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ge Identification of Population of Brandt’s Vole with Width Between Maxillary Incisor and Molar

用头骨上齿隙鉴定布氏田鼠种群年龄的研究



全 文 :第 4 卷
V o l
.
4 N o
草 地 学 报
AC T A A G R E S T IA S IN ICA
1 9 9 6 年
1 9 9 6
用头骨上齿隙鉴定布氏田鼠种群年龄的研究
周延林 杨玉平 侯希贤 董维惠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 呼和浩特 。1。。1 0)
摘要 : 本文在笔者前期工作的基础上 , 根据布氏田鼠 15 项生长指标的主分量分析结果 ,
筛选出以头骨上齿隙作为划分布氏田鼠相对年龄组客观而简便实用的指标。 该鼠的头骨上齿
隙没有性别差异 , 对雌雄鼠可采用同一标准同时划分其年龄组 。 通过进一步分析 , 将其划分为
五个年龄组 : 幼年组的上齿隙在 6 . 49 m m 以下 , 亚成年组为 6 . 50 ~ 7 . 3 m m , 成年一组为 7 . 34
一 8. 38 m m , 成年二组为 8 . 39 一 9 . 43 m m , 老年组在 9 . 4 4 m m 以上 . 此外 , 本文尚就年龄组成及
其季节变化 、年龄与繁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 布氏田鼠 ; 年龄鉴 定 ; 上齿隙
l 前言
布氏田鼠(M ic rot us bra n dt i) 是 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的主要害鼠 , 其种群数量变动幅度很
大 , 数量大发生时对草场造成严重的破坏 , 且携带鼠疫等疾病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卫生防疫
站 , 1 97 5 ) 。 为了对布氏田鼠种群动态进行深入研究 , 进而进行预测预报 , 就必须研究其年龄
组成 。 鉴于种群年龄组成对其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很大的影响 , 因此 , 对种群未来的动态变化
趁势是十分重要的 , 因而对研究预测预报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标本采 自内蒙古正镶 白旗天然草场 , 1 9 8 7 年 5 ~ 9 月共采集 9 40 只 (上4 84 只 , 早4 56
只 ) 。 所有标本均进行外形度量及繁殖情况观察 ,剥制其全部头骨标本并对头骨各指标进行
测量 。 上述标本均采 自进行绝对数量统计的样方 , 基本上接近 自然界实际种群特征 。
3 结果与分析
3
.
1 年龄组 划分
首先对上齿隙作性别差异分析 , 雌雄分别为 8 . 10 士。. 1 6 m m 和 8 . 07 士 0 . 03 m m , t ~ 0.
18 8 4 < tc
. 。。一 1 . 9弓, 二者无显著差异 。 因此 , 在划分年龄组时不再考虑性别 , 雌雄可用同一标
准同时进行划分 。
将 5 ~ 9 月布氏田 鼠种群的上齿隙作各月次数分配 (表 1 ) , 据此并结合繁殖情况 , 从各
组 数次数最少处划线 , 划分为 5 个相对年龄组 , 即幼年组 ( I )6 . 49 m m 以下 , 亚成年组 ( 亚 )
6
.
5 0 ~ 7
.
3 3m m
, 成年一组 ( 班 )7 . 3 4 ~ 8 . 3 8m m , 成年二组 ( IV )8 . 3 9 ~ 9 . 4 3 m m , 老年组 ( V )
9
.
4 4m m 以上 。
6 4 草 地 学 报 1 9 9 6 年
表 1 布氏田鼠上齿隙 (m m )各月(l , 87 年)次数分配
T a b
.
th e d is trib u tio n s o f w id th be tw e en m ax illa ry in eiso r a n d m o la r (m m )
o f bra n d t
’5 v o le in ea e h m o n th o f 1 9 87
.
上齿隙宽
(W idth o f d ia
ste m )
各 月 次 数 分 配(D is tribu tio n o f w id th d ia ste m )
5 月
M a y
.
6 月
L u l
.
7 月
L u n
.
8 月
A u g.
9 月
Se P
.
5 ~ 9 月
M
a y to Se P
.
