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STUDY ON THE ADVERSITY RESISTANCE OF LATOIA LEPIDA INJURING MANGROVE

红树林丽绿刺蛾的抗逆性研究


Latoia lepida is one of the main defoliators for the mangrove forest. The survey in the forest revealed that L.lepida principally distributed on the middle and upper parts of crown, the position soaked by seawater for short time gradually decreased from the internal beach to the external beach, the average injured percentage was 46.3% on the internal beach (high tide position), and the average injured percentage was only 13.8% on the external beach (middle tide position). The seawater soak-resistant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oak times existed the extremely marked different on L.lepida survival rate, the population mortality rat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oaking time after soaking for more than 4 h, the population mortality reached the peak at the time of soaking for 8 h, and then the population survival rate stabilized to a certain level. The difference was not obvious among various-generation larval adversity resistance, the difference was evident among various-instars larval adversity resistance, the adversity resistance of larvae on seawater soaking wa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larval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law and the large outbreak of L.lepida in the forest.


全 文 :第 v|卷 专刊 t
u s s v年 tu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²¯ qv| o≥³qt
⁄¨ ¦qou s s v
红树林丽绿刺蛾的抗逆性研究 3

k福建农林大学 福州 vxsssul
黄金水
k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福州 vxsstul
方柏州 吴寿德 柳其文
k福建省云霄县林业局 云霄 vyvvssl
关键词 } 丽绿刺蛾 o抗逆性 o红树林
收稿日期 }ussv p sv p ut ∀
