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2010-02-22
作者简介:王晓明(1985-), 男 , 浙江江山人 , 硕士 , 从事中
药及制剂分析方向。 E-mail:zjswxm@163.com
*通讯作者:王强 , E-mail:qwang49@sohu.com
doi:10.3969/j.issn.1006-9690.2010.04.009
不同采收期荔枝草中黄酮成分含量的
动态变化研究
王晓明 ,于 娇 ,陈 虹 ,杨 杰 ,王 强*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分析教研室 ,江苏 南京 210009)
摘 要 目的:为荔枝草的最佳采收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 LichrospherC18色谱柱(4.6 mm×150 mm,
5 μm);0.5%的甲酸水溶液 -乙腈梯度洗脱 , 流速 1.0 mL/min, 柱温:25 ℃,检测波长 342 nm。结果:高车前苷与假
荆芥属苷分别在 0.0472 ~ 0.472 μg(r=0.999 9)和 0.0275 ~ 0.275μg(r=0.999 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
论:该方法简单 ,结果准确可靠 , 重现性好。荔枝草在 5月上旬未开花前黄酮含量积累达到最大 ,可参考作为荔枝
草药材的最佳采收期。
关键词 荔枝草;不同采收期;高车前苷;假荆芥属苷
中图分类号:R9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90(2010)04-0034-03
StudyontheFlavanoidsinDifferentColectionPeriodof
SalviaplebeiaR.Br.byHPLC
WangXiaoming, YuJiao, ChenHong, YangJie, WangQiang
(DepartmentofChineseMateriaMedicaAnalysis, ChinaPharmaceuticalUniversity, Nanjing210009,
China)
Abstract Objection:TodeterminetheoptimalcolectionperiodofSalviaplebeiaR.Br..Method:The
determinationwasperformedonLichrospherC18 column(4.6 mm×150 mm, 5 μm);Alineargradient
elutionofeluentsA(0.5% (v/v)aqueousformicacid)andB(acetonitrile)wasusedforthesepara-
tion, theflowratewas1.0mL·min-1 , thecolumntemperaturewaskeptat30℃, theelutionwasmo-
nitoredatthewavelengthof342 nm.Results:ThecalibrationofhomeplantagininandNepetin-7-glu-
cosidewerelinearintherangesof0.0472 ~ 0.472 μg(r=0.999 9)and0.0275 ~ 0.275 μg(r=0.999
9).Conclusion:ThetwoflavanoidscompoundsinSalviaplebeiaR.Br.hasthemaximumaccumulation
inMay.ItcouldberegardedastheoptimalcolectionperiodofSalviaplebeiaR.Br..
Keywords SalviaplebeiaR.Br.;diferentcolectionperiod;homoplantaginin;nepetin-7-glucoside
荔枝草(SalviaplebeiaR.Br.)为唇形科(Labia-
tae)鼠尾草属植物荔枝草的干燥地上部分 ,别名雪
见草 、过冬青 、蛤蟆草等 ,主产于江苏 、浙江 、安徽等
地 。荔枝草为一年或两年生草本 ,始载于 《本草纲
目》草部之杂草类 ,本品味苦 、辛 、性凉 ,具有清热解
毒 、凉血 、利尿的功效 ,用于咽喉肿痛 、支气管炎 、肾
炎水肿 、痈肿;外治乳腺炎 、痔疮肿痛和出血[ 1] 。荔
枝草主要含黄酮类成分 ,有文献报道 [ 2]从荔枝草中
分离出高车前苷 、假荆芥属苷等多个黄酮。
目前 ,荔枝草市场上的商品主要是开花带果穗
的干燥地上部分 ,有报道 [ 3]荔枝草在民间多用鲜品
未抽茎的幼苗;根据扬州 、仪征等地临床使用经验 ,
—34—
第 29卷第 4期
2010年 8月 中 国 野 生 植 物 资 源ChineseWildPlantResources Vol.29 No.4Aug.2010
