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pparent Quantum Yield and Maximum Photosynthesis Rates of 3 Typical Vegetation Types o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青藏高原3种主要植被类型的表观量子效率和最大光合速率的比较



全 文 :第 15 卷  第 5 期
Vol. 15  No. 5
草  地  学  报
ACTA AGRESTIA SINICA
   2007 年  9 月
 Sep.   2007
文章编号: 1007-0435( 2007) 05-0442-07
青藏高原 3种主要植被类型的表观量子效率
和最大光合速率的比较
张法伟1, 2 , 李英年1* , 李红琴3 , 王勤学4 , 杜明远5 , 赵  亮1, 汪诗平1
( 1.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 西宁 810001;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3. 青海大学研究生部, 青海 西宁 810016; 4. 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 日本 筑波 3050053;
5. 日本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 日本 筑波 3058604)
摘要 : 以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的涡度相关系统连续观测的 CO2 通量数据为基础, 分析了青藏高原的高寒
矮嵩草( K obr esia humilis )草甸、高寒金露梅( Potentilla f r uticosa)灌丛草甸和高寒藏嵩草( K obr esia tibetica)沼泽
化草甸等 3 种主要植被类型在 2005 年植物生长季( 6- 9 月)的表观量子产额( a)、最大光合速率( Pmax )和呼吸速率
( Reco )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3 种植被类型白天的净生态系统 CO2 交换量( NEE)和光量子通量密度( PPFD )存在
明显的直角双曲线关系(P < 0. 05) ,其 a、Pmax和 Reco呈现出相似的季节变化趋势,在生长季初期( 6月)最小,在 7 月
或 8 月份达到最大;高寒矮嵩草草甸的 a、Pmax和 Reco大于灌丛草甸和沼泽化草甸, 而后两者差别不大。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涡度相关; 表观量子产额; 最大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
中图分类号: S812. 1; Q948. 112     文献标识码: A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pparent Quantum Yield and Maximum
Photosynthesis Rates of 3 Typical Vegetation Types on Qingha-i Tibetan Plateau
ZHANG Fa-w ei
1, 2
, LI Ying-nian
1*
, LI Hong-qin
3
, WANG Qin-xue
4
, DU M ing-yuan
5
,
ZHAO Liang
1
, WANG Sh-i ping
1
( 1. Northw est Inst itute of Plateau Biology, Chinese Academ y of S cien ces, Xining, Qinghai Pr ovin ce 810001, Ch ina;
2. Graduate School, Ch ines 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 jing 100049, chin a;
3. Gradu ate school, Qinghai U nivers ity, Xining, Qinghai Province 810016, China;
4. Nat ional In st itute for Environm ental S tudies , T suk uba, 3050053, Japan;
5. Nat ional In st itute of Agro- environmental S cien ces , T suk uba, 3058604, Japan)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t inuous CO 2 flux data monitored by Eddy Covariance M ethod at Haibei Stat ion,
the var iat ions of apparent quantum yield( a) , max imum pho to synthesis rate ( Pmax ) , and ecosystem respira-
t ion r ate ( Reco ) w ere analy zed fo r three vegetat ion types ( alpine K obr esia humili s ( C. A. M ey ) Serg.
meadow , alpine Potent il la f rut icosa L. shrubland, and alpine K . t ibet ica Max im . w et land) in g row ing
season ( from June to September) on the Qingha-i T ibetan Plateau. T 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ayt ime net
ecosystem exchange ( NEE) fit ted very w ell w ith Photosynthet ic pho ton f lux density ( PPFD) in a rectan-
gular hyperbola equat ion in three types of vegetat ion eco systems. T heir a, P max , and Reco showed the sim-i
lar seasonal chang ing pat ter n, the minimum was appeared in June and max imum in July or August ; the a,
Pmax and R eco of the alpine K . humil i s meadow w as higher than that o f the o ther tw o vegetat ion types and
no signif icant dif ferences of a, Pmax , and Reco betw een alpine P. f r ut icosa shrubland and alpine K . tibeti ca
wet land w ere detected.
