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分子蒸馏技术用于广藿香油纯化工艺的研究
胡海燕t o彭劲甫u o黄世亮t o吴立宏t o
朱宝璋v o 耀明v o杨得坡t 3
kt q中山大学 药学院 o广东 广州 xtsuzx ~
u q中山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o广东 广州 xtsuzx ~
v q广州汉维机电冷气有限公司 o广东 广州 xtsxss l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先进的分离纯化广藿香油的技术 ∀方法 }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广藿香油进行分离纯
化 ∀结果 }得到 w个馏分 o经 ≤2≥检测 o馏分 µ和 ¶中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 u种有效成分的含量与广藿香原油相
比提高了 uz h ∗ wz h ∀结论 }用分子蒸馏分离技术能有效地提高广藿香油中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的含量 o为广藿
香的产业化和与新药开发奠定基础 ∀
≈关键词 广藿香油 ~分子蒸馏 ~广藿香醇 ~广藿香酮
≈中图分类号 u{v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wlsw2svus2sv
广藿香为常用的中药之一 o中医有祛暑解毒 !化
湿和胃之功效 ∀其有效部位为挥发油 o即广藿香油
k³¤·¦«²∏¯¼ ²¬¯l o广藿香油主要由单萜 !倍半萜或其含
氧衍生物组成≈t o其中 o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是广藿
香抗菌 !促进肠胃吸收等药理作用的的功效化合
物≈u2y ∀同时 o这两种化合物也是法国标准化委员会
确定的香精香料中的标志性成分≈z o是广藿香药材 !
以广藿香为主药的中成药和相关香精香料的质量控
制指标 ∀作者利用分子蒸馏k°²¯ ¦¨∏¯¤µ§¬¶·¬¯¯¤·¬²±o
简称 ⁄l技术≈{2ts o以提高广藿香油中广藿香醇和
广藿香酮两种有效成分为目标 o考察该技术用于中
药挥发油纯化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o并利用 ≤2≥联
用技术对广藿香油及各馏分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 ∀
从它们所含有效成分含量判断 o用分子蒸馏技术达
到了浓集有效成分的目的 ∀
1 材料与方法
1 q1 仪器与材料
广藿香k市售l o经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张宏达
教授鉴定为 Πογοστεµον χαβλιν k
¯¤±¦²l
¨ ±·«o⁄x p
|x p ⁄型多功能提取器 o¤±§ • ¤¼ ⁄p ≥{s型分子
蒸馏仪 o美国 ƒ¬±±¬ª¤±公司 ∂²¼¤ª¨µ气相色谱2质谱联
≈收稿日期 ussu2s{2us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ku|{zusysl
≈通讯作者 3杨得坡 oר¯ }ksusl{wttv|yz oƒ¤¬}ksusl{wttv|yz o
∞2°¤¬¯}¥¬µ§2©¯¼¬±ªzv tyv q¦²°
用仪 ~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
