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文章编号: 1007-0435( 2006) 02-0106-06
野牛草育种材料有性繁殖及坪用特性
胡晓艳1 , 李 敏2 , 杨青川2 , 呼天明1
(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陕西杨凌 712100; 2.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北京 100094)
摘要: 研究 10 份野牛草(B uchloe dactyloides)育种材料及其 3 个 F1 代杂交种的物候期、营养器官及花器官形态、雄株花
粉质量、雌株种子产量、F1代性别分化比例、草坪质量、匍匐茎扩展速率等有性繁殖及坪用特性指标。结果表明: 1 号雌株
种子质量好, 产量较高,可作为选育种子生产的母本材料; 1 号雄株花粉数量多,质量好,可以作为杂交育种的父本材料;
3 号、5 号、6 号雌株及雌雄同株的坪用性状突出, 可作为无性繁殖和生产草皮卷的新种质; 3 个 F1 代杂交种的杂种优势
均较明显, 但性别分化比例有所不同。
关键词: 野牛草; 育种材料; 有性繁殖; 坪用特性
中图分类号: A812; Q944 文献标识码: A
A Comparison Among Several Buchloe Dactyloides Breeding Materials
in Sexual Reproductivity and Lawny Trait
HU Xiao-yan
1
, L I M in
2
, YANG Qing-chuan
2
, HU T ian-ming
1
( 1.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 nvironment , Northw est S ci-T ec U nivers ity of Agr icultur e and Fores t ry,
Yan gling, Sh aanxi Provin ce 712100, China;
2. Ins titute of Anima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 lture Scien ces , Beijing 100094, Ch ina)
Abstarct: To select new species of Buchloe dacty loid es that boast high value in seed yield, sod product ion, and
cr oss breeding, w e compared ten g rass breeding materials and three hybrid species of B . dacty loides of different
characterist ics. T est ing indexes included the differ ent mater ials reproduct ion phenophases, appearances of
vegetative and f low ering or gans, po llen qual ity of male plants, seed y ield o f female plants, sex different iat ion
rat io of F1 generation, turf quality , and stolon spr eading rat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emale NO. 1 excels in
quality and high seed yield, and is fit ted to be the maternal material fo r a new B . dacty loides species. Male
NO. 1 issues a larg e quantity o f quality po llen, and is suitable to be the paternal mater ial for the crossbreeding .
Females NO. 3, NO. 5, and NO. 6, and the poly gamy material are all f itted to be new varieties for vegetat ive
pr opagation and turf blankets. T he three hybrid species are similar in heterosis, though not in sex
dif ferent iat ion rat io .
Key words : Buchloe dactyloides( Nut t . ) Engelm ; Breeding materials; Sexual reproduct ion; Law ny tr ait
