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Discussion on processing methods for herbs in San′aotang of prescrip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浅谈经方三拗汤饮片炮制与临床辨证应用



全 文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2 卷 第 8 期 2011 年 8 月

·1655·
浅谈经方三拗汤饮片炮制与临床辨证应用
杨启悦,龙 飞,欧水平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摘 要:古往今来,历代医家对经方“三拗汤”中药味——麻黄、苦杏仁、甘草同方异制的炮制方法一直存在不同认识。本
文结合“三拗汤”饮片炮制的历史沿革和现代研究,对炮制方法与药性、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的关联性进行探讨,并对其临
床饮片炮制品的合理选用及临证配伍加减情况展开论述,为本方同方异治的临床辨证应用提供参考,充分阐述“同方异制,
同方异治”的中医学辨证论治思想。
关键词:三拗汤;炮制;麻黄;苦杏仁;甘草
中图分类号:R28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 - 2670(2011)08 - 1655 - 03
Discussion on processing methods for herbs in San′aotang of prescrip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YANG Qi-yue, LONG Fei, OU Shui-ping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0000, China
Key words: San′aotang; process; Ephedrae Herba; Armeniacae Semen Amarum; 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三拗汤”源于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由麻黄(不去根节)、苦杏仁(不去皮、尖)、甘草
(生用)3 味药物组成,三者均不加工炮制,故名“三
拗汤”,沿用至今。在临床中,三拗汤的应用范围尤
为广泛,可应用于众多疾病。方中麻黄善于发散外
邪、宣肺平喘,为主药,配上杏仁宣降肺气,生甘
草清养,二味为辅助药。三者相合,能加强宣肺平
喘作用,适用于感受外邪,肺气闭塞,失于宣通,
发为咳嗽、气喘之症,能使肺气宣畅、咳喘自平。
不论肺寒、肺热,以及湿痹、水肿、黄疸、痒疹等
病,三拗汤都可加减变化应用。古往今来,各医家
对于经方“三拗汤”中药味的炮制方法一直存在不
同认识。本文结合三拗汤饮片炮制的历史沿革和现
代研究,对炮制方法与药性、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
的关联性进行探讨,并对其临床饮片炮制品的合理
选用及临证配伍加减情况展开论述,为本方同方异
治临床辨证应用提供参考。
1 三拗汤方中药味的加工炮制
1.1 三拗汤饮片炮制各家论述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对三拗汤中药物的使用描
述为:“甘草(不炙),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
去皮、尖)。上等分,哎咀为粗散。每服五钱,水一
盏半,姜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以衣
被盖覆睡。取微汗为度”[1]。而后,各代医家对三
拗汤药物的炮制方法也有所论述,汪昂[2]提出“治
感冒风寒,咳嗽鼻塞。麻黄留节,发中有收。杏仁
留尖,取其发;连皮取其涩。甘草生用,补中有发
也”,即采用连节麻黄、连皮杏仁、连梢甘草,与常
规炮制加工方法相拗,故名三拗汤。《医学入门•释
方》云:“拗,不顺也。言甘草不炙,麻黄留节,杏
仁不去皮尖也”[3]。由此可见,部分医家赞同三拗
汤中药材为生品而非炮制品。
然而,除了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代表的
医书提出三拗汤方中药物用生品,不炮制外,据查
三拗汤加减方有按常见方法炮制应用者,如《准绳•
幼科》的加减三拗汤:“麻黄(去根节)3 钱(水煮,
去沫,焙干),桂枝 2 钱,杏仁 7 个(去皮尖,炒黄,
另研如膏),甘草(炙)1 钱。主治感冒风邪,鼻塞
声重,语音不出,或伤风头疼,目眩,四肢拘倦,
咳嗽多痰,胸满气短”[4]。由此说明,古方中存在
同方异制,其究竟如何在临床中选用合适的炮制品
值得探寻和深思。
1.2 各药味炮制原理认识
1.2.1 麻黄的炮制原理与方法 现代研究对三拗汤

收稿日期:2011-02-10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2 卷 第 8 期 2011 年 8 月