1 q2 方法
1 q2 q1 从广藿香中提取广藿香油 取广藿香粉碎
过 t号筛 o加水 ts倍量 o用多功能提取器提取其中
挥发性成分 ∀所得油水混合物加乙醚萃取 v次 o醚
层用无水硫酸镁脱水 o过滤 ∀滤液回收乙醚 o得广藿
香油 ∀
1 q2 q2 广藿香油的分子蒸馏 将广藿香油按表 t
的分子蒸馏条件进行逐步分离纯化 ∀每步蒸馏收集
得到馏出物k ¬¨·µ¤¦·¬²±l和馏余物kµ¨°¤¬±¶l o馏余物又
进行下一步的蒸馏 ∀
将上述得到 w个馏出物k馏分l以及广藿香油进
行 ≤2≥分析 o对比各馏分间及与广藿香油的主要
成分的含量差异 ∀
1 q2 q3 广藿香油及各馏分的的 ≤2≥分析 色谱
柱 ≥∞ p xw ks qux °° ≅ vs ° os qux Λ°l ~载气为氦
气 o流速 t °#°¬±pt o进样方式¶³¯¬·o分流比 vsΒt o柱
初温 ys ε kv °¬±l o程序升温 ´ ts ε #°¬±pt至 txs
ε o程序升温 µ x ε #°¬±pt至 uss ε o程序升温 ¶
ts ε #°¬±pt至 uys ε ∀电离方式 ∞o电压 vss ∂ o电
离能 zs ∂¨ o离子源温度 uss ε o接口温度 uvs ε o扫
描范围 vx ∗ vxs ¤°∏∀标准图库为美国 ≥× 和
×÷ 谱库 ∀面积归一化法确定相对含量 ∀
2 结果与讨论
2 q1 广藿香油的提取
#suv#
第 u|卷第 w期
ussw年 w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 qu| o¶¶∏¨ w
³µ¬¯oussw
表 t 广藿香油分子蒸馏的工作条件
蒸馏次序 t u v w
物料名称 广藿香油 馏余物 ´ 馏余物 µ 馏余物 ¶
蒸馏温度r ε vx ? t ws ? t xs ? t ys ? t
蒸馏压力r°¤ tv ∗ tx { ∗ ts { ∗ ts { ∗ ts
刮膜速度rµ#°¬±pt vss ∗ vus vss ∗ vus vss ∗ vus vss ∗ vus
冷凝温度r ε ux ux ux ux
循环保温r ε ux ux ux ux
物料流速r滴#¶pt tru trv t trx
得到馏分 馏出物 馏出物 µ 馏出物 ¶ 馏出物 ·
透明 o橙黄色 透明 o浅橙黄色 透明 o浅橙黄色 透明 o浅橙黄色
馏余物 馏余物 µ 馏余物 ¶ 馏余物 ·
广藿香油收率为 s qww h o为透明棕黄色液体 o
具浓郁广藿香特有的香气 ∀
2 q2 广藿香油的分子蒸馏
得到 w个馏分 ∀
2 q3 广藿香油及各馏分的的 ≤2≥分析
广藿香油经 ≤2≥分析 o所得各成分质谱数据
经与标准谱库进行对照 o其中被鉴定成分的化合物
名称 !分子式 !分子量 !相对含量见表 u ∀
表 u 广藿香油的化学组成与相对含量
序号 化合物名称 分子式 分子量 相对含量r h
t 顺式罗勒烯 Α2²¦¬° ±¨¨ ≤tsty tvy s quv
u u2侧柏烯 u2·«∏¨ ±¨ ≤tsty tvy s qzt
v 柠烯 π2 °¨ ±·«¤2t o{2§¬¨±¨ o ≤tsty tvy 痕量
w 芳香醇丙酸酯 ¬¯±¤¯¼¯ ³µ²³¤±²¤·¨ ≤tvuuu uts 痕量
x 氨甲酸叔己酯 °¨¼¯¦¤°¤·¨ ≤ztxu twx s qvv
y 顺式广藿香烯 Α2³¤·¦«²∏¯ ±¨¨ ≤txuw usw tu qxy
z 异石松烯 ¥¬¦¼¦¯²≈z qu qs ∏±§¨¦2w2 ±¨¨ ow ott ott2·µ¬° ·¨«¼¯2{2 °¨ ·«¼¯ ±¨¨ ≤txuw usw s q{|
{ tkxl ott2愈创木烯 ª∏¤¬¤2tkxl ott2§¬¨±¨ ≤txuw usw w qzt
