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8卷 第 2期 草地学报 2000年 6月
Vo l. 8 No. 2 ACT A AGREST IA SINICA June 2000
红胫戟纹蝗损害牧草及其防治指标的评定
乌麻尔别克 张泉 乔璋 木克亚提 巴哈提亚尔
(新疆蝗虫鼠害测报防治中心站,乌鲁木齐 830001)
王吉云 吴新忠
(新疆昌吉市草原站,昌吉 831100)
摘要: 1994 年 4~8 月进行红胫戟纹蝗虫损害牧草及防治指标的评定。结果表明, 红胫戟纹
蝗的体重、食量和牧草掉落毁损量三者之间呈正相关。红胫戟纹蝗个体一生的牧草损失量为:
L= 1. 4039g /头。红胫戟纹蝗在荒漠、半荒漠草原的防治指标为:≥8 头/ m2。
关键词: 红胫戟纹蝗; 食量; 牧草掉落毁损量; 防治指标
中图分类号: S 435.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0435( 2000) 02-01-0120-06
蝗虫是草原的主要害虫,不仅大量啃食牧草,而且在取食的同时,造成大量枝叶花蕾掉
落,进而影响牧草开花结实,抑制草原的更新复壮。研究蝗虫对牧草损失量,掌握其危害程
度,预测蝗虫发生等级,对确定防治指标和防治经济阈值具有重要意义。
红胫戟纹蝗Dociostaur us( S. ) K raussi kraussi( Ingen)是新疆荒漠、半荒漠草原主要的害
虫属种,分布广,数量大,时常造成牧草大量损失,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根据张
爱国等( 1991)在内蒙古典型草原采用野外自然条件下吊笼饲养和群落内罩笼饲养的研究方法,
笔者于1994年 4~8月在新疆昌吉市阿苇滩研究红胫戟纹蝗对牧草的危害及其防治指标。
1 材料与方法
1. 1 自然概况
试验区设在新疆昌吉市阿苇滩荒漠、半荒漠草原红胫戟纹蝗种群多发区, 地处海拔
740~1600 m。主要植被为冷蒿( A rtem isia f rigida)、角果藜( Ceratocarpus arenar ius)、细叶
苔草( Carex stenop hl la)和伏地肤( Kochia p rostr ata)等。
1. 2 食性研究
在试验区采集所有牧草种类,随机排列于 1/ 4m 2罩笼内,保持其新鲜,再放入红胫戟纹
蝗虫 50头,从早 10h 至晚 9h 连续观察,记录蝗虫对各类牧草的取食频次。根据下列公式计
算其相对频数 Relat ive f requency(李鸿昌等, 1983)。
相对频数( RFN) = xn
i= 1
i
x——蝗虫对某一种牧草的全部取食次数
n——供试牧草种类
收稿日期: 1999-02-01; 修回日期: 2000-02-17
当 RFN > 0. 5为嗜食; RFN = 0. 5~0. 25为喜食; RFN < 0. 25为少食; RFN< 0. 023为
偶食; RFN= 0为不食。
1. 3 食量与牧草掉落毁损量测试
食量及牧草掉落毁损量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吊笼测试,吊笼为 0. 1m2圆柱形, 每笼养虫
50头,分龄期、分雌雄饲养。各龄饲养天数按红胫戟纹蝗发育历期平均值而定。根据食性研
究结果,每天充分供给蝗虫喜食牧草为食料。24h 后统计取食量与牧草掉落毁损量,分别测
试牧草鲜重与干重,同时更换新鲜牧草。
1. 4 测试不同龄期体重与食物消耗量
在蝗虫各龄期捕捉 100头, 称量干重, 求得平均个体重,与同期食物消耗量做相关比较。
1. 5 测试牧草损失量
在自然条件下, 采用 1/ 4m 2圆柱形罩笼, 设共 5个处理, 分别放入 2、4、8、16、32头蝗虫
饲养,雌雄各半,并设空白对照组,重复 10次。每 3d检查1次,补足蝗虫数,待蝗虫全部死亡
后,剪草测产,计算不同密度下牧草损失量。
1. 6 历期计算 蝗虫各龄期平均历期计算
L=
n
i= 1
·Ni
N t
L——平均历期天数
i——个体历期天数
N i——历期为 i天时的个体数
N t——参加测试个体数
1. 7 食量测试
Q a= ·Q i
n——实验种群个体平均寿命
Q a——个体平均食量
Q i——实验种群中个体在平均寿命范围内第 i天日食量
2 结果与分析