合计
(T o ta l)
,曰口」
2 7
,主.Ž
l0
1 2 8
2341一85,‘‘.且口曰O曰nU,d月1C.月孟,卫1.二生,l.1了O‘104巧2
23465807邓9一
, .上,曰OJ11
4 9 6
9401082
匕JAO甘夕曰,d11,‘移孟性曰6J9曰,工J,1今‘,d5n1678513727
乃‘,d
3一54796
1 7
l9
巴J内D, .二立
4一201
k甘八勺†
38一590
4
.
3 0 ~ 5
.
5
.
2 4 ~ 5
.
5
.
4 5 ~ 5
.
5
.
6 6 ~ 5
.
5
.
87 ~ 6
.
6
.
0 8 ~ 6
.
6
.
2 9 ~ 6
.
6
.
5 0 ~ 6
.
6
.
7 1~ 6
.
6
.
9 2 ~ 7
.
7
.
1 3 ~ 7
.
7
.
3 4 ~ 7
.
7
.
5 5 ~ 7
.
7
.
7 6 ~ 7
.
7
.
9 7~ 8
.
8
.
18 ~ 8
.
8
.
3 9~ 8
-
8
.
6 0 ~ 8
.
8
.
8 1~ 9
.
9
.
0 2~ 9
.
2 7 9
…匕今‘Mƒ†9曰O”叮1r1Žd连几口曰
nj亡」
12345
1380
234107
101曰n材,翻
9
.
2 3~ 9
.
4 3
9
.
4 4~ 9
.
6 4
9
.
6 5~ 9
.
7 8
合计 T o t a l
l0
1 4 2 2 4 1 1 1 3 2 4 6 1 9 8 9 4 0 9 4 0
进一步作相邻两年龄组间的差异分析 (表 2 ) ,其间的差异均极显著 。
表 2 布氏田鼠各年龄组上齿隙 (m m )
T a b
.
2 th e a v e r a g e w id th be tw e e n m a x illa ry in e iso r an d m o la r (m m )
o f b r a n d t
, 5 v o le in d iffe r e n t a g e g ro u Ps
年龄组
(A g e g r o u p s )
鼠数
(N u m be
r o f v o le s )
平均值士标准误
( M e a n 士 5 . E . )
t 一测验
( t
一t e s t )
5
.
9 9士 0 . 1 1
6
.
9 9士 0 . 0 2
7
.
6 4士 0 . 0 6
8
.
7 7士 0 . 0 3
9
.
5 6士 0 . 0 4
t = 8
.
8 5 6 > t
o . oo l = 3
.
7 2 6
t = 9
.
8 0 7> t
o
.
oo l = 3
.
2 9 1
t ~ 1 6
.
0 0 6 > t
o
. 。。: = 3
.
2 9 1
t 一 1 4 . 4 1 5 > t o . oo l 一 3 . 2 9 1
27496271810
-I1IV
第 1 期 周延林等 : 用头骨上齿隙鉴定布氏田鼠种群年龄的研究
布氏田鼠的寿命较短 , 在 自然界一般为一年左右 ,这是由于在自然界布氏田鼠受天敌及
其它因素的影响 , 往往未能活到老体就死亡 ;另外 ,从饲养一年以上的布氏田鼠的头骨来看 ,
还处于增长过程 (中科院动物所 , 1 9 7 8 ) , 从这种意义上讲 , 布氏田鼠的头骨是在终身生长的 。
正因为如此 , 才使得用头骨指标来划分布氏田鼠的相对年龄组能够实现 。
3
.
2 年龄组成
将布氏田鼠月际间的年龄组成绘制成图 1 。 从年龄结构图看出 , 幼年组和亚成年组在各
月种群中所占比例很小 , 5一 9 月雄雌平均分别占 3 . 3 % 、 1 2 . 0 %和 2 . 4 % 、 15 . 4 % ;成年一组
所 占比例最大 , 雄雌分别为 53 . 9 %和 51 . 5% ;其次为成年二组 , 雄雌分别为 28 . 9 %和 30 .
0 % ; 而老年组雄雌仅分别占 1 . 9%和 0 . 2写 。
舍 l 早 含 击 早 全山早11IV
骊右份
00月0
5 月
8 0 5 0 0 6 0 6 0
6 月
色 [] 早 卜J 早 舍 r
〔二习 〔〕 〔l 一
二二二二二J 〔二二‘l l ! 〕 〔二
(
二二 〔
)
, l l
雹洲冷
8 月 9 月 5 ~ 9 月
图 1 布氏田鼠种群年龄组成
F 19
.