3 承蒙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方承莱先生鉴定丽绿刺蛾学名 o特此致谢 ∀
Α ΣΤΥ∆Ψ ΟΝ ΤΗΕ Α∆ς ΕΡΣΙΤΨ ΡΕΣΙΣΤΑΝΧΕ ΟΦ
ΛΑΤΟΙΑ ΛΕΠΙ∆Α ΙΝϑΥΡΙΝΓ ΜΑΝΓΡ Ος Ε
⁄¬±ª…¬
k Φυϕιαν Αγριχυλτυρε ανδ Φορεστρψ Υνιϖερσιτψ Φυζηουvxsssul
‹∏¤±ª¬±¶«∏¬
k Φυϕιαν Αχαδεµψοφ Φορεστρψ Φυζηουvxsstul
ƒ¤±ª…¤¬½«²∏ • ∏≥«²∏§¨ ¬∏±¬º¨ ±
k Φορεστρψ Βυρεαυ οφ Ψυνξιαο Χουντψo Φυϕιαν προϖινχε Ψυνξιαοvyvvssl
Αβστραχτ } Λατοιαλεπιδᬶ²±¨ ²©·«¨ °¤¬± §¨©²¯¬¤·²µ¶©²µ·«¨ °¤±ªµ²√¨ ©²µ¨¶·q׫¨ ¶∏µ√¨ ¼¬±·«¨ ©²µ¨¶·µ¨√¨ ¤¯ §¨·«¤·Λq
λεπιδα ³µ¬±¦¬³¤¯ ¼¯ §¬¶·µ¬¥∏·¨§²± ·«¨ °¬§§¯¨¤±§∏³³¨µ³¤µ·¶²©¦µ²º±o·«¨ ³²¶¬·¬²± ¶²¤®¨ §¥¼ ¶¨¤º¤·¨µ©²µ¶«²µ··¬°¨
ªµ¤§∏¤¯ ¼¯ §¨¦µ¨¤¶¨§©µ²° ·«¨ ¬±·¨µ±¤¯ ¥¨¤¦«·²·«¨ ¬¨·¨µ±¤¯ ¥¨¤¦«o·«¨ ¤√¨ µ¤ª¨ ¬±­∏µ¨§ ³¨µ¦¨±·¤ª¨ º¤¶wy1v h ²± ·«¨
¬±·¨µ±¤¯ ¥¨¤¦«k«¬ª«·¬§¨ ³²¶¬·¬²±l o¤±§·«¨ ¤√¨ µ¤ª¨ ¬±­∏µ¨§³¨µ¦¨±·¤ª¨ º¤¶²±¯¼tv1{ h ²±·«¨ ¬¨·¨µ±¤¯ ¥¨¤¦«k°¬§§¯¨·¬§¨
³²¶¬·¬²±l q׫¨ ¶¨¤º¤·¨µ¶²¤®2µ¨¶¬¶·¤±·¨ ¬³¨µ¬°¨ ±·¬±§¬¦¤·¨§·«¤··«¨ ¬±©¯∏¨±¦¨ ²©§¬©©¨µ¨±·¶²¤®·¬°¨ ¶ ¬¨¬¶·¨§·«¨ ¬¨·µ¨°¨ ¼¯
°¤µ®¨ §§¬©©¨µ¨±·²± Λqλεπιδα¶∏µ√¬√¤¯ µ¤·¨o·«¨ ³²³∏¯¤·¬²± °²µ·¤¯¬·¼µ¤·¨¬±¦µ¨¤¶¨§º¬·«·«¨ ¬±¦µ¨¤¶¨ ²©¶²¤®¬±ª·¬°¨ ¤©·¨µ
¶²¤®¬±ª©²µ°²µ¨·«¤±w «o·«¨ ³²³∏¯¤·¬²± °²µ·¤¯¬·¼µ¨¤¦«¨§·«¨ ³¨¤®¤··«¨ ·¬°¨ ²©¶²¤®¬±ª©²µ{ «o¤±§·«¨ ±·«¨ ³²³∏¯¤·¬²±
¶∏µ√¬√¤¯ µ¤·¨ ¶·¤¥¬¯¬½¨ §·² ¤ ¦¨µ·¤¬± ¯¨ √¨ ¯q ׫¨ §¬©©¨µ¨±¦¨ º¤¶ ±²·²¥√¬²∏¶¤°²±ª √¤µ¬²∏¶2ª¨ ±¨ µ¤·¬²± ¤¯µ√¤¯ ¤§√¨ µ¶¬·¼
µ¨¶¬¶·¤±¦¨ o·«¨ §¬©©¨µ¨±¦¨ º¤¶ √¨¬§¨±·¤°²±ª√¤µ¬²∏¶2¬±¶·¤µ¶¯ ¤µ√¤¯ ¤§√¨ µ¶¬·¼µ¨¶¬¶·¤±¦¨ o·«¨ ¤§√¨ µ¶¬·¼µ¨¶¬¶·¤±¦¨ ²© ¤¯µ√¤¨ ²±
¶¨¤º¤·¨µ¶²¤®¬±ªº¤¶·«¨ °¤¬± µ¨¤¶²±©²µ·«¨ ¤¯µ√¤¯ ³²³∏¯¤·¬²± §¬¶·µ¬¥∏·¬²± ¤¯º ¤±§·«¨ ¤¯µª¨ ²∏·¥µ¨¤®²© Λqλεπιδᬱ·«¨
©²µ¨¶·q
Κεψ ωορδσ} Λατοιαλεπιδαo„§√¨ µ¶¬·¼ µ¨¶¬¶·¤±¦¨ o ¤±ªµ²√¨ ©²µ¨¶·
红树林是自然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 o具有造陆 !护岸 !护堤等功能 o是
维持海岸生态平衡的重要生态系统 ∀由于人为破坏和干扰 o使红树林的植物种类由多变少 o由高大乔木
