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On the Evolu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Trichosanthes

栝楼属(葫芦科)植物的系统演化与地理分布



全 文 :植物科学学报  2015ꎬ 33(3): 414~423
Plant Science Journal
    DOI:10􀆰 11913 / PSJ􀆰 2095-0837􀆰 2015􀆰 30414
栝楼属(葫芦科)植物的系统演化与地理分布
周 涛1ꎬ 黄璐琦2∗ꎬ 江维克1
(1. 贵阳中医学院ꎬ 贵阳 550002ꎻ 2. 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ꎬ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ꎬ 北京 100700)
摘  要: 依据世界范围栝楼属植物种类的形态学、 孢粉学、 细胞学、 系统发育研究资料ꎬ 对栝楼属植物的系统演
化和现代地理分布的形成进行了总结ꎮ 栝楼组在栝楼属中处于原始地位ꎬ 大苞组、 叶苞组属于较进化类群ꎬ 该
属内的部分类群是在二倍体的水平上经过多倍化形成的ꎮ 栝楼属在第三纪时期广布于欧洲、 北美洲、 亚洲、 大
洋洲ꎬ 到第三纪晚期演化进程加快ꎬ 南亚和中国西南山地逐步成为该属的起源中心与分化中心ꎻ 受第四纪冰川
期影响ꎬ 该属在欧洲的种类逐渐消失ꎬ 东亚成为该属的现代分布中心ꎮ 栝楼属作为中国本地起源种ꎬ 是中国植
物区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ꎮ
关键词: 栝楼属ꎻ 系统演化ꎻ 地理分布格局
中图分类号: Q949􀆰7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0837(2015)03 ̄0414 ̄10
      收稿日期: 2014 ̄08 ̄30ꎬ 退修日期: 2014 ̄11 ̄05ꎮ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60579ꎬ 81160501)ꎮ
  作者简介: 周涛(1968-)ꎬ 女ꎬ 博士ꎬ 教授ꎬ 研究方向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类整理ꎮ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 ̄mail: huangluqi01@126􀆰 net)ꎮ
On the Evolu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Trichosanthes
ZHOU Tao1ꎬ HUANG Lu ̄Qi2∗ꎬ JIANG Wei ̄Ke1
(1. Guiy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ꎬ Guiyang 550002ꎬ Chinaꎻ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ao ̄di Herbsꎬ National Resource Center for Chinese Materia Medicaꎬ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ꎬ Beijing 100700ꎬ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d the species of Trichosanthes L. worldwideꎬ and also discussed
the phylogeny and formation of the modern distribution of the Trichosanthes L.ꎬ integrated with
research data on morphologyꎬ palynologyꎬ cytology and phylogeny. The Sect. Trichosanthes
is in the original position of Trichosanthesꎬ and the Sect. Involucraria and Sect. Foliobracteola
belong to more evolutionary taxa. Some taxa in this genus are based on the diploid levelꎬ and
formed through polyploidization. Trichosanthes was widely distributed in Europeꎬ North
Americanꎬ Asiaꎬ and Oceania in the Tertiary. The process of evolution was accelerated in the
late tertiaryꎬ and South Asia and the southwest mountains of China became the origin and
distribution centers. Following the Quaternary ice ̄ageꎬ species disappeared in Europeꎬ and
East Asia became the modern distribution center. Trichosanthesꎬ as part of the flora of Chinaꎬ
is the local origin genus.
Key words: Trichosanthesꎻ Evolutionꎻ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栝楼属 Trichosanthes L. 是葫芦科中一个较大
的属ꎬ 全世界有 80 余种ꎬ 分布范围从澳大利亚的
北部ꎬ 经东南亚至我国台湾、 华南、 西南ꎬ 个别种
类(如: 栝楼 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可分布
到朝鲜和日本[1]ꎮ 中国分布有 41 种 8 个变种[2]ꎮ
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ꎬ 该属植物的花序、 小苞片、
果实及种子形态常有差异而形成了不同的近缘类
群ꎬ 分类学者将其分为 2 个亚属 5 个组 4 个亚
组[1]ꎮ 本文通过对世界范围栝楼属植物腊叶标本
的观察ꎬ 在分析物种形态特征基础上ꎬ 参考孢粉
学[3ꎬ4]、 细胞学[5-15]、 系统发育研究[16ꎬ17]以及分
类学[1ꎬ2ꎬ18-20]资料ꎬ 对栝楼属植物的系统演化和现
代地理分布的形成进行了归纳总结ꎬ 旨在揭示栝楼
属植物起源、 演化及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规律ꎮ
1  栝楼属植物形态学性状的演化趋势
1􀆰 1  块根
栝楼属 Trichosanthes L. 植物为多年生草质藤
本ꎬ 稀一年生ꎮ 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低海拔地区的
一年生种类因根短小不形成明显块状根(如: 蛇瓜
T. anguina L.、 瓜叶栝楼 T. cucumerina L.)ꎬ 而
生长于亚热带高山地区的多年生种类则形成肥厚或
纺锤状块根(如: 栝楼)ꎮ 被子植物的演化原则一
般遵循从多年生向一年生演化ꎬ 但栝楼属植物各器
官形态的演化并不同步ꎬ 为了适应高寒环境ꎬ 一些
多年生种类形成了以肥厚块根贮藏养分的生存方式
(这也是一种演化类型)ꎬ 根据这些种类的地理分
布格局可以推测ꎬ 栝楼属植物是从一年生向多年生
演化发展的ꎮ
1􀆰 2  叶与卷须
在演化进程中ꎬ 该属植物的叶是形态变化最大
的器官ꎬ 其单叶有全缘或齿状(如: 异株栝楼 T.
dioeca Roxb.、 显脉栝楼 T. nervifolia L.、 澳洲栝
楼 T. jonesii C.Y. Cheng et L.Q. Huang)、 浅裂
(如: 瓜叶栝楼)、 深裂(如: 蛇瓜)、 3 ~ 7(9)全
裂(如: 中华栝楼 T. rosthornii Harms.、 多裂栝楼
T. multiloba Miq.)ꎬ 还有趾状复叶(如: 新加坡栝
楼 T. wawraei Cogn.、 木基栝楼 T. quinquefolia C.