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近期控制率 ,乳腺炎的治疗 ,均
为鲜草的疗效大于干草 ,并认为以苗期未抽茎者为
佳 。我们的研究也表明 ,荔枝草对治疗前列腺增生
效果明显。荔枝草在药用采收时期方面有众多不同
的说法 ,笔者认为有必要通过研究荔枝草药材不同
采收期 ,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 ,来直观的分析
最佳采收期 ,以指导用药。
1 仪器 、试剂与材料
1.1 仪器与试剂
岛津 ShimadzuLC-10ATvp高效液相色谱仪;
岛津 ShimadzuSPD-10Avp紫外可见检测器;分析
天平(Sartorius);C18色谱柱 (LichrospherC18, 4.6
mm×150 mm, 5 μm,江苏汉邦科技有限公司)。乙
腈为色谱纯(Merck公司),水为乐百氏纯净水 (市
售),甲酸等其他试剂为分析纯 ,均过滤脱气。
1.2 对照品与样品
对照品 。高车前苷(Homoplantaginin)和假荆芥
属苷(Nepetin-7-glucoside)均为自制 ,经 NMR、
MS、IR鉴定为高车前苷和假荆芥属苷 ,采用 HPLC
-ELSD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纯度大于 98%。
样品。荔枝草药材(样品 1-8 ,于 2009年 2月
-7月采自中国药科大学江宁校区),荔枝草药材
(样品 9,购自安徽),荔枝草药材(样品 10,购自广
西),荔枝草药材(样品 11,于 2009年 3月采自南京
梅花山),荔枝草药材(样品 12,于 2009年 2月采自
徐州)。以上药材均由中国药科大学王强教授鉴
定 ,标本存放于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分析教研室 。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LichrospherC18(4.6 mm×150 mm,
5 μm)。流动相:A:0.5%甲酸 -水 , B:乙腈 。梯度
洗脱程序(见表 1),检测波长为 342nm,流速为 1.0
mL·min-1 ,进样量 20 μL,柱温 25 ℃。
表 1 梯度洗脱程序
时间 0min 12min 17min 25min 28min 30min 33min
A% 80 80 75 74 70 50 0
B% 20 20 25 26 30 50 100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高车前苷对照品 5.90mg和假荆芥属苷对照
品 3.46 mg,溶于的 25 ml量瓶中 ,溶解定容 ,制得含
0.236μg/μL高车前苷溶液和 0.138 4 μg/μL的假
荆芥属苷的对照品溶液 。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不同采收期荔枝草药材粉末 0.2 g
(过 60目筛),精密加入 25 mL80%的甲醇溶液 ,定
重 ,超声 30 min,放冷补足失重 ,离心 ,取上清液 ,经
0.45 μm的微孔滤膜过滤 ,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
液。
2.4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 1.0 mL, 2.0mL, 3.0 mL,
4.0 mL, 5.0mL置 10mL量瓶中 ,定容供试 ,在上述
色谱条件下进样 20 μL,测得的峰面积积分值与对
照品溶液质量浓度进行线性回归 ,得到高车前苷的
线性方程为 y=57195721x-40033, r=0.999 9,在
0.047 2 ~ 0.472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假荆
芥属苷的线性方程为 y=58590154x+93681, r=
0.999 9,在 0.027 5 ~ 0.275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
性关系。
2.5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 ,重复进样 5次 ,测得高车
前苷的平均峰面积为 2772300, RSD=0.38%,假荆
芥属苷的平均峰面积为 2078164, RSD=1.03%,结
果表明该系统精密度良好。
2.6 重现性试验
取荔枝草 6号药材 ,按照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
提取 ,平行 5份 ,测得高车前苷的 RSD=0.79%,假
荆芥属苷的 RSD=1.11%,表明本方法重复性良好。
2.7 稳定性试验
