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volatileoilInaddition,itcontainsmonoterpenepolyols,glucides,aswelasrecentlydiscoveredsesquiterpenecomponentsInrecentyears,
ratheractiveinvestigationsofitsantitumorwereperformedathomeandabroadCmonnieripossessesmultiaspectandcomprehensiveanti
tumorfunctions,involvingdirectlytumorinhibitoryactivity,antimutagenicity,reversingmultidrugtoleranceoftumor,aswelasimproving
immunefunctionsandsoonInthisreview,chemicalconstituents,antitumoractivitiesandrelevantinvestigationsofFructusCnidiweresum
marizedrecentdecade
[Keywords] Cnidiummonnieri;chemicalconstituents;antitumoractivities
[责任编辑 李 禾]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和前景
周 斌1,高文远,张铁军2,陈海霞1
(1.天津大学 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津 300072;
2.天津药物研究院 中药现代化部,天津 300193)
[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在中药制药中的研究和应用。甲壳素及其衍生物作为絮凝剂可以
有效地保留药液中的有效成分,保持制剂的稳定性;降低药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含量;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可生物降
解,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膜性,是中药辅料的理想材质;对壳聚糖进行结构修饰和改性,大大提高其在中药制
药中的应用范围。另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甲壳素;壳聚糖;药用辅料;絮凝剂;中药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302(2005)17131304
[收稿日期] 20050222
[通讯作者] 高文远,Tel:(022)87401895,Email:pharmgao@
tju.edu.cn
甲壳素又名甲壳质,壳多糖,是一种胺基多糖,大量存在
于海洋节肢动物(虾、蟹)的甲壳中,也存在于低等动物菌类、
昆虫、藻类细胞膜中,分布很广泛[1]。壳聚糖是甲壳素的脱
乙酰产物,又名甲壳胺或可溶性甲壳质,是生物界唯一的碱
性多糖,甲壳素及其衍生物是一种丰富的自然资源,存储量
仅次于维生素,地球上每年生成量达100亿吨。甲壳素及其
衍生物是一种阳离子型天然高分子聚合物,有良好的成膜、
絮凝、生物相容、可生物降解和无毒等特性,且本身具有抗
菌、抗癌、抗病毒等药理作用,因此,甲壳素及其衍生物被广
泛地应用于化工、纺织、食品、化妆品、生物医学、污水处理及
功能高分子材料等领域。本综述对近年来甲壳素及其衍生
物在中药制药工业中的应用和研究作简要概述。
1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理化性质
甲壳素(chitin)是2乙酰胺基2脱氧βD葡萄糖单体通
过β1,4糖苷键相连的线性生物高分子,结构单元式见图1。
壳聚糖(chitosan)是甲壳素的脱乙酰产物,是2胺基2脱氧β
D葡萄糖的聚合体,是甲壳素脱乙酰化率大于 60%的产品
的特称,结构单元式见图2。
甲壳素通常为白色或淡黄色无定型粉末,由于分子中乙
酰胺基的存在,分子间形成很强的氢键,化学性质相当稳定,
不溶于水、稀碱、碱和其他有机溶剂,溶于浓盐酸、硫酸等。
脱乙酰后的壳聚糖呈白色或米黄色,溶解性能大大改善,可
溶于稀酸水溶液。
壳聚糖分子中同时含有胺基、羟基,性质比较活泼,可以
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制得多种衍生物,大大提高其在中药制
药业中的应用范围[2]。
图1 甲壳素结构单元式
图2 壳聚糖结构单元式
2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在中药水提液澄清中的应用