Y. Wu ex C.Y. Cheng et Yueh)等种类ꎮ 在一些多
年生种类的同一植株上亦可见到如下变化: 幼叶多
不分裂或浅分裂ꎬ 也有 3 ~ 5中裂、 深裂的掌状单
叶(如: 栝楼、 红花栝楼 T. rubriflos Thorel ex
Cayla、 大方油栝楼 T. dafangensis N.G. Ye et S.
J. Li)ꎻ 但具趾状复叶的类群(如: 木基栝楼)则没
有这种变化ꎮ 由此推测栝楼属植物叶的演化途径
是: 单叶全缘 → 单叶浅裂、 深裂 → 3 ~ 5枚小叶
的掌状复叶 → 趾状复叶ꎮ
该属内绝大多数物种的卷须为 2 ~ 3分叉ꎬ 少
有 4 ~ 6分叉(如: 多卷须栝楼 T. multicirrata var.
multicirrata S.K. Chen、 毛果栝楼 T. mushaensis
Hayata)ꎻ 而幼嫩的茎部卷须不分叉ꎬ 这是尚未发
育、 分化不完全的一种现象ꎮ 植株成熟后卷须的分
歧式样在种内相对稳定ꎬ 可作为属下种间的形态分
类依据之一ꎮ
1􀆰 3  花部性状
栝楼属内仅有蛇瓜、 瓜叶栝楼为雌雄同株异
花ꎬ 雄花苞片极小或无ꎻ 其余种类为雌雄异株ꎮ 在
雌雄异株种类中ꎬ 大方油栝楼[18]的花部极为特殊ꎬ
其雄花中有退化雌蕊、 雌花中也有退化雄蕊ꎮ 这种
过渡性特征表明栝楼属植物花的演化趋势是: 两性
花 → 雌雄同株 → 雌雄异株ꎮ
该属植物雄花、 雌花的生长方式有单生或单生
与总状花序并生(图 1)ꎬ 各分类群中单生花的花梗
长短不等(0􀆰 5 ~8􀆰 0cm) ꎬ如:王瓜组Sect .Cucu ̄
1 2 3
1: 雄花单生ꎻ 2: 雄花单花并生ꎻ 3: 雄花单花与花序并生ꎮ
1: Male flower solitaryꎻ 2: Male flower pairsꎻ 3: Male raceme solitary or with solitary
flower as an axillary pair.
图 1  栝楼属植物花的着生式样
Fig􀆰 1  Insertion pattern of the flowers in Trichosanthes
514  第 3期                        周 涛等: 栝楼属(葫芦科)植物的系统演化与地理分布
meroides与栝楼组 Sect. Trichosanthes 的花梗不
足 1 cm(如: 王瓜 T. cucumeroides (Ser.) Ma ̄
xim、 蛇瓜)ꎬ 而叶苞组 Sect. Foliobracteola 的花
梗长 6 ~ 8 cm(如: 栝楼、 井冈栝楼 T. jingangsha ̄
nica Yueh、 双边栝楼 T. rosthornii Harms.)ꎬ 因此
可以推测栝楼属植物的花是由单花向花序演化的ꎬ
即: 单花 → 单花花梗伸长 → 单花+花序 → 花序ꎮ
该属植物雄花的苞片有重要的组下分类意义ꎮ
如: 王瓜组和栝楼组多数种类的小苞片缺失 (瓜叶
栝楼、 蛇瓜)或小于 1 cm (短序栝楼 T. baviensis
L.、 王瓜)ꎻ 而在叶苞组、 大苞组 Sect. Involucra ̄
ria 种类中ꎬ 苞片较明显ꎬ 其形态有: 线形(长果栝
楼 T. kerrii Craib)、 线状披针形(王瓜、 钝裂栝楼
T. obtusiloba C. Y. Wu)、 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广
西栝楼 T. chingiana Hand.、 全缘栝楼 T. ovigera
Bi.)、 倒卵形或阔卵形(栝楼、 皱萼栝楼 T. crispi ̄
sepala C. Y. Wu ex S. K. Chen)、 近圆形或圆形
(大子栝楼 T. truncate C. B. Clarke)、 宽卵状近菱
形(长萼栝楼 T. sinopunctata Hayata.、 趾叶栝楼
T. pedata Merrill et Chun)ꎮ 将苞片从无到有的变
化规律与其地理生境联系起来则不难发现ꎬ 栝楼属
植物雄花苞片变大是为了适应高山、 丘陵的寒冷环
境而保护花部的演化行为ꎮ
花冠的演化方向和苞片一样ꎬ 亦是由小至大、
逐步变宽的发展趋势: 披针形(海南栝楼 T. hai ̄
nanensis Hayata)、 带状 (波叶栝楼 T. dicoelo ̄
sperma var. dicoelosperma S. K. Chen)、 卵状椭
圆形(短序栝楼)、 长方披针形或窄卵形(蛇瓜)、
倒卵形或宽倒卵形 (圆子栝楼 T. hylonoma
Hand.)、 倒卵椭圆形(钝裂栝楼)、 扇形(长果栝
楼)、 宽卵状菱形(长萼栝楼)、 卵状兜形(长方子
栝楼 T. fissibracteata C. Y. Wu ex C.Y. Cheng et
Yueh、 长萼栝楼)ꎬ 而流苏则逐渐变短ꎮ
1􀆰 4  果实与种子性状
栝楼属植物果实形状有椭圆形、 长方椭圆形
(长果栝楼)、 长圆柱形(苦味栝楼 T. amara L.)、
纺锤形 (尖果栝楼 T. kirilowii var. stylopodifera
Yueh et L.Q. Huang)、 近球形(中华栝楼)ꎮ 果皮
大多幼时绿色带白色条纹(蛇瓜、 大方油栝楼)或
带深绿色条纹(圆子栝楼)ꎬ 成熟后果皮薄、 光滑、
呈橙红色ꎮ 叶苞组植物的果瓤为橙黄色、 黄白色ꎬ
大苞组植物的果瓤为墨绿色ꎬ 这成为属下分组的另
一个分类依据ꎮ
该属植物种子形状有卵圆形、 卵形、 横长圆
状、 三角倒卵形、 斜方形ꎮ 种皮光滑与否、 分室与
否是划分栝楼亚属 Subgen. Trichosanthes 和王瓜
亚属 Subgen. Cucumeroides 的主要依据ꎬ 前者
种子为 1 室或稍呈十字状ꎬ 后者种子为 3 室ꎬ 中
央有凸起或凹陷的环带ꎬ 种子居中室ꎬ 两侧室
空ꎻ 栝楼组(蛇瓜、 大方油栝楼)种类的种皮多具
折皱ꎬ 而叶苞组、 大苞组种类的种皮多光滑ꎮ 从
栝楼属种子不同形状可以看出种皮的演化方向
是: 折皱或突起 → 具条纹 → 光滑ꎬ 种子具 3 室
的为次生种类(图 2)ꎮ
图 2  栝楼属植物种子式样及演化过程
Fig􀆰 2  Forms and evolution of Trichosanthes seeds
614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3卷 
2  栝楼属植物孢粉学研究
该属植物花粉形态多为扁球形ꎬ 少近球形ꎬ
稀长球形ꎬ 萌发孔有 3 孔沟或 4 孔沟ꎬ 表面具网
状纹饰ꎮ 孔沟明显的种类如: 叶苞亚组 Subsect.