Key words: Qingha-i T ibetan Plateau; Eddy Covariance M ethod; Apparent quantum yield; Max imum pho-
to synthesis r ate; Ecosystem respirat ion rate
收稿日期: 2006-09-12; 修回日期: 2007-06-25
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KZCX1- SW-01- 01A)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 2002CB412501 ) ;  21世纪亚洲陆
地生态系统碳管理为目标的综合碳收支研究以及中日合作 亚太地区环境创新战略计划( APEIS)
作者简介: 张法伟( 1981- ) ,男,河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植物生态; *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ynli@ nwipb. ac. cn
第 5期 张法伟等:青藏高原 3种主要植被类型的表观量子效率和最大光合速率的比较
  草地生态系统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1/ 3, 在维持
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特别是在全球碳
循环和碳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1~ 3] 。作为世界第三
极的青藏高原, 既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 也是生
态系统的脆弱区[ 4] 。其草地生态系统的面积约为
2. 5  106 km2 , 多分布在海拔 3000 m 以上 [ 5] , 其中
高寒草甸、高寒灌丛草甸和高寒沼泽化草甸是分布
面积最广的 3种植被类型, 面积分别为 0. 48  106、
0. 106  106 和 0. 049  106 km2 ,约占青藏高原草地
总面积的 25% [ 6]。这些草地的分布不仅对涵养水
源、维护区域生态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而且在碳循
环和碳平衡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中国陆地生态
系统通量研究观测网络( ChinaFLUX)的建立, 为研
究青藏高原碳收支提供了机遇。自 2001年和 2002
年始,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
(海北站) , 运用涡度相关系统对高寒矮嵩草 ( Ko-
br esia humil i s)草甸(嵩草草甸)、高寒金露梅( Po-
tenti lla f r uti cosa)灌丛草甸(灌丛草甸)和高寒藏嵩
草( K obr esia t ibet ica)沼泽化草甸(沼泽草甸)等 3
种不同的植被类型进行了长期的 CO 2 和水热通量
观测[ 7, 8] 。有关 3种植被类型的 CO 2 交换量、水热
平衡和生态系统呼吸的研究多有报道[ 9~ 13] , 但其生
态系统光合特征的研究鲜有报道[ 14] 。
表观量子产额( Apparent quantum yield, a)、最
大光合速率( Maximum photosynthesis rate, Pmax )和
生态系统呼吸速率 ( Eco system respirat ion rate,
Reco )是决定生态系统光合特征的三个关键的基本
参数[ 15, 16 ]。以前由于试验方法的限制, 青藏高原植
被 a、P max和 Reco的研究多集中于单叶尺度, 而从生
态系统的尺度上少有进行[ 17~ 19] , 师生波等[ 20] 利用
开放式同化箱式法测定了海北矮嵩草草甸的群落光
合、生态系统暗呼吸等要素, XU 等[ 14]利用涡度相关
系统法测定了西藏当雄的高寒草甸的群落光合特
征,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果。
青藏高原的太阳年总辐射十分强烈,显著高于
平原地区。气压较低、气候温凉, CO 2 密度又较平
原低 1/ 3,同时紫外辐射较高等特殊的生态环境造
就了高原植物独特的光合特征[ 21]。涡度相关系统
( Eddy Covariance M ethods, ECM )作为直接测量
植被冠层与大气之间的 CO2 和水热交换的唯一方
法,为从生态系统尺度上研究其光合特征提供了可
靠的数据基础[ 22] 。目前,有关生态系统光合特征的
研究多集中于温带草地生态系统[ 23~ 25] ,而有关高寒
草甸的研究不是很多。本文以 2005年生长季( 6- 9
月) 3种植被类型的CO 2 通量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高
寒矮嵩草草甸、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和藏嵩草沼泽
化草甸等 3种生态系统生长季白天 CO2 通量与光
合有效辐射的关系, 及其 3种植被类型的 a、P max和
Reco在生长季的变化特征。
1  材料与方法
1. 1  研究区概况
本研究在海北站进行。海北站 ( 37037N,
101019E)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隅, 祁连山北支冷龙岭
东段南麓的大通河谷, 海拔 3200 m。具有明显的高
原大陆性季风气候,仅有冷暖两季,年平均气温- 1.
