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研究论文#
国产姜黄属药用植物根茎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肖小河t ou ov 3 o舒光明u o李隆云u o方清茂u o夏文娟u o苏中武v
kt q解放军 vsu医院 o北京 tsssv| ~u q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o重庆 wsssyx ~
v q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 o上海 usswvvl
≈摘要 目的 }为姜黄属药材鉴定与植物分类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显微镜 o观察根茎组织形态结构及其特
点 ∀结果与结论 }姜黄属各分类群根茎之间组织构造和特征基本一致 o油细胞和叶迹维管束分布情况等可作为姜
黄属植物根茎显微鉴别的主要依据 ∀
≈关键词 姜黄属 ~根茎 ~显微鉴别
≈中图分类号 ≥ xyz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wlsx2sv|x2sx
姜科姜黄属 Χυρχυµα . q全世界约 zs种 o主要
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我国约 us分类群
k含种 !亚种 !变种和栽培变种l o产东南至西南部 ∀
该属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o除药用外 o还可作调
味品 !色素 !香料 !染料 !化妆品和杀虫剂等≈t ∀常用
中药郁金 !莪术和姜黄分别来源于该属多种植物 o
具有活血化瘀 !行气止痛等功效 o近年来其抗肿瘤 !
降血脂 !抗炎 !抗氧化等活性受到较大的关注 ∀由于
分布广 o栽培品种多 o形态变异大 o加上大部分种类
带花果标本不易采到 o因而该属系统分类与中药品
种鉴定一直令人棘手 ∀作者报道了对国产姜黄属植
物根茎的组织形态学研究结果 o以期为姜黄属中药
材鉴定提供新的依据 ∀
1 材料与方法
供试材料均为侧根茎 o来源于姜黄属 tt个分类
群 o见表 t ∀根状茎均系作者引种栽培至四川省中
药研究所标本园成活后 o于枯苗期k元月上旬l采收
而得 ∀顶花莪术 Χ. ψυννανενσισ q ¬∏ ·¨≥¨ ±¨±
≤«¨ ± !黄莪术 Χ. ζεδοαρια k≤«µ¬¶·°l ²¶²q!印尼莪术
≤ q¬¤±·«²µµ«¬½¤ ²¬¥q和莪术 Χ. εξιγυα q¬∏的活体
标本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刘念研究员提
供 o并协助鉴定≈u ov ∀取中等大小侧根茎以徒手切片
制片观察油滴 !淀粉粒 !晶体 !树脂块等内含物 o同时
采用石蜡切片法制成永久切片 ∀于放大投影下
≈收稿日期 ussv2s|2tx
≈通讯作者 3 肖小河 oר¯ }kstslyy|vvvuv o ∞2°¤¬¯}³«¤µ°¤¦¼vsu
¶²«∏q¦²°
绘制根状茎组织简图 o于 ≠°≥显微镜下观察各
材料的组织细胞特征 ∀
