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土荆芥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全 文 :除了北重楼等根茎细小的品种和一些数量稀少的狭
域分布种,该属大部分品种都在市面流通[24]。
32 依据现行药典标准,药材中重楼皂苷Ⅰ,Ⅱ的
含量之和不得少于080%,本实验样品的总体合格
率仅为 16%。在合格药材的种源中,滇重楼占
75%,说明滇重楼确为优良正品。对于华重楼,本实
验测定的4批药材中各类型皂苷含量皆为微量,无
一合格,而李恒的数据显示不合格,但富含偏诺皂
苷[5],黄芸的数据又显示合格[6],三者的结果差异
显著,故对华重楼的评价还需深入研究。
33 实验结果表明,大量非药典品种的药材不合
格。然而,部分未达标品种虽然缺乏药典规定的指
标成分,但却富含偏诺皂苷,如五指莲、球药隔重楼、
长药隔重楼、黑籽重楼、无瓣黑籽重楼、卷瓣重楼等,
也与文献的结果吻合[5]。这充分说明,药材的种源
不同,其皂苷类型构成迥异。鉴于有大量文献报道,
偏诺皂苷亦为重楼的主要药效成分,因此有必要对
现行质量标准进行科学评估。
34 重楼药材根据质地不同分为胶质、粉质、混合
质地3类;该批药材产地按环境、气候类型划分为川
西山区、攀西地区滇西北山区2个自然地域。统计
发现,粉质药材和胶质药材比例相近,均占约40%,
余为混合质地。川西山区所产药材,粉质占
313%,胶质占 469%,混合占 218%;攀西地区
滇西北山区所产药材,粉质占 563%,胶质占
312%,混合占125%。可见,川西山区以胶质药
材占优,攀西地区滇西北山区以粉质药材居多,药
材质地的地域性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在该批药材
中,符合药典含量标准的样品大部分为胶质和混合
质地,二者的皂苷平均含量高于粉质,这同文
献[2,6,7]的报道吻合。重楼药材传统以粉质为优,多
以粉质入药,但从现有研究来看,传统的评价标准缺
乏科学性,尚需完善。
35 产自攀西地区滇西北山区内不同地区的12
批滇重楼药材,指标成分含量在 016% ~226%,
合格率为42%,见表1。王强曾报道云南不同产地
滇重楼总皂苷的含量,从08% ~87%不等,变化
甚大[2],可与本实验结果相映证,充分说明药材皂
苷含量呈现明显的地域依赖性。观察各产区地理位
置发现:合格的滇重楼药材集中分布于四川凉山州
与滇西北高原邻接地区沿金沙江、雅砻江一线,而远
离该地区,品质明显下降。
[致谢] 四川光大药业张光雄、丽江高山植物园陈翠、
雅达药业 GAP基地何文、云南白药集团重楼种植基地岳睿
协助资源调查工作。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S]一部2005:183
[2]  王 强,徐国钧七叶一枝花类商品药材总皂甙含量测定
[J]中药材,1989,12(7):32
[3]  钟庭瑜,舒光明,易尚平 四川重楼属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8,14(5):202
[4]  马云淑,桂镜生,朱 燕 滇产重楼资源及市场情况调查
[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7,21(2):24
[5]  李 恒重楼属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91
[6]  易尚平胶质重楼和粉质重楼总皂苷含量比较[J]中药材,
1989,12(5):34
[7]  许晓佳胶质重楼与粉质重楼总皂甙的含量测定和薄层层
析比较[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6,9:46
[责任编辑 张宁宁]
[收稿日期] 20060820
[通讯作者] 郭巧生,Tel:(025)84396591,Email:gqs@
njaueducn
土荆芥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刘 丽,郭巧生,赵荣梅,黄姗姗,董莉玲
(南京农业大学 中药材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95)
  土荆芥 ChenopodiumambrosioidesL为藜科藜 属植物[1],别名臭草、杀虫芥、钩虫草等。以带有果
穗的全草入药。具祛风、除湿、杀虫、通经、止痛功
效[2]。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区,
北方各地常有栽培。国内学者对土荆芥的研究主要
·6431·
第32卷第13期
2007年7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2,Issue 13