7  ,夏季温暖多雨,最暖的 7月平均气温 9. 8  ;冬
季寒冷干燥, 最冷的 1月平均气温- 14. 8  。年降
水约 580 mm, 植物生长季集中了全年降水的近
80%,土壤类型为草毡寒冻雏形土 (Mat Cr yo-sod
S oi l ) ,呈微碱性, 有机质含量丰富, 土壤发育年轻,
土层浅薄,能被植物利用的速效氮含量贫乏[ 26] 。涡
度相关系统分别设在矮嵩草草甸、金露梅灌丛草甸
和藏嵩草沼泽化草甸。观测点地势平坦, 地形开阔,
下垫面同质均匀, 具有足够大的风浪区,能基本满
足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要求(图 1)。
图 1 3 种高寒草甸植被类型的通量观测塔分布图
( a、b、c和 d分别为高寒金露梅灌丛、矮嵩草草甸、
藏嵩草沼泽草甸和海北站)
F ig . 1  The lo cat ion of flux monit oring tow ers in thr ee
t ypes o f veget ation ecosystems( a, b, c, and d was
alpine P. f r uticosa shrubland, K . humilis
meadow , alpine K . tibetica wetland,
and H aibei Station, r espectively)
1. 2  研究方法
1. 2. 1  试验观测项目  涡度相关系统观测项目包括
CO2通量和水热平衡以及微气象因素。该涡度相关
开路系统包括了三维超声风速仪( CSAT 3, Campbell,
443
草  地  学  报 第 15卷
USA) , 开路红外 CO 2 / H 2O 分析仪 ( L I-7500, LI-
Co r, U SA ) 和光量子通量 ( L-i 190SB, L-i Cor,
USA)。微气象观测包括风向和风速 ( 110 cm 和
220 cm)、空气温度和湿度( 110 cm 和220 cm )、净辐
射( 150 cm)、土壤温度( 0, 2, 5, 10, 20, 30, 40, 50, 60,
70 cm)、土壤含水量( 5, 20, 50 cm )、土壤热通量( 2
cm, 沼泽草甸除外)、气压和降雨量等,原始数据采
样频率为 10 Hz, 除嵩草草甸变量用 15 min平均值
外,灌丛草甸和沼泽草甸的变量为 30 min平均值。
由于 3种植被类型下垫面冠层高度有明显差异, 矮
嵩草草甸的建群种为矮嵩草, 植被最大平均高度在
25~ 30 cm, 金露梅灌丛草甸建群种为金露梅, 植被
最大平均高度在 60~ 70 cm, 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建
群种为藏嵩草,植被最大高度在 25~ 50 cm。故此
三者的开路系统的架设高度分别为 220 cm、250 cm
和 250 cm。
在生长季中,对 3种植被类型的地上生物量和
群落叶面积指数也进行同步测量。地上生物量从 5
月中旬开始, 9 月底结束, 每月中旬和月底采样测
定。地上生物量采用收割法, 分别在 3种植被类型
上随机选取 5个 50  50 cm 的样方,而后用剪刀齐
地面剪下装入纸袋, 在 65  恒温箱中烘干至恒重后
称重,单位 g  m- 2。群落叶面积指数从 6月初开
始, 8月底结束,每月平均每周测定 1次。叶面积指
数同样采用收割法,样方面积为 25  25 cm, 3种植
被类型分别重复 5次,用剪刀齐地面剪下装入纸袋,
而后采用 L-i 3000A 便携式叶面积仪测定植物绿色
叶片的面积(单位 m2  m- 2 )。
1. 2. 2  数据处理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 2005年 6- 9
月(其中灌丛草甸和沼泽草甸 9月数据缺失 2/ 3) 3
种植被类型生长季的白天(总辐射> 1. 0 W  m- 2 )
CO 2通量数据, 由于电力和仪器故障等原因, 在长
期的数据观测会出现野点,采用| NEE | < 3. 0 mg
CO 2 m- 2  s- 1 ,并对数据进行WPL [ 27]校正。3种
植被类型的 a、P max和 Reco 的计算采用 Michaelis-
M enten模型 [ 28]拟合:
N EE=
a PPFD Pmax
a PPFD + Pmax- Reco
  其中, NEE 为白天 3种植被类型的净生态系统
的交换量( mg CO 2  m- 2  s- 1 ) , PPFD为光量子通