1 A g e e o rn p o sitio n o f br a n d t
, 5 v o le p o p u la tio n
幼年组和亚成年组在种群中所占比例甚小 , 而成年组所占比例很大这一事实表明 , 布氏
田鼠种群处于衰退阶段 , 到成年二组已有部分开始死亡 , 而老年组则更是所剩无几 。实际上 ,
198 7 ~ 1 9 90 年测试点的观察结果表明布氏田鼠种群数量 已呈现大幅度地逐年下降的趋势
(周延林等 , 1 9 9 1 ) 。 这说明用头骨上齿隙划分布氏田鼠种群的相对年龄组是切合实际的 , 可
以用此法划分的各年龄组在种群中所占比例预测布氏田鼠种群的升降趋势 。
3
.
3 年龄与繁殖
从各年龄组的繁殖情况 (表 3) 看出 , 雌雄鼠均是随着年龄的增大 , 其繁殖能力也随之增
强 。 经扩 检验 , 各年龄组雌鼠怀孕率和雄鼠皋丸下降率的差异均极显著 ,其 x Z 值分别为 68 .
10 和 1 06 . 26 , 均> x 若. 。, 。 在 x , 检验时 , 雌雄均不包括幼年组和亚成年组 , 因为幼年组不参加
繁殖 , 亚成年组只有个别参加繁殖 。 总之 , 随着年龄的增大 , 其繁殖能力也增强 。
6 6 草 地 学 报 1 9 9 6 年
3
.
4 年龄组成的季节变化
从图 1 看出 , 5 月份 尚无幼年组和亚成年组鼠 , 只有个别老年鼠 , 其余均为成年一 、二组
鼠 , 其中后者所占比例最大 , 雄雌分别占 82 . 26 写和 80 . 0 % , .说明 5 月份基本是越冬鼠 。
从表 3 的数据可以看出 ,幼年鼠和亚成年鼠在 6 月份有所增加 , 雄雌鼠分别占 27 . 20 %
和 2 3 . 6 2 % 。 结果说明 5 月份为繁殖高峰 , 从而导致 6 月份幼鼠和亚成年鼠的增加 。 5 月份
的雄鼠辜丸全部下垂 , 雌鼠怀孕率很高 , 且平均胎仔数也较多 。
表 3 布氏田鼠各年龄组繁殖情况
T a b
.
3 T he bre e din g e ha r a e te re stics o f bra n d t
, 5 v o le in diffe r e n t a g e g r o u p s
‘ 月
(Mo
lith)
赞组
~ 蒲赢碱了气八 g e , 、 , 、一下二戈万丁一丁一一二尸二万一、 、上、 o · 夕 狱 L刊 0 . ) 为 LK a te )g r o u P s 夕 —

鼠数 孕鼠(Pr eg n a n e y v o le s ) 胎仔数 (N o . o fE m bryo )
(N o
.
) 数 (N o . ) % (R a te ) 平均值士标准误
(M ea n 士5 . E . )
1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5 1 9 9 1 0 0 1 6 1 6 8 7
.
5 0 9
.
3 3 士 0 . 3 3
W 5 1 51 1 0 0 6 4 6 4 9 3
.
7 5 9
.
6 7 士 0 . 3 7
V 2 2 10 0 0 0 0 0
1 7 0 0 4 0 0 0
1 2 4 0 0 2 6 3 1 1
.
5 4 7
.
71土 0 . 4 7
6 1 54 2 3
.
7 0 75 3 2 4 2
.
67 7
.
20士 0 . 2 1
IV 2 6 2 6 1 0 0 2 2 1 0 4 5
.
4 5 7
.
86士 0 . 4 5
0 0
0 0
V 3 3 10 0 0 0 0
1 2 0 0 2 0 0
1 6 0 0 8 0 0 0
7 1 3 4 0 0 3 3 1 5 4 5
.
4 5 7
.
13士0 . 28
IV 1 5 7 4 6
.
6 7 1 2 1 1 9 1
.
6 7 7
.
5 5士 0 . 5 9
V 0 0 0 1 1 1 0 0 7
1 8 0 0 4 0 0 0
1 2 2 0 0 2 8 0 0 0
8 皿 7 7 0 0 6 0 2 3 . 3 3 7 . 5 0士 1 . 5 0
IV 2 3 5 2 1
.
