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Optimization of cataplasm matrix with face-centered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

面心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巴布剂基质的研究



全 文 :书面心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巴布剂基质的研究
刘淑芝,李军红,金日显,杜茂波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北京 100700)
[摘要] 目的:优化巴布剂基质处方。方法:采用面心设计,考察自变量卡波姆、聚丙烯酸钠、交联剂等因素对因变量初
黏力的影响,拟合二次多项式方程,结合效应面法,优选较佳处方,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二次多项式拟合方程复相关系数
R2=0970,AdjR2=0952,方差分析F=53953,P=00001,模型高度显著;效应面法分析确定了巴布剂基质较佳处方,验证
实验结果满意。结论:面心设计效应面法应用于巴布剂基质的优化,方法简便,预测性良好。
[关键词] 巴布剂;面心设计效应面优化;初黏力;卡波姆;聚丙烯酸钠
[收稿日期] 20090219
[基金项目]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I09B08
13);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中药关键技术
(2009ZX09502010)
[通信作者] 刘淑芝,Tel:(010)84043227,Email:liushuzhi2004@
sina.com
  巴布剂的基质原料包括了黏性剂、保湿剂、填充
剂、交联剂、交联调节剂等多种材料,各原料对基质
的性能具有不同的贡献。此前的巴布剂研究,作者
已经确定了基质的基础配方及制备方法,其膏体的
均匀性、对于皮肤的追随性、膏体的可涂布性等性状
指标均较好[12]。研究中发现,卡波姆、聚丙烯酸钠、
交联剂等材料对于巴布剂基质的黏性有较大的影
响。本试验是在原有巴布剂基质处方基础上,结合
采用面心设计[3](facecentereddesign,FCD)———效
应面优化法(responsesurfacemethodology,RSM),固
定填充剂等组方,进一步优化巴布剂基质配方。
1 材料
Z92BD多功能搅拌器(天津利华仪器厂);电
子天平:AEL200型(日本岛津);SHYⅡ型巴布剂
试验涂布机(天津大学);巴布剂材料均为药用或食
用级;甘油(保定市金钟制药有限公司);纯净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试验设计与方法 选择对巴布剂黏性影响较
大的聚丙烯酸钠(X1)、交联剂 Al
3+(X2)、卡波姆
(X3)为三因素;度验水平为1,0,+1,在试验中对应
各因素的加入量(g),见表1。
按照实验设计及原工艺处方,称取各种巴布剂
   表1 因素与水平
水平 聚丙烯酸钠X1 交联剂X2 卡波姆X3
-1 15 0 20
0 3 015 40
+1 45 025 60
基质实验材料,按照已定的巴布剂基质的制备方法
进行混合,制备样品,涂布、切割,包装,测定初黏力,
结果见表2。
表2 试验设计与结果
No.
测定指标/初黏力/cm
Y 预测值
1 12.3 12.24
2 7.1 7.12
3 13.0 12.74
4 7.8 7.62
5 8.2 7.90
6 5.8 6.38
7 7.9 8.40
8 7.1 6.88
9 8.2 8.69
10 6.7 6.15
11 6.8 6.28
12 6.9 6.78
13 9.3 9.43
14 6.3 6.11
15 6.6 6.53
16 6.2 6.53
17 6.1 6.53
22 统计处理 对实验测定结果进行统计,采用二
次多项式方程 Y=B0+B1X1+B2X2+B3X3+B12X1
X2+B13X1X3+B23X2X3+B11X

1+B22X

2+B33X

3,利用

第34卷第23期
2009年12月
                           
Vol.34,Issue 23
 December,2009
SAS软件对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方程 Y=24135
-4186X1 -4796X2 -4160X3 -0333X1X2 +
0300X1X3 +1000X2X3 +0362X

1 +21479X

2 +
0291X23(R
2=0977,AdjR2=0947),并对各系数
进行检验;为避免意外丢失某些系数项,作者在P>
02水平以上时拒绝某些系数,删除 B12,B23,B22等
不显著项,重新进行回归拟合,简化模型,得二次多
项式方程 Y=24244-4414X1 +2500X2 -
4205X3+0300X1X3+0395X

1+0309X

3,各系数
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简化后的二次多项式各系数及其显著性检验
项目 估计值 标准差 t P
B0 24244 1159 20914 0000
B1 4414 0725 6092 0000
B2 2500 1417 1764 0108
B3 4205 0543 7739 0000
B13 0300 0053 5681 0000
B11 0395 0114 3448 0006
B33 0309 0064 4807 0001
简化后方程的复相关系数R2=0970,AdjR2=
0952,相比未简化时(R2=0977,AdjR2=0947)
降低幅度很小,表明删除的系数项未对模型产生明
显影响,简化的方程仍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该模型
的相关误差分析表如表4。
表4 拟合模型方差分析
方差来源 方差和 自由度 均方差 F P
模型  64997 6 10833 53953 00001
残差  2008 10 0201
总误差 67005 16
上表中方差分析F回归 =53953,P=00001,表
明模型高度显著;模型的调整确定系数 AdjR2=
0952,说明该模型能解释952%响应值的变化,该
模型的拟合程度良好,试验误差小,用该模型可以对
巴布剂处方进行分析和预测。从上面简化后各系数
的显著性检验看,模型一次项 X1,X3;交互项 X1X3;
二次项X12,X32(P<001)都具有极显著性,一次项
X2(P=0108)有一定的影响,但无显著性。其他项
对结果影响不大。
23 模型优化与预测 因变量曲面图是三维图,可
以表达含2个自变量的函数。因此,固定3个自变
量之一为中值,以拟合的函数模型描绘因变量效应
面图,见图1~3。