表 t 用于显微鉴别的姜黄属植物材料
编号 植物名称 产地来源
t 姜黄 Χυρχυµα λονγα 从四川双流引种 ,道地产区
u 川郁金 Χ. σιχηυανενσισ 从四川双流引种 ,道地产区
v 川郁金 Χ. χηυανψυϕιν 从四川双流引种 ,道地产区
w 温郁金 Χ. ωενψυϕιν 从浙江瑞安引种 ,道地产区
x 毛郁金 Χ. αροµατιχα 从广西药用植物园引种
y 蓬莪术 Χ. πηαεοχαυλισ 从四川双流引种 ,道地产区
z 顶花莪术 Χ. ψυννανενσισ 从华南植物园引种 ,原产云南
{ 黄莪术 Χ. ζεδοαρια 从华南植物园引种 ,原产美国
| 广西莪术 Χ. κωανγσιενσισ 从广西横县引种 ,道地产区
ts 印尼莪术 Χ. ξαντηορρηιζα 从华南植物园引种 ,原产印尼
tt 细莪术 Χ. εξιγυα 从华南植物园引种 o原产四川米易
2 结果与分析
姜黄属各植物根茎的组织显微观察结果见图
t !图 u !图 v ∀形态结构和特征叙述如下 ∀
´ q姜黄 Χ.λονγα
侧根茎横切面 }≠ 表皮细胞 t例 o扁平 o排列紧
密 o偶见鳞叶上的单细胞非腺毛 o表皮下可见 t ∗ v
列皮层薄壁细胞 ∀ 木栓细胞 x ∗ y例 o扁平 o排列
紧密 o壁未见明显加厚 ∀ ≈ 皮层中易见散在的叶迹
维管束 o维管束为外韧型 ∀ …内皮层明显 o细胞类方
形或长方形 o呈切向延长 o切向长 vx ∗ zx Λ° o径向长
tx ∗ vs Λ° o切向外侧壁及径向壁稍有加厚 ∀ 中柱
较宽 o外韧型维管束散在 ∀于近中柱鞘部位密集并
排列成环 o维管束间距 xs ∗ uss Λ° o每束有导管 u ∗ x
个 o导管长椭圆形或类方形 o呈切向延长 o最大导管
直径t{ ∗ xxΛ° ~中柱中央维管束散在 o每束导
#x|v#
第 u|卷第 x期
ussw年 x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 qu| o¶¶∏¨ x
¤¼oussw
管 u ∗ w个 o导管类圆形或多角形 ∀导管旁偶有纤维
相伴 ∀ ¡皮层和中柱薄壁组织中油细胞多见 o单位
面积数目k下称面数密度lws ∗ tss个r°°类圆形 o直
径 ys ∗ tus Λ° o内含绿黄色油滴 ∀薄壁细胞中充满
淀粉粒 ∀草酸钙方晶偶见 ∀树脂块多见 o棕红色 o不
规则形大小不一 ∀市售姜黄药材k Χ. λονγα之根茎l
在加工过程中 o经蒸煮和干燥 o薄壁细胞中淀粉大多
变成了糊化淀粉块 o但水合氯醛装片后单个或聚集
的淀粉粒形态仍依稀可见 ~油细胞中油滴大多已不
成形 o但仍可见有棕黄色油状物充斥 ∀
根状茎粉末 }橙黄色 ∀ ≠ 含淀粉粒或糊化淀粉
块的薄壁细胞众多 o呈黄色 o多离散 o呈类圆形 !多角
形 !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 o表面不平坦 o直径 zs ∗ tss
Λ°∀ 油细胞椭圆形或卵圆形 o直径 ys ∗ |s Λ° o含
棕黄色油状物 ∀ ≈导管主要为梯形 !螺纹 o偶见网纹
或环纹 o导管直径 us ∗ ys Λ°∀ …非腺毛k鳞叶l易察
图 t 姜黄属植物根茎横切组织简图
qΧ.λονγα ~
qΧ.σιχηυανενσισ ; ≤ qΧ. χηυανψυϕιν ; ⁄qΧ. χηυανψυϕιν ;
