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5 卷 第 22 期 2014 年 11 月
·3337·
·综 述·
桑树资源在预防和治疗 2 型糖尿病中的作用
马丽丽,邹欣蓉,刘 琼,步世忠*
宁波大学糖尿病研究中心,浙江省病理生理学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 宁波 315211
摘 要:桑树作为药用早已被中医应用于临床,桑叶 Mori Folium、桑椹 Mori Fructus、桑枝 Mori Ramulus、桑白皮 Mori Cortex
等桑树资源均可入药,特别是桑树资源对预防和治疗 2 型糖尿病具有多种重要调节作用。就桑树资源的化学成分及其降血糖、
调血脂、抗炎、抗氧化等多方面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利用桑树资源和开发治疗糖尿病药物提供参考。
关键词:桑树资源;桑叶;桑椹;桑枝;桑白皮;2 型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 - 2670(2014)22 - 3337 - 0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2.023
Role of mulberry resources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A Li-li, ZOU Xin-rong, LIU Qiong, BU Shi-zhong
Diabetes Research Center of Ningbo University, Zhejiang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Pathophysiology Technological Reasearch,
Ningbo 315211, China
Abstract: Mulberry resources including Mori Folium, Mori Fructus, Mori Ramulus, and Mori Cortex are used in clinic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have important functional effects on type 2 diabetes. In order to better explore diabetic drugs and take better
advantage of mulberry resources, we review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mulberry including
hypoglycemic, hypolipidemic,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Key words: mulberry resource; Mori Folium; Mori Fructus; Mori Ramulus; Mori Cortex; type 2 diabetes
随着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
进程的加速,糖尿病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重要公共卫
生问题。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造
成糖代谢障碍、血糖持续升高,逐渐发生发展为糖
尿病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目前,糖尿病患病率正
以惊人的速度上升,已成为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最新统计,
糖尿病在全球 20~79 岁成人中的发病率为 8.3%,
患者人数已达 3.82 亿,其中 80%发生在中等和低收
入国家,并且在这些国家呈快速增长趋势,预计到
2035 年全球将有近 5.92 亿人患糖尿病[1]。
2 型糖尿病比 1 型糖尿病更为复杂,占糖尿病
总数的 90%~95%,最重要的 2 个发病因素是胰岛
素抵抗和胰岛 β 细胞功能受损[2-3]。2 型糖尿病并发
症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如神经、眼、肾、心脑血管
等慢性进行性病变。目前尚无临床药物可有效治疗
2 型糖尿病,并且 2 型糖尿病的治疗,大部分为口
服合成药,长期服用对人的肝脏、肾脏等器官会造
成损害。因此从中药入手,特别是植物资源中寻找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是极具前景的。
桑树为桑科(Moraceae)桑属 Morus L. 落叶乔
木,在我国南北方均有生长,作为药用早已被中医
应用于临床,桑叶 Mori Folium、桑椹 Mori Fructus、
桑枝 Mori Ramulus、桑白皮 Mori Cortex 均可入药,
其中以桑叶为主。随着医学及相关科学的发展,桑
树资源的医用价值得到进一步拓展,现代医学证实
桑树资源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作用。本