取荔枝草 5号供试品溶液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
分别在 1 h, 2 h, 4 h, 8 h, 12 h,分别进样 ,测得高车
前苷平均峰面积为 5426126, RSD=2.6%,假荆芥属
苷平均峰面积为 5390584, RSD=2.8%,结果表明样
品在 12h内稳定 。
2.8 加样回收试验
取荔枝草 9号药材 ,精密称定 0.1g,称取 5份 ,
加入相当于药材含量的对照品溶液 ,按 2.3的方法
制备 ,测得高车前苷的平均回收率为 99.72%, RSD
=1.78%,假荆芥属苷的平均回收率为 98.51%,
—35—
第 4期 王晓明 ,等:不同采收期荔枝草中黄酮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RSD=1.38%。
2.9 检测限与定量限
取对照品溶液 ,稀释溶液进高效液相色谱 ,测得
高车前苷的检测限(S/N=3)为 0.047 2 ng,定量限
(S/N=10)为 0.142 ng;假荆芥属苷的检测限为
2.77ng,定量限为 10.98 ng。
2.10 样品测定
取 12份样品粉末各 0.2 g,精密称定 ,按 2.3节
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 ,分别进样 20 μL,测定并计
算荔枝草中的假荆芥属苷和高车前苷的含量 ,结果
(见表 2,图 2 , 3, 4)。
表 2 样品分析结果
序号 地点 采收时间 假荆芥属苷/mg· g-1
高车前苷
/mg· g-1
1 南京江宁 2月 27日 15.98 14.31
2 南京江宁 3月 17日 10.95 10.40
3 南京江宁 4月 1日 4.71 5.97
4 南京江宁 4月 16日 7.48 7.86
5 南京江宁 5月 5日 11.05 11.99
6 南京江宁 5月 21日 11.81 9.78
7 南京江宁 6月 6日 7.46 8.34
8 南京江宁 6月 22日 3.44 4.49
9 安徽 6月 3.17 5.01
10 广西 6月 3.66 5.40
11 徐州 2月 16.65 10.91
12 南京 3月 13.27 11.50
图 1 对照品谱图
图 2 样品 2.27
图 3 样品 5.5
图 4 样品安徽
3 讨 论
(1)通过分析数据 ,得知荔枝草在未抽茎前(2
月份)的黄酮成分含量为最高 ,未开花前(5月份)黄
酮含量较高 ,开花结果后及市场(6月)的药材中的
黄酮含量均很低。但是考虑到 2月份荔枝草植株均
很小 ,而 5月份的荔枝草植株大 ,就整棵植株而言 , 5
月份的荔枝草中黄酮含量积累已经达到最大值。所
以本实验讨论结果为荔枝草的最佳采收期是 5月开
花前 。市场上的荔枝草药材有待进一步完善采收时
期。
(2)对照品及提取条件的选择。荔枝草中主要
是黄酮类成分 ,笔者对荔枝草进行成分分离 ,发现高
车前苷和假荆芥属苷均为荔枝草中的大量成分 ,且
均有较强的活性 ,故选择这两个成分作为对照品。
实验中以高车前苷和假荆芥属苷的含量作为考察指
标 ,筛选并确定最佳提取方法 ,结果表明 ,溶剂 、提取
时间对实验结果影响不大 ,提取方式为主要影响因
素。最后决定采用 80%甲醇超声 30min提取样品。
(3)流动相及检测波长的选择 。本实验通过
DAD检测器全波长扫描 ,结果发现在 342 nm时高
车前苷及假荆芥属苷的吸收均达到较大值 ,故选用
342 nm测定。有文献报道 [ 4]用甲醇 -水梯度洗脱 ,
本实验探索用乙腈 -含甲酸水 (下转第 53页)
—36—
中 国 野 生 植 物 资 源 第 29卷
间 、提取次数和提取温度 4个因素 ,并固定 3个水平
进行 L9(34)正交实验 ,结果如表 2所示 。
表 2 正交实验及实验数据
实验号
因素
A
料液比
(g:mL)
B
时间
/min
C
浓度
/%
D
温度
℃
吸光度
1 1∶08 40 6 20 0.657
2 1∶10 40 9 40 0.709
3 1∶12 40 12 60 0.707
4 1∶12 60 9 20 0.706
5 1∶08 60 12 40 0.714
6 1∶10 60 6 60 0.711
7 1∶10 80 12 20 0.687
8 1∶12 80 6 40 0.690
9 1∶08 80 9 60 0.710
K1 0.691 0.683 0.686 0.694
K2 0.710 0.704 0.708 0.702
K3 0.696 0.709 0.703 0.701
R 0.019 0.026 0.022 0.008
最优组合 A2 B2 C2 D2
用极差分析方法可知:B的极差最大 ,然后依次
为 C、A、D。极差越大 ,说明该因素水平变动时总指
标变化越大 ,也就是该因素对综合指标的影响越大 。
因此得出影响红色素产率的最强因素为 B,其次为
C、A、D,即提取时间 >柠檬酸浓度 >料液比 >温度 ,
参见表 2。由表 2可知 , 红色素最佳提取条件的
