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黑龙江省横头山林场和孟家岗林场14块标准地的樟子松人工林节子寿命、可测年轮和丢失年轮的数量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樟子松人工林节子的寿命为2~32年(平均12.3年),可测年轮为1~25个(平均7.9个)。绝大多数的死枝节子(占99.8%)会出现丢失年轮的现象,丢失年轮的数量为0~22个(平均为4.4个),88.6%的节子丢失1~7个年轮,丢失的年轮数超过7个的(8~22年)节子仅为11.2%。当林分年龄小于30年时,节子年轮丢失现象并不明显,随着年龄的增大,丢失年轮数急剧增长。丢失年轮的节子数量随着节子着生高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少,节子的寿命、可观测年轮数、丢失年轮数随节子着生高度的增加而增大,达到最大值后呈稳定状态。节子的年轮数与节子的寿命成正比,呈明显线性递增关系。节子的寿命越长,则节子丢失年轮的数量就越多。樟子松平均丢失年轮数随着树木胸径的增大而增大,但与冠幅成反比。本研究结果为樟子松人工林的人工整枝提供了理论基础。
The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in Hengtoushan Forest Farm and Mengjiagang Forest Farm,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 long, perceptible ring and missing ring of knots were analyzed for Pinus sylvertris var. mongolica plant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ong of knots ranged from 2 to 32 years (mean value is 12.3) and perceptible ring of knots ranged from 1 to 25 (mean value is 7.9) for P. sylvertris var. mongolica plantation. Most dead branches (or knots) (99.8%) have missing rings and the number of missing rings ranged from 0 to 22 (mean value is 4.4). There were 88.6% of all the knots have 1~7 missing rings and only 11.2% of all the knots have more missing rings (over 7). The phenomenon of missing ring for knots in the stand below 30 years was not obvious, but the number of missing rings increased rapidly with stand age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knots that have missing ring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knot height, but the long, perceptible ring and missing ring of knot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knot height then reach a balance status after the peak valu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ring and long of knots was positive linear. The missing ring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knots long. The mean value of missing ring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DBH and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crown width.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could provide the theory foundation of manual pruning for P. sylvertris var. mongolica plantation.
