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esearch progress in analytical methods of cholic acids in Bovis Calculus and its substitutes

牛黄及其代用品胆酸类物质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全 文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4 卷 第 5 期 2013 年 3 月

·632·
牛黄及其代用品胆酸类物质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彭 灿 1,吕蒙莹 1,李 耕 1,田稷馨 1,田 媛 1,张尊建 1, 2*
1. 中国药科大学 药物质量与安全预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09
2. 中国药科大学 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09
摘 要:复杂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发挥预防、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作为牛黄及其代用品中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胆酸类物质
一直是关注的焦点。综述了近年来牛黄及其代用品中胆酸类物质分析方法的研究概况,为牛黄及其代用品的质量标准、物质
基础和体内代谢研究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关键词:牛黄;胆酸;薄层扫描法;毛细管电泳法;物质基础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 - 2670(2013)05 - 0632 - 0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05.026
Research progress in analytical methods of cholic acids in Bovis Calculus
and its substitutes
PENG Can1, LV Meng-ying1, LI Geng1, TIAN Ji-xin1, TIAN Yuan1, ZHANG Zun-jian1, 2
1. Key Laboratory of Drug Quality Control and Pharmacovigilance,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9,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atural Medicines,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9, China
Key words: Bovis Calculus; cholic acids; TLC scanning method;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material basis

牛黄 Bovis Calculus 为牛科动物牛 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 的干燥胆结石,始载于《神农本
草经》,作为名贵中药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味苦,
性凉,具有清心、开窍、凉肝、熄风等功效。现代药
理学研究已证明牛黄具有解热、镇痛、止咳、祛痰、
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等功效[1-5],目前已和其他药物
组成众多中成药制剂,广泛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心血
管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由于天然牛黄具有极
高的药用价值,国内外学者长期以来致力于寻找天
然牛黄的代用品(人工牛黄、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
黄等),以期缓解天然牛黄来源有限的难题。
牛黄及其代用品主要活性成分研究已有大量报
道,定量研究主要集中于胆酸类物质、胆红素、牛
磺酸、胆固醇、氨基酸及微量金属元素等,胆酸类
物质是牛黄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也是评价牛黄及
其代用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牛黄及其代用品中
主要含有胆酸、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等游离型胆
酸以及甘氨酸胆酸、牛磺胆酸等结合型胆酸,胆酸
类物质决定了牛黄及其代用品的抗炎、抗过敏、抗
病毒等功效[6]。《中国药典》2010 年版采用薄层色
谱法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牛黄及人工
