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 of Grazing Sheep on Aboveground Biomass in Subtropical Pasture

放牧绵羊对亚热带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全 文 :第 3 卷 第 3 期
V o l
.
3 N o
.
3
草 地 学 报
A C T A A G R E S T IA S IN IC A
1 9 9 5 年
1 9 9 5
放牧绵羊对亚热带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王代军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 北京 1 0 0 0 81 )
黄文惠 苏加楷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 北京 1 0 0 0 9 4)
摘要 : 本文在放牧和封育条件下研究了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人工草地地上部第一性生产
力及其形成的规律 。 结果表明 , 黑麦草生物量 和地上生物量的形成规律为双峰型 , 而白三叶则为
单峰型 。 在放牧采食率为 69 、 5 、 45 %和不放牧条件下 , 人工草地地上净第一性生产力分别为
1 2 1 0
.
9

1 0 7 6
.
4

9 5 7
.
9 和 5 5 5 . 2 9 / m , , 其中多年生黑麦草的地上净第一性生产力分别为 8 9 9 · 8 、
7 7 7
.
0

7 4 6
.
0 和 3 7 2 . 0 9 / m , 。 白三叶分别为 3 1一 、 2 9 9 . 4 和 2 0 7 . 2 9 / m , 。 放牧地较封育地获得较
大的净第一性生产力 。 试验结果表明 , 本试验设计的 70 %采食率是该混播草地较适合的放牧强
度 。
关键词 : 亚热带 ; 人工草地 ; 放牧 ; 地上生物量
1 前言
白三 叶口, 犷汀讨iu m re Pe ns L . )和多年生黑麦草 (工刃ziu m Pe ren ne L
.
)混播草地适 口性好 、
营养价值高是草食家畜的优良饲料来源 ,混播草地牧草生物量能保持在单播黑麦草草地的
干物质生产水平 , 此外 白三叶固氮量平均为 Zo ok g / ha · y (C r u sh 和 L o w th e r , 1 9 8 5 ) , 为草地
提供了良好的氮素营养 。 因此黑麦草和 白三叶混播草地在世界有关国家受到重视 。 新西兰
有 90 %以上的人工草地其主要混播草种是白三叶和多年生黑麦草 。 同时在放牧生态和生理
上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A r e s 和 S in g h , 1 9 7 4 ; B a r o n 和 M a t r iso n 1 9 9 0 ) 。 澳大利亚 、英国 、荷
兰 、法国 、美国等畜牧业发达国家也有大面积的该类混播草地 。近十年来 , 在我国南方亚热带
中高山地区也大力推广 , 成为该地区主要的人工草地混播类型 , 为发展现代草地畜牧业打下
了 良好的基础 。
本试验旨在放牧利用条件下 , 评价多年生黑麦草和 白三叶混播草地第一性生产力 。通过
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牧草成份 、地上生物量 、地上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等问题 , 为其合理
利用及制订培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
2 材料与方法
2
.
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在湖北省宜昌县百里荒示范牧场进行 。 试验时间为 1 9 9 2 年 3 ~ n 月 ,试验地位于
宜昌县县城以北 4 0 公里 , 东经 1 10 0 3 1‘~ 1 1 0 0 3 2 ‘ , 北纬 3 0 0 5 1 ‘ ~ 3 0 0 5 8 , , 海拔 1 2 0 0 m 。 属武
陵山脉和大巴 山脉的交汇延伸处 , 云贵高原的东部边缘 。 草地地貌复杂 , 沟壑纵横 。 年平均
气温 1 0 . 2℃ , 极端最高温度 30 . 5 ℃ , 最低气温一 1 0 . 5 ℃ 。 年平均降水量 1 1 0 m m , 土壤 PH
值 6 . 5 。
第 3 期 王代军等 : 放牧绵羊对亚热带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2 0 7
草地属草丛疏林草场 , 原生植被有芒 (M改a nt hu : s in en 后 A nd er s s ) 、野古草 (A ru nd z’n ela
h流a (T ha n b . )T a n a k a ) 、黄背草 (Th e m d at r故nd ra V a r
.
ja P切Zic a (W illd
.
