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reparation of perillyl alcohol ointment and investigaion on its in vitro transdermal penetration

紫苏醇软膏的制备及其体外经皮渗透研究



全 文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4 卷 第 14 期 2013 年 7 月 ·1911·
紫苏醇软膏的制备及其体外经皮渗透研究
华海婴 1,归振华 1, 2,乔淑会 1, 2,刘 丹 1, 2,毛艳婷 2,赵永星 2*
1. 郑州大学医药科学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52
2. 郑州大学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目的 制备紫苏醇软膏,考察其性质并进行体外透皮研究。方法 采用乳化法制备紫苏醇软膏并研究其形态、稳定
性及体外释放特征,用 Franz 扩散池考察其透皮吸收行为、HPLC 法测定紫苏醇的量。结果 优选的紫苏醇软膏处方为紫苏
醇-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羊毛脂-液体石蜡-三乙醇胺-甘油-尼泊金乙酯,外观为淡黄色半固体,软膏中紫苏醇的
有效量为(2.89±0.17)%,12 h 体外释放达到 61.25%,经皮渗透速率为 9.42 μg/(cm2·h), 3 500 r/min 离心 30 min 未分层,
在 0、40 ℃条件下放置 30 d 稳定。结论 所制备的紫苏醇软膏可以显著增加药物在皮肤中的经皮渗透量,为研发紫苏醇及
其新型局部给药制剂提供依据。
关键词:紫苏醇;软膏;HPLC;正交设计;体外经皮渗透
中图分类号:R28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13)14 - 1911 - 0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14.009
Preparation of perillyl alcohol ointment and investigaion on its in vitro
transdermal penetration
HUA Hai-ying1, GUI Zhen-hua1, 2, QIAO Shu-hui1, 2, LIU Dan1, 2, MAO Yan-ting2, ZHAO Yong-xing2
1. Academy of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52, China
2. College of Pharmacy,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epare perillyl alcohol ointment (PAO) and to investigate its properties and transdermal absorption behavior.
Methods The emulsion method was used to prepare PAO. The morphology, stability, and in vitro release were examined, respectively.
The transdermal absorption of PAO was evaluated using Franz diffusion cells and the perillyl alcohol content was determined by HPLC.
Results The optimal prescription of PAO was perillyl alcohol, stearic acid, glyceryl monostearate, white vaseline, lanolin, liquid
paraffin, triethanolamine, glycerine, and ethylparaben. The product was a pale yellow semi-solid oil-in-water emulsion with a uniform
appearance. The content of perillyl alcohol in ointment was (2.89 ± 0.17)%, the release accumulation in vitro achieved 61.25% in 12 h,
and the percutaneous penetration rate was 9.42 μg/(cm2·h). The ointment was not stratified after the centrifugation at 3 500 r/min for 30
min, and the product was fairly stabl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toring at 0 and 40 for 30 d. ℃ Conclusion The prepared PAO with
increased skin retention amount could be developed into a novel preparation of perillyl alcohol for focal administration.
Key words: perillyl alcohol; ointment; HPLC; orthogonal design; in vitro transdermal penetration

紫苏醇[1],又称二氢枯草醇,化学名 (4-异丙
烯基-1-环己烯) 甲醇,是具有青草香,稍有木香和
花香,类似芳樟醇和松油醇特殊气味的单环单萜烯
醇[2]。紫苏醇性质稳定,耐热耐酸,不易挥发,溶
于甲醇、乙醇、乙腈等有机溶剂中,其用途十分广
泛。紫苏醇主要存在于紫苏叶中,柠檬、薰衣草、
柑橘[3]等植物中也存在。有报道紫苏醇作为一种抗
癌药物[4]进行临床前研究,到目前为止有关紫苏醇
的制剂研究,仅见有口服胶囊和作为皮肤癌的乳膏
制剂[5],而且口服胶囊的 III 期临床试验显示出较
大的胃肠刺激性,有病人因无法耐受退出临床试验
的报道[6-7]。
本研究旨在延长紫苏醇对皮肤癌的作用时间,
提高药效,达到缓释效果,将紫苏醇制成外用软膏