变为矮小灌丛 o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日益衰退 o遭受各种有害昆虫的危害 o严重影响其生长 o极大限制红树
林各种功能的发挥 ∀国外主要有澳大利亚 !泰国 !印尼 !新加坡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先后报道白骨壤
kΑϖιχεννια γερµινανσl !海漆 k Εξχοεχαρια αγαλλιχηαl和桐花树 k Αεγιχερασ χορνιχυλατυµ l叶片遭到鳞翅目
k¨³¬§²³·¨µ¤l昆虫为害 ~古巴大量的大红树苗木受蛀干害虫为害k • ¶¨·ετ αλqot|{x ~• «¬·¨± ετ αλqot|{yl ∀
国内仅林鹏kt|{x ~t||v ~t||zl !汪维礼kt|{{l等报道了福建 !浙江秋茄k Κανδελια χανδελl被藤壶k Βαλανυσ
¶³ql !卷叶蛾kײµ·µ¬¦¬§¤¨ l和茎腐病危害 o并提出红树林病虫害防治是营造红树林实践应该引起重视的问
题 ∀
丽绿刺蛾k Λατοια λεπιδαl是红树林主要食叶害虫之一 o属鳞翅目 !斑蛾总科k¼ª¤¨ ±²¬§¨¤l !刺蛾科
k¬°¤¦²§¬§¤¨ l o俗称 / 辣龟0 ∀主要为害红树植物的红树科 k • «¬½²³«²µ¤¦¨¤¨ l的秋茄和紫金牛科
k¼¶¬±¤¦¨¤¨ l的桐花树 ∀首次记载以红树植物为寄主 o并分布于福建k萧刚柔 ot||u ~柳其文等 ousstl o该
虫在福建省东南沿海 t年发生 u代 o以老熟幼虫在茧内越冬 ~越冬代羽化交配 !产卵期为 x月上旬至 y
月中旬 ~第 t代发生于 x ) {月 ~第 u代发生于 z月至次年 x月 ∀近年在福建云霄漳江口和龙海红树林省
级自然保护区发生日趋严重 o造成红树林长势衰弱 o为此 ot||{ ) usst年在保护区内设立试验基地 o对红
树林内有害昆虫的危害和防治进行系统研究 ∀
本文就因潮汐涨落红树林的部分甚至全部被海水淹没一段时间 o丽绿刺蛾是否会因海水冲刷和浸
泡而影响其分布和生存 o以及丽绿刺蛾对海水浸泡的抗逆性进行了探讨 o旨在探讨丽绿刺蛾在红树林中
的分布 o为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
1 试验地概况
t1t 自然概况 福建省云霄县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 o位于东经 ttzβuwχy1{δ ∗ ttzβu{χuzδ o北纬
uvβxxχ ∗ uvβxyχ o平均海拔高 v ∗ { ° o总面积达 u vys «°u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o年平均气温
ut1u ε o极端最高气温 v{1t ε o极端最低气温 s1u ε o相对湿度 z| h o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u tux1t «o年平
均无霜日 vyv §∀
云霄县红树林地区海域属不规则半日潮形态 o平均潮差 u1vu ° o最大潮差 w1tw ° o最高潮带 z1z ° o
最中潮带 v1sv ° o平均涨潮历时 y «vz °¬±o平均落潮历时 x «tx °¬±o潮落时不对称 ∀海水水温随季节变
化较大 o冬季平均水温为 tx ε 左右 o夏季 uw ε 左右k福建省海洋渔业局 ousssl ∀
t1u 林分概况 云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云霄县竹塔村附近 o外滩主要是秋茄林k林分郁闭度为 s1z
∗ s1{xl o中 !内滩主要分布的桐花树纯林k林分郁闭度 s1|l和桐花树 n秋茄林k林分郁闭度为 s1{ ∗