全 文 :第 wv卷 第 tu期
u s s z年 tu 月
林 业 科 学
≥≤∞× ≥∂ ∞ ≥≤∞
∂²¯1wv o²1tu
⁄¨ ¦qou s s z
樟子松人工林的节子寿命及年轮丢失数 3
卢 军 李凤日
k东北林业大学 哈尔滨 txsswsl
摘 要 } 分析黑龙江省横头山林场和孟家岗林场 tw块标准地的樟子松人工林节子寿命 !可测年轮和丢失年轮的
数量及其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樟子松人工林节子的寿命为 u ∗ vu年k平均 tu1v年l o可测年轮为 t ∗ ux个k平均
z1|个l ∀绝大多数的死枝节子k占 ||1{ h l会出现丢失年轮的现象 o丢失年轮的数量为 s ∗ uu个k平均为 w1w个l o
{{1y h的节子丢失 t ∗ z个年轮 o丢失的年轮数超过 z个的k{ ∗ uu年l节子仅为 tt1u h ∀当林分年龄小于 vs年时 o
节子年轮丢失现象并不明显 o随着年龄的增大 o丢失年轮数急剧增长 ∀丢失年轮的节子数量随着节子着生高度的
增加而明显减少 o节子的寿命 !可观测年轮数 !丢失年轮数随节子着生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o达到最大值后呈稳定状
态 ∀节子的年轮数与节子的寿命成正比 o呈明显线性递增关系 ∀节子的寿命越长 o则节子丢失年轮的数量就越多 ∀
樟子松平均丢失年轮数随着树木胸径的增大而增大 o但与冠幅成反比 ∀本研究结果为樟子松人工林的人工整枝提
供了理论基础 ∀
关键词 } 樟子松 ~节子 ~寿命 ~年轮 ~丢失年轮 ~整枝
中图分类号 }≥zx{1xu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zltu p ssty p sy
收稿日期 }ussz p sz p t|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kvsvzttyvl资助 ∀
3 李凤日为通讯作者 ∀
Λονγ ανδ Μισσινγ Ρινγ οφ Κνοτσιν Πινυσσψλϖερτρισϖαρ q µονγολιχα Πλαντατιον
∏∏± ¬ƒ ±¨ªµ¬
k Νορτηεαστ Φορεστρψ Υνιϖερσιτψ Ηαρβιν txsswsl
Αβστραχτ } ׫¨ ¬¨³¨µ¬°¨ ±·¶º¨ µ¨ ³¨µ©²µ°¨ §¬± ±¨ª·²∏¶«¤± ƒ²µ¨¶·ƒ¤µ°¤±§ ±¨ª¬¤ª¤±ªƒ²µ¨¶·ƒ¤µ°o ¬¨¯²±ª¬¤±ª°µ²√¬±¦¨ q
׫¨ ²¯±ªo³¨µ¦¨³·¬¥¯¨µ¬±ª¤±§ °¬¶¶¬±ªµ¬±ª²©®±²·¶º¨ µ¨ ¤±¤¯¼½¨ §©²µ Πινυσ σψλϖερτρισ √¤µq µονγολιχα ³¯¤±·¤·¬²±q׫¨ µ¨¶∏¯·¶
¶«²º¨ §·«¤··«¨ ²¯±ª²©®±²·¶µ¤±ª¨§©µ²° u·²vu ¼¨ ¤µ¶k°¨ ¤± √¤¯∏¨ ¬¶tu1vl ¤±§³¨µ¦¨³·¬¥¯¨µ¬±ª²©®±²·¶µ¤±ª¨§©µ²° t·²ux
k°¨ ¤± √¤¯∏¨ ¬¶z1|l ©²µΠqσψλϖερτρισ √¤µq µονγολιχα ³¯¤±·¤·¬²±q ²¶·§¨¤§¥µ¤±¦«¨¶k²µ®±²·¶l k||1{ h l «¤√¨ °¬¶¶¬±ªµ¬±ª¶
¤±§·«¨ ±∏°¥¨µ²©°¬¶¶¬±ªµ¬±ª¶µ¤±ª¨§©µ²°s·²uu k°¨ ¤±√¤¯∏¨ ¬¶w1wl q׫¨µ¨ º¨ µ¨ {{1y h ²©¤¯¯·«¨ ®±²·¶«¤√¨ t ∗ z °¬¶¶¬±ª
µ¬±ª¶¤±§²±¯¼ tt1u h ²©¤¯¯·«¨ ®±²·¶«¤√¨ °²µ¨ °¬¶¶¬±ªµ¬±ª¶k²√¨ µzl q׫¨ ³«¨ ±²°¨ ±²± ²©°¬¶¶¬±ªµ¬±ª©²µ®±²·¶¬±·«¨ ¶·¤±§
¥¨ ²¯º vs ¼¨ ¤µ¶º¤¶±²·²¥√¬²∏¶o¥∏··«¨ ±∏°¥¨µ²© °¬¶¶¬±ªµ¬±ª¶¬±¦µ¨¤¶¨§µ¤³¬§¯¼ º¬·«¶·¤±§¤ª¨ ¬±¦µ¨¤¶¬±ªq׫¨ ±∏°¥¨µ²©
®±²·¶·«¤·«¤√¨ °¬¶¶¬±ªµ¬±ª¶§¨¦µ¨¤¶¨§ º¬·«·«¨ ¬±¦µ¨¤¶¬±ª²©®±²·«¨¬ª«·o¥∏··«¨ ²¯±ªo³¨µ¦¨³·¬¥¯¨µ¬±ª¤±§ °¬¶¶¬±ªµ¬±ª²©
®±²·¶¬±¦µ¨¤¶¨§º¬·«·«¨ ¬±¦µ¨¤¶¬±ª²©®±²·«¨¬ª«··«¨ ±µ¨¤¦«¤¥¤¯¤±¦¨ ¶·¤·∏¶¤©·¨µ·«¨ ³¨¤®√¤¯∏¨ q׫¨ µ¨ ¤¯·¬²±¶«¬³¥¨·º¨ ±¨·«¨