中药水提液所含成分比较复杂,一些脂溶性成分、表面
·3131·
第30卷第17期
2005年9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0,Issue 17
September,2005
活性成分或有机大分子等,往往会一起共同形成10-5~10-7
的胶体分散系,本身存在巨大的表面能,为热力学不稳定体
系。传统的醇沉工艺在除去了大量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同时,
也破坏了胶体的稳定体系,不能起到稳定作用。且成本高,
生产周期延长,药物成分损失严重[35]。而壳聚糖絮凝沉淀
法却是以吸附架桥和电中和方式与药液中蛋白质、果胶等发
生分子间作用,使之沉淀,除去溶液中的粗离子,保留了高分
子多糖类,并利用高分子多糖、天然亲水胶体对疏水胶体的
保护作用,提高中药制剂的稳定性。因此,壳聚糖在中药水
提液澄清方面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张彤等[6]选择了 80味常用中药,用壳聚糖絮凝剂来精
制中药水提液,对澄清效果进行了考察,并将絮凝液与醇沉
液、水提液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壳聚糖絮凝剂用于大多数
单味中药浸提液均能起到一定的澄清作用,但澄清范围、条
件各不相同,有一定的特异性;能有效保留大部分有效成分。
但对水溶性较小的靛玉红有影响。所选中药浸提液 pH均小
于7,说明壳聚糖絮凝澄清剂应在酸性条件下使用。
殷放宙等[7]利用均匀设计法探讨壳聚糖用于精制降糖
通脉水提液时对梓醇含量的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壳聚
糖澄清法和乙醇醇沉后药液所含的梓醇含量进行了测定,结
果表明:壳聚糖澄清法可以较好的保存降糖通脉君药地黄中
有效成分梓醇的含量,壳聚糖澄清法可以替代醇沉法用于精
制降糖通脉水提液。用壳聚糖絮凝法制成的丹参口服液[8]、
黄芪口服液[9]、平疣口服液[10]、抗感颗粒[11]等,在保留指标
成分及保持制剂稳定性方面均较佳,其疗效优于醇沉法。
王曙东等[12]用壳聚糖对含生物碱类成分中药浸提液进
行了研究,并与水煎液、醇沉液作比较,结果表明:大部分中
药都可达到澄清目的,淀粉含量高者效果较差,达到澄清所
需要的澄清剂量与生药量有关,而与药液体积关系不大,澄
清效果与中药的药用部位及药物所含生物碱的类型无关。
另外,壳聚糖对平胃胶囊中苦参碱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也表
明[13],采用天然絮凝剂壳聚糖进行纯化,用双波长薄层扫描
法对君药苦参中有效成分苦参碱进行含量测定,其效果优于
原采用水提醇沉法和高速离心法工艺。
陈燕等[14]研究半夏糖浆澄清工艺,半夏糖浆处方有生
半夏、麻黄、紫菀、甘草、陈皮等8味中药组成,工业上采有水
煎煮,再适当浓缩、加入砂糖、苯甲酸钠、陈皮酊、薄荷油即
得。采用甲壳素澄清半夏糖浆,并与原生产工艺、自然离心
和醇沉工艺比较,通过稳定性观察和总固体含量测定,证明
甲壳素的澄清效果明显,且优于醇沉法,节省原料和工时,并
最大限度保留了药液中有效成分。用壳聚糖絮凝剂处理八
正合剂[15],也可以很好的除去药液中的混悬杂质,提高合剂
的澄明度,壳聚糖用量少,工艺简单,且可以保留大黄素、栀
子苷等主要有效成分,絮凝后药液稳定性好。
马勇等[16]将壳聚糖与膨闰土相结合,研制出一种复合
吸附剂,用于中药药液中鞣酸的脱除,结果表明:对于高含量
(05%)的鞣酸溶液,脱除率可达到 50%。操作简单,易行。
也有人将合成水溶性的羧甲基壳聚糖用于中药制剂的提纯,
实验表明絮凝工艺优于水提醇沉工艺,有效成分保留好,工
艺简单[17]。
壳聚糖对大多数中药水提液都有良好的澄清效果,但
是,也有一些是例外,如在用壳聚糖来澄清小儿喜食糖浆方
煎液时发现[18],与传统醇沉法相比,在除去总固体量,橙皮
苷保留量及澄清度方面仍明显较差,这说明壳聚糖作为絮凝
澄清剂使用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对含淀粉较多的中药,应慎
重。
3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对中药水提液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
用
壳聚糖分子中存在胺基、羟基和其他基团,可以借氢键,
也可借盐键形成具有类似网状的笼形分子,可以对许多金属
离子进行螯合,因此能有效的吸附、分离溶液中的金属离
子[19]。利用这个性质,对中药液体制剂进行研究,尤其是含
有矿物类药物的中成药,以控制重金属含量,适应国际市场
的要求。这对中药产品实现现代化,走向国际市场具有重要
意义。