7 4 23 5 2 1
.
74 6
.
60士 0 . 75
V 3 3 10 0 0 0 0 0
1 1 0 0 1 0 0 0
851868725IV1
V 1 0 0 0 0 0 0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 月一~ 一一. ~ ~ ~ ~ ~ ~ ~ ~ ~ ~ , ~ ~ ~ ~ ,一一门一-一一闷一 ~ 一一- . 一一一一一心一一-1 1 6 0 0 1 1 0 0 03638170235191。20:604.638018985~ 9 5 82 5 9
1 4 0
9
4
.
3 0
2 6
.
8 0
6 1
.
9 0
1 0 0
7
.
7 1士 0 . 4 7
7
.
6 7士 1 . 4 5
9
.
0 1士 1 . 9 8
7
第 1 期 周延林等 : 用头 骨上齿隙鉴定布氏田鼠种群年龄的研究
7 月份的幼 鼠和亚成年鼠数量与 6 月份相 比有所下降 , 雄雌分别占 14 . 04 %和 17 .
86 肠 ,表明 6 月份的繁殖力出现下降 ,导致 7 月份幼鼠和亚成年鼠数量的下降。
进入 8 月份 , 幼鼠和亚成年鼠再度增加 ,雄雌分别占 21 . 38 %和 27 . 83 肠 ,说明 7 月份为
继 5 月份后的第二个繁殖高峰 , 因而导致 8 月份幼鼠和亚成年鼠的增加 。 从表 3 可以看出 ,
7 月份雄鼠翠丸下降率和雌鼠怀孕率均较 6 月份高 。
9 月份幼鼠和亚成年鼠再度减少 , 雄雌分别占 5 . 83 %和 n . 54 % , 说明 8 月份繁殖力下
降 , 导致 9 月份幼鼠和亚成年鼠的减少 。 表 3 的资料也反映出这一情况 , 8 月份的怀孕率和
肇丸下降率均较低 。
9 月份雄 鼠皋丸均未下降 , 雌鼠均未怀孕 , 说明 1 9 8 7 年 9 月在调查点内的布氏田鼠均
已停止繁殖 。
总之 , 5 、 7 两月的繁殖高峰导致 6 、 8 两个月幼鼠和亚成年鼠的增加 , 从而形成了 6 、 8 月
的数量高峰 (周延林等 , 1 9 9 1 ) 。因此 , 可根据未成年鼠数量的季节变化 , 对布氏田鼠种群的数
量变动作出趋势预测 , 从而制定适时的预防措施 , 以减少鼠害的发生 。
4 讨论
4
.
1 啮齿动物种群年龄鉴定的标准很多 , 有简有繁 , 如臼齿磨损程度 、齿质变化 、头骨外形
结构度量 、体重 、体长 、尾长 、胭体重 、眼球水晶体干重 、雄性生殖器官以及综合指标等(朱盛
侃 、周庆强 , 1 9“ ) 。 关于布氏田 鼠的种群年龄鉴定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态室一组
(1 9 7 8 )以体长为指标将布氏田鼠种群划分为 4 个相对年龄组 , 武晓东(1 9 9 0) 用体重将其分
为 5 个年龄组 , 这两 个指标虽度量方便 , 但人为因素较大 , 没有全面考虑各指标对鼠体生长
信息代表性的大小 。为了对布氏田鼠的生长指标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 , 以确定客观而简
便实用的指标划分其相对年龄组 , 1 99 1 年笔者采用主分量分析法对布氏田鼠的 1 5 项生长
指标 (体重 、体长 、尾长 、颅全长 、颅基长 、颅高 、后头宽 、胯长 、颧宽 、眶间宽 、鼻骨长 、上齿隙
宽 、上齿列长、下齿列长和眼球水晶体干重)进行一维排序(周延林等 , 1 9 4 ) 。排序结果表明 ,
雌雄鼠的颅基长均排在第 1 位 , 说明代表鼠体生长的客观信息量最大 ;其次是雄鼠颧宽和雌
鼠愕长 , 列第 2 位 ;再次是上齿隙宽 , 雌雄均排在第 3 位 ;而一般用于年龄鉴定最方便的指
标 , 如体重和体长等项 , 雌雄分别排在第 7 、 n 位和第 8 、 9 位 , 其鼠体生长的信息量则相对较
少 。
4
.