文将就桑树资源的化学成分及其降血糖、调血脂、
抗炎、抗氧化等多方面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收稿日期:2014-07-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370165);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2013A610209,200701A6304004);宁波大学王宽诚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马丽丽,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E-mail: mllstyle@163.com
*通信作者 步世忠,男,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纤维化、糖尿病。Tel: (0574)87609607 E-mail: bushizhong@nbu.edu.cn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5 卷 第 22 期 2014 年 11 月
·3338·
1 化学成分
1.1 桑叶
桑叶为桑科植物桑 Morus alba L. 的叶,在霜后
采收。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南部育蚕区产量较
大。桑叶性味苦、寒,入肺、肝经。《本草经疏》载:
“经霜则兼清肃,故又能明目而止渴”。《本草纲目》
载:“汁煎代茗,能止消渴”。桑叶除具有较高量的
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外,还含有生物碱、黄酮、
多糖等降糖活性成分[4]。Li 等[5]和李鑫等[6]从桑叶总
碱中分离出 8 个降糖化合物,除了已经报道过的 1-
脱氧野尻霉素(1-dexynojirimycin,DNJ)、fagomine、
1, 4-dideoxy-1, 4-imino-D-arabinitol 外,还得到 2-
methyl-hydrazine-carboxylic acid、zarzissine、N-脒基
脯氨酸、去甲莨菪碱、grateloupinamide。Hunyadi
等[7]从桑叶水提物中分离鉴定出具有抗糖尿病作用
的活性成分,分别是 benzyl alcoholethyl benzoate、t-
cinnamic acid、p-hydroxyacetophenone、t-coniferyl
alcohol、synapil alcohol。
1.2 桑椹
桑椹为桑科植物桑的成熟果穗,呈红紫色时采
收。中医认为“桑椹味甘性寒,可滋补肝肾、养血
祛风、安神养心、延缓衰老”。《唐本草》载:“单食,
主消渴”。《本草经疏》载:“桑椹,甘寒益血而除热,
为凉血补血益阴之药。消渴由于内热,津液不足,
生津故止渴。五脏皆属阴,益阴故利五脏。阴不足
则关节之血气不通,血生津满,阴气长盛,则不饥
而血气自通矣”。桑椹富含果糖、氨基酸、维生素、
磷脂及矿物质等,是维生素 C 和钾的优质来源[8]。
王欣等[9]首次从桑椹中分离出 15 个化合物,分别鉴
定为 1-[5-(2-formlfuryl) methyl] dihydrogen 2 hydr-
oxypropane-1, 2, 3-tricarboxylate 2, 3-diethyl ester、1-
[2-(furan-2-yl)-2-oxoethyl] pyrrolidin-2-one、divari-
cataester A、methyl 1-[2-(furan-2-yl)-2-oxoethyl]-5-
oxopyrrolidine-2-carboxylate、1-[2-(furan-2-yl)-2-oxoethyl]-
5-oxopyrrolidine-2-carboxylic acid、焦谷氨酸、焦谷
氨酸乙酯、3-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3-O-咖啡酰奎
宁酸乙酯、5-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5-O-咖啡酰奎
宁酸乙酯、4-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4-O-咖啡酰奎
宁酸乙酯、4-O-咖啡酰奎宁酸、3-O-咖啡酰奎宁酸。
花青素是桑椹中含有的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及
特征性物质,主要包括 cyanidin 3-glucoside、cyanidin
3-rutinoside 、 petunidin 3-glucoside 、 petunidin
3-rutinoside 和 malvidin 3-rutinoside 等[10-12]。
1.3 桑枝
桑枝为桑科植物桑的枝条,其性味苦、平,入
肝经,于春末夏初采收。《本草图经》载:“疗遍体
风痒干燥,脚气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晕,肺
气嗽,消食,利小便,久服轻身,聪明耳目,令人
光泽,兼疗口干”。桑枝资源在养蚕业中生物产量丰
富,可作为中药材获得有效的利用。降血糖物质
D-fagomine 主要来源于桑枝 [13]。佟亚楠 [14]利用
