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制备工艺对参麦注射液质量的影响
吴永江 o崔勤敏 o程翼宇 3
k浙江大学 药学院 中药科学与工程学系 o浙江 杭州 vtssuzl
≈摘要 目的 }考察不同制备工艺对参麦注射液质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 v种生产工艺制备参麦注射液 o用
°≤测定红参药材以及不同工艺制备的红参中间体和参麦提取液的指纹图谱 o并测定人参皂苷 ªt o¨总量和
¥t含量以及参麦提取液中总皂苷含量 ∀结果 }v个不同工艺的红参中间体和参麦提取液在指纹图谱和人参皂苷含
量上都有显著的差异 ∀结论 }不同的提取工艺对参麦提取液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o用 °≤指纹图谱法可以快速准确
检测参麦提取液的质量差异 ∀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中药质量 ~制备工艺 ~指纹图谱
≈中图分类号 u{v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xls|2syyu2sw
≈收稿日期 ussw2sy2us
≈基金项目 国家/十五0重大科技攻关项目kusst
zststl ~
浙江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ksuttsvxw|l
≈通讯作者 3 程翼宇 oר¯ }ksxztl{z|xuxs| o∞2°¤¬¯}¦«¨ ±ª¼¼
½∏q¨§∏q¦±
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中药材的质量以及
中药制药工艺是否合理 !稳定 ∀中药材质量对中药
制剂质量的影响已经受到普遍关注 o而制备工艺对
中药制剂质量的影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研究
以参麦注射液为研究对象 o初步探讨了制备工艺对
制剂质量的影响 ∀
参麦注射液由红参 !麦冬提取而成 o其有效成分
为人参皂苷 !麦冬皂苷 !麦冬黄酮 o具有生津养阴 !复
脉益气等功效 o文献报道已发现 vs多种皂苷≈t ∀不
同提取工艺对麦冬制剂中麦冬化学成分的影响曾有
报道≈u o但未见工艺对参麦注射液成分影响的报道 ∀
本研究用同批药材k红参和麦冬各自均同批l采用不
同生产工艺用实验室方法制得红参中间体和参麦提
取液 o获得了红参药材2红参中间体2参麦提取液的
°≤指纹图谱 o并测定了红参药材 !红参中间体和
参麦提取液中人参皂苷 ªt和 ¨总量以及 ¥t的含
量 o同时用比色法测定了参麦提取液中总皂苷的含
量 o从指纹图谱 !指标成分等多方面比较了不同工艺
制备的中间体和制剂的质量差异 ∀结果表明 o不同
工艺制备的参麦提取液在人参皂苷含量和比例等方
面存在较大差异 o为进一步开展参麦注射液质量控
制方法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1 仪器与试药
ª¬¯¨ ±·ttss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o配四元梯度泵 !
在线脱气机 !自动进样器 !柱温箱 !⁄⁄检测器 !
≤«¨ °≥·¤·¬²±控制系统kª¬¯¨ ±·公司l o ∞ p {x 旋转
蒸发仪k上海青浦沪西仪器厂l o∞uws电子分析天
平k梅特勒2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l o×p ty高速
台式离心机k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l ozuu光栅可见
分光光度计k上海精密科仪公司l ∀
乙腈k色谱纯 o德国 ∞ ≤公司l ou°wk优
