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Occurrence of Tibetan Migratory Locust: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 Chen

西藏飞蝗发生规律的分析



全 文 :第 19 卷  第 2 期
Vol. 19  No. 2
草  地  学  报
ACTA AGRESTIA SINICA
   2011 年  3 月
 M ar.   2011
西藏飞蝗发生规律的分析
牙森沙力1 , 高  松1 , 学加热2 , 涂雄兵1, 彭仕鼎3 , 薛志平1 , 张泽华1*
(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2.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草原站,康定  626000; 3. 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畜牧局草原站,石渠  627308)
摘要: 为阐明金沙江流域蝗区西藏飞蝗( L ocusta migrator ia tibetensis Chen)发生规律, 2007 年夏季依据不同植物
群落中西藏飞蝗年生活史和种群动态数据分析其发生规律。结果表明: 西藏飞蝗在金沙江流域一年发生一代, 4 月
中下旬开始孵化, 7 月上中旬开始羽化为成虫, 8 月中旬起进入产卵期。在样地 1、样地 2 和样地 3 内西藏飞蝗以群
居型个体为主,前期虫口密度高, 到6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逐渐降低;在样地 4 内虫口密度低, 以散居型个体为主。生
境对西藏飞蝗生长发育和消长动态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生境; 西藏飞蝗;发生规律; 生活史;种群动态
中图分类号: Q954. 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0435( 2011) 02-0346-05
Occurrence of Tibetan Migratory Locust: 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 Chen
YA SEN  Shali1 , GAO Song1 , XU E Jia-re2 , T U Xiong-bing1 ,
PENG Sh-i ding3 , XU E Zh-i ping1 , ZHANG Ze- hua1*
( 1. S tate Key Laboratory of Plan 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 s, In st itute of Plan t Protect ion, Chin ese Academy of Agricultu 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2. Gras sland Stat ion of Ganz i T 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 re, Kan gdin g, S ichuan Provin ce 626000, C hina;
3. Gras sland Station, Bureau of Animal H usbandry of Shiqu county, Ganzi T 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Shiqu, Sichuan Province 627308, China)
Abstract: In or der to clarify the occurrence of L ocusta migrator ia tibetensi s Chen in Jin Sha Jiang River
Valley , w e analyzed the life history and populat ion dynam ics o f L . m. t ibetensi s Chen based on f ield data in
2007. Result show ed that L . m. t ibetensi s Chen has one generation per y ear. It s egg s began hatching in
mid- late of Apr il w ith emer gence as adults in m id July starting ov iposit ion in mid August . Sw arm of g re-
garious individuals in plo t 1, plo t 2 and plot 3, had large populat ion density, then g radual ly decr eased from
end of June to f irst w eek of July. T he populat ion has small density in Plo t 4. Gr ow th and dynamics o f L.
m. t ibetensis Chen have dif ferent char acterist ics in dif ferent habitat .