NMR、MS 等波谱学技术并结合理化性质,鉴定了
7 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是 3, 4, 5-三甲氧基苯基-
1-O-β-D-芹糖 (1→6)-β-D-吡喃葡萄糖苷、桑皮苷
A、顺式-桑皮苷 A、香豆素-7-O-α-L-鼠李糖基-(1→
6)-O-β-D-吡喃葡萄糖苷、氧化白藜芦醇-2-O-β-D-
吡喃葡萄糖苷、β-谷甾醇、β-胡萝卜苷。Choi 等[15]
鉴定出在桑枝中氧化白藜芦醇-3′-O-β-D-葡萄糖苷
量较丰富。
1.4 桑白皮
桑白皮为桑科植物桑除去栓皮的根皮,其性味
甘、寒,入肝、脾经,于冬季采挖,刮去棕黄色栓
皮,用木槌轻击,使皮部与木心分离,剥取白皮,
晒干。桑白皮具有润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能,主
治肺热喘咳、面目浮肿、小便不利、高血压等。《本
草纲目》载:“桑白皮主治消渴尿多”。桑白皮化学
成分以 Diels-Alder型加合物及黄酮类化合物为主。
Yunanensin B、D 是新发现的 2 种 Diels-Alder 型加
合物[16],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 quercetin、5, 7, 3′,
4′-tetrahydroxy-3-methoxyflavone、norartocarpanone、
dihydrokaempferol、euchrenone a7、morachalcone
A[17]。此外还含有苯并呋喃类化合物,如 wittifuan
D、wittifuran E、moracin C、moracin M、moracin P、
2-(3, 5-dihydroxyphenyl)-5, 6-dihydroxybenzofuran
和 mulberroside C[18]。张尧等[19]还从桑白皮混合溶
剂提取物中鉴定了 8 个化合物,分别是 3-乙酰基-β-
香树脂醇、新生育酚、α-香树精、川贝海绵甾醇、
桦木酸、桑辛素 O、摩鲁新和摩鲁新 L。
2 桑树资源对糖尿病的药理作用
2.1 调血脂作用
Mohammad 等 [20]利用桑叶提取物对糖尿病
Wistar 大鼠进行干预,结果显示桑叶提取物表现出
强大的降血糖作用,可使糖尿病 Wistar大鼠的血糖、
血红蛋白、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
蛋白水平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同时,糖尿病发
病组大鼠的胰岛直径和 β 细胞的数量也显著增加,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5 卷 第 22 期 2014 年 11 月
·3339·
说明桑叶提取物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另有
研究将 10 名血清三酰甘油≥20 mg/L 的受试者作为
研究对象,在餐前给予富含 DNJ 的桑叶提取物胶
囊,每日 3 次,维持 12 周。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受
试者的三酰甘油水平均有显著降低,且在研究期间,
未见不良反应发生[21]。
同桑叶一样,桑椹也具有调血脂作用。通常作
为膳食补充剂的桑椹冻干粉(MFP)具有调血脂、
抗氧化作用,大鼠经喂养高脂饮食或添加 5%或 10%
MFP 的正常饮食喂养 4 周后,发现高脂饮食大鼠的
血清和肝脏中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清低密度脂
蛋白以及胆固醇浓度均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下
降,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增加[22]。
2.2 降血糖作用
有研究推测桑叶水提取物(MLE)的一些活性
成分能有效抑制肠道葡萄糖吸收,因此 MLE 被认
为是一种有前景的肠道葡萄糖抑制剂。Kwon 等[23]
在体外实验中利用单层Caco-2细胞,研究发现MLE
对 2-脱氧葡萄糖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根据血浆浓度
与时间曲线下面积的变化情况得出糖负荷前预先给
药可使 Caco-2 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显著减少。
桑叶中多糖的量较多,深入研究桑叶多糖对于桑
树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桑叶中的 DNJ 和多聚糖的混合物(HDP)通过
激活 PDX-1 信号通路,调节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鼠
的限速酶(葡萄糖激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和
葡萄糖-6-磷酸酶)的表达,使糖尿病鼠的血糖、糖化
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
酶水平明显下降,体质量、血浆胰岛素和高密度脂蛋
白水平明显增加,发挥了明显的降血糖作用[24]。