牛黄中总胆酸的量,规定其质量分数不应低于 13%
和 4%。本文着重就牛黄及其代用品中胆酸类物质
现有的分析方法进行综述。
1 薄层扫描法
薄层扫描(TLCS)法具有分离度高的优点,适
用于成分复杂的中药定量测定,主要包括单波长扫
描法和双波长扫描法。TLCS 法作为传统分析方法
已长期用于牛黄及其代用品中的胆酸类物质定量分
析,郝美玲等[7]采用单波长扫描法(λ=380 nm),
以乙酸-硫酸-醋酸酐(10∶1∶1)为显色体系,测
定蒙药给旺-13 和古日古木-13 中胆酸的量,均取得
较为满意的结果;常增荣等[8]应用薄层扫描反射锯
齿法系统比较了不同的溶剂展开系统,成功测定了
天然牛黄中胆酸的量;张兰珍等[9]采用 TLCS 法就
牛黄制剂中胆酸类成分的提取溶剂、提取方法、净

收稿日期:2012-09-19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础研究基金(JKY2011037);先声药业研究生创新基金(CX11B-003XS)
作者简介:彭 灿,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药物现代仪器分析及代谢组学研究。Tel: (025)83271185 E-mail: pecan@vip.qq.com
*通信作者 张尊建,男,教授,博士生导师。Tel: (025)83271185 E-mail: zjzhang99@sina.com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4 卷 第 5 期 2013 年 3 月

·633·
化方法以及色谱条件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最终确定
了采用经盐酸酸化的醋酸乙酯溶液超声提取为最佳
提取、净化方法,环己烷-醋酸乙酯-冰醋酸(4∶4∶
1)或异辛烷-醋酸乙酯-冰醋酸(15∶7∶5)为最佳
溶剂展开系统,5%磷钼酸为显色剂,测定波长 λS
为 680 nm,λR为 495 nm。
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1 糠醛比色法
由于胆酸类物质为甾体类化合物,没有共轭结
构,导致此类物质无紫外吸收,《中国药典》2010
年版采用糠醛比色法测定人工牛黄及其制剂中胆酸
类物质的量。刘姗姗等[10]通过增设糠醛空白液,基
本上消除了糠醛和硫酸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颜色干
扰。王维礼等[11]利用经活性炭脱色的糠醛溶液测定
样品中胆酸类物质的量,彻底消除了颜色所导致的
误差。此外,在此方法的基础上还做了更进一步的
探索,诸如一阶导数光谱法[12]、二阶导数光谱法[13]
等的应用,消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一定程度上提
高了此法的准确性和专属性。
2.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由于胆酸类物质的甾醇类结构,导致使用紫外
检测需进行衍生化处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此法的
应用。赵中杰等[14]以硫酸溶液为提取显色试剂,在
对其实验条件和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后,最
终建立了一套用于测定天然牛黄、培植牛黄及人工
牛黄中胆酸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并将实验结果与《中
国药典》规定的糠醛比色法进行比较,证实该方法
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可用于牛黄及其代用
品中胆酸类物质的测定。在此基础上,刘立丰[15]采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较为准确地测定了牛黄消炎片胆
酸类物质的量;鄢海燕等[16]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
定熊胆粉、猪胆粉、牛胆粉及鸡胆粉中总胆酸的量
并对其抑菌效果进行了评价,该方法分别以胆酸和
熊去氧胆酸为对照品,以硫酸-水(50∶50)为显色
试剂,于 388 nm 波长处测定各物质中总胆酸的量,
为牛黄及其代用品体外质控方法提供了很好的借
鉴。但是,该方法利用胆酸类物质与硫酸发生脱水
反应后形成共轭双键所产生的紫外吸收峰对胆酸类
物质进行定量[17],测定结果受实验条件(水浴温度、
水浴时间、振摇时间)的影响较大;且该方法仅仅
以胆酸和熊去氧胆酸为对照品对不同品种来源样品
中的胆酸类物质进行定量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全
面性仍有待商榷。
3 毛细管电泳法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不同类型的胆酸具
有不同的药理活性[18-21],因此对此类物质的定量分
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糠醛比色法、TLCS 和紫
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只能测定以胆酸为指标的胆酸
类物质的总量,无法对每种胆酸成分进行准确的定