量密度 ( mol pho ton  m- 2  s- 1 , 即光合有效辐
射) , a为生态系统表观光量子产额( mg CO 2  mo l
Pho ton
- 1
) , Pmax为生态系统最大光合速率( mg CO2
 m- 2  s- 1 ) , R eco为生态系统呼吸速率( mg CO 2 
m- 2  s- 1 )。a、P max和 Reco通过非线性拟和, 处理软
件为 Origin 7. 5( Originlab Co rpor at ion, U SA)。
2  结果与分析
2. 1  地上生物量和群落叶面积指数的季节变化
3种植被类型的地上生物量(图 2a)和群落叶面
积指数(图 2b)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经历了缓慢积
累、快速增加、相对稳定和折损减少 4 个阶段[ 26] 。6
月下旬以前, 气温较低, 降水较少,地表 30 cm 以下
冻土还在维持, 植物生长受到春寒和春旱的胁迫,
植物生长处于返青时期,生物量积累为缓慢阶段;
图 2  3 种植被类型的地上生物量(图 a)和群落叶面积指数(图 b)的动态变化
F ig. 2 T he seasonal change of abovegr ound biomass ( g raph  a ) and leaf area index ( gr aph  b )
in thr ee types o f veget ation ecosystems
444
第 5期 张法伟等:青藏高原 3种主要植被类型的表观量子效率和最大光合速率的比较
6月下旬到 8 月,气温升高, 降水增多, 有利的水热
条件促使植物进入强度生长期, 生物量快速增加; 8
月到 9 月初,植物成熟, 生物量达年内最高,并保持
相对平稳; 9 月中旬以后, 天气开始转冷, 降水减
少, 生物量不再积累, 并受外界恶劣环境的影响,
生物量逐渐降低。同时, 三者地上生物量在前两个
阶段区别不是很大, 尤其是灌丛草甸和沼泽草甸。
嵩草草甸在 8月底达到最大值( 394. 60  8. 75 g 
m- 2 ) , 而灌丛草甸和沼泽草甸在 8月中旬达到最大
值( 309. 68  10. 85, 331. 33  19. 98 g  m- 2 ) , 且明
显低于嵩草草甸。灌丛草甸和沼泽草甸分别处在海
拔相对较高和地表积水较多的地区,区域温度较低,
地上最大生物量比温度稍高的矮嵩草草甸区低, 表
明地上生物量的积累主要与温度有关。
由图 2b 可知,嵩草草甸、灌丛草甸和沼泽草甸
等 3种植被类型的群落叶面积指数均在 7月中旬达
到最大( 3. 98  0. 10, 2. 50  0. 30, 3. 88  0. 44 m2 
m- 2 ) , 与 Kato 调查的群落叶面积的极值一致 [ 11]。
三者在达到最大值以前, 嵩草草甸和沼泽草甸差别
不大,明显高于灌丛草甸,这与灌丛草甸的植被盖度
较小有关,其盖度一般在 70%, 明显低于另外二者
的 90% [ 29] 。在进入逐渐下降期的时候, 3种植被类
型的群落叶面积指数并无太大区别。
2. 2  白天 NEE与 PPFD的拟和
3种植被类型的白天生态系统 CO2 净交换量与
光合有效辐射之间能较好地符合 M ichaelis-Menten
模型。在植被生长旺盛期的 7、8月, 3 种植被类型
的模型达到最好的拟和效果, 嵩草草甸 7月和 8月
拟和曲线的 R2 分别为 0. 19( n= 1490)和 0. 22( n=
1520) , 而灌丛草甸两个月的 R2 分别为 0. 13( n=
750)和 0. 11 ( n = 760) , 拟和效果相对嵩草草甸稍
差,沼泽草甸的 R2 分别为 0. 10( n= 680)和 0. 13( n
= 590) ,其拟和效果最差,但与灌丛草甸相比差别不
是很大, 3种植被类型的相关系数均达到了 0. 01的
显著水平。嵩草草甸由于植被生长较好, 整个生长
季都能较好的符合 M-M 模型, 其 R2 平均达到了
0. 17( n = 1500)。其他二者的植被生长季开始较
晚,结束较早,故在 6月和 9月的模拟效果较差。灌
丛草甸和沼泽草甸 6月的 R2 分别为 0. 05( n= 800)
和 0. 03( n= 400) , 也达到了 0. 01 的显著水平。9
月,由于电力原因导致近 2/ 3数据缺失,灌丛草甸的
R
2 升至最大, 达到了 0. 25( n = 50) , 但是沼泽草甸
的 R2 依旧较低, 为 0. 08( n= 80) ,前者达到了 0. 01