) M a k in o )
、木兰 (In -
d ig

fe
r 口 t动ct
~
L
.
)
、二色胡枝子 (Le sPe de za 阮ol or T ric z ) 、黄花草木择 (M el 汀ot us 。关爪, in 以行
L
.
)等 , 木本植物主要为马尾松 (尸l’n us ~ son 故na L
.
)和栗 (Ca s tan ea se g u in “ L . ) 、栋属 (Q u e r-
cu : sP p
.
)乔木及灌木 ,是森林破坏后演替的次生植被 。
供试人工草地是 1 9 8 3 全垦后混播多年生黑麦草和 白三叶 , 混播 比例为 4 : 1 。 植被整齐 ,
仅有少量杂草一年生早熟禾 (尸oa a n ua L )杂草 。
2
.
2 试验设计
试验草地 0 . 4ha 分为四区各设围栏 。 放牧成年罗姆尼公羊 。 放牧强度设四个处理 (其
中不放牧 区对照 ) : G V I : 放牧留茬高度 3 0c m , 理论利 用率 70 % ; G V Z : 放牧留茬高 度
45
c m
, 理论利用率 50 % ; G V 3 : 放牧留茬高度 6 0c m , 理论利 用率 30 % ; N G : 封育不放牧
(对照 )
试验草地全年及每次放牧时 , 始牧期定在草层高 15 一 20 c m 时 , 全年止牧期定为牧草
停止生长前 20 ~ 30 天 , 一般为 1 月上中旬 。 每个处理放牧时间不超过三天 。 91 年 12 月每
区施入磷矿粉 , 施量为 1 5 o k g / h a 不进行其它处理 。
表 1 各处理草地利用 (测定 )次数和时间 (1 , 92 年 3 ~ n 月)
T a b
.
1 T im e s o f Pa st u re u ltiliz a tio n in t r e a tm en ts
处理
T r e a tm e n t
3 4 8 9
1 0
.
1 3 1 1
.
1 6
1 0
.
3 0 一
1 0
.
3 0 一
1 0
.
1 8 1 1
.
1 8
自01月1”l”01人9Ž目
.⋯O以JG V IG V ZG V 3
N G
5
.
3 0
6
.
2
6
.
2
6
.
1 6 7
2 7
2 7
5
.
1 8 6
.
1 8 7
0
1口叹Uƒ狱U1, 1人1
.⋯Ž乃咬U一aA‘n八…”只„O口9曰O口白1.⋯J任J住且月咔自乃
地上生物量测定 试验始末期固定样方分别测定各处理单位面积黑麦草分桑数和 白三
叶生长点数 , 重复三次 。 地上生物量测定方法用收获法 (史密斯 , 1 98 8 ) , 在放牧前后两次测
定地上生物量 , 齐地Xl] 割 , 不固定样方取样面积 1 x lm , 随机取样重复三次 。 测产时按不同
草种的活体和立枯体分开 。 对照区在相局间隔时间取样 。 在牧草开花结籽期 (6 月中下旬 ) ,
随扒取 1 x lm 样方 3 个 , 齐地刘割后以 1 0c m 长为 1 段分段剪下后分别装入瓷盘中烘干称
重 。 测地上总生物量和各层生物量 。
. 放牧强度的确定 (韦思库克等 , 1” 0) 根据牧前牧草生物量 、理论放牧率和放牧天数 (三
天 ) , 计算每次放牧家畜头数 。 确定本试验绵羊 日采食量为 2 公斤干物质 。
放牧家畜头数一牧前生物量 /放牧天数 x 家畜日采食量
留茬达到设计高度后停止放牧 , 测定牧后剩余草量 , 计算实际放牧率 。
实际放牧率 一 (放牧前一牧后剩余草量 )/ 牧前生物量 x 1 0 % 。
地上部净第一性生产力评价采用累积法 (姜恕等 , 1 9 8 8 ) : Pn 一△B + L 十G , 其中△B 为
间隔时间内草地生物量的增量 (二次始牧时生物量之差 ) , L 为立枯凋落量 , G 为放牧采食
量 。 在对照区则 G 为 O 。
2 0 8 草 地 学 报
3 结果与分析
黑麦草每年三月底返青 , 七月底种子成熟后地上部迅速枯黄 , 短期休眠后在八月初再次
返青 , 生长停止时间在十二月底 。 白三叶三月底 四月初返青 , 七月底种子成熟 , 夏季无休眠
期 , 但产草量逐月降低 , 十月份以后在群落中的比例大幅度下降 。 草地在 4 ~ 10 月份盖度均
达到 1 0 % , 植被茂密是绵羊的理想放牧地 。 这一时期草地地上生物量 占全年的 95 %以上 。
3
.