级纯 o德国 ∞ ≤公司l o|x h乙醇k分析纯 o杭州高
晶精细化工有限公司l o人参皂苷 ¥t oªt o k¨中国
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l ∀
2 方法
21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1111 红参药材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红参药
材饮片 ts ªo加 zx h乙醇溶液 tss °o加热回流提
取 u «o过滤 o残渣继续用 zx h 乙醇提取 o共提取 x
次 o合并提取液 o浓缩后定容至 ux °∀色谱分析前
经 s1wx Λ°微孔滤膜过滤 o即为红参药材供试品溶
液 ∀
21112 红参中间体和参麦提取液的制备 按照目
前参麦注射液生产的 v种实际工艺 o在实验室制备
参麦提取液 o所用的不同工艺以 t ou ov表示 o主要不
同之处见表 t ∀
参麦提取液制备过程分为红参和麦冬各自提取
的过程和红参麦冬混合的过程 o红参提取过程结束
后的样品为红参中间体 o以
t o
u和
v表示 ~红参
#uyy#
第 vs卷第 |期
ussx年 x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vs o¶¶∏¨ |
¤¼oussx
表 t v种不同工艺的差别
工艺 提取溶剂
总回流
时间r«
红参
中间体 ³
参麦
提取液 ³
t |s h乙醇 y z1v ∗ z1y z1u ∗ z1x
u |s h乙醇 tu z1x ∗ z1z z1w ∗ z1y
v zx h乙醇 t{ z1s ∗ z1x y1w ∗ y1x
中间体和麦冬中间体混合后样品为参麦提取液 o以
≤t o≤u和 ≤v表示 o具体对应情况见表 u ∀红参中间
体为 ts ª红参提取后浓缩至 ux °的溶液 o参麦提
取液为 ts ª红参和 ts ª麦冬提取并混合后浓缩至
tss °的溶液 ∀将红参中间体样品溶液和参麦提
取液样品溶液经 s1wx Λ°微孔滤膜过滤 o获得澄清
溶液作为中间体和制剂的供试品溶液 ∀
表 u 供试品溶液对应情况
工艺 红参中间体 参麦提取液
t
t ≤t
u
u ≤u
v
v ≤v
212 色谱指纹图谱分析
上述 o
o≤供试品溶液采用 °≤进行指纹图
谱分析 o汉邦 ≤t{柱kw1y °° ≅ uxs °° ox Λ°l ∀流动
相 xs °°²¯#pt的 u°w水溶液kl和乙腈2水k{sΒ
uslk
l o梯度程序 }s ∗ x °¬±oux h
~vs °¬±owt h
~
xs °¬±oyu h
~yx °¬±o{s h
~{s °¬±o{x h
∀流速
t1s °#°¬±pt o检测波长 usu ±° o柱温 ws ε o进样量
us Λ∀
213 人参皂苷含量测定
采用色谱指纹图谱相同条件 o用外标法测定红
参药材 !中间体和参麦提取液中人参皂苷 ªt和 ¨
总量以及 ¥t的含量≈v ∀由于 ªt和 ¨未分离 o所
以在红参药材 !红参中间体和参麦提取液中的人参
皂苷含量测定时 o两者合并计算 ∀
214 参麦提取液中总皂苷含量测定
根据文献报道≈t o参麦提取液 °≤ 指纹图谱
中 ts °¬±后出峰的为皂苷类成分 ∀为定量比较不
同工艺对人参总皂苷含量的影响 o现用比色法测定
参麦提取液中总皂苷含量≈w ∀
标准曲线的制备 }以人参皂苷 t1t °ª#°pt的
¨甲醇溶液为对照品 o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 s ous o
ws oys o{s otss otus otws otys Λo分别置入 ts °的具
塞试管中 o吹干 o分别加入 s1u °x h香草醛2冰醋酸
溶液k新鲜配制l和 s1{ °高氯酸 o迅速放入 ys ε
水浴中加热 tx °¬±o流水冷却 u °¬±o加入 x °冰醋
酸 o混匀 o于 xww ±°测吸光度 ∀以吸光度kΨ)对皂苷