| 广藿香烯 ³¤·¦«²∏¯ ±¨¨ ≤txuw usw x q{
ts
t o{2二甲基2z2kt2甲基乙烯基l2t ou ov ox oy oz o{ o{2八氢化萘
t o{2§¬°¨ ·«¼¯2z2kt2° ·¨«¼¯ ·¨«¼¨ ±¼¯ lt ou ov ox oy oz o{ o{2²¦·¤«¼§µ²±¤³ª«·«¤¯ ±¨¨
≤txuw
usw
痕量
tt 愈创木烯 ¤¦¬³«¼¯¯¨ ±¨ ≤txuw usw t qwv
tu tktsl ott2愈创木烯 tktsl ott2§¬¨±¨ ≤txuw usw z qsw
tv
v2异丙基2y ots2二甲基三环≈w qw qs qsku qzl 2v o|2癸二烯
v2¬¶²³µ²³¼¯2y ots2§¬° ·¨«¼¯·µ¬¦¼¦¯²≈w qw qs qsku qzl §¨¦¤2v o|2§¬¨±¨
≤txuu
usu
s qu|
tw
u ov ov2三甲基2u2≈k Εl2vχ2甲基丁二烯基 环己酮
u2≈k Εl2vχ2 °¨ ·«¼¯¥∏·¤§¬¨±¼¯ 2u ov ov2·µ¬°¨ ·«¼¯¦¼¦¯²«¨ ¬¤±²±¨
≤twuu
usy
u qtw
tx 氧化石竹烯 ¦¤µ¼²³«¼¯¯¨ ±¨ ²¬¬§¨ ≤txuw uus u qts
ty 广藿香醇 ³¤·¦«²∏¯¬¤¯¦²«²¯ ≤txuy uuu vz qs|
tz
t ot oz oz2四甲基2环丙烷并 t ot ow ox oy oz oz oz
2八氢化萘2u2酮
u2¦¼¦¯²³µ²³¤¤ ±¤³«·«¤¯ ±¨¨ 2u2²±¨ ot ot ow ox oy oz oz oz
2²¦·¤«¼§µ²2t ot oz oz2·¨·µ¤°2
·¨«¼¯2 okt o¤¯³«¤oz ol
≤txuu
ut{
s q|w
t{ 广藿香酮 ³²ª²¶·²±¨ ≤tutyw uuw tu qtx
t| 十六酸 «¨ ¬¤§¨¦¤±²¬¦¤¦¬§ ≤tyvuu uxy t qx|
结果表明广藿香主要成分与张强等≈t 报道基
本一致 ∀其中广藿香醇与广藿香酮的总相对含量为
w| quw h ∀
各馏出物与广藿香油的总离子流图见图 t o各
馏出物中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与广藿香油的主要成
分的相对含量比较见表 v ∀
如表 v及图 t所示 o随分步蒸馏的进行 o馏分中
低沸点组分k单萜及倍半萜烯类化合物l的相对含量
明显下降 o而 u种有效成分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的
相对含量明显上升 ∀用面积归一法求得馏分 µ和 ¶
中 u种成分的含量高达 yu h ∗ zu h ∀较之蒸馏前为
w| h有了大幅度提高k以百分比表示提高了 uz h ∗
wz h l ∀u个馏分合并可得到纯化的广藿香油 ∀
如上所述 o运用分子蒸馏技术 o采用分步蒸馏 o
#tuv#
第 u|卷第 w期
ussw年 w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 qu| o¶¶∏¨ w
³µ¬¯oussw
表 v 分子蒸馏各馏出物与原油化学成分比较
序号 化合物名称
相对含量r h
原油 馏出物 ´ 馏出物 µ 馏出物 ¶ 馏出物 ·
t 顺式罗勒烯 s quv p p p p
u u2侧柏烯 s qzt p p p p
w 芳香醇丙酸酯 痕量 s qts p p p
y 顺式广藿香烯 tu qxy tw qxu x qsu v qw| t qxz
{ tkxl ott2愈创木烯 tw qzt z qxx u qws t qv| p