1, 2-二去氧氮糖是另一类相当重要的糖苷酶抑
制剂,fagomine 就是其中一员。研究表明,fagomine
是桑叶中起降血糖作用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改善
胰岛素抵抗、防止超重、抵制过量潜在致病细菌增
殖的作用[25-26]。另外,桑叶的多种成分如氮杂糖(如
DNJ)、黄酮类、多糖、糖肤和蜕皮激素均已被报道
具有降血糖作用。Hunyadi 等[27]采用 2 型糖尿病大
鼠模型观察桑叶 3 种主要成分绿原酸、芦丁、异槲
皮苷的降血糖作用程度,结果显示除异槲皮素外,
绿原酸、芦丁均能降低非空腹血糖水平,是桑叶提
取物中降血糖效果最好的成分。因此,绿原酸和芦
丁可以作为评价桑产品质量的指标成分。此外,从
桑叶首次分离出的双烯加成类加合物 kuwanon G、
H,也具有降血糖效果[28]。
2.3 抗氧化作用
桑叶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资源。红桑的桑叶水
提取物能控制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
鼠的高血糖症,改善血脂异常,并具有抗氧化特性[29]。
通过检测铁还原能力、总抗氧化能力、DPPH 自由
基清除活性和抑制体外脂质体系硫酸亚铁诱导的氧
化能力评价桑叶甲醇、丙酮、水提取物的抗氧化能
力并测定总酚的量,发现 3 种不同剂量提取物分别
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效果,其中甲醛提取物的
总酚量最高,是最有效的抗氧化剂[30]。
Andallu 等[31]在正常 Wistar 大鼠和 STZ 诱导的
糖尿病大鼠的食物中添加 25%的干桑叶粉,8 周后,
通过测定肝脂质过氧化作用、肝脏抗氧化酶的活性、
血清抗氧化维生素量,以确定桑叶的抗氧化作用。
结果发现,桑叶能抑制糖尿病大鼠肝组织中脂质过
氧化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并能促进血清抗坏血酸
(维生素 C)和生育酚(维生素 E)量的增加。此外,
实验还观察到药物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大鼠的肝脏
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其中葡萄糖-6 磷酸脱氢酶
(G6PD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
肽-S-转移酶(G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
活性分别增加 34%、61%、19%和 53%。以上结果
说明桑叶可以使 STZ 诱导糖尿病大鼠免受脂质过
氧化,并通过提高其防御酶活性而发挥出强大的抗
氧化作用。
在体外,桑椹醋酸乙酯提取物(MFE)显示出
强效的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清除 DPPH 自由基
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活性。在体内,MFE 能降低
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并增加由
STZ 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抗氧化酶(SOD、CAT、
GSH-Px)活性,从 MFE 分离出的 25 种多酚化合物
均具有显著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清除自由基的活
性,表明多酚可能是桑椹发挥抗糖尿病和抗氧化活
性的部分原因[32]。
有报道指出桑叶能改善 2 型糖尿病患者或 STZ
诱导的 2 型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水平,而且桑叶
中主要成分之一黄酮醇苷槲皮素-3(Q3MG)可以
调节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的糖代谢和脂代谢,
能有效降低肥胖小鼠的血糖,增加糖酵解相关基因
表达,并能抑制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浓度,从而降
低肝脏中的氧化应激[33]。
有研究显示,每天给予 STZ 诱导的糖尿病模型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5 卷 第 22 期 2014 年 11 月
·3340·
大鼠 600 mg/kg 桑白皮黄酮类化合物,能使其血糖
降至较低水平,且胰岛素水平有显著提高;血清脂
质过氧化物水平从(6.3±0.8)nmol TBARS/mL 降
至(5.1±0.7)nmol TBARS/mL。从这项研究中获
得的数据显示,桑白皮黄酮类化合物可能具有保护
胰岛 β 细胞退化和降低脂质过氧化作用[34]。
2.4 抗炎作用
炎症是 2 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媒介,C 反应
蛋白(CRP)是血管异常导致的血管炎症的炎症标
记物。有研究表明,桑叶粉具有改善血脂异常患者
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 CRP 水平的潜能,而