的显著水平, 后者达到了 0. 05 的显著水平。总体
上, 3种植被类型的模型拟和效果较好,相关系数均
达到了 0. 05的显著水平。
图 3 3 种植被类型生长季净生态系统 CO2 的交换量与光合有效辐射拟和
Fig. 3  The fitt ed g raphs o f a, Pmax , and Reco in three types of v egetation eco systems in g row ing season
445
草  地  学  报 第 15卷
2. 3  a、Pmax和 Reco的季节动态变化
由上述拟合可以得到 6- 9月各月份的 a、Pmax
和 Reco (图 4)。其中,灌丛草甸的 a的季节动态变化
不是很明显, 振幅仅为 0. 00147 mg CO 2  mol
Photon- 1 , 6、7和 9月的差别不是很大, 而沼泽草甸
的 a的季节动态较为明显, 振幅达到了 0. 00347 mg
CO 2  mol Photon- 1 , 只是在 8、9月的差别较小,
但是二者均在 7 月达到最大 ( 0. 00251  0. 001,
0. 00356  0. 00195 mg CO2  mol Pho ton- 1 )。嵩
草草甸的 a的季节动态最为明显, 振幅略小于沼泽
草甸,达到了 0. 00345 mg CO 2  mol Photon- 1 ,在
8月达到最大 ( 0. 00414  0. 001 mg CO2  mo l
Pho ton
- 1
)。总体上可知, 矮嵩草草甸的 a 较高与其
他 2种类型草甸, 而沼泽草甸又略大于灌丛草甸。
这可能由于嵩草草甸的物种组成较为丰富( 54 种) ,
群落盖度一般在 90%以上, 而优势种复杂, 明显较
高于灌丛草甸( 47 种)和沼泽草甸( 24 种)。尽管沼
泽草甸的物种丰富度较小, 但其群落盖度一般在
95%,远大于灌丛草甸的 70% [ 29]。
图 4  3 种植被类型生长季的 a、Pmax和 Reco的季节动态变化
Fig. 4  The seasona l dynamic of a、Pmax , and Reco in t hr ee types o f vegetation ecosystems in g row ing season.
  3种植被类型的 Pmax的变化与 a有所差异, 均
在 8月达到各自的最大值, 但是嵩草草甸 Pmax值的
动态变化较明显区别与其他 2 种类型。3种植被类
型的 Pmax平均值的大小顺序为嵩草草甸> 灌丛草甸
> 沼泽草甸,这与嵩草草甸的物种组成丰富, 而且优
势种较多,群落叶面积指数也较高有关,具有较高的
最大 CO 2 吸收量( 282 g CO2  m- 2  year- 1 [ 10] )。
灌丛草甸的物种组成也较为丰富, 但优势种单一, 群
落叶面积指数最低, 而沼泽草甸则相反。但三者振
幅大小为沼泽草甸> 嵩草草甸> 灌丛草甸, 这由于
沼泽草甸由于枯枝落叶和有机残体的分解慢, 植被
在 6月末 7月初才进入旺盛生长期,致使沼泽草甸
的 Pmax在 6 月最低, 仅有 0. 14983  0. 51391 mg
CO 2 m - 2  s- 1 , 分别是灌丛草甸和嵩草草甸的
29. 0%和 19. 8% ,而在 7- 9月与其它二者的差别
不是很大。同时, 灌丛草甸和沼泽草甸的在 7、8月
动态变化不是很大, 其值分别维持在 0. 73 mg CO2
 m- 2  s- 1。这与二者的群落结构简单有关。金
露梅为灌丛草甸灌木层的单优势种, 而其草本层的
植物种类较少;沼泽草甸结果更为简单,仅为草本一
层,优势种(帕米尔苔草)单一[ 29]。
3  讨论与结论
  矮嵩草草甸的表观光量子产额的研究结果与卢
存福对矮嵩草的研究结果相似(其 a为 0. 0259 mg
446
第 5期 张法伟等:青藏高原 3种主要植被类型的表观量子效率和最大光合速率的比较
CO 2  mol Photon- 1 ) [ 30] , 也与 Zhang L M 等对长
白山阔叶红松林的研究结果范围相符[ 31]。3种植被
类型的 a的最大值明显高于 Xu L L 等对西藏当雄
高寒草甸的研究结果(极大值为 0. 00107 mg CO 2 
mol Photon- 1 ) [ 14] , 原因可能是在海北地区海拔较
当雄的 5500 m 为低, 植物生长季水热条件较好, 植
被生长良好,而且最大叶面积指数也明显远大于当
雄的 1. 86 m2 m- 2。其 Pmax的变化规律,与师声波
和 kato对矮嵩草草甸植物群落的研究结果一致, 在