Foliobracteola类群ꎬ 孔沟不明显的种类如: 柔毛
亚组 Subsect. Villosae、 大苞组类群ꎮ 按照植物
花粉的一般演化规律: 孔沟单沟 → 3 沟或单沟
→ 多沟或其它类型(无孔)ꎻ 花粉船形 → 球形ꎻ
花粉粒较大 → 大 → 特别大[3ꎬ4] ꎬ 推测栝楼属植
物花粉的演化趋势可能为: 花粉表面纹饰由光滑
至模糊或不明显细网至明显大网ꎻ 萌发孔由具较
长沟的 3 孔沟至多孔沟ꎮ 多孔沟的种类如: 栝
楼、 双边栝楼、 多卷须栝楼等ꎬ 其染色体多倍化
现象明显(2n = 88)ꎮ 显然ꎬ 3 孔为该属花粉的
原始性状ꎬ 而具孔、 多沟特征属于演化性状ꎬ 结
合形态器官性状的发展演化趋势ꎬ 可以推测叶苞
组、 大苞组是该属植物演化程度较高的类群
(表 1)ꎮ
3  栝楼属植物细胞学研究
该属植物的染色体是以 x = 11 为基数形成的
多倍体系列(数目从 22、 44、 66 至 88)ꎬ 随着倍
性的增高ꎬ 染色体大小呈明显的递减趋势ꎬ 由二倍
体的 3􀆰 5 ~ 6􀆰 5 μm 减小至 8 倍体的 0􀆰 6 ~
2􀆰 5 μm[5]ꎮ 在前人[5-15]已报道该属 21种植物染色
体的基础上ꎬ 笔者又观察了 9 个种类的染色体数
目ꎬ 并对栝楼属 30个物种染色体的数目及地理分
布进行了归纳(表 2)ꎮ 其中具二倍体(2n = 22)的
种类有 18 个、 四倍体(2n = 44)的有 6 个、 六倍
体的有 1 个、 八倍体的有 5 个ꎻ 此外ꎬ 在 T. pal ̄
mata中同时具有 2倍体、 4倍体、 6倍体 3种细胞
型(表 2)ꎬ 说明该属植物的某些类群仍处于自然分
化状态ꎮ
通过分析该属这些多倍体物种的地理分布格
局ꎬ 发现染色体为二倍体的物种以南亚(印度)、
中南半岛(越南、 老挝)及东南亚(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来等)和中国华东和华南(福建、 广东、 广
西)、 西南(云南、 贵州)分布居多ꎻ 分布于中国
华中地区(江西、 湖北)以及长江以北地区的 8 个
物种中有 5 个物种的染色体为多倍体ꎬ 如: 栝楼
(2n = 88)、 绵阳栝楼 T. mianyangensis(2n =
88)、 黄山栝楼 T. rosthornii var. huangshanen ̄
sis(2n = 66)、 王瓜 T. cucumeroides(2n = 44)
等ꎮ 随着该属物种从南至北的分布ꎬ 染色体多倍
化呈上升趋势ꎮ 例如: 染色体为四倍体的王瓜ꎬ
从我国南部的海南、 广东向北分布到湖北中部ꎬ
向东分布到浙江、 安徽再到日本ꎻ 栝楼 ( 2n =
88)广布于长江以北的华北和东北(河北、 山东、
辽宁)、 西北(陕西、 甘肃)地区ꎬ 这些多倍体物
种的地理分布区域均超出了二倍体物种的分布
(表 2ꎬ 图 3)ꎮ 据此我们推测栝楼属的部分类群
在适应热带、 亚热带、 温带生境的反复变迁或者
扩散以适应新生境的生存压力中ꎬ 选择了染色体
多倍化的基因改良类群ꎬ 以促进新分类群的形
成ꎮ 染色体数目的加倍也许是栝楼成为广布种的
内在机制之一ꎮ 从这一点不难推测栝楼属植物的
部分类群是在二倍体的水平上通过多倍化形成
的ꎮ 染色体的多倍化促进了该属种类多样化的
形成ꎮ
表 1  栝楼属各组花粉形态特征
Table 1  Polle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our sections of Trichosanthes
花粉特征
Pollen characteristics
栝楼组
Sect. Trichosanthes
大苞组
Sect. Involucraria
叶苞组
Sect. Foiibracteola
王瓜组
Sect. Cucumeroides
形态
Shape
扁球形ꎬ 少近球形或长
球形
扁球形ꎬ 少近球形或长
球形
扁球形ꎬ 少近球形或长球

扁球形ꎬ 少近球形或
长球形
孔沟
Colpi
3孔沟ꎬ 少 3 ( ~4)孔
沟ꎬ 沟不明显
3( ~4)孔沟ꎬ 沟一般
不明显
多为 3~4孔沟ꎬ 甚至 4~
5孔沟ꎬ 沟多数明显
3 孔沟ꎬ 或 3 ( ~ 4)
孔沟ꎬ 沟不明显
表面
Exine sculpture
具小疣状纹饰 明显网状纹饰 细网或模糊网状纹饰 细网或网状纹饰
714  第 3期                        周 涛等: 栝楼属(葫芦科)植物的系统演化与地理分布
表 2  栝楼属 30种植物染色体数目与地理分布
Table 2  Comparing numbers and distributions of 30 species in Trichosanthes
分类群
Taxonomic
groups
物种
Specie
染色体数目
Chromosome
number
分组特征
Grouping
features
文献来源
References
地理分布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栝楼组
Sect.