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
Seo 等[35]利用小鼠单核巨噬细胞 RAW264.7 研
究证实,桑白皮提取物含有的 5 种主要成分(新绿
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和对香豆酸)对
RAW264.7 细胞 NO 的产量无影响,而咖啡酸和对香
豆酸可以抑制其前列腺素 E2(PGE2)的量和环氧合
酶-2(COX-2)mRNA 的表达,从而进一步抑制炎
症发生,进而表明桑白皮提取物可作为炎症治疗剂。
桑枝提取部位及其组合对炎症某些靶点均有较好的
协同调控作用,抗炎效果更佳[36]。
有研究显示,经过二甲双胍和桑枝中分离出的
桑枝多糖(RMP)治疗后,STZ 诱导的糖尿病小鼠
的体质量和胰岛水平显著增加,而血糖明显降低。
HE 染色实验表明,经 RMP 治疗能减轻胰腺组织病
理损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
(IL-8)、IL-6 和 COX-2 的表达水平也显著减少,说
明 RMP 有降血糖和促进代谢正常化的作用,并且
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改善胰岛功能[37]。
2.5 胰岛素增敏剂
桑叶能明显抑制血糖升高,并能使血液中的胰
岛素浓度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桑叶中含有一种特有
的天然碳水化合物——DNJ,它是一种 α-糖苷酶抑
制剂。有研究者从家蚕中分离出 DNJ,通过自发持
续高血糖动物模型雄性(OLETF)大鼠与对照组
LETO 大鼠(非糖尿病)证明了 DNJ 具有显著的减
肥作用并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38]。
Tanabe 等[39]通过检测伴有自发性 2 型糖尿病
KK-Ay 小鼠的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尿糖排泄量等
参数,验证了持续摄取含有桑叶提取物的饮食能够减
少胰岛素抵抗并延迟糖尿病发生,尤其是2型糖尿病。
2.6 膀胱保护作用
桑椹色素是桑椹中含有的一种花青素类成分,
不仅色泽亮丽,安全性良好,而且具有养血、润脑、
补肝、利尿、通便、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等作用。
花青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C3G)是桑椹色素
中的成分。Ha 等[40]报道糖尿病大鼠比正常对照大
鼠的最大膀胱内压力低,氧化应激标志物 8-羟基-2-
脱氧鸟苷量高。经 C3G 治疗后糖尿病大鼠的最大膀
胱内压力上升,促凋亡刺激物受到显著抑制,同时
8-羟基-2-脱氧鸟苷量也显著减少,进而表明桑椹色
素具有膀胱保护作用[40]。
2.7 排尿酸与肾脏保护作用
糖尿病患者极易继发高尿酸血症。桑枝乙醇提
取物(ERM)主要含有桑皮苷 A、氧化白藜芦醇、
羟基肉桂酸、白藜芦醇 7-香豆素以及桑色素等成分,
能显著降低血清尿酸,并增加 24 h 尿的尿酸排泄。
同时增强肾脏尿酸盐重吸收转运体 1(mURAT1)、
葡萄糖转运体 9(mGLUT9)、有机阴离子转运体 1
(mOAT1)基因表达,使得尿酸排泄增强。ERM 还
能有效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并增加肌酐清
除率,上调 mOCT1 和 mOCTN1/2 的表达,有助于
肾脏功能的改善[41]。
国外研究显示糖尿病病程达 10~20 年者,50%
合并糖尿病肾病。采用 STZ 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研究
桑枝多糖(RMP)对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结果表明 RMP 能显著降低血糖、血清糖基化蛋白、
胆固醇、尿素氮(Urea-N)、肌酐以及 24 h 尿蛋白
水平,同时升高白蛋白水平。与此同时,STZ 损伤
小鼠肾组织经 RMP 治疗后促炎症细胞因子如 IL-6、
γ-干扰素(IFN-γ)和 TNF-α 的表达水平降低,炎症
减轻。病理检查结果也显示,RMP 能有效减轻 STZ
诱导的肾损伤。此外还发现,肾组织中的 IL-1和 IL-1
受体水平明显下降,磷酸化-1κB(p-1κB)和核因子-κB
(NF-κB)的内源表达下调,同时发现 RMP 能有效
减弱肾组织细胞毒性,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
阻断 IL-1/NF-κB 途径有关,以此减弱肾脏炎症反应
维持肾内稳态[42]。
2.8 周围神经保护作用
由于高血糖及其相应的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
可出现神经系统病变。马松涛等[43]用四氧嘧啶糖尿
病大鼠模型研究了桑白皮对糖尿病大鼠早期周围神
经病变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结果显示桑白皮能调
节血糖,升高糖尿病大鼠血清 SOD,降低血清 MDA
量,增加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中环磷酸鸟苷