生长季的 6 - 8 月依次增大[ 11, 20] , 但是嵩草草甸
Pmax最大值为 1. 13364  0. 05737 mg CO 2  m- 2 
s- 1 ,略大于 kato的 0. 896 mg CO 2 m - 2  s- 1。
Reco的季节变化原因可能是 Reco与土壤 5 cm 温
度之间的指数关系 [ 9, 11~ 13, 28]。其中, 由于嵩草草甸
的 5 cm 地温较高于其他二者约 1  , 嵩草草甸的
R
eco值较大, 季节动态变化最为明显(最大值为 0.
35146  0. 064 mg CO2  m- 2  s- 1 ) , 这与 kato 对
2002年嵩草草甸生态系统的呼吸规律基本一致, 生
态系统呼吸的最大值为 0. 53 mg CO2  m- 2  s- 1 ,
出现在 8月中旬 [ 11] ,也较高于其他 2种草甸类型的
最大值。沼泽草甸的 Reco略大于灌丛草甸( 0. 138>
0. 127 mg CO 2  m- 2  s- 1 ) , 这与沼泽草甸常年累
积的枯枝落叶和有机残体主要在 7、8月进行分解有
关, 7、8 月 Reco 分别为 0. 18354  0. 09449 和 0.
19154  0. 07536 mg CO 2  m - 2  s- 1 , 明显高于灌
丛草甸。灌丛草甸 8月达最大值( 0. 16117  0. 0658
mg CO2 m- 2  s- 1 ) ,较小于其他二者的最大值。
3. 1  3种植被类型的地上生物量和群落叶面积指
数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嵩草草甸地上生物量在
8月底最大( 394. 60  8. 75 g  m- 2 ) ,而灌丛草甸和
沼泽草甸在 8月中旬到达最大值( 309. 68  10. 85,
331. 33  19. 98 g m- 2 ) ,且明显低于嵩草草甸。3种
植被类型的群落叶面积指数均在 7月中旬到达最大,
嵩草草甸和沼泽草甸差别不大,明显高于灌丛草甸。
3. 2  3种植被类型的 M ichaelis-M enten模型拟和
效果较好,相关系数均达到了 0. 05的显著水平, 嵩
草草甸整个生长季都能较好的符合 M- M 模型, 其
R2 平均达到了 0. 17( n= 1500)。其他二者在 6 月
和 9月的模拟效果较差, 嵩草草甸和灌丛草甸均达
到了 0. 01 的显著水平,沼泽草甸平均达到了 0. 05
的显著水平。
3. 3  3种植被类型的 a、P max和 Reco均呈现出一定的
季节变化规律, 除沼泽草甸和灌丛草甸的 a 在 7 月
达到最大值,其他均在 8月份达到最大值。其中, 嵩
草草甸的 a、P max和 Reco总体上均较高于其他 2 种植
被类型, 同时表现出较强的季节规律。灌丛草甸的
a和R eco略小于沼泽草甸,其 Pmax略大于沼泽草甸,
但二者的 3个生态系统光合参数在 7- 9 月的动态
变化不甚明显,季节变化趋势较弱于嵩草草甸。
3. 4  嵩草草甸的 a、Pmax 和 Reco 的最大值分别为
0. 00414  0. 00097 mg CO2 mol Photon- 1、1. 14184
 0. 05699 mg CO2 m- 2  s- 1和 0. 35447  0. 06409
mg CO2 m- 2  s- 1 ,明显高于灌丛草甸和沼泽草甸,
除了沼泽草甸的 Reco略大于灌丛草甸,其 a和 Pmax均
略小于灌丛草甸。嵩草草甸的 a、Pmax和 Reco振幅>
沼泽草甸> 灌丛草甸。这与嵩草草甸具有较高的物
种丰富度、群落叶面积和 5 cm 地温有关。
参考文献
[ 1]  Adams J M , Fau re H, Farue-Den and L, et al . Increases in
terres trial carbon storage f rom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to
the p resent [ J] . Nature, 1990, 348: 711-714
[ 2]  Scu rlock J M O, H all D O. The global carbon sin k: a grass-
land percpect ive [ J ] . Glob al Change Biology, 1998, 4: 229-
233
[ 3]  李英年,赵亮,王勤学,等. 高寒金露梅灌丛生物量及年周转量
[ J] . 草地学报, 2006, 14( 1) : 72-76.