Trichosanthes
蛇瓜 T. anguina L. 22
瓜叶栝楼 T. cucumerina L. 22
异株栝楼 T. dioeca Roxb. 22
大方油栝楼
T. dafangensis N.G.Ye et S.J. Li 22
分裂栝楼 T. lobata Roxb. 44
雄花小苞片极小
或缺ꎮ 果瓤红或
白色ꎮ 种子边缘
具浅波齿
      本文∗ 印度、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
黄璐琦等ꎬ1994[5]ꎻ
Royꎬ 1962[6] 中国云南、菲律宾、澳大利亚、印度、马来西亚
Bhaduriꎬ 1947[7] 尼泊尔、印度
      本文∗∗ 中国贵州
Singhꎬ 1979[8] 印度、巴基期坦
叶苞组
Sect.
Foiibracteola
短序栝楼 T. baviensis Gagnep. 22
湘桂栝楼 T. hylonoma Hand. -Mazz. 44
日本栝楼 T. japonica Regel. 22
长果栝楼 T. kerrii Craib 88
栝楼 T. kirilowii Maxim. 88
绵阳栝楼
T. mianyangensis Yueh et R.G. Liao 88
多裂栝楼 T. multiloba Miq. 22
多卷须栝楼
T. rosthornii var. multicirrata S.K. Chen 88
双边栝楼 T. rosthornii Harms. 88
黄山栝楼
T. rosthornii var. huangshanensis
S.K. Chen
66
尖果栝楼
T. rosthornii var. stylopodifera Yueh et
L.Q. Huang
22
糙籽栝楼
T. rosthornii var. scabrella S.K. Chen 44
大子栝楼 T. truncate C.B. Clarke 22
小苞片明显ꎮ 果
瓤橙黄或白色ꎮ
种子边缘平滑ꎬ稀
有微齿
      本文∗ 中国贵州
      本文∗ 中国贵州、四川
Sinotoꎬ 1928[9] 中国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西ꎬ日本
黄璐琦ꎬ 1992[10] 中国云南、广西、贵州、四川、湖北
黄璐琦等ꎬ 1994[5] 中国河南、河北、山东、陕西、甘肃、江苏、浙江、江西ꎬ朝鲜
黄璐琦等ꎬ 1994[5] 中国四川、湖北、浙江
Kuritaꎬ 1877[11] 中国湖北、台湾ꎬ日本ꎬ巴布亚新几内亚ꎬ爪哇ꎬ越南ꎬ印度ꎬ菲律宾
黄璐琦ꎬ 1992[10] 中国广西、江西、浙江、安徽ꎬ日本
黄璐琦ꎬ 1992[10] 中国广东、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江西、湖北、陕西、甘肃
黄璐琦ꎬ 1992[10] 中国江西、浙江、湖北、安徽
      本文∗ 中国湖北、贵州、四川
黄璐琦ꎬ 1992[10] 中国四川
黄璐琦等ꎬ 1994[5] 中国广西、云南
大苞组
Sect.
Involucraria
大苞栝楼 T. bracteata (Lam.) Voigt. 44
湖北栝楼 T. hupehensis C.Y. Cheng 22
长萼栝楼 T. laceribractea Hayata. 22
马干铃栝楼 T. lepiniana(Naud.)Cogn. 44
T. palmate Roxb. 22ꎬ 44ꎬ 66
趾叶栝楼 T. pedata Merrill et Chun 22
大子栝楼 T. truncate C.B. Clarke 22
红花栝楼 T. rubriflos Thorel ex Cayla 22
五角叶栝楼 T. quinquangulata A. 22
雄花小苞片大而
明显ꎬ呈兜状ꎮ 果
瓤墨绿色ꎮ 种子
边缘多平滑
Thakurꎬ 1976[12] 中国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台湾ꎬ日本ꎬ越南ꎬ老挝ꎬ印度
黄璐琦等ꎬ 1994[5] 中国湖北、湖南
黄璐琦ꎬ 1992[10] 中国海南、广东、贵州、广西、台湾
Pandey和 Thompsonꎬ
1986[13]ꎻ 黄璐琦等ꎬ
1994[5]
中国云南、广西、西藏ꎬ印度ꎬ锡金ꎬ不丹
Rangaswami 等ꎬ
1949[14]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
黄璐琦等ꎬ 1994[5] 中国广东、广西、云南ꎬ印度ꎬ马来西亚ꎬ菲律宾
黄璐琦等ꎬ 1994[5] 中国广东、广西、云南、台湾ꎬ印度ꎬ越南ꎬ孟加拉ꎬ不丹
      本文∗ 中国云南、广西、贵州、四川ꎬ越南ꎬ老挝ꎬ泰国
      本文∗ 中国云南ꎬ越南ꎬ老挝ꎬ菲律宾ꎬ马来西亚ꎬ印度尼西亚ꎬ新几内亚
王瓜组
Sect.