2. 1 食性选择结果表明(见表 1) , 角果藜( Ceratocarp us arenarius)为嗜食,冷蒿( A rtemisia
f r igida)为少食,猪毛菜( Salsola collina)和野豌豆( Vicia sep ium)为偶食。根据红胫戟纹蝗
栖息生境牧草出现的多度, 选择角果藜和冷蒿为饲喂植物。
表 1 红胫戟纹蝗食性选择
T able 1 Docio staurus( S. ) K raussi k raussi( Ing en) food select ion
角果藜
Ceratocarp us
arenar ius
冷蒿
A rtemisia
f r ig ida
猪毛菜
Sal sola
col lina
野豌豆
V icia sep ium
总计
Total
频次合计 RP total 33 9 1 1 44
相对频数 RFN 0. 75 0. 204 0. 02 0. 02
2. 2 发育历期资料计算结果,红胫戟纹蝗平均历期: 3龄 I= 10d; 4龄 I= 10d;成虫 I= 30d
(♀) ;成虫 I= 25d()。
121第 2期 乌麻尔别克等:红胫戟纹蝗损害牧草及其防治指标的评定
2. 3 个体日食量
红胫戟纹蝗一生, 雌虫平均日食量高于雄虫,尤以成虫明显(表 2)。
表 2 红胫戟纹蝗自然条件下日食量( g )
T able 2 Dociostaurus( S. )K raussi kraussi( I ng en) av erage da ily intake in g rassland environment ( g )
组别
Group
3龄
3 In star
4龄
4 Ins tar
成虫
Adult
平均日食量
Average daily
累计食量
Cumulate
平均日食量
Average daily
累计食量
Cumulate
平均日食量
Average daily
累计食量
Cum ulate
总计
Total
♀ 0. 01270 0. 12701 0. 01326 0. 13262 0. 04719 1. 41566 1. 67529
0. 01306 0. 13058 0. 01258 0. 12576 0. 02474 0. 61856 0. 87580
平均
Average
0. 12879 0. 12919 1. 01711 1. 27510
红胫戟纹蝗日食量随着虫龄的增大而增大,而雌虫食量的增大尤为明显。
2. 4 体重与食量的关系
2. 4. 1 红胫戟纹蝗在 1~2龄时体重(干重)很小, 从 3龄至成虫后期,体重增长趋势显著,
且雌虫较雄虫增重速度更快,此时雌虫已开始积累能量为生殖产卵做准备。
2. 4. 2 食量与体重增长的相关分析
以红胫戟纹蝗个体食量(干重)为 Y,各龄期体重(干重)为 X,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蝗虫体重变化与食量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食量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大(表 3)。
y= 0. 1237x 0. 662
表 3 红胫戟纹蝗体重增长量( g )
T able 3 Docistaurus ( S . ) K raussi kraussi ( I ng en) w eight raise
1龄
1 Instar
2龄
2 Instar
3龄
3 In star
4龄
4 Ins tar
成虫 Adult
前期 Pr e-stage
成虫A dult
中期M id-stage
成虫 Adul t
后期 Post-s tage
♂ ♀ ♂ ♀ ♂ ♀ ♂ ♀ ♂ ♀
0. 007 0. 016 0. 020 0. 017 0. 068 0. 047 0. 09 0. 05 0. 18 0. 07 0. 14 0. 07
2. 5 牧草掉落毁损量
红胫戟纹蝗3、4龄雌虫和雄虫所造成的牧草毁损量近似。在成虫中期,雌虫的牧草掉落
毁损量略大于雄虫,该结果与雌虫在该期食量较大相一致(表 4)。
表 4 红胫戟纹蝗自然条件下牧草掉落毁损量( g )
T able 4 Dociostaurus( S . )K raussi kraussi ( I ng en) av erage da ily for ag e lo ss in g r assland environment ( g )