July,2007
都集中于化学和药理方面[3,4],有关于土荆芥栽培
和种子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本试验所用土荆芥种子采自福建省闽南东部漯
溪(野生)、内田村(家种,海拔400m左右)、后浦村
(家种,海拔30m左右)、山东省莒南县(家种,海拔
50m左右),福建厦门莲花后埔,经郭巧生教授鉴定
后,贮存在0~4℃冰箱内备用。
12 方法
121 种子发芽最佳条件 采用培养皿 +双层滤
纸床。将莒南土荆芥种子分别浸泡 6,12,24,36h
后,置于5,10,15,20,25℃温度下培养,并在每个温
度条件下进行光照和黑暗2个处理。3次重复,每
重复100粒种子。
122 种子外观形态观察 种子大小:选取每一个
类型的土荆芥种子30粒。用显微镜测微尺准确测
量种子的长度,将求出的平均值作为该类型的种子
长度。种子形态、颜色、质地、表面特征、饱满度等采
用目测。种子气味采用鼻嗅。
123 种子品质特性 参照国际种子检验规程;种
子千粒重测定用四分法、含水量用105℃恒重法测
定、生活力用TTC法测定。以121确定的参数进
行种子发芽率的测定。
124 GA3处理与种子发芽 设50,100,150,200,
250mg·L-1的GA3和清水(对照)共6个处理,浸种
12h,3次重复,每重复100粒种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产地的土荆芥种子比较研究
211 不同产地的土荆芥种子外观形态比较 土
荆芥种子细小,种皮革质,红棕色或黄褐色,表面光
亮[4]。从表1可以看出,漯溪、内田村、后浦村和莒
南的土荆芥种子在外观形态上有一定差异。
表1 不同产地土荆芥种子比较
产地
外观形态 品质特性
种皮质地 种子颜色 种子光泽 饱满度 长度/mm 香气 千粒重/g 含水量/% 生活力/%
漯溪  革质 黑褐色       光亮  0.635 + 0.142 12.4 72.2
内田村 革质 红褐色或黄褐色   光亮  0.675  0.135 11.5 12.36
后浦村 革质 红褐色或黄褐色   光亮  0.684  0.132 12.7 4.31
莒南  革质 浅红褐色或浅黄褐色 光亮 + 0.712  0.146 11.8 9.71
  注:+代表程度
  颜色方面,野生种的漯溪最深,家种的内田村、
后浦村次之,莒南的最浅;饱满度方面,漯溪的最好,
内田村、后浦村次之,莒南的最瘪;长度以莒南的最
大,内田村、后浦村次之,漯溪的最短;气味方面,莒
南的香气最浓,内田村、后浦村的次之,漯溪的气味
最淡。
212 不同产地的土荆芥种子品质特性比较 从
表1可以看出,土荆芥种子千粒重:莒南>漯溪>内
田村>后浦村;种子含水量:后浦村>漯溪>莒南>
内田村;生活力:漯溪>内田村、莒南>后浦村。
22 浸种时间、温度和光照对土荆芥种子发芽的影

221 浸种时间 由表2可知,5~25℃,不同浸
种时间处理后,种子最大发芽率45%出现在浸种12
h,15℃黑暗培养条件下,其次在浸种24h,15℃黑
暗培养条件下种子发芽率为4467%。但5℃条件
时,不同浸种处理的土荆芥种子发芽率均为0。但
整体而言,不同浸泡时间处理后,土荆芥种子发芽率
没有明显变化规律。浸泡时间与温度、光照条件这
2个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作效应。
表2 不同光照条件下浸种时间和温度对
土荆芥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温度
/℃
光照条件
浸种时间/h
6 12 24 36
5 光 000a 000a 000a 000a
暗 000a 000a 000a 000a
10 光 2767b 2233b 1133b 2900b
暗 2933b 2333b 2800b 2400b
15 光 3933c 3733c 3400c 3933c
暗 4333c 4500c 4467c 4000c
20 光 1633b 2233b 1033b 1633d
暗 2067d 2533b 2267d 1633d
25 光 033a 067a 033a 100a
暗 233a 300d 067a 133a
  注:差异显著性分析取α=005水平,标示字母为纵向数据间的
比较,其中上标字母表示光照条件下土荆芥种子发芽率间的比较,下
标字母表示黑暗条件下土荆芥种子发芽率间的比较
222 温度 由表2可知,在5~25℃,随着温度
·7431·
第32卷第13期
2007年7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2,Issue 13
July,2007
的增加,土荆芥种子的发芽率基本呈现先升后降的
趋势。根据表1和表2的统计试验数据发现,土荆
芥种子在5℃条件下发芽率为0;在25℃条件下发
芽率也极其低;而在10,20℃条件下的发芽率相对