收稿日期:2013-01-29
基金项目: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092102310028);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112102310022)
作者简介:华海婴(1957—),女,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抗肿瘤药物新制剂研究及其药理学评价。
Tel: (0371)66658210 13014555210 E-mail: hua_haiying@hotmail.com
*通信作者 赵永星,教授。Tel: (0371)67781901 E-mail: zhaoyx@zzu.edu.cn
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6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2.1108.R.20130516.0916.002.html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4 卷 第 14 期 2013 年 7 月 ·1912·
剂,并通过体外经皮渗透实验,比较紫苏醇在不同
基质类型软膏中的体外透皮行为差异,为紫苏醇作
为创新药研发寻找一种更合理的新型给药方式。
1 仪器与试药
KQ—500DE 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
声仪器有限公司);Agilent 1200 高效液相色谱仪(美
国 Agilent 公司);DiamonsilTM C18 柱(美国 Agilent
公司);GL—20G—II 型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
厂);DV215CD 型电子天平(美国 Ohaus 公司);磁
力加热搅拌器(上海南汇电讯器材厂);Lambda 35
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美国 PerkinElmer 公司)。
紫苏醇对照品、原料药(美国 Sigma 公司,(S)-(−)-
紫苏醇,质量分数≥96%);单硬脂酸甘油酯[GMS,
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液体石蜡(分
析纯)、羊毛脂(药用)西安惠安化工厂;白凡士林
(杭州恒润凡士林制造有限公司,药用);十二烷基
硫酸钠(西安悦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药用);尼泊
金乙酯(武汉大华伟业医药化工有限公司,药用);
三乙醇胺(分析纯)、甘油(分析纯)、硬脂酸(SA)
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乙腈(色谱纯,天津四
友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水
为纯化水。
SPF 级 SD 大鼠,体质量 200~220 g,雌雄各
半,由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
(豫)2012-0053。
2 方法与结果
2.1 软膏基质类型的选择[8]
软膏剂是临床常用的外用制剂,除主药外,基
质是软膏剂的主要组成部分。基质不仅是软膏的赋
形剂,同时对药物的释放和吸收有重要的影响。通
过制备乳剂型基质、油脂性基质和水溶性基质 3 种
不同类型的紫苏醇软膏,分别进行温度和离心实验,
观察各类型基质的稳定性来确定适宜的基质类型。
(1)油脂性基质紫苏醇软膏:量取羊毛脂 0.12 g,
白凡士林 0.85 g,在 55 ℃水浴上加热,搅拌溶解,
再加入紫苏醇 30 mg,200 r/min 搅拌溶解至冷凝,
即得。(2)水溶性基质紫苏醇软膏:量取聚乙二醇
400 5.5 g,聚乙二醇 4000 4.5 g,在 50 ℃水浴上加
热融化,加入紫苏醇 30 mg,200 r/min 搅拌均匀至
冷凝,即得。(3)乳剂型基质紫苏醇软膏:量取单
硬脂酸甘油酯 0.35 g、硬脂酸 1.2 g、白凡士林 0.1 g、
羊毛脂 0.5 g、液体石蜡 0.6 g,加热融化,保温 75~
77 ℃,作为油相;取甘油 0.5 g、尼泊金乙酯 0.05 g、
三乙醇胺 0.04 g、蒸馏水 10 mL,加热溶解至 75~
77 ℃,缓缓加入油相,200 r/min 搅拌均匀,待温
度降至 55 ℃后,加入紫苏醇 30 mg 搅拌均匀至冷
凝。经实验发现,由 3 种不同类型的软膏基质制备
的制剂中,从软膏的外观、色泽、涂展性来看,油
溶性基质软膏与水溶性基质软膏、乳剂型基质软膏
比较有较大差异,结果见表 1。

表 1 不同基质软膏处方
Table 1 Different ointment bases formula
基质种类 外 观 色 泽 涂展性
油溶性基质 膏体粗糙 深黄色 黏性大不易涂布
水溶性基质 膏体细腻 淡黄色 易于涂布
乳剂型基质 膏体细腻 淡黄色 易于涂布