1 草地实际利用率
放牧草地各处理的采食量和实际利用率列于表 2 。结果表明 , 试验设计利用率与实际利
用率之间有一定差距 , 这是因为放牧理强度本身是在试验过程中实现的 , 因此不可避免的
会产生试验误差 。 所以本试验的放牧强度采用实际利用强度 。
表 2 草地实际利用率 (克旧 , % )
T a b
.
2 A e t u a l u tiliz a tio n : a t e s o f m ix e d p a st u r e (g / d
,
% )
1 2 3 4 5 6 7 8 9 平均
G V I 采食量 9 in t a k e , 9 9 7 . 0 2 2 7 . 0 1 6 9 . 6 1 9 2 . 0 1 5 7 . 6 1 0 0 . 2 1 3 7 . 6 1 0 0 . 7 4 5 . 6
利用率 % 6 3 . 4 7 1 . 3 6 7 . 7 6 7 . 5 7 0 . 6 7 2 . 0 7 5 . 0 6 7 . 3 6 8 . 8 6 9 . 3
u tiliz a tio n r a tio n
,
%
G V Z 采食量 9 in t a k e , 9 5 5 . 0 9 0 . 5 1 5 3 . 2 1 5 6 . 0 2 5 9 . 2 5 7 . 5 1 5 6 . 5 5 0 . 9 0
利用率 环 4 9 . 8 4 5 . 3 6 0 . 6 6 1 . 5 6 3 . 4 5 3 . 2 5 8 . 7 4 8 . 3 0 5 5 . 1
u tiliz a tio n r a tio
,
%
G V 3 采食量 9 in t a k e , 9 2 0 . 7 4 0 . 0 1 6 6 . 3 1 3 4 . 2 1 2 5 . 0 2 1 3 . 7 一4 5 . 9 4 5 . 0 0
利用率 % 2 7 . 6 3 1 . 7 4 4 . 8 5 3 . 6 5 0 . 2 5 7 . 7 5 4 . 9 3 6 . 6 0 4 4 . 6
u tiliz a t , o n r a tio
,
%
3
.
2 不放牡条件下 草地生物量的变化
3
.
2
.
1 地上生物量的季节动态 草地按经济类群分为禾草 (即为多年生黑麦草 )和豆科草
(白三叶) 。 杂草很少 , 不影响草地生物量的构成 。 3 ~ n 月份群落地上生物量动态值见表 3 。
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呈双峰值曲线 , 最大值在 6 月 18 日 , 为 5 5 . 2 9 / m , 。 地上生物量 (Y B) 的
变化与地上生产量 (Y T )( 活体和死体之和 )相同 , 它们依时间变化的回归方程为 :
YT = 3 0
.
9 8 4 2 一 0 . 8 2 7 6 X + 0 . 3 17 9X 2 一 0 . OO4 6 9 4 X 3 + 2 . 3 4 9 4 只 1 0 一 5X 4一 3 . 9 1 7 1 X 1 0 一 8
X
S
(R = 0
.
8 9 9 6 )
YB = 0
.
5 8 9 6 十 0 . 9 3 4 8X + 0 . 2 8 7 3 X 2 一 0 . OO4 5 9X 3 + 2 . 3 8 3 9 X 1 0 一 5X 4一 4 . 0 7 1 X 1 0 一 “X S
(R = 0
.