量( Ξ)进行线性回归 ,标准曲线 Ψ v1s|| y Ξ p
s1sts w , ρ s1||y z ∀
重复性试验 }精密吸取参麦提取液 ts Λo按标
准曲线项下k从吹干开始l操作 o平行测定 x份 o ≥⁄
t1xz h ∀
供试品溶液测定 }精密吸取 ts Λ供试品溶液
于 ts °试管中k同时做一空白l o其他按标准曲线
项下k从吹干开始l操作 ∀按标准曲线计算出参麦提
取液中总皂苷的含量 ∀
3 结果与讨论
311 色谱条件的选择优化
文献中分析人参皂苷常用的色谱柱有 ≤t{≈t 和
氨基柱≈x 等 o对这 u种类型柱均进行了考察 o发现
≤t{在稳定性和分离度方面均占优 o故选用 ≤t{柱 ∀
选用中性流动相时 o明显存在峰拖尾现象 o且峰
分离不理想 ∀在流动相中加入 u°w缓冲盐溶液
后 o峰拖尾现象消除 o且分离状况大为改善 ∀这可能
与参麦中所含的酸性人参皂苷有关 o在酸性缓冲盐
中其水解受到抑制 ∀
312 工艺与指纹图谱
o
o≤的典型色谱图见图 t ∗ v ∀由图可知 o在
采用相同药材时 ov种不同工艺得到的红参中间体
和参麦提取液的 °≤指纹图谱有明显的差异 ∀
图 t 红参药材kl的 °≤指纹图谱
t1 ªt o¨~u1 ¥tk图 u ov同l
t o
u和
v中人参皂苷成分含量分布上的差
异非常明显 o显然
u和
v比较接近 o总峰面积比
t高 ∀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在不同工艺中 o
提取溶剂乙醇含量 !提取时间等不同 o使人参皂苷溶
出总量以及各皂苷之间比例不同 ∀
比较 ≤t o≤u和 ≤v成分和含量上的差异 o≤t和
≤u成分上较接近 o但含量上 ≤u比 ≤t要高 o这与
u
#vyy#
第 vs卷第 |期
ussx年 x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vs o¶¶∏¨ |
¤¼oussx
图 u 不同制备工艺的红参中间体
to
uo
v的 °≤指纹图谱
图 v 不同制备工艺的参麦注射液 ≤to≤uo≤v的 °≤指纹图谱
含量上高于
t相对应 ∀相对于
u和
v较接近 o
≤u和 ≤v却相差较大 o比较 u{ ∗ wx °¬±ov种参麦提
取液都有很显著的峰群 o且吸收都比较大 o而比较
xs ∗ zs °¬±o显而易见 o≤v有个很大的峰群且吸收较
大 o而 ≤t和 ≤u都只有很小的吸收 ∀据文献报道≈t o
这一峰群是皂苷 §oªu oªv oªy o «w和 ®v ∀可见 o
混合过程对参麦提取液的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
应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软件≈y o若红参
中间体样本以
t为对照指纹图谱 o则
u o
v与其
相比的相似度分别为 s1{|w v和 s1{u| x o若以
u为
对照指纹图谱 o则
t o
v与其相比的相似度分别为
s1{|w v os1|{| | o表明
u和
v指纹图谱较为相似 o
而与
t有较大差异 ~参麦提取液样本以 ≤t为对照
指纹图谱 o则 ≤u o≤v 的相似度分别为 s1|zu | 和
s1{xu u o≤t和 ≤u相对比较接近 o而 ≤v由于第 u个
峰群有较大的吸收 o与 ≤t o≤u差异就比较远 o故与
≤t的相似度就比较低 ∀计算比较结果与目视比较
结果一致 ∀
313 工艺对主要皂苷成分的影响
红参药材 !红参中间体和参麦提取液中人参皂
苷 ªt o¨总量以及 ¥t 的含量见图 w ∀由图可知 o
红参中间体中 oªt o¨总量和 ¥t含量以
v最高 o
t最低 ~对于参麦提取液 oªt o¨总量和 ¥t含量
以 ≤u最高 o≤t最低 ∀
图 w o
o≤ 中人参皂苷 ªt和 ¨
总量以及 ¥t的含量
从提取过程到混合过程结束 o以红参药材中人
参皂苷含量为对照 o则工艺 t人参皂苷 ªt和 ¨总
量损失了 yu1xx h o¥t 含量损失了 yu1sw h ~工艺 u