s1|xl ∀其中秋茄树高 v ∗ y ° o平均高 w1x ° o平均胸径 x1w¦°~桐花树高 u ∗ v ° o平均高 u1y ° o平均胸径
w1v¦°~藤本植物鱼藤k ∆ερριστριφολιαταl在林内较为常见 ∀usss年近 us «°u 的红树植物受到丽绿刺蛾危
害 o平均被害率达 vx h左右 ∀丽绿刺蛾的寄主植物从红树湿地的内滩至外滩k各种潮带l均有分布 o刺
蛾分布规律呈现内滩k高潮带l较外滩k中潮带l多 o内滩虫龄较外滩延迟 t个虫龄k约 z §左右l ∀
2 材料与方法
u1t 林间分布和危害的调查 丽绿刺蛾不同危害时期 o在外 !内滩按不同潮水位 !不同虫口密度随机建
立 x ° ≅ x °的临时标准地 o标准地设丽绿刺蛾分布的地段 ∀内滩k高潮带l分布的树种主要为秋茄和桐
花树的混交林 o秋茄 !桐花树 !其他红树植物的混交比例为 xΒwΒt o外滩基本上为秋茄纯林 o有少量桐花
树混交其中 ∀按寄主植物种类记录丽绿刺蛾的虫态和数量及其在寄主植物上分布的部位 o统计分析虫
口密度 !有虫株率及其分布规律 ∀
u1u 抗逆性试验 不同虫龄 !世代的丽绿刺蛾抗逆试验 o每次试验设 v个重复 o每一重复分 y组 o在各
组的玻璃烧杯内置同样高度的海水和同样数量的幼虫 o每组浸泡时间按 u !w !y !, ,tu «安排 o每组在规
定时间浸泡结束后 o将参试样虫从烧杯的海水中捞出 o置于有干燥过滤纸的培养皿中 o观察参试昆虫的
存活情况及活动状况 ~对照采用枝条保湿饲养进行对比 ∀
3 结果与分析
v1t 林间分布调查 林间调查表明 o丽绿刺蛾主要分布于树体的中上部树冠 o即受海水潮汐涨落影响
较小k淹没时间少于 w «l的树冠 o在树体下部分布较少 ∀不同时期调查表明 o低龄幼虫期林间虫口密度
和有虫株率均较大 o有虫株率 vu1xv h o平均虫口密度 tx1tv头#株 p t o随虫龄增大 o林间虫口密度逐渐减
小 o老龄幼虫ky龄l时有虫株率下降到 uy1yz h o平均虫口密度 u1x|头#株 p t kt|||年调查数据统计l ∀
从低龄幼虫期到高龄幼虫期林间虫口有虫株率变化不大 o但虫口密度下降较大 o分析认为这与低龄幼虫
被茧蜂k学名待定l寄生死亡率较高 o对外界不良因素的抗性较差及自然死亡率高有关 ∀因此 o在低龄幼
虫期应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o保护茧蜂等天敌 o充分利用天敌的控制效能 ∀林间虫口数量分布从内
滩向外滩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o内滩的平均被害率为 wy1v h o而外滩的平均被害率为 tv1{ h k表 tl ∀于是
本文采取耐海水浸泡的抗逆性测试 o进一步分析林间虫口分布差异的原因 ∀
||t 专刊 t 丁 等 }红树林丽绿刺蛾的抗逆性研究
表 1 丽绿刺蛾幼虫在林间分布状况
Ταβ . 1 Τηε διστριβυτιον σιτυατιον οφ τηε Λ .λεπιδα λαρϖα ιν τηε φορεστ ≠∏±¬¬¤²
调查时间
Œ±√ ¶¨·¬ª¤·¨·¬°¨
虫龄
Œ±¶·¤µ¶
分布
⁄¬¶·µ¬¥∏·¬²±
寄主株数
„°²∏±·²©«²¶·
有虫株率
Œ±­∏µ¨§
³¨µ¦¨±·¤ª¨Πh
平均虫口
„√ µ¨¤ª¨ ³²³∏¯¤·¬²±Π
k«¨ ¤§#·µ¨ p¨ tl
最高虫口
¤¬³²³∏¯¤·¬²±Π
k«¨ ¤§#·µ¨ p¨ tl
t||| p sx p us u
内滩
׫¨ ¬±·¨µ±¤¯ ¥¨¤¦«
秋茄 t| n桐花树 t{
Κq χανδελt| n Αq χορνιχυλατυµt{ xy1y ? w1ux uy1| ? u1zu y|
外滩
׫¨ ¬¨·¨µ±¤¯ ¥¨¤¦«
秋茄 w n桐花树 wu