野牛草( Buchloe dacty loides ( Nut t . ) Engelm. ) ,
又名水牛草、牛毛草,是禾本科画眉草亚科野牛草属植
物。该草最初主要用作牧草,但由于它具有植株低矮、
适应性及抗逆性强、需肥量少、易养护等优良的坪用特
性,逐渐被用作园林绿化植物[ 1, 2]。
与其他草坪植物相比, 野牛草的有性繁殖过程比
较特殊。它具有分化的雄株、雌株及雌雄同株, 即使是
雌雄同株也有分化的雄花和雌花,而其他绝大多数的
草坪植物都是雌雄同株且只有两性花。种子直播的野
牛草有的植株发育成雌株, 有的发育成雄株,分株移栽
的野牛草一般与母体性别相同,但某些植株也会发生
变异[ 3, 4]。野牛草进入花期后,由于雄株的花轴高于株
丛,花粉成熟后草坪呈现明显的黄色,而雌株则无此问
题。因此, 宜选雌株作为草坪草。野牛草在自然种群中
收稿日期: 2005-09-15; 修回日期: 2005-11-21
基金项目: 863项目( 2001AA244051; 2004BA528B01)
作者简介: 胡晓艳( 1977-) ,女,北京平谷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草坪草、牧草品种选育及相关生物技术
第 14卷 第 2期
Vo l. 14 No . 2
草 地 学 报
ACT A AGRESTIA SIN ICA
2006年 6 月
June 2006
雌雄同株的比例较低,过去大部分育种工作是利用匍
匐茎的无性繁殖进行选择, 但以匍匐茎作为建植材料,
在运输、保存和播种等方面存在诸多不便, 故选育种子
繁殖的新品种成为野牛草选育的一个重要方向。1995
年,内布拉斯加大学选育出第一个种子繁殖的野牛草
新品种,使得以种子直播方式建植野牛草草坪成为可
能。野牛草属只有一个种, 但其分布地域广、演化历史
长,在种内存在大量变异[ 5]。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 其
叶片颜色,叶片厚度、宽度、匍匐茎节间长度等方面也
表现出较大差异。李德颖[ 6, 7]对野牛草花粉母细胞的减
数分裂和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和核型分析表明,
虽然野牛草的演化历史长, 但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有
性繁殖系统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因此,研究其形态学
及生殖生物学[ 8]对利用有性杂交改良品种极为重要,
可以从其丰富的种质资源中进行选择, 并通过有性杂
交使隐性突变得以表达,优良性状得以重组。
试验对从近 50份野牛草种质材料中所选择的 10
个株系进行比较研究, 以期选择草坪生产价值、种子生
产价值及杂交育种价值高的野牛草亲本育种材料。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10份育种材料包括 6个雌株( 1♀、2♀、3♀、4♀、
5♀、6♀)、1个雌雄同株(♀♂)、3个雄株( 1♂、2♂、3
♂) , 3个 F1 代杂交种的亲本分别为 F1-1 ( 1♂×1♀)、
F1 -2 ( 1♂×2♀)、F 1-3 ( 1♂×3♀) , 对照为北京植物园
50年代从国外引入品种( CK )。10份育种材料的主要
特征见表 1。
表 1 10 份野牛草育种材料的主要特征[ 9]
Table 1 Main char acterist ics of the 10 breeding m aterials o f Buchloe dacty loides
株系
Variety
描述
Descript ion
1♀
株型密、丛生、匍匐茎短小、雌花多而集中、叶色亮绿、绿期长,观赏性好
Dense plants gather into tuf t s w ith short stolons , long -las t ing, pleasant an d brill ian t green leaves, and numerous am as sing
female f low ers
2♀
直立丛生、植株高大、少有匍匐茎、叶片斜生或上冲、叶色深绿、雌花多而集中
Tall and erect plants gather into clus ters with few stolon s. Deep green leaves incline or sh oot up. Fem ale f low er s are numerous
and cluster togeth er
3♀ 具有明显的株丛又有发达的匍匐茎、侵占性较强、雌花亦较多
Plants bu nch up, having developed and aggress ive stolons . Fem ale flowers are many