第34卷第23期
2009年12月
                           
Vol.34,Issue 23
 December,2009
图1 聚丙烯酸钠和交联剂对滚球距离的影响效应面图
图2 聚丙烯酸钠和卡波姆对滚球距离的影响效应面图
图3 卡波姆和交联剂对滚球距离的影响效应面图
综合分析各效应面图及信息,聚丙烯酸钠和卡
波姆的用量对滚球的滚动距离具有明显的影响。二
者用量的增加能够显著增加巴布剂的黏性,使得滚
球滚动距离的减小。并且二因素对滚球距离有一定
的交互作用。一般情况下,交联剂的使用会降低黏
性,因此,它的用量要严格控制。在本实验中,交联
剂加入量的变化对黏性未产生明显影响,而膏体的
内聚力提高,强度增大,有利于产品的包装、运输,这
是实验所追求的目标。
24 验证试验 巴布剂基质不但需要较大的表面
黏性,还应该有适当的内聚力,因此,参考等高线图
和效应面图,选取适宜的处方组合区域,确定聚丙烯
酸钠、交联剂、卡波姆的用量范围。采用优选结果,
分别制备3批基质样品,测定滚球的滚动距离,3批
数据接近预测值且重复性良好。
3 讨论
效应面优化法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较多的应
用[46],已经成为药学研究中处方筛选等工作的常用
实验设计和优化方法,使用方便,条件预测性好。在
实验中,效应与因素之间的关系可能是线性的,也可
能是非线性的。这个在效应面上的表现就是,线性
的关系表现出来是平面,非线性的关系表现出来为
曲面。效应面优化法兼顾考虑了因素与效应之间线
性或非线性关系,采用多元高次回归函数模型作为
估计的工具,将多因素试验中因素与效应指标的相
互关系进行曲线拟合,并依此对函数的效应面和等
高线图进行分析,研究因素与效应值之间、因素之间
的相互关系,并迅速找到各因素的最佳组合区域。
本实验结合采用面心设计,将效应面优化法应
用于巴布剂基质的配方优化,研究表明,该设计方法
在巴布剂基质配方的优化中得到较好的应用,结果
可行。实验得出的巴布剂基质组方,经过验证实验,
结果稳定,能够满足巴布剂基质要求。加入中药提
取物对巴布膏的初黏力亦无明显影响膏体均匀、皮
肤追随性好、柔软、贴敷舒适、揭去无残留,可以满足
巴布剂的使用要求。
本研究考虑到数据的统计分析方便,初黏力的
测定方法没有采用《中国药典》2005版的滚球法,而
是参考美国压敏胶带协会 PSTC6法,采用“滚球平
面停止法”测定巴布膏的初黏力,滚球从25°斜面上
经过20cm滚下,经过水平放置的巴布膏表面,测定
滚球在巴布膏膏面的滚动距离,判定巴布膏的黏性
大小。经过预实验,选择26号球,直径1825mm,
质量2500g,滚动距离越小,黏性越大。每个样品
测定10次,以平均值计算。该测定方法的优点是,
方法简单、直观;使用同一个滚球,不需要多次试用。
[参考文献]
[1] 刘淑芝,费虹,郭春燕,等均匀设计法优选中药巴布剂基质
配方[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1,7(1):17
[2] 刘淑芝,费虹,汤亚池,等中药巴布剂制备工艺的实验研究
[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1,7(3):11
[3]  VikasA,ShaileshKS,IndraKReddy,etalCataplasmBased
controleddrugdelivery:Developmentandoptimizationofanovel

第34卷第23期
2009年12月
                           
Vol.34,Issue 23
 December,2009
formulation[J]DrugDevIndPharm,1999,25(5):659
[4]  任凤莲,谷芳芳,吴梅林,等.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山楂中
总黄酮提取条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8(1):126.
[5]  俞佳,杨民锋.响应面法优化利巴韦林缓释片处方[J].中国
医院药学杂志,2007,27(3):327.
[6]  吴伟,崔光华.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及其在药学中的应用
[J].国外医学o药学分册,2000,27(5):292.
Optimizationofcataplasmmatrixwithfacecentereddesignresponse
surfacemethod
LIUShuzhi,LIJunhong,JINRixian,DuMaobo
(InstituteofChineseMateriaMedical,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s,Beijing1007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optimizethematrixformulationofcataplasmMethod:Facecentereddesignwasusedintheexperi
mentaldesign,andresponsesurfacewasproducedinquadraticpolynomialafterdatafitinginordertoexploretheimpactofSodium
Polyacrylate,Carbomerandthecrosslinkingagentonstickinessofcataplasm,optimizetheprescriptionofthecataplasmmatrixandper
formtheevaluationanalysisResult:Themultiplecorelationcoeficient(R2)andadjustedR2inthefitingmethodusingquadratic
polynomialwere0970and0952(F=53953,P=00001),respectively,andthemodelwassignificantdiferentTheratioofopti
mumproportionofSodiumPolyacrylate,Carbomerandthecrosslinkingagentinthematrixofcataplasmwasdetermined,whichwas
provedeficaciouslyConclusion:Facecentereddesignresponsesurfacemethodisasimplemethodwithgoodpredictionresultforthe
optimizationofcataplasmmatrix
[Keywords]  cataplasm;facecentereddesign;responsesurfacemethod
[责任编辑 周驰]

第34卷第23期
2009年12月
                           
Vol.34,Issue 23
 December,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