Κq χανδελw n Αq χορνιχυλατυµwu tv1w ? z1yw x1{ ? v1vz xu
t||| p ts p uy y
内滩
׫¨ ¬±·¨µ±¤¯ ¥¨¤¦«
秋茄 ut n桐花树 us
Κq χανδελut n Αq χορνιχυλατυµus ww1t ? |1tu w1v ? s1z{ tz
外滩
׫¨ ¬¨·¨µ±¤¯ ¥¨¤¦«
秋茄 z n桐花树 wu
Κq χανδελz n Αq χορνιχυλατυµwu tu1w ? y1{x t1u ? s1|s tz
usss p sy p tw z
内滩
׫¨ ¬±·¨µ±¤¯ ¥¨¤¦«
秋茄 uu n桐花树 tx
Κq χανδελuu n Αq χορνιχυλατυµtx vz1| ? v1u{ w1y ? s1wt t|
外滩
׫¨ ¬¨·¨µ±¤¯ ¥¨¤¦«
秋茄 z n桐花树 wu
Κq χανδελz n Αq χορνιχυλατυµwu tu1t ? x1ty u1s ? t1vx tx
usss p s| p ux w
内滩
׫¨ ¬±·¨µ±¤¯ ¥¨¤¦«
秋茄 us n桐花树 t|
Κq χανδελus n Αq χορνιχυλατυµt| wy1z ? tt1vt {1y ? t1{x u{
外滩
׫¨ ¬¨·¨µ±¤¯ ¥¨¤¦«
秋茄 w n桐花树 w{
Κq χανδελw n Αq χορνιχυλατυµw{ tv1x ? v1yy u1x ? s1zu uy
v1u 丽绿刺蛾抗逆性 室内海水浸泡试验观察 o浸泡一段时间ku ∗ v«l观察幼虫似死亡 o此时如放树枝
或叶片于幼虫边 o它会沿枝叶慢慢地爬离海水 o依旧行动自如 ∀浸泡 w ∗ x «后 o幼虫仍漂浮于水面 o部
分没入水中 o虫体表面由于海水表面张力形成气膜 o将幼虫取出置干燥培养皿中 o幼虫缓慢复苏 ∀浸泡
试验的结果k表 ul表明浸泡 w«的平均死亡率为 s o而后开始出现幼虫死亡 o浸泡 tu«幼虫平均存活率为
{x1tx h ∀
表 2 丽绿刺蛾抗逆性(耐海水浸泡)测试结果 ≠
Ταβ . 2 Τηε τεστ ρεσυλτσ οφ τηε αδϖερσιτψ ρεσιστανχε (σεαωατερ σοακινγ ρεσιστανχε) οφ Λ .λεπιδα
虫龄
Œ±¶·¤µ¶
不同时间存活虫数 °²³∏¯¤·¬²± ¤·§¬©©¨µ¨±··¬° ¶¨Π«
u w y { ts tu
最终存活率
¤¶·¶∏µ√¬√¤¯ µ¤·¨Πh
u vs vs vs u| u{ u{ |v1v
v ys ys xt w| w{ wz z{1v
w |s |s |s {w {v {s {{1|
y tus tus ttz ttv tsx tsv {x1{
z vs u| u{ uw uw uv zy1z
≠每次浸泡试验的对照组成活率均为 tss h ∀ ׫¨ ¶∏µ√¬√¤¯ µ¤·¨ ²© ≤Žº¤¶tss h q
将丽绿刺蛾抗逆性k耐海水浸泡l测试的所有数据依存活率进行计算 o首先数据进行反正弦转换 o以
浸泡时间和虫龄为双因素k不考虑交互作用l进行方差分析 o结果k表 vl o因 Φk·l € u|1vw 3 3  Φs1st kx o
usl € w1ts oΦkŒ±¶·¤µl € |1vs 3 3  Φs1stkw ousl € w1wv o说明浸泡时间和幼虫虫龄对丽绿刺蛾耐海水浸泡能
力的影响达极显著 ∀
ssu 林 业 科 学 v|卷
表 3 丽绿刺蛾抗逆性(耐海水浸泡)的双因素方差分析
Ταβ . 3 Τηε διφφερενχε αναλψσεσ οφ τηε αδϖερσιτψ ρεσιστανχε (σεαωατερ σοακινγ ρεσιστανχε) οφ Λ .λεπιδα
离差来源
≥²∏µ¦¨ ²©§¬©©¨µ¨±¦¨
离差平方和
≥ ∏´¤µ¨ ²©§¬©©¨µ¨±¦¨
自由度
⁄¨ ªµ¨¨²©©µ¨ §¨²°
均方差
„√ µ¨¤ª¨ §¬©©¨µ¨±¦¨ Φ Φ¤