±∏°¥¨µ²©µ¬±ª¤±§ ²¯±ª²©®±²·¶º¤¶³²¶¬·¬√¨ ¬¯±¨ ¤µq׫¨ °¬¶¶¬±ªµ¬±ª¶¬±¦µ¨¤¶¨§º¬·«·«¨ ¬±¦µ¨¤¶¬±ª²©®±²·¶ ²¯±ªq׫¨ °¨ ¤±
√¤¯∏¨ ²© °¬¶¶¬±ªµ¬±ª¬±¦µ¨¤¶¨§º¬·«·«¨ ¬±¦µ¨¤¶¬±ª²©⁄
¤±§§¨¦µ¨¤¶¨§º¬·«·«¨ ¬±¦µ¨¤¶¬±ª²©¦µ²º± º¬§·«q׫¨ µ¨¶∏¯·¶²©·«¬¶
µ¨¶¨¤µ¦«¦²∏¯§³µ²√¬§¨ ·«¨ ·«¨²µ¼©²∏±§¤·¬²± ²© °¤±∏¤¯ ³µ∏±¬±ª©²µΠqσψλϖερτρισ √¤µq µονγολιχα ³¯¤±·¤·¬²±q
Κεψ ωορδσ} Πινυσσψλϖεστρισ √¤µq µονγολιχα~®±²·~ ²¯±ª~¤±±∏¤¯ µ¬±ª~°¬¶¶¬±ªµ¬±ª~³µ∏±¬±ª
采用较小的初植密度和较短轮伐期是目前人工林经营中的一个趋势kפ³³¨¬±¨ µετ αλqot|{yl ∀但是 o这
样会导致树木年轮宽度增大 !木材密度减小 !尖削度增大和节子数量增加 o导致木材质量降低 ∀枝条是影响
木材质量的一个重要因子k • «¬·¨¶¬§¨ ετ αλqot|zzl o其旺盛生长必然产生大尺寸的节子 ∀在枝条生长过程中 o
当枝条基部停止形成年轮时 o枝条并不是立刻死亡k¬ετ αλqoussul o而会存活几年 o个别枝条会存活 ts多年
k¨µ¶«¤º ετ αλqot||s ~ƒ∏¬°²µ¬ot||v ~ ¡®¬±¨ ±ot|||l ∀
树木年轮是树干或枝条横断面上由早材和晚材构成的同心/环带0 ∀但在某些年份 o由于受外界环境条
件的制约 o使年轮环带产生不完整的现象 o这就称为年轮变异kµ¬±ª¤±²°¤¯¼l ∀当变异的年轮数量较多 !宽度
很小时 o以年轮计年的方法不再可行 ∀常见的年轮变异有伪年轮 !断轮和丢失年轮等 ∀在树干基部 o某些年
份的年轮很难用肉眼分辨出来 o这种现象称为年轮丢失 ∀在干旱 !半干旱地区及森林边缘的树木常见到年轮
消失的现象 ∀引起年轮消失的原因较复杂 o一种情况是有的年份树木基部形成层没有完全分化 o即根本没有
形成年轮 ~另一种情况是有的年份只分化出相当于晚材的那部分年轮 o由于这种年轮中的细胞大小 !细胞壁
厚度和木材颜色同晚材接近 o使之与上 t年晚材合在一起 o不易分辨 ∀这样 o就不易测得该树木的真实年龄 o
当然测得的某一断面的年轮宽度也必然不能反映树木的实际生长量 ∀枝条年轮消失现象多产生在树冠下部
的枝条 o而树干上的年轮消失则多出现在树冠以下部分 o其原因是枝条或树冠所生产的有机物不能满足枝冠
自身的消耗 o因而 o对主枝或树干的贡献很少或没有k¬¤ ετ αλqoussxl ∀结合树木的生长过程研究枝条丢失
年轮数及枝条的寿命可以了解枝条在发育过程中生长 !受抑制和死亡的信息 ∀戚大伟等kusstl应用计算机
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对木材的年轮进行了检测 o采用区域生长技术填补了某些丢失的年轮 o应用模式识别技术
对年轮图像自动识别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研究手段 ∀
本文利用樟子松k Πινυσσψλϖεστρισ √¤µq µονγολιχαl枝条解析和节子剖析数据 o分析节子丢失年轮数及其频
数分布的变化规律 o研究胸径 !冠幅等因子对平均节子寿命及丢失年轮数的影响 o为樟子松人工林的抚育间
伐和人工整枝提供依据 ∀
t 试验区概况
试验地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林业局横头山林场和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 ∀横头山林场位于桦川
县西南部ktvsβu{χu|δ ) tvsβwwχtwδ ∞owsβvwχwsδ ) wyβvwχtwδ l o平均海拔 vxs °∀植被属完达山植物区系k据中
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划分l o现有林相以人工林为主天然次生林为辅 ∀大陆性季风气候 o年均气温 u1x ε o极
端最高气温 vy ε o最低气温 p v| ε o年 ∴ts ε 有效积温 u xv{ ε o全年日照时数 u xwu «o年降水量约 wys
°° o全年无霜期 tvs §左右 ∀孟家岗林场位于桦南县东北部ktvsβvuχwuδ ) tvsβxuχvyδ ∞owyβusχ ) wyβvsχxsδ
l o距县城 ut ®°∀平均海拔 uxs °∀植被属小兴安岭 p张广才岭亚区 ∀大陆性季风气候 o年均气温 u1z ε ∀
