖各种泄漏类型的适当的调整系数有益于进一步
研究泄漏 o但在平衡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之间的关系时 o最终还要取决于政策的制定 ∀
yl 制定合格 ≤⁄ 项目的泄漏标准 如果把泄漏产生的所有影响从项目的效益中扣除 o会使一些具有
明显泄漏倾向的项目不能获得批准和注册 ∀如果发展中国家的森林保护项目被确定为不合格的 ≤⁄ 项目 o
那么由项目所产生的潜在的碳信用将被全部扣除 ∀但是 o如果抛开了所有可能产生泄漏的项目 o一些有积极
温室气体效益和地方效益的项目就有被取消的风险 ∀所以 o第六次缔约方会议第二次会议中对 ≤⁄ 可更新
和有效能源项目的优先处理的办法应该被采用 o对有一定泄漏的项目的申请应给予批准 ∀
x 结语
综上所述 o≤⁄ 林业项目会由于一些复杂和动态的原因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影响k即泄
漏l ∀由于目前还没有对缓解气候变化的项目造成的泄漏进行连续的观察和估计 o所以还缺乏对泄漏进行量
化的研究 ∀但如果在项目设计阶段 o通过模型的模拟 !案例的研究和常规的观察确定出项目潜在的泄漏 o就
可对项目设计进行相应地调整 o避免一些项目参与方可以控制的泄漏 o从而确保林业碳汇项目的实施使项目
实施国的社会 !经济和环境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
参 考 文 献
µ²º± ° o≤¤¥¤µ¨¯¨
o¬√¨ µ±¤¶« qt||z1 ∞¶·¬°¤·¬±ª¦¯¬°¤·¨ °¬·¬ªµ¤·¬²±¬±©²µ¨¶·³µ²¨¦·¶}≤¤µ¥²± ¦²∏±·¶q • ¤¶«¬±ª·²±} • ²µ¯§ ¶¨²∏µ¦¨ ±¶·¬·∏¨ otzy p uvt
≤¬¤¬¶° o≤µ¤°¨ µ • o¤µ√¬¶° qusst1 ¤±§p∏¶¨ o ¤¯±§∏¶¨ ¦«¤±ª¨ ¤±§©²µ¨¶·µ¼}≥∏°°¤µ¼©²µ³²¯¬¦¼°¤®¨µ¶q≤¤°¥µ¬§ª¨ }≤¤°¥µ¬§ª¨ ±¬√¨ µ¶¬·¼ouv p xt
¨¨ qt||z1±§¨µ¶·¤±§¬±ª¦²±¦¨µ±¶¤¥²∏·²¬±·°³¯ °¨¨ ±·¤¬·²±q ¤® ¬§ª¨ }²¬±·±¶·¬·∏·¨©²µ∞±¨ µª¼ ¤±§∞±√¬µ²±° ±¨·ott p tu
°¤∏¯ o°²¯ª¯¤¶¨ ° o¼¤®∏¨±ª¤°¤qussu1≤«¤±ª¨ ¬± ¶²¬¯ ¦¤µ¥²±©²¯ ²¯º¬±ª¤©©²µ¨¶·¤·¬²±qƒ²µ¨¶·∞¦²¯²ª¼ ¤±§ ¤±¤ª¨ °¨ ±·o|kt p vl }ty{
²º¨ o≥«¤µ°¤ ° o
µ²º§¨µqt||u1 ⁄¨ ©²µ¨¶·¤·¬²±}³µ²¥¯ °¨¶o¦¤∏¶¨¶¤±§¦²±¦¨µ±¶q ¤±¤ª¬±ª·«¨ • ²µ¯§χ¶ƒ²µ¨¶·¶ ov }vv p wx
≥