人参皂苷 ªt 和 ¨总量损失了 vv1vv h o¥t 含量
损失了 vu1|x h ~工艺 v人参皂苷 ªt 和 ¨总量损
失了 yz1wz h o¥t含量损失了 w{1ww h ∀
314 工艺对总皂苷含量的影响
考虑到混合过程麦冬皂苷的加入 o不便考察红
参中间体和参麦提取液中总皂苷的对应情况 o故只
考虑参麦提取液中的总皂苷含量 ∀按照不同工艺制
得的参麦提取液中总皂苷含量见表 v ∀
表 v tss °参麦提取液中人参皂苷总量
样品 含量r°ª
≤t x|{1t
≤u yzy1w
≤v zuw1s
由表 v可见 o经过不同的制备过程 o参麦提取液
的质量有明显的差异 o总皂苷含量 ≤v ≤u ≤t o这
与指纹图谱上的目视比较结果一致 ∀如以工艺 v得
到的参麦提取液 ≤v的总皂苷为对照 o则工艺 t得到
的参麦提取液 ≤t中总皂苷含量为 ≤v的 {u1y h o工
艺 u得到的参麦提取液 ≤u中总皂苷含量为 ≤v的
|v1w h ∀
≤t o≤u o≤v中单一皂苷含量差异较大 o相对来说
总皂苷含量差异要小一些 o说明在制备过程中某些
皂苷转化成了另外的皂苷 ∀如 ≤u和 ≤v中总皂苷较
为接近 o从两者的指纹图谱可以发现 o在 vs ∗ ws
°¬±o≤u总峰面积高于 ≤v o而在 xs ∗ ys °¬±却是 ≤v
大于 ≤u ∀
#wyy#
第 vs卷第 |期
ussx年 x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vs o¶¶∏¨ |
¤¼oussx
4 结论
上述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 o不同制备
工艺对参麦注射液中总皂苷含量以及各皂苷比例均
有影响 ∀为保证药品质量 o制备工艺应经科学比较
筛选并在制备过程中对工艺条件进行严格控制 ∀
≈参考文献
≈t o • ≠ o≤∞ ≠ ≠ q±¤¯¼¶¬¶²© / ≥«¨ ±2°¤¬0 ¬±¨¦2
·¬²± ¥¼ °≤r≥r≥ q Πηαρµ βιοµεδ αναλ, ussv ovtktl }tzx q
≈u 李惠霞 o陈 斌 o陈创然 q制剂中麦冬不同提取工艺的探讨 q
中草药 ot||| ovskvl }t{| q
≈v 陈闽军 o吴永江 o程翼宇 q高效液相色谱用于参麦注射液人参
皂苷的含量测定和批次一致性考察 q中国药学杂志 oussv ov{
k{l }yuv q
≈w 张全英 o施爱明 o袁心慧 q参麦注射液中人参皂苷含量测定 q
中草药 ousss ovtktsl }zxs q
≈x ¤± ° o¨²±ª ° o ≥¤±ª
o ετ αλ. ¬ª«2³¨µ©²µ°¤±¦¨ ¬¯´∏¬§
¦«µ²°¤·²ªµ¤³«¬¦¤±¤¯¼¶¬¶²© ª¬±¶¨±ª ¶¤³²±¬±¶ ∏¶¬±ª √¨¤³²µ¤·¬√¨ ¬¯ª«·
¶¦¤·¨µ¬±ª§¨·¨¦·¬²±o ϑ χηροµατογρ Α, t||y ozvy }zz q
≈y 程翼宇 o陈闽军 o吴永江 q化学指纹图谱的相似性测度及其评
价方法 q化学学报 oussu oyskttl }ustz q
Τηε εφφεχτ οφ πρεπαρατιον µετηοδ ον τηε θυαλιτψ οφ Σηεν2 µαι ινϕεχτιον
• ≠²±ª2¬¤±ªo≤ ±¬±2°¬±o≤∞ ≠¬2¼∏
( ∆επαρτµεντ οφ Χηινεσε Μεδιχινε Σχιενχε ανδ Ενγινεερινγ , Χολλεγε οφ Πηαρµαχευτιχαλ Σχιενχεσ , Ζηεϕιανγ Υνιϖερσιτψ, Ηανγζηου vtssuz , Χηινα)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 : ײ¬±√ ¶¨·¬ª¤·¨ ·«¨ ©¨©¨¦·²©§¬©©¨µ¨±·³µ¨³¤µ¤·¬²± ° ·¨«²§²±·«¨ ∏´¤¯¬·¼ ²© ≥«¨ ±2°¤¬¬±¨¦·¬²±q Μετηοδ : ׫¨