极端最高气温 vx1y ε o最低气温 p vw1z ε o年 ∴ts ε 有效积温 u xwz ε ∀年平均降水量 xxs °° o全年日照时
数 t |xx «o无霜期 tus §左右 ∀
图 t 节子纵向剖析图
ƒ¬ªqt ≤«¤µ·²©®±²·§¬¶¶¨¦·¨§¬± ²¯±ª¬·∏§¬±¤¯ §¬µ¨¦·¬²±
u 研究方法
ussw ) ussy年 o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和横头山林场 o选择不同年龄 !不同立地和不同密度的
樟子松人工林共设置了 tw块标准地 o各标准地面积为 s1sw ∗ s1us «°u ~林分年龄 t{ ∗ wz年 ~林分密度为 vwy ∗
w uws株#«°pu ~郁闭度均大于 s1y ∀在每个标准地中采用等断面径级标准木法选取了 x ∗ z株标准木 ∀
211 节子年龄测定
tl 伐倒解析木后 o按照 t °的区分段 o把树干部分锯
开 o测量每个死枝距离地面的高度 o并测定每个死枝的方位
角 ∀节子的位置根据枝条死亡后在树干上的疤痕来确定 ∀
ul 在树冠基部以下 o截取 us ∗ vx ¦°长的木段带回实
验室 o并对每轮的死枝进行编号 ∀所截取的木段的数量与
树干的长度相关 o一般每株解析木可获得 tu ∗ ty段 o每段
上都包含 t轮死枝 ∀
vl每个木段的一轮死枝约有 x ∗ {个死枝 o受剖解方法
限制 o只选取两个最大的死枝 o两个死枝之间的夹角为
vsβ ∗ ysβ o沿树干方向用手持油锯通过树干髓心进行纵剖 o
得到 u个死枝的纵剖面 o图 t是其中的 t个剖面 ∀
wl 把获取的所有节子剖面带回实验室 o用扫描仪进行
扫描 o采用年轮图像分析系统k •¬±⁄∞⁄ × ∂y1xl o测定
节子的年轮数 o包括以下 w部分 }tl髓心到枝条停止形成年
轮处的年轮数k¬±ª°≤l ~ul从髓心到死枝开始变疏松k即死
亡l处的年轮数k¬±ª°l ~vl从髓心到节子被完全包藏时的
年轮数k¬±ª°• l ~wl从髓心到树皮部的年轮数k¬±ª°
l ∀
zt 第 tu期 卢 军等 }樟子松人工林的节子寿命及年轮丢失数
通过图像计年得到枝条的寿命k¯ ²±ªl和枝条的观测年轮kµ¬±ªl ∀
212 节子数据分析
从图 t中可以看出从髓心到死枝开始变疏松k即死亡l处k图 t中黑色的部位l的年轮数就是节子寿命 ∀
而 ¬±ª°≤就是可观测的枝条的年轮数 ¬±ª∀枝条停止生长到彻底死亡之间所形成的丢失年轮数则是
节子的寿命减去髓心到枝条停止形成年轮处的年轮数 ∀
表 1 各标准木测树因子统计( ν = 71)
Ταβ . 1 Συµ µαρψ οφ σαµ πλε τρεε. σ ϖαριαβλεσ ( ν = 71)
项目
·¨°
平均
¤¨±
标准差
≥·¤±§¤µ§ µ¨µ²µ
最小值
¬±¬°∏°
最大值
¤¬¬°∏°
年龄 ª¨Π¤ vx1y{ {1|v{ t{ wz
⁄
Π¦° t{1zu y1zzw y1{x vw1x
树高 ¬¨ª«·Π° tx1tuv w1xv| z1u uu1wx
材积 ∂²¯∏° Π¨°v s1tuz uwz s1s|{ sv| s1sts |x{ s1wux stu
冠幅 ≤µ²º± º¬§·«Π° u1vw t1wys s1vx y1yx
冠长 ≤µ²º± ¯¨ ±ª·«Π° y1xw u1t|s v ty1wx
表 2 节子变量统计( ν = 2 126)
Ταβ . 2 Συµ µαρψ οφ κνοτ ϖαριαβλεσ ( ν = 2 126)
项目
·¨°
平均
¤¨±
标准差
≥·¤±§¤µ§ µ¨µ²µ
最小值
¬±¬°∏°
最大值
¤¬¬°∏°
寿命 ²±ªΠ¤ tu1u| w1y{ u vu
年轮数 ∏°¥¨µ²©µ¬±ª z1{y v1zw t ux
丢失年轮数 ∏°¥¨µ²©
°¬¶¶¬±ªµ¬±ª w1wv u1xw| vtt s uu
丢失年轮百分比
°¨ µ¦¨±·¤ª¨ ²© °¬¶¶¬±ªµ¬±ªΠh vy1xt tx1t| s {t1ux
图 u 年轮丢失相对频率和累积频率
ƒ¬ªqu ¨¯¤·¬√¨ ¤±§¦∏°∏¯¤·¬√¨©µ¨ ∏´¨ ±¦¼ ²©·«¨ ±∏°¥¨µ²© °¬¶¶¬±ªµ¬±ª¶
有的节子并没有达到完全包藏阶段 o
有的节子只是处于停止生长阶段 o因此 o这
种节子不存在丢失年轮的现象 o在数据处
理过程 o这些节子的数据被剔除 ∀所有的
节子图像年轮纪年所获得的数据用来计算
丢失年轮数在节子寿命期中所占的比例和
丢失年轮数 ∀在实际的图像计年过程中 o
由于图像本身和人眼分辨力的限制 o可能
仍会有非常细小的年轮形成了但却无法观
测出来 ∀
本研究共收集标准样木 zt株 o剖析所
得节子数据 u vxu个 o经过数据的预处理 o
剔除其中的错误数据k主要是由于剖析过
程中出现的异常节子l和未形成疏松节的
k不可确定丢失年轮数l o最终用于分析的
节子数据为 u tuy个 ∀各标准木的基本测
树因子见表 t ∀全部 u tuy个节子的寿命 !