2.2 O/W 类基质处方的选择[9]
根据表 1 可知,O/W 型基质更加易于清洗,O/W
型基质软膏中药物的释放和经皮渗透速率较快,又
因基质中含有水分,增强了软膏的润滑性,易于给
药,故采用 O/W 型乳剂型基质。O/W 型基质外相
含多量水,在贮存的过程中可能霉变,常需加入防
腐剂。同时水分也易蒸发失散而使软膏变硬,故常
加入甘油、丙二醇等作为保湿剂[8]。综上所述,处
方组成一般包括主药、适宜的软膏基质、乳化剂、
增溶剂、防腐剂等成分。
2.2.1 辅料选择 甘油除作为基质外,同时也作为
保湿剂,防止因水分被蒸发而导致的膏体变硬。为
防止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软膏的侵袭破坏,应加
入适当的防腐剂。尼泊金乙酯具有低毒、无味、无
臭、不挥发、性质稳定的优点,且不会使皮肤变色,
对皮肤无刺激性,三乙醇胺也可作为乳化剂,在制
备软膏时常用于调节 pH 值。
2.2.2 基质种类的选择 油相常用硬酯酸、白凡士
林、羊毛脂、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六醇等。白凡士
林可防止水分蒸发,并留下油膜,有利于角质层水
合并具有良好的润滑作用,有适宜的黏稠度且易于
涂布,白凡士林化学性质稳定,适用于遇水不稳定
的药物,白凡士林仅能吸收约 5%的水,故需要和
羊毛脂、胆固醇或某些高级醇类合用以提高其吸收
性能。羊毛脂与皮脂的组成接近,有良好的吸水性,
故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单硬脂酸甘油酯能增加油相
吸水能力,且与较强的 O/W 型乳化剂合用时,制得
的乳剂型基质稳定,且膏体细腻润滑。经实验选出
适宜的基质为 O/W 型软膏剂,需选取合适的乳化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4 卷 第 14 期 2013 年 7 月 ·1913·
剂,用乳化法制备软膏。
实验主要集中在探索乳化剂的选择及油相基质
的用量上。查阅文献后发现在 O/W 型乳膏剂基质
中,选择十二烷基硫酸钠、三乙醇胺、聚山梨酯 80
作为乳化剂的较多,选择十二烷基硫酸钠或三乙醇
胺或聚山梨酯 80 其中的 1 种或混合物作为乳化剂;
油相基质(硬质酸、白凡士林、羊毛脂、硬脂酸甘
油脂、十六醇)的比例、用量视具体情况决定。通
过预试验,选择 4 种配方,采用软膏剂的常配置方
法进行研究,结果见表 2。
以上结果表明,配方 1 所制得的基质外观性状
良好,分层所需时间最长,稳定性优于配方 2、3、
4 所制得的基质。制得的基质具有均匀、细腻、涂
展性好、无皮肤刺激性等优点。

表 2 软膏基质筛选
Table 2 Screening of ointment bases
稳定性*
编号 组成
分层时间 /
min
外观
4 ℃ 40 ℃
1 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液状石蜡、白凡士林、
甘油、三乙醇胺、羊毛脂、纯化水
60 良好 无变化 无变化
2 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液状石蜡、白凡士林、
三乙醇胺、聚山梨酯 80、甘油、纯化水
30 差 变粗 分层
3 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液体石蜡、白凡士林、
三乙醇胺、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钠、纯化水
45 一般 无变化 变粗
4 硬脂酸、硬脂醇、白凡士林、液状石蜡、山梨酸、
聚山梨酯 80、甘油、油酸山梨坦、纯化水
50 良好 变粗 无变化
*进行低温、高温稳定性实验的时间为 24 h
*Time of low and high temperatures for stability test is 24 h
2.3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比例
2.3.1 因素与水平的确定 由以上实验得出结论,
配方 1: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液状石蜡、白
凡士林、甘油、三乙醇胺、羊毛脂、纯化水为最适
宜软膏基质。根据参考文献和预试验结果[9],确定
考察因素为基质中单硬脂酸甘油酯(A)、硬脂酸
(B)、三乙醇胺(C)的处方量,每个因素安排 3 水
平进行优选,试验因素与水平安排见表 3。
2.3.2 正交试验筛选处方比例 以上述确定的 3 因
素 3 水平,按照 L9(34) 正交表的设计制备 9 份约
10 g 的软膏样品。依据乳剂型软膏的性状以及经验,
选取考察软膏的几项指标,并设定各项的权重。指
标分别为软膏的外观评分(占总评分的 40%),分
层时间评分(占总评分的 20%),耐寒、耐热稳定
性评分(即温度对软膏的影响,各占总评分的 20%);
综合评分 10 分为满分,其中综合评分=外观评分×
40%+分层时间评分×20%+耐寒稳定性评分×
20%+耐热稳定性评分×20%。正交试验具体结果
见表 3,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4。
极差(R)值的大小反映了考察的 3 个因素对
基质质量的影响程度,由表 3、4 的结果可知,因素
A 对基质处方影响最明显,因素 C 次之,因素 B 再
表 3 L9(34) 正交试验设计与结果
Table 3 Design and results of L9(34) orthogonal test
试验号 A / g B / g C / mg D (误差) 综合评分
1 0.35 (1) 1.2 (1) 40 (1) (1) 8.09
2 0.35 (1) 1.3 (2) 45 (2) (2) 7.65
3 0.35 (1) 1.4 (3) 50 (3) (3) 7.94
4 0.40 (2) 1.2 (1) 45 (2) (3) 7.43
5 0.40 (2) 1.3 (2) 50 (3) (1) 7.77
6 0.40 (2) 1.4 (3) 40 (1) (2) 7.59
7 0.45 (3) 1.2 (1) 50 (3) (2) 7.99
8 0.45 (3) 1.3 (2) 40 (1) (3) 7.91
9 0.45 (3) 1.4 (3) 45 (2) (1) 7.90
K1 23.68 23.51 23.59 23.76
K2 22.79 23.33 22.98 23.23
K3 23.80 23.43 23.70 23.28
R 0.34 0.06 0.24 0.18