Cucumeroides
王瓜
T. cucumeroides (Ser.) Maxim. 44
两广栝楼
T. reticulinervis C.Y. Wu ex
S.K. Chen
22
喜马山栝楼 T. ovigera Bl. 22
雄花小苞片小ꎮ
种子三角状或横
菱状ꎬ中央环带隆
起ꎬ两臂近圆形或
三角形ꎮ 叶背有
明显短密毛
Yamahaꎬ 1936[15]ꎻ
      本文∗ 中国广西、云南、贵州、海南、广东、湖北、浙江、安徽ꎬ日本
黄璐琦ꎬ 1992[10] 中国四川、贵州、广西、广东
      本文∗ 中国广东、云南、贵州ꎬ越南ꎬ新几内亚ꎬ爪哇ꎬ泰国ꎬ印度尼西亚
    注: 表中 30个物种中ꎬ 文献已报道 21个种类的染色体数目[5-15] ꎬ 本文研究获得 9 个种类的染色体数目ꎮ 表中属下分组及分种依据
«栝楼属药用植物的分类学研究»(The subordinate grouping based on Study on Taxonomy of Trichosanthes L.) [1] ꎮ
本文用于染色体研究的栝楼属 9个种类的种子来源: 蛇瓜 T. anguina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引自南美)ꎻ T. rosthornii var. stylopodi ̄
fera来自贵州省关岭县ꎻ 大方油栝楼 T. dafangensis来自贵州省大方县ꎻ 短序栝楼 T. baviensis、 喜马山栝楼 T. ovigera、 湘桂栝楼
T. hylonoma、 五角叶栝楼 T. quinquangulata来自广西植物园ꎻ 王瓜 T. cucumeroides来自贵州黎平ꎻ 红花栝楼 T. rubriflos来自贵
州盘县ꎮ 染色体观察方法: 种子除去外种皮ꎬ 在 25℃恒温下萌发ꎬ 取根尖放入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预处理 2 hꎬ 卡诺氏Ⅰ(95%乙
醇 +冰乙酸 = 3∶1)固定 4 hꎻ 用 1 mol / L盐酸解离 5 min(室温下)ꎬ 卡宝品红染色ꎬ 压片ꎮ 采用冰冻法制片ꎬ 二甲苯透明ꎬ 中性
树脂胶封片ꎮ Olympus BX41显微镜观察ꎬ 选取染色体分散均匀、 结构完整、 着丝点清晰、 背景清楚的细胞进行染色体计数、
拍照ꎮ
814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3卷 
!"# Octoploid
$"# Tetraploid
%"# Diploid
图 3  中国栝楼属植物已知染色体类群的分布区
Fig􀆰 3  Modern distribution of Trichosanthes plant
with known chromosome numbers
4  栝楼属植物演化的分子系统学证据
虽然器官形态的适应性变化趋势、 孢粉学、 细
胞学研究均显示叶苞组相对较进化ꎬ 但以核 rDNA
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ꎬ 叶苞组与大苞组类
群的物种却始终交叉聚类ꎬ 不能明确分支ꎬ 这表明
器官形态上的变化与基因变异速率是不同步的[16]ꎮ
从利用核糖体 DNA ITS 片段和 4 个叶绿体基因片
段序列获得的分化历史(分子钟)来看[17]ꎬ 栝楼属
最早在始新世时期(距今 4000 - 3500 万年)分化
形成 2支: 栝楼亚属和王瓜亚属ꎬ 其中栝楼亚属的
原始类群(栝楼组)在始新世、 渐新世(至今 3300 -
2300万年)时期从一年生向多年生的过渡中ꎬ 有
部分类群演化为具有墨绿色果瓤的类群(大苞组ꎬ
至今 3300 - 2700万年)ꎬ 另一类群的花部苞片逐
渐增大(叶苞组ꎬ 至今 3200 - 2300 万年)ꎻ 王瓜
亚属的种子演化为假三室(至今 3500 - 2900 万
年)ꎮ 至第三纪晚期的中新世至上新世早期(至今
2900 - 500万年)ꎬ 大苞组组内类群出现分化ꎬ 发
育形成趾状复叶(复叶亚组 Subsect. Pedataeꎬ 至
今 1600 - 500万年)、 植株被毛(柔毛亚组ꎬ 至今
1500 - 300万年)ꎻ 王瓜亚属类群种子外形虽从三
角形向类方形演化(方子组 Sect. Tetragonosper ̄
maꎬ 至今 2000 - 300 万年)ꎬ 但种子假三室的特
征稳定(图 4)ꎮ 上述以 DNA 片段推测的演化进程
部分得到了化石印证(图 5): 在西伯利亚、 法国的
始新世、 渐新世地层找到该属植物种子和叶化石ꎬ
表明在渐新世(距今 2300 万年)全球气候变冷前ꎬ
从欧洲大陆最北端到亚洲东南部区域该属不仅广泛
分布ꎬ 而且是第三纪欧亚大陆北半球热带及亚热带
植物区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ꎮ
5  栝楼属植物的分布中心及起源地
结合地史来看ꎬ 第三纪的西伯利亚、 中欧、 北
非、 北美西北部、 加拿大北部、 中国大部以及澳大
利亚东南部和南美南部拥有大面积的热带、 亚热带
古气候特点ꎮ 栝楼属作为葫芦科泛热带分布的组成
部分ꎬ 于第三纪初形成后在上述地区也是广泛分布
的ꎮ 之后受第三纪晚期、 第四纪冰川期及间冰期的
影响ꎬ 最早分布在欧洲、 北美大陆的类群逐渐灭
绝ꎮ 在始新世、 渐新世时期ꎬ 青藏高原隆升ꎬ 古地
中海消失ꎬ 欧亚大陆连成一片ꎬ 中国西部形成高海
拔气候和干旱温带气候带ꎬ 东部自南往北形成湿润
热带、 湿润亚热带、 湿润暖温带和湿润温带气候
带[21]ꎮ 在这种气候格局下ꎬ 栝楼属植物不仅得到
保存ꎬ 而且为适应抬升的高原生境ꎬ 一些类群形态
分化加快ꎬ 雄花苞片逐渐变大以保护花部、 形成肥
厚块根以贮藏营养、 染色体连续多倍化形成了多倍
体复合种ꎬ 新分类群逐渐形成ꎬ 栝楼属植物种间分
化的地质年代(距今 1800 - 600万年)与分子钟的
推论相符合ꎮ 根据物种内原始染色体类型的分布区
域是该种最初与其近缘种分化的观点[22]ꎬ 推测栝
楼属起源中心和多样性分化中心是亚洲的东南部
(东经 87° ~ 142°ꎬ 南纬 18° ~ 北纬 26°区域)ꎬ
范围从印度、 东亚到日本、 新加坡、 澳大利亚和斐
济ꎬ 包括中国华南和西南地区(图 5)ꎬ 从我们所观
察的栝楼属植物腊叶凭证标本的地理分布亦可得到
佐证(表 3)ꎮ 实际上ꎬ 在中国西南山地栝楼属 2个
亚属成分都有ꎬ 既有原始类群也有演化类群ꎬ 二倍
体与四倍体、 六倍体的类群重叠分布ꎬ 系统发育的
中间环节全部具备ꎬ 且越向北(远离这一区域)ꎬ
分布的种数愈少ꎬ 多倍化种类增多(图 3)ꎮ 乐崇熙
和诚静容[19ꎬ20]对国内栝楼属的分类研究认为有 41
个种类分布于云南、 广西、 贵州ꎬ 还首次报道了
12个新分类群ꎬ 其中大方油栝楼、 木基栝楼为西南
914  第 3期                        周 涛等: 栝楼属(葫芦科)植物的系统演化与地理分布
(!" #$)3500 2900-
(!" #$)3300 2700-
(!" #$)2000 300-
(!" #$)1500 300-
(!" #$)1800 1100-
(!" #$)2900 500-
(!" #$)1900 200-
%& Trichosanthes
(!" #$)4500 3500-
(!" #$)1600 500-
(!" #$)3200 2300-
()*+ Subsect. Pedatae
,-*+ Subsect. Villosae
./*+ Subsect. Bracteatae
)/*+ Subsect. Foliobracteola
01* Subgen. Cucumeroides
%&* Subgen. Trichosanthes
./+ Sect. Involucraria
)/+ Sect. Foliobracteola
01+ Sect. Cucumeroides
23+ Sect. Tetragonosperma
(!" #$)3500 2900-
(!" #$)3500 2900-
%&+ Sect. Trichosanthes
图 4  栝楼属植物系统演化示意图
Fig􀆰 4  Putativ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of Trichosanthes
Retreating way
Fossil distribution
Morden distribution
30°
30°
30° 30°
30°
30°
60° 60°
0° 0°
!"0°
!"0°
#"
#"
30°
30°
60°
60°
90°
90°
120°
120°
#"180°
#"180°
!"150°
!"150°
120°
120°
90°
90°
60°
60°
60°
60°
30°
30°
150°
150°
2500 0 2500 5000 7500 km
$%&:()*+,-./
图 5  栝楼属植物化石分布及现代分布
Fig􀆰 5  Modern and fossil distributions as well as the retreating direction in Trichosanthes
024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3卷 
表 3  用于形态学观察的栝楼属植物凭证标本
Table 3  Voucher specimens of Trichosanthes taken formation in this paper
分类组
Taxonomic groups
物种
Specie
凭证标本
Voucher specimen
分布地区
Distribution
栝楼亚属 Subgen. Trichosanthes
栝楼组
Sect.