2 从理论上讲 , 颅基长应是布氏田鼠最客观的年龄指标 ,但颅基长的度量复杂 , 需剥制完
整的头骨标本才能实现 , 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 。 体重和体长虽度量方便 ,但存在下列两个
缺点 , 其一 , 反映鼠体生长的信息较小 ;其二 , 体长度量的人为误差较大 , 而体重的称量则易
受进食多少和雌鼠怀孕的影响 。上齿隙的度量虽不如体重和体长方便 , 但所含鼠体生长的信
息较大 , 排在第 3 位 , 而且较度量头骨的其它指标更为方便 , 只需将下领骨取下或撑开 鼠口
即可用游标卡尺准确测量 。 另外 , 上齿隙宽与颅基长的相关程度极其显著 ,其相关系数雌雄
分别为 0 . 95 2 和 。. 9 58 , 远远大于 RO . 。, = 0 . 0 8 1 。 鉴于以上原因 , 本文以头骨上齿隙宽作为布
氏田鼠的年龄指标进行相对年龄组的划分 , 为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
草 地 学 . 报 1 9 9 6 年68
参 考 文 献
1
2
3
4
5
6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态室一组 , 1 9 7 8 , 布氏田鼠种群年龄的研究 ,动物学报 , 24 (4 ) : 34 4 ~ 358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卫生防疫站 , 1 9 7 5 , 布氏田鼠的生态研究 , 动物学报 , 21 (1 ) : 30 ~ 39
朱盛侃 、周庆强 , 1 9 6 5 , 兽类年龄鉴定方法 , 动物学杂志 , 7 (4) : 145 ~ 148
周延林 、刘一凌 、侯希贤 、董维惠 , 1 994 , 布氏田鼠种群生长指标的主分量分析 , 兽类学报 , 14 ( 1 ) : 57 ~ 62
周延林 、侯希贤 、董维 惠 、杨玉平 , 1 9 1 , 布 氏田 鼠种群动态预测初报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 2
(4 )
:
1 4 5 ~ 1 4 8
武晓东 , 1 9 9。, 布氏田鼠种群生态研究 , 兽类学报 , 1 。(1 ) : 54 ~ 59
A g e Id en tific a tio n o f Po Pu la tio n o f
B r a n d t
’5 V o le w ith W id th
B e tw ee n M a x illa ry In eis o r a n d M o la r
Z ho u Y a n lin Y a n g Y u p in g H o u X ix ia n Do
n g W e ih u i
(In s titu te o f G r a ssla n d
,
C h in e se A ea d em y o f A g rie u lt u r a l Se ie n e es
, ‘
H u he h o te 0 1 0 0 1 0 )
A b str a e t : B a s e d o n th e r e su lts o bta in ed by a u tho r e t a l
.
(19 9 4 ) w ith p r in e ip a l eo m p o n e n t a n a ly sis
(PC A ) t o 1 5 g r o w th in d iee s o f br a n d t
, 5 v o le (M比rot us 吞n Znd ri) , th e w id t h b e tw ee n m a x illa ry in e iso r a n d
m o la r w as d e eid ed a s th e in d e x o f a g e d e term in at io n d u e to its o bj
e etiv e an d p ra e tiea l eir eu m sta n e e
.
A fte r fu r-
the r a n a lys is
, th e p o p u la tio n o f b r an d t
, 5 v o le w a s div id ed in t o fiv e a g e g r o u p s o f j
u v e n ile (w id th b et w ee n
rn a x illa ry in e is o r a n d m o la r u n d e r 6
.
4 9 m m )
, su ba d u lt (6
.
5 0 ~ 7
.
3 3 m m )
, a d u lt l (7
.
3 4 ~ 8
.
3 8m m )
, a d u lt 11
(8
.
3 9一 9 . 4 3 m m ) a n d o ld a g e (o v e r 9 . 4 4 m m ) by w id th be tw e e n m a x illa ry in e iso r a n d m o la r . T h is p a p er a lso
a n a ly sed th e a g e e o m p o s itio n a n d its se a so n a l e h a n g e a n d th e r e la tio n sh ip be tw e e n a g e g r o u p s a n d r e p rod
u e -
t1 O n

K ey w o r d s : B r a n d t
’5 v o le ; A g e id en tifiea tio n ; W id th b
et w ee n m a x illa ry in eiso r a n d m o la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