(cGMP)、环磷酸腺苷(cAMP)、坐骨神经突触素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5 卷 第 22 期 2014 年 11 月
·3341·
的量,同时降低大鼠坐骨神经组织糖基化终产物,
还能有效增加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髓鞘面积、髓外
纤维、髓鞘横断面,明显改善和增加糖尿病大鼠坐
骨神经的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缩短其潜伏期,进
而证明桑白皮能缓解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早期病
变,优于传统药物甲钴胺。
3 结语
桑树资源中含有众多有效成分,如生物碱、多糖、
黄酮类物质、花青素以及多酚类物质,其可以通过抑
制 α-糖苷酶、修复损伤胰岛 β细胞、刺激胰岛细胞分
泌胰岛素以及抗炎、抗氧化等机制降低血糖并预防和
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目前,临床上治疗 2 型糖尿病的
药物以化学药为主,化学药作用单一,有一定的毒副
作用,而中药是从多角度、多靶点综合产生药效,具
有不良反应少、疗效高等优点,适宜长期服用。因此,
从桑树资源中寻找降血糖成分,并明晰其对糖尿病的
作用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桑树作为一种宝贵的
药用资源,必将在糖尿病预防和治疗方面显示其独特
的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Gariguata L, Whiting D R, Hambleton I, et al. Global
estimates of diabetes prevalence for 2013 and projections
for 2035 [J]. Diab Res Clin Pract, 2014, 103(2): 137-149.
[2] Kashyap S R, Bhatt D L, Wolski K, et al. Metabolic
effects of bariatric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 analysis of a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comparing surgery with intensive medical
treatment [J]. Diab Care, 2013, 36(8): 2175-2182.
[3]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J]. Diab Care, 2014,
37(Suppl 1): 81-90.
[4] 何羡霞, 苏 楠, 吴新荣. 桑叶降糖有效部位及其降糖
活性研究进展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 20(7):
245-248.
[5] Li Y G, Ji D F, Zhong S, et al. Cooperative anti-diabetic
effects of deoxynojirimycin-polysaccharide by inhibiting
glucose absorption and modulating glucose metabolism in
streptozocin-induced diabetic mice [J]. PLoS One, 2013,
8(6): e65892.
[6] 李 鑫, 曾光尧, 谭健兵, 等. 桑叶降糖有效部位活性
成分研究 [J]. 中国南药, 2012(4): 245-248.
[7] Hunyadi A, Veres K, Danko B, et al. In vitro anti-diabetic
activity and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n apolar
fraction of Morus alba leaf water extract [J]. Phytother
Res, 2013, 27(6): 847-851.
[8] Liang L, Wu X, Zhu M, et al. Chemical composition,
nutritional value,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eight
mulberry cultivars from China [J]. Pharmacogn Mag,
2012, 8(31): 215-224.
[9] 王 欣, 王洪庆, 康 洁, 等. 桑葚的化学成分研究
[J]. 药学学报, 2014, 49(4): 504-506.
[10] Pawlowska A M, Oleszek W, Braca A. Quali-quantitative
analyses of flavonoids of Morus nigra L. and Morus alba
L. (Moraceae) fruits [J]. J Agric Food Chem, 2008, 56(9):
3377-3380.