年轮数 !丢失年轮数和丢失年轮比例的统计量见表 u ∀
v 结果与分析
311 樟子松节子丢失年轮频率分析
樟子松人工林节子丢失年轮 s ∗ uu个 o
其均值为 w1w个 o丢失年轮数所占的比例平均为 vy1x h k表 ul ∀
由图 u可知 o樟子松人工林节子发生丢
失年轮是普遍现象 o绝大多数k占 ||1{ h l的
节子会出现丢失年轮现象 o仅仅 s1u h 的节
子未丢失年轮 ∀zv h的节子丢失了 x个和 x
个以下的年轮数 o但丢失 t年及以下的节子
占 x1y h ∀有 {v1u h的节子丢失了 u ∗ z个
年轮 o{{1y h的节子丢失了 t ∗ z个年轮 o丢
失的年轮数大于 z的节子所占的比例仅为
tt1u h ∀
312 丢失年轮数与树龄的关系
为了反映樟子松人工林节子丢失年轮
数与树龄的关系 o根据各标准木的年龄计算
了不同龄阶樟子松节子丢失年轮的平均数
k图 vl∀由图 v可知 o年龄为 us年以下和us ∗
vs年间的樟子松人工林的节子年轮丢失现
象并不是很明显 o平均小于 xs个 ~但随着年
龄的增大 o丢失年轮数急剧增长 ∀在vs ∗ ws
{t 林 业 科 学 wv卷
年的樟子松人工林中 o平均丢失个数增至 tvs左右 o当年龄超过 ws年以上时 o平均丢失个数超过了 tzs ∀
图 v 年轮丢失数量与年龄的关系
ƒ¬ªqv ·¨¤·¬²± ¥¨·º¨¨ ±·²·¤¯ °¬¶¶¬±ªµ¬±ª¤±§·µ¨¨¤ª¨
313 节子寿命及丢失年轮数与节子着生位置的关系
樟子松人工林丢失年轮的节子数量随着节子的着生
高度呈规律性的变化k表 vl ∀全部用于分析的 u tuy个节
子中 o丢失年轮的节子个数在树干 w ° 以下最多k占
xx1z h l o都保持在 uss个以上 ∀随着高度的增加 o丢失年
轮的节子数呈明显减少的趋势 o其变化趋势明显 ∀节子
的寿命和节子可测年轮数在树干基部ks ∗ z °l随着节子
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o之后k z °l呈稳定状态 ∀节子丢失
年轮数在树干基部ks ∗ y °l随节子高度的增加缓慢增
加 o之后呈平稳状态 o当节子高度大于 | °后略有下降 ∀
表 3 丢失年轮的节子个数 !节子寿命 !节子丢失年轮数与节子高度关系
Ταβ . 3 Ρελατιονσ αµ ονγ νυµ βερ οφ κνοτ ωιτη µισσινγ ρινγ , κνοτ λονγ , νυµ βερ οφ µισσινγ ρινγ ανδ κνοτ ηειγητ
节子高度
±²·«¨¬ª«·Π°
丢失年轮
的节子个数
∏°¥¨µ²©®±²·
º¬·« °¬¶¶¬±ªµ¬±ª
寿命 ²±ª 可测年轮数 ¬±ª 丢失年轮数¬¶¶¬±ªµ¬±ª
范围
¤±ª¨
均值
¤¨± ≥∞
范围
¤±ª¨
均值
¤¨± ≥∞
范围
¤±ª¨
均值
¤¨±
标准差
≥∞
s1ss ∗ t1ss wys w ∗ vs {1xs u1vx t ∗ x x1ut t1zy s ∗ uu v1vs t1{x
t1st ∗ u1ss u|y v ∗ ux |1w{ u1zs t ∗ tx x1yx u1sz t ∗ tt v1{v t1|s
u1st ∗ v1ss uux x ∗ uv tt1sy v1tv u ∗ tx z1st u1yt t ∗ tv w1sx u1tv
v1st ∗ w1ss usv u ∗ ux tt1|z v1|| t ∗ tz z1v{ v1st t ∗ tu w1x| u1ux
w1st ∗ x1ss ty| u ∗ vu tv1z| w1zv t ∗ uv {1|z v1xz t ∗ tu w1{u u1xx