Key words: Habitat ; L ocusta migrator ia t ibetensi s Chen; Occur rence; L ife histo ry; Populat ion dynam ics
  蝗虫灾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虫灾问题, 伴随着
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始就一直严重影响人类的农业生
产和生活[ 1] 。在我国历史上与旱、涝并称 3 大自然
灾害。我国的蝗虫种类中, 飞蝗是危害最严重的一
类,国内主要有东亚飞蝗( L ocusta migrator ia ma-
ni lensi s ( M . ) )、亚 洲飞蝗 ( L . m. m igr atoria
( L . ) )和西藏飞蝗( L. m. t ibetensis Chen)。20 世
纪 50年代以来,我国飞蝗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种类
与分布、形态学、组织学、数量预测、食性、生殖、迁
飞、变型、蝗区演变等方面,但多集中于亚洲飞蝗和
东亚飞蝗,有关西藏飞蝗的研究仍然比较薄弱[ 2, 3]。
西藏飞蝗主要分布于西藏藏族自治区、青海东南部
和四川省西部等省(区) [ 4~ 5] ,是唯一一个分布于高
海拔区域的亚种, 由于其地理分布的特殊性,其形态
学、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具有独特的特性。西藏飞
蝗是 1963年发现并记述的世界飞蝗 10亚种中分布
最高的亚种,可称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飞蝗亚
种[ 4] 。历史资料上记载西藏飞蝗从1828年至1952年
收稿日期: 2009-01-18;修回日期: 2010- 12-31
基金项目: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2007GB23260405) ;国家农业部农作物病虫害疫情资金项目( 2130108) ;公益型行业(农业 )
科研专项 我国迁移性蝗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 200903021) ;公益性行业( 农业)科研专项 草原虫害监测预警及防控技
术研究与示范 ( 20100379)资助
作者简介:牙森 沙力( 1979- ) ,男,新疆哈密人,博士,主要从事蝗虫生态学研究, E-mail: s ycaas@ gmail . com;并列第一作者高松( 1968- ) ,
男,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草原害虫预警; *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 ail : lgbcc@ 263. n et
第 2期 牙森 沙力等:西藏飞蝗发生规律的分析
间,在青藏高原共 45 处地点造成蝗灾, 重灾时连年
庄稼颗粒无收[ 6]。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受全球异
常气候及农业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蝗害频繁发生。
特别是近几年来,蝗灾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更是
日趋严重[ 7~ 15 ]。2007 年全国飞蝗发生危害面积
1690万亩,西藏飞蝗危害面积达到 200万亩。
种群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的核心问题,是研究种
群大小或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西藏
飞蝗年生活史和数量动态变化与其生境有着密切关
系,掌握其发生代数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在飞蝗综
合治理中有重大意义。因此根据西藏飞蝗在金沙江
流域的年生活史和不同生境内数量动态变化, 从其
发生、种群数量变化与其生境之间的关系讨论了西
藏飞蝗发生规律, 为飞蝗综合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
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生境选择和植被类型调查
2007年 6月 1日至 10日对金沙江流域草原植
被类型进行普查, 根据各地植被类型、生长情况、覆
盖率及分布特点的不同而选择具有不同植被群落结
构的 4种草地作为调查样地,具体分布情况如图 1。