[11] Sarikaphuti A, Nararatwanchai T, Hashiguchi T, et al.
Preventive effects of Morus alba L. anthocyanins on
diabetes in Zucker diabetic fatty rats [J]. Exp Ther Med,
2013, 6(3): 689-695.
[12] Wang H. Rapi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individual
anthocyanin content based on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diode array detection with the pH
differential method [J]. J Sep Sci, 2014, 37(18):
2535-2544.
[13] Gómez L, Molinar-Toribio E, Calvo-Torras M Á, et al.
D-Fagomine lowe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modulates bacterial adhesion [J]. Br J Nutr, 2012,
107(12): 1739-1746.
[14] 佟亚楠. 桑枝化学成分的研究 [D]. 长春: 吉林大学,
2013.
[15] Choi S W, Jang Y J, Lee Y J, et al. Analysis of functional
constituents in mulberry (Morus alba L.) twigs by
different cultivars, producing areas, and heat processings
[J]. Prev Nutr Food Sci, 2013, 18(4): 256-262.
[16] Kang J, Cui X Q, Wang H Q, et al. Two new
diels-alder-type adducts from the stem barks of Morus
yunanensis [J]. J Asian Nat Prod Res, 2014, 16(6):
617-622.
[17] 谭永霞, 刘 超, 陈若芸. 长穗桑茎皮中的酚类成分及
其抗炎和细胞毒活性 [J]. 中国中药杂志, 2010, 35(20):
2700-2703.
[18] 谭永霞, 刘 超, 陈若芸. 长穗桑中的笨并呋喃类化合
物 [J]. 药学学报, 2008, 43(11): 1119-1122.
[19] 张 尧, 俸婷婷, 赵 致, 等. 桑白皮化学成分研究
[J]. 中药材, 2013, 36(7): 1101-1103.
[20] Mohammad I J, Naik P R. Evaluation of hypoglycemic
effect of Morus alba in an animal model [J]. Indian J
Pharmacol, 2008, 40(1): 15-18.
[21] Kojima Y, Kimura T, Nakagawa K, et al. Effects of
mulberry leaf extract rich in 1-deoxynojirimycin on blood
lipid profiles in humans [J]. J Clin Biochem Nutr, 2010,
47(2): 155-161.
[22] Yang X, Yang L, Zheng H. Hypolipidemic and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5 卷 第 22 期 2014 年 11 月
·3342·
antioxidant effects of mulberry (Morus alba L.) fruit in
hyperlipidaemia rats [J]. Food Chem Toxicol, 2010,
48(8/9): 2374-2379.
[23] Kwon H J, Chung J Y, Kim J Y, et al. Comparison of
1-deoxynojirimycin and aqueous mulberry leaf extract
with emphasis on postprandial hypoglycemic effects: in
vivo and in vitro studies [J]. J Agric Food Chem, 2011,
59(7): 3014-3019.
[24] Li Y G, Ji D F, Zhong S, et al. Hybrid of
1-deoxynojirimycin and polysaccharide from mulberry
leaves treat diabetes mellitus by activating PDX-1/
insulin-1 signaling pathway and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glucokinase,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 and
glucose-6-phosphatase in alloxan-induced diabetic mice
[J]. J Ethnopharmacol, 2011, 134(3): 961-970.
[25] Amezqueta S, Galan E, Fuguet E, et al. Determination of
D-fagomine in buckwheat and mulberry by cation
exchange HPLC/ESI-Q-MS [J]. Anal Bioanal Chem,
2012, 402(5): 1953-1960.
[26] Gomez L, Molinar-Toribio E, Calvo-Torras M A, et al.
D-Fagomine lowe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modulates bacterial adhesion [J]. Br J Nutr, 2012,
107(12): 1739-1746.