≥× qussv1 ³·¬²±¶³¤³¨µ²± °²§¤¯¬·¬¨¶©²µ¤§§µ¨¶¶¬±ª ¥¤¶¨ ¬¯±¨ ¶¤±§¤§§¬·¬²±¤¯¬·¼ ¤±§¯¨ ¤®¤ª¨ } ·¨«²§²¯²ª¬¦¤¯ ¬¶¶∏¨¶©²µ ¤¯±§∏¶¨ o ¤¯±§∏¶¨ ¦«¤±ª¨ ¤±§
©²µ¨¶·µ¼q
²±±}≥≥
≥× ov p x
≥¦«¬°¨¯ ⁄o ¯ √¨ ¶⁄o ∞±·¬±ªqt||y1 ¤§¬¤·¬√¨ ©²µ¦¬±ª²© ¦¯¬°¤·¨ ¦«¤±ª¨ q± ≤¯ ¬°¤·¨ ¦«¤±ª¨ t||x }·«¨ ¶¦¬¨±¦¨ ²© ¦¯¬°¤·¨ ¦«¤±ª¨ q ≤¤°¥µ¬§ª¨ } ≤¤°¥µ¬§ª¨
±¬√¨ µ¶¬·¼ oyx p tvu
≥¦«º¤µ½¨ µ o¬¯¨ ¶ o ¯ ¤±§¨µqussu1±§¨µ¶·¤±§¬±ª¤±§ °¤±¤ª¬±ª¯¨ ¤®¤ª¨ ¬±©²µ¨¶·p¥¤¶¨§ªµ¨ ±¨«²∏¶¨pª¤¶p°¬·¬ª¤·¬²± ³µ²¨¦·¶q׫¨ ²¼¤¯ ≥²¦¬¨·¼ots }tsws
p ts|{
×∏µ±¨ µ
o ²¶¶ o≥®²¯¨⁄qt||v1 ³µ²³²¶¤¯ ©²µ¤±
°p⁄°¦²µ¨ ³µ²¨¦·q ¨¯¤·¬±ª ¤¯±§∏¶¨ ¤±§ª¯²¥¤¯ ¤¯±§p¦²√ µ¨¦«¤±ª¨ q≥·²¦®«²¯ ° }²¼¤¯ ≥º §¨¬¶«
¦¤§¨ °¼ ²©≥¦¬¨±¦¨ owv p ww
ƒ≤≤≤ qt||z1 ¼²·² °µ²·²¦²¯ ·²·«¨ ±¬·¨§¤·¬²±¶ƒµ¤°¨ º²µ® ≤²±√¨ ±·¬²± ²± ≤ ¬¯°¤·¨ ≤«¤±ª¨ ≈∞
Π ≈t||{ p sv p sy q«·³}ΠΠ∏±©¦¦¦q¬±·Πµ¨¶²∏µ¦¨Π§²¦¶Π
¦²±√®³Π®³¨ ±ªq³§©
ƒ≤≤≤ qusst1 ⁄¨ ¦¬¶¬²± tzΠ≤° qz } ²§¤¯¬·¬¨¶¤±§³µ²¦¨§∏µ¨¶©²µ¤¦¯ ¤¨± §¨√¨¯²³° ±¨·°¨ ¦«¤±¬¶°≈∞
Π ≈ussu p st p ut q«·³}ΠΠ∏±©¦¦¦q¬±·Πµ¨¶²∏µ¦¨Π§²¦¶Π
¦²³zΠtv¤su1³§©
ƒ≤≤≤ qussv1 ⁄¨ ¦¬¶¬²± t|Π≤° q| } ²§¤¯¬·¬¨¶¤±§³µ²¦¨§∏µ¨¶©²µ¤©©²µ¨¶·¤·¬²± ¤±§µ¨©²µ¨¶·¤·¬²± ³µ²¨¦·¤¦·¬√¬·¬¨¶∏±§¨µ·«¨ ¦¯ ¤¨± §¨√¨¯²³° ±¨·°¨ ¦«¤±¬¶°¬±·«¨
©¬µ¶·¦²°°¬·° ±¨·³¨µ¬²§²©·«¨ ¼²·² °µ²·²¦²¯≈∞
Π ≈ussw p sv p sv q«·³}ΠΠ∏±©¦¦¦q¬±·Πµ¨¶²∏µ¦¨Π§²¦¶Π¦²³|Πsy¤su1³§©
·¬¯¬×µ¨¨qusss1 §¨∏¦¨§¬°³¤¦·¯²ªª¬±ª²©±¤·∏µ¤¯ ©²µ¨¶·¶¬± ¤¯¤¼¶¬¤q • ¤¶«¬±ª·²±}∞§¬¶²± ∞¯ ¦¨·µ¬¦±¶·¬·∏·¨out p uu
k责任编辑 于静娴 张君颖l
wst 林 业 科 学 wu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