∞qΧ. αροµατιχα ; ƒ qΧ. πηαεοχαυλισ ; qΧ. ψυννανενσισ ; qΧ. ζεδοαρια ;
qΧ. κωανγσιενσισ ; qΧ. ξαντηορρηιζα ; qΧ. εξιγυα
图 u 姜黄属植物根茎横切组织详图
qΧ.λονγα ~k姜黄l ~
qΧ. ζδεδοαρια ( Χ. πηαεοχαυλισ)k莪术l ~
t q木栓组织 ~u q皮层 ~v q叶迹维管束 ~
w q油细胞 ~x q中柱维管束鞘 ~y q中柱维管
图 v 姜黄 Χ. λονγα根茎粉末图
t q木栓细胞 ~u q导管 ~v q非腺毛 ~w q淀粉粒 ~x q糊粉块 ~
y q树脂块 ~z q薄壁细胞k示草酸钙结晶及油滴l
#y|v#
第 u|卷第 x期
ussw年 x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 qu| o¶¶∏¨ x
¤¼oussw
见 o单细胞 o多碎断 o顶端尖 o直径 tx ∗ ws Λ° o壁厚 x
∗ ts Λ°∀ 木栓细胞多见 o淡黄色 o细胞壁未见明
显加厚 ∀¡树脂块 o棕黄色或棕红色 o不规则形 ∀
¢草酸钙方晶少见 o呈类方形或长方形 ∀
µ q川郁金 Χ. σιχηυανενσισ
侧根茎横切面 }组织结构与 Χ. λονγα之根茎相
似 ∀ ≠表皮细胞 t列 o有时其下方可见 t ∗ v列皮层
薄壁细胞 ∀ 木栓细胞 v ∗ x列 o扁平稍大 ∀ ≈皮层
宽大 o可见叶迹维管束散在 ∀ …内皮层较明显 o细胞
类长方形 o切向长 xs ∗ {s Λ° o径向长 us ∗ vx Λ° o未
见明显加厚 ∀ 中柱维管束散在 o近中柱鞘部位维
管束密集排列成环 o束间距 txs ∗ uxs Λ° o每束有导
管 v ∗ y个 o最大直径 vx ∗ yv Λ° ~中央维管束散在 o
每束 v ∗ z个导管 o最大直径 vs ∗ ys Λ°∀ ¡薄壁组
织中油细胞类圆形 o面数密度 us ∗ xs个r°° o直径
{s ∗ twx Λ°∀薄壁细胞中充满淀粉粒 ∀
¶ q川郁金 Χ. χηυανψυϕιν
侧根茎横切面k直径 t qs ¦°l }组织结构基本上
同 Χ. σιχηυανενσισ∀ ≠表皮细胞 t列 o有时其下方可
见 t ∗ v列皮层薄壁细胞 ∀ 木栓细胞 v ∗ x列 ∀ ≈
皮层宽大 o可见散在的叶迹维管束 ∀ …内皮层较明
显 o细胞类方形或长方形 o切向长 vx ∗ zx Λ° o径向长
tz ∗ vv Λ°∀ 中柱维管束散在 o近中柱鞘部位维管
束密集并排列成环 o束间距 {s ∗ uss Λ° o每束 w ∗ {
个导管 o最大导管直径 vs ∗ xx Λ° ~中央维管束散在 o
每束 x ∗ {个导管 ∀ ¡薄壁组织中油细胞类圆形 !类
方形 o面数密度 vs ∗ ys个r°° o直径 zs ∗ tss Λ°∀薄
壁细胞中充满淀粉粒 ∀
· q毛郁金 Χ. αροµατιχα
侧根茎横切面 }组织结构与 Χ. λονγα之根茎相
似 ∀ ≠表皮细胞 t列 o其下偶见 t ∗ v列皮层薄壁细
胞 ∀ 木栓细胞 w ∗ y列 ∀ ≈皮层宽大 o可见散在的
叶迹维管束 ∀ …内皮层较明显 o细胞长椭圆形或类
长方形 o切向长 xs ∗ zx Λ° o径向长 us ∗ vx Λ° o端壁