[ 4]  郑度. 青藏高原自然地域系统研究 [ J] . 中国科学( D 辑 ) ,
1998, 26( 4) : 336-341
[ 5]  Zheng D, Zhan g Q S, Wu S H. Mountain geo- ecology an d
su stain 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ib etan Plateau [ M ] . Dor-
drecht , th e Netherlands: Kluw er Academic Publish er. 2000
[ 6]  Sun H . Format ion and evolut ion of Qingha-i Tib etan Plateau
[ M ] . S hanghai: S hanghai S cience and T ech nology Pr ess .
1996
[ 7]  赵亮,徐世晓,李英年,等. 青藏高原两种草甸地表通量季节变
化特征[ J] . 草地学报, 2006, 14( 3) : 248-253
[ 8]  蒲继延,李英年,赵亮,等. 矮松蒿草草甸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其
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J] . 草地学报, 2005, 13( 3) : 231-241
[ 9]  Gu S, Tang Y H , Du M Y, e t al . S hort-term variat ion of CO 2
f lux in relat ion to environm ental cont rols in an alpine meadow
on the Qingha-i Tib etan Plateau[ J] . Journ al of Geophysical re-
sear ch, 2003, 108: 4670-4679
[ 10] Kato T , T ang Y, Gu S , et al . C arbon diox ide exchange be-
tw een the atmosph ere and an alpine mead ow ecosystem on the
Qingha-i Tib etan Plateau, C hina[ J ] . Ag ricultural an d Forest
Meteorology, 2004, 124: 121-134
[ 11] Kato T, T ang Y, Gu S, et al . S easonal pat terns of gros s pr-i
mary pr odu ct ion and ecosystem respiration in an alpin e mead-
ow ecosys tem on th e Qin gha-i T ibetan Plateau[ J] . Journal of
Geophy sical research, 2004, 109: 109-118
[ 12] Zhao L, Li Y N, Gu S, et al . Carbon dioxide exchange be-
447
草  地  学  报 第 15卷
tw een the atmosph ere and alpine sh rubland m eadow during th e
Grow ing seas on on the Qingha-i Tib etan Plateau[ J ] . Journal of
Interat ive plant biology, 2005, 47 ( 3) : 271-282
[ 13] Zhao L, Li Y N, Zhao X Q, et al . C om parat ive study of net
exchang e ecosys tem of CO 2 in 3 types vegetation ecosystems
on the Qin gha-i T ibetan Plateau [ J] . Ch ines e Science Bullet in,
2005, 50: 1767-1774
[ 14] Xu L L, Zhan g X Z, Shi P L, et al . Estab lishm ent for appar-
ent quantum yield and maximum ecosystm assimilat ion on T -i
b etan Plateau alpin e meadow ecosys tem [ J ] . Science in China
S eries D: Earth S cien ce, 2005, 48 ( Su pply) : 141-147
[ 15] Ruimy A, Javis P G, Baldocchi D D, et al . CO2 f lu xes over
plan t can opies and solar radiat ion: a review [ J] . Advan ce in
E cological Research, 1995, 26: 1-69
[ 16] S chulze E D, Caldw ell M M. Ecoph ysiology of photos ynthesis
[ M ] . Beilin, Heidelberg, Germany: Spring er- Verlag. 1994
[ 17] 刘允芬, 张宪洲,周允华, 等. 西藏高原田间冬小麦的表观光
合量子效率[ J ] . 生态学报, 2000, 20( 1) : 35-38
[ 18] 易现峰, 贲桂英,师生波, 等. 高寒草甸矮嵩草种群光合作用
及群落生长季节变化[ J] . 中国草地, 2000, 1: 12-15
[ 19] 张树源, 陆国泉,武海,等. 青海高原主要 C3植物的光合作用
[ J] . 植物学报, 1992, 34( 3) : 176-184
[ 20] 师声波, 贲桂英,韩发. 矮嵩草草甸植物群落的光合特性研究
[ J] .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20: 225-234
[ 21] 周兴民. 中国嵩草草甸[ M ]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 22] Baldocchi D D, Hicks B B, Meyers T P. M easuring biosphere-