张彤等[20]研究壳聚糖澄清剂对中药水提液中锌、锰、钙
及重金属铅的影响,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澄清后的中药
水提液中锌、锰、钙、铅等元素进行含量测定,并与醇沉法比
较,结果表明,壳聚糖澄清工艺能明显提高锌、锰、钙等元素
的转移率,同时对重金属元素铅有一定的去除作用。通过红
外及紫外光谱分析[21],壳聚糖分子的NH2,OH和 COC与
金属Pb2+离子能发生很强的吸附作用。
黄秉南等[22]在用壳聚糖配成的澄清剂对山楂等中药复
方水提液澄清研究时发现,壳聚糖不仅可以除去大分子的树
脂、树胶、蛋白质等,同时对重金属离子有捕集作用,从而可
降低重金属含量,提高药品质量。
此外,用交联、接枝等化学方法对壳聚糖进行改性[23,24],
制得水不溶性的交联壳聚糖和接枝羧基壳聚糖聚合物,研究
结果表明,这种壳聚糖在酸性水溶液中不溶胀,在pH为7~8
时,对Pb2+和Cd2+等重金属离子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和较大
的吸附容量。利用壳聚糖C2位上活泼氨基与丙酮酸进行大
分子反应,合成了带高取代羧基,能溶于水的功能聚合物丙
酮酸改性壳聚糖,其对低浓度Cu2+,Zn2+,Co2+等重金属离子
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00%,998%和405%,溶解性能和吸附
性能均有较大提高[25]。
因此,研究改性壳聚糖对中药产品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
作用,将有积极的意义。
4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在中药辅料中的应用
药用辅料是构成药物制剂不可缺少的基本成分,它可以
赋予药物制剂以必要的物理、化学、药理和生物学性质。尤
其是药物高分子化合物的不断出现,为剂型的改进与创新提
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具有生物降解性
·4131·
第30卷第17期
2005年9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0,Issue 17
September,2005
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成膜性[26],安全低毒[27,28],以及本身
具有一定疗效等特点,是一种极有潜力的新药药物制剂辅
料。
41 用作片剂的崩解剂
中药片剂具有疗效确切、使用方便、患者易接受等优点。
但是由于崩解慢,溶出差,生物利用度较低,使用受到一定限
制。王中彦等[29]以甲壳素作为崩解剂,制备肝炎宁和穿心
莲浸膏片,并与以淀粉、羧甲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及
微晶纤维素为崩解剂的片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甲壳素的
崩解性能优于上述4种崩解剂。壳聚糖还有良好的粘性和
润滑性,可作为直接压片的赋型剂。
42 用作缓控释材料
壳聚糖的安全和低毒,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好,使得
壳聚糖成为理想的缓控释材料成为可能。吴海珊等[30]以交
联壳聚糖为载体,制备了绞股蓝总皂苷缓释微球,此壳聚糖
微球在水和人工胃液中均具有显著的缓释作用。
王凯等[31]研究以壳聚糖为基质,以丹参为主药制备的
丹参药膜的体外释药特性,以 HPLC测定药膜中丹参酮ⅡA
和隐丹参酮在375℃释放动力学,结果表明,丹参酮ⅡA的
释放符合 Higuchi方程,该药膜对丹参酮ⅡA有缓释作用,而
对隐丹参酮无缓释作用。
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合成羧甲基壳聚糖[32],作为植入环
丙沙星微球的缓释辅料,采用乳化交联技术制备微球,研究
体外释放特性时发现,环丙沙星微球的体外释放时间可达7
d以上,释放行为符合 Higuchi方程。因此,对甲壳素和壳聚
糖进行各种修饰,引入多功能基团,改善其在水中的溶解性
能,将进一步扩大其作为控释辅料的应用范围。
43 用作复合药膜材料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有较好的成膜性,成膜后有一定的抗
拉性、柔软性、吸湿性,生物相容性好,无毒性。当植入生物
体内或覆盖在创伤表面,引起的生物组织反应小,且可被组
织中的酶降解。在强酸性介质中壳聚糖膜不稳定,在弱酸性
及中性介质中膜较稳定,溶菌酶对膜的生物降解有促进作
用[33]。
用高科技手段,将壳聚糖和紫草、白芷、血竭、珍珠等中
药有效成分相结合,制成壳聚糖复合药膜[34],治疗大鼠体表