9 7 6 3 )
YG = 一 6 . 1 4 5 6 + 3 . O5 2 9X + 0 . 1 2 1 X 2 一 0 . 0 0 2 4 0 9 X 3 + 1 . 3 5 0 8 X 1 0 一 5X 4 一 2 . 4 0 9 5 X 1 0 一 8
X
S
(R = 0
.
9 1 2 5 )
Y L = 3
.
5 8 4 4 X 一 0 . 0 2 7 3 5 X 2 + 5 . 2 2 8 5 又 10 一 5X 3 (R = 0 . 9 9 7 8 )
分别观察禾草 、豆科草的地上生物量变化 , 可发现各自的特点 , 禾草地上生物量 (Y G )
在 3 ~ n 月间的变化动态和总地上生物量一致 , 呈双峰曲线 , 而且峰值形成时间也一致 。多
年生黑麦草第一个峰值出现在 6 月 18 日 , 为 3 48 . 09 / m Z , 另一个峰值出现在 9 月中旬 , 为
78
.
49 / m
Z 。 豆科草在生长季地上生物量 (Y L )动态则 只是单峰线 . 最大值在 6 月中旬 , 为
20 7
.
29 / m
Z 。 当两种牧草地上生物量 (现存量 )达到最大值后 , 多年生黑麦草地上生物量急剧
N
.帅-H寸6的娜.0-H89对.0-H89co
.
2洲?Z的的.0-H卜的.N泪旧6
对.卜州0aOgN.1洲02 .1洲0N .9洲0的
.
2-H的工.寸-H卜甘洲
的.寸工-H09门叫
?N-H工的
.
0制卜N
的.囚-H606
.
1洲对侧01的.9-H0囚?的-H寸.QO卜
对.卜工-H601的.囚-H卜61
.
1泪的6
N
.
1洲囚0.的工洲闪16.0-HN的寸
0
.卜洲co寸
旧.囚的荆QO寸帅Z1 .0洲?6寸.仍荆N卜卜.9-H寸2寸
.闪N洲的旧工ao .01-H的O?工洲+l闪.卜9
1016卜9的钟
二luo芝丰
洲.12-HN旧的田寸.0的-H闪卜ON卜.06-H寸的叹 .
12-H的
的.泪必2寸8 .的制?N寸的.ON+1寸洲工的.制囚6N
ƒ。已\助芝O„P.闪司Ž艺口un。门tuo一q?切夕飞仍1日认l吕的甲的ƒ唱浑十.兴\权„拼护箱旧-g板州月碧口价姗卜t嵌彭撰玲
1
.工N-H?的0的.1制9co .0制2侧的.0洲?Nl
的.6N-H091
.帅洲0对
帅.9闪-H0gN工
的.q门卜价娜
口。-nPoŽdu切卜qV
旧.2-H1的Z嘲礼州叫裂
一口尸。卜
co
.
1+寸刹七劝
Ž。卜01层q渗
O十口川扣
的司Ž娜.洛工口一u巴。d
0
.
1荆寸文征粥毗州扮铸
P川。切月u目祠S
喇姆侧一司尸。卜
卜.0洲的卞钧
Ž。>01层刀渗
O古川扭
的司Ž助。熟工一ud
卜.。引帅瓣招眯州扮镜
”的门tuo一qPunoŽ切。卜V
啊鼻州叫裂的祠uo口OQ血哪调夏
2 1 0 草 地 学 报
下降 , 7 月份生物量低于同期白三叶地上的生物量 。 白三叶地上生物量分布月间极不平衡 ,
秋季以后 , 由于气温的降低 , 白三叶地上净第一性生产力降至最小值 , 生长速度趋于 。。 而
多年生黑麦草在秋季再一次返青生长 。 这一现象表明在亚热带中海拔地区多年生黑麦草和
白三叶两种牧草生长发育规律有一定的差异 。
3
.
2
.