4♀ 丛生、匍匐茎较发达、雌花相对较少、侵占性较强
Plants bu nch up, having developed and aggress ive stolons , and few fem ale flowers
5♀
匍匐茎发达、草层低矮致密、叶色深灰绿、晚秋叶色呈灰紫色、雌花极少
Grass plan ts are short and den se w ith developed s tolons. T he deep green leaves turn purpl ish in late autumn. Female f low ers
are very s canty
6♀ 具有较明显的株丛、植株低矮、叶片纤细、叶色鲜绿
Plants are sh ort clusters w ith d elicate leaves that are glos sy green
♀♂
株丛直立且具有发达匍匐茎、雄花多雌花少,叶色亮绿
Clus ters of plants s tand erect , w ith developed stolons , an d glos sy gr een leaves. Male flowers are numerous and fem ale f low ers
are few
1♂ 匍匐茎发达、侵占性强、草层覆盖度高,雄花多
With developed and aggr ess ive stolons , the bunch ing up g ras s plants form luxuriant coverage. Male f low er s are n umer ou s
2♂ 株型直立丛生、匍匐茎数量较少、质地较粗糙、雄花较多
Tuf t s of erect grass plants develop few stolons , rud e-textur e leaves , and numerous male f low ers
3♂ 株丛低矮、叶片纤细、色泽黄绿、雄花多
Clus ters of grass plan ts are short , w ith del icate yellow ish green leaves and num erous male flow ers
1. 2 试验设计
试验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草坪草Ⅱ号试
验田进行。10份育种材料、3个 F1代杂交种及对照分
别设 3次重复(Ⅰ、Ⅱ、Ⅲ) ,共 42个试验小区,小区面
积 2 m×4 m ,在田间分为南北两行, 随机排列。
1. 3 试验项目及方法
1. 3. 1 物候期调查
从 2005 年 4月初开始,每两天观察记录 1 次(抽
穗期、开花期每天记录 1次) ,均在上午 9∶30- 10∶
30进行。其中返青期: 50%以上的植株返青;抽穗期:
50%的植株开始抽穗; 开花期: 50%植株开花;成熟期:
107第 2期 胡晓艳等:野牛草育种材料有性繁殖及坪用特性
80%的种子成熟; 生育天数:返青期至种子成熟期。
1. 3. 2 营养器官及花器官形态特征调查
在野牛草营养生长期( 2005年 4月 25日)测量不
同材料的根系及叶片长度,在生殖生长期 ( 2005年 5
月 17日)统计比较不同雌株的花序长度、生殖枝花序
数、花序小花数、成熟柱头长度; 雄株小穗长、花序长、
成熟花药长度。
1. 3. 3 匍匐茎扩展速率
在每个试验小区随机选择 5条匍匐茎,系牌标记。
从 2005年 4 月 26日开始, 每隔 1天用盒尺测定匍匐
茎的长度, 5月份进入生殖生长期后每 4天测定一次。
1. 3. 4 草坪外观质量评价
2005年4月- 6月,每月的15日和30日按照国际
通用草坪质量 9分制评价法对草坪质量进行综合评分,
测定指标包括草坪盖度、均一性、色泽、质地及主观喜爱
程度, 满分为 9分, 9~6分为优, 5~3为中, 2~1为差。
1. 3. 5 不同雄株花粉质量比较
1. 3. 5. 1 花粉数量:取 2 ml悬浮液( 10%的葡萄糖)
置于盛花粉的小瓶内充分振荡, 4~6 h 后, 用吸管吸
取悬浮液置于类型为 XB-k-25的血球计数器上镜检,
统计16个中方格( 0. 1 mm 3) 的花粉数量。花药内花粉
粒数= 16个中方格中花粉粒总数×10×1000×2/花
药数。不同雄株各统计 5次,取平均值。
1. 3. 5. 2 花粉生活力: 分别用过氧化氢酶法和 T TC
染色法进行测定
过氧化氢酶法——用镊子取少量新鲜花粉置于载
玻片上。在花粉上滴一小滴联苯胺、-萘酚、碳酸钠混
合液和 1小滴 0. 3%过氧化氢溶液。用小玻璃棒将花
粉与液滴仔细混合,盖上盖玻片。经 3~5 min 后在显
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凡是被染成红色或紫红色的为
有活力的花粉,无色或黄绿色的为无活力的花粉。
TT C 染色法——将花粉撒在载玻片上, 滴加含
0. 5% T TC 的蔗糖溶液,迅速盖上盖片,置入内有湿
滤纸的平皿中, 保持湿润,连同平皿放置在 37℃黑暗