浸泡时间 ≥²¤®·¬°¨ u ws|1{v x w{t1|z u|1vw 3 3 Φs1sxkx ousl € u1zt
Φs1stkx ousl € w1ts
Φs1sxkw ousl € u1{z
Φs1stkw ousl € w1wv
浸泡虫龄 Œ±¶·¤µ¶ ytt1t| w txu1{s |1vs 3 3
误差 ∞µµ²µ vu{1xv us ty1wv
总和 ײ·¤¯ v vw|1xx u|
海水浸泡时间影响 进一步采用 θ检验法进行多重比较k表 wl o结果表明丽绿刺蛾在浸泡 u «和 w
«之间无显著差异 ots ∗ tu «之间各处理之间均差异不显著 o其余各处理之间均有显著差异 ∀因此分析
认为浸泡 w «和 { «是丽绿刺蛾耐海水浸泡的临界点 o浸泡 w «以下对其存活影响不大 o平均存活率达
||1{y h o超过 w «以后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虫口死亡率增大 o{ «时虫口死亡达到高峰 o{ «以后虫口存
活率稳定在一定水平 o不因浸泡时间而影响丽绿刺蛾成活情况 ∀分析结果与云霄县红树林保护区林间
调查的结果相一致 o内滩k高潮带l海水涨落时淹没时间一般短于 w «o因而虫口密度较高 o外滩k中潮带l
受海水淹没时间较长 o虫口死亡率较高 o虫情较轻 ∀另有部分丽绿刺蛾幼虫被海水浸泡后悬浮在水面 o
在外滩的易被海水潮汐冲刷 o因而也造成虫口密度的降低 ∀
表 4 海水浸泡时间对成活率影响的多重比较
Ταβ . 4 Τηε µ υλτιπλε χοµ παρισον οφ τηεινφλυενχε οφ σεαωατερ σοακ τιµε ον συρϖιϖαλ ρατε
代号
‘²q
浸泡时间
≥²¤®·¬°¨
平均值
„√¨ µ¤ª¨ ¿ξt p ξϕ¿ ¿ξu p ξϕ¿ ¿ξv p ξϕ¿ ¿ξw p ξϕ¿ ¿ξx p ξϕ¿ ¿ξy p ξϕ¿
ξt u tss1ss s
ξu w ||1zs s1stx v s
ξv y |x1zy s1tvw z 3 3 s1tt| w 3 s
ξw { |s1yt s1u|w x 3 3 s1uz| u 3 3 s1tx| { 3 3 s
ξx ts {z1uz s1vyx y 3 3 s1vxs v 3 3 s1uvs | 3 3 s1szt t s
ξy tu {x1tx s1v|z v 3 3 s1v{u s 3 3 s1uyu y 3 3 s1tsu { s1svt z s
不同虫龄抗逆性差异 x个世代丽绿刺蛾不同虫龄耐海水浸泡的能力试验 o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o
不同龄期幼虫对海水浸泡的抗逆性不同 ∀对不同虫龄抗逆性进行多重比较 o结果k表 xl可见 ou龄幼虫
与其它虫龄的幼虫差异显著 o因幼虫龄期小 o虫体小 o但表面积与虫体的相对比值大 o造成浸泡时虫体周
围形成的气膜内所含空气较其他虫龄的幼虫多 o因而其抗逆性强 o耐海水浸泡的能力强 o经 tu «浸泡后
存活率为 |v1v h ∀其它虫龄的抗逆性差异的规律不明显 ou ∗ w龄幼虫在海水中浸泡 y «前存活率为
tss h o浸泡 { «开始死亡 otu «虫口存活率为 |s1s h ∀y ∗ z龄幼虫浸泡 u «存活率均为 tss h o在浸泡 w
«后开始死亡 o并随着浸泡时间增长死亡率逐渐提高 o老龄幼虫死亡率在 y ∗ { «存活率下降较快 o到 { «
后存活率较为稳定 otu «存活率 y龄幼虫为 {x1{ h oz龄幼虫为 zz1x h o不同虫龄抗逆性差异的具体原
因需进一步分析虫体的生理结构差异 ∀
表 5 不同龄期幼虫耐海水浸泡的多重比较
Ταβ . 5 Τηε µ υλτιπλε χοµ παρισον οφ τηεινφλυενχε οφ διφφερεντ αγεσ οφλαρϖαε ον συρϖιϖαλ ρατε