次之(A>C>B),确定最佳组成为 A3B1C1,即基
质的最佳配比为单硬脂酸甘油酯 0.45 g,硬脂酸 1.2
g,三乙醇胺 0.04 g。按照正交试验优选基质处方,
确定紫苏醇软膏的处方为单硬脂酸甘油酯 0.45 g,
白凡士林 0.1 g、羊毛脂 0.5 g,液体石蜡 0.6 g、硬
脂酸 1.2 g、三乙醇胺 0.04 g,尼泊金乙酯 0.05 g,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4 卷 第 14 期 2013 年 7 月 ·1914·
表 4 方差分析
Table 4 Analysis of variance
方差来源 离均差平方和 自由度 F 值 显著性
A 0.227 2 2.609 无
B 0.016 2 0.184 无
C 0.117 2 1.345 无
D (误差) 0.087 2 1.000
F0.05(2, 2)=19.00
甘油 0.5 g,紫苏醇按 0.3%含药量投药,处方总量
为 9.943 1 g。
2.4 紫苏醇软膏的制备工艺及其质量评价
2.4.1 紫苏醇软膏的制备工艺 按处方量称取各成
分,将单硬脂酸甘油酯、羊毛脂、液体石蜡、硬脂
酸和白凡士林的混合物在 70~75 ℃下水浴加热熔
融,作为油相。取甘油、三乙醇胺与蒸馏水加热溶
解至 75~77 ℃,缓缓加入油相,200 r/min 搅拌均
匀,待温度降至 55 ℃后,加入紫苏醇搅拌均匀至
室温,即得成品。
2.4.2 外观及性状 紫苏醇软膏外观为淡黄色,膏
体细腻,具有适当的黏稠性,易于涂布。
2.4.3 离心实验 称取紫苏醇软膏 1 g,置于离心管
中,以 3 500 r/min 离心 30 min,无油水分层破乳现象。
2.4.4 低温稳定性实验 取紫苏醇软膏均匀装入西
林瓶中,于 0 ℃放置 30 d,分别于 0、10、30 d 取
样观察,未出现分层、析晶等现象,表明紫苏醇软
膏在 0 ℃条件下稳定。
2.4.5 高温稳定性实验 取紫苏醇软膏均匀装入西
林瓶中,于 40 ℃恒温箱中放置 30 d,分别于 0、10、
30 d 取样观察,未出现油水分层破乳、酸败、异臭
等现象,表明紫苏醇软膏在 40 ℃条件下稳定。
2.5 紫苏醇的测定
2.5.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 DiamonsilTM C18 柱
(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40∶
60);体积流量 1.0 mL/min;检测波长 210 nm;柱
温 30 ℃;进样量 20 μL;检测器为紫外检测器。
2.5.2 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紫苏醇对照品 100
mg,置于 100 mL 量瓶中,以乙腈溶解后稀释至刻
度摇匀,作为对照品储备液,质量浓度为 1 mg/mL。
2.5.3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紫苏醇对照品储备
液适量分别用乙腈稀释成质量浓度为 200、100、20、
10、5、2、1 μg/mL 的紫苏醇对照品溶液,各吸取
20 μL 进样,记录峰面积。以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
标(Y),进样质量浓度为横坐标(X)进行线性回
归,得回归方程 Y=14.3 X+1.343 3,r=0.999 9,
结果表明紫苏醇在 1~200 μg/mL 与峰面积积分值
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5.4 软膏样品的处理[10] 精密称取软膏 1.0 g,置
于 10 mL 具塞离心管中,加入乙腈 5 mL,60 ℃水
浴加热溶解,振荡 1 min,室温冷却后离心(3500
r/min,10 min),吸取上清液,离心管内沉淀物再次
用 4 mL 乙腈用上述方法溶解提取,合并 2 次提取
液于 10 mL 量瓶中,乙腈定容。
2.5.5 方法专属性考察 按“2.4.1”项下操作制备
成空白软膏、紫苏醇软膏;按照“2.5.4”项下方法
操作,取紫苏醇溶液作为溶液 1,空白软膏提取液
作为溶液 2,紫苏醇软膏提取液作为溶液 3,各进
样 20 μL,HPLC 色谱见图 1。由结果可知,辅料
对紫苏醇的测定无干扰,该检测方法的专属性符合
要求。由图 1-D 可知,空白接收液对紫苏醇的测定
没有影响。
2.5.6 精密度试验[11] 分别精密吸取质量浓度为
5、10、20 μg/mL 的对照品溶液 20 μL 进样,测定
峰面积。每隔 2 h 进样 1 次,共测定 5 次,计算日
内精密度;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 20 μL 进样,