·1656·
中麻黄的炮制方法主要体现在:净制、蜜炙及制绒
3 个方面。
(1)净制 中医认为麻黄茎和节均能入药,但
两者作用不同,茎能发汗解表,根能止汗;节味甘、
微涩,性平,归肺经。对麻黄去节的认识,古有“节
者节也”之说,前一“节”字为交接之意,后一“节”
字为节制、约束之意,表明麻黄之“节”有节制约
束发汗的作用[5]。在三拗汤中,原方注明不去节,
是取其发散之力不太峻猛之效。李时珍曰:“麻黄发
汗之剂,驭不能御,而根节止汗,效如影响。物理
之妙,不可测度如此”[6]。
现代化学研究证明,麻黄全草、节、去节各部
位中 2, 3, 5, 6-四甲基吡嗪的量有明显差异,即节>
全草>去节;而 2, 3, 5, 6-四甲基吡嗪有扩张血管、
降低血压作用。古方麻黄之所以去节,是否是因为
2, 3, 5, 6-四甲基吡嗪有对抗麻黄碱阻碍汗腺导管对
钠的重吸收作用,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7]。
但也有研究表明麻黄的有效成分麻黄碱主要存在于
茎中,因此认为临床应用麻黄,只需权衡用量而己;
换言之,带节可增加用量,去节可酌减。尚宗古法,
发汗解表以去节为宜,平喘利水则无需去节,以保
持麻黄之效应又不增加炮炙之繁琐[8]。
《中国药典》2010 年版收载的麻黄为其草质茎,
其净制方法为:取原药材,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
质,洗净后稍润,切段,干燥[9]。
(2)蜜炙 《中国药典》2010 年版收载的麻黄
的炮制品为生麻黄和蜜麻黄。中医认为,生麻黄发
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而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
发汗作用缓和,增强了润肺止咳功能;现代研究表
明,麻黄蜜炙后其总生物碱及挥发油的量均有所下
降。蜜炙麻黄的炮制工艺为:取麻黄段,照蜜炙法
炒至不黏手;每 100 kg 麻黄,用蜜 20 kg。另外在
中药炮制的现代工艺研究中,有研究者应用烘法炮
制蜜麻黄,以麻黄碱的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进行
考察,结果表明,以 90 ℃烘 2 h 为好[10]。
(3)制绒 目前麻黄制绒的炮制方法是将麻黄
段碾绒,筛去粉末。当麻黄碾成绒,则发汗作用缓
和,适用于老人、儿童和体弱者服用[11]。
1.2.2 杏仁的炮制原理与方法 三拗汤方中要求杏
仁不去皮、尖。杏仁去皮壳的操作方法早在汉代就
有记载。现代研究对杏仁“去皮”作用的认识:一
是果皮与种子两者作用不同,故须除去或分离,以
便纯净药物或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二是由于杏仁
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苦杏仁苷易被共存的苦杏仁酶及
野樱酶水解,产生氢氰酸而逸散,因此,在去皮的
燀法过程中需加热处理,起到“杀酶保苷”的作用。
也有研究表明,杏仁皮同样含有苦杏仁苷、苦杏仁
酶等有效成分,为了提高杏仁中的有效成分,增加
药物疗效,节省药材和工序,主张不去皮使用,将
苦杏仁不去皮捣碎加热应用,更能够起到保存药效
的作用[8]。
杏仁传统的炮制方法为燀法,即取苦杏仁于沸
水中略煮,至种皮微膨即捞起,搓开种皮及种仁,
干燥,筛去种皮。近年来,广大药学工作者对杏仁
的炮制工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对苦杏仁的燀法
最佳工艺路线及参数进行了研究。采用新的方法对
杏仁进行炮制,如微波法、蒸法、蒸气热压法或干
热法等,以达到“杀酶保苷”,增强疗效,降低不良
反应之目的[10]。
1.2.3 甘草的炮制原理与方法
(1)生品 中医认为生甘草长于泻火解毒、化
痰止咳;而对于甘草所具有的解毒作用,现代研究
认为其机制是甘草酸的水解产物与葡萄糖醛酸结
合,从而产生解毒作用;另外甘草酸本身也具有吸
附作用。
在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论肺病治法
“甘草最善解毒泻热,然生用胜于熟用,因生用则其
性平,且具有开通之力,熟用则其性温,实多填补
之力”。三拗汤原方为使甘草发挥清养作用,需使用
生品;而若使甘草发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的作用,
则需使用炙品。
(2)蜜炙 中医认为甘草经蜜炙后,具有补脾和
胃、益气复脉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甘草蜜炙后,
其所含有的甘草酸会减少 20%,而其中黄酮的量无变
化。据文献记载,当单独大剂量口服甘草酸类药物,
可引起假醛固酮症。而当临床应用蜜甘草后,其浮肿、
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会相应减少;另外现代医学还发
现,甘草中的黄酮对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抵抗力、
促进胃组织新生等都有良好作用[8]。
《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中炙甘草的炮制方法为:
取甘草片,照蜜炙法炒至黄色至深黄色,不黏手时
取出,晾凉[9]。而据报道[12],远红外干燥法蜜炙甘
草、恒温干燥法蜜炙甘草、微波干燥法蜜炙甘草的
外观性状评价优于传统炙品,质量稳定性好。
2 三拗汤药物饮片的辨证应用
2.1 麻黄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2 卷 第 8 期 2011 年 8 月