2 地上生物量的生长率 生长率是衡量生物量净积累速率的量 。 绝对生长率 (A G R )
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生物量的净积累量 ; 相对生长率 (R G R )则说明单位生物量单位时间
的净积累量 。 它们所表示的都是瞬间值 , 但因测定条件的限制 , 常以一定时间内的平均值
表示 。 计算公式如下 :
A G R = (W Z一 W l ) / (tZ一 tl )
R G R = (L n W Z一L n w l )/ (tZ一 tl )
式中 W l 、 W Z 分别表示 tl 和 t2 时刻的生物量 , L n W I 为 t1 和 t2 时刻生物量的对数 ,
A R G 和 R G R 的单位分别为 g / m Z · d . 和 g / g · d 。
由表 4 可以看出 , 多年生黑麦草 、 白三叶和混播草地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在 5一 6
月最高 , 表明牧草开花期生物量积累量最大 , 6 月后白三叶的绝对生长率逐渐降低 , 而多年
生黑麦草群落地现存量在 8~ 9 月增加 。相对生长率能更好地反映草层在不同的发育阶段的
生长潜势 。 牧草返青时 R G R 值最大 , 表明牧草生长潜势最大 。 6一 8 月 R G R 为负值 , 表明牧
草已处于生长后期 。 9 月多年生黑麦草越夏时再次生长 , R G R 变为正值 , 此时群落 R G R 亦
为正值 , 表明多年生黑麦草是群落生物量构成的决定因素 , 其生物量在秋季有一个再次积
累的过程 。
表 4 不放牧草地地上生物t 的生长率(g / m 气d , g / g . d)
T a b
·
4 G r o w th r a te o f a bo v e g r o u n d bio m a s u n d e r n o t g r a z e d (g /m
,
.
d
,
g / g
.
d )
3 ~ 4 4 ~ 5 5 ~ 6 6 ~ 7 7 ~ 8 8 ~ 9 9 ~ 1 0 1 0 ~ 1 1
多年生黑麦草
Pe re n n ia l r ye g r a ss
A G R 4
.
1 3
.
4 1 3
.
9 6 一 9 . 3 6 一 0 . 6 4 1 . 0 1 一 1 . 1 2 一 0 . 5 1
R G R 0
.
1 1 7 8 0
.
0 1 9 7 0
.
1 3 9 一 0 . 0 5 4 8 0 . 0 1 1 2 0 . 0 1 6 4 一 0 . 0 1 8 7 一 0 . 0 1 3 8
白三叶
刃V h ite e lo v e r
A G R 1
.
3 3 2
.
4 5 3
.
1 3 一 3 . 9 7 一 1 . 4 9 一 0 . 5 7 一 0 . 4 2 一 0 . 3 2
R G R 0
.
1 2 3 0
.
0 3 4 7 0
.
0 2 0 1 一 0 . 0 2 0 5 一 0 . 0 2 3 7 一 0 . 0 1 7 一 0 . 0 2 3 3 一 0 . 9 4 4
混播草地
Pas tu r e
A G R 5
.
4 4 5
.
8 6 7
.
0 9 一 1 3 . 3 3 一 2 . 1 3 0 . 4 4 一 1 . 5 5 一 0 . 8 5
R G R 0
.
1 2 6 9 0
.
0 2 4 0
.
0 1 6 1 一 0 . 0 4 25 一 0 . 0 1 7 7 0 . 0 0 4 5 一 0 . 0 1 9 6 0 . 0 1 9 2
3
.
3 人工草地 第一性生产力
草地净第一性生产力是指一定面积的地段上经过一定时间以植物组织或贮藏物质的形
式表现出来的蓄积的有机物质的数量 , 它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总能量扣除植物
器官呼吸消耗之后的剩余量 。
草地净第一性生产力使用增重累积法评价 。 增重累积法可用公式 Pn 一 B + L + G 表示 ,
第 3 期 王代军等 : 放牧绵羊对亚热带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21 1
它表明草地第一性生产力是一定时间内牧草增量 (B ) 、凋落枯死 (L )和放牧移走量 (G )之和 。
由表 3 可知 , 封育条件下草地地上生物量在一个生长季出现两个峰值 , 分别为 5 5 . 2
和 1 04 . 49 / m Z 。 亚热带中山生态条件下 , 三月中旬返青时草地地上生物量为 3 . 79 / m , , 八月
初牧草越夏再生时的生物量为 91 . 2 9 / m , , 因此草地增重量为 5 64 . 7 9 / m , 。 立枯体 + 凋落物
量为一 9 . 5 9 / m Z , 封育草地停止放牧采食 , 因此草地地上部净第一性生产力为 5 64 . 7一 9 . 5
~ 5 5
.