图 1 紫苏醇对照品 (A)、空白软膏基质 (B)、含药软膏 (C)、空白接收液 (D)、含药软膏接收液 (E) 的 HPLC 色谱图
Fig. 1 HPLC chromatograms of perillyl alcohol reference substance (A), blank ointment bases (B), and perillyl alcohol-loaded
ointment (C), blank receiving liquid (D), perillyl alcohol-loaded ointment receiving liquid (E)
紫苏醇
紫苏醇
紫苏醇
A C B
D E
0 4 8 12 16 20 0 4 8 12 16 20
t / min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4 卷 第 14 期 2013 年 7 月 ·1915·
每日测定 1 次,连续测 5 d,计算日间精密度,结果
日内精密度 RSD 分别为 1.15%、1.32%、1.67%,日
间精密度 RSD 分别为 2.51%、2.29%、2.35%。由结
果可知,各质量浓度组精密度 RSD 均小于 3%,精
密度良好,符合方法学要求。
2.5.7 回收率试验 取空白软膏基质 1 g,按照
“2.5.4”项下方法操作,得空白软膏溶液,分别精密
加入紫苏醇储备液适量,制备成质量浓度分别为 5、
10、20 μg/mL 的供试品溶液,按“2.5.1”项下色谱
条件检测,进行回收率测定,每个质量浓度平行 3
份。结果 3 个质量浓度的样品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9.5%、100.6%、101.3%,RSD 分别为 1.41%、1.22%、
0.95%。
2.5.8 加样回收率试验[11] 制备 3 批紫苏醇软膏,
分别按照“2.5.4”项下方法操作,按“2.5.1”项下
色谱条件检测,分别量取 1 mL 软膏样品溶液,加
入质量浓度为 5、10、20 μg/mL 的对照品溶液,20 μL
进样,测定峰面积。按回归方程求得实际的药物质
量浓度,则该实际质量浓度与相应理论质量浓度的
比值即为回收率,结果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9.65%、
93.87%、99.21%,RSD 分别为 0.76%、0.48%、0.81%
(n=3)。由结果可知,各质量浓度组回收率 RSD 均
小于 1.0%,符合方法学要求。
2.5.9 重复性试验 按照“2.5.4”项下方法平行制
备供试品溶液各 6 份,按“2.5.1”项下色谱条件检
测,记录峰面积,计算紫苏醇质量分数的 RSD。结
果 6 次检测的 RSD 为 1.79%,说明重复性良好。
2.5.10 稳定性试验 按照“2.5.4”项下方法制备供
试品溶液,按“2.5.1”项下色谱条件分别于制备后
0、1、2、4、6、8 h 进样检测,结果测定样品中紫
苏醇质量分数的 RSD 为 0.94%,表明样品溶液在 8
h 内稳定。
2.5.11 软膏样品的测定 制备紫苏醇软膏,分别按
照“2.5.4”项下方法操作,按“2.5.1”项下色谱条
件检测,0.22 μm 微孔滤膜滤过,20 μL 进样,测定