atmosph ere exchang e of biologically related gases w ith m-i
crometeorological m ethods[ J ] . Ecology, 1988, 69 ( 5) : 1331-
1340
[ 23] Andrew E S, Shashi B, Verma. Year-r oun d observat ions of
the net ecosys tem ex change of carbon dioxide in a n at ive tall-
grass prai rie[ J] . Global C han ge Biology, 2001, 7: 279- 289
[ 24] Duglas W A, H eu er M L, Mayeux H S . Car bon dioxide flu xes
over bermudagrass n at ive prairie an d sorghum[ J] . Agricultur-
al and For est Meteorology, 1999, 93: 121-139
[ 25] Kim J, Verma S B. Carbon diox ide exch ange in a temperate
grassland ecosystem [ J ] . Bound Lay er M eteorology, 1990,
52: 135-149
[ 26] 李英年, 赵新全,曹广民,等. 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
气候、植被生产力背景分析[ J] . 高原气象, 2004, 23( 4) : 558-
568
[ 27] Webb E K, Pearman G, Leu ning R. Correct ion of flux meas-
urements for den sity effects due to heat and w ater t ransfer[ J ] .
Quarterly J ou rnal of the Royal Meteorological Society, 1980,
106: 85-100
[ 28] Falge E, Baldocchi D D, Olson R, et al . Gap f illing st rategies
for defensible an d annual sum s of n et ecos ystem ex change[ J] .
Agricu 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001, 107: 43-69
[ 29] 周兴民,吴珍兰. 植被与植物检索表 [ M ] . 西宁: 青海人民出
版社. 2006
[ 30] 卢存福, 贲桂英,韩发,等. 矮嵩草光合作用与环境因素关系
的比较研究[ J] . 植物生态学报, 1995, 19: 72- 78
[ 31] Zhang L M, Yu G R, Sun X M , e t al . S easonal variat ions of
ecosystem apparent quan tum yield and m axim um photosynthe-
sis rate of diff erent forest ecosystem in Chin a[ J] . Agricul tu ral
and Forest M eteorology, 2006: 176-187
(责任编辑  才  杰)
《草业学报》征订启事
  《草业学报》创刊于 1990年,由中国草学会、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共同主
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学术期刊。由任继周院士任名誉主编, 南志标教授任主编。本刊为: 中国科学
引文数据库( CSCD)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英国 CA BI 文摘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生物学文
摘》中国生物学文摘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
收录期刊,《万方数据- 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06年 12月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统计,《草业学报》的影响因
子为 1. 627, 在全国被统计的 1652种期刊中排名第 22位,在畜牧兽医类期刊中排名第一位,荣获百种中国
杰出学术期刊。2005年评为甘肃省优秀科技期刊。
本刊主要报道国内外草业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如畜牧学、农学、林学、经济学等领域的高水平理论研究和
技术创新成果, 发表国内外草业领域创新性的研究论文,刊载学术价值较高的草业科学专论、综述、评论等,
探讨草业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构思, 是草业新秀成长的园地, 推动草业科学发展的论坛。其读者对象主要是从
事农林牧渔、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国土资源等领域的科研管理及教学等专业人员。
本刊为双月刊,大16开本, 130页,定价 10元, 邮发代号: 54-84,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若错过订期,可
在本编辑部直接办理订阅。
地址:兰州市嘉峪关西路 768 号(或兰州市 61 号信箱)《草业学报》编辑部
邮编: 730020  电话: 0931-8913494, E-mail:cyxb@ lzu. edu. cn。
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