稍有加厚 ∀ 近中柱鞘部位维管束密集排列成环 o
束间距 tws ∗ uys Λ° o每束有导管 u ∗ y个 o最大直径
vs ∗ wx Λ° o导管类长方形或多角形 o呈切向延长 ∀
中央维管束散在 o每束导管单个或 u ∗ x个相聚 o最
大直径 vx ∗ xx Λ°∀ ¡薄壁组织中油细胞较少 o面数
密度 ts ∗ vs个r°° o直径 ws ∗ zs Λ° o薄壁细胞中充
满淀粉粒 ∀
∏ q温郁金 Χ. ωενψυϕιν
侧根茎横切面 }组织结构基本上同 Χ. αροµατι2
χα∀ ≠表皮细胞为 t列 o其下为 t ∗ u列皮层薄壁细
胞 ∀ 木栓细胞 v ∗ w列 o扁平稍大 ∀ ≈皮层可见散
在的叶迹维管束 ∀ …内皮层明显 o细胞类长方形排
列整齐 o切向长 xs ∗ tss Λ° o径向长 uv ∗ vx Λ° o径向
壁稍有加厚 ∀ 中柱鞘维管束密集并排列成环 o束
间距 {s ∗ vss Λ° o每束维管束细胞单个或 v ∗ x个相
聚 o最大导管直径 ws ∗ xx Λ° ~中央维管束散在 o每束
v ∗ x个导管 o最大导管直径 wx ∗ {s Λ°∀ ¡薄壁组
织中油细胞易察见 o面数密度 tx ∗ ws个r°° o直径
xs ∗ {s Λ° o薄壁细胞中充满淀粉粒 ∀
√ q蓬莪术 Χ. πηαεοχαυλισ
侧根茎横切面 ∀ ≠表皮细胞 t列 o扁平 o排列紧
密 o其下有 uw列皮层薄壁细胞 ∀ 木栓细胞 x ∗ {
列 o壁未见明显加厚 ∀ ≈皮层宽大 o散在的叶迹维管
束多见 ∀ …内皮层较明显 o细胞类长方形或扁圆形 o
切向长 ys ∗ |s Λ° o径向长 tu ∗ xs Λ°∀ 近中柱鞘
部位维管束密集并排列成环 o束间距 tss ∗ uxs Λ° o
每束 u ∗ y个导管 o导管长椭圆形 o呈切向延长 o最大
导管直径 xs ∗ |s Λ° ~中央维管束散在 o每束 v ∗ y个
导管 o导管椭圆形或多角形 o最大导管直径 wx ∗ zx
Λ° ∀¡薄壁组织中可见油细胞 o油细胞面数密度
ts ∗ ws个r°° o直径 {s ∗ tvs Λ° o薄壁细胞中充满
淀粉粒 ∀偶见类长方形草酸钙结晶 ∀
º q顶花莪术 Χ. ψυννανενσισ
侧根茎横切面 }组织构造与 Χ. πηαεοχαυλισ基本
一致 ∀ ≠表皮细胞 t列 o其下为 t ∗ v列皮层薄壁细
胞 ∀ 木栓细胞 x ∗ y列 o微木化 ∀ ≈皮层中叶迹维
管束散在 o多见 ∀ …内皮层明显 o细长椭圆形 o切向
长 xs ∗ tss Λ° o径向长 us ∗ xs Λ°∀ 近中柱鞘部位
维管束密集并排列成环 o束间距{s ∗ uxs Λ° o每
束 u ∗ x个导管 o导管椭圆形或类方形 o呈切向延长 o
最大直径 vx ∗ zx Λ° ~中央维管束散在 o每束 v ∗ z个
导管 o导管类圆形或多角形 ∀ ¡薄壁组织中油细胞
散在 o面数密度 ts ∗ ws个r°° o直径 {s ∗ tux Λ° o薄
壁细胞中充满淀粉粒 ∀
¬ q黄莪术 Χ. ζεδοαρια
侧根茎横切面 }组织构造与 Χ. πηαεοχαυλισ基本
一致 ∀ ≠表皮细胞 t列 o其下偶见 t ∗ u列皮层薄壁
细胞 ∀ 木栓细胞 w ∗ z列 ∀ ≈ 皮层中叶迹维管束
散在 o易见 ∀ …内皮层明显 o细胞长椭圆形 o切向延
长 o切向长 ux ∗ yx Λ° o径向长 { ∗ vs Λ°∀ 近中柱