[27] Hunyadi A, Martins A, Hsieh T J, et al. Chlorogenic acid
and rutin play a major role in the in vivo anti-diabetic
activity of Morus alba leaf extract on type II diabetic rats
[J]. PLoS One, 2012, 7(11): e50619.
[28] Nomura T, Hano Y, Fukai T. Chemistry and biosynthesis
of isoprenylated flavonoids from Japanese mulberry tree
[J]. Proc Jpn Acad Ser B Phys Biol Sci, 2009, 85(9):
391-408.
[29] Sharma S B, Gupta S, Ac R, et al. Antidiabetogenic action of
Morus rubra L. leaf extract in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s [J]. J Pharm Pharmacol, 2010, 62(2): 247-255.
[30] Jung C H, Seog H M, Choi I W, et al.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various solvent extracts of mulberry (Morus indica L.)
leaves [J]. J Food Chem, 2007, 102(4): 1233-1240.
[31] Andallu B, Kumar A V, Varadacharyulu N C. Oxidative
stress in streptozocin-diabetic rats: Amelioration by
mulberry (Morus indica L.) leaves [J]. Chin J Integr Med,
2012, doi: 10.1007/s11655-012-1234-4.
[32] Wang Y, Xiang L, Wang C, et al. Antidiabetic and
antioxidant effects and phytochemicals of mulberry fruit
(Morus alba L.) polyphenol enhanced extract [J]. PLoS
One, 2013, 8(7): e71144.
[33] Katsube T, Yamasaki M, Shiwaku K, et al. Effect of
flavonol glycoside in mulberry (Morus alba L.) leaf on
glucose metabolism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liver in
diet-induced obese mice [J]. J Sci Food Agric, 2010,
90(14): 2386-2392.
[34] Singab A N, Ha E B, Yonekawa M, et al. Hypoglycemic
effect of egyptian Morus alba root bark extract: effect on
diabetes and lipid peroxidation of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s [J]. J Ethnopharmacol, 2005, 100(3):
333-338.
[35] Seo C S, Iml H S, Jeong S J, et al. HPLC-PDA analysis
an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Mori Cortex Radicis [J].
Nat Prod Commun, 2013, 8(10): 1443-1446.
[36] 章丹丹, 唐 宁, 华晓东, 等. 桑枝提取部位及其组合
对巨噬细胞炎症介质的影响 [J]. 中草药, 2013, 44(2):
186-192.
[37] Guo C, Li R, Zheng N, et al. Anti-diabetic effect of
ramulus mori polysaccharides, isolated from Morus alba
L, on STZ-diabetic mice through blocking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attenuating oxidative stress [J]. Int
Immunopharmacol, 2013, 16(1): 93-99.
[38] Kong W H, Oh S H, Ahn Y R, et al. Antiobesity effects
and improvement of insulin sensitivity by
1-deoxynojirimycin in animal models [J]. J Agric Food
Chem, 2008, 56(8): 2613-2619.
[39] Tanabe K, Nakamura S, Omagari K, et al. Repeated
ingestion of the leaf extract from Morus alba reduces
insulin resistance in KK-Ay mice [J]. Nutr Res, 2011,
31(11): 848-854.
[40] Ha U S, Bae W J, Kim S J, et al. Protective effect of
cyanidin-3-O-β-D-glucopyranoside fraction from
mulberry fruit pigment against oxidative damage in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 bladder [J]. Neurourol
Urodyn, 2013, 32(5): 493-499.
[41] Shi Y W, Wang C P, Wang X, et al. Uricosuric and
nephroprotective properties of Ramulus Mori ethanol
extract in hyperuricemic mice [J]. J Ethnopharmacol,
2012, 143(3): 896-904.
[42] Guo C, Liang T, He Q, et al. Renoprotective effect of
ramulus mori polysaccharides on renal injury in
STZ-diabetic mice [J]. Int J Biol Macromol, 2013, 62:
720-725.
[43] 马松涛, 张效科, 王秋林. 桑白皮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
坐骨神经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J].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
志, 2008, 24(2):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