| 广藿香烯 x q{ x qws t qyu t qst p
tt 愈创木烯 t qwv v qwu t quw s qzu p
tu tktsl ott2愈创木烯 z qsw ts q|x v q|w u qvt s qwt
tx 氧化石竹烯 u qts t q|{ u qzu u qux s q|y
ty 广藿香醇 vz qs| uz q|t ww qz{ wy qut ut qzy
t{ 广藿香酮 tu qtx x quy ty q{v ux q{{ wx qtu
t| 十六酸 t qx| s qxt p p { qyx
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总含量 w| quw vv qtz yt qyt zu qs| yy q{{
图 t 分子蒸馏各馏出物离子流图比较
t q顺式广藿香烯 ~u qtkxl ott2愈创木烯 ~v qtktsl ott2愈创木烯 ~
w qu ov ov2三甲基2u2≈k Εl2vχ2甲基丁二烯基 环己酮 ~
x q广藿香醇 ~y q广藿香酮 ~z q十六酸
在较温和的条件下k温度 [ ys ε l o可以使广藿香油
中有效成分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与其他组分得以很
好的分离 o达到浓集的目的 ∀分子蒸馏中组分分离
的难易是用相对挥发度 Α来描述的≈{2ts ∀o混合物料
中待分离组分的分子量之比 Μu/ Μt o以及蒸气分压
Πt/ Πu越大 o分子蒸馏效果越好 ∀本实验中被分离
组分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分子量为 uuu ∗ uuw o用分
步蒸馏法 o与分子量较为接近的倍半萜烯类化合物
k平均分子量 uswl到达了较理想的分离 ∀而对于这
种分子量接近的组分的分离 o普通蒸馏法难于获得
理想分离 o这也是分子蒸馏技术的优势所在 ∀
≈参考文献
≈t 张 强 o李章万 o朱江粤 o等 q广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q
华西药学杂志 ot||y ottkwl }uw| q
≈u 杨得坡 o≤«¤∏°²±·° o ¬¯¯ ·¨o等 q藿香和广藿香油抗皮肤细
菌与活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o微生物学杂志 ot||{ ot{kwl }t q
≈v 杨得坡 o≤«¤∏°²±·° o ¬¯¯ ·¨o等 q藿香和广藿香挥发油对皮
肤癣菌与条件致病真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o中国药学杂志 o
usss ~vxktl }| q
≈w ≠¤±ª ⁄o ¬¦«¨¯ ⁄o ¤±§¬± ⁄o ετ αλq °µ²³µ¬i·i¶¤±·¬©²±ª¬´∏¨¶ ·¨
¤±·¬¥¤¦·Φµ¬¨±±¨ ¶ιν ϖιτρο §¨ ·µ²¬¶«∏¬¯¨ ¶ ¶¨¶¨±·¬¨¯¯ ¶¨§¨ ³¤·¦«²∏¯¬§²2
µ¬ª¬±¨ ¶§¬©©¨µ¨±·¨¶q Αχτα Βοτανιχα Γαλλιχαot||y otwtktl }u| q
≈x 李永渝 o魏 玉 o李莉娟 o等 q藿香 !大黄等 ≤≤
中药影响胃肠
运动功能的机制探讨 q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ot||z ovkvl }
t{z q
≈y 王柯慧 q广藿香水提物对锌异常小鼠肠黏膜的作用 q国外医
学# 中医中药分册 ot||y ot{kul }ws q