#z|v#
第 u|卷第 x期
ussw年 x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 qu| o¶¶∏¨ x
¤¼oussw
鞘部位维管束密集并排列成环 o束间距 {s ∗ tys Λ° o
每束 v ∗ x个导管 o导管类圆形或多角形 o最大直径
vx ∗ yx Λ°∀ ¡薄壁组织中油细胞易察见 o面数密度
ts ∗ ws个r°° o直径 xs ∗ tss Λ° o薄壁细胞中充满淀
粉粒 ∀
¼ q广西莪术 Χ. κωανγσιενσισ
侧根茎横切面 }≠ 表皮细胞 t列 o排列紧密 o外
被单细胞的非腺毛k鳞叶l o易察见 ∀表皮下偶见皮
层薄壁细胞 ∀ 木栓细胞 v ∗ w列 o壁薄 ∀ ≈皮层中
叶迹维管束稀见 ∀ …内皮层不明显 o切向长 ux ∗ ys
Λ° o径向长 tz ∗ vs Λ° o未见加厚壁 ∀ 中柱细小 o
近中柱鞘部位维管束密集并排列成环 o每束 u ∗ w个
导管 o最大导管直径 ys ∗ tts Λ° ~中央维管束稀见 ∀
¡薄壁组织中油细胞稀见 o面数密度 x ∗ tx个r°° o
皮层外侧几乎未见油细胞 ∀薄壁细胞中淀粉粒较
少 ∀广西莪术 Χ. κωανγσιενσισ有紫脉型和无紫脉
型 o二者根茎的显微构造及特征基本一致 ∀
½ q印尼莪术 Χ. ξαντηορρηιζα
侧根茎横切面 }≠表皮细胞 t列 o其下可见 t ∗ v
列皮层薄壁细胞 ∀ 木栓细胞 x ∗ y列 ∀ ≈ 皮层宽
大 o可见散在的叶迹维管束 ∀ …内皮层明显 o细胞类
长方形 o切向延长 o切向长 wx0zx Λ° o径向长 t{ ∗ vs
Λ° o未见明显加厚 ∀ 近中柱鞘部位维管束密集并
排列成环 o束间距 zs ∗ t{s Λ° o每束导管 w ∗ {个 o最
大直径 ux ∗ ws Λ° ~中央维管束散在 o多见 o每束 v ∗ z
个导管 o导管类圆形或多角形 o最大导管直径 vx ∗ xs
Λ°∀ ¡薄壁组织中油细胞多见 o面数密度 vx ∗ zs个
r°° o类圆形 o直径 {s ∗ tus Λ° o薄壁细胞中充满淀
粉粒 ∀
¾q细莪术 Χ. εξιγυα
侧根茎横切面 ∀ ≠表皮细胞 t列 o其下可见 t ∗
u列皮层薄壁细胞 ∀ 木栓细胞 w ∗ x列 ∀ ≈皮层叶
迹维管束散在 o多见 ∀…内皮层明显 o细胞切向长
vx ∗ xs Λ° o径向长 ts ∗ ux Λ° o未见加厚壁 ∀ 近中
柱鞘部位维管束密集并排列成环 o束间距 xs ∗ uss
Λ° o每束导管 v ∗ z个 o导管类圆形或多角形 o最大直
径 vx ∗ xx Λ° ~中央维管束散在 o多见 o每束 u ∗ z个
导管 o最大导管直径 vx ∗ yx Λ°∀ ¡薄壁组织中油细
胞稀见 o面数密度 { ∗ tx个r°° o类圆形 o直径 yx ∗
tts Λ° o薄壁细胞中充满淀粉粒 ∀
3 小结与讨论
经观察和比较 o姜黄属 tt个分类群根茎之间组
织构造和特征十分相似 o但在油细胞和叶迹维管束
分布等方面或多或少存有差异 ∀据此 o可将上述 tt
种植物的根茎分为 v组 ∀
第 t组 }油细胞多见 o面数密度 vs ∗ tss个r°° o
有姜黄 Χ. λονγα !印尼莪术 Χ. ξαντηορρηιζα !川郁金
Χ. σιχηυανενσισ和川郁金 Χ. χηυανψυϕιν ,其中 Χ.