条件下2 h,在显微镜下观察 2~3个制片,每片取 5个
视野, 统计 100粒,然后计算花粉的活力百分率(凡是
染成红色的花粉,其生活力为强, 淡红的次之,无色的
为不具活力的花粉或不育花粉)。
1. 3. 5. 3 花粉寿命: 收集发育正常的刚开放的花药
20个以上,放在铺有滤纸的培养皿中,室温下保存, 每
隔一定时间用 T TC 法测其生活力, 判断花粉生活力
的持续时间。
1. 3. 6 不同雌株种子产量比较
在种子成熟期,每个小区刈割单位面积野牛草( 3
m
2 ) ,晒干并脱粒,称取种子重, 折合成公顷产量。
1. 3. 7 杂交一代野牛草性别分化比例
2005年 5月 28 日, 对杂交一代野牛草每个小区
单位面积( 0. 3 m 2)进行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 1 物候期调查
表 2结果显示, 早春表现出较好返青趋势的试验
材料有 1♀、3♀、4♀、3♂、♀♂。大部分小区从 4月 6
日- 4月8日开始返青, CK、5♀、2♀返青较晚。4月 16
日,除返青情况较差的小区外,盖度基本达到 100%。
返青期颜色较好的材料有 1♀、4♀、♀♂。4月 29日,
部分材料就开始有生殖枝长出,但数量较少, 3♂、6♀
生殖生长期较早。
表 2 不同材料野牛草物候期调查
Table 2 Survey o f phenophases of differ ent br eeding mat eria ls of B uchloe dactyloides
1♀ 2♀ 3♀ 4♀ 5♀ 6♀ ♀♂ 1♂ 2♂ 3♂ F1-1 F1-2 F1-3 CK
返青期
T urning
green stage
6/ 4
Apr. 6
10/ 4
Apr. 10
6/ 4
Apr. 6
6/ 4
Ap r. 6
10/ 4
Apr . 10
8/ 4
Apr. 8
8/ 4
Apr. 8
8/ 4
Apr. 8
8/ 4
Apr. 8
6/ 4
Apr . 6
8/ 4
Apr . 8
8/ 4
Apr. 8
8/4
Apr. 8
12/ 4
Apr. 12
抽穗期
Heading
stage
6/ 5
May 6
5/ 5
May 5
8/ 5
M ay 8
10/ 5
M ay 10
11/ 5
May 11
3/ 5
May 3
6/ 5
May 6
11/ 5
May 11
6/ 5
M ay 6
2/ 5
May 2
11/ 5
May 11
10/ 5
May 10
11/ 5
May 11
12/ 5
May 12
开花期
Florescence
stage
10/ 5
May 10
10/ 5
May 10
12/ 5
M ay 12
13/ 5
M ay 13
14/ 5
May 14
8/ 5
May 8
11/ 5
May 11
12/ 5
May 12
10/ 5
M ay 10
7/ 5
May 7
10/ 5
May 10
10/ 5
May 10
11/ 5
May 11
14/ 5
May 14
成熟期
Mature stage
22/ 6
Jun. 22
20/ 6
Jun. 20
23/ 6
Jun. 23
23/ 6
Ju n. 23
24/ 6
Jun . 24
21/ 6
Jun . 21
22/ 6
Jun. 22
/ / /
22/ 6
Jun . 22
22/ 6
Jun . 22
22/ 6
Jun. 22
24/ 6
Jun. 24
生育天数
Procreat ing
days
77 71 78 78 75 74 75 / / / 75 75 75 73
108 草 地 学 报 第 14卷
2. 2 营养器官及花器官形态特征调查
从表 3可以看出,不同野牛草种内变异材料的营
养器官及花器官形态存在较大差异。1♀、2♀株丛直
立,雌花多,花序较大,具有种子生产潜力, 而且 1♀柱
头明显长于其他雌株, 因此更易于接受花粉。1♂、2♂
花序及花药均较大,表明其能容纳更多数量的花粉。3
♀、5♀、6♀植株低矮, 垂直生长速度慢, 适于建植
草坪。
3个 F1代杂交种长势较好,尤其是根系较发达,
杂种优势明显, 3者根冠比平均值为 1. 09, 显著大于 6
个雌株的平均值( 0. 95, P< 0. 05)、3个雄株的平均值
及对照表明其可能具有更强的抗逆能力。
表 3 不同材料野牛草营养器官及生殖器官形态特征
T able 3 Modal char acter istics of v eget ativ e and repr oduct ive o rg ans of differ ent materials
根长
Root leng th ( cm)
叶长
Leaf len gth ( cm)
花序长
Inflores cence
length (cm)
成熟(柱头/花药)长
Mature( s t igma/
an th er) ( cm)
每生殖枝花序数(个)
Inf lores cence/
ear( pc)
每花序小花数(个)
Floret /
inf lorescence( pc)