L9(34)的正交实验的优选结果是 A2B2C2D2 ,即料
液比为 1∶10,浸提时间为 60 min,溶剂浓度为 9%,
温度为 40℃。
3 结 论
由单因素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火棘红色素的柠
檬酸乙醇提取液在可见光区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530 nm。从原料的成本及色素稳定性出发 ,最佳提
取条件为料液比为 1∶10,浸提时间为 60 min,溶剂
浓度为 9%,温度为 40℃。对火棘果中红色素进行
提取 ,所得色素色泽鲜艳 ,提取工艺简单 ,提取剂易
于回收 ,操作简便 ,成本低 ,产品无毒害 ,无污染 ,安
全性高。
参考文献:
[ 1] 贵州省中药研究所.贵州中药资源 [ 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
出版社 , 1992.702.
[ 2] 蒋利华 ,熊远福 ,李霞 ,等.野生火棘果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 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 2007, 26(2):8-10.
[ 3] 柴 立 ,郑亚玉 ,谢宝忠 ,等.赤阳子营养成分及保健作用研究
[ 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 1988, 10(1):39-41.
[ 4] 牟君富 ,王树平.红子果实营养成分含量变化及其利用研究
[ J] .西南农业学报, 1992, 5(3):42-47.
[ 5] 梅兴国 ,万国晖 ,周忠强.火棘果化学成分研究 [ J] .中药材 ,
2002, 25(5):329-330.
[ 6] 李安林 ,茹宗玲 ,张换平.火棘果红色素的超声提取与抗自由
基性能研究 [ J]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08, 29(9):11-13.
[ 7] 李 伟 ,张应团.火棘多酚类物质的体外抗氧化作用 [ J] .食品
工业科技 , 2008, 29(9):121-123.
[ 8] 熊远福 ,李 霞 , 文祝友.野生火棘果中红色素的提取研究
[ J] .中国食品添加剂 , 2007, 7(1):58-61.
[ 9] 余红英.天然火棘色素提取方法的研究 [ J] .湖北民族学院学
报:自然科学版 , 1998, 16(6):37-39.
[ 10] 向纪明 ,王 琳.火棘红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 J] .化学
世界 , 1998, 39(2):77-79.
[ 11] 孙兰萍 ,许 晖.天然火棘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的研究 [ J].
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 , 2005, 11(3):5-8.
[ 12] 蒋新龙 ,蒋益花.微波法提取火棘红色素的工艺研究 [ J] .食
品科技 , 2006, 31(7):182-188.
[ 13] 邓如福 ,王三根.火棘色素理化特性初探 [ J] .中国野生植物 ,
1990(2):43-46.
[ 14] 程 超 ,莫开菊 ,汪兴平.天然水溶性火棘色素在不同环境条
件下的稳定性研究 [ J].食品科学 , 2005, 26(3):72-74.
(上接第 36页)
系统 ,结果柱压低 ,分离度更好 。
参考文献:
[ 1] 中国药典 1977年版一部 [ S].1977:395-396.
[ 2] 向 兰 ,陈沪宁.荔枝草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 J].中国药学
杂志 , 2008, 43(6):813-815.
[ 3] 江苏省中药材标准 [ S].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 , 1989:166.
[ 4] Xiao-fengJin, Yan-huaLu, etc.Chemicalfingerprintandquan-
titativeanalysisofSalviaplebeiaR.Br.byhigh, prformanceliquid
chromatography[ J] .JournalofPharmaceuticalandBiomedicalA-
nalysis, 2008, 48(1):100-104.
—53—
第 4期 卫亚丽 , 等:野生火棘果红色素提取工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