量分析,且样品前处理方法较为复杂,极大地影响
了上述方法的便捷性和准确度。近年来,具有高分
辨率、高灵敏度、高分离效率的毛细管电泳法越来
越多地应用于复杂成分的检测分离[22]。Rodrıguez
等[23]将胶束电动色谱法(MEKC)成功应用于去氧
胆酸、熊去氧胆酸和猪去氧胆酸固体制剂分析,并
做了完整的方法学验证;郑建新等[24]采用十二烷基
硫酸钠、磷酸氢二钠溶液体系,结合二极管阵列检
测器,建立了测定胆酸的毛细管电泳法,并成功应
用于人工牛黄中胆酸的测定;Zhen 等[25]建立了人工
牛黄及其 4 种制剂中胆酸、猪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
酸的 MEKC 分析方法,在 11 min 内即实现了良好
的分离和检测,为牛黄及其他含有胆酸类的药物制
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途径。
4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HPLC)因其具有广泛的溶剂
系统选择性和优秀的分离能力,已被广泛用于药物
尤其是有效成分复杂中药的定性、定量分析,超高
效液相色谱技术(UPLC)的诞生更是极大地缩短
了分析时间和提高了分离效果,促进了该分析方法
的进一步发展。由于胆酸类物质缺乏相应的生色团,
导致最为常用的 HPLC-UV 系统应用于此类成分的
分析时需经过衍生化处理[26],而高效液相色谱-蒸发
光散射检测器联用技术(HPLC-ELSD)、高效液相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的应用,显著改
善了胆酸类物质分离检测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为
HPLC 应用于此类成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4.1 HPLC-ELSD 联用技术
ELSD 是一种质量型通用检测器,可用于多组
分的同时分离分析,与紫外检测器只对具有共轭基
团物质才有响应的特点相比,具有更为广泛的适用
性。此外,该检测器对不同物质有近似相同的响应
因子,有利于不同比例混合物的定量分析,对于中
药多组分的同时测定具有显著优势。近年来,利用
HPLC-ELSD 联用技术分析牛黄及其复方制剂中胆
酸类物质的研究屡见报道。冯芳等[27]利用 HPLC-
ELSD 联用技术同时测定了人工牛黄中 4 种胆酸类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4 卷 第 5 期 2013 年 3 月

·634·
物质(胆酸、去氧胆酸、猪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
和胆固醇的量,各物质色谱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
性关系,最低检出量在 0.05~0.106 μg。李珂等[28]
利用建立的 HPLC-ELSD 法比较分析了酶促牛黄和
天然牛黄中胆酸、去氧胆酸、石胆酸等 6 种胆酸类
成分,为评价牛黄替代品——酶促牛黄的质量和应
用价值提供了参考。Kong 等[29-30]以 0.2%甲酸水溶
液-乙腈为流动相建立了 UPLC-ELSD 方法,于 11
min 内成功分离检测牛黄及其制剂中 5 种胆酸衍生
物,分析时间明显缩短,检测限低至 2.0 ng/mL,极
大地提高了检测胆酸类物质的灵敏度,并结合主成
分分析法比较分析了 20 批牛黄及其代用品中主要
胆酸类成分及胆固醇的量,进一步完善了牛黄及其
代用品的质量控制标准。此外,Kong 等[31]采用
UPLC-ELSD 结合指纹图谱技术,对 10 批不同来源
的人工牛黄进行相似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同时利用
微量量热法对 10 批样品中的抗菌成分进行多线性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药物的产地和来源对人工牛黄
的化学指纹图谱和抗菌能力具有重要影响,认为胆
酸、牛磺胆酸钠、猪去氧胆酸和一种未知的化合物
是人工牛黄的主要活性成分,应作为该药物的质控
指标。
4.2 HPLC-MS 联用技术
近年来,HPLC-MS 联用技术因其所具有的高
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特点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药物
的体内外定性、定量分析,尤其是三重四级杆质谱
的选择性反应监测(SRM)模式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和质量分辨率。迄今为止,已有大量文献报道采用
HPLC-MS 联用技术对动物及人体内尿液、血浆、
组织内胆酸类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32-34],然而此项
技术用于牛黄及其代用品的胆酸类成分分析却鲜有
报道。Qiao 等[35]采用 HPLC-MS/MS 联用技术同时
定性、定量分析了 6 种游离胆酸(胆酸、去氧胆酸、
猪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石胆酸)
及甘氨酸和牛磺酸结合胆酸等 18 种胆酸成分,并进
一步应用于分析鉴别熊胆、蛇胆、牛胆、猪胆、牛