在各样地选择 1 m2的植被类型取样点 10处, 样点
中植物按种类进行统计, 并同时取单位面积植被覆
盖率计算所用的图像和植物标本。
图 1 西藏飞蝗调查样地地理分布图
Fig. 1 Geogr aphical dist ribution o f sampling plo ts of L ocusta migrator ia tibetensis Chen
1. 2  西藏飞蝗种群动态调查
2007年 6月 11日至 8月 18 日在每个样地内
以五点取样法取样, 每一个点调查 5个样框即 5 次
重复, 总 25个样框, 隔 3天调查一次样地内的种群
数量,每个样地总面积为 1600 m2。以吸虫器吸取
样框内的西藏飞蝗并浸泡于 70% 酒精中,室内进行
统计,记录个体数量、龄期和生态类型。
1. 3  西藏飞蝗年生活史调查及表的绘制
2007年 3月下旬至 4月上旬越冬卵孵化之前
在不同样地以 1 m2为样方对越冬卵进行调查。同
时于室内取适量测定试验相结合,统计各虫态的发
育状况。以室内饲养和自然种群数量调查试验结
合,参考彩万志 [ 16, 17]的方法制作生活史。
1. 4  数据处理
采用 SAS 8. 0软件得到样地整体和各年龄阶
段样本平均数( x- )和样本标准误( S x- ) ,以单位面积
的平均虫口密度和标准误进行绘制动态曲线
图[ 1 8, 19]。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生境植被群落结构组成
4种样地内植被类型主要有 15 个科, 25个属,
36个种。各样地的主要植被组成特征如表 1。
2. 2  西藏飞蝗年生活史
大田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得出西藏飞蝗年生活
史(表 2) , 西藏飞蝗在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洛须镇
金沙江流域蝗区 1年发生 1代, 以卵在土壤内越冬,
翌年 4月孵化。西藏飞蝗蝗卵孵化因产卵场所的地
形等环境条件而异,在向阳、地势平坦和向风地处卵
孵化早并集中孵化, 而在阴坡, 光热条件较差、避风
347
草  地  学  报 第 19卷
地处的蝗卵孵化时间晚, 且发育不齐而分散孵化。
在 4种样地内观察表明, 由于 1号和 2号样地地势
平坦、向风,光热条件好优越, 因此蝗卵孵化比 3 号
和 4号样地内的早且发育整齐。总体来看, 西藏飞
蝗卵孵化盛期为 5月下旬至 7 月上旬, 7月中旬起
逐渐减少,在个别处能见到零散性孵化出来的 1龄
蝗蝻。5龄蝗蝻最早 7月中旬起羽化为成虫, 7月下
旬至 8月中旬为羽化盛期。8月中下旬为西藏飞蝗
成虫性成熟后进入产卵期。
表 1 样地信息及主要植被
Table 1  Info rmation and main plants of Plot
样地
Plot
地理坐标
Geograph ical
coordin ates
海拔高度
Alt itude
m
主要植被类型
Main type of Plant
相对密度
Relative density
%
植被覆盖度
Vegetat ion Coverage
%
样地 1
Plot 1
E32 29 48. 2
N97 54 17. 5 3333
纤毛鹅观草 R oeg neria ci l iar is Nevski
细叶早熟禾 P oa angusti f ol ia L.
= 牛儿苗  Er odium ste phanianum Willd.
多茎委陵菜 P otent il la mul ti caul i s Bge.
52. 07
17. 00
16. 55
14. 26
18
样地 2
Plot 2
E32 30 41. 4
N97 51 12. 4 3324
白草 Penni setum f laccid um Gris eb
二裂委陵菜 P otent il la bi f u rca Linn.
茴香 F oeniculum vulg are M ill.
甘青翦股颖 A gr ost i s h ugoniana Rendle
宿根亚麻 L inum p erenne Linn.
50. 93
22. 00
9. 62
7. 46
6. 58
24
样地 3
Plot 3
E32 31 08. 4
N97 50 08. 6 3405
甘青翦股颖 A g rosti s hug oniana Rendle
二裂委陵菜 P otent il la bi f u rca Linn.
波伐早熟禾 P oa p oop hag or um Bor
白草 P enni se tum f laccidum Griseb
刺藜 Chenop odium ari statum L inn.
29. 75
17. 52
15. 27
14. 93
10. 47
34
样地 4
Plot 4
E32 31 03. 0
N97 48 33. 2 3321
天蓝苜蓿 Med icag o lup ul ina Lin n