较高。15℃条件下发芽率基本高于其他温度下、相
同浸泡时间、相同光照条件下的发芽率。
223 光照条件 由表2可知,在10,15,20,25℃
4个光照与黑暗对照组中,在光照条件下培养的发
芽率基本上都低于在黑暗条件下培养的发芽率。经
方差分析发现,土荆芥种子在不同温度下发芽,只有
15℃光照和黑暗下的种子发芽率之间存在显著差
异(F=2071>F005=771),15℃黑暗下的发芽率
显著高于光照条件下的发芽率,而其他温度的光照
和黑暗下发芽率间都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试验中发
现在黑暗条件下,土荆芥种子萌发后胚根为粉红色,
而在光照条件下,土荆芥种子萌发后胚根为白色。
其他条件相同时,土荆芥种子光照培养下的发
芽率都低于黑暗培养下的发芽率。李淑君等[5]的
研究表明光照与否对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影响。当
发芽温度较低或较高时,光照条件对种子萌发所起
的作用较小,但在适宜发芽温度下,光照条件可以和
温度之间产生一定的交互作用,促进或者抑制种子
的萌发。本试验中,5℃时,无论光照与否土荆芥种
子都不发芽;在10,15,20,25℃时,土荆芥种子在光
照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明显低于黑暗下的发芽率。
这就表明:黑暗条件更有利于土荆芥种子的萌发。
光照是影响土荆芥种子发芽的主要因素之一。
23 GA3处理对土荆芥种子发芽的影响
根据表3可以看出,不同质量浓度 GA3处理能
显著提高土荆芥种子的发芽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土荆芥种子的发芽率随着GA3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
加,在150mg·L-1,土荆芥种子的发芽率提高的最
为显著,通过 SSR测验得出,150mg·L-1的赤霉素
处理与其余浓度的赤霉素及对照处理间均有极显著
差异。同时在试验中发现,GA3处理可以促进土荆
芥种子提前发芽并缩短发芽时间。
表3 GA3处理对土荆芥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GA3
/mg·L-1
产地
莒南 漯溪
0 6 20
50 9 21
100 11 27
150 22 69
200 12 28
3 结论与讨论
31 最适发芽条件的确定:能使种子在最短时间内
有最高发芽率的发芽条件就是种子发芽的最适条
件。土荆芥种子的最佳发芽条件为15℃下,浸种
12h的黑暗培养。
32 经过赤霉素处理的土荆芥种子在萌发过程中,
胚根较白、较粗,伸长速度较快;根毛分布较密。与
王荣青[6]报道的用赤霉素处理茄子种子后,胚根生
长比较旺盛,伸长速度较快,根毛较多,且随着赤霉
素浓度的升高,胚根生长速度加快,根毛增多相一
致。赤霉素能提高土荆芥种子的发芽率,在150mg
·L-1效果最为明显,但随着浓度的提高,种子发芽
率有所降低。可能是因为一定浓度范围,赤霉素能
促使种子细胞分裂分化,有利于活种子内部酶的活
性[6,7];一旦浓度提高,赤霉素中的抑制物质起主导
作用,抑制种子发芽。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1992:90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M]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1975
[3]  黄雪峰,陈才良,孔令义,等土荆芥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
国天然药物,2003,1(1):23
[4]  贺祝英,周 欣,王道平,等贵州土荆芥挥发油化学成分研
究[J]贵州科学,2002,20(2):76
[5]  李淑君,李青丰,崔志明,等塔落岩黄芪种子发芽标准的确
定[J]中国草地,1995,4(5):52
[6]  王荣青赤霉素浸种处理对茄种子萌发的影响[J]上海农
业学报,2001,17(3):61
[7]  springerTLAlelopathicefectsongerminationandseeding
growthofcloversbyendophytefreeandinfectedtalfescue
Springer[J]CropSci,1996,36(6):1639
[责任编辑 张宁宁]
·8431·
第32卷第13期
2007年7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2,Issue 13
July,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