峰面积。根据回归方程计算药物的量,平行测定 3
次,结果软膏中紫苏醇平均质量浓度为 2.89 mg/g,
RSD 为 0.87%(n=3)。
2.6 紫苏醇软膏的体外释药研究
2.6.1 体外释药性质研究 采用半透膜扩散法进行
体外释放的研究,在已选定的接收液中放入多个透
析袋,透析袋内含有定量的相同接收液,37 ℃过夜,
确保实验前透析袋内外渗透扩散达到平衡。由于软
膏基质为 O/W 型基质,透析袋内外易产生质量浓度
差,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再渗透出袋外,从而达到
平衡。不同时间透析袋内药物质量浓度反映了溶液
中药物的累积释放率,该方法使释放出的药物与软
膏辅料成分分离,更易于进行定量测定。
2.6.2 透析袋对药物的影响 取紫苏醇软膏 1 g 加
入 100 mL 释放介质(生理盐水 pH 7.4)搅匀,取
样 20 μL 进样,HPLC 法测定 3 次,得知 1 g 软膏中
含有 2.89 mg 药量,将透析袋(截留量为 3 500)浸
泡 6 h 后,取出透析袋,控干,使接收液的体积仍
保持不变,维持漏槽条件,再取样 20 μL,测定,
含药量不变,因此认为透析膜本身对药物无吸附。
2.6.3 测定方法 采用反相透析法[12],取接收液
(生理盐水 pH 7.4)100 mL 于烧杯中,将内含 1.0 mL
生理盐水的透析袋置于接收液中,37 ℃平衡过夜,
在实验前透析袋内外渗透扩散达到平衡。精取被测
软膏 1 g,磁力搅拌下加入释放介质中,分别 2、4、
6、8、12、18、24、28、30 h 各取出 1 mL,在取样
过后补加 1 mL 接收液,HPLC 测定袋内药物质量浓
度。另取一含有软膏的透析袋在接收液中浸泡 36 h
后测定袋内药物质量浓度,即药物完全释放的总质
量浓度。以每个时间点所测得的药物质量浓度与接
收液中药物总质量浓度之比计算释放率,用 HPLC
法测定药物质量浓度。
2.6.4 软膏的释药 配制与软膏相同质量浓度的紫
苏醇过饱和水溶液(S)和不同基质类型的紫苏醇
软膏(M1:乳剂型,M2:水溶性,M3:油溶性),
按“2.5.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紫苏醇的量,计算游
离药物的累积释放率,采用 Origin 8.0 软件将实验
结果处理后作图,结果见图 2。由图可知紫苏醇制
成软膏后,乳剂型软膏中药物的释放速率均比紫苏
醇过饱和水溶液、油溶性软膏和水溶性软膏慢。紫
苏醇的 3 种不同基质软膏中的药物释放规律呈两相
过程,无突释现象。在刚开始的 12 h 内释放药物较
快,紫苏醇乳剂型软膏累积释放率达到 61.25%,随
后缓慢持续释放,在 30 h 累积释放量达到 74.82%,
具有良好的缓释性。紫苏醇油溶性软膏在 12 h 内释
药速率缓慢,累积释放量为 21.9%,30 h 时累积释
放量达到 28.7%,释放速率过于缓慢,而紫苏醇水
溶性软膏的释放速率较慢,30 h 内尚有 40%的药物
不能释放,紫苏醇的过饱和水溶液在前 6 h 已释放
90%,基本完全释放,由此可知,紫苏醇乳剂型软
膏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4 卷 第 14 期 2013 年 7 月 ·1916·