甘青蒿 A rtemisia tangu ti ca Pamp.
西伯利亚蓼 P oly gonum sibi ri cum Laxm.
披散木贼 E qui setum di f f u sum D. Don
小微孔草 Microula younghusband ii Duthie
33. 82
23. 63
8. 94
8. 03
7. 91
70
表 2  金沙江流域西藏飞蝗生活史
T able 2 L ife histo ry o f L . m. tibetensis Chen in JinSha River Valley
月/旬 M on th / Decad 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上中下
AMP
上中下
AMP
上中下
AMP
上中下
AM P
上中下
AMP
上中下
AMP
上中下
AMP
上中下
AMP
上中下
AM P
上中下
AMP
上中下
AMP
上中下
AMP
蝗卵 Locus t eggs ⊕⊕⊕ ⊕⊕⊕ ⊕⊕⊕ ⊕⊕⊕ ⊕⊕⊕ ⊕⊕⊕ ⊕⊕⊕ ⊕⊕
蝗蝻 Locus t nym ph - - - - - - - - - - - - - - - -
成虫 Adult + + + + + + + + + +
蝗卵 Locus t eggs ⊕⊕ ⊕⊕⊕ ⊕⊕⊕ ⊕⊕⊕ ⊕⊕⊕
  注:表内 A 表示上旬, M 表示中旬, P 表示下旬;⊕ 表示蝗卵,-  表示蝗蝻,+  表示成虫
Note: A m eansthe f irst t en days of a month , M mean s the mid ten days of a month, P m eans the last ten days of a month; ⊕ m eans egg,
-  m eans nymph , +  mean s adult
2. 3  不同样地内西藏飞蝗种群动态
在不同植物群落结构的草地上西藏飞蝗数量动
态变化不一致, 所出现的高峰期和低谷期不同(图
2)。样地 1和样地 2地势平坦、向阳、植被疏散, 前
期阶段在样地内植被平均高度在 10 cm 左右。样地
内西藏飞蝗出土早而较一致, 1龄至 3龄阶段虫口
密度大,平均虫口密度在 2. 5头 m- 2以上。3龄期
后逐渐往植被疏松的田埂、墙边等处转移。样地 2
中西藏飞蝗种群密度在 6 月中下旬出现高峰期, 然
后逐渐下降。在山坡草地上西藏飞蝗从 6月上中旬
起孵化, 到 6月中下旬虫口密度逐渐增加。在样地
4内种群密度低,均为散居型,尚未发现群居型蝗蝻
或成虫。
样地 1内西藏飞蝗孵化时间为 5月中旬,前期
虫口密度高于 18头 m- 2 , 6月上中旬起 1龄蝗蝻
虫口密度逐渐降低到 7 头  m- 2 , 这时 2龄蝗蝻虫
口密度开始增加, 2龄蝗蝻开始下降时 3龄蝗蝻虫
口密度开始增加, 数量动态随着西藏飞蝗自然生理
348
第 2期 牙森 沙力等:西藏飞蝗发生规律的分析
生长的变化而变化。7月上中旬西藏飞蝗开始从样
点内往外迁出, 藏飞蝗种群数量逐渐降低(图 3)。
  样地 2 内西藏飞蝗种群数量变化跟样地 1 相
似,出土时间早, 6月上旬起 1龄蝗蝻虫口密度开始
减少, 2龄蝗蝻虫口密度逐渐增加, 到 6月 19 日出
现高峰期,虫口密度为 18头  m- 2 , 到 7 月上旬逐
渐减少,即虫口密度少于 2头 m- 2 (图 4)。
图 4 地 2 内不同发育阶段的种群动态
F ig . 4  Populat ion dynam ics at differ 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in plo t 4
  样地 3即山坡上西藏飞蝗蝗卵孵化时间比样地
1和样地 2较晚, 但蝗蝻虫口密度大以群居型为主,
1龄蝗蝻分别在 6月15日和7月 5日达到 2次高峰
期,由此可见在山坡地带西藏飞蝗蝗卵孵化时间分
散,孵化时间主要集中于 5 月下旬至 6月上旬和 6
月下旬至 7月上旬, 一直持续到 8月上中旬。与上
述 2个样地相同, 在样地 3 中, 前期虫口密度较大,
到 3龄蝗蝻出现之后有迁出的特点(图 5)。
图 5  样地 3 内不同发育阶段的种群动态
Fig. 5 Population dynamic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 l stages in plo t3
  样地 4内植被覆盖率高,主要以一年生草本植
物为主,土壤水分条件比其他 3 个样地优越。样地
内西藏飞蝗均为散居型, 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蝗蝻虫
口密度低,在 6月中旬至下旬样地内单位面积的平
均虫口密度在 1~ 3头  m- 2左右, 6月下旬以后种
群数量保持在平均 1 头  m- 2的虫口密度水平下
(图 6) ,与其他样地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5)。
图 6  样地 4 内不同发育阶段的种群动态