λονγα最多 , Χ. ξαντηορρηιζα次之 o后二者又次之 ∀
第 u组 }油细胞少见 o面数密度为 x ∗ tx个r°° o
有广西莪术 Χ. κωανγσιενσισ和细莪术 Χ. εξιγυα∀但
其中 Χ. εξιγυα叶迹维管束多见 ; Χ. κωανγσιενσισ叶
迹维管束偶见 ∀
第 v组 }油细胞数目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o面数密
度为 ts ∗ ws个r°° o有温郁金 Χ. ωενψυϕιν !毛郁金
Χ. αροµατιχα !黄莪术 Χ. πηαεοχαυλισ!蓬莪术 Χ. ζε2
δοαρια和顶花莪术 Χ. ψυννανενσισ∀其中后三者叶迹
维管束多见 ∀
上述组织显微特征 o在某种程度上也支持基于
经典分类 !⁄分子标记鉴定和显微图像定量分析
的国产姜黄属植物的分类修订结果≈w ox ∀
≈参考文献
≈t 肖小河 o苏中武 q姜黄属药用植物研究进展 q中草药 ot||z ou{
kul }ttw q
≈u 童绍全 q云南姜科新植物 q云南植物研究 ot|{y o{ktl }vz q
≈v 刘念 o陈升振 q中国姜黄属二新种 q广西植物 ot|{z ozktl }tx q
≈w 肖小河 o夏文娟 o秦松云 o等 q国产姜黄属药用植物叶表皮显微
图像模式识别 q中国中药杂志 ousst ouyk{l }xuv q
≈x 夏文娟 o肖小河 o秦松云 o等 q国产姜黄属药用植物 °⁄分析
与分类鉴定 q中草药 ousss ovtkvl }us| q
Ηιστολογιχαλ ανδ µ ορπηολογιχαλστυδιεσ ον τηε ρηιζοµεσ οφ Χυρχυµα
÷ ÷¬¤²2«¨ t ou ov o≥ ∏¤±ª2°¬±ªu o²±ª2¼∏±u oƒ ±¬±ª2°¤²u o÷ • ±¨2∏¤±u o≥ «²±ª2º∏v
(t . ∆επαρτµεντ οφ Πηαρµαχψ, vsu Ηοσπιταλ οφ Πεοπλε. σ Λιβερατιον Αρµψ, Βειϕινγ tsssv| , Χηινα ;
u . Χηονγθινγ Αχαδεµψ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Χηονγθινγ wsssyx , Χηινα ;
v . ∆επαρτµεντ οφ Πηαρµαχψ, Τηε Σεχονδ Μιλιταρψ Μεδιχαλ Υνιϖερσιτψ, Σηανγηαι usswvv , Χηινα)
#{|v#
第 u|卷第 x期
ussw年 x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 qu| o¶¶∏¨ x
¤¼oussw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 : ײ ³µ²√¬§¨ ¶²°¨±¨ º √¨¬§¨ ±¦¨¶©²µ·«¨ ¬§¨±·¬©¬¦¤·¬²± ²© ° §¨¬¦¬±¤¯ °¤·¨µ¬¤¯¶²© Χυρχυµα . Μετηοδ : ¬¦µ²¶¦²³¬¦
²¥¶¨µ√¤·¬²± º¤¶°¤§¨ ·²¦«¤µ¤¦·¨µ¬½¨ ·«¨ µ«¬½²° ¶¨²© ≤∏µ¦∏°¤q Ρεσυλτ ανδ χονχλυσιον : ׫¨ µ¨ º µ¨¨ ±²²¥√¬²∏¶«¬¶·²¯²ª¬¦¤¯ ¤±§°²µ³«²¯²ª¬¦¤¯
§¬©©¨µ¨±¦¨¶¤°²±ª·«¨ µ«¬½²° ¶¨²© Χυρχυµα .׫¨ §¬¶·µ¬¥∏·¬²± ²©²¬¯ ¦¨¯¯¶¤±§√¤¶¦∏¯¤µ¥∏±§¯ ¶¨¤¶º¨¯¯¤¶·«¨ ±∏°¥¨µ¤±§§¬¤° ·¨¨µ²©¬¼¯ °¨ √ ¶¨2
¶¨ ¶¯º µ¨¨ ¦²±¶¬§¨µ¨§·² ¥¨ ·«¨ §¬¶·¬±ª∏¬¶«¬±ª©¨¤·∏µ¨¶²©·«¨¬µµ«¬½²° ¶¨q
[ Κεψ ωορδσ] Χυρχυµα ; µ«¬½²° ¶¨~ °¬¦µ²¶¦²³¬¦¬§¨±·¬©¬¦¤·¬²±
≈责任编辑 王康正
野生延胡索种质资源现状及其质量评价
许翔鸿 3 o余国奠 o王峥涛