Trichosanthes
苦味栝楼 T. amara L. Barahona Provinceꎬ Rafael M. 589 (NY!) 多米尼加
革叶栝楼 T. coriacea Cogn. Java: Blume L. 苏门答腊、爪哇
尖头栝楼 T. cuspidate Lam. MadraꎬHerb. Wight No.1139(K!)ꎬ1135(A!) 印度
异株栝楼 T. dioeca Roxb. Ic. Roxb. 1090ꎬ K 尼泊尔、泰国、孟买、印度
澳洲栝楼
T. jonesii C.Y. Cheng et L.Q. Huang Mt Lewisꎬ B. Gray 167ꎬ Australia 昆士兰高地
分裂栝楼 T. lobata Roxb. Lectoype: Ic. Roxb. 992ꎬ K 印度、巴基斯坦
显脉栝楼 T. nervifolia L. J.P. Mogea and W.J.J.O. No. Mog oa 4372(US!)
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加
里曼丹岛
叶苞组
Sect.
Foiibracteola
双序栝楼 T. dieniensis Merrill Brass. No. 3898ꎬ K! 巴布亚、瓦努阿图
披针苞栝楼 T. hastata Cogn. New Guinea: Schlechter 19286ꎬ B! 巴布亚新几内亚
石垣栝楼 T. ishigakiensis Walk. ishigaki I.ꎬF.R. Fosberg No.38081( isotypeꎬK!) 日本
日本栝楼 T. japonica Regel. Japan: 骏可国顺志ꎬ 无号(♂ isotypeꎬ PE!) 日本
莱城栝楼 T. laeoica L.Q. Huang New Guinea: Laeꎬ Kassam Passꎬ M. Coodeet alꎬ NGF. 32585 (♂Typeꎬ CANB!) 巴布亚新几内亚
长花栝楼 T. longiflora Cogn. Beccarin. 223ꎬ Herb. Suo 巴布亚新几内亚
冲绳栝楼 T. miyagii Hayata Japan: Miyagiꎬ TI! 日本
多裂栝楼 T. multiloba Miq. Japan: Sieboldꎬ L. 日本、中国湖北
巴布亚栝楼
T. papuaensis L.Q. Huang
Papua and New Guinea: 18 miles W of Laeꎬ
Morobe Districtꎬ Thomas G. Hartley No. T.G.
H.10.505 (♂Typeꎬ CANB!ꎬ A!)
爪哇
多籽栝楼 T. pulleana Cogn. New Guinea: Neerlandica Meridionalisꎬ Ver ̄steeg No.1116 (♂Typeꎬ K!) 巴布亚新几内亚
萨摩栝楼 T. reineckeana Cogn. Summitꎬ Art. Whistler No. W73 (US!) 太平洋萨摩亚群岛、斐济岛
沙捞越栝楼
T. sarawakensis Yueh et L.Q. Huang F. H. Endert No. 3014 (K!) 马来西亚、东加里曼丹岛
戟叶栝楼 T. schlechteri Cogn. Papua: R. schlechteri No. 168866ꎬ A! 巴布亚新几内亚
绒毛栝楼
T. subvelutina F.V. Muell ex Cogn. Moreton Bay Qldꎬ L. Leichhardt 4.8.26 澳大利亚东部
三裂叶栝楼
T. trifida Yueh et L.Q. Huang
New Guinea: Star Mtsꎬ Mt. Antares. 1 km
east of junction of Bon and Minam Riv.ꎬ C.
Kalkman No. 4401 (♂Typeꎬ CANB! A!)
巴布亚新几内亚
小花栝楼
T. zhejiangensis Yueh et L.Q. Huang
云南ꎬ 丽水ꎬ 大港头小井ꎬ 章绍尧 6072
(♀ Typeꎬ PE!) 中国浙江、江苏
大苞组 Sect. Involucraria
大苞亚组
Subsect.