Fig. 6 Population dynamic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 l stages in plo t4
3  讨论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 明确了四川省
甘孜州金沙江流域蝗区西藏飞蝗的年发生世代以及
发生时间、发生量。本蝗区西藏飞蝗 1年发生 1代,
与李庆和封传红 [ 20, 21] 研究的其他蝗区西藏飞蝗 1
年发生 1代半(不完全的 2代)的结果稍有差异, 与
印象初、陈永林和何潭 [ 22~ 24]论述的结果一致。在一
些蝗区发生不完全 2代可能与气候变化导致春季越
冬代蝗卵孵化活动提前有关,同时西藏飞蝗产卵场
349
草  地  学  报 第 19卷
所地势、土壤硬度、土壤湿度、植被覆盖率、植被种
类、光热等条件的差异导致发育不齐现象而对该害
虫发生时代的判断也可能存在误差。
对不同样地内西藏飞蝗种群动态定时定点的调
查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上西藏飞蝗虫口密度从 5 月
下旬起逐渐上升, 6月中下旬达到高峰期, 6月中旬
至 7月上旬是西藏飞蝗的高密度发生时期, 7 月中
旬起逐渐减少。此时虫口密度最高达到 1000头 
m- 2以上,平均虫口密度最高为 23 头  m- 2。影响
昆虫种群动态的基本因素主要有 4个, 即出生、死
亡、迁入、迁出。在不考虑迁移的情况下,种群数量
取决于昆虫的出生与死亡, 种群出生率是环境因子
与生物学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数量上由种群产卵量
和孵化率(死亡率)决定[ 25]。引起种群中个体死亡
的因素很多,环境条件尤其是作为蝗虫的庇护所和
食物的植物和它造成的微气候, 还有昆虫本身的物
种特性以及天敌等因素。西藏飞蝗种群数量特征变
化是以上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草原退化一方面造
成稀疏低矮的植被使西藏飞蝗暴露于对其不利的气
候条件下或天敌面前; 另一方面草原退化带来的空
地、硬化土壤和干旱化环境却为西藏飞蝗产卵和卵
孵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因而使处于不同演替阶段植
被类型中的西藏飞蝗种群具有不同的时、空、数等动
态特征,样地 1和样地 2内前期阶段具有稀疏低矮
的植被,到 6月下旬至 7月上中旬植被迅速生长而
造成不利于西藏飞蝗群居型蝗蝻及成虫继续生存,
但有利于产卵和 1龄至 3 龄蝗蝻生存的环境, 在种
群动态上表现出其数量前期高而后期较低的特征,
因此生境内西藏飞蝗从 2龄末至 3龄初开始迁出。
在样地 3(坡度为 35至 50)内始终具有稀疏低矮的
植被,且覆盖率较低,这为适于旱生的西藏飞蝗群居
型个体提供了近似于 1号样地的生境。山前缓坡地
带容易形成蝗虫的高密度区, 其影响机制是坡度对
温度和水分综合作用的结果 [ 26] : 坡度过高, 接受太
阳辐射量减少, 不利于蝗虫生存; 坡度过低、地势平
坦,地表排水不畅, 也不利于蝗虫发生[ 27] 。山坡地
带地势越复杂, 蝗虫种群时、空、数量之间的差异越
显著。样地 4的植被群落结构、植被覆盖率有显著
差异,即具有地势平坦、地表排水不畅、植被覆盖率
高而茂盛的特点,在生境内始终有散居型个体,由此
可见类似于样地 4的生境不利于喜旱的西藏飞蝗群
居型个体发生。
4  结论
在金沙江流域, 西藏飞蝗 1年发生 1代, 生长发
育随着水平和垂直分布空间不同有显著差异。西藏
飞蝗种群动态取决于生境植被种类、植被覆盖率及
生态与环境因素; 由于金沙江流域地形复杂,是农牧
交错地带,加上生境随着水平和垂直差异大,为害虫
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和行为空间, 因此有待于跟
踪若干种群,对其在不同生境之间的转移为害规律,
种群数量的季节性变化进行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 1]  陈永林.中国主要蝗虫及蝗灾的生态学治理[ M ] .科学出版社,
2007. 1-361
[ 2]  李春选,马恩波.飞蝗研究进展[ J ] .昆虫知识, 2003, 40( 1) : 24-
31
[ 3]  陈永林. 中国的飞蝗研究及其治理主要成就[ J] . 昆虫知识,
2000, 37( 1) : 50-59
[ 4]  陈永林.飞蝗新亚种: 西藏飞蝗 L ocu sta mig ratoria tibe ten si s
sub sp. n. [ J ] .昆虫学报, 1963, 12( 4) : 463- 474
[ 5]  印象初.青藏高原的蝗虫[ M ] .科学出版社, 1984. 1-172