黄及天然牛黄 6 种来源于动物胆汁的中药及其复方
制剂。该方法采用 Atlantis d C18 色谱柱,选用负离
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以去氢胆酸为内标,甲醇-乙腈-
醋酸铵水溶液为洗脱溶剂,所有 18 种胆酸待测物均
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3)。赵艳红等[36]
利用 HPLC-MS 联用技术测定了小鼠血浆和组织中
10 种胆酸类物质的量,并成功应用于比较研究天然
牛黄和安宫牛黄丸中 4 种胆酸类物质(胆酸、去氧
胆酸、牛磺胆酸及牛磺鹅去氧胆酸)在小鼠体内的
药动学过程,从药动学角度阐释了安宫牛黄丸和天
然牛黄间药理学差异的原因,证实安宫牛黄丸中的
非牛黄成分有效促进了胆酸类物质在体内的吸收和
分布,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牛黄
及其代用品中胆酸类物质的体内药动学研究提供了
参考。
5 其他
除胆酸类成分外,牛黄中尚含有牛磺酸、胆红
素、氨基酸等其他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共同决定了
牛黄的药效物质基础[37-39]。但是由于结构和化学性
质的差异,为同时测定这些活性成分带来了巨大的
困难,也成为牛黄及其代用品药理作用机制研究难
以突破的瓶颈。夏晶等[40]对含有牛黄的复方制剂局
方至宝散中猪去氧胆酸、胆酸及胆红素的质量控制
方法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薄层法、TLCS 法和
HPLC 法对牛黄中的猪去氧胆酸、胆酸和胆红素进
行了测定,为牛黄中多种活性成分的同时检测提供
了参考。Yan 等[41]针对胆红素和胆酸的物理化学性
质,通过 ELSD 和 UV 检测器联用技术,同时测定
了21批牛黄及其代用品中胆红素和5种胆酸成分的
量,为牛黄活性成分的同时测定进行了有益尝试。
丁岗等[42]利用 TOF-MS、HPLC-MS 联用技术较为
系统地研究了牛黄与体外培育牛黄中肽类、胆酸类
及胆红素类 3 类主要活性成分的指纹图谱,并对各
成分间的相对量进行了比较,为牛黄及其代用品的
质量方法的建立提供了较好的思路。Wan 等[43]通过
一系列测定方法系统地比较了天然牛黄及人工培育
豚黄中胆红素类、胆酸类、脂肪酸类、氨基酸类及
矿物质类成分的量,结果显示天然牛黄及人工培育
豚黄的主要成分为胆酸和去氧胆酸,天然牛黄中含
有更为丰富的胆红素及必需氨基酸,各类物质在其
药理活性中所发挥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6 结语
目前已有多种方法测定牛黄中胆酸类物质的报
道,其中 HPLC-ELSD、HPLC-MS 联用技术因其出
色的分离能力和高灵敏度,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与
化学药不同,中药所含有的复杂活性成分共同决定
了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44],除胆酸类成分外,胆
红素、牛磺酸、氨基酸等均被认为是牛黄的活性成
分,HPLC-MS、TOF-MS、GC-MS 等现代分析技术
和手段的引入使多种活性成分的同时测定成为可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4 卷 第 5 期 2013 年 3 月

·635·
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牛黄及其代用品的质控方
法,同时也为牛黄及其代用品的物质基础和体内代
谢研究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Li Y W, Zhu X Y, But P P H, et al. Ethnopharmacology of
bear gall-bladder: I [J]. J Ethnopharmacol, 1995, 47(1):
27-31.
[2] Li T, Zhen Y, Cai H J, et al. Effects of in vitro cultivated
Calculus Bovis compound on pulmonary lesions in
rabbits with schistosomiasis [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0, 16(6): 749-754.
[3] 梁洁芳, 胡景鑫, 杨彬源, 等. 人工牛黄对实验性惊厥
大鼠脑内海马及门区神经元丢失的抑制和 GAD 免疫
反应阳性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J]. 中国病理生理杂
志, 2006, 22(12): 2414-2417.
[4] 邰昌松, 王振宇, 贾 光, 等. 牛黄及制剂对正己烷致
小鼠肝、肾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研究 [J]. 中国职业
医学, 2006, 33(6): 417-419.
[5] 吴志远, 李芳芳, 张 昆, 等. 人工牛黄对小鼠乳腺癌
肺转移的影响 [J]. 中草药, 2012, 43(10): 2013-2016.
[6] 蔡红娇, 裘法祖, 刘仁则. 体外培育牛黄的药学研究
[J]. 中国天然药物, 2004, 2(6): 335-338.