代号
‘²q
虫龄
Œ±¶·¤µ¶
平均值
„√¨ µ¤ª¨ ¿ξt p ξϕ¿ ¿ξu p ξϕ¿ ¿ξv p ξϕ¿ ¿ξw p ξϕ¿ ¿ξx p ξϕ¿
ξt u |v1v s
ξu v |{1v s1tvt s 3 s
ξv w {{1| s1szz | s1us{ | 3 3 s
ξw y {x1{ s1tuw y 3 3 s1uxx y 3 3 s1swy z s
ξx z zy1z s1uwt | 3 3 s1vzu | 3 3 s1tyw t 3 s1ttz w 3 s
tsu 专刊 t 丁 等 }红树林丽绿刺蛾的抗逆性研究
不同世代抗逆性差异 海水浸泡时间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丽绿刺蛾浸泡 { «是其存活率的临
界点 o因而采用浸泡 {«的丽绿刺蛾存活率为分析值 o进行世代 !虫龄双因素方差分析 o结果表明不同世
代耐海水浸泡的能力差异无显著差异k Φ€ s1z{v {  Φs1sxkv ozl € w1vx及 Φs1stkv ozl € {1wxl ∀
4 结论与讨论
室内海水浸泡试验表明 o丽绿刺蛾浸泡在海水中 w «仍有较高的存活率 o达 ||1{y h o这说明正常潮
汐淹没红树林内滩k高潮带l极少超过 w «o从而对丽绿刺蛾的浸泡不影响其生长发育及存活等 o该虫对
海水具有较强的抗逆性 o是丽绿刺蛾在红树林大发生的主要原因 ∀
丽绿刺蛾在海水中浸泡 y «o虫口死亡率逐渐提高 o浸泡 { «死亡率达到高峰 ots ∗ tu «差异不显著 ∀
红树林分布区内 !外滩的潮水位不同 o被海水淹没的时间也有长短差异 o丽绿刺蛾的这种抗逆性变化是
林间虫口从内滩k高潮带l到外滩k中潮带l提高的主要原因 ∀
依据红树林丽绿刺蛾抗海水浸泡的特性 o可作为选择适宜红树林秋茄和桐花树造林地的依据 ~尽量
选择在中潮带附近受海水淹没超过 w «以上的滩涂为造林地 o同时加强对其天敌昆虫和鸟类的保护 o这
样能有效地降低丽绿刺蛾的危害 ∀
丽绿刺蛾浸泡在海水中 o由于表面张力在体表形成气膜 o分析认为由于体表枝刺的存在形成的气膜
是丽绿刺蛾抗海水浸泡的主要原因 ∀对于丽绿刺蛾抗逆性的生理生化原因需进一步分析 ∀
参 考 文 献
福建省海洋渔业局编 1 云霄县大比例尺功能区划 1福州 }福建省科学出版社 ousss
林 鹏 1红树林 1 北京 }海洋出版社 ot|{x
林 鹏 1红树林研究论文集k第二集l1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ot||v
林 鹏 1红树林研究论文集k第三集l1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ot||z
柳其文 o丁 o黄金水等 1红树林丽绿刺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1林业科技开发 ousstk专l }yt p yu
汪维礼 1谈谈秋茄引种栽植技术 1 浙江林业科技 ot|{{ o{kvl }wu p ww
萧刚柔主编 1 中国森林昆虫k第二版l1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t||u }z{x p z{z
• ¶¨·• o • «¬·«¤° × Š q¤±ªµ²√¨ §¬¨¥¤¦®¬± ‹∏±·¨µ•¬√ µ¨¦¤∏¶¨§¥¼ ≤¤·¨µ³¬¯¯¤µ¶1„∏¶·µ¤¯ ƒ¬¶«ot|{x }uz p u{ ~ww
• «¬·¨± „ o⁄¤°¤±¬® ≥ q¤¶¶§¨©²¯¬¤·¬²± ²© °¤±ªµ²√ ¶¨¬± ≥∏°¤·µ¤qŒ±§²±¨ ¶¬¤q…¬²·µ²³¬¦¤ot|{y }t{ ~tzy
usu 林 业 科 学 v|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