2 9 / m
, 干物质 。 相同方法 , 多年生黑麦草净第一性生产为 3 72 . 09 /耐 。 白三叶的生长
曲线为单峰型 , 且返青时其生物量为 。, 因此净第一性生产为 20 7 . 2 9 / m Z 。 由计算可知草地
组份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净第一性生产量之和大于草地净第一性生产的测定值 , 主要是
两种牧草秋季生长不同步所致 。
放牧条件下草地地上净第一性生产评价结果见表 5 。从表 5 可以看 , 三个处理草地地上
净第一性生产分别 1 2 1 0 . 9 、 1 0 7 6 . 4 、 9 5 7 . 99 / m , , 分别比不放牧地提高 1 1 3 . 10 、 9 3 . 8 8 、 7 7 .
9 4 %
。 表明在本试验设计条件下 , 草地放牧强度越大 , 其地上净第一性生产力越高 。 放牧强
度愈大 , 放牧频率愈高 , 则牧草再生次数增加 , 从而刺激牧草生长 。 本试验三个设计放牧水
平中 , 地上净第一性生产力都是依放牧强度的增加 , 地上净第一性生产力也增加 , 表明设
计采食率 70 %是一个合理指标 。 刘海泉 、黄文惠 (1 9 88) 在本试验区进行的放牧强度试验认
为 , 该混播草地采食率可达 60 % , 本试验的结果与其比较采食率更大 。 在此放牧强度利用
下 , 结合合理的草地管理措施 , 既可获得较高生产力和利用率 , 又不破坏草地 。
表 5 草地地上部净第一性生产评价 (g / m Z , D M )
T a b
.
5 E v a lu a tio n a b o v e g r o u n d n e t p r im a r y p rod
u e tio n in a r tifie ia l一 p a s tu r e , D M g / m Z
G V I G V Z G V 3
△B G △B G △B G
禾 豆 禾 豆 禾 豆 禾 豆 禾 豆 禾 豆
5 7
.
2
5 1
.
2
4 3
.
2
1 3
.
4
1 1 3
.
3 4
一 7 . 3
6 1
.
0
2
.
4
一 3 4 . 7
一 3 4 . 9
3 5
.
6
一 5 2 . 5
一 3 0 . 1
4
.
2
0
.
4
一 1 1 . 2
一 9 . 1
一 1 5 . 5
一 3 7 . 1
0
5 6
.
2
8 7
.
5
1 2 2
.
4
1 4 3
.
2
1 2 0
.
5
8 0
.
0
1 1 5
.
6
7 5
.
6
4 3
.
6
8 4 4
.
6
4 6
.
7
一 6 . 7
2 0
.
8
一 1 1 . 2
3
.
2
一 8 . 9
3 0
.
9
一 5 9 . 7
3 7
.
7
6 2
.
8
9 8
.
0
1 1 6
.
4
12 5
.
6
6 4
.
4
7 5
.
6
5 4
.
6
8 0
.
0
2 1
.
2
8 5
.
2
一 6 . 8
一 8 . 4
一 1 1 . 2
3 0
.
2
一 5 7 . 1
1 6
.
7
1 4
.
1
2 4
.
8
一 2 0 . 4
一 6 . 8
一 2 4 . 2
2 4
.
7 6
.
0
4 0
.
0 2 1
.
0
1 1 4
.
0 5 2
.
3
1 0 8
.
8 3 0
.
4
9 8
.
8 2 9
.
2
87
.
6 36
.
1
1 1 4
.
1 3 1
.
8
3 2
.
9 1 5
.