Involucraria
雌序栝楼 T. anaimalaiensis Bedd. Anaimalai Mts. Beddome 3234ꎬ BMꎬ India 印度、斯里兰卡、泰国、印度尼西亚
大苞栝楼
T. bracteata (Lam.) Voigt. East Indiaꎬ Sonnerat s. n.ꎬ P
中国湖北、江西ꎬ印度ꎬ斯里兰
卡ꎬ尼泊尔ꎬ不丹ꎬ菲律宾ꎬ日本ꎬ
马来西亚ꎬ印度尼西亚
椭圆体栝楼 T. ellipsoidea Merrill Catanduanesꎬ M. Ramos 30364ꎬ K!ꎬ US!ꎬPhilippines 菲律宾、马来西亚、澳大利亚
木梗栝楼 T. grandiflora Bl. Blumeꎬ Lꎬ BRꎬ Pꎬ Javaꎬ Indonesia 苏门答腊岛、爪哇
球果栝楼 T. globosa Bl. Blumeꎬ L. BR. Pꎬ Java 爪哇
卡西栝楼 T. khasiana Kundu J.D. H et T.T. Herb.Ind.Or Hook fil et Thom ̄sonꎬ10 TrichosanthesꎬK!ꎬKhasiaꎬIndia 印度
新几内亚栝楼
T. neoguineana Yueh et L.Q. Huang
New Guineaꎬ Morobe Districtꎬ D Geramnangꎬ
J. & M.S. Clemens No. 4707 (♂Typeꎬ A!) 巴布亚新几内亚
124  第 3期                        周 涛等: 栝楼属(葫芦科)植物的系统演化与地理分布
  续表 3
分类组
Taxonomic groups
物种
Specie
凭证标本
Voucher specimen
分布地区
Distribution
大苞亚组
Subsect.
Involucraria
钝叶栝楼 T. obtuse L.Q. Huang Indiaꎬ Mysoreꎬ Hassan Districtꎬ T.P. Rama ̄moorthy HFP. 1840 (♂Typeꎬ MO!) 印度
曲序栝楼
T. refracta Yueh et L.Q. Huang
Philippines: Is. Boholꎬ Valenciaꎬ M. Ramos
No. 43279 (♂ Typeꎬ UC!) 菲律宾、文莱
萨马尔栝楼
T. samarensis Yueh et L.Q. Huang
Kadapnan Bo. Bantagan Orasꎬ Samarꎬ A.
Castro 2099-4 ( ♀ Typeꎬ A!)ꎻ Benguetꎬ
Tiladꎬ Rolt felse 2121 (K!)
菲律宾
苏门答腊栝楼
T. sumatrana Cogn.
Indonesia Javaꎬ Poentjakꎬ Telaga Warnaꎬ V.
Steenis No. 11693 ( A!)ꎻ Borneoꎬ Peak of
Balikpapanꎬ A. Kostermans No. 7654(A!)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
泰国栝楼
T. thailandensis L.Q. Huang
Phetchabunꎬ Phu Miangꎬ T. Shimisu et al.
No. T. 11779 (♂ Typeꎬ MO !)ꎻ Taratao Is ̄
land Talo Do Dangꎬ G / Congdon 833 (A!) .
Thailand
泰国、中国台湾
绿籽栝楼
T. tridentata C.Y. Cheng et Yueh
云南ꎬ 潞西ꎬ 诚静容 73-04 (Typeꎬ PEM!)ꎻ
乐崇熙 73-9150 (PEM!) 中国云南
单卷须栝楼
T. unicirrata Yueh et L.Q. Huang
Sandakanꎬ Tambuhan J. Chow et Aban No.
6550 (♂ Type ꎬ K!)ꎻ Mt. Kinabaluꎬ W. L.
Chewꎬ E. J. Corner et A. Stainton No. 1204
(K!)
马来西亚
复叶亚组
Subsect.
Pedatae
西里伯斯栝楼 T. celebica Cogn. Beccariꎬ herb. Suoꎬ Sulawesi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大叶栝楼 T. elemeri Merrill Sandakanꎬ Elmer No. 20298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
五叶栝楼 T. pentaphylla F.V. Muell Australia: KurandaꎬB. Gray NO.106(CANB!) 澳大利亚
三叶栝楼 T. trifoliata Bl. Krawang: Blumeꎬ Herb. Lugd.  ̄Bat. et Mus. Par 爪哇
新加坡栝楼 T. wawraei Cogn. Singapore: Wawra n.241ꎬ herb. Vindob 新加坡、马来西亚
王瓜亚属 Subgen. Trichosanthes
王瓜组
Sect.
Cucumeroides
笠原栝楼
T. boniniensis Nakia ex Tuyama Japan: Bonin Is.ꎬ Titizimaꎬ Nakai TI 日本
叶苞栝楼
T. cycloopensis L.Q. Huang
Netherlandsꎬ New Guineaꎬ Cycloop Mountains
Above Hollandiaꎬ Ch. Koster No.4326(♂ Typeꎬ
CANB!)
日本、巴布亚新几内亚
海南栝楼 T. hainanensis Hayata Hainanꎬ Katsumadaꎬ TI 中国海南、广东、广西、台湾
印尼栝楼
T. horsfield Miq.
Indonesia: Javaꎬ Horsfield (Typeꎬ K!)ꎻ Su ̄
matraꎬ K. Iwotsuki et alꎬ No. S. 473 (MO!) 爪哇
马伏路栝楼
T. mafuluensis Merrill
New Guinea: Mafuluꎬ Central Divisionꎬ L. J.
Brass No. 5257 (♂ Isotype ꎬ NY!) 巴布亚新几内亚
喙果栝楼 T. rostrata Kitamrua Japan: Ryukyu Is.ꎬ Miyako I.ꎬ Koidzumiꎬ Kyo! 日本
喜马山栝楼 T. ovigera Bl. Mt. Salakꎬ Blumeꎬ L 中国西南ꎬ越南ꎬ泰国ꎬ印度尼西亚
吕宋栝楼 T. vanoverberghii Merril
  a吕宋栝楼
T. vanoverberghii var. vanover ̄
berghii Merril
  b短室栝楼
T. vanoverberghii var.brevilocalata
L.Q. Huang
a: M. Vanoverbergh No. 3662
b: Philippinesꎬ Luzonꎬ Bued Riverꎬ Elmer D.
Merrill No. 4864 (♀Typeꎬ K!)
菲律宾菲律宾
方子组
Sect.