图 2 不同基质类型软膏和紫苏醇过饱和水溶液的
体外释放结果 (n=3)
Fig. 2 In vitro release curves of different base
types of ointment and perillyl alcohol
supersaturated solution (n=3)

2.7 体外经皮渗透性实验
2.7.1 色谱条件 同“2.5.1”项。
2.7.2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对照品 10 mg,置
于 50 mL 量瓶中,用含有 30%乙醇的生理盐水溶解
并稀释至刻度,得到质量浓度为 200 μg/mL 的对照
品储备液。分别精密吸取储备液 0.05、0.1、0.25、
0.5、1.0、3.0、5.0 mL 置 10 mL 量瓶中,加生理盐
水至刻度,摇匀,得到质量浓度为 1.0、2.0、5.0、
10、20、60、100 μg/mL 的系列对照品溶液,各吸
取 20 μL 进样,记录峰面积。以峰面积积分值为纵
坐标(Y),进样质量浓度为横坐标(X)进行线性回
归,得回归方程 Y=15.815 X-4.323 5,r=0.999 5,
结果表明紫苏醇在 1~100 μg/mL 与峰面积积分值
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RSD为 1.98%(n=5);
平均回收率为 98.6%,RSD 为 2.03%,由图 1-D、E
可知,空白接收液对紫苏醇的量测定没有影响,该
检测方法的专属性符合要求。
2.7.3 体外透皮试验 取雄性大鼠腹部脱毛,禁食
12 h 后,脱颈椎处死,剥离腹部皮肤,小心刮去脂
肪组织和粘连物,用蒸馏水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于−20 ℃冰箱中保存。试验前将离体大鼠皮肤用生
理盐水解冻,并检查皮肤有无破损。
采用直立式 Franz 扩散池[13]均匀涂布在离体大
鼠皮肤角质层面,角质层面向供给池,真皮层面向
接收液;供给池分别装入紫苏醇过饱和水溶液 1 mL
(2.89 mg/mL),不同基质类型的紫苏醇软膏(M1:
乳剂型,M2:水溶性,M3:油溶性)1 g(2.89 mg/g),
接收池中加入 2 mL 含有 30%乙醇的接收液,并在
接收池中加入磁力搅拌转子;Franz 池固定在透皮
仪上,未给药前先在(32±0.5)℃水浴恒温 1 h,
以 200 r/min 的速率进行磁力搅拌。分别于 0.25、0.5、
1、2、4、6、8、10 h 取接收液 1 mL,立即补加等
量的新鲜接收介质,0.22 μm 微孔滤膜滤过,HPLC
检测接收液中药物的浓度,并计算各处方(M1、
M2、M3、S)的累积渗透量(Qn,μg/cm2),结果
见图 3。
Qn=(CnV0+∑−
=
1
1
n
i
CiVi) / A
Cn为 t 时紫苏醇质量浓度,Ci 为 t 时之前紫苏醇质量浓度,
V0为接收液的总体积(2 mL),Vi 为每次取样的体积(1 mL),
A 为有效扩散面积(0.785 cm2)
以 Qn 对时间 t 进行线性回归[14],所得到的斜率
即透皮速率常数(Js,μg·h−1·cm−2),结果见表 2。
因为紫苏醇是用于治疗皮肤癌的抗肿瘤药物,临床
上的给药方式大部分为局部给药,所以一般常用 Js,
即透皮速率作为指标来衡量不同制剂的经皮渗透效
果。紫苏醇乳剂型软膏、紫苏醇水溶性软膏、紫苏
醇油溶性软膏和紫苏醇过饱和水溶液的 Js 分别为
9.42、5.60、1.18、0.74 μg/(h·cm2)。结果表明,3 种
不同基质的紫苏醇软膏经皮渗透吸收有显著区别,
乳剂型软膏的 Qn 和 Js 均明显高于水溶性软膏、油
溶性软膏和紫苏醇过饱和水溶液。
3 讨论
在制备紫苏醇软膏时,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




图 3 紫苏醇不同基质软膏及紫苏醇过饱和水溶液的
经皮渗透曲线 (n=3)
Fig. 3 Transdermal permeation curves of perillyl alcohol
in different types of ointment base and perillyl
alcohol supersaturated solution (n=3)
M2
M1
M3
S
100


80


60


40


20


0





/
%

0 5 10 15 20 25 30
t / h
M1
M2
M3
S
100
80
60
40
20
0
Q
n /


cm
−2
)
0 2 4 6 8 10
t / h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4 卷 第 14 期 2013 年 7 月 ·1917·
表 2 紫苏醇溶液与其不同处方软膏的渗透动力学方程
及透皮参数比较 (n=3)
Table 2 Transdermal dynamic equations and permeability
parameters of perillyl alcohol solution and perillyl
alcohol ointment with different formula (n=3)
组别 Qn-t 方程
Js /
(μg·cm−2·h−1)
Q10 /
(μg·cm−2)
S Qn=0.741 4 t-1.124 4 0.74 8.57
M1 Qn=9.423 1 t-10.264 9.42 92.85
M2 Qn=5.601 5 t-7.842 5.60 62.90
M3 Qn=1.175 3 t-1.734 5 1.18 13.68