1
八jC”O口内七丹011翻OJ甲‘…片”二do口冉dC乃11一b11宁曰二dCO,口O山内匕9
O山8左几Q自‘口咬⋯O叶n0njJ1„月性,’11工JJO自9
OnJg曰Q”弓‘‘nd .10.78.520吐
Ž盛任4JqJO‘月性
,1

T O t
.
5 5
.
2 1 9
.
3 2 9 1
.
8 1 4 1
.
9 1 5 6 3 5
.
1 2 8 4
.
3 1 3 3
.
1 2 0
.
0 6 1 2
.
9 2 2 1
.
9
禾 5 5 . 2
总 T o t a l
豆 31 1 . 1
1 2 1 0
.
9
禾 7 7 7 . 0 豆 2 9 9 . 4 禾 7 4 6 . 0 豆 24 1 . 9
1 0 7 6
.
4 9 8 7
.
9
注 :禾 : 多年生黑麦草 p e r e n n ia l r ye g r a s s
豆 : 白三叶 W h it e e lo v e r
放牧条件下 G V I 、 G V Z 和 G V 3 三个处理多年生黑麦草的净第一性生产力分别为 89 9 .
8

7 7 7
.
0

7 4 6
.
0 9 / m
, , 分别较不放牧草地提高 1 4 1 . 3 3 、 1 0 9 . 0 3 、 1 0 0 . 5 4 % ; 白三叶地上净
第一性生 产分别为 3 1 1 . 1 、 2 9 9 . 4 、 2 4 1 . 9 9 / m , , 分别 较 不放牧地提高 5 0 . 1 4 、 4 4 . 日4 、
2 1 2 草 地 学 报
16
.
75 %
。 在本试验设计条件下放牧强度越大 , 白三叶和多年生黑麦草净地上第一性生产越
高 。 这一结果表明 , 白三 叶草品质和适 口性优于多年生黑麦 , 两种牧草接受放牧家畜采食
的时间有一定的先后 。 放牧强度较大时多年生黑麦草在草地中接受采食的机会增大 , 而在
放牧强度较小时 , 绵羊则主要采食白三叶 。 也就是说 , 放牧强度较大时 , 消除了家畜择食放
牧对草地的不 良效应 。
4 结论
黑麦草和 白三叶混播草地 , 其中白三叶生长规律为单峰型 , 其高峰值出现在 6 月 18 日 ,
黑麦草地上生物量的生长规律为双峰型 , 形成时间为 6 月 18 日和 9 月 18 日 , 其最大值均
出现在 6 月 18 日 , 地上生物量的两个峰值分别为 : 5 5 . 2 和 1 04 . 49 / m , 。
放牧对草地地上净第 一性生产力有极大的作用 。 放牧刺激草地群落生物量的增长 。 在
本试验的条件下放牧采食率为 69 、 5 5 、 45 % , 不放牧条件下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净第一性生
产力分别为 1 21 0 . 9 、 1 0 7 6 . 4 、 9 87 . 9 和 5 5 . 2 9 / m Z , 其 中黑麦草 的净第一性生产力分别为
8 9 9
.
8

7 7 7
.
0

7 4 6
.
0 和 3 7 2 . 0 9 / m Z 。 白三叶分别为 3 1 1 . 1 、 2 9 9 . 4 和 2 0 7 . 2 9 / m , 。放牧地较封
育地获得较大的地上净第一性生产力 , 本试验设计的放牧强度大 , 其地上净第一性生产力
较高 。 表明黑麦草和 白三叶草地耐牧性强公在较高放牧强度下结合合理施肥及其它管理措
施 , 既能获得较高生产力和利用率又不破坏草地 。 本试验设计的 70 %采食率是该混播草地
较适合的放牧强度 。
参 考 文 献
韦恩库克 · C , 詹姆斯 · 斯塔布恩迪克著 , 许志信等译 , 1 9 9 0 , 草地研究基间题和技术 , 西安 :天则 出版

史密期 R . L . 著 , 李建东等译 , 1 98 , 生态学原理和野外生物学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刘海泉 , 黄文惠 , 1” 1 , 放牧强度 、放牧草丛高度对多年生黑麦草 、白三叶混播草地产量及草地组成的影
响 , 草地学报 , l : 1 0 0 一 1 0 5
姜恕等编著 , 198 8 , 草地生态研究方法 , 北京 :农业出版社
A r es J
. , a n d J
.