≈z ƒ k ¶¶²¦¬¤·¬²± ƒµ¤±Φ¤¬¶¨ §¨ ²µ°¤¯¬¶¤·¬²±l q ∏¬¯¨ ¶ ¶¨¶¨±2
·¬¨¯¯ ¶¨} ¦¨∏¨¬¯ §¨ ±²µ°¨ ¶©µ¤±Φ¤¬¶¨¶q°¤µ¬¶}t|{y qtv| q
≈{ ¤º¤¯¤ o ≥·¨³«¤± q ∞√¤³²µ¤·¬²± µ¤·¨ ¤±§ ¶¨³¤µ¤·¬²± ©¤¦·²µ²©
°²¯ ¦¨∏¯¤µ§¬¶·¬¯¯¤·¬²± ¬± ¤©¤¯ ¬¯±ª©¬¯° ¤³³¤µ¤·∏¶q Χηεµ Ενγ Τεχη ,
t|{| otu }wsy q
k下转第 vz|页l
#uuv#
第 u|卷第 w期
ussw年 w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 qu| o¶¶∏¨ w
³µ¬¯oussw
表 t 灯盏花素滴丸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样品含量
r °ª
测得量
r °ª
回收率
r h
平均回收率
r h
≥⁄
r h
y qutx tu quyx tst qy
y qt{y tu qtyx tss qw
y qutv tu qtxs || qz tss qu t qvy qust tu qttw || qv
y qs|z tu qtx| tst q{
y qu{w tu qtww |{ qw
注 }对照品加入量均为 x q|xx °ª
2 q8 含量测定
分别取 v批样品 o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法操作 o按上述色
谱条件测定 o计算样品中灯盏乙素的含量 o结果见表 u ∀
表 u 样品含量测定结果k ν wl h
批 号 含 量 ≥⁄
stsvst tu qt s q{y
stsvsu tu q{ s qyt
stsvsv tu qw s qwv
3 讨论
3 q1 本实验采用 °≤法测定滴丸中灯盏乙素的含量 o结果
表明该方法专属性强 o且准确 !简便 o可以有效地控制制剂的
质量 ∀实验中曾用 s qst °²¯#pt磷酸2乙腈kzuΒu{l和 s qst
°²¯#pt磷酸2乙腈2s qst °²¯#pt磷酸二氢钠kzuΒu{Βwsl为流
动相 o结果前者主峰保留时间太小 o后者主峰保留时间为 |
°¬±o且峰较宽 ~用流动相 s qst °²¯# pt磷酸2s qst °²¯#pt磷
酸二氢钠2乙腈2甲醇ktwwΒwsΒxyΒ|yl o主峰保留时间在 z ∗ {
°¬±o峰形较好 ∀该色谱条件适合灯盏花素滴丸含量测定 ∀
3 q2 对灯盏乙素对照品及阴性对照品溶液分别在 uss ∗ yss
±°内扫描 o结果灯盏乙素及供试品在 u{w ±°和 vvw ±°波长
处均有最大吸收峰 o经多次测定 ou{w ±°波长处稳定且主成
分峰与杂质峰分离度大于 t qx o而且辅料无干扰 ~而在 vvw ±°
处 o主成分峰与杂质峰分离度小于 t qx o所以确定检测波长
为 u{w ±° ∀
≈参考文献
≈t 刘 宏 o杨祥良 o徐辉碧 q灯盏花的研究进展 q中草药 oussu ovv
kyl }xyy q
≈u 张卫东 o陈万生 o王永红 o等 q灯盏花中两个新苷类化合物的结
构鉴定 q中国中药杂志 ousst ouyktsl }y{| q
≈v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q中药成方制剂 q第 tv册 qt||z qzy q
≈w 饶 毅 o魏惠珍 o王义明 o等 q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灯盏花及提取
物中灯盏花乙素含量 q中草药 oussu ovvk|l }z|y q