1♀ 9. 2 10. 3 1. 0 50 3~4 3~4
2♀ 9. 8 10. 7 1. 0 40 3~4 4~5
3♀ 9. 0 9. 8 0. 9 40 2~3 2~4
4♀ 8. 7 8. 0 0. 8 40 2~3 3~4
5♀ 5. 2 7. 8 0. 8 30 3 2~3
6♀ 8. 5 7. 2 0. 6 30 2~5 3~5
♀♂ 8. 0 9. 0 0. 8~1. 2 花药 anther 2. 9柱头 s tig ma 40 2~3 3
1♂ 8. 3 7. 7 2. 0 2. 9 / /
2♂ 9. 0 9. 8 2. 2 3. 0 / /
3♂ 8. 3 8. 7 1. 9 2. 1 / /
F1-11 10. 5 9. 2 0. 9~1. 1 花药 anther 0. 9柱头 s tig ma 50 3~4 3~4
F1-12 10. 2 9. 7 0. 9~1. 1 花药 anther 0. 9柱头 s tig ma 50 2~4 3
F1-13 9. 3 8. 7 0. 9~1. 1 花药 anther 0. 9柱头 s tig ma 50 3 3
CK 5. 6 7. 6 1. 1 0. 3 / /
2. 3 匍匐茎扩展速率
在野牛草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初期对其匍匐茎扩
展速率进行测量。据田间调查,野牛草返青后在4月上
中旬分蘖较快。4月 20日左右匍匐茎开始扩展,匍匐
茎与直立茎在形态上有较大差别,大多数匍匐茎茎节
呈紫红色,叶片短小。
图 1 匍匐茎扩展速率
Fig . 1 stolon spreading rate o f Buchloe d acty loid e
由图 1可见, 野牛草匍匐茎扩展速率在不同生育期
有所不同,总的趋势是在营养生长初期较快,后逐渐降
低, 在生殖生长初期降到最低,开花初期又略有增长。此
外, 匍匐茎扩展速率最快的为 F1-13 ,表明其有较强的侵
占性, 成坪速度快。匍匐茎扩展速度最慢的为 6♀。
2. 4 外观质量评价
1♀、4♀、6♀、♀♂返青较早,色泽较好,草层呈亮
绿色,综合评价得分较高(表 4)。5♀得分较低, 主要因
其早春返青较晚且颜色发灰, 但它所形成的草坪平整
紧凑, 均一性较好,呈地毯状, 到 5月中旬后草坪整体
色泽有所改善。F1代杂交种色泽比1♀略深,比 2♀略
浅,色泽较明快,且长势较好,杂种优势明显。此外, 通
过田间观察,到 6月中旬气温升高后, 1♂叶色明显变
灰, 6♀草尖发黄, 表明其耐高温能力相对较差。5♀、对
照( CK )的叶片质地最粗糙( 2. 2 mm ) , 3♂、6♀、4♀叶
片较细( 1. 6~1. 8 mm )。
2. 5 雄株花粉质量比较
野牛草单个花药花粉数量3万~4万个, 2♂和1♂
花粉数量较多,♀♂次之, 3♂花粉数量最少(表 5)。
109第 2期 胡晓艳等:野牛草育种材料有性繁殖及坪用特性
表 4 野牛草草坪质量评价
Table 4 Tur f quality evaluat ion o f different breeding mater ials o f Buchloe d acty loid es
日期 Date 1♀ 2♀ 3♀ 4♀ 5♀ 6♀ 1♂ 2♂ 3♂ ♂♀ F1 F2 F3 CK
15/ 4 Apr 15 5. 8 4. 2 5. 2 5. 6 3. 8 5. 5 5. 0 4. 8 5. 6 5. 5 5. 2 5. 2 5. 2 3. 8
30/ 4 Apr 30 6. 0 5. 0 5. 4 6. 0 4. 0 5. 8 5. 2 4. 6 5. 6 6. 0 5. 5 5. 3 5. 5 4. 0
15/ 5 May 15 6. 0 4. 9 5. 0 5. 6 4. 8 5. 8 5. 0 5. 0 5. 5 5. 8 5. 5 5. 2 5. 4 4. 8
30/ 5 M ay 30 5. 8 5. 0 5. 0 5. 6 5. 0 5. 6 5. 2 5. 0 5. 2 5. 5 5. 0 4. 6 5. 0 5. 0
15/ 6 Jun 15 5. 6 4. 8 4. 6 5. 5 5. 4 5. 0 4. 8 5. 0 5. 0 5. 5 5. 0 4. 6 4. 8 5. 4
30/ 6 Jun 30 5. 6 4. 6 4. 5 5. 3 5. 2 4. 8 4. 5 4. 8 4. 6 5. 2 4. 8 4. 6 4. 8 5. 2
平均 average 5. 8 4. 8 5. 0 5. 6 4. 7 5. 4 5. 0 4. 9 5. 3 5. 6 5. 2 4. 9 5. 1 4. 7
表 5 野牛草单个花药花粉数量(个)
T able 5 Pollen quantity o f a single anther o f
Buchloe dacty loides( pc)
1 2 3 4 5 平均 average
♀♂ 37860 40320 36910 32170 35450 36542
1♂ 41280 43780 39650 40510 36870 40418