5
.
S in g h
.
1 9 7 4
,
A m od
e l o f th e r o o t b io m a s s dy n a m ie s o f a sh o r tg r a ss p r a irie d o m in a te d
by bu le g r a m a
.
J
.
A p p l
.
E e o l
. ,
1 1
:
1 0 一 1 7
B a r o n V
.
5
. , a n d G
.
W
.
M
a t ris o n
,
1 9 9 0
,
Y ie ld
,
q u a lity a n d p e r s e r v a t io n o f m o is t h a y s u bjx t e d t o r a in
fr ee a n d w e a t he r ed e o n ditio n s
.
Ca n
.
J
.
A n im Sc i
.
7 0
:
6 1 1一 6 2 2
G r u s h J
.
K
. , a n d w
.
L
.
L o w th e r
,
1 9 8 5
,
N it r o g en by th e le g u m e R h ;zo b
zu m s夕m blos 八
.
In fo r a g e
L eg u m e s fo r E n e r g y
一e ffiee n t A n lm a l Prod
u et io n
.
e d s
.
R F B a r n e s e t a l
.
p p 1 5 5

1 5 9
第 3 期 王代军等 : 放牧绵羊对亚热带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2 1 3
E ffe c t o 犷G r a z in g Sh e eP o n A b o v e g r o u n d B io m a ss in
S u b tr o Pic a l P a s tu r e
W
a n g D a IJl n
(G r u d u a te se ho l
o f CA A S
,
B e ig in g
H u a n g W
e n hu i Su Jia k a i
1 0 0 0 8 1 ) (In s tit u te o f a n im a l s e ien e e
,
C A A S
,
Be ijin g
,
1 0 0 0 9 4 )
A b s tr a e t
:
T h e d y n a m ie s a n d r e g u la tio n o f bio m a s s a ee u m u la tio n u n d e r g r a z in g in LD I爪m Pe r en s 一 T r i-
五记lu m re 加n s m ix e d p a st u r e w e r e s t u d ie d . T h e r e s u lts s h o w e d th a t the ph e n o p ha se o f tw o sp e e ie s 15 eo n s is -
t e n t
.
T h e g r o w t h m od
e l o f t o t a l b io m a s s a n d p er e n n ia l rye g r a s s bio m a ss a r e d o u b le

p e a k e u r v e
,
w h ile th e
w h it e e lo v e r h a s j
u st m o n o p e a k
.
T h e n e t p rim a r y p rod
u e tio n w e r e in c r e a s e d by stoc k i
n g r at e
.
T h e y w e r e
1 2 1 0
.
9
,
1 0 7 6
.
4
,
9 8 7
.
9 a n d 5 5 5
.
2 9 / m
u n d e r s toc k i
n g r a te s 6 9 %
,
5 5 %
,
4 5 %
a n d n o g r a z in g
.
A s th e
s a m e
, th e p e r e n n ia l ry eg r a s s w e r e 8 9 9
.
8
,
7 7 7
.
0
,
7 4 6
.
0 a n d 3 7 2
.
0 9 /m
Z ; th e w hite e lo v e r w e r e 3 1 1
.
1
,
2 9 9
·
4
,
2 4 1
.
9 a n d 2 0 7
.
2 9 / m
2
.
T he to t a l n e t p r im a r y p rod
u e tio n o f th e m ix e d p a s tu r e w e r e a ffe e te d o bv io u sly b y
stoc k i
n g r a te
, e s p e e ia lly o f w h ite e lo v e r
.
T h e 7 0 %
s toc ki
n g r a te w a s s u ita lb e fo r th e m ix e d p a st u r e
·
K ey w o r d s
:
S u bt r o p ie a l; A r t ifie ia l p a s tu r e ; G r a z in g b io m a s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