x1st ∗ y1ss tyt y ∗ u{ tx1ty w1w{ u ∗ uv |1y{ v1v{ t ∗ ty x1w{ u1{v
y1st ∗ z1ss tys z ∗ vt ty1sw w1xw w ∗ uv ts1{| w1uz t ∗ tx x1ty u1y{
z1st ∗ {1ss twx y ∗ uz tx1|z w1vt w ∗ ux ts1xy v1yy s ∗ t{ x1wt v1tt
{1st ∗ |1ss tty x ∗ u{ tx1{u w1uv v ∗ ut ts1t{ w1s| t ∗ us x1yw v1t|
|1st ∗ ts1ss z{ z ∗ ux tx1{{ v1zx w ∗ us ts1wz v1yv t ∗ tv x1wt u1|s
ts1st ∗ tt1ss xw y ∗ vu ty1tt v1{y x ∗ uu tt1su v1{z t ∗ tu x1s| u1{z
tt1st ∗ tu1ss vx y ∗ uu tw1|z v1w| y ∗ tz ts1vt v1zs s ∗ tt w1yy v1tt
tu1st ∗ tv1yy uw { ∗ us tx1tz u1z{ x ∗ ty tt1sw v1z{ t ∗ tt w1tv v1ts
314 节子丢失年轮与节子寿命的关系
樟子松人工林节子的可测年轮数与节子的寿命成正比 o是明显的线性递增关系k图 wl o丢失年轮所占比
例的百分比与节子的寿命之间没有很明显的递减关系 o只是在总体上呈现一种减少的趋势k图 xl ∀节子的
寿命越长 o则节子丢失年轮数量就越多 o它们之间呈线性递增关系 o如图 y所示 ∀
图 w 节子年轮数与寿命的关系
ƒ¬ªqw ¨¯¤·¬²±¶«¬³¥¨·º¨¨ ± ®±²·µ¬±ª¤±§ ²¯±ª
图 x 节子丢失年轮数百分比与寿命的关系
ƒ¬ªqx ¨¯¤·¬²±¶«¬³¥¨·º¨¨ ± ³¨µ¦¨±·¤ª¨ ²©®±²·°¬¶¶¬±ªµ¬±ª¤±§ ²¯±ª
315 胸径对节子丢失年轮数和节子寿命的影响
所研究的 tw块标准地的立地条件和林分密度均不相同 o因此樟子松的生长状况也不尽相同 o各标准地
内樟子松的胸径生长有较大的差异 ∀分析胸径与每株标准木节子平均丢失年轮数的情况 o发现平均丢失年
轮数随着树木胸径的增大而呈增长的趋势k图 zl o胸径 y ∗ tx ¦°时 o平均丢失年轮数 v个左右 o胸径 us ¦°
左右时 o平均丢失 w ∗ x个年轮 o胸径 ux ¦°时 o平均丢失年轮 y ∗ {个 o如图 z所示 ∀
|t 第 tu期 卢 军等 }樟子松人工林的节子寿命及年轮丢失数
图 y 丢失年轮数与节子寿命的关系
ƒ¬ªqy ¨¯¤·¬²±¶«¬³¥¨·º¨¨ ± ±∏°¥¨µ²© °¬¶¶¬±ªµ¬±ª¤±§ ²¯±ª
图 z 节子平均丢失年轮数与胸径的关系
ƒ¬ªqz ¨¯¤·¬²±¶«¬³¥¨·º¨¨ ± °¨ ¤± ±∏°¥¨µ²© °¬¶¶¬±ªµ¬±ª¤±§⁄
树木胸径的生长促使枝条分化 o树木出现自然整枝 o死枝逐渐形成 o并且随着胸径的不断生长节子被树
干的木质部所包藏 ∀胸径与死枝k节子l的寿命之间是相关的 o樟子松人工林林木的胸径越大 o节子的存活时
间就会越长 o节子的寿命也会越大 o呈明显的线性递增关系k图 {l ∀
图 { 节子的寿命与树木胸径的关系图
ƒ¬ªq{ ¨¯¤·¬²±¶«¬³¥¨·º¨¨ ± ²¯±ª²©®±²·¤±§⁄
图 | 节子丢失年轮数与冠幅的关系图
ƒ¬ªq| ¨¯¤·¬²±¶«¬³¥¨·º¨¨ ± ±∏°¥¨µ²© °¬¶¶¬±ªµ¬±ª²©®±²·
¤±§¦µ²º± º¬§·«