[ 6]  Chen Yong-lin, Zhang De-er. His torical evidence for population
dynamics of T ibetan Migratory Locu st and the forcast of it s
outbreak[ J ] . Entomologia Sin ica, 1999, 6( 2) : 135-145
[ 7]  Seiji T an aka, Dao H ong Zhu. Outbreaks of th e migratory locu st
L ocusta mig rator ia ( Orthoptera: Acrididae) an d cont rol in Ch-i
na[ J] . Applied En tom ology and Zoology, 2005, 40( 2) : 257-263
[ 8]  苏红田,白松,姚勇.近几年西藏飞蝗的发生与分布[ J] .草业科
学, 2007, 27( 1) : 78-80
[ 9]  唐昭华,王保海,王成明,等. 西藏飞蝗蝗卵的孵化[ J ] .西藏农
业科技, 1991, 4: 22-27
[ 10] 唐昭华,王保海,王成明,等. 西藏飞蝗蝗蝻的习性[ J ] .西藏农
业科技, 1992, 2: 37-40
[ 11] 唐昭华,王保海,王成明,等.西藏飞蝗为害麦作的防治指标探
讨[ J] .西藏农业科技, 1994, 15( 1) : 18-21
[ 12] 唐昭华,王保海,王成明.食料结构对西藏飞蝗生殖的影响[ J ] .
西藏农业科技, 1993, 15( 2) : 25-27
[ 13] 唐昭华,王保海,王成明.西藏飞蝗成虫生殖的生物生态学研究
[ J] .西藏农业科技, 1993, 15( 1) : 23-30
[ 14] 王宝海,袁维红,王成明.西藏昆虫区系及其演化[ M ] .郑州: 河
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1-366
[ 15] 王翠玲,姚小波,覃荣,等.西藏飞蝗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
术探讨[ J] .西藏农业科技, 2008, 30( 2) : 34-40
[ 16] 彩万志.昆虫生活史的科学记述方法 [ J ] .昆虫知识, 2001, 38
( 1) : 229-233
[ 17] H ow ad C Whis ler, Stephen L Zebold, Joseph A Sheman chuk .
Life his tory of Coelomomyce s p soroph orae [ J ] . Prodeeding of
the Nat ion 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
merica, 1975, 72( 2) : 693-696
[ 18] 黄燕,吴平. SAS 统计分析及其应用[ M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 2006. 103-171
[ 19] 惠大丰,姜长鉴.统计分析系统 SAS 软件实用教程[ M ] .北京
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6. 27-74
[ 20] 李庆,封传红,张敏,等.西藏飞蝗的生物学特性[ J] .昆虫知识,
2007, 44( 2) : 210-213
[ 21] 封传红,王思忠,江凡,等.温度对四川省甘孜州西藏飞蝗分布
的影响[ J] .植物保护, 2008, 34( 1) : 67-71
[ 22] 印象初.西藏飞蝗在青海省初步发现 [ J ] .昆虫学报, 1965, 14
( 3) : 318
[ 23] Chen Yon g-lin . The locust and grassh opper pes t s of C hina
[ M ] . Beij ing: China Forest ry Publish ing H ouse, 1999. 48-50
[ 24] 何潭,王保海. 西藏蝗虫的发生与防治 [ J ] . 西南农业学报,
1990, 3( 3) : 72-81
[ 25] 邱星辉,李鸿昌,范伟民.三种不同植物群落中狭翅雏蝗的种群
数量特征分析[ A] .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第 5集 [ C] . 北京:科学
出版社, 1996. 202-208
[ 26] 王杰臣,倪绍祥.环青海湖地区草地蝗虫空间分布研究[ J] . 环
境科学与技术, 2003, 26( 2) : 36-45
[ 27] 吴端芬,霍治国,卢志光,等.蝗虫发生的气象环境成因研究概
述[ J] .自然灾害学报, 2005, 14( 3) : 66-73
(责任编辑  李美娟)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