组别
Group
3龄 4龄 成虫 总计
3 In star 4 Instar Adult Total
日掉落量 累计掉落量 日掉落量 累计掉落量 日掉落量 累计掉落量 累计总掉落量
Average daily Cumulate Average daily Cumulate Average d aily Cum ulate Cumu late
♀ 0. 001018 0. 010181 0. 001053 0. 01053 0. 00544 0. 16318 0. 18389
0. 000826 0. 008260 0. 000938 0. 00938 0. 00224 0. 05597 0. 07361
平均
Average
—— 0. 009220 —— 0. 00996 —— 0. 10957 0. 12675
122 草 地 学 报 2000年
2. 6 食量与牧草毁损量相关分析
红胫戟纹蝗造成的牧草掉落毁损量与食物消耗量的趋势较为一致(表 2、4)。以戟纹蝗
野外饲养雌虫数据为例进行食量与牧草毁损量的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y= 0. 11258x- 0. 00493
结果表明, 红胫戟纹蝗食量与牧草毁损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可根据该结果推算戟
纹蝗的食量或牧草毁损量。
2. 7 估算红胫戟纹蝗个体一生的牧草损失量
2. 7. 1 根据红胫戟纹蝗不同发育阶段个体食量和牧草掉落毁损量及其各阶段发育历期,可
计算出该蝗虫个体一生造成的牧草损失量( L ) :
L= n
i= 1
( C
-
i+ D
-
i)·T i
其中T i——蝗虫各阶段发育历期
C
-
i、D- i——蝗虫各发育阶段个体平均日食量及日牧草掉落毁损量
n——发育阶段
2. 7. 2 红胫戟纹蝗野外自然条件下个体一生造成牧草损失量计算结果
L= 0. 12701+ 0. 130582 + 0. 01018+ 0. 008262 + 0. 13262+ 0. 125762
+ 0. 01053+ 0. 00938
2
+
1. 41566+ 0. 61856
2
+
0. 16318+ 0. 05597
2
= 1. 4039 g/头
2. 8 自然条件下罩笼的牧草损失量
2. 8. 1 随着红胫戟纹蝗种群密度的增加, 牧草损失量随之加大,增大趋势十分明显(表 5)
表 5 红胫戟纹蝗的牧草损失量( g/ m2)
T able 4 Docio staurus( S. )K raussi krauss ( Inger ) for age loss in contr ol meusur es( g / m2)
虫口密度(头/ m2)
Head/ m2
8 16 32 64 128
牧草损失量( g/ m2)
For age loss( g /m 2)
17. 7424 26. 3088 39. 082 63. 7512 67. 9164
2. 8. 2 红胫戟纹蝗在野外自然条件下吊笼饲养与罩笼饲养比较, 前者的牧草损失量高于后
者。分析其主要原因, 吊笼的牧草损失量是按每头蝗虫日食量和牧草掉落毁损量推算得出,
其取食量是在充足供应喜食牧草的条件下饲养,而罩笼在高密度时后期笼内喜食牧草逐渐
减少,因而影响蝗虫取食,但后者则更接近自然状况。
2. 9 防治指标评定
为解决经济阈值问题而制定防治指标。经济阈值的公式为: D≥T
即通过防治手段降低虫口密度, 减轻牧草损失量所得经济效益应等于或大于防治费用
的投入。
123第 2期 乌麻尔别克等:红胫戟纹蝗损害牧草及其防治指标的评定
2. 9. 1 虫口密度与牧草损失量的关系
根据野外罩笼饲养所测牧草损失量计算虫口密度与牧草损失量的关系式:
y= 801+ 2. 6991e- 0. 02437x
r= 0. 9049
F= 786. 552> F 0. 01= 21. 2
2. 9. 2 防治指标
在新疆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红胫戟纹蝗所需费用为每公顷 21. 15元。按荒漠草原每千克
干草价值 0. 10 元计算, 每公顷防治费为 21. 15元,可折合干草211. 5kg, 则每平方米 21.