k中国药科大学 生药学研究室 o江苏 南京 utssv{l
≈摘要 目的 }研究我国野生延胡索种质资源的现状及其质量 ∀方法 }调查野生延胡索种质资源的分布状况 o
并用 °≤法测定其中主要 y种生物碱含量以评价其质量 ∀结果 }野生延胡索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两岸的丘陵
地区 o其分布区在不断地缩小 !消失 o不同居群之间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 ∀结论 }野生延胡索种质在生物碱含量上
表现出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o有些种质的主要生物碱含量很高 o是延胡索良种选育的材料 ~它们具有较强的繁殖能
力 o但处在自然淘汰的进程中 o必须加以的保护 ∀
≈关键词 野生延胡索 ~种质资源 ~生物碱含量
≈中图分类号 ≥ xyz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wlsx2sv||2sv
延胡索 o著名的浙八味之一 o来源于罂粟科紫堇
属植物延胡索 Χορψδαλισ ψανηυσυο • q × q • ¤±ª的干
燥块茎 o具有活血 !利气 !止痛的功效 ∀据本草记载 o
延胡索已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t ∀浙江中部的磐
安 !东阳 !缙云 !永康等地区是延胡索的传统栽培地 o
我国其他地区栽培的延胡索也是从浙中地区引种
的 ∀由于延胡索长期采用无性繁殖栽培 o已丧失种
子繁殖的能力 o因此目前家种延胡索的种质相对单
一 ∀为了保存和丰富延胡索的种质基因库 o作者对
野生延胡索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 o并考察了不同居
群中 y种主要异喹啉生物碱的含量 ∀
1 材料与方法
1 q1 野生延胡索种质资源的调查与采集
根据野生延胡索生长的特点及生境 o作者对延
胡索可能生长的地区进行了调查 o共收集到 tt份样
品 o原植物经作者鉴定 o均为延胡索 Χ. ψανηυσυο ,凭
证标本存放在中国药科大学标本馆内 ∀
≈收稿日期 ussu2s|2t{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kv||vsuusl
≈通讯作者 3 许翔鸿 oר¯ }kstslyy|vvvuv o ∞2°¤¬¯}³«¤µ°¤¦¼vsu
¶²«∏q¦²°
1 q2 含量测定
1 q2 q1 按文献方法 o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收集到
的 tt份样品中 y种异喹啉生物碱的含量进行了测
定≈u ∀
1 q2 q2 试剂 色谱纯甲醇k江苏汉邦科技有限公
司l o纯净水k乐百氏食品饮料有限公司l o分析纯乙
酸铵k南京化学试剂厂l ∀
1 q2 q3 对照品 紫堇碱k¦²µ¼§¤¯¬±¨ l o四氢巴马亭
k·¨·µ¤«¼§µ²³¤¯°¤·¬±¨ o×°l o四氢非洲防己胺k·¨·µ¤«¼2
§µ²¤·¨²µµ«¬½¬±¨ o×l o海罂粟碱kª¯¤∏¦¬±¨ l o四氢黄连
碱k·¨·µ¤«¼§µ²¦²³·¬¶¬±¨ o ×≤l o四氢小檗碱 k·¨·µ¤«¼2
§µ²¥¨µ¥¨µ¬±¨ o×
l o均为作者分离自栽培的延胡索
中≈z o经 °≤归一化测定 o纯度均在 |{ h以上 ∀
2 结果与讨论
2 q1 野生延胡索种质资源的调查与采集
us世纪 zs年代前 o人们对野生延胡索的认识甚
少 o直到王文采先生将延胡索的学名定为 Χ. ψαν2
ηυσυο后 o才逐步有了关于野生延胡索分布的零散资
料≈v ow ∀由于家种延胡索作为商品历史悠久 o野生延
胡索一般不供药用 o因此很难从民间获得野生延胡
索分布的线索 ∀此外野生延胡索对环境要求很严 o
#||v#
第 u|卷第 x期
ussw年 x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 qu| o¶¶∏¨ x
¤¼oussw