≈x 华 捷 o陈 超 o许桢灿 q°≤法测定灯盏花素片含量 q海峡
药学 oussu otwktl }vs q
≈责任编辑 袁桂京
k上接第 vuu页l
≈| ¬¦²√ o∏·¬¶¤±o≤√ ±¨ª∏²¶q
¤¯¤±¦¨ ¨´ ∏¤·¬²±¶©²µ°²¯ ¦¨∏¯¤µ§¬¶2
·¬¯¯¤·¬²±q Σεπ Σχι Τεχη , t||z ovu }vsxt q
≈ts ≤√¨ ±ªµ²¶o∏·¬¶¤± o ¬¦²√ qƒ¨¨§·¨°³¨µ¤·∏µ¨ ¬±©¯∏¨±¦¨ ²± ·«¨
©¨©¬¦¬¨±¦¼ ²©¤ °²¯ ¦¨∏¯¤µ √¨¤³²µ¤·²µq Χηεµ Ενγ ϑ , usss oz{ }yt q
Στυδψ ον πυριφιχατιον τεχηνολογψ οφ πατχηουλψ οιλ ωιτη µ ολεχυλαρ διστιλλατιον
¤¬2¼¤±t o°∞ ¬±2©∏u o ≥«¬2¯¬¤±ªt o • ¬2«²±ªt o
¤²2½«¤±ªv o ÷≠¤²2°¬±ªv o ≠ ⁄¨ 2³²t
(t . Σχηοολ οφ Πηαρµαχευτιχαλ Σχιενχεσ, Συν Ψατ2σαν Υνιϖιερσιτψ, Γυανγζηου xtsuzx , Χηινα ;
u . Σχηοολ οφ Λιφε Σχιενχεσ , Συν Ψατ2σαν Υνιϖιερσιτψ, Γυανγζηου xtsuzx , Χηινα ;
v . Γυανγζηου Ηανδ2Ωαψ Αιρ Χονδιτιονερ & Ελεχτριχεσ Χο . Λτδ , , Γυανγζηου xtsxss , Χηινα)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 : ײ ¶¨·¤¥¯¬¶« ¤± ¤§√¤±¦¨§ ³∏µ¬©¬¦¤·¬²± ·¨¦«±¬´∏¨¶²©·«¨ ¶¨¶¨±·¬¤¯ ²¬¯¶²¥·¤¬±¨ §©µ²° Πογοστεµον χαβλιν q
Μετηοδ : ²¯ ¦¨∏¯¤µ§¬¶·¬¯¯¤·¬²± k⁄l º¤¶¤³³¯¬¨§q Ρεσυλτ : ƒ²∏µ§¬¶·¬¯¯¤·¨¶º µ¨¨ ²¥·¤¬±¨ §o¦«¨ °¬¦¤¯ ¦²±¶·¬·∏¨±·¶²©º«¬¦« º µ¨¨ ¤±¤¯¼½¨ §º¬·«
≤2 ≥ q≤²°³¤µ¨§º¬·«·«²¶¨ ¬± ²µ¬ª¬±¤¯ ²¬¯¶o·«¨ ¦²±·¨±·¶²©¤¦·¬√¨¦²°³²∏±§¶k³¤·¦«²∏¯¬¤¯¦²«²¯ ¤±§³²ª²¶·²±¨ l µ²¶¨ ¥¼ uz h ∗ wz h ¬±·«¨
§¬¶·¬¯¯¤·¨¶ µ ¤±§qΧονχλυσιον : ²¯ ¦¨∏¯¤µ§¬¶·¬¯¯¤·¬²± k⁄l ©¨©¨¦·¬√¨¯¼µ¤¬¶¨¶·«¨ ¦²±·¨±·¶²©³¤·¦«²∏¯¬¤¯¦²«²¯ ¤±§³²ª²¶·²±¨ q׫¨ º²µ®¬¶
²©ªµ¨¤·¨ ¦²±²°¬¦¤±§¶¦¬¨±·¬©¬¦¶¬ª±¬©¬¦¤±¦¨ ©²µ·«¨ ¬±§∏¶·µ¬¤¯¬½¤·¬²± ²© Π. χαβλιν ¤±§·«¨ §¬¶¦²√ µ¨¼ ²©±¨ º §µ∏ª¶q
[ Κεψ ωορδσ] ³¤·¦«²∏¯¼ ²¬¯~ °²¯ ¦¨∏¯¤µ§¬¶·¬¯¯¤·¬²±~³¤·¦«²∏¯¬¤¯¦²«²¯ ~³²ª²¶·²±¨
≈责任编辑 刘
#|zv#
第 u|卷第 w期
ussw年 w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 qu| o¶¶∏¨ w
³µ¬¯ous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