酯等的用量应考虑季节、气候等因素适当调整。当
温度低于 75 ℃时,单硬脂酸甘油酯不易溶解,但
温度过高时紫苏醇易挥发,造成损失,所以当乳化
温度降至 55 ℃时加入紫苏醇为宜。
紫苏醇过饱和水溶液药物释放较快,2 h 基本释
放完全,制成软膏后药物显然释放缓慢,说明紫苏
醇制成软膏可以作为紫苏醇一个理想的载体。本课
题组在处方中加入了液体石蜡、三乙醇胺、羊毛脂
等脂质材料和表面活性剂,它们具有良好的组织相
容性和体内可降解性,可作为药物载体。实验证明
这些脂质材料和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好的生物黏附特
性,使紫苏醇软膏具有缓释性,通过软膏基质将药
物包含于其中,从而减少给药剂量,避免副作用。
在体外经皮渗透试验中,由于紫苏醇不溶于水,
在检测了紫苏醇在 20%、30%乙醇溶液、磷酸盐缓
冲液、0.5%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1%十二烷基硫酸
钠溶液中溶解度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紫苏醇的溶解
度、漏槽条件和介质对皮肤的影响,选择了 30%乙
醇溶液作为透皮接收介质。
软膏基质类型也影响药物的经皮渗透,O/W 型
基质软膏中药物的经皮渗透速率较快,同时由于基
质中含有水分,增强了软膏的润滑性,易于给药。
本研究也证实O/W型紫苏醇软膏中紫苏醇的Q10大
于油溶性、水溶性型软膏,皮肤 Qn 的增加还可能与
O/W 型软膏的乳化剂种类用量,原料药紫苏醇为单
萜类物质自身具有的协同促渗透作用有关。
本制剂制备工艺简单,基质中大多为脂溶性基
质:白凡士林是软膏的主要基质,是一种良好的保
湿剂;单硬脂酸甘油酯作为乳化剂使膏体细腻,液
体石蜡在此作为软膏的润滑剂,使软膏具有良好的
涂展性。由于处方中各物质密度不一致,软膏容易
在高温条件下出现高密度物质沉降到底部的现象,
因此在储藏过程中应避免使软膏长期处于 60 ℃以
上条件。迄今为止,国内尚无上市的紫苏醇外用制
剂及相关临床研究,本实验制备的紫苏醇乳剂型软
膏无须添加促渗剂即可达到很好的透皮吸收效果,
为进一步开发紫苏醇透皮吸收制剂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 东, 陈 燕. 食物来源单萜类物质紫苏醇的抗癌
作用 [J].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1, 14(3): 141-143.
[2] 韩 丽, 李福臣, 刘洪富, 等. 紫苏的综合开发利用
[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4, 25(3): 24-26.
[3] 韦保耀, 黄 丽, 滕建文. 紫苏属植物研究进展 [J].
食品科学, 2005, 26(4): 274-276.
[4] Wagner J E, Huff J L, Rust W L, et al. Perillyl alcohol
inhibits breast cell migration without affecting cell
adhesion [J]. J Biomed Biotechnol, 2002, 2(3): 136-140.
[5] Belanger J T. Perillyl alcohol applications in oncology [J].
Altern Med Rev, 1998, 3(6): 448-457.
[6] Xu M, Floyd H S, Greth S M, et al. Perillyl alcohol-
mediated inhibition of lung cancer cell line proliferation:
Potential mechanisms for its chemotherapeutic effects [J].
Toxicol Appl Pharmacol, 2004, 195(2): 232-246.
[7] Bailey H H, Levy D, Harris L S, et al. A phase II trial of
daily perillyl alcohol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ovarian
cancer: 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study E2E96
[J]. Gynecol Oncol, 2002, 85(1): 464-468.
[8] 崔福德. 药剂学 [M]. 第 6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9] 边海疆. 莪术残油软膏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研究标准
[D]. 沈阳: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0.
[10] 李云霞. CA 软膏的研制 [D]. 石家庄: 河北医科大学,
2007.
[11] 于 莲, 杜 妍, 田丽华, 等. 叶酸修饰水飞蓟宾固体
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对A549细胞抑制作用研究 [J].
中草药, 2013, 44(2): 158-164.
[12] Sahin M B, Perman S M, Jenkins G, et al. Perillyl alcohol
selectively induces G0/G1 arrest and apoptosis in Bcr/Ab
transformed myeloid cell lines [J]. Leukemia, 1999,
13(10): 1581-1591.
[13] 刘 婷, 甄小龙, 程 昊, 等. 银杏内醋 B 柔性纳米脂
质体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研究 [J]. 中国中药杂志, 2009,
34(17): 2181-2184.
[14] 李 华. 长春西汀透皮给药系统的设计与评价 [D].
沈阳: 沈阳药科大学,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