·1657·
在临床实践中,选用去节麻黄时,其发汗力量
较强,主要用于感受风寒、鼻塞声重、咳嗽痰多、
无汗、头痛目眩等外感风寒表实证;而不去节的麻
黄发汗之力稍弱,主要用于外感风邪,畏风、有汗
等外感表虚证,或者平素自汗者。正如张锡纯认为:
麻黄带节发汗力稍弱,去节则发汗力较强,今时用
者大抵不去节。因此,应视证型而定麻黄是否去节。
麻黄的炮制品大致有 4 种:生麻黄、蜜(炙)
麻黄、麻黄绒、蜜麻黄绒。麻黄生用发汗作用甚强,
但过汗有伤阳之虑;制绒后作用变得缓和,适于老
人、幼儿、体虚者风寒感冒,用法与麻黄相似;炙
麻黄绒作用更为缓和,用法与蜜炙麻黄相似。现代
研究发现,麻黄主要含以麻黄碱为代表的生物碱和
挥发油,麻黄碱作用与肾上腺素相似,有松弛支气
管平滑肌、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及兴奋中枢神经的
作用,挥发油有发汗的作用。麻黄的挥发油作为麻
黄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兴奋汗腺、发汗解热、
抗流感病毒的作用,10%的麻黄油乳剂对用牛乳引起
发热的兔有解热作用;麻黄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松
油醇对正常小鼠有降温作用,其中松油醇降温作用
更强[13]。将麻黄蜜炙后,挥发油则损失将近一半[14],
因此有效地减弱了发汗作用,而对起到止咳平喘作
用的麻黄碱量影响不大,且蜜本身就有平喘功效。
因此,在应用三拗汤时,应根据辨证施治的原
则对麻黄品种加以选择。如在治疗风寒病人时,可
应用生麻黄进行发汗解表,在对哮喘性支气管炎的
治疗中,可用长于定喘止咳的炙麻黄。
2.2 杏仁
针对杏仁的炮制选择,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及临
床实践,将其燀、去皮、捣碎,“杀酶保苷”,从而
保存药效成分,更能够起到降气平喘、润肠通便的
作用,故去皮用之。
2.3 甘草
甘草生用、炙用,其功有异,生品长于泻火解
毒、化痰止咳。在应用三拗汤时,若病人出现痰热
咳嗽、咽喉肿痛更适用于生甘草。炙甘草则更善于
补脾和胃、益气复脉,脾胃虚弱或气血虚弱等患者
则可选用炙甘草。
3 结语
目前对三拗汤的研究多集中于不同配伍对化学
成分的影响[15-16]及临床治疗,但对方中药物炮制品
的应用研究较少,鲜见报道。炮制是中医用药的优
势与特色,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对于满足
中医辨证论治、灵活用药的要求,提高方剂疗效,
发挥方剂配伍的综合效应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所谓“辨证论治——医之魂,饮片炮制——药之根”,
因此,三拗汤在临床应用时应合理选择 3 味药的炮
制品,充分体现“同方异制,同方异治”的中医学
辨证论治思想。

参考文献
[1] 刘景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
版, 2007.
[2] 清•汪 昂. 医方集解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3] 李 梃. 医学入门•释方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4] 王肯堂 . 准绳•幼科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5.
[5] 梁•陶弘景. 本草经集注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
[6]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9.
[7] 孙静善, 陈 萍, 谢丰庚, 等. 麻黄全草、节、去节各
部位主成分含量测定 [J]. 中国中药杂志, 1995, 20(6):
331-332.
[8] 马兴民. 新编中药炮制法 [M]. 西安: 陕西科学科技出
版社, 1988.
[9] 中国药典 [S]. 一部. 2010.
[10] 丁安伟 . 中药炮制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7.
[11] 龚千峰. 中药炮制学 [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12] 高文远. 中药饮片的现代研究与应用 [M]. 天津: 天津
大学出版社, 2008.
[13] 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 [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 1986.
[14] 徐楚江 . 中药炮制学 [M]. 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 ,
1985.
[15] 杨 翀, 梁光义, 曹佩雪, 等. 三拗汤不同配伍中麻黄
碱、甘草酸和苦杏仁苷的变化 [J]. 中草药, 2008, 39(3):
372-375.
[16] 杨 翀, 梁光义, 周静宜, 等. HPLC 法测定三拗汤不
同煎液中苦杏仁苷 [J]. 中草药, 2007, 38(6): 84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