[7] 郝美玲, 乌云娜. 2 种蒙成药中胆酸的薄层扫描含量测
定 [J]. 中国中药杂志, 1996, 21(9): 34-35.
[8] 常增荣, 邸 峰, 周富荣. 薄层扫描法测定天然牛黄中
胆酸含量的研究 [J]. 中国中药杂志 , 1999, 24(11):
684-685.
[9] 张兰珍, 王晓强. 牛黄制剂中胆酸质控方法的研究 [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 19(1): 42-43.
[10] 刘珊珊, 崔艳萍, 谭新保. 人工牛黄中胆酸含量糠醛比
色测定法的改进 [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1994, 25(1):
20-22.
[11] 王维礼, 唐秀忠. 糠醛溶液的活性炭脱色测定药品中
胆酸的含量 [J]. 中成药, 1994, 16(3): 15-16.
[12] 周雪梅, 林 燕, 郝美玲, 等. 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蒙
成药图喜木勒-3 中胆酸含量 [J]. 中成药, 1996, 18(11):
17-18.
[13] 赵 英, 红 梅, 佟皎薇. 药物定性定量研究二阶导数
光谱法测定蒙成药给旺-9 中的胆酸含量 [J]. 中国民族
医药杂志, 2001, 7(1): 38-39.
[14] 赵中杰, 江佩芬, 罗金明, 等.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牛
黄中胆酸的研究 [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992, 4(1):
24-29.
[15] 刘力丰.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牛黄消炎片中胆酸的含
量 [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23): 6-7.
[16] 鄢海燕, 邹纯才. 熊胆粉、猪胆粉、牛胆粉及鸡胆粉中
总胆酸的含量测定及其抑菌作用 [J]. 中国医院药学杂
志, 2012, 32(3): 175-179.
[17] 李先端, 钟银燕, 游修琪, 等. 中药炮制辅料牛胆汁中
总胆酸含量测定 [J]. 中药材, 2008, 31(5): 654-656.
[18] Kong W J, Wang J B, Zang Q C, et al. A novel “target
constituent knock-out” strategy coupled with TLC,
UPLC-ELSD and microcalorimetry for preliminary
screening of antibacterial constituents in Calculus bovis
[J]. J Chromatogr B, 2011, 879(30): 3565-3573.
[19] Chen X, Yang D, Shen W,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chenodeoxycholic acid as an endogenous antagonist of
the G-coupled formyl peptide receptors [J]. Inflamm Res,
2000, 49(12): 744-755.
[20] Chen X, Mellon R D, Yang L, et al. Regulatory effects of
deoxycholic acid, a component of the anti-inflammator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iuhuang, on human
leukocyte response to chemoattractants [J]. Biochem
Pharmacol, 2002, 63(3): 533-541.
[21] 胡霞敏, 石朝周. 牛磺结合及其游离胆汁酸在小鼠镇
咳祛痰抗炎模型上的作用比较 [J]. 中国临床药学杂
志, 2001, 10(2): 85-88.
[22] Zhao Y, Cao Q, Liu H, et al. Determination of baicalin,
chlorogenic acid and caffeic aci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preparations by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
[J]. Chromatographia, 2000, 51(7): 483-486.
[23] Rodrıguez V G, Lucangioli S E, Fernández Otero G C,
et al. Determination of bile acids in 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s using 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hromato-
graphy [J]. J Pharm Biomed Anal, 2000, 23(2/3):
375-381.
[24] 郑建新, 邹登峰.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人工牛黄中胆酸
的含量 [J]. 中国药房, 2006, 17(23): 1817-1818.
[25] Hu Z, He L C, Zhang J, et al. Determination of three bile
acids in artificial Calculus Bovis and its medicinal
preparations by 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apillary electro-
phoresis [J]. J Chromatogr B, 2006, 837(1/2): 11-17.
[26] 倪坤仪, 王 建, 陈 健, 等.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
定牛黄类中成药中胆汁酸的含量 [J]. 药学学报, 1994,
29(8): 629-633.