316 冠幅对节子丢失年轮的影响
树冠的大小直接影响活枝的光合作用 o大的树冠显示出树木强的生活力 o其枝条不容易死亡 o可以维持
较长的生活期 o随着枝条死亡 o丢失年轮数增加 ~而小的树冠处于压制状态 o枝条容易死亡 o则丢失的年轮数
会较少 ∀用冠幅来描述树冠的活力 o分析樟子松人工林冠幅与节子丢失年轮数之间关系 o结果表明节子的丢
失年轮数与冠幅成反比 o即随着冠幅增加节子的丢失年轮数逐渐下降k图 |l ∀由图 |可知 o樟子松节子丢失
的年轮集中分布于冠幅为 t1s ∗ v1s °的树木上 o丢失数量为 u ∗ {个 ∀
w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中 o死枝不形成可观测的年轮的数量为 s ∗ uu年 o其均值为 w1w个 o丢失年轮数所占的比例平均
为 vy1x h o这说明在枝条的生长过程中 o有 tΠv的时期处于对树干生长无贡献状态 o甚至会阻碍树干木质部
的生长 ∀因此 o枝条形成丢失年轮的时期即为整枝的最佳时期 ∀接近 ys h 的节子丢失年轮数 [ w 个 o
yw1zu h的节子丢失年轮 u ∗ z个 oz1yv h的节子丢失的年轮数大于 z ∀这些结果与以往的活枝丢失年轮的研
究结果相类似 o ∏¨®¨ ° kt|x|l研究表明 o美国西部花旗松活枝基径一般有 | ∗ ts个不可观测年轮 ~±§µ¨º¶等
kt|v|l对美国黄松k Πινυσ πονδεροσαl的研究表明 o活枝最多产生 vw个不可观测年轮 o且有 xs h的枝条的丢失
年轮数超过了 ts个 ∀
本研究认为年龄会对丢失年轮数产生影响 ∀us年以下和 us ∗ vs年间的樟子松人工林的节子年轮丢失
现象并不是很明显 o随着年龄的增大 o丢失年轮数急剧增长 ∀
节子在树干中的着生位置决定了节子被包藏可能性 o在树干下部的位置 o节子几乎都是被完全包藏 o这
主要是由于幼树阶段的樟子松所形成的细小枝条死亡后 o被逐渐增长的树干木质部所包藏 ~而树干中上部形
成的枝条一般属于较大的枝条 o自然整枝刚停止或者停止几年 o节子刚死亡或死亡若干年 o不容易被完全包
藏 ∀樟子松丢失的年轮个数在树干的 w °处以下是最多的 o随着高度增加 o丢失年轮数呈明显的减少趋势 ∀
节子的可测年轮数与节子的寿命成正比 o呈线性递增关系 o但是丢失年轮数所占百分比与节子寿命之间
没有很显著的递减关系 o只是在总体上呈一种减少的趋势 ∀随着节子寿命增加 o节子丢失年轮数增加 o但它
su 林 业 科 学 wv卷
们之间不是显著的线性关系 o而是逐渐递增的 ∀
参 考 文 献
戚大伟 qusst1 木材无损检测图像处理系统的研究 q林业科学 ovzktyl }|u p |y
±§µ¨º¶≥ o¬¯¯ ≥ qt|v|1 ⁄¨ ·¨µ°¬±¬±ª·«¨ ·¬°¨¥µ¤±¦«¨¶²± ¬¯√¬±ª·µ¨ ¶¨«¤√¨¥¨ ±¨ §¨¤§q²∏µ±¤¯ ²©ƒ²µ¨¶·qvz }|vs p |vx
≤¨¯¬±¨ o ≠√¨ ¶≤ qussu1 ∞¬·¨µ±¤¯ ¬±§¬¦¤·²µ¶²© ¬¯√¬±ª¥µ¤±¦«¨¶º¬·« °¬¶¶¬±ªµ¬±ª¶º¬·«¬± ¤·µ¨¨¦µ²º± ²© ≤²µ¶¬¦¤± ³¬±¨ qƒ²µ¨¶·µ¼ozxkxl }xy| p xz{
≤µ¤¬ª o≥¤¯ ¼¯ ∞ ⁄qt|||1 ƒµ¨ ∏´¨ ±¦¼ ²©³¤µ·¬¤¯ ¤±§ °¬¶¶¬±ªµ¬±ª¶¬± Αχερσαχχηαρυµ ¬± µ¨ ¤¯·¬²±·²¦¤±²³¼ ³²¶¬·¬²± ¤±§ªµ²º·«µ¤·¨q°¯ ¤±·∞¦²¯²ª¼ qtwv }t{|
p usu