≥«¨ ±2°¤¬¬±¨¦·¬²± ¶¤°³¯ ¶¨º µ¨¨ ³µ¨³¤µ¨§∏¶¬±ª·«µ¨¨§¬©©¨µ¨±·° ·¨«²§¶qƒ¬±ª¨µ³µ¬±·¶²©≥«¨ ±2°¤¬ ¬¨·µ¤¦·¶µ¨§ª¬±¶¨±ªo¤±§¬·¶¬±·¨µ° §¨¬¤·¨¶
º µ¨¨ ²¥·¤¬±¨ §∏¶¬±ª¤± °≤ ¤±¤¯¼·¬¦¤¯ ³µ²¦¨§∏µ¨ q׫¨ ¦²±·¨±·¶²©ª¬±¶¨±²¶¬§¨ ªt o ¦¤±§ ¥t o¤±§·«¨ ªµ²¶¶¶¤³²±¬±¶²©≥«¨ ±2°¤¬ ¬¨·µ¤¦·
º µ¨¨ ∏´¤±·¬·¤·¬√¨¯¼ ° ±¨¶∏µ¨§º¬·« °≤ ³µ²¦¨§∏µ¨¶q Ρεσυλτ : ׫¨ µ¨ º¤¶¶¬±ª¬©¬¦¤±·§¬©©¨µ¨±¦¨ ¬±©¬±ª¨µ³µ¬±·¶¤±§¦«¨ °¬¦¤¯ ¦²±·¨±·¶²©·«¨ ¬±2
¨¦·¬²±¶³µ¨³¤µ¨§¥¼ ·«¨ ·«µ¨¨ §¬©©¨µ¨±·° ·¨«²§¶q Χονχλυσιον : ׫¨ ∏´¤¯¬·¼ ²© ≥«¨ ±2°¤¬¬±¨¦·¬²± º¤¶ªµ¨¤·¯¼ ¬±©¯∏¨ ±¦¨§ ¥¼ ·«¨ ³µ¨³¤µ¤·¬²±
° ·¨«²§q °≤ ©¬±ª¨µ³µ¬±·¬±ª ° ·¨«²§¦¤± ¥¨ ¤³³¯¬¨§©²µ·«¨ §¨·¨µ°¬±¤·¬²± ²©·«¨ ≥«¨ ±2°¤¬³µ¨³¤µ¤·¬²±¶q
[ Κεψ ωορδσ] ≥«¨ ±2°¤¬¬±¨¦·¬²±~ ∏´¤¯¬·¼ ²©·µ¤§¬·¬²±¤¯ ≤«¬±¨ ¶¨ ° §¨¬¦¬±¨ ~³µ¨³¤µ¤·¬²± ° ·¨«²§~¦«µ²°¤·²ªµ¤³«¬¦©¬±ª¨µ³µ¬±·
≈责任编辑 刘
≈收稿日期 ussw2s|2su
≈通讯作者 3王英姿 oר¯ }kstslywzutuwu o∞2°¤¬¯}º¤±ª¼½¬ ¶¬±¤q¦²°
不同透皮促进剂对高乌甲素凝胶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
王英姿t o任天池t o肖永庆u
kt1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院 o北京 tsstsu ~u1中国中医研究院 中药研究所 o北京 tsszssl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透皮促进剂对高乌甲素凝胶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 o筛选有效的复合透皮吸收促进剂 o
提高高乌甲素的透皮吸收速率 ∀方法 }采用改良的 ƒµ¤±½扩散池 o以离体大鼠皮肤为透皮屏障 o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对高乌甲素凝胶的累积渗透量 !透皮吸收速率 !透皮时滞等体外透皮吸收动力学参数的
影响 ∀对氮酮k½²±¨ l !丙二醇k°l !油酸kl !月桂醇klw种透皮吸收促进剂单独应用和任意 u种合用的促渗效
果进行考察 ∀结果 }以 ½²±¨ n ° o n ° o n °为复合促进剂时释药速率显著提高 o其中以 n °促渗作用
最强 ∀结论 }通过考察促进剂对高乌甲素凝胶的影响 o为研究其透皮给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
≈关键词 高乌甲素凝胶 ~透皮吸收 ~促渗剂 ~°≤
≈中图分类号 u{v ~ u{x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xls|2syyx2sw
#xyy#
第 vs卷第 |期
ussx年 x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vs o¶¶∏¨ |
¤¼ous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