Tetragonosperma
南洋栝楼 T. beccariana Cogn. Sumatra: Beccarin. 802ꎬ (K!)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ꎬ中国云南ꎬ爪哇
大洋洲栝楼 T. holtzei F.V. Muell Australia: Near Port Darwinꎬ N.T.ꎬ M. Holtze 432 澳大利亚
方籽栝楼
T. tetragonosperma C.Y. Cheng et
Yueh
麻栗坡ꎬ王启无 83810 (♂Type ꎬ PE!)ꎻ麻栗
坡ꎬ 冯国楣 13229ꎬ云南麻栗坡
中国云南ꎬ爪哇ꎬ越南ꎬ泰国ꎬ印
度尼西亚
224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3卷 
地区的特有种ꎬ 前者具有系统发育的过渡性特征ꎬ
后者叶片为较进化的复叶类型ꎮ 据此推测ꎬ 栝楼属
作为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组成的一部分ꎬ 应该是在本
地发生并发展起来的ꎬ 有着复杂地貌和生境的西南
地区不仅是栝楼属的起源中心和分化中心ꎬ 也是现
代分布中心(图 5)ꎮ
6  总结
本文基于世界范围栝楼属形态分类研究ꎬ 结合
细胞学证据以及分子系统发育分析ꎬ 探讨了该属植
物形态演化趋势及其形成原因与格局ꎬ 我们认为该
属具有重要意义的性状演化规律是: 花雌雄同株是
原始的ꎬ 雌雄异株是演化的ꎻ 苞片小或缺是原始的ꎬ
卵圆形、 扇形是演化的ꎻ 萼片全缘是原始的ꎬ 分裂
是演化的ꎻ 花冠披针形是原始的ꎬ 而宽披针形、 卵
状心形是演化的ꎻ 种皮具疣状、 皱折是原始的ꎬ 条
纹和光滑是演化的ꎮ 栝楼属最初分化为 2支ꎬ 形成
了现在的栝楼亚属和王瓜亚属ꎬ 其中种子 1室是原
始的ꎬ 3室是演化的ꎮ 在栝楼亚属中栝楼组是相对
原始的类群ꎬ 而叶苞组和大苞组是相对进化的类群ꎮ
参考文献:
[ 1 ]   黄璐琦ꎬ 乐崇熙ꎬ 诚静容ꎬ 楼之岑. 栝楼属药用植
物的分类学研究[M] .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ꎬ
2009: 6-184.
[ 2 ]   Huang LQꎬ Jeffrey C. Trichosanthes L. [M] / / Wu
ZYꎬ Raven Pꎬ eds. Flora of China: Vol. 19. Bei ̄
jingꎬ St. Louis: Science Pressꎬ Missouri Botani ̄
cal Garden Pressꎬ 2011: 36-45.
[ 3 ]   乐崇熙ꎬ 张玉龙. 中国栝楼属的花粉形态研究[J] .
植物研究ꎬ 1986ꎬ 6(2): 21-35.
[ 4 ]   黄璐琦ꎬ 杨滨ꎬ 乐崇熙ꎬ 诚静容. 栝楼属花粉形态
研究及其在分类学上的意义[ J] . 植物分类学报ꎬ
1997ꎬ 35(2): 125-135.
[ 5 ]   黄璐琦ꎬ 乐崇熙ꎬ 李懋学. 栝搂属 8 种植物的染色
体数目[J] . 云南植物研究ꎬ 1994ꎬ 16(1): 95-96.
[ 6 ]   Roy C. Cytogenetic investigations in Cucurbita ̄
ceae[J] . Pro Indian Sciꎬ 1962ꎬ 16: 335.
[ 7 ]   Bhaduri PN. Cytogenetical investigations in some
chromosomes as a physical basis of speciation
[J] . J Geneticsꎬ 1947ꎬ 48: 237-256.
[ 8 ]   Singh AK. Cytological studies in Trichosanthes L.
[J] . J Cytogeneticsꎬ 1979ꎬ 14: 50-57.
[ 9 ]   Sinoto Y. On the chromosome number and the
unequal pair of chromosomes in some dioecious
plants[J] . Proc Imp Acad Japanꎬ 1948ꎬ 4(4):
175-176.
[10]   黄璐琦. 栝楼属 (Trichosanthes Linn.) 药用植物的细
胞学及根的化学鉴别研究栝楼属植物的分类学研究
[D]. 北京: 中国中医研究院ꎬ 1992: 32ꎬ 36ꎬ 67.
[11]   Kurita M. Geschlechts chromosomen bei Tricho ̄
santhes multiloba Miqu. and chromosomen zahlen
bei einigen and ren arten von Cucurbitacean[J] .
Bot Mag (Tokyo)ꎬ 1939ꎬ 53: 505-540.
[12]   Thakur GK. Cytology of a tetraploid Trichosanthes
bracteata ( Lam.) Voigt from Bihar [ J] . J Cyto
Genꎬ 1976ꎬ 11: 47-50.
[13]   Pandey Vꎬ Thompson W. B ̄chromosome in Tri ̄
chosanthes lepiniana(Naud.)Cogn[J] . Curr Sciꎬ
1986ꎬ 55: 159.
[14]   Rangaswami Kꎬ Tatuno Dꎬ Yoshida LB. Sex
chromosomes of Trichosanthes palmate Roxb[J] .
Pro Indian Sciꎬ 1949ꎬ 3: 137.
[15]   Yamaha G. Beitrage Surkenntnis P flanzlicher
Nuklcolen[J] . Tokyo Univ Sect Bꎬ 1936ꎬ 3(46):
21-34.
[16]   周涛ꎬ 黄璐琦ꎬ 崔光红ꎬ 江维克ꎬ 王敏. 栝楼属基
于核糖体 ITS 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J] . 植物研究ꎬ
2010ꎬ 30(5): 568-575.
[17]   De Boer HJꎬ Schaefer Hꎬ Thulin Mꎬ Renner SS.
Evolution and loss of long ̄fringed petals: a case
study using a dated phylogeny of the snake
gourdsꎬ Trichosanthes (Cucurbitaceae)[J]. BMC
Evol Biolꎬ 2012ꎬ 3: 223.
[18]   叶能干ꎬ 李淑久. 贵州栝楼属一新种[J] . 植物分类
学报ꎬ 1989ꎬ 27(2): 153.
[19]   乐崇熙ꎬ 诚静容. 栝楼属药用植物初报[J] . 植物分
类学报ꎬ 1974ꎬ 12(4): 415-458.
[20]   乐崇熙ꎬ 诚静容. 栝楼属药用植物续报[J] . 植物分
类学报ꎬ 1980ꎬ 18(3): 333-352.
[21]   应俊生ꎬ 陈梦玲. 中国植物地理[M] . 上海: 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ꎬ 2011: 474-476.
[22]   洪德元. 植物细胞分类学[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ꎬ
1990: 47-51.
(责任编辑: 张 平)
324  第 3期                        周 涛等: 栝楼属(葫芦科)植物的系统演化与地理分布
424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