[27] 冯 芳, 马永建, 陈 明, 等.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蒸发
光散射检测法同时测定人工牛黄中多组分含量 [J]. 药
学学报, 2000, 35(3): 216-219.
[28] 李 珂 , 王唯红 , 齐永秀 , 等 . 6 种胆酸类成分的
HPLC-ELSD 测定法及在两种牛黄中的含量比较 [J].
中国药学杂志, 2010, 45(8): 626-629.
[29] Kong W J, Jin C, Liu W, 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UPLC-ELSD method for fast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five bile acid derivatives in Calculus
Bovis and its medicinal preparations [J]. Food Chem,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4 卷 第 5 期 2013 年 3 月

·636·
2010, 120(4): 1193-1200.
[30] Kong W J, Jin C, Xiao X H, et al. Determination of
multicomponent contents in Calculus Bovis by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quality control
[J]. J Sep Sci, 2010, 33(10): 1518-1527.
[31] Kong W J, Wang J, Zang Q, et al. Fingerprint-efficacy
study of artificial Calculus Bovis in quality contro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J]. Food Chem, 2011, 127(3):
1342-1347.
[32] Alnouti Y, Csanaky I L, Klaassen C D. Quantitative-
profiling of bile acids and their conjugates in mouse liver,
bile, plasma, and urine using LC-MS/MS [J]. J
Chromatogr B, 2008, 873(2): 209-217.
[33] Bobeldijk I, Hekman M, de Vries-van der Weij J, et al.
Quantitative profiling of bile acids in biofluids and tissues
based on accurate mass high resolution LC-FF-MS:
Compound class targeting in a metabolomics workflow
[J]. J Chromatogr B, 2008, 871(2): 306-313.
[34] Sergi M, Montesano C, Napoletano S, et al. Analysis of
bile acids profile in human serum by ultrafiltration
clean-up and LC-MS/MS [J]. Chromatographia, 2012,
75(9/10): 479-489.
[35] Qiao X, Ye M, Pan D L, et al. Differentiation of vari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derived from animal bile
and gallston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bile acids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trip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 [J]. J Chromatogr A, 2011, 1218(1):
107-117.
[36] 赵艳红, 孔爱英, 张振清, 等. 天然牛黄和安宫牛黄丸
中胆汁酸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
报, 2009, 32(5): 344-348.
[37] Takahashi K, Azuma Y, Shimada K, et al. Quality and
safety issues related to traditional animal medicine: role
of taurine [J]. J Biomed Sci, 2010, 17(Suppl 1): 44.
[38] Qin X F. Bilirubin would be the indispensable component
for som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erapeutic effects of
Calculus Bovis (Niuhuang) [J]. Chin Med J, 2008, 121(5):
480-480.
[39] Zang Q C, Wang J B, Kong W J, et al. Searching for the
main anti-bacterial components in artificial Calculus
bovis using UPLC and microcalorimetry coupled with
multi-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J]. J Sep Sci, 2011,
34(23): 3330-3338.
[40] 夏 晶, 王伟毅, 沙祎炜, 等. 局方至宝散中牛黄质量
控制方法的研究 [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1, 21(8):
1872-1874.
[41] Yan S K, Wu Y W, Liu R H,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n
major bioactive components in natural, artificial and
in-vitro cultured Calculus Bovis [J]. Chem Pharm Bull,
2007, 55(1): 128-132.
[42] 丁 岗, 盛龙生, 李明慧, 等. 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
黄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 [J]. 中国天然药物, 2004, 2(5):
309-312.
[43] Wan T C, Cheng F Y, Liu Y T, et al. Study on bioactive
compounds of in vitro cultured Calculus Suis and natural
Calculus Bovis [J]. Animal Sci J, 2009, 80(6): 697-704.
[44] 贾晓斌, 陈 彦, 李 霞, 等.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
新思路和方法 [J]. 中华中医药杂志 , 2008, 23(5):
4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