15g ,代入虫口密度与牧草损失量关系式,用求反函数法求得虫口密度。由于该式计算结果
超出原始数据区间,故将防治指标定于测试数据最低线以上≥8头/ m2。即 3龄前调查红胫
戟纹蝗平均虫口密度在每平方米≥8头时,应该实施防治措施。
3 讨论与结语
3. 1 红胫戟纹蝗体重、食量和牧草毁损量三者均呈正相关,其食量随着体重的增长而增加,
同时牧草掉落毁损量也相应增加。
3. 2 红胫戟纹蝗在 1~2龄时个体很小,食量也很少, 对草原危害不大, 所以在本研究中将
其排除不计。
3. 3 蝗虫对草原的危害,除取食与掉落毁损造成牧草减产作用外,在严重危害时可使牧草
不能进入开花结实阶段,抑制其更新复壮, 致使草原长期难以恢复,这在荒漠、半荒漠草原尤
为明显。荒漠、半荒漠草原由于地理生态和气候环境条件恶劣,牧草产量很低,又多为冷季草
原和春秋草原,载畜量大,利用时间长,因此蝗虫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
3. 4 制订防治指标的方法很多,笔者采用草原初级产品(牧草)价值换算,可减少采用次级
产品(畜产品)换算中由于草原利用方式,放牧技术等不同而出现因初级产品与次级产品转
换率水平高低而造成的误差。
3. 5 防治指标的制订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如不同草原类型,不同利用方式,以及不同种蝗虫
的各自防治指标,同时受到蝗虫一生中种群数量消长及种间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因此, 是一
个复杂的问题。本文所做的防治指标是在一定类型草原对红胫戟纹蝗单个种群而言。对上
述众多因素的影响等问题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关敬群,魏增柱. 1989.亚洲小车蝗食量测定[ J] . 昆虫知识, 26( 11) : 9~10
2 李鸿昌, 王征, 陈永林,等. 1987. 典型草场上三种蝗虫成虫期食物消耗量及其利用的初步研究[ J] . 生
态学报, 7( 4) : 331~338
3 李鸿昌,席瑞华, 陈永林. 1983. 内蒙古典型草原蝗虫食性的研究Ⅰ 罩笼供食下的取食特性[ J] . 生态学
报, 3( 3) : 214~228
4 李鸿昌, 陈永林. 1985.内蒙古典型草原蝗虫食性的研究Ⅱ 优势种蝗虫在自然植物群落中的取食特性
[ C] . 草原生态系统研究, ( 1) : 154~165
5 陈永林, 刘举鹏, 黄春梅, 孙立帮等. 1979.《新疆的蝗虫及其防治》[ M ] . 新疆人民出版社, 57~67
124 草 地 学 报 2000年
Research on Forage Loss Cansed by the Dociostaurus(S. )
Kraussi kraussi( Ingen) and Determination
of Economic Threshold
Wumaer bieke Zhang Quan Q iao Zhang Mukeyat i Bahat iyaer
( Xinj iang Cent re Stat ion of forecast and Cont rol on Locus t and M ouse, Urumq 83001)
Wang Jiyun Wu Xinzhong
(T he Grass land Stat ion of Changji City, Changji 831100)
Abstract: The Docio staurus( S. ) K raussi k raussi( Ing en ) is the most dest ructiv e insect found in the
deser t and semi-deser t g rassland of X injiang Aut onomous Region of no rthw est China.
1. The Docio staurus ( S . ) K raussi k rauss i ( Ing en) body w eight , intake and for ag e lo ss ar e positiv ely
cor related.
2. L ife time for age int ake by dociostaurus( s. ) K raussi kraussi ( Ingen) is L= 1. 4039g / head.
3. Economic t hreshold o f Dociostaurus( S. ) K raussi kraussi ( I ng en) in X injiang semi-deser t gr assland
is ≥8 head/ m 2
Key words: Dociostaurus( S. ) K raussi kraussi ( Ingen) ; Int ake; For age lo ss; Economic thr esho ld
125第 2期 乌麻尔别克等:红胫戟纹蝗损害牧草及其防治指标的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