溃疡的机理研究表明,壳聚糖中药复合药膜可以通过刺激机
体分泌大量的吞噬细胞及促进毛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值
细胞核抗原释放,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减少纤维组织的增生,
加快溃疡愈合的过程。并且在临床治疗83例难治性溃疡病
人中,痊愈79例,好转4例,全部有效[35]。
沈静等[36]以丹参为主药,以壳聚糖和明胶为基质,制备
丹参药膜,研究对消化道吻合口愈合机制表明,丹参药膜局
部应用促进炎症反应、毛细血管增生和胶原合成的作用均优
于丹参全身用药。丹参药膜在消化道器官吻合口愈合的过
程中具有促进正常细胞再生的积极作用,且作用强于丹参注
射液。
44 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前景展望
利用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吸附和絮凝作用,进行澄清工
艺改进,控制药物中重金属离子含量的研究,大多数还局限
在实验室研究阶段,还不能有效的应用到工业化生产中。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虽然在生物医药领域有许多应用,但
是还没有作为药用辅料的统一标准[37],直接影响到用于中
药提取液澄清过程中技术参数的确定,其中脱乙酰度关系到
壳聚糖的溶解性、黏度、絮凝能力等性能。因此有必要建立
药用辅料的质量标准,对其质量有明确的要求,包括性状、鉴
别、检查和含量测定四大部分。
甲壳素是一种胺基多糖,在自然界大量存在。壳聚糖是
甲壳素的脱乙酰产物,其毒性低可生物降解,可被体内组织
中酶降解,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因此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用
于中药水提液、辅料中是安全的,但是,壳聚糖本身有一定药
理功效,在中药制药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残留,故使用过程
中应对其残留量作一定探讨和说明。
由于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化学修饰方法不同,其分子质
量大小也不同,故具有不同的作用和用途;对其研究的深度
和广度还远远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中药事业。总之,随着科
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对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的进一
步深入,这一类具有独特性能的高分子化合物,必将在中药
制药工业中有光明的前途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叶 震,孙文基.甲壳素的特性及制备.西北药学杂志,
1996,11(6):272.
[2] 刘其风,任慧霞.壳聚糖的结构修饰及其应用.生命的化学,
2004,24(3):252.
[3] 王燕伟,吕圭源.醇处理影响中药制剂的成分与作用.浙江
中医学院学报,1995,19(2):30.
[4] 韩桂如,徐韧柳,冯 丽.水提醇沉对中药各类有效成分的
影响.中国中药杂志,1993,18(5):286.
[5] 陈红梅.黄芪生脉口服液水提醇沉工艺探讨.中成药,1992,
14(11):6.
[6] 张 彤,徐莲英,陶建生,等.壳聚糖用于部分单味中药浸提
液澄清效果的影响.中草药,1999,30(10):744.
[7] 殷放宙,蔡宝昌,潘 扬,等.均匀设计法考察壳聚糖澄清法
精制降糖通脉水提液.中药材,2003,26(2):113.
[8] 张文清,金鑫荣.絮凝法在丹参口服液制备中的应用.华东
理工大学学报,1996,22(1):108.
[9] 储秋萍.壳聚糖用于黄芪口服液制备中的工艺探讨.中成药,
1998,20(12):2.
[10] 李汉保,谢虞升,任海祥,等.壳聚糖澄清法代替醇沉法制备
平疣口服液.中草药,1998,29(2):95
[11] 周 昕,徐莲英.抗感颗粒剂絮凝澄清工艺的研究.中成药,
1999,21(4):167.
[12] 王曙东,宋炳生,李汉保,等.壳聚糖处理含生物碱类成分中
药浸提液应用研究.时珍国医国药,1999,10(7):488.
·5131·
第30卷第17期
2005年9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0,Issue 17
September,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