ƒµ¬·¶¤µ²¯§≤ oƒ∏¬°²µ¬× qt||v1 ⁄¼±¤°¬¦¶²©¦µ²º± ¶·µ∏¦·∏µ¨ ¤±§¶·¨° ªµ²º·«¥¤¶¨§²± ®±²·¤±¤¯¼¶¬¶²©¤«¬±²®¬¦¼¶³µ¨¶¶qƒ²µ¨¶·∞¦²¯²ª¼ ¤±§ ¤±¤ª¨ ° ±¨·o
xy }xz p y{
¬¤ • • o¬ƒ qussx1 ⁄¬¶·µ¬¥∏·¬²±o¶¬½¨ ¤±§§¨ √¨ ²¯³° ±¨·³«¤¶¨¶²©±²·¶©²µΠινυσσψλϖεστρισ q√¤µq µονγολιχα Λιτϖιν ¬± ±²µ·«¨¤¶·≤«¬±¤q²∏µ¤¯ ²© ²µ¨¤±
ƒ²µ¨¶·µ¼ ≥²¦¬¨·¼}∞±ª¯¬¶« ∂ µ¨¶¬²±o|wkxl }vtv p vus
¨µ¶«¤º o ¤ª∏¬µ¨ ⁄ qt||s1 ²±ª¨√¬·¼ ¤±§§∏µ¤·¬²± ²©µ¤§¬¤¯ ªµ²º·«¬± ⁄²∏ª¯¤¶2©¬µ¥µ¤±¦«¨¶q≤¤±¤§¬¤± ²∏µ±¤¯ ²©ƒ²µ¨¶· ¶¨¨¤µ¦«ous }ty|s p ty|x
¬ƒ o ¨¨ ²²± ≠¤±ªqussu1 ⁄¬¤° ·¨¨µ¤±§¯¨ ±ª·«ªµ²º·«²©³µ¬°¤µ¼ ¥µ¤±¦«¨¶¬± ¤ Λαριξ ολγενσισ ³¯¤±·¤·¬²±q²∏µ±¤¯ ²©²µ¨¤± ƒ²µ¨¶·≥²¦¬¨·¼o|tkul }ut| p
uvs
¡®¬±¨ ± o≤²¯¬± ƒ qt||{1 °µ¨§¬¦·¬±ª ¥µ¤±¦« ¤±§¤±ª¯¨ ¤±§ ¥µ¤±¦« §¬¤° ·¨¨µ²© ≥¦²·¶³¬±¨ ©µ²° ∏¶∏¤¯ ·µ¨¨ ° ¤¨¶∏µ¨°¨ ±·¶¤±§¶·¤±§¶·µ∏¦·∏µ¨ ¬±©²µ°¤·¬²±q
≤¤±¤§¬¤± ²∏µ±¤¯ ²©ƒ²µ¨¶· ¶¨¨¤µ¦«ou{ }ty{y p ty|y
¡®¬±¨ ± q t|||¤q µ²º·«o¶∏³³µ¨¶¶¬²±o §¨¤·«o ¤±§ ¶¨ ©¯2³µ∏±¬±ª ²© ¥µ¤±¦«¨¶²© ≥¦²·¶³¬±¨ ¬± ¶²∏·«¨µ± ¤±§ ¦¨±·µ¤¯ ƒ¬±¯¤±§q ≤¤±¤§¬¤± ²∏µ±¤¯ ²© ƒ²µ¨¶·
¶¨¨¤µ¦«ou| }x{x p x|w
¡®¬±¨ ± qt|||¥q∞©©¨¦·²©¶·¤±§§¨±¶¬·¼ ²±µ¤§¬¤¯ ªµ²º·«²©¥µ¤±¦«¨¶²©≥¦²·¶³¬±¨ ¬±¶²∏·«¨µ± ¤±§¦¨±·µ¤¯ ƒ¬±¯¤±§q≤¤±¤§¬¤±²∏µ±¤¯ ²©ƒ²µ¨¶· ¶¨¨¤µ¦«ou| }
tuty p tuuw
∏¨®¨ °¤ ⁄qt|x|1 ¬¶¶¬±ª¤±±∏¤¯ µ¬±ª¶¬± ¥µ¤±¦«¨¶²©¼²∏±ªªµ²º·« ⁄²∏ª¯¤¶2©¬µq∞¦²¯²ª¼ ows }w{s p w{u
פ³³¨¬±¨ µ≤ o±¤³³ • o • ¬¨µ°¤±± ≤ qt|{y1 ≥¬¯√¬¦∏¯·∏µ¨ o·«¨ ³¤¶·vs ¼¨ ¤µ¶o·«¨ ±¨ ¬·vs ¼¨ ¤µ¶q°¤µ·µ q׫¨ °¤¦¬©¬¦≤²¤¶·q²∏µ±¤¯ ²©ƒ²µ¨¶·o{w }vz
p wy
• «¬·¨¶¬§¨ ⁄o • ¬¯¦²¬ ⁄o∏¶·¬± qt|zz1 ¨ º ¤¨¯¤±§⁄²∏ª¯¤¶2©¬µ·¬°¥¨µ ∏´¤¯¬·¼¬± µ¨ ¤¯·¬²±·²¶¬¯√¬¦∏¯·∏µ¨ q ¨ º ¤¨¯¤±§²∏µ±¤¯ ²©ƒ²µ¨¶·ouu }uw p wx
k责任编辑 于静娴l
tu 第 tu期 卢 军等 }樟子松人工林的节子寿命及年轮丢失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