2♂ 38670 41290 43400 39640 40680 40736
3♂ 30640 28900 31320 29120 32780 30552
表 6 过氧化氢酶法与 TTC 法测定野牛草花粉生活力( % )
T able 6 Determination of Buchloe dacty loides po llen vitality
by Cat alase method and TT C met hod( % )
过氧化氢酶法
Catalase method
TT C法
T TC meth od
♀♂ 82. 4 76. 6
1♂ 90. 3 85. 8
2♂ 84. 6 77. 5
3♂ 83. 0 80. 2
对照( 80℃, 2 h致死)
cont rol( 80℃, 2 h leth al ) 3. 7 0
注:表中数据为 3次重复的平均。Note: Data in Table 6 are the
average of three repet it ions
表 6表明, 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均为 1♂花粉生
活力最高。用无活力的花粉作对照,过氧化氢酶法仍能
将少量花粉染色, 而用 T T C 法无活力的花粉全部不
能着色,表明 TT C 法比过氧化氢酶法能更有效地检
测野牛草花粉质量。
由于花粉生活力的丧失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并没
有一个明显的界限, 因此在研究花粉生活力时需要确
定一个阈值来表示实验结果 [ 5]。野牛草花粉生活力在
30 min内无明显降低, 1 h 后迅速降低, 24 h 后花粉活
力下降为 20%左右, 48 h 后下降为 5%~10% , 72 h
后大多降到 5%以下,通常以 5%为花粉寿命的阈值,
而野牛草离体花粉寿命最长, 为采后 72 h 左右, 在采
后30 m in内花粉生活力最强(图 2)。
图 2 野牛草不同雄株花粉寿命
Fig . 2 Po llen live time of male plant o f Buchloe d acty loid es
2. 6 不同雌株种子产量
由表 7 可知, 2♀单位面积平均种子产量最高
( 0. 29 kg / m
2 ) ,折合 2901. 45 kg / hm 2。1♀种子平均千
粒重最大, 种子产量也较高( 0. 25 kg/ m 2) ,折合 2501.
25 kg / hm
2。因此, 选择 1♀、2♀作为杂交育种的母本,
其杂交种具有种子高产的潜力。从种子外观成色看, 1
♀、2♀、4♀种子较大, 且 1♀、4♀种子色泽较好, 2♀
种子颜色发暗,但整齐度较好。
表 7 野牛草雌株种子产量
T able 7 Seed production of different fema le Buchloe dacty loides
Ⅰ Ⅱ Ⅲ 平均
千粒重
Kernel w eigh t (g )
产量
Yield (k g/ m2)
千粒重
Kernel w eight ( g)
产量
Yield( kg/ m2)
千粒重
Kernel weight ( g)
产量
Yield( kg /m 2)
千粒重
Kern el w eigh t (g )
产量
Yield (k g/ m2)
1♀ 27. 65 0. 21 28. 94 0. 29 27. 24 0. 25 27. 94 0. 25
2♀ 26. 01 0. 28 26. 63 0. 31 28. 75 0. 29 27. 13 0. 29
3♀ 19. 64 0. 17 20. 53 0. 17 18. 96 0. 20 19. 71 0. 18
4♀ 21. 79 0. 21 22. 37 0. 20 25. 60 0. 28 23. 25 0. 23
6♀ 17. 36 0. 08 14. 12 0. 10 15. 15 0. 07 15. 54 0. 08
♀♂ 12. 45 0. 06 12. 24 0. 04 12. 96 0. 04 12. 55 0. 05
110 草 地 学 报 第 14卷
2. 7 杂交 F1代野牛草性别分化比例
杂交 F1代野牛草秋播第 2年很少有雌雄分化,
其形态特征偏向母本, 第3年开始出现性别分化。对其
性别分化情况的统计表明, 3个杂交一代野牛草性别
分化趋势不同, F 1-1雌雄株分化比例接近 1∶1, F 1-2雌
株多,雄株少, 雌雄比接近 2∶1, 而 F 1-3雄株多,雌株
少,雌雄比接近 1∶3。
表 8 杂交 F1代野牛草性别分化比例(♂/♀ )
T able 8 Sex differentiation r atio o f the fir st filial genera tion
o f Buchloe dacty loides(♂/♀)
Ⅰ Ⅱ Ⅲ 平均 average
F1-11 128/ 146 68/ 83 151/ 163 116/ 131
F1-12 82/ 149 50/ 76 68/ 145 67/ 123
F1-13 102/ 21 73/ 28 71/ 43 82/ 31
3 讨 论
草坪植物的选种主要是对自然变异材料进行单株
或集团选择的系统育种,优中选优, 连续选优,使栽培
种或品种的品质不断提高[ 10]。目前, 野牛草作为草坪
植物的明显不足就是绿期较短, 花期较早较长, 雄花序
影响了草坪的美观, 尽管通过刈割及水肥管理等栽培
措施可以适当延长绿期,但对于大面积粗放管理的草
坪来说, 品种改良是解决这一问题更经济有效的办
法[ 11 ]。不同野牛草的种内变异材料在物候期和外部形
态上均存在较大差异, 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可以根
据育种目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材料。本次试验通过对
野牛草不同育种材料多项指标的测定, 进一步选出了
适宜用作杂交育种的父母本材料及用作草坪生产的材
料。对其中几个杂交种的坪用特性及性别分化进行了
初步观察,它们更详尽的遗传信息及抗性特性还有待
于进一步研究。
4 结 论
4. 1 在 10份育种材料中, 1号雌株( 1♀)返青早、绿
色期长,种子成色最好, 产量也较高, 是作为杂交育种
母本的理想材料。
4. 2 1号雄株花粉生活力最高,花粉数量也较多, 可
以作为杂交育种的父本。
4. 3 3个 F1代杂交种杂种优势明显,生长势强。F1 -3
的匍匐茎扩展速率快, 可以迅速成坪。F 1-1草坪质量表
现较突出。3个杂交种的性别在秋播第 3年发生了初
步的分化,且分化比例有所不同。
4. 4 3号、5号、6号雌株及雌雄同株的野牛草可作为
无性繁殖和生产草皮卷的新品种。3号雌株和 5号雌
株匍匐茎发达,侵占性较强,草坪覆盖严密,均一性好;
6 号雌株植株低矮, 叶片纤细, 色泽呈现明快的亮绿
色;雌雄同株植株返青较早,草坪质量较好。
参考文献:
[ 1] 陈 谷.野牛草的特征与品种[ N] .中国绿色时报, 2000-11-28( 3)
[ 2] Brown ing S J , Riordan T P. Her itabil ity est imates of turf-type
character ist ics in buf falo gras s. [ J ] . H ort Science, 1994, 29 ( 3) :
204-205
[ 3] Wu Lin, Harvindi Ali H. Ob servat ions on buf falo grass sexual
character ist ic an d potent ial for seed product ion improvem ent [ J ] .
HortScience, 1984, 19(4) : 505-506
[ 4] Wenger L E. Inf lores cence variat ions in b uffalo grass , B uchloe
dacty loid es[ J ] . J , Amer, Soc, Agron, 1940, 32: 274-277
[ 5] Quinn J A, En gel J L . Life-h istory st rategies and sex rat ios for a
cul t ivar and w ild population of ( B uchloe d acy loides ( Nut t . )
Engelm) [ J ] . Amer, J , Bot , 1986, 73( 6) : 874-881
[ 6] 李德颖. 野牛草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A] . 见( In) ; 李 敏. 草坪品
种指南[ M ] . 北京: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3. 78-84
[ 7] 李德颖. 野牛草雌雄单性植株对水分胁迫反应的差异[ J ] . 园艺
学报, 1996, 23( 1) : 62-66
[ 8] 李青丰, 房丽宁, 李阿迪亚, 等. 麻黄繁殖生物学及种子生产特
性研究[ J] . 草地学报, 2000, 8( 1) : 1-7
[ 9 ] 李敏, 张晓波, 吕会刚. 十个野牛草优良新品系选出[ N] . 中国
花卉报, 2004-1-6
[ 10] 谭继清, 周 禾,李 敏. 草坪植物[ M ] .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1999. 30
[ 11] 王晓荣. 野牛草遗传力、配合力的估测及坪用性状的观测[ D] :硕
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2002
(责任编辑 才 杰)
111第 2期 胡晓艳等:野牛草育种材料有性繁殖及坪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